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广州三校(广铁、广外、广附)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二下】广州三校(广铁、广外、广附)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二下】广州三校(广铁、广外、广附)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二下】广州三校(广铁、广外、广附)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二下】广州三校(广铁、广外、广附)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广州三校(广铁、广外、广附)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筛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粹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尽管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相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绪和情感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谱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I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写不了的,如蒲松龄的故事《狼》被AI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改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看完故事有网友认为,这篇续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原作多了几分悬疑感。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AI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之间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只是量的差别,而且是质的差别。B.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C.网络“写手”会有可能被AI写作取代,因为网络“写手”创作不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D.人工智能写作会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前提是文学阅读变成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得以普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及语言生成技术来创作。B.主持人侯贞以手工创作工匠来比喻AI写作,从而论证人工智能无法超越和取代人类。C.人类的独特意识是那些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AI无法拥有的。D.人工智能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因而无法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3.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网络写手直接复制AI创作机器人生成的作品,并发表在网络小说网站上售卖。B.AI可以在几秒内完成文章续写,并提供多个版本,在不同风格之间任意切换。C.AI在对网文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符号学习,完成文句的联想组合。D.微软机器人小冰创作了大量诗歌,由人挑选出其中139首诗汇编出版为诗集。4.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5.根据材料阐述的观点,结合蒲松龄的原作,分析AI续写的故事《狼》的局限性。(4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美】马克·吐温三十五年前,我曾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我手拿着鹤嘴锄,带着淘盘,背着号角,成天跋涉。我走遍了各处,淘洗了不少的含金沙,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树木葱茏,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很多年前,这儿人烟稠密,而现在,人们早已消失殆尽了,富有魅力的极乐园成了一个荒凉冷僻的地方。他们把地层表面给挖了个遍,然后就离开了这里。在那一带附近的乡间,沿着那些布满尘土的道路,时而会发现一些用圆木搭建起来的孤寂的小木屋,这是在最早的淘金时代由第一批淘金人修建的,偶尔,这些小木屋仍然有人居住。那么,你就可以断定这居住者就是当初建造这个小木屋的拓荒人;你还能断定他之所以住在那儿的原因——虽然他曾有机会回到家乡,回到州里去过好日子,但是他不愿回去,而宁愿丢弃财产,他感到羞耻,于是决定与所有的亲人朋友断绝往来,好像他已经死去似的。这是一片孤寂荒芜的土地!除了使人昏昏欲睡的昆虫的嗡嗡声,辽阔的草地和树林静寂安宁,别无声息;杳无人烟,兽类绝迹;任什么也不能使你打起精神,使你觉得活着是件乐事。因此,在一天过了正午不久,当我终于发现一个人的时候,我油然生出一种感激之情,精神极为振奋。这是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他正站在一间覆盖着玫瑰花的小巧舒适的村舍门旁。这是那种我已提到过的村舍,不过,这一间可没有被遗弃的样子;它的外观表明有人住在里面,而且它还受到主人的宠爱,关心和照料。当然,我受到了主人的邀请,主人叫我不要客气——这是乡下的惯例。好几个星期以来,我日日夜夜和矿工们的小木屋打交道,那是一种艰苦、凄凉的生活,没有欢乐,而这里,却是一个温暖舒适的栖息之地。它能让人疲倦的双眼得到休憩,能使人的某种天性得以更新。我没有想到,房间里的一切会给我的灵魂以这样的慰藉:那糊墙纸,那些带框的版画,铺在沙发的扶手和靠背上的色彩鲜艳的小垫布和台灯座下的衬垫,几把温莎时代的细骨靠椅,还有陈列着海贝、书籍和瓷花瓶的锃光透亮的古董架,以及那种随意搁置物品的细巧方法和风格,它们是女人的手在干活的痕迹。那男人心满意足地说:“都是她弄的;都是她亲手弄的——全都是。这儿没一样东西不是她亲手摸过的。”“她过了十九岁的生日,我们就是在她生日那天结的婚。你见到她的时候———哦,只有等一等你才能见到她!”“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在家?”