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B.镁离子结构C.物质的分类D.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2.今年两会最大热点莫过于“救命药进医保”,医保话题随即登上热搜榜。喜树碱是一种植物抗癌药物,用于肠胃道和头颈部癌等有较好的疗效。其化学式为C20H16N2O4,下列关于喜树碱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四个元素组成B.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相同C.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D.该物质是由20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3.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氧气和液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金刚石和石墨 D.水和冰4.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加水配制成10%的甲溶液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5.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灼烧法鉴别棉花和羊毛B.用稀盐酸鉴别黄铜和金C.外观鉴别磷肥和氮肥D.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6.某物质完全燃烧后,消耗4.8gO2,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7.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因为铝与空气反应的产物能防止腐蚀,所以铁与空气反应的产物也能防止腐蚀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因此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8.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6g B.2g C.4.2g D.8.5g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加熟石灰粉末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钾和氯化铵B.可用醋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硬水通过活性炭层可以变成软水D.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10.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A.NaCl溶液 B.稀硫酸 C.K2CO3溶液 D.AgNO3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选填小写字母)。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加热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H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A.收集到更多的氧气B.加快反应速率C.没有影响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选填字母)。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80克碳酸钠溶液与100克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称得滤液的质量为160克,求: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60℃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将40℃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制成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在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铵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溶解度曲线,写出以硫酸铵固体为原料制取硫酸钾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14.今年的6月7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包粽子的粽叶用得最多的是竹叶,为了避免竹子叶片发黄,竹子专用肥中常添加的一种有机化肥的化学式为_____,这种有机化肥能_____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嫩茎、嫩芽、竹笋等,纤维素在熊猫体内先转化为葡萄糖,然后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_____,供_____。我国人民碘过量引起甲状腺问题的比例逐年上升,这跟长期食用碘盐有关。用竹筒高温烧制出的低碘或无碘竹盐已悄然成为近年来一种主要食用盐,竹盐中的黑色粉末为竹炭,它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利用竹炭净水,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_____,还可以_____,除去臭味。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这学期,小亮和班级的两名同学主动承担了维护班级花坛的工作。前不久,他们发现有部分花的叶面出现了枯黄的现象,便及时向花坛里施用了足量的化肥,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们决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收集资料]作物叶色枯黄,他们选择施用_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是正确的。前一段时间他们曾用熟石灰(化学式为_______)对花坛中的_______性土壤进行改良。近一个星期一直无雨,气温较高。通过查阅资料,小亮和同学们知道:含NH4+的盐受热或与碱混合,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提出假设]太阳的曝晒、气温升高都可使肥效流失。熟石灰与化肥反应也可使肥效流失。[设计并进行实验]小亮取少量这种化肥置于试管中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另取少量这种化肥与熟石灰混合,闻到________气味。[结论]由以上第二个实验中的现象,小亮得出肥效流失与_________有关。[反思与应用]小亮进行的第一个实验中,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这与查阅资料给出的信息不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参与了小亮和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想必你也一定受到启发,请你对小亮保存剩余化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药品时,发现一瓶未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对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完成。(提出问题)该瓶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三:碳酸钠同学们猜想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原因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取少量该溶液,滴入适量的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____不成立。步骤二:取步骤一后所得上层清液,滴入氯化铁溶液,出现_____现象,猜想二成立。(反思评价)步骤二中的氯化铁溶液,可用下列物质中_____(填序号)代替,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A二氧化碳B酚酞溶液C氢氧化铜D氯化铵溶液(拓展迁移)废液处理:兴趣小组同学欲将这瓶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氯化钠回收利用,他们向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检验所加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序号)。ApH试纸B氧化铜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铁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此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原子,该粒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此选项错误;C.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与化合物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此选项错误;D.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此选项正确。故选D。2、C【解析】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该物质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6:4=4:1;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相同,故错误;C、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4×2)=4:7,可见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3、C【解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详解】A、氧气和液氧,是一种物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和石墨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D、水和冰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同种化合物,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

