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二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些年来,我们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建筑学院做过讲座,讲得最多的主题就是如何“重返自然之道”。对此,传统中国有几点基本理解:自然体现着比人类更优越的东西,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学生要对老师保持谦卑的态度;自然直接和道德准则相关,自然体现着比人类的所为更高的道德准则。在我们考虑建筑、城市、生产、建造之前,首先应该反省我们面对自然的态度,我们需要重新树立自然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的观念。中国曾经是一个诗意遍布城乡的国家,但是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种如同被时间机器挤压的快速发展,一切都无暇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种自然、建筑、城市彼此不分的体系的价值,意识到它表达着比现在惯常的建筑观更高的道德与价值,我们就有必要在新的现实中重新创建它的当代版本。不过,把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想象成与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东西肯定是一种误解,在我们看来,它们之间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却是决定性的。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曾经远比建筑重要,建筑更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物。人们不断地向自然学习,使人的生活回复到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一直是中国的人文理想。这就决定了中国建筑在每一处自然地形中总是喜爱选择一种谦卑的姿态,整个建造体系关心的不是人间社会固定的永恒,而是追随自然的演变。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建造方式力图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材料的使用总是遵循一种反复循环更替的方式。在一栋被拆毁的民居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1000年材料的累积。反复使用某些材料,这不仅是出于节约的考虑,实际上,我们从这种方式读出的是一种信念,人是有可能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的。而在西方建筑文化传统里,自然与建筑总是以简明的空间区隔方式区别开来,自然虽让人喜爱,但也总是意味着危险。之所以要探索一种中国本土的当代建筑,是因为我们从不相信单一世界的存在。所以,我们工作的范围,不仅在于新建筑的探索,更加关注那个曾经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的生活世界的重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它们的建筑传统都曾经是生态的。而当今,东西方之间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建筑学需要重新向传统学习,这在今天的中国更多意味着向乡村学习,不仅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更要学习和提倡一种与自然彼此交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意识里,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从来不能和具体的建造问题分开。我们要想办法把传统的材料运用与建造体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传统技术,这也是我们在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大量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技艺掌握在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如果不用,即使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传统仍然必死,而传统一旦死亡,可以相信,我们就没有未来。(摘编自王澎《循环建造的诗意——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材料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下,现代都市高楼林立,但古人笔下的绿水青山仍是令人神往的桃花源。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当代建筑,如何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如何以建筑寄托人文精神?追求自然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追求“自然”的建筑,不仅意味着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更意味着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正如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所言,“身即山川而取之”。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追求的境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崇尚“自然”不是单纯模仿古典园林样式,也不是盲目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更不是为概念而概念,而是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这样的创作观有利于设计者形成个人风格,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解决“千城一面”之困境。追求“自然”还意味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尚未达到50年使用寿命便被拆除,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难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建筑遗产与历史文脉。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改革,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建筑师积极将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科技手段引入设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绿色,象征着自然、友好、创新与生机,也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鲜亮的底色,为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指引。(摘编自马苏薇《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6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传统的建筑观把自然看得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并且认为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中国古代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并反复使用,体现了古人向自然学习、使生活回复到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的人文理想。中国与西方的建筑学都面临生态传统遭到破坏的问题,解决之道就是重新向传统学习,特别是向乡村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有助于在城市中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也有助于解决“千城一面”的难题,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与中国建筑文化传统不同,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对自然十分排斥,所以要将建筑与自然区别开来,并赋予建筑独立的地位。虽然今天的中国有着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但城乡却失去了原有的诗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自然应有的谦卑。传统建筑的材料、手工技艺由于与现代建筑的材料、技术的巨大差异,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一旦沦为形式就会走向死亡。当代中国不乏模仿古典园林样式、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表达特定的概念的建筑设计,但这些设计都与建筑的自然之道绝缘。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自然之道”的建筑观的一项是()(3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应在哪些方面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选段一: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周朴园(忽然严厉地)①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②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③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鲁侍萍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周朴园④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选段二:鲁大海(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周朴园(厉声)下去!仆人们(拉大海)走!走!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周萍打他!鲁大海(向周萍高声)你,你!(真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鲁侍萍(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选段三: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的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和冲突氛围里,把两家30年来的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情爱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同是炎黄子孙,但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柔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微细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哀怨和愤恨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伪善和灵魂的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当年玩弄过的漂亮的侍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破了周朴园伪善自私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金钱至上的信条,撕出了侍萍倔强自尊的性格,也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的坚忍反抗的精神。下列对选段一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你——侍萍?”这句话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言外之意有“你是照片上的侍萍吗?你不是死了吗?”“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的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画线句③表明了鲁侍萍的心声,一是认为自己就是命苦,二是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画线句④暴露了周朴园害怕往事重提,会让别人知道他不光彩的过去的真实想法。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台词中的有些词需要重读,强调某种特殊意义。结合具体语境及人物性格特征,选段一画线句①②中,需要重读的词都应该是“你”。舞台说明在刻画人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段一加点处“愤怨”,紧承上文“悲愤”,细腻地表现出鲁侍萍情感的变化。潜台词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选段一画线句③的言外之意可以理解为“我早就知道你只要活着就会找上门来,果然没有出乎我的预料,那么你究竟想怎么样呢?”鲁大海听说工人代表回到矿上,工人已经复工,自己作为代表却被开除,不禁义愤填膺,愤怒揭露周家的罪恶发家史,周萍则大打出手,说明戏剧的对话还能够引起人物的外部动作。分别赏析选段三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冲突是戏剧的要素之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请结合文本或必修下教材《雷雨》节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并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冲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乙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下列语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政治伦理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文中是郑文公的谦称。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而后文的“民”指普通百姓。下列选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甲文佚之狐说“师必退”,一个“必”字显示佚之狐说得自信和坚定,体现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甲文晋文公面对秦国立场的突然转变,从“不仁”“不知”“不武”三个角度阐明不进攻的理由,表现出他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乙文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甲乙两篇文章在劝说他人采纳自己的意见时有较多相似之处,如两者均站在对方角度进行游说,都抓住对方未来的利益进行游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左传》重视“礼”。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记叙中,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本文在其他地方,有无体现“礼”的思想?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袁宏自己的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首联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寥廓的天宇在夜色中与西江融为一体,显得空阔渺远。诗人登舟望月,由实入虚,回忆古人,用“空”字抒发了思古之幽情。诗人认为自己和袁宏一样有高超的文学才华,但是遗憾谢将军再也听不到了。本诗明朗单纯,却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写景疏朗有致,写情含蓄不露,用语自然清新。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认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被大国包围,在“,”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0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古风”文化深刻影响着音乐、舞蹈、美术等文艺创作。特别是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所喜爱。相较于外国插画,中国古风插画。一些作品从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营造意境;一些作品从书法作品中获得灵感,以书法笔势勾勒线条;一些作品从工笔画中寻得感悟,以细腻工整尽显传统美学意蕴。这些作品继承传统艺术的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绘出的艺术形象。不少插画师从传统造物中提取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全新演绎,使古风插画风格日趋多样。当今科技飞速进步,不少插画师都以电脑为主要工具进行插画设计,使古风插画向着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古风插画创作的发展来说可谓。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欣欣向荣 不拘一格 栩栩如生 如虎添翼蔚然成风 别具一格 栩栩如生 如虎添翼欣欣向荣 别具一格 惟妙惟肖 为虎傅翼蔚然成风 不拘一格 惟妙惟肖 为虎傅翼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所喜爱。特别是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喜爱。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深受许多年轻人喜爱。特别是近年来古风插画的兴起,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为许多年轻人所喜爱。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