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_第1页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_第2页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_第3页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_第4页
17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17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8个字,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8个字。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等词,并能练习说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通过播放孙悟空的视频和展示猴子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2.板书课题并齐读: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小猴子下山”,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题。3.随题识字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猴”,包括读音、偏旁部首和与相似字的区别。1.识别动物并交流特点:观看孙悟空的视频和猴子的图片,识别出动物名称,并参与讨论猴子的特点。2.齐读课题: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朗读黑板上的课题“小猴子下山"。3.学习新字“猴”:学习生字“猴"的发音“hóu”,理解其由反犬旁和“侯"字组成,注意与“候”字的区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范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让学生自主拼读生字,并与同桌互相纠正发音,教师随机进行正音。2.出示词语并指导认读:向学生展示词语,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特别是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区分。3.指导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并鼓励与同桌交流。4.指导识记生字:分类介绍手部和脚部动作相关的生字,并通过图片、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组织游戏和说话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5.指导识记其他生字:通过指名读、正音、识记字形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生字。6.出示识字卡:利用识字卡进行抢读和组词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7.指导读课文:让学生自主读课文,之后进行同桌互读、分小组对读,确保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圈出生字并自主拼读:边听教师范读边圈出不熟悉的字,然后尝试自主拼读。2.认读词语:根据教师的指导,正确发音并认读出示的词语。3.自读课文并标记动作词: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标记出描述小猴子动作的词汇。4.识记生字:通过看图、做动作、玩游戏等方式,加深对手部和脚部动作相关生字的记忆。5.识记其他生字:参与指名读、正音活动,并通过儿歌、组词等方式记忆其他生字。6.参与识字卡活动:在同学抽取字卡后,抢读并组词,以此提升认字能力。7.互读和分小组对读课文:与同桌和小组内成员互相读课文,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1.出示会写字,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读一读,口头组词,并与同桌交流写每个字时要注意的事项。2.范写并解析书写要点,如块、非、常等字的书写注意事项。3.指导学生进行描红、临摹等练习,提醒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田字格里的会写字对照比较,找出优点和不足。4.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进行读读写的练习。1.观察会写字,读一读,口头组词,并与同桌交流写每个字时要注意的事项。2.跟随教师的范写,解析书写要点,书空练习。3.进行描红、临摹等练习,并将自己的作品与田字格里的会写字对照比较,找出优点和不足。4.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进行读读写的练习。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猴子下山后都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填写空格: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后,先()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玉米去(),看见西瓜就()去(),看见兔子就()去(),最后()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5.指导学生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积极参与分段朗读课文。2.讨论交流小猴子下山后的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写空格: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后,先()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玉米去(),看见西瓜就()去(),看见兔子就()去(),最后()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4.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想,与同学分享。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2.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3.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指导学生进行同桌互动,用会写字组词并听写,之后互评互纠。2.出示词卡,指名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如:下山→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空手回家。3.通过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根据教师指导,与同桌进行组词、听写和互评互纠的练习。2.积极参与将词卡按顺序贴在黑板上的活动。3.关注教师的谈话,认真聆听新课导入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导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的句子数量,并理解每句话的含义。2.收集学生反馈,确保他们能够准确概述第1自然段的两句话内容,并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3.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填空题并引导口头填空,确保学生能准确填入所缺词语:小猴子走到(玉米地)。他看见(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并扛着走)。4.演示“掰、扛”动作,讨论小猴子使用这些动作的原因,并强调积累词语“又大又多"。5.利用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根据图像用“又……又……”形式的词语描述玉米。6.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方式,着重指导如何使用“又大又多"来表现小猴子的欣喜,并进行上台表演读的指导。7.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第2~4自然段的学习情况,提供逐一指导,包括正确朗读、情节理解、动作表现和图文结合的表演。8.监督学生小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反馈。9.在汇报第2自然段时指名读,评议学生的朗读,确保读得正确、流利,并带有感情。10.指导学生完成第2~4自然段的填空题,确保理解文意并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第2自然段:小猴子(拿着)玉米,(来到)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掉)了玉米,去(摘)桃子。第3自然段:小猴子(抱着)桃子,(走到)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掉)了桃子,去(摘)西瓜。第4自然段:小猴子(背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就(扔掉)了西瓜,去(追)小兔子。11.结合各插图,指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动作,并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表情以增强表演效果。1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并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填写以下空缺:小猴子下山来,掰了(玉米),扔了(桃子);摘了(桃子),扔了(西瓜);摘了(西瓜),扔了(兔子);去追(兔子),(兔子)不见了,只好空着手回家去。13.指导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并想象小猴子的心情。1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现出小猴子失落和后悔的情感。15.组织学生讨论从小猴子身上学到的道理。16.安排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1.自读第1自然段,数出并理解段落中的每句话。2.在教师引导下,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3.根据教师指导口头完成第1自然段的填空题。4.执行“掰、扛”动作,并讨论小猴子使用这些动作的原因。5.看插图一,尝试构造新的“又……又……"形式的词语。6.跟随教师的引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并尝试上台表演读。7.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第2~4自然段,进行朗读、情节理解、动作表现和图文结合的表演。8.完成第2~4自然段的填空题,理解文中的小猴子动作。9.结合插图,理解并模仿文中的动作,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表情。10.思考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回顾并填写课文内容。11.齐读第5自然段,想象小猴子的心情。12.个别朗读第5自然段,表现出小猴子失落和后悔的情感。13.讨论从小猴子身上学到的道理。14.参与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图文结合,练讲故事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提醒他们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2.展示5幅插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将插图进行排序。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排序结果,引导他们结合小猴子的动作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解释。4.鼓励学生使用“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的句式来练习讲故事,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动作表演。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插图排序,尝试解释插图顺序的依据。3.积极分享自己的排序结果,结合小猴子的动作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解释。4.使用“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的句式练习讲故事,并加入相应的动作表演。

四、课堂延伸,作业设计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节,启发他们思考小猴子再次下山可能会做什么。2.组织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他们想象中的小猴子的故事。3.邀请学生在班级面前讲述他们续编的故事,并鼓励他们加入相应的动作表演。4.提醒学生邀请父母观看他们的故事表演,并请父母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5.督促学生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任务。1.回顾课文情节,思考小猴子再次下山可能会做的事情。2.与同桌交流自己想象中的小猴子的故事。3.在班级面前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并加入相应的动作表演。4.邀请父母观看自己的故事表演,接受他们的评价。5.认真完成本课对应的训练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1.本文构段很有特色,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