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知识简介_第1页
汉书知识简介_第2页
汉书知识简介_第3页
汉书知识简介_第4页
汉书知识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固其人其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不料,著《汉书》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被其弟班超救出。后因窦宪案件被冤死于狱中。私家著史在封建社会中的严重罪名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人告发“私修国史”,被逮进京兆监狱问罪,当时,不仅“私修国史”是被严格禁止的,甚至“国史”一般也不能为个人所拥有。汉元帝时东平王刘宇上书求赐《太史公书》被拒绝之事,即可证明。班固虽是外戚后代、儒学世家子弟,但他本身却连个官阶很低的郎官都不是,却如此大胆,敢于私修国史,岂不是触犯了朝廷大禁!总的来说,私修国史有没有罪得看统治者的心情。有记载庄廷龙组织人写《明史》:清军将《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一时血溅人间天堂。“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因祸得福,由私修到公撰当扶风郡守将在班固家中查抄的书稿送于明帝,明帝读书稿后,对班固才能大加赞许,敕令释放,授班固“兰台令史”,入皇家校书,继续完成其父遗愿利用宫中藏书,开始了艰苦的著史工作。从永平元年(公元58年)--建初七年(公元83年),历25个春秋,基本上撰成《汉书》。上起汉高祖,下到莽新政权,功记230年的历史,12篇帝纪,8篇表,10篇志,70篇列传,共记100篇。班昭续史:八表及《天文志》马续收尾:前后历经80年完成,著史之难。个人成就开创正史地理志的先例。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开始的。开创政区地理志的体例。这种体例创自班固,表现了他以人文地理为中心的新地理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沿革地理之始记录大量地理资料保存边疆地理资料

《汉书》出现的社会背景班彪续司马迁《后传》数十篇,未成而卒,明帝令其子固续之。固因史迁所记乃以汉代继百王之末,非其义也,大汉当可独立一史,故上自高祖,下至王莽,为纪、表、志、传九十九篇。”

——《太平御览》卷603《史传》一、厚古薄今,尊古卑今的思想现状宿儒们的思想:体重、相貌、寿命现代人退化了;古人与今人的品德优劣悬殊;古代与近世政治、功业高下相差悬殊;班固、王充争锋相对认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是汉代的功业没有得到宣传,需要出现一部巨著加以描写和宣扬。“汉德盛如日月”二、密信鬼神、图谶盛行的社会现状谶纬盛行(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迷信的一类书)方士作崇淫祀沿袭时代呼唤理性思想的出现:班固《汉书》”轻天命而重人事“,在结尾处表明了历史演进的主要原因是杰出人物的政治活动与人心向背,而不是被奉如神明的谶纬。家学对班固著《汉书》的影响由边地富豪到儒学世家秦末,班固七世祖班壹避乱到楼烦(山西雁门),经商发家。西汉初,取消对百姓的禁令,班壹获得机会,成为边地富豪。班超家世世系图班壹→班儒→班长(开始登上仕途)→班回班况(班超曾祖)班伯(成帝时政府高官,中常侍)从师丹学习《诗经》班斿学者与刘向校书,成帝赐皇家藏书副本班樨→班彪→班固班婕妤(成帝时入宫受宠)赐大量金钱环境对班固著书的影响边地生活志节慷慨祖父辈的学术传承良好教育皇家所赐大量藏书知识渊博生活条件较为富足:

“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

——《汉书》卷100

《叙传》汉书的内容《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的史料来源《汉书》史料来源,武帝前为《史记》。后一为其父书,二为各家所续《史记》,三为其它记载。例沿革体《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比较完整地引用诏书、奏议,成为《汉书》的重要特点。此外,边疆诸少数民族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史学地位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书”,《汉书》改称“志”。《史记》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限,所以叫通史。《汉书》纪传所记的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自尔讫今,无改斯道”了。可见,其史学地位之重要。

《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贡献影响开创断代史体例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确立书志体开创目录学保存重要的历史文献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开创断代史体例首先,《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沿袭。

其次,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再者,《汉书》新创立的四种志,对于西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记载,比《史记》更加完备,从而提高了《汉书》的史料价值。确立书志体十“志”规模宏大,记事丰富,对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较详细的记载,特别是有关汉化部分更为详细。书志体始创于《史记》,《汉书》加以发展,后代正史的志,大抵以《汉书》十“志”为依归。

