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1篇)_第1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1篇)_第2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1篇)_第3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1篇)_第4页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21

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2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

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

面是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与保藏。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⑴了解文言学问,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感受文中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实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学问,重视朗读训练,逐步

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实力。

⑵理解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

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尝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

言美,培育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实力,逐步提高鉴赏水

平。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酷爱祖国传统文化、酷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L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美点寻踪法。

教具打算:多媒体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把

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理清背诵思路,

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

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专心灵视察体会自然

万物之美,赐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

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

们悉心体会、尽情欣赏。

二、简介(多媒体显示)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

®(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

沈约尝见均文,颇为赞扬。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

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

思书》等,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

爽,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L老师配乐配画面朗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

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范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⑴留意语速。(应慢一些)

⑵留意停顿。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

“二二”节拍为主,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

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留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

在〃箭〃〃奔,,二字上。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比说明,翻译课文。

⑴选出加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选项

()

A风烟俱净一应俱全百废俱兴四平八稳B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荒谬绝伦聪慧绝顶绝代佳人

C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息事宁人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过犹不及

答案AD(俱:全、都;犹:犹如,似乎)

五、理清背诵思路

1.第一段写自己巡游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

总的印象。

2.其次段写水,突出〃异〃。

3.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六、尝试背诵课文

七、文言常识

通假字:"转"通"嘴",鸟叫声

"反"通"返",返回。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百叫无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

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

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

文字。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尝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

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练,理解难句;延长拓

展,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依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1.选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

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

明确: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

清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

总揽胜景,勾画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使其山

光水色宛若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憧憬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

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

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共同制造出一种清爽而又深

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

富春江绝美的景色沉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

三、悉心体会,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干脆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相融,请反

复品尝课文,看看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

趣?

老师总结:文章表现了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

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

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

淡、鄙弃世务,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

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验来看,由于他出

身于寒贱家庭,在异样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

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躲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

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

俗作一对比,确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

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

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尝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工)〃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

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

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

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假如不深,水是不会青得

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

此可见一斑。

(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行见,何况是正在游

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望见实属不易,更

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

但略加品尝,即可看出用词的重量,可以说是〃看似寻

常最奇谴,成如简单实艰辛。〃

⑷“箭”,本是名词,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

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用来

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梁彩虹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驾驭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尝文章描写山水的奇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驾驭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尝文章描写山水的奇妙手法。

2、理解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学问,自主、合

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协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

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确定会惊喜地发

觉,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

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多数眩目的珍

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

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

多少喜闻乐见的漂亮传闻.・・・・・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维)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

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

山光水色的短文一一《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

题)

二、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

家,字叔庠,吴兴故郡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

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

诗。

本文选自《》,是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

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

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

留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状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

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柯漂浮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

莺和鸣戾天息心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比课下说明,初步理解课文。

3、依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状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比,理解课文第一段。

(1)说明红色词语:风烟共色从流漂浮许独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

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

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比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比,理解课文其次段。

(1)说明红色词语:缥碧直视无碍急湍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

富春江的异水o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

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

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比理解课文第三段。

(1)说明黄色词语:寒树负势竞上轩邈泠泠

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忘反横柯上蔽交映见

(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依据板书速背本

段。

(3)研读最终四句。学生发言后,老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

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

受,但未必没有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

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的确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调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

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绽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ao无碍ai泠泠作响ling

B.漂浮dang急湍tuan嘤嘤成韵yTng

C.轩邈miao经纶lun莺飞戾天yuan

D.横柯ke窥谷kuT好鸟相鸣

2.下列画线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相互轩邈(凭依)

B.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漂浮,随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

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漂亮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好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4.《与朱元思书》选自《》,。本文是文,

多处运用了对偶句。结构是式,总写的一句是〃〃

5.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娴熟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

并驾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

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娴熟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

培育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莺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

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探讨、精讲点拔、熟读感悟

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

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

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

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

信?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

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

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

2、指导诵读

老师范读一一明示目标一一学生对比下注给生

字注音一一老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

一一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索回答两

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

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

语来概括?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赞扬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

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

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I、老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

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今切入)

(1)全文是依据怎样的依次写景的?(先探讨

此间)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

答,提倡争辩)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

点?

