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一下】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一下】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一下】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一下】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贵州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落下帷幕,接地气的“村BA”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更是带火了当地的特色旅游。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三天四场的比赛里,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达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享誉全国的“村BA”,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三五成群、结伴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带动了住宿、餐饮、商超等行业发展,还促进了苗族银饰、刺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爆。“三天收入超5500万”犹如一面镜子,生动鲜活地说明在全域旅游时代,当地只要形成特色和品牌,文化旅游就拥有广阔的前景。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激情澎湃;场外球迷热情高涨,围得水泄不通。“村BA”的走红,离不开当地村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为了帮助村里组织比赛,台盘村不少在外地务工的青年赶回村里,积极参与赛事。“村BA”不仅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联结的纽带,促进了村民之间、区域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村BA”的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村”字。参赛运动员大多是22岁至40岁的村民,有的在当地务农,做点小生意;有的在外务工,专门回村比赛。年龄、职业和能力不是“村BA”衡量一个人能否当球员的依据,发自心底的热爱才是衡量的重要依据。没有功利与算计,有的是纯粹与质朴,这样的“村BA”更接地气,更打动人心。“村BA”拒绝了50万元的商业赞助,就是为了拒绝球场上的商业化和过度炒作。这样做看似不够聪明,实际上用心良苦。虽然从赛事组织、球员水平、运动场地等方面来看,“村BA”有诸多不足之处,但球员们全身心投入,观众们拿着锅碗瓢盆助威呐喊,场间啦啦队充满民族特色,颁奖仪式上香米、鲟鱼、麻鸭等特色奖品应有尽有……“村BA”保留了浓浓的村味,缩减了运动赛事和民众的距离感、隔阂感。篮球场一直露天开放,不收取门票,不做商业外租。对底线的坚守,或许就意味着希望和未来。当“村BA”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IP,就具有强大的符号价值。“村BA”不仅是一场篮球赛,它更是一个窗口,让更多人走进真正的乡村,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随着“村BA”用体育文化点燃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火把,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了返乡创业、就业的想法。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既要有经济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多一个球场,少一个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村BA”不仅助力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繁荣和乡村社会治理,让村民和乡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促使人们与家乡产生更为牢固的情感联结。(摘编自杨朝清《“村BA”保留村味带来的启示》)材料二:在乡土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治理的内容、任务和目标,被不断改造和发展,又在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传统乡村社会的宗族观念、乡村习俗、村规民约、儒家伦理等不仅构成了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还是乡村认同和行动的重要基础,对农民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约束力,形成了乡土社会彼此监督、自我约束、有序行动的机制,维护着乡村秩序。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乡村文化发展进一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新的文化制度、聚合新的道德规范、建构新的精神秩序,追求更加公平、正义与和谐的乡村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乡土文明底蕴,对乡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与精神指引。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不仅决定了中华文化血脉的延续,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景观生态、精神家园以及社会秩序的维系、重建、创新和发展,既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内核。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成果和结晶,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呼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引发乡村文化生活与文化方式的现代转型、重建与发展;而文化的现代化又对现代性构建具有先行、先导和启示作用,是发展和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现代化是乡村发展的基本方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乡村文化振兴的本意,不是简单地回到乡村的“过去”,不是要“复古农耕文明”抑或“回归传统社会”;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现代文化,是一种现代条件下的新生,是一种乡村文化空间的再构,是一种乡村新人的成长,目标是用现代精神武装农民、用现代理念重塑农村、用现代技术发展农业,推动乡村实现现代化。(摘编自蔡杨《乡村振兴要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州“村BA”非常接地气,带火了当地的旅游行业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当地就业困难的问题。B.贵州“村BA”的成功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当地形成了特色和品牌,文化旅游就会拥有广阔的前景。C.乡村文化在乡土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制约、监督村民的行为,可见,它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果。D.