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学复习解决方案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_第1页
高考科学复习解决方案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_第2页
高考科学复习解决方案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_第3页
高考科学复习解决方案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_第4页
高考科学复习解决方案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2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似乎有一种超常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事物最饱满、辉煌的瞬间,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他书写生命的绽放,也由此体会生命的快意。B.因为在分众化时代,走大众化路线,就意味着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尴尬和困难,有可能你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C.在韩国,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阶级分化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D.“超级英雄”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品牌,它一边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盈利,一边潜移默化地巩固年轻一代美国观众的国家认同感。答案C解析A项,“稍纵即逝”指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由句中“捕捉……瞬间”可知,该成语使用正确。B项,“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由句中“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可知,该成语使用正确。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人的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教育质量”,该成语使用错误。应改用“参差不齐”。D项,“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句中强调的是美国“超级英雄”这一文化品牌对年轻一代美国观众的影响,该成语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借助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比例缩放功能,医生可减少手部的自然颤抖或无意移动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度。B.《黄河颂》这幅油画作品的构图、色彩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C.以提高反应速度、方便作战指挥的需求出发,本次军改不仅调整了四大总部的管理模式,还把七大军区整合为更集约的六大战区。D.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创新行业还没有成型,对于众多机构鼓吹的A股牛市不能抱过高的奢望。答案A解析B项,“构图、色彩”与“作品”搭配不当,也不能“奠定……地位”;C项,“以……为出发点”与“从……出发”两种句式杂糅;D项,“过高的奢望”,成分赘余。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感情的人怎能抗拒感情?有回忆的人怎能抗拒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②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③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活动④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⑤没有这种活动的人,甚至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④③⑤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还要注意从句与句之间逻辑关联角度分析。根据“有回忆的人怎能抗拒回忆”,能够紧承上文的是②,然后话题的承接应是①、④,然后再按照叙述顺序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荐,字承略,秦郡宁夷人也。父宝,昌平郡守。荐幼孤,早有名誉。性廉谨,喜怒不形于色。魏永安中,随尔朱天光入关讨群贼,封高邑县男。文帝临夏州,补帐内都督。及平侯莫陈悦,使荐入洛阳请事。魏孝武帝授文帝关西大行台,仍除荐直阁将军。时冯翊长公主嫠居,孝武意欲归诸文帝,乃令武卫元毗喻旨。荐归白,文帝又遣荐入洛阳请之。孝武即许焉。孝武欲向关中,荐赞成其计。孝武曰:“卿归语行台迎我。”文帝又遣荐与长史宇文测出关候接。孝武至长安,进爵清水县子。魏大统元年,蠕蠕请和亲。文帝遣荐与杨宽使,并结婚而还。进爵为侯。又使荐纳币于蠕蠕。魏文帝郁久闾后崩,文帝遣仆射赵善使蠕蠕更请婚。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善惧,乃还。文帝乃使荐往,赐黄金十斤、杂綵三百匹。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蠕蠕感悟,乃遣使随荐报命焉。及侯景来附,文帝令荐与镇遏。荐知景翻覆,遂求还,具陈事实。文帝乃遣使密追助景之兵。寻而景叛。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孝闵帝践阼,除御伯大夫,进爵姚谷县公。仍使突厥结婚。突厥可汗弟地头可汗居东面,与齐通和,说其兄欲背先约。计谋已定,将以荐等送齐。荐知其意,乃正色责之,辞气慷慨,涕泗横流。可汗惨然良久曰:“幸无所疑,当共平东贼,然后发遣我女。”乃令荐先报命,仍请东讨。以奉使称旨,迁大将军。保定四年,又纳币于突厥。还,行小司马,又行大司徒。从陈公纯等逆女于突厥,进爵南安郡公。天和三年,迁总管、梁州刺史。后以疾卒。(选自《周书·杨荐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荐归白,文帝又遣荐入洛阳请之白:禀告B.文帝遣荐与杨宽使,并结婚而还结婚:缔结婚姻关系C.荐知景翻覆翻覆:反复无常,变化不定D.从陈公纯等逆女于突厥逆:违背答案D解析逆,迎接。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B.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C.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D.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答案C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可先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进行判断,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十六年”为时间状语,后面可以停顿,排除A、D。“大军东讨”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应该在“讨”后停顿。“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结构完整,意思清楚,所以在“掠”后停顿。排除B,选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荐年幼丧父,屡立战功。