(3)其次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清碧与湍急冲突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干脆写山的句子

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干脆写山的特点外,还

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莺飞两句?(对莺飞句的理解

要敏捷)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索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

的语言描绘的所见、所闻、所感。

1、老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打算复述二、三段的部

分内容。

3、学生复述、老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日一起学习了这段美丽的写景小

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

信中的一段文字哟,照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

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酷爱,还含

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

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

1、通过学习,能娴熟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

并驾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

感受大自然的美。

1、娴熟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

培育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莺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

导学的难点。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互

助学习,理解文意一学习提问,理清思路一自由朗读,

感受语言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一、了解,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一老师范读一明示目标一

学生对比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一老师提示其它生字

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索回答两个问题

(1)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

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

括?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赞扬的?

⑵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沟通学习状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1、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今切入)

⑴全文是依据怎样的依次写景的?(先探讨此间)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其次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

碧与湍急冲突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干脆写山的句子有

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第三段分写山,除干脆写山的特点外,还写

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莺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索后,创新复述:

1、老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打算复述二、三段的部

分内容。

3、学生复述、老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老师帮助活动)

1、激兴导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

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

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

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

不信?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

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

2、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留意停顿、语

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

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3、用小黑出示问题

4、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须要,

可提示学生留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辩。若如此,可暂置探讨,提

示待后理解(以激发深化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

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

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

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老师时适

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5、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依次的探讨,以引起学生

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

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

提倡争辩。)

快速探讨,老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

修考):

清碧(缓慢处)

奇山

湍急(急流处)

异水

水、鸟、嶂、猿(听觉)

挺立高峻人一息心忘返(视觉)

树一茂密感悟

总写分述

6、对莺飞句的理解要敏捷,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

契机,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的所见、

所闻、所感。

老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

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

舞o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日一起学习了这段美丽

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

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照实写来,不事雕凿,

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

酷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

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

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

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

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尝文章佳

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酷爱,增加对文言文

的语言感受实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

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对富春江山水的生疏,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

习的兴致。然而文章美丽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

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尝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莺

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唯恐是勉

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一)学问与实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

育初步阅读文言文的实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育文言语感实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育审美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

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酷爱之情,体

会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生疏的,为激发学生学

习课文的爱好,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

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相识,并用一两

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老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

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多数

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

水佳作。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

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绢)

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可见,富

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南朝梁代

闻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

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

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示例二: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宽阔大地,江山是如

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美,为之

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明珠暗投之士,

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

排遣心中的郁闷。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

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

篇精彩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吴均笔下

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说

明,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简

介)

不例三:

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山水图片。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

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

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奇妙的魅力,巧夺

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

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

或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

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

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

荡游。南朝闻名的文学家吴均在巡游完富春江的风光

后,就不由自主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

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及文体简介

1.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

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

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

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精彩的写

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

2.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舞(今浙江安吉)

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

学,善诗文。其诗清爽,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

文工于写景,文辞清爽挺立,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

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行考。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

美、语言美。

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

知文意。

老师提示学生留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莺飞经纶横柯

2.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

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老师提示朗读须要留意的地方:

⑴留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尝

文中的意境。

(2)留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

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

顿应稍长一些。

(3)留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

在〃箭〃〃奔,,二字上。

(4)留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浮,随意/东

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自由读,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

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给世务者,窥谷忘返…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

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4.学生齐读课文.依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

佳效果。

四、师生相互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读完文章我们会发觉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齐读

第一部分,四人一小组探讨学习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对比说明,借助工具书,翻译课

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滔句。

2.同桌之间探讨沟通,解决疑难问题,老师巡

察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老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老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五、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理清课文结构,感受结构之美。

1、学生朗读课文,思索: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

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都围围着这

两句话在做文章。

2、这两句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美。然而仅仅

发出赞美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怎样详细描绘富

春江景的呢?谁能发觉写景的规律?

提示:下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明确: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异水后

写奇山。

老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总写

奇山异水

分写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之美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之美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

绝)(听觉)

3、第一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之外,还

写了什么?请依据提示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漂浮,随意东西。

③行舟的路途: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由此可见,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后分。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画,

将一幅天高气爽、色调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

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若在目。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

爽,心情伸展。“从流漂浮,随意东西〃写出对景物沉

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接着,在进行详细描绘之

前,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知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

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

的极大爱好。

再分写:首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三、学习描绘方法,感受意境之美。

过渡:如此奇异的山水,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

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那是怎样详细描绘

这奇山异水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应的句子,

并说出景物特点。

明确:①江水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湍急(气概磅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从动静角度看,这两个方面分别写静态还是

动态?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

澈透亮的静态美和一种气概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

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亮而无杂质了。富

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

以说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视察美景,而是在专心灵去感

受美景。对于水之“异〃,不是空洞抽象的赞美,而是

通过详细事物--游鱼细石来表现的,显得特别有力。

这是我们作文时要学习的。

3、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除了干脆写山。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生: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

官?