乡村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结晶,要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离不开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州“村BA”的生命力在于“村”字,赛事由村里组织,球员由村民组成,场地是露天的,这是它吸引了全国游客的根本原因。B.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BA”用体育文化的形式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使村民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C.乡村前景广阔,充满希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让村民和乡村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场”,可以促进乡村的发展。D.发展乡村文化对发展乡村社会各项事业具有价值引领与精神指引的作用,有利于加快乡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乡村振兴要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贵州省安顺市某村通过制定村红、白喜事管理制度和举办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等方式,使乡村环境更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B.湖北省某一偏远乡村在政府的扶助下,先后建设了篮球场、文化墙等宜居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C.某地政府为进城农民免费提供基本技能培训等服务,办事情、想问题处处为农民着想,替农民打算,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D.某乡镇组织、承办、邀请文化惠民演出和送文化下乡活动等多达40场次,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4.下列选项,关于两则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列举具体数字,强调了贵州“村BA”带来的经济效应。B.材料一以贵州“村BA”为例,阐释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给读者启示。C.材料一运用了比喻手法,如把“乡村振兴”比喻成“火把”,生动形象。D.材料二围绕乡村文化展开论述,重点阐释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容。5.小王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利用电商平台等,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行业,使村民很快致富。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回乡创业,用他们的热情、真诚和智慧努力拼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价值。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长路和短句

沈念山寨的冬天,到了晚上,风会变得旋转且呼啸起来。他醒来,被风声的尖锐震住,感觉房子变成了一条船,在无边的风暴中跌跌撞撞,直到睡意再次袭来,绷紧的身体松软了许多,他又悠悠滑滑,坠入父亲做过的那个荒唐梦中。父亲要把寨子对面的高山推平。那段日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要转悠到山上。父亲穿过松枝、蕨叶等遮挡的小路,取出插在后腰带上的镰刀,把那些绊路枝蔓砍个干净。父亲带上的长麻绳卷挂在腰带上,绳子打结的地方是长度标记。父亲用最笨的方法丈量着山地的长度。父亲的小本上记着测量后的数字,反复计算后,父亲自己都震惊了。如果真把山推平,能多出数千亩的田地。后来父亲都不敢细想了,好像再多想一分一秒,这个梦就要马上成真了。一晃眼,快二十年过去,①那个村人谈论的荒唐梦,成了父亲的人生传奇。那时他那么小,不够锄头高,他扛着家里那把磨得亮光的锄头上山,但他很快就像败阵的士兵,灰溜溜地下山了,山上布满岩石,那些岩石远比想象中要坚硬百倍千倍,几辈子也没法铲平。父亲没事常常坐在离家不远的梨子树下发呆。“看到树,就是寨子了。”父亲跟外地人这般说。梨子树站的地方就是村里最高处,朝四面望去,山连山,高低错落,云雾从山谷游龙般升起,山寨就藏在万马归朝的群山之中。他闲下来,就会去想父亲在树下发呆的神情,想父亲眼中的高山和低谷。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通往外面也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他掰着指头算,像是算着手心小径分岔的掌纹线。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溃烂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随时小心掉进陷阱坑,出来一身脏泥衣。那时候,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父亲找乡长,但乡长说,修路的事自己想办法,乡里是绝不可能拿钱的。②他在说那个绝字的时候,特别加重了语气。后来听说县长要来,父亲当时心一硬,心中顿生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父亲想好了,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条路必须要对村民有个交代。那天,乡干部都集中在小礼堂开会。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③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退伍时留下的军绿色裤子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县长,我要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停滞,县长的表情凝重。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四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淤泥,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父亲说,祖祖辈辈。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随行的几个干部噤声了,加快步子跟上去。龙县长说:“是该修条好点的路了,人不能让一根眉毛把眼睛遮了。”他对跟来的那群人说,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砸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路在原来路基上拓宽,要占用一个村民家的一块地,他的大嘴老婆硬是不让施工队动工。没办法,父亲一咬牙,拿出自家那块山上的水田换。村人都知道,那块水田日照充沛,水量充足,产量是同面积的两倍。村民说父亲犯傻,但又从内心里敬佩父亲。几年前,他大学毕业,突然改变了想法,回来当上了大学生村官,又参与到山路新扩的建设中。父亲换地修路的故事,被村里的老人搬出来讲给年轻人听。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④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民宿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我是走在这条山间的路上,听他讲起父亲和路的故事。年过七旬的父亲,每天的习惯还是坐在梨子树下,看着从路上进出的人们。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早已辨识不清那些熟悉的面孔,也早忘记了自己与长路的往事。老人回复那些打招呼的人,每一句话都比以前的更短。那些短句,像一粒粒小石子,从长路上叮叮铃铃滚落,被一道道山的褶痕收留,被沧海桑田的时光收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他做梦,梦到了父亲想修路的事情,自然引出了父亲不辞辛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移山修路的事情。