“哦,她现在不在家。她探望亲人去了。他们住在离这儿四五十英里远的地方。到今天,她已经走了两个星期了。”“你估计她什么时候回来?”“今天是星期三。她星期六晚上回来,可能在九点钟左右。”我感到一阵强烈的失望。“我很遗憾,因为那时候我已经走了。”我惋惜地说。“已经走了?不,你为什么要走呢?请别走吧,她会非常失望的。”最后,我决定留下来。那天晚上,我们安安静静地抽着烟斗聊天,一直聊到深夜。很久以来,我确实没有过这么愉快这么悠闲的时光了。星期四来了,又轻松自在地溜走了。黄昏时分,一个大个子矿工从三英里外来到这儿。他是那种头发灰白、无依无靠的拓荒者。他用沉着、庄重的口气同我们热情地打过招呼,然后说:“我只是顺便来问问小夫人的情况,她什么时候回来?她有信来吗?”“哦,是的,有一封信,你愿意听听吗?汤姆?”“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我是愿意听听的,亨利!”亨利从皮夹子里把信拿出来,他读了来信的大部分——这是一件她亲手完成的妩媚优雅的作品,充满着爱恋、安详的感情。星期六下午,亨利已经是第四次拉着我沿着大路走到一处,从那儿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他总是站在那儿,手搭凉棚,眺望着。当夜幕开始降临的时候,汤姆和乔也来了。于是大家就动手用鲜花把屋子装饰起来。时间快到九点了。亨利站在门口,眼睛直盯着大路,内心的痛苦折磨得他有些站立不稳。伙伴们几次让他举起杯来为他妻子的健康和平安干杯。他刚喝完酒,时钟开始敲九点。他听着钟敲完,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他说:"伙伴们,我很害怕,帮帮我——我要躺下!”他们扶他到沙发上,他躺下去开始打起瞌睡来。可是一会儿,像人在睡梦中说话一样,他说:“我听见马蹄声了吧?是他们来了吗?”话还没说完他就几乎睡着了。这些人马上灵巧地帮他脱了衣服,把他抱到卧室的床上,给他盖好了被子。他们关上了门,走了回来,于是他们似乎就准备动身离开了。我说:“别走呀,先生们,她不认识我呀,我是个生人。”他们互相看了看,然后乔说:“她?可怜的人儿,她死了19年啦!”“死了?”“或许比这更糟哪。她结婚半年后回家探望她的亲人,在回来的路上,就在星期六的晚上,在离这儿五英里的地方被印第安人抢走啦。从此以后就再没听到过她的消息。”“结果他就神经失常了吗?”“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没再清醒过。不过他只是每年到这个时候才更糟。在她要回来的前三天,我们就开始到这儿来,鼓励他打起精神,问问他是否接到她的来信,星期六我们都到这儿来,用鲜花装点屋子,为舞会作好一切准备。”“19年来,我们年年都这样做。第一年的星期六我们有27个人,还不算姑娘们;现在只有我们3人了,姑娘们都走了。我们给他吃药让他睡觉,要不他会发疯的。”“于是他又会乖乖地等着来年——想着她和他在一起,直到这最后的三四天,他又开始寻找她,拿出那封可怜的旧信,我们就来请求他读给我们听。上帝啊,她是一个可爱的人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回忆往事的方式,写了“我”来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和那里的居住者交往中发生的故事。B.那仅存的几个还居住在小木屋里的拓荒人之所以还没有离开这里,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赚到钱,便羞于回乡。C.小说结尾在男主人公精神失常及邻居感慨的言语中戛然而止,在急剧的反转中把对美好的期待变成了一次对人性的洗礼。D.“我”和男主人公聊天,一直聊到深夜,体现出“我”很有亲和力,在短时间内就和亨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人昏昏欲睡的昆虫的嗡嗡声”衬托出“辽阔的草地和树林静寂安宁”,这让来到这寂寞荒芜的土地上的“我”有了闲适之感。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从皮夹子里把信拿出来”的细节表现出亨利对信十分珍惜;“手搭凉棚,眺望着”这一细节表现出他对妻子归来的期盼。C.小说对房间的摆设进行了描写,突出了男主人公介绍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勤劳、洁净、热爱生活的人,体现了男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也是我决定留下来等待女主人公的原因之一。D.马克·吐温是一位幽默讽刺小说大师,他的诸多作品或是诙谐滑稽,或是讽刺世事,但这部短篇小说风格殊异,令人感慨,是历经沧桑后的鲜活和唯美。8.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黑格尔曾提出悲剧“冲突理论”,他将悲剧冲突分为三种:自然状态中的冲突、心灵冲突、理想的冲突。请任选两种,结合文本谈谈这些“冲突”在这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材料二: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位置中,正确的三项是(3分)公A为秦王B征伐C未尝D不从E众F争取怪珍G玄龄独收人才H致幕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坟籍,即坟典,“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指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与“八索九丘”一词意思相似。B.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C.光武,是东汉君主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人物的生平事迹给予的褒扬评定文字。D.谏,在文中有“直言以劝正”之意,“谏官”是古时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比如魏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才能卓著、机智灵敏。他通晓古代文化典籍,善于写文章,后从军参政,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能力。B.房玄龄尽心竭力、劳苦功高。他不爱奇珍异宝,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疏进言。C.房玄龄言不苟出、行不苟为。他通达机敏且直言敢谏,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处事公平公正,多年身居要职。D.房玄龄注重教化、治家有方。他担心儿子们骄奢跋扈,就把古今家诫写在屏风上作为警示,要求他们学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4分)(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扬州慢·十里春风