生:①视觉一一山峰、树木

②听觉一一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①拟人一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一一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这里运用奇妙的想象力接受拟人化的手法

来写雄奇的高山,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成动态美,

“负.•…峰〃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赐予生命活力,

使它们显得生龙活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剧烈的

生命力;而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歌、知了的鸣叫、

猿猴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

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

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

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快乐、祥和的世界。)

师:写山中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生:表面上热闹异样,其实是以闹写静,显示出

山深无人的幽静。

师:大家还学过运用此种写法的诗句吗?

生: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文章的最终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

几句,思索: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

光只间或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

清幽、安静之感;枝繁叶茂,又给人以蒸蒸而上、乐

观向上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四、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本文重在写景,干脆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

国历代的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只言片语

的争论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

现情感的语句)

(触景生情,生出哪些感慨呢?)

生1:“从流漂浮,随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

一种享受自由、自由自由、无牵无挂的轻松满意,流

露了安静的心境,呈现了旷达的情怀。

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相互轩

貌〃两句,赐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

在竞相向上。表现了对自然、自由的酷爱,对生命力

的赞颂。

生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通过衬托强化了山水迷人的

力气,更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热闹繁杂

做对比,含蓄地否定了申诉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憧憬,也传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

倦,使政治失意的产生退隐之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

情。这几句接受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

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心〃!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遭受了什么,令他

不禁想回来自然,消极遁世呢?

明确:(介绍)编撰史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

被毁书罢官。在现实社会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

想回来自然,自由逍遥,任性自得。跟陶渊明归隐田

园有相像的心路历程。

老师总结:文章表现了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

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

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

淡、鄙弃世务,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

社会时尚的表面。从本人的生活经验来看,由于他出

身于寒贱家庭,在异样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

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躲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

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

俗作一对比,确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

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五、总结归纳

问题:朗读全文,探讨总结此文为什么写得如此

胜利?

明确: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

(动静结合、声静相衬、绘声绘色、光影摇曳)

写景有法赐予生命,情景相生

骈体文的优点在此文中突显:

句式整齐、节奏显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

落有致

六、写景训练

七、拓展延长

以下供应三种方案,可依据学生的详细实际和爱

好取向有所选择地进行。

1.马克思说:〃人制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制造了

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

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奇妙环境。另一方面,美的

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化和陶冶而变得更

完备、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莺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思索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奋勉图强,但因

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心情,但所蕴含的自

然美的审美情趣,教化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

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跑,苦心经营的人,

面对“负势竞上,相互轩邈〃的奇峰,倾听“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

了功名利禄之心。

2、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但与晋

宋时期简牍体的比较分析来看,其风格极为合拍。当

时的书简体大都信笔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体

直到清末依旧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既然

是一封无头书,就有他的可利用之处。为此,可要求

学生“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

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现代书信

%对于中学的学生来讲,写信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

事,难的是基于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结合的信写好。

元思兄台鉴:

当阳一别,忽忽数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阳

沿江而下,观两岸之景甚美,笔录之,与君共享。

惜时间匆忙,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3、话题链接一一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

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波、青山,蝉抱高枝、猿

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

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

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同学们,

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日,

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索。

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老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沟通,请学生

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

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

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尝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多媒体显示)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水皆缥碧,千

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相

互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尝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

一点,老师即应赐予褒扬。

明确:(1)“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

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

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

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假如不深,水是不会青

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

由此可见一斑。

(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行见,何况是正在

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望见实属不易,

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

淡,但略加品尝,即可看出用词的重量,可以说是“看

似寻常最奇谴,成如简单实艰辛。〃

(4)“箭%本是名词,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

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

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

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

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

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

一种高寒的感觉。

(6)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

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赐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人争着

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朝气、活动,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独具匠心,特性分明。

(7)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生

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

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

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

表了山水中全部的音禹,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

征。另外,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辨别出它们之间微

小的区分,文笔显得精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

流声是“泠泠〃,鸟响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

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起伏

的音响特征。

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

解上感到困难,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加

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留意传授文言学问,将文章

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见字、词、句,不见文章整体,

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惊。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

内容,背诵确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

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

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识和记忆,要培育文言

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

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制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

言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

朱元思书》时,笔者特殊留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

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比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主动提出这样一些