B.“父亲没事常常坐在离家不远的梨子树下发呆”这一细节既体现了父亲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为后文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埋下伏笔。C.文章所写事情的时间跨度有几十年,但并不凌乱,通过聚焦修路一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极具有时代感与现实感。D.父亲将自己的好地换给别人,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将薄石块垒水渠护坡,表明他是一心为公、有智慧和有号召力的人。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用“荒唐梦”和“人生传奇”做对比,有力地体现了父亲修路的贡献与成就。B.句子②刻画了乡长不作为的负面形象,引出了后文对父亲到小礼堂找龙县长的叙写。C.句子③通过父亲的动作描写来体现父亲的军人风貌及要为村里修路的坚定决心。D.句子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变化,表达了对父亲和村民们的赞美之情。8.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5分)9.文中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材料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可急使A兵守B函谷关C无内诸侯D军E稍征F关中兵G以自益H距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指“封存”,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封”意思相同。B.族,指“被灭族”,与“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族”意思不同。C.弃市,古代一种刑罚,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警示大众。D.意,指“料想”,与现代汉语“出其不意”中的“意”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进入咸阳后想留在秦宫中休息,在樊哙、张良的劝阻下,沛公封好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回军霸上。B.沛公进入关中后与民约法三章,赢得了秦地百姓的拥护,秦地百姓争着送来牛羊、美酒、食品慰劳士兵。C.曹无伤想要求得项羽的封赏,把沛公想在关中称王一事告诉了项羽,不料项羽把曹无伤告密一事告诉了沛公。D.古人以“南向坐”为尊,“东向坐”次之,从材料二中“亚父南向坐”可以看出项羽对亚父范增的尊重超过了项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4分)(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4分)14.沛公为什么不杀子婴?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楼①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③,日暮聊为梁甫吟④。[注]①这首诗于764年春天写于成都,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安史之乱已被平定;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吐蕃袭扰,朝廷面临着灾患。②西山寇盗,指吐蕃,当时吐蕃袭扰,诸州陷落。③后主,刘禅,其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刘备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④《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这里用来喻指这首《登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登临”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诗人愁思满腹而登楼,黯然心伤。B.颈联的“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诗人正告吐蕃“莫相侵”,义正词严,浩气凛然。C.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诗人空怀济世之心,只能吟诗以自遣。D.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16.清人浦起龙评论这首诗“声宏势阔”,请结合诗的颔联理解这一评论。(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曾皙的疑问,孔子告诉他,自己嗤笑仲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先表明自己的志向,他要治理的国家外忧内患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细雨淅沥的时节,有一次我误打误撞地走进了深山。抬头一望,群山之巅灰色的天空滚涌着黑色的云翳,山峦上是被雨雾湿透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如黛如墨……刹那间,我眼前一片灰蒙蒙。忽然,头顶上裂出一道亮光。我抬头仰视,天穹与群山似乎正在亲昵,也就在那一瞬间,霞光万千从云霭中透射了出来。阳光恰逢雨露,天穹豁然,次第开朗、辽阔,①_________的光影绚丽夺目,我看得②___________,完全抛掉了内心的阴沉……这时候阳光明媚。(A)雨丝透过云层泄下,千万缕银丝漫空飘洒。阳光和雨丝就这样相互交织、蒸腾。(B)阳光照亮了雨丝,晶莹剔透;雨丝伴随着阳光,光怪陆离。雨里有太阳的颜色,太阳里又有雨的光亮。好像无数根银针……淅淅沥沥的太阳雨里,一些植物发出“嘎巴嘎巴”清脆的拔节声。泥土清香里,蘑菇撑开了春天的小伞。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同样是写雨丝和阳光,画横线的两处句子句式明显不同,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看鸽是这样的:把鸽拿在左手中,拢着鸽的翅与腿,用右手去托一托鸽的胸。鸽在此时,如瞪眼,即是公;眨眼的,即是母。头大的是公,①___________。除辨别公母,鸽在手中也能觉出挺拔与否。看完了头部,要用手捋一捋鸽翅,看翅活动与否,有力没有,与是否有伤——有的鸽是被弩弹打过而翅子僵硬不灵的。对于峰、尾,都要吹一吹,细看看,恐怕是假的。都看好了,才讲价钱。半日之中,鸽受罪不少。所以真正的好鸽,如在鸽市上去卖,便放在笼内,只准看,不准动手。这显得硬气,可是鸽子的身份得真高;假如弄只破鸽而这么办,必会被人当作笑话。还有,好鸽保养得好,身上有一层白霜,像葡萄霜儿那样好看,经手一摸,便把霜儿蹭了去,所以②___________。可是好鸽上市,即使不许人动手摸,在笼中究竟要受损失,尾巴是最易磨坏的。所以要出手好鸽往往就把买主请到家中来看,③___________。因此,鸽市上实在见不着什么值钱的鸽子。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篇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下列选项中的“笑话”,与文中加点的“笑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之所以脸红,原因很简单,他怕一对老年人笑话他袒护老婆。B.他也讲了一个法国人的笑话,还模仿那法国人的腔调表演了一段。C.这次的表演很重要,咱们要不做好准备,就可能在台上闹出笑话。D.你说的话真让人笑话,哪个要你的田?那几亩田地能值几个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王勃化用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创作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佳句;曾国藩等人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响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发展洋务运动,寻求创新之路;今天中国在各领域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开拓创新,在交通、经济等领域突飞猛进。