①赵以夫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①友人赠作者数枝琼花,词人因赋此词。相传琼花是扬州独有的名贵花木,金人曾将其植于御园,然始终枯而不发。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三句不但写出了琼花的清丽脱俗之美,还暗示了琼花与扬州的密切关系。B.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整日伫立在石阶上欣赏琼花,作者以此衬托琼花的美丽。C.作者不写自己赏琼花,而写花神怜惜世人,骑鹤来游,笔触浪漫,想象奇特。D.“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由想象中的琼花引入到现实中的琼花,过渡自然。15.有人说这首词表面咏花,其实蕴含了更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离骚》中,“

”两句表现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赐的。(2)《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结尾,以“

”两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4)《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深情回忆妻子常常到轩中“

”,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四)课内文言知识检测(本题共3小题,9分)17.下列各句中画线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回朕车以复路兮

B.悦亲戚之情话C.引以为流觞曲水

D.砯崖转石万壑雷18.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渐见愁煎迫

慈父见背B.大母过余曰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C.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三顾频烦天下计19.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①中秋佳节,拎一盒杏花楼月饼,品尝团圆的滋味;新年将至,提一支芝兰图毛笔,挥洒来年的期许;乔迁新居,摆一款景泰蓝,营造东方的美感……②遍布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在琐碎的柴米油盐里,也在雅致的

中,展示着物质的丰裕,也传承着文化的底蕴。老字号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一头连着

的文化传统,义利食品传承“先义后利”的开店宗旨,荣宝斋装裱普通中堂有17道完整工序……精密的传统技艺、可贵的工匠精神与独特的服务理念,让老字号成为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③老字号坚守商业道德,追求精益求精,他们用匠心打造产品品质,并将其视为老字号的

之本。④“持中守正”与“

”始终流淌在老字号的基因里。从与文博文创、国漫的跨界合作,到线上直播的渠道拓展,再到互动式、个性化新零售的模式打造,年轻人感受到了老字号在时代洪流中的无限生机,也看到了它们在传统与潮流中的坚守与创新。当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当网络直播代替了市井吆喝,老字号里有始终不变的坚守,也有锐意求变的创新,期待老字号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擦亮招牌,做强品牌。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水墨丹青多姿多彩安时处顺出奇制胜B.水墨丹青千姿百态安时处顺革故鼎新C.琴棋书画多姿多彩安身立命革故鼎新D.琴棋书画千姿百态安身立命出奇制胜21.“当下的老字号,亦是曾经的‘新国潮’”这个句子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

C.③处

D.④处22.请依据下面图文,并结合材料解释“守正”的内涵。(6分)

甲骨文字形“正”,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玻璃杯中装满牛奶,人们说:这是牛奶;当装满葡萄汁时,人们又说:这是葡萄汁。玻璃杯想要被看见,只有倒掉里面的东西;倒掉里面的东西后,杯子似乎又失去了主要作用。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错误,材料指出“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C.“因为网络“写手”创作不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错误,从原文“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无法推出选项观点。D.“人工智能写作会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错误,从原文“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来看,选项表述太过绝对。2.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比喻”有误,运用的是类比论证。“论证人工智能无法超越和取代人类”有误,主要是论证AI写作无法像人类一样创作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3.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是:人工智能因为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作家。A.论证“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没有指出其局限性。B.说明“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没有指出其局限性。C.说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符号学习,没有指出其局限性。D.人工智能只能“由人”挑选出来,说明虽然“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人工智能无法“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有自身的局限性,可以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4分)①材料一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性、思维特点以及不能形成独立意识的角度来阐述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②材料二通过举典型事例及一些专家对AI续写所发表的见解,得出人工智能在“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方面不能和人类相比的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可知,材料一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性、思维特点以及不能形成独立意识的角度来阐述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根据“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I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可知,材料二通过举典型事例及一些专家对AI续写所发表的见解,得出人工智能在“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方面不能和人类相比的结论。

