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2024届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三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三下】2024届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三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三下】2024届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三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三下】2024届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三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三下】2024届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三模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下】2024届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三模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物建筑的价值在于它历尽沧桑之后,被附加上的种种可作为人类生活见证的历史信息,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已成为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础和出发点。建筑具有的精神创造和物质生产的两重性,使文物建筑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包含了从意识形态、人类审美趣味到社会生产水平、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内容。这种历史信息的广泛内涵,使文物建筑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社会学、经济学,及宗教、政治、美学等多重价值。除文献资料之外,文物建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好例证。它的基础就是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现代城市建筑》一书中,认为由文物建筑构成的历史环境“能够引起居民对自己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历史的兴趣,为他们的先人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由于文物建筑所具有的令人感到自豪的标志性,而成为人类认同的方向,人们由于“认同”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文物建筑是历史上某一特定文明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一文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我国来说,文物建筑的典型性本身就是文物建筑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这种典型性使得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包括了“代表性”的内容。应当指出的是,这种“代表性”绝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艺术的范畴,它同样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世俗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文物建筑所具有的这种“代表性”,使文物建筑本身成为说明古代世界最有力的实物例证。(摘编自吕舟《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与保护》)材料二: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现在已经成了国际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普遍关心的课题。不论中外,公认的文物建筑的价值观是:虽然它们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情感的、使用的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可能具有的价值,但文物建筑的根本价值是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什么样的建筑能够记录或者见证宫殿、庙宇之类的所谓“意义重大”的建筑所没有记录或者没有见证过的民间大众的历史呢?当然是民间的乡土建筑。中国两千年的农业文明史,主要是农民的文明史,这一部文明史的见证,极重要的是千千万万农民生活在其中的乡土环境,主要是建筑。所以说,只要承认文物建筑是历史的见证,那么,必然的,就要走向把乡土建筑当作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当作极其丰富的乡土社会和生活的史书。这是一个不能争辩的逻辑结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乡土建筑遗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可以凭借它的乡土建筑对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做出重大的贡献,原因在于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里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性。在中华农业文明的主要地区,凡正常发育的农村聚落,大都是血缘聚落。聚落的大多数居民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就是所谓的“主姓”。少数非主姓的村民,大多也各属于一个比较小的宗族。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县以下的村落基本上都是自治的。宗族掌握着村落的公权力和大量的共有财产,可以对村落进行全面的管理。由宗族主持修建的公共建筑,最主要的是各级宗祠,包括大宗祠、房祠、分祠和香火堂。每个血缘村落里,大宗祠和房派分祠都是全村最辉煌壮丽的建筑,它们是宗族和房派兴旺发达的标志。有些富裕杂姓的村落,大小宗祠竟有数十座,它们大大丰富了村落的景观。宗族为了整体的利益,很重视兴办基础教育,建造了不少庄严华丽的公共建筑,例如学堂、文昌阁、魁星楼、文峰塔等。科举成绩好的村落,会有功名牌坊、翰林门、状元楼。这些文教建筑大都是建筑艺术的精品,带动了乡村建设中的审美追求和对自然的亲切感。中国农民历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有的只是实用主义的泛神崇拜。中国农村里,真正的佛寺道观是很少的,大都是混到泛神崇拜里去了,如来佛和痘花娘娘、鲁班先师并肩而坐,元始天尊和土地公婆、药王爷共处一堂,同享一柱香火。有些“跟百姓关系好一些”的神或者威力无边的保护神,到处都有庙,例如三圣庙、关帝庙和观音庙。它们都是村落里的艺术节点,位置大都在显眼的地方,对村落的面貌有很大影响。(摘编自陈志华《中国乡土建筑的世界意义》)材料三: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是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评价,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建筑遗产进行分级保护、有针对性地利用,同时也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建筑遗产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遗产周边的建筑设计。而评价的方法是合理评价建筑遗产价值的基础。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的标准度有三个:原真性、代表性、完整性。其中原真性涵盖了遗产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与定性。代表性是指见证的信息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也就是说能够全面、直接地向我们说明该遗产产生并存在的那种文化和那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的情况,能够反映该文化主要的、显著的特征。建筑遗产的完整性是指建筑遗产本身的完好程度和其所见证的信息的完全程度。从标准体系维度上看,其价值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量化指标:时间、空间、现存数量。时间指标包含建筑遗产产生或形成的时间和建筑遗产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什么分期阶段中。建筑遗产具有空间属性。首先是建筑物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其次是指该遗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并保存于世界的某一特定的文化区域内,真实反映出建筑及其所处的社会层面,凸显地方文化习俗等。建筑遗产的现存数量的多少对其价值的大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现存数量是构成价值判断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指标。(摘编自韩冰、罗智星《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方法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保护文物建筑的重心转变为对其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B.农民是中国农业文明史的主角,如果承认文物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就应当承认乡土建筑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C.中国农民常供奉的神仙有土地爷、观世音等,数量与类型众多,这与西方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D.对建筑遗产实行分级保护,既是因为其价值有大小不同,也与文物保护资源条件的有限有一定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明确表达了文物建筑具有多重价值的观点,也都认为文物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见证。B.在中国传统的血缘聚落里,通常有“主姓”与“非主姓”,居民相互关系的亲疏与《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相似。C.农业文明时代,村落的乡土公共建筑通常由宗族主持修建,这些建筑反映出农村宗法、教育等文化特点。D.一座古建筑如果包含了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文化信息,那么它就具有“代表性”。3.材料一认为文物建筑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半坡村遗址含有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人类行为等信息。B.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的秦铜车马含有古代车辆结构信息。C.北京故宫的台基反映了古代的艺术思想和礼仪制度规范。D.河南登封的观星台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把下面图表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6个字。(3分)

