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历规则形成过程发展数学应用意识_第1页
小学数学经历规则形成过程发展数学应用意识_第2页
小学数学经历规则形成过程发展数学应用意识_第3页
小学数学经历规则形成过程发展数学应用意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近似数》是浙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万以上的数”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经历四舍五入法的形成过程,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万以上的数的近似数,最后通过题组比较,认识到“求近似数”与“改写”“单位换算”以及“进一法”“去尾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准确数《近似数》是浙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万以上的数”单元中的教学内容,编排在《十进制计数法》《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数的写法》的教学内容之后。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在二年级下册《加减法估算》一课中,学习了估算时取三位数的近似数和用“≈”表示估算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对近似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初步了解了用“大约”“左右”等表示近似数的方法。那么,在本课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判断准确数与近似数?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四舍五入法的形成过程?如何通过题组比较,加深学生对求近似数含义的理解?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一、创设情境,判断准确数与近似数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情境辨析准确数与近似数,初步感知近似数的含义,并通过对数学信息的比较,感悟到生活中许多人们以为的准确数,也可能是近似数。(一)创设情境,发现差异教师出示图1,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中讲了什么事,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指出,是张阿姨和李阿姨在交流张阿姨本月走的步数。张阿姨说:我本月走了十八万二千零六十八步。李阿姨说:你本月走了大约十八万步。学生口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张阿姨:182068

18万),并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信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和现实情境,指出左边的数是准确数,右边的数是近似数(如图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从左往右读与从右往左读两种不同的读法读一读,体会“约等号”左边是准确数,右边是近似数,因此不能从右往左读。(二)进行质疑,体会含义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辨认了准确数和近似数后,教师质疑:“张阿姨已经读出了准确的步数,为什么李阿姨还要把它说成近似数呢?”学生讨论后认为,在这里取近似数可以方便记忆与书写。教师接着出示数线图,在数线图上标注出17万、18万和19万的位置,进一步质疑:“近似数为什么不是17万或19万呢?”学生指出,因为“182068”更接近“18万”,所以它的近似数是18万。(三)再认信息,提升量感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张阿姨说的真的是准确数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认识到这个数只是手机记录的“准确数”,张阿姨实际上走的步数可能比手机记录的步数要多(如张阿姨手机没有带在身边时走的步数就没有记录)。学生经历这样的说理过程后,教师指名学生报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想一想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学生认为,表示身高和体重的数虽然是近似数,存在误差,但这些数都可以表示自己当下的身高和体重。“万以上的数”取近似数,其目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方便记录,同时能让学生通过对现实情境中具体数的反思,感受到人们所说的“准确数”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是近似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容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和量感。二、组织思辨,归纳四舍五入法在学生理解了准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点后,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对此,教师可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断思辨、完善,归纳出四舍五入法。(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认识到张阿姨手机上显示的步数也是近似数之后,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很多看似“精确的数”也可能是近似数。准确数是有条件的,只有从手机显示来看,张阿姨本月走的182068步才是一个精确数。教师将图1的情境图改为图3,并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图3中没有了张阿姨本月走的具体步数。教师顺势提问:“张阿姨的手机上显示多少步时,可以说张阿姨大约走了18万步?”请学生举例说明。(二)组织思辨,归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反馈各自所举的例子,学生感受到大家所举的例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准确数“182068”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先盖住个位,将其变成“18206□”,提问:“它的近似数是‘18万吗?”再在此基础上盖住十位、百位,并追问:“它的近似数还是‘18万吗?”在学生表示肯定后,教师再把千位也盖住,将其变成“18□□□□”,进一步追问:“它的近似数还是‘18万吗?”有学生认为不一定,如果千位上是“9”就不行了。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使近似数是‘18万,千位上还可以是什么数字?”学生指出还可以是4、3、1和0,教师顺势呈现184□□□、183□□□、181□□□和180□□□。接着,有学生提出,如果千位、万位都可以变,那这个数还可以变成175□□□、176□□□、178□□□和179□□□(如图4)。教师追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討论、交流后发现:在图4右边一列,当千位上是“4”时,这个数最大,为“184999”。而在图4左边一列,当千位上是“5”时,这个数最小,为“175000”。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175000这个特殊的数。175000正好是在17万与18万之间的中间数。教师向学生解释,数学上规定,中间数往大的方向取近似数,也就是175000≈18万,185000≈19万,启发学生感悟数学的和谐之美。教师提问:“近似数是18万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四舍五入法的含义,乃至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一找(找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二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三添(添上新的计数单位)(如图5)。(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学生经历了四舍五入法的形成过程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基础练习和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把这一方法转变为熟练的技能。教师出示下面两组练习。1.把下面的同一个数分别省略“万”和“亿”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235676000≈(

)万

235676000≈(

)亿2.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87□6000000≈87亿

87□6000000≈88亿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和评析。反馈第1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一说求这两个近似数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学生发现:相同点是都用的“一找、二取、三添”的方法。不同点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尾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時,尾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第2题是教材中的练习,让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要做这一道题目,并引导学生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总之,教学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告知四舍五入法,而要把四舍五入法作为探索规则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总结数学方法时,既要符合一般的规律,也需要进行规定。如“175000”处于17万与18万的中间,当把它纳入“五入”法时,“185000”也要纳入“五入”法。三、题组比较,感受多元取整在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可以结合题组,与改写、单位换算、进一法、去尾法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到四舍五入法只是取整的方法之一。(一)比较改写与近似数改写与求近似数都是用“万”或“亿”作单位,但它们的本质不同:数的改写是改变计数单位,却不改变数的大小;近似数则是既改变计数单位,又改变数的大小。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题组,帮助学生辨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下面两个式子的左边部分是由9张数字卡片组成的九位数。只要知道哪些卡片上的数,就可以使式子成立?请在这些卡片上写上合适的数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再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发现:第(1)题是改写,与原来的数大小相等;第(2)题是求近似数,填写时要看省略尾数的最高位是“四舍”还是“五入”。(二)比较求近似数与单位换算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与“单位换算”求近似数有相同的地方,两者都需要对原数的单位进行变换,但前者是变换计数单位,后者是变换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题组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按要求写出近似数。(1)698115≈(

)万(2)698115平方厘米≈(

)平方米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用怎样的方法求近似数。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发现数位顺序表中的“个位”与“万位”对应计量单位的“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如表1),从而感受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三)比较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近似数是指与准确数相近的数,除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还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数。究竟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境来确定。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题目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1)货运码头要选择一艘货轮运货,货物总质量是203900吨。选择运货量是(

)万吨的货轮运这批货物最合适。A.20

B.21

C.22

D.23(2)从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运费是每万吨30万元,付600万元运费够吗?先让学生完成第(1)题,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答案B。学生指出,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大约是20万吨,但选择20万吨的货轮就超载了,所以要选择21万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尾数是多少,都要进一,这种方法叫作进一法。第(2)题是在第(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学生指出600万元不够,教师要启发学生说明理由,因为把“203900吨”往小估是20万吨,30×20=600(万元),说明实际要付的运费大于600万元,所以不够。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