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_第1页
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_第2页
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_第3页
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_第4页
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背景下:大概念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摘要】不同于理科学科,语文是以一篇篇的经典文本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课标和教材缺少系统而明确的知识图谱,因此“大概念”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困惑和焦虑。本文梳理大概念内涵、价值和语文学科大概念提取路径,提炼其素养导向、学科本位、学生立场的价值凸显。并据此探求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路径:参考学习任务群,依文体、学情重构教学内容,守住“语文魂”;评价逆推迁移点、考量“写”输出重构教学内容,以发挥大概念运用价值;提炼学习者经验,多文本验证重构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者的反思和自主建构,根本上提升学习力。【关键词】大概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新课标在谈到教学内容时明确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伴随着“大概念”这个术语到来的还有我们一线老师的诸多焦虑:究竟什么是“大概念”?与我们已有的语文认知如何对接?如何提炼语文“大概念”?又如何据此重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将其等同于“知识与技能”,走入生硬灌输、简单训练的老路,与“素养导向”背道而驰;有的老师机械套用专家们跨学科抽象出的大概念,完全漠视学科特点,凌空蹈虚,丢了“语文魂”;更多老师干脆对“大概念”敬而远之,避而不谈。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中,认为大概念之“大”在于“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①。对于“如何探寻大概念”,刘老师启发我们不妨思考“如果在现实世界的情境中要激活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那么学生现在理解什么?”②指出了大概念之不同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于它指向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迁移,导向学科素养的提升。李卫东老师《大概念: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支点》一文中,提出大概念是“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关联起来并产生意义的概括性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其表现形式是表达概念性关系的句子,其应用价值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③,同样提醒我们“大概念”内涵上有别于一般的知识、技能,价值上注重实际情景下的迁移运用。李老师还指出提炼语文学科大概念的理路:1.运用学科思维,语文学科应该紧紧围绕“内容和形式”的概念关系和“语言和思维”的概念关系来提取;2.依托学习任务群与文章体式;3.分析学生的学习反应,尤其学生的学习困惑也是提炼大概念的重要参照。④提醒我们作为语文学科“内容和形式”最集中的体现——“文章体式”是语文大概念探寻的最重要依据,凸显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其次,重视学情,凸显学生立场。以上大概念的内涵、价值以及语文学科大概念提炼理路,凸显素养导向、学科本位、学生立场三大取向。这给教学内容重构带来启发。“素养导向”决定了教学的旨归为面向现实生活的迁移运用,回答“要去向何方”,由此,从评价逆推“迁移点”,或从运用逆推“运用点”,都是大概念视域下重构教学内容的可行路径。“学生立场”提醒学习的主体及教学的起点,回答“教为了谁”“起点在哪里”。遵从学习规律,重视并引导反思、总结已有的读写经验,便于学生自主建构、理解运用,都是大概念视域下教学内容重构的应有之义。“学科本位”决定了我们进入现实世界的方式是“语文的”,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守学科理路,围绕“读写”这一核心任务,依文章体式来重构教学内容,是大概念时代教学不丢“语文魂”的关键。如图1所示:由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寻大概念引领下重构教学内容的路径。一、参考学习任务群,依文体、学情重构大概念时代探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首先仍然要确保我们探讨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的”;所以,还是要依据语文学科“内容和形式”最集中的体现——“文章体式”来重构教学内容。统编教材的单元依“学习任务群”划分,“学习任务群”是相对宏观的文类,而每个“学习任务群”内部也会有不同的文章体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切分成几个“板块”。