5.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简要谈谈文物建筑保护的意义。(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逛庙会文清丽门很旧了,门楣右上角有一块牌子,黑色,上面红字写着“五好家庭”的字样。进得门来,正中八仙桌上放着一个挂钟,长长的钟摆当当地响着。电视画面上是一个头戴官帽、身穿红袍的人,扯着嗓门唱着的是本地戏,秦腔。你喝水不?声音是从炕上发出的。炕上坐着两个人,男的八十多岁了,胡子都白了,眼睛微微眯着,不知是在听戏还是在睡觉。女的头发还没有完全白,但看起来也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边做着针线边问,问了两声也没人回答,她就转过头看老头。挂钟当当当地响几下,还有就是电视里哇哩哇啦的唱戏声。把电视关了。老头终于发话了。老太太不理他,自顾做着针线活。针在布上噗噗地响着,一下一下又一下。老头动了动,好像要起身,可是刚动了一下腿,就累得不停地直喘气。你说你半夜三更地欺负人不够,还要管人?老太太很不高兴。老太太说的是昨天晚上的事。好不容易睡着了,突然感到面前站着一个人,老太太吓了一跳,以为是梦,拉开灯,老头在炕下,衣裳整整齐齐,说,快点,起来,咱们去割麦,人家都快割完了。老太太说这大半夜的,割什么麦?快睡觉。老头不再理他,自己出门了。我的老天,老头八成是脑子糊涂了!老太太吓出了一身汗,这可是第一次发现这事。忙披着衣服跑出门,老头正准备拉架子车。老太太拉住老头,七劝八扯才算劝到炕上。第二天老太太问昨天晚上之事,老头一概不知。老头认为是老太太故意编谎,姑娘打电话来,他一遍遍地给闺女告状。老太太一把抢过电话,大声说,不是像他说的,我向毛主席保证。老太太接完电话,笑了,老头也笑了。老头说闺女娃好着不?还有咱儿咱孙,都好着吗?好着呢,六个都好着呢,不是给你说过了吗?老大又升官了。老二的姑娘都要结婚了。老三说他过两天要出国。老五好几天没有来电话了。那你找人去给老五打个电话。电话打给老五,儿子说单位忙,父母自己注意身体,不等这边应话,那边电话就放了。老太太拿着针线的手忽然停下来,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事,脸上渐渐出现了笑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她说,人都说李庄庙会上戏挺好看的,都唱的是本戏,还穿着戏服,打着脸子。老头还是保持着自己刚才的坐姿,背靠着被子,让人怀疑他是个雕像。这时老太太闻到一股臭味。被子一拉,老头拉炕上了。老太太生气,说,要拉,你言一声呀。给老头换衣服时,她突然手停住了,感到这腿与往常不一样,冰凉,而且发硬。再往上摸,也是凉的。老太太一下子害怕了,说,你咋了?别吓我。她发现老头眼睛闭上了。老太太说你别这样吓我,人都看戏去了,你要走,也不能这时候走呀?我还没给你洗脚剃头呢,还没给你穿上寿衣呢。老太太急忙往出跑,一家家地敲门,第四家时,出来个女人,是个新媳妇。老太太说,你三爹不行了,你跟我走。脚洗完了,头也剃了,要给他穿寿衣时,老头突然睁开眼,冷冷地说:干啥,干啥,你想活埋我?我让我儿我女从城里回来收拾你。新媳妇吓了一跳。老太太却高兴地说你没事?你就盼着我死。没事了,没事了,你回吧,牛蛋媳妇。饭吃了,老太太刚要上炕,老头突然说,你把我的寿衣做好了没?我咋不见你做。你晚上睡着了,我做的。新里新面,好看着哩。怕啥呢,你白天就做吧,我看着不难受,心里还踏实。老太太眼泪就出来了,没有说话。老太太说有时候真想叫咱儿咱女都回来,你看人家的儿女都在跟前守着,热热闹闹的。胡说,娃有出息,才能在城里待着。谁说不是呢?娃不在城里,咱有这么好的条件?俩人又是坐了半天,老头突然说要不你把我推着,咱们都去逛庙会。那个新媳妇来了,让老太太去她家教她做馍放碱。老太太回到家时,屋里没有人,找轮椅,也不见了!老太太沿着轮椅的车辙找。轮椅在屋后沟后的崖边,人,不见了。我的妈呀!老太太放声大哭。这时,一个声音叫住了她,是老头,坐在油菜地里。这花多好看呀,我坐在花里,都好像成了刚领你进门时的小伙子。老头说着,笑了。是呀,你那时候劲多大,背着我走了四五里路。一晃,咱都过了将近六十年。我活不了多久了,我走了,你就到儿女那儿去,我到底还是放心不下你!钱省着花,将来没人管你了,你就花钱雇人。老头说着,流下了眼泪。别瞎说,你得活一百岁呢!回家,我给你穿暖和点,咱一起去逛庙会。回到家里,俩人穿好衣服后,老太太拿出一只塑料水壶,灌上开水,挂在轮椅前。又拿出一沓厚厚的尿垫放在车后。老太太推着老头上路了。老头手里拿着一束油菜花,边看边笑,地里麦子长得真喜人,桃花杏花开着,油菜花当然就不用说了。老太太一路说着话,老头一路看着景。不觉间庙会就要到了。锣鼓声越来越近了,人声越来越密了,老太太说老头,过了这个小河,就到了!没人应声,老太太也习惯了。哎,老头子,快听,唱的是《铡美案》。说着,走到前面给老头系扣子,她呆了,老头拿花的手不知什么时候垂下来了。一摸唇,是冰的,没有喘气的声音,就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你要走,也得等我给你换好衣服呀!