可见,借鉴他人,适当转化,为己所用,可以在时代翻涌的浪潮中扬己之芬芳。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A项,“缓解了当地就业困难的问题”错误,原文是“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了返乡创业、就业的想法”。B项,“无论何时何地”错误,原文是“在全域旅游时代”。C项,“可见,它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果”错误,虽然乡村文化能够维护乡村秩序,但不能得出“它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果”的结论)2.A(“这是它吸引了全国游客的根本原因”错误,贵州“村BA”吸引了全国游客的根本原因是它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具有强大的符号价值)3.C(C项,强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不属于“乡村振兴要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的范畴,A项、B项、D项符合要求)4.D(“重点阐释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容”错误,应该是重点阐释了乡村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5.①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大有可为。小王正是看到了乡村拥有广阔的前景,才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在小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回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奉献自己,实现价值。③乡村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现代化,新时代的乡村应用现代技术发展农业。小王利用电商平台等带领村民振兴乡村,有利于实现乡村现代化。(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6.B(“也为后文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埋下伏笔”分析错误,文中并无伏笔之意)7.B(“刻画了乡长不作为的负面形象”分析错误,乡长是实在没有钱修路,并无不作为之意)8.①长路是指乡村所修之路,修好前,坑坑洼洼,湿滑难行;修好后,更平更宽,景色宜人;同时也象征着村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②短句是指父亲说的少,说的话铿锵有力,同时也指父亲为修路做了很多。(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一条线索是父亲致力于改造乡村;②一条线索是儿子“他”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新路扩建工程中。③两条线索交织,既突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又凸显了父子传承共建美丽家园的主题。(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CEH[(原文标点)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11.A(“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意思是“边疆”)12.D(古人以“东向坐”为尊,“南向坐”次之,因此“项羽对亚父范增的尊重超过了项伯”说法错误)13.(1)秦王子婴乘素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得分点:“系”“组”与“降轵道旁”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2)范增多次向项王递眼色,举起他佩戴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数”“目”“示”各1分,句意1分)14.①怀王派沛公攻关中是因为沛公的宽容,杀子婴有负于怀王的信任。②子婴已经投降了,再杀掉子婴,不吉利。(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大意相同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中有人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来就因为我能宽容;而且人家已经投降了,再杀掉人家,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于是封好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回军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豪杰说:“父老们苦于秦朝苛严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被灭族,相聚议论的要被处死。我和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在关中称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和父老们约法只有三条:杀人的要处死,伤人及偷盗的要依轻重抵罪。其余的秦朝的法律就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我之所以到这里,是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侵害你们,你们不要害怕!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等诸侯来了再一起制定规约。”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去巡视郡县、乡邑,向百姓们讲清楚。秦地的百姓非常高兴,争着送来牛羊、美酒、食品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有是其他地方的十倍,地形险要。现在听说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让他在关中称王。他如果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扩充自己的势力,抵挡他们。”沛公同意他的计策并按他说的去做。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队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紧闭。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大怒,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第二天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比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连夜去见张良,用言辞向项羽解释,项羽才不发兵。沛公带了一百余名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见到项羽后向他谢罪。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做?”沛公因为樊哙、张良的帮助,得以脱身逃回。回到军营,立即诛杀了曹无伤。15.A(“‘登临’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分析不当,应是“‘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