问题。文章的开头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是“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那么后面为何先写水,后写山?文章

的标题显示文体是书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写景的,

这是否冲突,可否为文章换一个题目?可见多读,就

有感悟,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的平台,就能产生思想的

火花。在课堂上解决记诵,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又为课文内容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更培育了文言语感。

用沟通古今的方法拉近了古今距离,积淀了高雅语汇,

学习文言文,是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最好方法。本课

拓展延长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制作明信片,将课文的

语句或名人赞美富春江的语句协作画面,激发了学生

再创作的爱好,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会发

掘美、享受美,体会收获美的成就感。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L熟读成诵。

2.驾驭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3.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4.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L驾驭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2.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的思想感情。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小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

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绢)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对富春江的景色

是极为推崇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富春江,去欣赏

一番。

二、介绍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浙江境内。一头连着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

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奇妙

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

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

于一身〃,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

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唐代很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

泼墨,留下了很多精致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

三、介绍及相关文学常识

L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

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

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

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精彩的写景小品文。

书:书信,一种文体

2.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鄙(今浙江安

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

史学,善诗文。其诗清爽,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爽挺立,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

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行考。

四、朗读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老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理顺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说明,独立翻译全文。

2.小组组内沟通,清除翻译难点。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逝,天空和群山是

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

江流飘漂浮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

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究竟,水

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晰楚。湍急的江

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青翠的树,透出一

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

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

此而形成多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发出泠泠的响声;漂亮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非常

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

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静了自己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

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犬牙交织拦住了上面的天空,

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

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整体感知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找

到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

明确: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其次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其次段写水,突出异。第三段写山,突稀

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支配的?

明确:总分结构。先总写山水特点,后分写异水

和奇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一和其次段。

2.自主查找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其次课时

一、导入

背诵导入。

二、深化探究

合作探讨:是怎样体现水之〃异〃和山之“奇〃的?

明确:

异水:

(1)抓住水的特点进行描写

水清一一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水急一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多角度描写。

①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

丽之美和壮丽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②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3)运用比方、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体现水的湍

急。

奇山: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描写

山高林密,峰多幽静

(2)多角度描写。

①动静结合。

②虚实结合。

视觉角度一一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觉角度一一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

猿叫无绝。

(3)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三、体会情感

提问:本文表现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对大自然的憧憬之情、赞美之情。

四、品尝语言美。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

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

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

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假如不深,水是不会

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

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行见,何况是正在

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望见实属不易,

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

淡,但略加品尝,即可看出用词的重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箭”,本是名词,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

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

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

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

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

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

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

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赐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

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朝气、活力,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独具匠心,特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

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

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

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

代表了山水中全部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

特征。另外,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辨别出它们之间

微小的区分,文笔显得精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

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

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

连绵起伏的音响特征。

小结: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

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

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五、拓展

积累古诗文中的“山水〃

1.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一一(南朝)刘义庆

2.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一一(南朝)王融

3.山中何全部,岭上多白云。一一(南朝)陶弘

4.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一一(唐)崔题

5.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多数峰。一一(唐)

杨凝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一(唐)

王之焕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一(唐)

杜甫

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一(唐)

韦应物

9.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一一(宋)

苏轼

1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一(宋)

苏轼

11.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一一(元)

郑元祜

12.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一一(明)

李攀龙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7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学

问接受,只留意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

主体,让同学死记硬背,老师死输硬灌,同学生吞活

剥,整个吞枣,使教学丢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独创性。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发

挥同学的主动性、能动性。为了变更以往文言文教学

中老师的〃独裁〃地位,我在执教《与朱元思书》一课

时,把翻译原文的工作交给同学,让他们对比课下说

明或利用辅导资料,合作翻译原文,个别疑难词句可

留到本节课解决。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书信体写景小品,文字清

爽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便于创设情景,激发同学爱

好。因此,执教此课时,我做了如下的优秀教案:调

动阅历,诵读课文一一调动情感,进入情境一关注体

验,积累感悟,启发引导,还精彩于同学。

一、导入情境

同学小组沟通整合预习疑难,提出疑问:

生:我对这个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

解。

师:赶快帮帮他。

生:我觉得依据课下说明可理解为“比〃的意思。

生:我认为“于〃字说明为〃比”。

老师适时解答疑难,其实,〃甚〃在这里可译为〃赛

过、超越”。

生: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

的内容却是写景,这是不是不合理呢?还是另有目的。

生:我觉得写景是为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