这声音刚开始挺大,慢慢地就被此起彼伏的锣鼓声淹没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题为“逛庙会”,但实际上老头在尚未到达庙会时已经去世,给小说笼上了一些悲剧的意味。B.这对老夫妇的儿女很有出息,夫妻二人在为他们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十分渴望子女的陪伴,他们的境况能引发读者的思考。C.老太太找到老头时,他正坐在油菜花中,两人一起回忆新婚时的情景,流露出无法回到从前的无限惋惜。D.老夫妇俩偶尔斗气拌嘴,却让人感到爱意融融,他们相依相守经历人生风雨,展现出人间真挚的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写这个家的环境,既暗示出主人的年龄特点,也为小说营造出一种舒缓的气氛。B.小说多通过直接描写来刻画老太太宽容体贴的形象,而老头的形象则主要通过老太太的反衬来塑造。C.小说的叙述焦点大多集中在老太太身上,通过她的视角和感受来讲述,有利于表现其内心的情感。D.本文大多是日常琐事,但读起来并不感到沉闷,这与小说合理运用富有世俗情趣的细节描写有关。8.老头在看庙会的途中悄然故去,这一意外结局看似突兀,实则前文已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三处。(5分)9.这篇小说叙事节奏张弛有致,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①而不中,好怪而妄言。”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②,发发相及,矢矢相属,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末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后镞中前括,钧后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影不移,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影不移者,说在改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③,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日,更谒子论。”初,子列子好游。壶丘子曰:“御寇④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其所变。”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终身不出,自以为不知游。(节选自《列子·仲尼》)【注】①佞给:巧言善辩。②括:箭尾。③余窍:肛门。④御寇:列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凡所A见B亦恒C见其变D玩彼物之E无故F不知G我H亦无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视之若一焉”与《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两句中的“一”意思相同。B.胜,尽、完,与《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中的“胜”意思不同。C.务,在此处的意思是致力于,与《过秦论》“务耕织”中的“务”意思相同。D.“自以为不知游”与《劝学》“鞣以为轮”两句中的“以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国的公子牟不操心国家事务,却喜欢和贤能的人结伴外出游玩,赵国的公孙龙是他所欣赏的人。B.公孙龙向孔穿讲述善射者能够做到箭箭相连等故事,意在揭示生活哲理,乐正子舆讥讽他,而公子牟却能理解。C.乐正子舆认为公孙龙所说有影不移、白马非马等言论是在欺骗魏王,公子牟逐一向他解释。D.列子认为自己能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与普通人不同;而壶丘子却认为他没能考察自身,与普通人没有多少区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2)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14.请简要概括公子牟的形象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日江村(其三)①杜甫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经心石镜②月,到面雪山风。赤管③随王命,银章付老翁。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注】①本诗作于永泰元年春,时杜甫居成都草堂。经严武举荐,杜甫此时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的闲散官职。