开创目录学。在《艺文志》中采用了刘歆《七略》的分法,将古代的学术著作区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加以论述,使人们对各学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有更清楚的了解。保存重要的历史文献现存《汉书》约80万字,卷帙比《史记》繁富。它增载不少重要的诏令,主要集中在帝纪部分。在许多人物传记中,《汉书》又收入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对策、著述和书信。在《汉书》的十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班固生活的时代,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一面承袭《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统思想。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扩大历史研究领域《汉书》十“志”中,《食货志》为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沟洫志》有系统地叙述了秦汉水利建设;《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后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学史的研究;《礼乐志》、《郊祀志》、《刑法志》分别记载政治、军事、法律和有关的典章制度;《五行志》、《天文志》和《律历志》,都是研究古代自然科学的宝贵资料。《艺文志》论述古代学术思想的源流派别及是非得失,是一部极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资料。汉书的不足之处第一·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它的正统观念。司马迁不为尊者讳,不为贤者讳,敢于指责本朝的统治者。还把陈涉这样并不是诸侯的人物列为世家,为没当过皇帝的项羽写了本纪。而班固就不同了,他以封建伦理观念为准则,把这两个人都降为列传。另外,王莽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也有自己的年号,但仍然把他列入列传而不入本纪。第二个不足是书里有很多古奥的文字非常难读。连当时和作者同时代的东汉人都有很多地方读不懂了。《后汉书·班昭传》就有这样的记载:“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这个马融就是做《天文志》的马续的兄弟。连马融这样的大学者开始也读不懂《汉书》,还要跟着班昭一句一句地学着读。《三国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因此给《汉书》做注的就非常多,在隋以前就有二十多家,隋以后就更多了。当然最好的可能还是颜师古的注解。到了王先谦的时候,他就把各家《汉书》注解集中起来,成了《汉书补注》五、《汉书》的文学特点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六、《汉书》与《史记》的比较1、班固的时代,中央集权加强,经学统治严重,更加上汉明帝对班固的修史有了直接的干预,故《汉书》对人物事件的抑扬褒贬,常常有失于公正客观,而少有《史记》的批判锋芒。2、司马迁作《史记》,寄慨遥深,史识亦高;《汉书》于人于事,虽有褒贬,然少寄托,史识亦不及《史记》。3、《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而又有所改易,多用《史记》文字而又有所删省。其体例之改易,得失互见;其文字之删省,则往往失却司马迁的微旨与叙事的生动。4、《汉书》叙一代之史,取材便利,又因东汉文风,渐趋华丽,故其叙事详密谨严,文字整饬赡丽,一般说来,不如《史记》的文气流荡,富于神韵。5、《汉书》从学术和文献的角度,不独在《史记》原有的纪传中增加学术事迹,多载学术文章与经世的文章,更特设《艺文志》,讲论学术源流。把文化学术纳入史的视野,这是《汉书》的一大贡献。第一节汉乐府诗一、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二、乐府的分类:宋·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从音乐的角度把作品分成12类:⑴郊庙歌辞⑵燕射歌辞⑶鼓吹曲辞⑷横吹曲辞⑸相和歌辞⑹清商曲辞⑺舞曲歌辞⑻琴曲歌辞⑼杂曲歌辞⑽近代曲辞⑾杂歌谣辞⑿新乐府辞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充分的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

《孤儿行》(P235)、《东门行》(P234)、《妇病行》

[2]对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

《上邪》(P233)、《陌上桑》(P23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P239)

[3]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四、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具体表现在:[1]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2]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3]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4]两汉乐府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绝不雷同。[5]两汉乐府诗在叙事技巧上做到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A.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B.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C.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五、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1]二者都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典范。[2]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在新的条件下,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3]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它句式灵活,长短不齐,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4]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第二节东汉文人五言诗一、文人五言诗的源流:1、《诗经》2、西汉

汉初戚夫人《舂歌》

武帝时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3、东汉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缇萦救父。“质木无文”张衡《同声歌》----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措辞奇妙,兴寄高远。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二、《古诗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