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1页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2页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3页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4页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原卷+答案)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素养目标1.运用资料,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运用资料,理解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1)概念:指由自然界或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现象。(2)产生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锐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2.生态破坏(1)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使遭到严重破坏。(2)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时期地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原,使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3.环境污染(1)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2)常见类型①大气污染:概念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的现象常见污染物及主要来源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它们主要来源于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②水污染: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现象。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③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④海洋污染: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的现象。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等特点。全球十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陆地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如何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指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华北平原地区水盐运动规律: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稳定。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雨季节时,低洼处容易积水,干旱季节时,水分蒸发则会导致盐碱化。等到第二年夏季,随着雨水增多,地表盐分又会随着雨水的淋溶作用下渗到土层底部。冬季因为气温低,蒸发较弱,所以土壤盐分不会增加,又因为降水少,所以盐分也不会减少,基本保持稳定。我国西北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张的主要表现。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探究重点探究点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地区分布差异核心归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2.环境问题的常见分布差异(1)不同地区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城市地区乡村地区主要表现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原因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不同国家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峻)表现环境污染为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主要表现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原因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方法技巧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要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应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应用体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全球变暖D.水土流失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三角洲探究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核心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常见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短缺原因土地资源短缺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等;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加和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多;水污染;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能源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大;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2)常见生态破坏类型生态破坏原因森林生态功能下降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吸烟滞尘等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对表层土壤的保护作用减弱土地盐碱化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氟氯烃等有害气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3)主要环境污染问题表现主要原因典例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废弃物任意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续表表现主要原因典例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拓展提升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降水较多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西欧、北美、日本、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应用体验2023年5月,第二次政府间委员会谈判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制定一项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国际公约。据此完成1~2题。1.下列环境问题与塑料污染关系最密切的是()A.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2.2021年中国塑料材料化利用率已经达到31%,这样做的好处是()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③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④降低塑料生产成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赛区冰上场馆的15块冰面呈现出绿色环保属性,其中有7块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相比较常规制冷剂,该技术可以提升30%能效,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可回收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可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据此完成3~4题。3.与常规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广泛使用最有利于减轻或缓解()A.臭氧层空洞问题B.酸雨危害问题C.土地荒漠化问题D.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4.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我们应()①开发新能源②不再使用化石燃料③实行清洁生产④全面封山育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巩固落实2023年6月12日,日本单方面将海水注入瘫痪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排水隧道,作为将处理过的放射性废水排放到海洋的通道。此举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据此完成1~2题。1.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①污染海洋生态环境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④加剧日本山区水土流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关于日本核污水处理的建议较合理的是()A.倾倒在人口分布较少的内陆B.加强技术突破,改进核污水处理方式C.集中填埋在沿海海底的深处D.分散排入至不同海域,降低危害程度PM2.5(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PM2.5浓度是衡量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读北京某年12月28日大部分时段PM2.5浓度走势图,完成3~4题。3.该日19时左右,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是()A.燃煤B.工业废气C.汽车尾气D.扬尘4.PM2.5浓度上升造成的主要危害有()①影响交通运输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质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垃圾处理主流方式,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图1为某特大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位置图,图2为该城市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链结构图。(1)从环保角度,指出该城市甲、乙、丙、丁四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布局最合理的发电厂,并说明理由。(2)简述该城市垃圾焚烧发电上游环节产生的效益。(3)说明我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参考答案一、1.(1)人类活动不利二、1.数量质量2.(1)生物多样性(2)水土流失3.(1)环境质量(2)①大气质量下降燃料燃烧臭氧层空洞②水质恶化生活污水③功能失调农用化学药剂④环境质量难以控制探究点一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荒漠化不会导致河湖淤积,排除A;臭氧层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图中没有这类现象,排除B;水土流失是在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的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河湖泥沙淤积,D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图中没有这类现象,排除C。故选D。第2题,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B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土地荒漠化严重,降水少,不会形成水土流失,排除C;华北平原盐碱化比较严重,地形平坦,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排除A;长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排除D。故选B。答案:1.D2.B探究点二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主要与植被破坏、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有关,与塑料污染无关,A错误;臭氧层破坏主要与氟氯烃化合物等制冷剂的使用有关,与塑料污染无关,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与植被破坏和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与塑料污染无关,C错误;由于塑料多数不可降解,进入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微粒进入动物体内影响动物生长,破坏动物栖息地,植物生长也会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故选D。第2题,中国塑料材料化利用率提高相当于废弃物再利用,可以使得资源利用率提高,减少环境中塑料存留,进而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塑料材料化利用率的提高还会带来塑料生产成本的下降,①②④正确;中国塑料材料化利用率的提高与能源供需矛盾无关,③错误。故选B。答案:1.D2.B3~4.解析:第3题,常规制冷剂的大量使用,易导致臭氧层空洞,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有利于减轻或缓解臭氧层空洞问题,A正确;酸雨主要是由于酸性气体大量排放,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形成的,与常规制冷剂的使用无关,B错误;土地荒漠化是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与制冷剂无关,C错误;新型制冷剂的使用不会缓解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D错误。故选A。第4题,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①正确;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和全面封山育林,在短时间内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④错误;实行清洁生产,可以减少碳排放,③正确。故选B。答案:3.A4.B课堂达标检测1~2.解析:第1题,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威胁海洋生物,最终通过食物网富集危害人类健康,①②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于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二氧化碳引起,③错误;日本山区水土流失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出现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问题,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核污水倾倒在人口分布较少的内陆会污染土地,使得后续土地开发受到限制,A错误;加强技术突破,改进核污水处理方式,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未经过处理,集中填埋在沿海海底的深处,面临泄露污染海底环境风险,C错误;分散排入至不同海域,依旧造成污染风险,D错误。故选B。答案:1.A2.B3~4.解析:第3题,该日19时左右,北京应该是下班时间,车辆拥堵,导致汽车尾气较多,该日19时左右,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C正确。19时左右燃煤不是最多,工业废气19时一般较少,扬尘不一定会在19时固定出现,A、B、D错误。故选C。第4题,PM2.5浓度上升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从而影响交通,①正确;PM2.5浓度上升,细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沉积在呼吸道和肺泡中,危害人体健康,②正确,A正确。PM2.5浓度上升对土壤肥力、河流水质影响较小,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答案:3.C4.A5.解析:(1)该题考查环境对工厂布局的影响。要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