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课文《天上的街市》《白杨礼赞》《屈原》都是他的作品。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其代表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D.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B.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C.《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澄澈(chéng)哂笑(shěn)戛然而止(gā)B.诘责(jié)愧作(zuò)龙吟凤哕(huì)C.取缔(dì)气氛(fēn)栩栩如生(xǔ)D.威摄(shè)琐屑(xiè)如坐针毡(zhān)5.古诗文名句积累。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乡愁是诗人割舍不了的一段情。岑参在《逢入京使》中吟唱“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一汪热泪盛满乡思之情;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以“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道尽了天下游子共有的乡愁情怀;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以“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壮志未酬归家不得的愁情,唱响了一曲悲壮苍凉的思乡之歌。对待“义”与“利”,君子和小人有不同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告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要做到“仁中取利,义中求财”。6.根据名著《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读书卡片。[原文节选]话说A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情节概括]A死前,将小妾赵氏扶正做了正妻,A死后,B因为了霸占A的家产,不承认赵氏的身份,只肯承认她是A的妾,还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A,好继承A的家产。赵氏无奈,只能到县衡状告B。后来的结果是:B将A的家产1/3给了赵氏,自己得了2/3.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①赀:价格。②傅:凭借。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学而不思则罔(______)(2)博学而笃志(_______)涉猎殆遍(______)(4)以揣摩当世之故(______)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堪其忧其真不知马也 B.切问而近思泉香而酒洌C.必挟策以随以其境过清 D.则深湛思之客之美我者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4.甲、乙两文的读书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人名)。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咸来问讯(2)乃不知有汉(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B.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后遂无问津者。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5.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9.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①。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①刍:柴火。1.翻译: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食物应带来快乐,而非恐慌①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封来信,揭开了一次集体性恐慌的序幕:作者声称吃了顿中餐后感到麻木、虚弱和心悸。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味精恐慌”,持续至今,足有半个世纪之长。我们习惯了从负面角度讨论食物:这个不该吃,那个吃了后悔,这个是邪恶的诱惑,那个不健康……②这种做法的后果比放纵自己饕餮更糟。我们在为食物苦恼的同时,也把本应充满安慰和欢乐的时刻变成恐惧与焦虑的源泉。新闻报道引起的食品恐慌,是难以快乐进食的一种现象;过分担忧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由此引发的恐慌却是连续性的,涉及的范围也不止于调料这些小配品。③小麦占据全世界卡路里摄入量的20%左右,比其他任何食物多得多。近年来,小麦中的麸质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在美国,只有不到1%的人患有小麦过敏。尽管如此,根据2017年的民意调查,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经常选择无麸质食品。2015年,带有无麸质标签产品的全球销售额从2013年的115亿美元膨胀了一倍。可是人们或许不知道,价格更贵的无麸质面包,其纤维含量是普通面包的一半,含糖量却是普通面包的两倍。更为关键的是无麸质饮食会导致身体缺乏维生素B、叶酸和铁。④因为回避了一样食物,你得再补充更多样的维生素剂量,还要担心血糖升高,这在饮食配比中,真可谓得不偿失。试想,再去为寻找哪种维生素B、哪种维生素C更安全而煞费苦心,为治疗可能的糖尿病而奔走不迭,这不又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恐惧?⑤因为这些不同类型的恐慌,本质都同各种疾病联系在一起,从头疼到哮喘,哪一点都正中人类心理的要害。就像开头所说的“反味精文化”,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坚信味精等于毒药,是否有科学依据,人们似乎并不关注。⑥在面对食物的恐慌中,人们可以不看科学数据;也容易误解科学研究;即便有更准确的研究成果,人们也宁可坚持固有观念,久久不愿更新。这种即使有了医学根据,也会被忽视、误解的现象,就引起进食数量的思虑。我们可以拿盐来作例子。