5.(4分)①不能深度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情节中进行变化。原作在情节变化中揭示复杂人性,如忍让与贪婪,胆怯与勇敢,狡诈与智慧等;续作缺少这种挖掘。②缺乏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原作肯定人们对抗邪恶势力的勇气与智慧,而续作中人类抗争软弱消极,模糊了善恶的道德判断,消解了人的价值和尊严。③无法构造复杂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蒲松龄原作体现了人在与狼周旋时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意义,而续作一味强调暴力攻击,体现不出人的主体意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可知,AI续写的故事《狼》不能深度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情节中进行变化。原作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揭示复杂人性。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可是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揭示了屠夫的忍让与狼的贪婪,还如胆怯与勇敢,狡诈与智慧等;续作在人性刻画上则空洞苍白,缺少社会性。根据“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绪和情感反应……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谱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可知,AI续写的故事《狼》不能将复杂情感和社会语境结合,缺乏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原作肯定人们对抗邪恶势力的勇气与智慧,而续作“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国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模糊了善恶的道德判断,消解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可知,AI续写的故事《狼》无法构造复杂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狼》形象地揭露狼凶狠狡诈的特性,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而续作一味强调暴力攻击,炮制惊悚情节,体现不出人的主体意识。6.(3分)D.【C项“体现出“我”很有亲和力”的理解于文无据,这里写二人聊天,说明亨利在没犯病时是个很正常的人,这也是二人在等女主人回来时打发时间的方式。】7.(3分)A.【“这让来到这寂寞荒芜的土地上的“我”有了闲适之感”分析错误,从后文“任什么也不能使你打起精神,使你觉得活着是件乐事”来看,这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使“我”有了“闲适之感”,而是一种死寂、无生气之感。】8.(6分)①第一人称将叙事者置身于故事之内,拉近与读者之间距离。“我”是以矿工的身份见证了亨利在邻居的帮助等待一直未出现的妻子的故事。②通过“我”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我”无法讲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只能通过观察周边景物、房间内的摆设和人物精神面貌,聆听亨利讲述与妻子的故事,以及与邻居们的对话,一步步揭开谜底。③“我”倾注了作者对小说人物的情感,通过“我”的视角来刻画亨利和汤姆等人物形象。④“我”对美好的期待在急剧的反转中变成了一次对人性的洗礼,故事是悲剧性的,但却闪耀着丝丝亮色,揭示了人间的真善美。【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6分)①自然状态中的冲突:很多年前的“风景宜人”“人烟稠密”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时空上的尖锐冲突,自然美景本是无可挑剔,但是人类的足迹改变了这种状态;“覆盖着玫瑰花的小巧舒适的村舍”与“圆木搭建起来的孤寂的小木屋”形成鲜明对比,构成居住环境上的冲突。②心灵冲突:亨利表面光鲜幸福,实则精神崩溃,但在他无法承受巨大痛苦时候,他又记住了那些美好的回忆,从而获得活下去的精神支撑;邻居们生活“艰苦凄凉”,外貌上也是“头发灰白”,心中充满伤感和无奈,但仍保留一颗善良的心,为精神失常的亨利提供帮助。③理想冲突:亨利爱妻心切,多年坚守,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却遇到阻力,但他更加坚定的是等待与期盼的意志,这对冲突无法调和;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一无所获的“我”怀着一种对美好的期待,决定留下来等待女主人公归来,但最后却见证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评分标准:答对每点得3分,本题最多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关于答题思路。题目给出了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文学评论观点核心词是“冲突”,其主要内容有三点:自然状态中的冲突、心灵冲突和理想的冲突。题目将这种创作理论落实到马克·吐温的《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这篇小说中,运用文学理论来解读这篇小说的创作实践。分值为6分,我们可以从“①自然状态中的冲突②心灵冲突③理想的冲突”来找三个得分点。题目以黑格尔文学评论观点来解读马克·吐温的小说内容,是一个从创作理论到作品实践的欣赏过程。评论者和写作人不是同一人。(2)具体解读,细读文本。①自然环境的冲突。(自然状态,是指小说的自然环境,环境中有什么冲突呢?这里有两点,一是斯达尼斯劳斯河多年前的热闹与现在的荒凉的对比,一是现在的荒凉与亨利村舍小屋的温馨对比。这一角度是从小说自然环境角度来思考的。)很多年前的“风景宜人”“人烟稠密”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时空上的尖锐冲突,自然美景本是无可挑剔,但是人类的足迹改变了这种状态;“覆盖着玫瑰花的小巧舒适的村舍”与“圆木搭建起来的孤寂的小木屋”形成鲜明对比,构成居住环境上的冲突。②心灵冲突。(心灵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心中所想与现实的矛盾,心不如所愿,自然就有冲突。我们先要想到是谁的心灵?文中有三个人物主体,一是“我”,一是主人公亨利,一是亨利的邻居们。“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人,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文字背后,很克制。亨利心灵最大的冲突是妻子的离去与他的盼归。男主人公怀着对妻子的深情,靠着那些美好的回忆作为精神支撑,他在等待着一个也许永远没有结果的明天。一方面心怀美好情感和期待,一方面精神痛苦万分,这就是他时而清醒、时而发疯的原因。邻居们的心灵冲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知道现实,便另一方面他们又保留一颗善良的心,不愿意揭穿,为精神失常的亨利提供精神上的帮助。这一角度是从小说的人物形象之心理方向来思考的。)亨利表面光鲜幸福,实则精神崩溃,但在他无法承受巨大痛苦时候,他又记住了那些美好的回忆,从而获得活下去的精神支撑;邻居们生活“艰苦凄凉”,外貌上也是“头发灰白”,心中充满伤感和无奈,但仍保留一颗善良的心,为精神失常的亨利提供帮助。③理想冲突。(理想的冲突,是理想败给了现实,无法实现。我们想到的是谁的理想?文中有三个人物主体,一是“我”,一是主人公亨利,一是亨利的邻居们。“我”: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一无所获的“我”怀着一种对美好的期待,决定留下来等待女主人公归来,但最后却见证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亨利:爱妻心切,多年坚守,理想永远无法实现,全篇悲剧的所在。邻居们:“艰苦凄凉”,“头发灰白”,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希望实现发财的梦想,同“我”一样,淘金梦茫然未知。)亨利爱妻心切,多年坚守,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却遇到阻力,但他更加坚定的是等待与期盼的意志,这对冲突无法调和;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一无所获的“我”怀着一种对美好的期待,决定留下来等待女主人公归来,但最后却见证了一个悲伤的故事。10.答案:BEG