杨荐年幼时,父亲杨宝就去世了。杨荐曾跟随尔朱天光讨伐贼兵,也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B.杨荐不辱使命,力挽狂澜。赵善得知蠕蠕族想逮捕他,很害怕,就逃回来了。杨荐接受文帝的使命,去蠕蠕族谈论和亲,终使蠕蠕族感动醒悟,并联姻结亲。C.杨荐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侯景归附文帝,杨荐深知其为人,回朝陈述情况之时建议文帝派遣使者追击侯景。D.杨荐深明大义,慷慨陈词。杨荐得知地头可汗劝说他的兄长背弃盟约,他慷慨陈词,让可汗明晓利益得失。答案C解析“建议文帝派遣使者追击侯景”错,根据原文可知,杨荐知道侯景的为人,请求回来并向文帝陈述实情,是文帝秘密派使者追击帮助侯景的军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帝遣仆射赵善使蠕蠕更请婚。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奉使称旨,迁大将军。保定四年,又纳币于突厥。(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帝派遣仆射赵善出使蠕蠕族请求再次联姻结亲。赵善到了夏州,听说蠕蠕族对东魏怀有二心,想逮捕使者。(得分点:“遣”“更”“贰”各1分,大意2分)(2)因为奉命出使符合皇帝意旨,杨荐升为大将军。保定四年,又到突厥交纳礼品。(得分点:“以”“称”“纳币于突厥”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杨荐,字承略,是秦郡宁夷人。父亲杨宝,任昌平郡太守。杨荐年幼丧父,很早就有名气声誉,性格廉洁谨慎,喜怒不在脸上表现出来。魏永安年间,跟随尔朱天光入关讨伐群贼,封为高邑县男。文帝驾临夏州,补为帐内都督。到平定侯莫陈悦,派遣杨荐进入洛阳请示。魏孝武帝授任文帝关西大行台,仍任命杨荐为直阁将军。当时冯翊长公主寡居,孝武帝想将她嫁给文帝,就下令武卫元毗喻示旨意。杨荐返归禀告,文帝又派遣杨荐进入洛阳请求。孝武帝立即答应。孝武帝想向关中扩展,杨荐赞成他的计谋。孝武帝说:“你回去告诉行台迎接我。”文帝又派遣杨荐与长史宇文测出关等候迎接。孝武帝到了长安,杨荐晋爵为清水县子。魏大统元年,蠕蠕族请求和亲。文帝派遣杨荐与杨宽出使,与蠕蠕族联姻结亲而返回。杨荐晋为侯爵。又派遣杨荐到蠕蠕族交纳礼品。魏文帝郁久闾后驾崩,文帝派遣仆射赵善出使蠕蠕族请求再次联姻结亲。赵善到了夏州,听说蠕蠕族对东魏怀有二心,想逮捕使者。赵善很害怕,就逃回了。文帝就派遣杨荐前往,赏赐黄金十斤、杂色丝绸三百匹。杨荐到了蠕蠕族,责备他们忘恩失信,并谈论联姻结亲的意向。蠕蠕族受到感动而醒悟,就派遣使者跟随杨荐回去回访。到侯景前来归附,文帝命令杨荐参与镇守遏制。杨荐知道侯景为人反复,就请求回来,全部陈述事情的实际情况。文帝就派遣使者秘密追击帮助侯景的军队。不久侯景就反叛了。十六年,大军往东征讨。文帝担心蠕蠕族乘虚进攻抢掠,就派遣杨荐前往再论和睦交好,以便安慰他们。杨荐升任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侍中。孝闵帝登基,杨荐任御伯大夫,晋爵为姚谷县公。又出使突厥联姻结亲。突厥可汗的弟弟地头可汗居住在东面,与齐交往和睦,劝说他的兄长想背弃以前的盟约。计谋已定,将要把杨荐等人送往齐。杨荐知道他的心意,就神情严肃地责备他,言辞意气慷慨激昂,泪流满面。可汗心情悲惨了很久,说:“好在没有什么可疑虑的,应当共同平定东方的贼寇,然后嫁出我的女儿。”就让杨荐先回去复命,再请求向东征讨。因为奉命出使符合皇帝意旨,杨荐升为大将军。保定四年,又到突厥交纳礼品。返回之后,代理小司马,又代理大司徒。跟随陈公宇文纯等人到突厥迎接公主,晋爵为南安郡公。天和三年,升总管、梁州刺史。后来因病去世。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水龙吟·雪杨无咎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料飞花未止,堆檐已满,时摧折、琅玕尾①。骨冷魂清无寐。这身在、广寒宫里。暗怀千古,浑疑一夜,冰生肠胃。岁事峥嵘,故园暌阻②,归期犹未。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①琅玕尾:竹梢,古称竹为琅玕。②暌阻:阻隔。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的上片描写的是午夜时分风紧雪大的景象,突出天气的寒冷。B.词作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绘了一幅雪夜寒乡图。C.“春虫扑纸”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密的景象。D.风雪之中,词人看到了大雪堆满屋檐、压断竹梢的景象。E.本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由景入情,即景抒情。答案CD解析C项,“夸张的手法”错误,“春虫扑纸”使用的是比喻手法,把雪粒比作“春虫”;D项,“看到了”错误,“料”字表明“大雪堆满屋檐、压断竹梢”是想象的景象。9.如何理解“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两句写出了在天寒地冻的异乡,词人没有因漫天大雪想到丰收的年成,而是盼望着晴空万里。(2分)②现实的严寒天气与词人盼望的晴空万里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现实中词人内心的凄苦。(2分)③对晴空万里的盼望,表现了词人客居他乡的孤单冷寂以及对早日归家的渴望。(2分)四、文学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10.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在讲述迷路的经历之后,接着阐述了对游子来说母语的重要作用,即带来“一种返归家园之感”。这可看作是一种比喻,即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从结构上看,则可联系文章的标题“在母语的屋檐下”及下文由叙事转入议论的行文思路来分析。11.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等角度来分析。由画线文字的前后文可以看出,画线文字主要表达了人与母语紧密关联,任何时候都不可分离的观点,但作者对于这样的观点,没有使用平淡、枯燥的话语来阐述,而是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12.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解析概括母语的多重意义,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例如,文章第四段说“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这表明了母语对一个人理解世界的重要意义,它最早打通了人与世界的联系。其他答案也可从文中概括得出。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答案BC解析B项,“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理解错误。作者说“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只是为了说明母语的微妙和玄奥。C项,“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理解错误。联系具体文句可知,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语言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充满珍宝,但洞察和把握语言的奥秘并不需要咒语,需要的是时间。五、写作(6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从小羽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疏胜于堵。②学会分享。③规范的重要性(有规范才有市场的活力)。④责任与行动。从花茶市场上其他生产者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