高血压患者摄入大量盐分,会导致心脏病等问题。盐在加工食品中被过度使用也是事实。问题在于,吃盐过少可能和吃得过多同样危险,对大部分没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专家一直在推介最低的建议摄入量,可这些数字人们去却往往忽视。⑦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食物的恐惧呈此起彼伏的态势,对不同食品的恐慌纷至沓来,更替不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种恐慌消失后,我们又会把另一样东西当做恐慌的焦点。我们妖魔化了脂肪,然后是胆固醇,接下来是肉....有人说,大量摄入红肉制品与患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其实,如果每天多吃一份培根,这辈子罹患结肠癌风险的增长不到0.5%;即使如此,这个风险也不是板上钉钉。⑧所有打着“科学”的旗号进行的对食物的排斥,那些导致我们恐惧某些食物的研究,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审视便会发现,只要不是极端膳食,就会是安全的,很多被妖魔化的食物对我们没有害。给不出理由也要刻意回避某些食物,无缘无故就惧怕食物,这都是不科学的,这种偏执会让食物变得吓人。⑨食物应该带来快乐,而非恐慌。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不患得患失的前提下实现更健康的饮食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非要说你的饮食中有一项需要去掉,那应该是“恐惧”。(有删改)1.食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恐慌?请结合本文所举实例,分条概括。______,例如“味精”;______,例如“无麸质食品”;______,例如“盐”;______,例如“红肉”。2.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分析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请你运用本文所读到的知识,解决乐乐同学家遇到的困感。乐乐的奶奶年纪大、血压高,却爱吃重盐重味精的饭菜:乐乐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素莱,常常直接吃多根火腿肠充饥;乐乐的妈妈是名医生,总喜欢在吃饭时给全家人补充医学知识,告诉大家就餐禁忌。乐乐的爸爸看了上面这篇说明文后,该怎么说服家人?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暗夜之光朱占强①前面的路很窄,凹凸不平。他下意识减缓了车速。②车灯像一把利剑,刺向前方的黑暗。③车灯的光柱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骑单车的少年。他抬腕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午夜十二点。他想这个时候,早已过了学生晚自习的放学时间,一个孩子,在深夜僻静的道路上孤身独行,很可能有什么不轨的企图。④职业的敏感使他警觉起来。⑤车窗外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虽然什么都看不清,但他对这里了如指掌:道路两侧是城中村的废墟。⑥黑暗中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他的家。当初拆迁时,开发商承诺五年前交房,却至今还没有动工。那之前他和妻子都还是工人,后来相继下岗。再后来,妻子生了病,也是为生活所迫,他东挪西借筹措一笔钱,买下一辆二手车,干起了偷偷拉客的营生。按照官方的说法,叫非法营运。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固执的习惯,每天夜里收车之后,他都要避开大路,经过这条小路回租住的家。既是缅怀过去,也是憧憬未来。⑦孩子在前面骑车走着,他在后面跟着,不快也不慢,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他完全可以鸣笛提醒孩子注意避让,然后超车。他不打算那样做。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可能会导致复杂的后果;如果他鸣笛,孩子受到惊吓摔倒了,他难辞其咎,后续一系列的麻烦也在等着他。甚至就在他超车的瞬间,孩子会故意去撞他的车,然后倒在地上实施讹诈。不是他把别人想得太坏,是这个冷漠、无情的社会让他绝望,是生活中亲历的一些事情,把他变得谨小慎微。⑧比如那一次,他载客去乡下,经过一个岔道口时,为了避让一辆对向来车,却撞倒了路边的一个三轮车。三轮车主受了伤,问他报警还是私了。他给了伤者一大笔钱。他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必须私下解决。直到后来,警察因为一个系列诈骗案找到他了解情况时,他才醒悟那起貌似普通的交通事故,他所以为的巧合,其实是一个骗局,是别人处心积虑设置的陷阱。⑨孩子在前面走着,他在后面跟着,绷紧的神经提防着臆想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他偷偷地打开了手机的摄像功能。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手机里存储的影音,将成为保护的呈堂证供。⑩这条路不算太长,很快就接近了终点。终点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他悬着的一颗心刚落地,前面的孩子却突然停下来。孩子在路中央支好单车,朝他走了过来。⑪他再一次绷紧了松驰的神经。⑫他也下了车,把手机摄像头瞄准孩子,按下“开始”键。⑬孩子在距他三五米远的地方站定,弯下腰,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孩子说:叔叔,谢谢你给我照亮了道路……⑭一瞬间,就在一瞬间,他的大脑被格式化了。他不知道孩子是怎样离开的,不知道眼眶里什么时候蓄满了泪水。他抬头望天,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⑮他看到天上有几颗星星,眨呀眨的,虽然微弱,却温暖了整个夜空。(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6期)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暗夜之光”的作用。2.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车灯像一把利剑,刺向前方的黑暗。(2)孩子在距他三五米远的地方站定,弯下腰,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孩子说:叔叔,谢谢你给我照亮了道路……3.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请分析文章结尾有什么妙处。