②石镜:成都城北武担山有石镜古迹。③赤管:红杆大笔。《汉宫仪》载:“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在写景中透露出愉悦的情绪,显示出诗人生活的闲适自在。B.诗人接受朝廷的任命,并将受赐的银章交给邻里老翁,显出豪爽性格。C.尾联中诗人表示自己年老齿落,有愧受到举荐,谦逊中暗含感激之意。D.本诗与《登高》一诗的浑厚沉郁风格不同,表现出一种平易质朴的风格。16.本诗首联极具美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中以比喻描摹建筑之密集、以大数字夸饰建筑之众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史记》一书记载的时间范围。(3)古代诗文中,有时会用约数来表达为数不多的意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张玉林出生于形意拳创立人李老能的故乡窦王庄村。他十四岁时拜张魁进为师,成为形意拳第五代嫡传弟子。十七八岁时他拳技初成,与武林高手切磋拳艺却时有败绩。在师傅指点下,张玉林更加潜心学习。三年后,张玉林的拳技A___________。高中毕业后,张玉林在饭店工作,他主动提出干揉面的活儿。他结合揉面来练功,和、揉、按、压,一招一式全是拳法。①调动工作后,他走到哪儿就练到哪儿,成了远近闻名的“拳痴”。②一次次比武会友令张玉林名声大振,他多次被聘请参加中国武术节、擂台赛,担任教习、裁判长等。③他的事迹频频被《武林》《中华武术》等刊物报道。④一时间,张玉林声名鹊起。1999年11月,张玉林应邀偕同弟子去阿塞拜疆传拳讲学。多年后,提起阿塞拜疆之行,人们还一直B___________。阿塞拜疆这个国家虽然不大,却是一个勇猛好斗的民族,面对张玉林的功夫,并不是所有人都C___________。一次讲学结束,有人定要跟张玉林比划一下,张玉林答应了。对方比张玉林还要高大,肌肉发达。张玉林沉着冷静地化解来拳,然后一个双掌虎扑,只见偌大一个人像木桩斜飞出去。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次访问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建起一所中国功夫馆,由张玉林及其弟子授课,传习形意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俗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0.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实质上是A___________,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①真正的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②要认清它,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③四年的大学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学生有机会认真思考。④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同学们对各种话题可以用严谨的态度相互质疑和辩论,以最放松的心情促膝相谈至深夜。而大学并不是学会思考的唯一机会,它既不是第一个机会,也不是最后一个机会,但它B___________。如果你在大学毕业时还没学会真正地思考,那么在毕业之后成功概率就更低了。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C___________,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关于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句删去逗号后,句子的意思不会发生改变。B.②句中“蒙着眼睛的野马”使用了比喻手法。C.③句语句通顺,表达简洁,不存在语病情况。D.④句中的“所”字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受影响。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屈原列传》中,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却认为“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是应保持独清独醒呢,还是与世推移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3题,6~7题,11~12题,15题,19题,22题,每小题3分)1.答案A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