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篇目和文体:表1篇目课文文章体式内容主题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幕词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2《长征胜利万岁》回忆录记述红军长征阶段性胜利《大战中的插曲》回忆录记述百团大战中聂荣臻救助日本小姑娘成为中日友好佳话的故事3《别了,“不列颠尼亚”》事件通讯今昔对比,透视香港回归事件,记叙曾经的辱、今天的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物通讯毛泽东思想的好学生、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建设兰考的事迹报道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事件通讯全面、立体报道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抗疫的收获和反思其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文体包含了演讲词、回忆录、新闻等,课文顺序大体依照写作年代顺序,内容比较厚重。如果从文体和学情出发,可以作一些调整:学生初中时学过专门的新闻单元,而革命家回忆录则是较为陌生的体裁,所以,三篇通讯宜放在革命家回忆录之前教学;而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最为理性、抽象,可放在最后。调整、整合再提炼相应的大概念,教学内容可如下重构(见表2):表2篇目课文文章体式内容主题大概念1《别了,“不列颠尼亚”》事件通讯今昔对比,透视香港回归事件,记叙曾经的辱、今天的荣新闻报道追求客观真实,同时隐藏着媒体定位、立场和出发点。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物通讯毛泽东思想的好学生、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建设兰考的事迹报道写作意图(目的和预设读者)统领选材与结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事件通讯全面、立体报道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抗疫的收获和反思3《长征胜利万岁》回忆录记述红军长征阶段性胜利回忆录作为第一人称叙述的纪实文学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大战中的插曲》回忆录记述百团大战中聂荣臻救助日本小姑娘成为中日友好佳话的故事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幕词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特定背景、场合、领导目的统摄会议讲话艺术《长征胜利万岁》(毛泽东会议讲话部分)会议讲话毛泽东长征全军干部会议(吴起镇)讲话其中,第二板块将两篇通讯作了整合,考虑《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所记录的是当下学生亲历的疫情,感受较深,内容上更为熟悉,可作自读;而作为新中国通讯史上的经典作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记录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人事,由于时代的隔膜,学生较陌生,故作教读课文。再如第四板块,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与《长征胜利万岁》中的毛泽东会议讲话部分作一个群文联读,相互比参,让学生分别梳理这两次会议讲话的背景、场合(参会人员)、领导目的,并由此从“专家立场”去考量两个文本各自所体现的讲话内容和艺术是否与其背景、场合、目的所匹配,从而便于学生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公共场合组织、说服场景中。二、研究新高考评价,逆推迁移点重构大概念的价值在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整天生活在校园、埋头教书的一线教师来说,“构建怎样的运用新情境”就成了一个难点。所以,研究“素养导向”的新高考评价方式,以此作为设计问题解决情境的参考,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条可行路径。比如前文提到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大概念的提炼——“新闻报道追求客观真实,同时隐藏着媒体定位、立场和出发点”,就源于2018年全国I卷实用类文本探究题的启发: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略。(2)理由: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不同侧重点不同。笔者教学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篇报道的经典性”,引用应晓静老师《激情与理性:鉴赏实用文的语言》⑤中提到的不同媒体对于香港回归事件报道的导语:①新华社《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路透社:6月30日午夜时分,当查尔斯王储将香港归还中国时,英国结束了一度强大的大英帝国历史。③美联社: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共产党中国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④法新社:156年一直是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今天回到中国的治理之下。