三、应用12.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自强不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近日,你所在的班级开展“自强不息,万千奋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下面是某同学提供的一则普通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说一说你读后的感悟。荆军峰,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林锦店高坡岩村人。幼小的他在母亲得了心脏病去世后,就一直由舅舅舅妈收留抚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2岁时,荆军峰的舅舅摔伤了腰,没多久,舅妈又被查出了乳腺癌。于是,十几岁的荆军峰就开始外出打工,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靠着顽强不息的拼搏和努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舅舅舅妈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顾。正是自强和善良,他不仅为长辈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2.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位同学家庭贫困,却不愿接受捐款,坚持捡破烂维持生计,供自己上学。你的朋友认为这位同学太傻。对此,你会如何回应你的朋友?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请以“我生活在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把标题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入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

ACD三项正确。B项有错误,《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作品。2、B【解析】

B错误,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3、A【解析】

A词语中没有错别字。B摧枯拉朽。C铢两悉称。D奔驰。4、C【解析】

A项“戛然而止”读作“jiá”;B项“愧作”写作“愧怍”;C项正确;D项“威摄”写作“威慑”。故选C。5、(1)山雨欲来风满楼(2)隔江犹唱后庭花(3)烟波江上使人愁(4)拣尽寒枝不肯栖(5)常记溪亭日暮(6)贫贱不能移(7)双袖龙钟泪不干乡泪客中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需要注意“拣”、“栖”、“龙钟”、“寐”的书写。理解型默写(7)抓关键词“壮志未酬归家不得”,(8)的关键词是“君子和小人有不同的态度”。6、吴敬梓严监生吝啬(视财如命、小气抠门)严贡生⑤狡猾(奸诈、不择手段、贪婪、唯利是图)【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选段是描写的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他是一个死也不咽气的吝啬鬼形象。而严贡生是一个欺压百姓、六亲不认、横暴贪婪的典型人物,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通过以上种种典型事实的描写,揭露了严贡生欺诈、蛮横、贪婪的卑劣本性,使这个劣绅的丑恶嘴脸呈现于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图,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根源。据此作答。二、阅读7、1.迷惑坚定粗略阅读缘故,原因2.B3.(1)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2)(他)(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4.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思博学;惜时刻苦。(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罔”是“迷惑”;“涉猎”是古今异义词,“粗略阅读”的意思。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其”分别为“代词,这样”和“句首,表推测”;B.选项中的“而”的意思分别为“表并列”和“表并列”;C.选项中的“以”分别是“来”和“因为”;D.选项中的“之”分别是“代词,这件事”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意思。故选B。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逝者(流逝的时光)、如(像)、斯、舍(舍弃)”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撤(缩减)、虽(即使)、顾(顾及)”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读书要读与思相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乐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提出了要“苦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珍惜时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要“博学”。乙文则通过何子的行为,强调了好读书、乐读书、勤思博学和惜时刻苦。据此可概括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何子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如果遇到有奇特的书,一定用大价钱把它购买回来,(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每次去田间巡走,一定拿着书。有时候去厕所,也一定是手拿一本书。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大概是想要用来揽求各种称王称霸各种策略,来揣度当今世道形成的原因。一旦遇到有些事情盘根错杂难于处理的,立即即用古人的作法来相合。如果有不合的,学深入地进行思考,竟然是夜以继日。8、1.东晋(晋)陶渊明2.(1)都(2)竟,竟然(3)邀请3.C4.