解析:句意为“太宗为秦王时,凡有征伐,房玄龄没有不跟随的,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房玄龄只招纳人才到帐中”。“公”指前文“太宗”,在他作为亲王的时候,房玄龄常跟随作战,所以“公为秦王”作状语,在后面断开;“众争取怪珍”中,“众”为主语,“争取”为谓语,“怪珍”为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应在“众”前和“怪珍”后断开。最后是房玄龄与“众”不同的选择,句意完整。11.答案:C解析:“给予的褒扬评定文字”不准确。谥号有褒有贬,如隋炀帝的“炀”就是贬义的谥号。12.答案:A解析:“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能力”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可知,当时淮安王李神通是轻视房玄龄的。13.(8分)答案:(1)房玄龄执掌国政时,日夜勤恳操劳,一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当”,掌管,主持;“夙夜”,日夜。关键点各1分,句意通顺2分。)(2)这位老婆婆,是我逝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的喂过奶,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译出“是”;“先”,去世的;“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关键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房玄龄,字乔,是齐州临淄人。父亲房彦谦,出仕隋朝,历任司隶、刺史。玄龄幼时机警敏捷,对古代文化典籍融会贯通、理解深入,擅长写文章,书法精通草书和隶书。开皇年间,人人都认为隋朝的国运将会长久,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没有功业和德行,只是因为是周室近亲,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不替子孙做长远的打算,混淆嫡庶之位,争相奢侈越礼,相互倾轧争斗,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看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其灭亡之日,迈开半步之时就可到来。”房彦谦吃惊地说:“不要信口胡说!”十八岁那年,考中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擅长了解人而知名,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他必定是治国的人材,只遗憾看不见他跳出溪谷,直入云霄(出人头地)。”唐太宗凭着燉煌公的身份巡行渭北,房玄龄骑马到军营门前拜见太宗,两人一见如故。太宗为秦王时,凡有征伐房玄龄没有不跟随的,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房玄龄只招纳人才到帐中,和众位将军亲近交好,人人都愿意拼死效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需要打草稿。高祖说:“这个人机敏善于察看时机、了解动向,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手下的门客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他在秦王府待了十年,太子将要发动叛乱时,秦王召见房玄龄,(房玄龄)装扮成方士进入王府,深夜谋划事情。事平之后,评定功劳等次行赏,(房玄龄)功居第一,被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凭着文书的职位功居第一,我不明白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自冲锋陷阵。如今玄龄有决胜于军帐中、安定国家之功,这是汉代萧何位居诸将之上的原因。”房玄龄担任宰相累积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奏章请求辞官,皇帝下诏不准许。不久,房玄龄升任司空一职,仍然总揽朝政。房玄龄坚决推辞,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但国家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右手,考虑到您现在身体尚未衰弱,不要过多辞让了!”恰逢讨伐辽,房玄龄留守京师。