A、图中P点不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16.7%,所以不存在t1℃时20%的甲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相等,所以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不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5、D【解析】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棉花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法鉴别,不符合题意;B、黄铜属于铜锌合金,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金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用稀盐酸鉴别黄铜和黄金,不符合题意;C、磷肥为灰色粉末,氮肥为白色晶体,可以用外观鉴别磷肥和氮肥,不符合题意;D、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含有氢和碳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4.4gC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6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所以反应后氧元素总质量为3.2g+3.2g=6.4g大于氧气的质量4.8g,说明可燃物中有氧元素。即则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7、D【解析】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例如灯泡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A错误;B、铝和空气反应的产物使氧化铝,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有效地阻止内部的金属铝被空气氧化。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无法保护内部的金属铁。B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C错误;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D正确。故选D。8、B【解析】

38g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含有氢元素质量=,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生成物水和溶液中本身的水含有氢元素,则这些水中氢元素质量=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设水的质量为m,m×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4g,,求得m=36g,反应物质总质量=反应后水的质量+氧气质量,氧气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水的质量=38g-36g=2g,故选B。【点睛】此题关键在于氢元素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据此计算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得氧气的质量。9、C【解析】

铵盐能和碱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详解】A、加熟石灰粉末研磨,能够产生有刺鼻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因此可以用醋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活性炭不能除去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因此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C【解析】

把所选试剂加入被鉴别的溶液中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出来,一般为有气泡产生、有沉淀产生、没有明显现象.【详解】A、NaCl溶液分别与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混合时,都是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能产生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C、将K2CO3溶液加入被鉴别的溶液中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KNO3溶液,故选项正确;D、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混合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与硝酸钾混合时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之间混合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锥形瓶(2)2H2O22H2O+O2↑,afgd(3)①B②可通过铜丝上下抽动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AC(或AE)。【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得仪器名称为锥形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发生装置为固液不需加热型,选A,需求干燥的氧气那么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且需干燥后再收集,因此选FD,连接顺序为afgd;(3)①能增大反应面积,聚集热量,那么可以加快反应;②可以将催化剂氧化铜加入(伸入液面以下)加快反应,也可以取出氧化铜(拉起)停止对反应的加速;(4)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A,氢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可以用C排水法,也可以用E向下排空气法。考点:气体的制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010%【解析】

(1)白色沉淀的质量为:80g+100g﹣160g=20g。(2)设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解得x=16g。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0%。故答案为(1)20g;(2)10%。【点睛】沉淀质量的求算,是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即沉淀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硫酸铵加入一定量的KCl固体至固体不再溶解为止28.6%(NH4)2SO4+2KC1=K2SO4+2NH4Cl【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2)将40℃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制成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3)在t℃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

(4)通过图象图中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铵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硫酸钾的溶解度比较小,会以沉淀形式析出,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KCl=K2SO4↓+2NH4Cl。

故答案为(1)硫酸铵;

(2)增加溶质;

(3)28.6%;

(4)(NH4)2SO4+2KCl=K2SO4↓+2NH4Cl。14、CO(NH2)2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放出能量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不溶性物质吸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解析】

(1)为了避免竹子叶片发黄,可使用氮肥,竹子专用肥中常添加的一种有机肥为尿素,其化学式为CO(NH2)2;这种有机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2)纤维素在熊猫体内先转化为葡萄糖,然后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竹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利用竹炭净水,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点睛】掌握肥料的作用、竹炭的性质和用途等即可顺利解答。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氮Ca(OH)2酸氨(或刺激性)土壤中残留的熟石灰(或碱或碱性,只要意思对就可以)(1)红色石蕊试纸是干燥的(或干燥的氨气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防晒(或防潮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作物叶色枯黄,施用氮肥是正确的,氮肥使植物茎叶嫩绿。(2)用熟石灰是Ca(OH)2水溶液呈碱性,对花坛中的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含NH4+的盐受热或与碱混合,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1)取少量这种化肥置于试管中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2)取少量这种化肥与熟石灰混合,闻到氨(或刺激性)气味。[结论]肥效流失与土壤中残留的熟石灰(或碱或碱性物质﹚有关,铵盐遇到碱生成氨气。[反思与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