笔者在课上呈现时,其中美联社的导语所使用的主观色彩浓厚的情绪性词语“焦虑不安”“兴奋”“欢欣鼓舞”“捉摸不定”等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在与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比照阅读中,学生发现了课文中所使用的修饰语的不同之处:1.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2.末任港督港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年港督的庭院。3.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4.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上述“彭定康”或“港督”的修饰语或同位语,都是客观事实性的词语而非主观情绪性词语,虽然也暗含写作者的立场,但相对于美联社的导语,更为客观。而作为讲求真实性、客观性的新闻稿来说,课文的报道既有立场又将立场巧妙隐藏的做法应该是更高明的,从而为探究“这一篇报道的经典性”这一难题找到了突破口。同样地,2022年全国甲卷现代文阅读选取了革命文学中内容相近的小说与纪实文学的文本比读,要求探究两篇文章艺术表现上的差异,可为纪实性作品,如回忆录、报告文学等的阅读教学提供大概念提炼及教学内容重构的参考。2022年新高考I卷古文阅读探究题中关于“游说策略不同”一问,可以为教材中《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谏太宗十思》《谏逐客书》等涉及游说、讽谏艺术的文章的大概念提炼及教学内容的重构提供参考。三、考量对“写”的启发,读指向“写”重构大概念最终指向现实世界的迁移运用,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阅读是输入与吸收,表达便是输出与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内容处理的时候,可以思考“如果我写这个话题会怎样”“对于写作有什么启发”,帮助我们探寻教学点。比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对于多数同学而言,阅读起来有些困难,甚至有“不想读”的抗拒心理。不妨从学习论述文写作的角度审视,确定如下的学习目标:1.吸纳观点、学习思想方法,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说理、如果论证方法,提升思辨力。再深入文本探究相关的教学点,如表3所示:表3篇目课文教学点探索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通过探求写作背景体会论述的针对性;准确使用关联词,在分句间建立逻辑链;考虑论敌的合理性,严谨辩证地思考;增加限定条件,使观点更加缜密;举例论证时,事例表达精简有力,直击观点;举例论证时,事例选择考虑论敌已有认知,体现典型性;拆词解说,澄清概念,严谨透辟2《改造我们的学习》(口头报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其中的“举例论证时,例子表达精简有力,直击观点”的大概念去审视教材内容,《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为了论证“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举例如下:整个流体静力学(托利拆力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让学生赏鉴其“简洁有力,直接观点”的表达,运用仿写的方法,为此观点寻找更多例证,以下是笔者教学时学生写的例子:核物理的深入研究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二战之后各国对核威慑带来和平发展机会的渴望。热力学的研究产生于社会上对能源技术的巨大需求。现代流行病学的诞生是19世纪人们不断抗争霍乱等大规模流行病的结果。

中国在被“卡脖子”后,出于对高精尖技术的需要才开始芯片科技的研究。当然,这一语段如果从“吸纳观点、学习思想方法学”的角度,我们可以为写作积累思想:通常说“学以致用”,其实,“用也可以致学”。在思考“如果我写会怎样”“从写作的角度可以学到什么”的问题时,我们就是以一个“写作者”“创造运用者”的视角在审视学习材料,本身就带着“主动迁移”的积极动机,这不正是“素养导向”所倡导的学习状态?四、提炼学习者经验,多文本验证重构大概念具有高度的迁移力,就意味着它可能潜藏在学习者(某种程度上,教师也是学习者)的读写经验中,也许是那些“好用”而“被广泛运用”却未被言说或者明示的“缄默知识”。“学生本位”意味着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省察、总结已有的读写经验,同时也要关注有经验的阅读者、作家关于自身读写经验的介绍。如果这一经验证明“好用”,它通常可以迁移到别的文本尤其是同一文类的文本。这对多文本教学内容的重构很有启发意义。比如,很多小说家谈创作时提到叙述者的选择是他们有意识的考量,因此,“小说中叙述者的恰当选择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这一大概念,可以帮助更好地解读小说作品,为重构小说教学内容提供思路。比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在纷繁众多的战争主题作品中,本文选择后方女文工团团员的身份叙述是其独特性所在,笔者教学时参考徐飞老师《<百合花>教学设计》⑥,让学生设想如果是小通讯员幸存的战友、老年的“新媳妇”叙述会是怎样的故事,学生通过比较、梳理,能更清晰地发现选择后方女文工团团员作为叙述视角在小通讯员形象特点呈现、主题意蕴、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下是课堂上师生合作完成的表格梳理:表4叙述者叙述者特点主人公小通讯员形象呈现主题表现艺术风格小通讯员的战友有觉悟的战友高大的战士对高大英雄的赞美老年的“新媳妇”细腻的女性可爱而过早牺牲的同志弟军民鱼水情深后方女文工团团员同乡,细腻的女性,有政治觉悟和艺术敏感的文工团团员除了看到其他两位所看到的形象,还是善良、淳朴,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小同乡除了以上两个,还有“伟大来自平凡”等深沉意味诗化美同样地,教学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外国小说单元时,可以让学生通观几篇小说后思考:《大卫·科波菲尔》采用儿童视角、成人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