太宗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一样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太宗)不要轻敌,长久地讨伐外族。晚年多病,玄龄看着孩子们说:“当今天下之事没有不合适的,唯有讨伐高丽没有停止,皇上含怒一心决断,群臣无人敢直言规劝,我如果不说,就会抱憾九泉了!”便上疏,太宗看到表疏,说:“此人病危,还在为我的国事担忧啊!”房玄龄执掌国政时,日夜勤恳操劳,尽心竭力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他为人无嫉妒之心,听到别人的优点,好像自己也有这优点一样。明晰通达政务,审议规定法令,务求宽容公平。不以己之所长来衡量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即使是卑贱之人也能尽其所能。房玄龄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纵奢侈,担心他们凭借权势欺侮别人,因而收集古今圣贤家诫,书写于屏风之上,让孩子们各取一扇,对他们说:“(你们)对这些多加注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累世忠诚守节,我内心很推崇,你们应该效法他们。”材料二:不符合道义的话不说,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话不随随便便而说,事也不随随便便而做。14.答案:B解析:“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整日伫立在石阶上欣赏琼花”错;应是作者想象琼花成天伫立在石阶畔,既有杨贵妃那丰腴的体态,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15.(6分)答案:①作者赞美琼花天生丽质、冰清玉洁、艳压群芳的脱俗之美。“冰花”、“碎玉”写出了琼花的晶莹剔透,“蕊仙”更突出了琼花的清丽脱俗之美。②作者借琼花的冰清玉洁和离开扬州则不发的特点寄寓自己高洁的品质和不畏强暴的精神。③作者借琼花抒发自己的无限落寞惆怅之情。“阆苑花神,怜人冷落”用拟人的手法,以琼花的视角抒写自己的冷落之情。④由琼花引出扬州,抒发了国破伤怀之情。“花神”骑鹤来游,于是引出下文“为问竹西风景”,表现了作者对扬州形势的忧虑和对国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参考译文】春风十里,琼花似天上的仙女,离开了琼楼玉宇,在皎洁的月光下,飘然降临到人间。花瓣如冰,散发出寒意,如碎玉般抱成花球。整日伫立在石阶上的树树琼花,有杨贵妃匀称丰满的体态,也有赵飞燕绰约轻盈的风姿。琼花将世间万物的清丽气质融于一身,将自己交付给了这美好的扬州。一阵雨打窗棂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满屋飘溢着琼花的芳香。琼花好似阆苑花神,可怜人间清冷,便骑了仙鹤来游。若问竹西佳亭的风光,天空惨淡,烟水悠悠。黄昏时分有羌管横笛,在孤城里吹起了新愁。【鉴赏提示】依序言,因“友人折赠数枝”琼花,词人有感而发,便乘兴赋花。原只为赋花,但据词观之,词人在赋花之时,内心深处关于扬州兴衰的情愫被触动,故又转而抒情,使词的思想性进一步升华。上片纯粹赋花。起首三句交代琼花的来历和背景,“十里春风,二分明月”是对扬州的描述。词人写在扬州有“蕊仙飞下琼楼”,因而才有这天下独一无二、清丽脱俗的琼花。“冰花”、“碎玉”则是对琼花外观的描述,进一步言其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可爱至极。不仅如此,词人更将琼花比作史上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足见词人眼中琼花之美丽。最后两句,词人明确点出只有敛天下所有花卉之芳艳,并放之于扬州,才能开出如此奇花。词人赋琼花,自然不可能不提及扬州,因扬州与琼花之间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关系。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七中曾云:“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可见琼花只认扬州作为其生息繁衍之地。但这都是说当年繁盛之时的扬州。昔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随即成为繁荣之都。但世事变迁,随着1129年和1161年金人的两次南侵,扬州数百年的人文积淀被洗劫殆尽,如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