(1)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5.《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解析】1.要求学生牢记《桃花源记》的文学常识。《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咸”,都;“乃”,竟然;“延”,邀请。3.A项的“焉”解释为:从这里/疑问代词,哪里;B项的“乃”解释为:竟然/于是,就;C项的“者”解释为:……的人;D项的“其”解释为:代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选C。4.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皆”,都。5.要求学生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中“黄发垂著,并怡然自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醉翁亭记》用“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9、1.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坏了,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2.此文写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保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认识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的治国之道。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点睛】译文: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10、1.新闻报道引起对食品的恐慌对主要食物可能的危害形成连续性的恐慌食物摄入过少或过多都有危险的恐慌此起彼伏、更替不息的恐慌2.“列数字”示例:“小麦占据全世界卡路里摄入量的20%左右”“只有不到1%的人患有小麦过敏”“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经常选择无麸质食品”等语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小麦在食物占比中的重要性,说明小麦过敏的人其实很少,却有相当多的人对其产生恐慌。“作比较”示例:用“不到1%的人患有小麦过敏”与“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回避不吃的数据作比较;用2015与2013年无麸质标签产品的全球销售额作比较;用无麸质面包与普通面包的纤维含量含糖量作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人们对食品的恐惧情况,而这些恐惧只能带来更多的危害。3.示例:对乐乐的奶奶说:“高盐食物会让血压更高,你可要为了身体把口味变淡些”;对乐乐说:“食物都有营养,要合理配比,荤素搭配,才有利于身体发育”;对乐乐的妈妈说:“食物应该带来快乐,而非恐慌,帮助家人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增加他们的恐惧”;告诉全家人:“只要不是极端膳食,就会是安全的,要相信很多被妖魔化的食物对我们没有害”。【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你文本,结合提示,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即可。第一空结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封来信,揭开了一次集体性恐慌的序幕:作者声称吃了顿中餐后感到麻木、虚弱和心悸。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味精恐慌’”得出:新闻报道引起对食品的恐慌;第二空结合“在美国,只有不到1%的人患有小麦过敏。尽管如此,根据2017年的民意调查,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经常选择无麸质食品。2015年,带有无麸质标签产品的全球销售额从2013年的115亿美元膨胀了一倍。”得出:对主要食物可能的危害形成连续性的恐慌;第三空结合“这种即使有了医学根据,也会被忽视、误解的现象,就引起进食数量的思虑。我们可以拿盐来做例子。高血压患者摄入大量盐分,会导致心脏病等问题。问题在于,吃盐过少可能和吃得过多同样危险,对大部分没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得出:食物摄入过少或过多都有危险的恐慌;第四空结合“人们对食物的恐惧呈此起彼伏的态势,对不同食品的恐慌纷至沓来,更替不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种恐慌消失后,我们又会把另一样东西当作恐慌的焦点。我们妖魔化了脂肪,然后是胆固醇,接下来是肉有人说,大量摄入红肉制品与患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其实,如果每天多吃一份培根,这辈子罹患结肠癌风险的增长不到0.5%;即使如此,这个风险也不是板上钉钉。”得出:此起彼伏、更替不息的恐慌。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别分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作用。“小麦占据全世界卡路里摄入量的20%左右”“只有不到1%的人患有小麦过敏”“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经常选择无麸质食品”等语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小麦在食物占比中的重要性,说明小麦过敏的人其实很少,却有相当多的人对其产生恐慌;用“不到1%的人患有小麦过敏”与“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回避不吃的数据作比较;用2015与2013年无麸质标签产品的全球销售额作比较;用无麸质面包与普通面包的纤维含量含糖量作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人们对食品的恐惧情况,而这些恐惧只能带来更多的危害。3.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别建议。对奶奶建议的内容结合“我们可以拿盐来做例子。高血压患者摄入大量盐分,会导致心脏病等问题。盐在加工食品中被过度使用也是事实。