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行书书法_第1页
毛笔行书书法_第2页
毛笔行书书法_第3页
毛笔行书书法_第4页
毛笔行书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毛笔行书书法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书法心得,其实让我来教大家,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让我们在一起共同领悟书法的艺术魅力。大家有的是初学者,有的已经在书法当中体会到了他的乐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向今天的书法课堂。第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目录

一、中国书法发展史及名作欣赏二、常见文房用品介绍三、行书技法入门第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中国书法发展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帛书、演变逐渐演变,至今主要形成有五种书体:篆书(包含大篆、小篆)隶书(包含古隶、今隶)楷书(包含魏碑、正楷)行书(包含行楷、行草)草书(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第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篆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其中《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第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篆:《峄yì

山碑》、《泰山刻石》、李阳冰《三坟记》第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大篆:《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石鼓文》、《虢季子白盘》。第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散氏盘》: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第8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傅抱石篆书四条屏

齐白石篆书对联

第9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由李斯创立的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到了西汉,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临摹范本有:1、《曹全碑》2、《张迁碑》3、《史晨碑》4、《礼器碑》5、《乙瑛碑》6、《石门颂》7、《西狭颂》8、《华山庙碑》9、《鲜于璜碑》2、隶书第10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赵之谦隶书七言联丁敬隶书六言联金农隶书中堂第11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楷书也叫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可作楷模。发展于魏、晋(魏碑),到唐代达到顶峰(唐楷)。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极有名的如:《张猛龙碑》《郑文公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张玄墓志》《张猛龙碑》3、楷书第1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楷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唐欧阳询(欧体)唐颜真卿(颜体)唐柳公权(柳体)元赵孟頫(赵体第1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黄自元临欧体楷书田英章楷书第1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颜真卿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老年作品首推《颜勤礼碑

》,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为代表。

《颜勤礼碑

》《多宝塔碑》第1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柳公权字体骨力遒劲。倡导“书贵瘦硬方通神”。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传世作品以《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玄秘塔碑》第1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赵体字形趋扁方,笔画圆秀,间架方正。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第1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4、行书第18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第19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此诗苍凉多情,惆怅孤独。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

第20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智永《千字文》其他行书精品欣赏第21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文徵明行书第2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张旭狂草5、草书第2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宋徽宗瘦金体其他字体欣赏第2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宋徽宗瘦金体第2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第2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常见文房用品介绍1、“文房四宝”笔:齐、健、尖、圆狼毫、羊毫、兼毫等等墨:墨块:胡开文墨汁:一得阁、中华纸:生宣(写意、书法)、熟宣(工笔画)、半熟宣;初学者可选用毛边纸。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第2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其他文房用具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除了“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砚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印泥盒等等。第28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康熙青花“虎溪三笑”纹笔筒清康熙竹雕“竹林七贤”笔筒香港淳浩2013春拍RMB46.1万香港佳士得2015夏拍316万第29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花梨木雕龙纹笔挂“景泰蓝”“太平有象”笔挂第30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明葡萄花卉彩漆笔屏中国嘉德2012春拍195万第31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笔架北京盘古2014春拍23万第3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笔帘:方便携带、防止损坏笔头、通风(湿笔勿用胶套)第3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晚明德化窑海棠花叶形笔掭第3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光绪天青釉桃形笔洗中都国际2011年春拍13万第3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南宋湖田窑青白瓷“螭龙”水注保利香港2015年春拍13万第3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康熙釉里红团花苹果形水盂中国嘉德2015春拍816万第3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乾隆周芷岩制竹刻山水长题臂搁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105万第38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康熙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昌化黄地鸡血石章北京保利2015春拍1610万2011春拍103万四大国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第39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康熙豇豆红釉印盒佳士得2013年春拍287万

明永乐剔红牡丹纹印盒

第40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清乾隆粉彩仿石纹镂雕金钱纹墨床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44万第41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国铜墨盒民国“和合二仙”铜墨盒北京保利2014春拍2.3万第42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汉铜鎏金螭龙形镇苏富比2013春拍15万

第43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王羲之艺术成就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王羲之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第44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御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现存西安碑林。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第45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昭示天下,永垂后世,太宗乃令人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行书的精华,堪称行书集字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故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第46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7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圣教序技法入门

第48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9页,共5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