“保护文物建筑的重心转变为对其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加强,并不意味着重心转变。2.答案D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整体概括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

D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和材料三的第二段可知,文物建筑的代表性是指在建筑艺术、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世俗生活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而不是包含这些信息就能称为代表性的。3.答案B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综合运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思路点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的秦铜车马”不属于文物建筑。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答案①标准体系/量化指标②社会文化阶段/社会文化分期/文化分期阶段③文化区域(每处1分,在不超过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意思对即可)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答案①文物建筑包含广泛的历史信息,使学者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时有例可证。②文物建筑具有令人感到自豪的标志性,保存文物建筑能够让民众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③中国文物建筑尤其是乡土建筑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丰富性,对其进行保护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贡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C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

文中没有表现“无法回到从前的无限惋惜”的意思。7.答案B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思路点拨

“主要通过老太太的反衬来塑造”错误,老头和老太太之间并没有反衬。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故事情节的能力。答案①老头想起身去关电视,可刚动一下腿就累得不停地直喘气。②老头半夜犯糊涂要去割麦子,第二天对此却又全然不知。③老头拉炕上,身体冰凉发硬。④老头突然关心起自己的寿衣是否做好。(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叙事节奏的能力。答案①在平缓如水的日常叙事中穿插了老太太以为老头去世以及老头失踪等事件,使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②突出表现了这对老夫妻的真情挚爱,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③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处于饱满的弹性状态,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

BD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答案A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思路点拨

“视之若一焉”的“一”为名词,意思是一个整体,即一条长箭;《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的“一”为副词,意思是全,二者意思不同。12.答案A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思路点拨

“却喜欢和贤能的人结伴外出游玩”错误,原文“好与贤人游”的“游”是交往的意思,不是结伴外出游玩。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答案(1)你为什么把公孙龙描述得这么过分呢?请允许我听听他的实际情况。(关键词“状”“其实”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你不理解至理名言却认为是错误的,错误恐怕在你了。(关键词“谕”“尤”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理解与概括的能力。答案①富有智慧,能理解深奥的哲理。②为人有修养,不与乐正子舆一般见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中山公子牟,是魏国贤明的公子。喜欢与有才德的人交游,不过问国家事务,却欣赏赵国人公孙龙。乐正子舆这班人都讥笑他。公子牟说:“你们为什么要讥笑我欣赏公孙龙呢?”子舆说:“公孙龙为人,实践没有老师指导,学习没有朋友相助,巧言善辩且不合正道,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而胡说八道。”公子牟变了脸色,说:“你为什么把公孙龙描述得这么过分呢?请允许我听听他的实际情况。”子舆说:“我笑公孙龙欺哄孔穿,他说:‘很会射箭的人能使后一根箭的箭头射中前一根箭的箭尾,箭箭相连,矢矢相接,看上去好像连成了一根长箭。’孔穿非常惊骇。公孙龙说:‘这还不是最妙的。逢蒙的弟子叫鸿超,对他的妻子大发脾气,要吓唬她。便拉开乌号弓,搭上蔡卫箭,射她的眼睛。箭头碰到眼珠子她却没有眨一下眼睛,箭掉到地上尘土却不飞扬。’这难道是聪明人所说的话吗?”公子牟说:“聪明人说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蠢的人所能明白的。后一根箭的箭头射中前一根箭的箭尾,是因为后一根箭的用力与方向和前一根箭完全相同。箭碰到眼珠子而没有眨一下眼睛,是因为箭势已经完全耗尽(射不进眼眶)。你又怀疑什么呢?”乐正子舆说:“你和公孙龙是同一类人,怎能不掩饰他的缺点呢?我再说说他更荒谬的言论。公孙龙欺哄魏王说:‘影子是不会移动的,白马不是马,孤牛犊不曾有过母亲。’这种违背事物类别和违反人间常理的言论,说也说不完。”公子牟说:“你不理解至理名言却认为是错误的,错误恐怕在你了。说影子不会移动,说的是人移动后,原来的影子消失而又产生了新的影子,新影子并不是旧影子的移动;白马不是马,是把马的形态与马的概念分离开来而言的;孤牛犊不曾有过母亲,是因为母亲健在时它还不能称作孤牛犊。”乐正子舆说:“你认为公孙龙哗众取宠的言论都合条理。假设他放个屁,你也会承受。”公子牟好久不作声,便告辞说:“等到日后有工夫,再来和你辩论。”起初,列子喜欢游览。壶丘子说:“御寇你喜欢游览,游览有什么值得喜欢的呢?”列子说:“游览的快乐在于所欣赏的没有陈旧的东西。别人游览,欣赏的是所见到的东西;我游览,欣赏的是事物的变化。”壶丘子说:“御寇你的游览本来就与别人相同,为什么一定要说与别人不同呢?凡是欣赏现象的,必然会常常欣赏现象的变化。只知道欣赏外物的变化,却不知道自身也在不停地变化。致力于欣赏外物,却不致力于考察自己。取足自身的完备,是游览的最高境界;而要求外物无所不备,不是游览的最高境界。”从此列子终身不再外出游览,自己认为不懂得游览。15.答案B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能力。思路点拨

“并将受赐的银章交给邻里老翁”错,“银章付老翁”的意思是朝廷授予自己官职,“老翁”是诗人的自称。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艺术特色的能力。答案①富有色彩美。“翠”“红”映衬,并以“交加”“烂漫”渲染,色彩明艳动人。②富有情感美。诗人种的竹子交相错杂、碧绿苍翠,栽的桃树长大开花、烂漫鲜红,洋溢着诗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