问题在于,吃盐过少可能和吃得过多同样危险,对大部分没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乐乐的建议可以结合“大量摄入红肉制品与患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其实,如果每天多吃一份培根,这辈子罹患结肠癌风险的增长不到0.5%;即使如此,这个风险也不是板上钉钉。”;对妈妈的建议结合“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审视便会发现,只要不是极端膳食,就会是安全的,很多被妖魔化的食物对我们没有害。给不出理由也要刻意回避某些食物,无缘无故就惧怕食物,这都是不科学的,这种偏执会让食物变得吓人。”1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夜晚;②暗示文章的主旨:孩子的真诚打动了他,给了他光芒,使他感受到了美好;③一语双关,既指他在夜晚用车灯给孩子带来了光亮,也指孩子的真诚感染了他,照亮了他的心灵;④标题简洁但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车灯”比作“利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黑暗之中,他的车灯带来的巨大光亮,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2)对孩子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站”“弯”“鞠躬”等动作及孩子真诚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向他道谢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真诚友好。3.示例一:对比。“他”看到孩子在黑夜中独自骑行,觉得很不正常,对孩子充满了怀疑并悄悄跟着孩子,孩子认为“他”的跟随是为了给自己照亮前路,“他”的多疑与孩子的赤诚形成对比,突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美好与信任。示例二:插叙。文章记叙了“他”在深夜发现一个孩子孤身独行,觉得很不正常于是跟随孩子,其中插叙了“他”被开发商欺骗,以及被诈骗犯设计欺骗的往事,解释了“他”对人多疑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①拟人的手法,“眨啊眨”“温暖”等词生动地写出了星星弱小的微光照亮了夜空;②暗示主题,赞美了孩子的真诚友善如同照亮暗夜的光明,也温暖了“他”因为被骗多疑的心;③诗意的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④在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了文题。【解析】1.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般作用,(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文本记叙了一个非法营运的出租车司机回家时的心路历程,但是少年一个鞠躬的举动让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暗夜之光”作为题目:标题简洁但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夜晚;暗示文章的主旨:孩子的真诚打动了他,给了他光芒,使他感受到了美好;一语双关,既指他在夜晚用车灯给孩子带来了光亮,也指孩子的真诚感染了他,照亮了他的心灵。2.赏析句子一把从修辞方法,人物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结合(1)“车灯像一把利剑,刺向前方的黑暗。”应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首先指出修辞方法,写出本体和喻体,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车灯”比作“利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黑暗之中,他的车灯带来的巨大光亮,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2)“孩子在距他三五米远的地方站定,弯下腰,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孩子说:叔叔,谢谢你给我照亮了道路……”分析,“地方站定,弯下腰,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这是动作描写。“叔叔,谢谢你给我照亮了道路……”是语言描写。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向他道谢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真诚友好。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插叙,对比,设置悬念,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等。本文,可以从插叙,对比,设置悬念,细节描写等角度分析。如:设置悬念。本文在开头设置“他”在暗夜中跟随“孤身独行”的孩子的悬念,引出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层层铺垫,结尾解开悬念,一切不过是“他”的多疑,孩子却很感激“他”一路的照明,让人意外;细节描写。文中详细描写了“他”跟随孩子时的心理,下车面对孩子、听到孩子的感谢时的动作等,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知道真相后受到的触动。4.要求学生掌握结尾段的一般作用。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结合本文分析,本段在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了文题。内容上:拟人的手法,“眨啊眨”“温暖”等词生动地写出了星星弱小的微光照亮了夜空;暗示主题,赞美了孩子的真诚友善如同照亮暗夜的光明,也温暖了“他”因为被骗多疑的心;诗意的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三、应用12、1.示例:荆军峰勇于担当,承担起家庭重担,并自强不息最终改变命运,这样的榜样力量让人感动。我从他的身上明白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自强不息,发愤图强。2.示例: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3.示例:我觉得他(她)不傻。当很多同学还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候,他却靠自己的劳动养活着自己,这就是自强不息的表现。我觉得这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