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学习目标1.解释品德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3.理解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的主要特征;4.理解并记住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水平中个体道德推理的主要特征;5.了解吉利干对科尔伯格理论批评的要点;6.了解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7.了解社会学习理论对强化概念的发展;8.了解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培养的措施。9.结合实际,解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基本条件;10.运用关于品德形成的各派理论中的合理观点,对德育工作改进提出建议。第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课程大纲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第二节关于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第三节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及其教育启示第四节关于品德的社会学习论及其教育启示第五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一、道德与社会规范二、品德与道德三、品德的心理结构第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道德与社会规范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他的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既有阶级性也有社会共同性。第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品德与道德

(一)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道德:是指一定的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具有稳定性和个别性。

第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第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个人的品德及其行为表现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第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德第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第1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道德认识: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这两方面的认识。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推理、道德评价都是道德认识的表现形式。在道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是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作用。道德认识的结果是形成道德观念。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具体表现为人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产生和维持道德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心、羞耻感、友谊感、同情心、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等,从形式上可分为直觉道德感、形象道德感、理论道德感第1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人们把道德动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中。具体表现为:使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动机、利他动机战胜利己动机;排除困难,将道德行为进行到底。

道德行为: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也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客观标志。第1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品德的心理结构间的关系

道德认识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道德感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感结合在一起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内部依据,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外部手段。二者之间的沟通有赖于道德意志。第1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关于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道德认知发展论对德育的启示第1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一)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从他律到自律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对规则的态度)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对责任的道德判断)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公正观念)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概括: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趋向是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第1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客观责任感与主观责任感

A.有个名叫朱利安的男孩子。有一天,父亲出门去了,朱利安偷偷地到父亲的书桌上打开墨水瓶用笔绘画。一不小心墨水滴在桌布上,弄脏了一小块。

B.有一个名叫奥古斯都的男孩子.他发现父亲书桌上的墨水瓶已经空了.于是决定帮父亲做一件事,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偷偷地将大墨水瓶的墨水倒进他父亲书桌上的小瓶里,没想到不小心将墨水溢出,弄脏了一大片桌布。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两个问题:1.这两个儿童犯了同样的错吗?2.你认为哪个儿童的过失较大?第1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没有约束力,没有把规则看成是应该遵守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2.权威阶段(6-8岁)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后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可逆性阶段(9-10岁)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规则是客改变的。规则对儿童来说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相互取予的可逆特性。对行为的判断是考虑后果,也考虑动机。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儿童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第1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皮亚杰理论的修正和完善。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第1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故事1: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第1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向儿童提出的问题1、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2、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吗?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很重要?为什么?5、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情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什么?为什么?第2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期别发展阶段心理特征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1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免受处罚的行为是好的。“海因茨不能去偷药,抓住会坐牢的”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行为好坏按行为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的、对自己有利的为好。“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吗?二习俗水平(10-20岁)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海因茨应该去偷,他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如妻子死了,别人会骂没良心。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尽本分”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判断是非已有法制观念。海因茨不应该去偷,否则人人这样,社会会很混乱。三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下)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有强烈责任心和义务感,尊重法制,法规是人订的,不适社会时理应修正。海因茨应该去偷,人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个人对财产的所有权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道德判断是以个人的良心和人类普遍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和种种可考虑的事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第2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吉里根(CarolGilligan)对科尔伯格的修正

1.在道德判断和推理中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典型的道德取向。女性是典型的关怀取向;男性是典型的公正取向。

2.男性更重视诸如公平和尊重他人权利这样的抽象、理性的道德原则,而女性更加关注人类的幸福。

3.女性关怀道德的发展一般要经过自我生存定向、善良、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第2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道德认知发展论对德育的启示(一)皮亚杰理论的启示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第2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尔伯格理论的启示鉴于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第2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及其教育启示一、精神分析派关于道德情感的论述二、移情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三、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对德育的启示第2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精神分析派关于道德情感的论述弗洛伊德详细分析了产生于童年期的良心和内疚感问题,称由于害怕失去爱而不干坏事的良心为“坏良心”,它属于良心发展的第一阶段。只有当人们形成了超我,并且由超我把那些外界的权威人物内化之后,真正的良心才能出现,这是良心发展的第二阶段。良心概念是其道德发展观的核心。第2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移情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移情(empathy)指设想自己处在他人位置,了解他人想法,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心理反应。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是亲社会行为的内部中介。移情还对侵犯行为也具有抑制作用。第2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对德育的启示

1.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情感在道德行为产生中的动力作用和中介作用。

2.注意早期经验中亲子间感情的质量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

3.对学生移情能力进行训练,是提高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第2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关于品德的社会学习论及其教育启示一、观察学习与亲历学习二、观察学习的过程与条件三、社会行为学习中的强化四、社会学习理论对德育工作的启示第2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观察学习与亲历学习(一)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observationlearning)也叫“替代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第3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案例一

一个七八岁的儿童,经常坐爸爸的车外出,每逢堵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口出不逊,张嘴就骂,不是骂警察就是骂别的司机。一天,妈妈放学接他,正见他站在校门口对另一个同学口吐狂言:“小子!你给我等着,明天老子就收拾你,小兔崽子,敢惹你大爷我!”妈妈吃惊小小的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为什么案例中的儿童会出现这样的言行?

第3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2案例二

2002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地方法院必须裁决一个有争议的案件。这个案件是由Wilson状告Midway游戏公司,而法院要裁定Wilson13岁的儿子Tom之死是否与视频游戏“格斗之王”有关。此案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Tom和他的朋友Mike沉迷于这个游戏。玩这个游戏时,玩家要用可以想象得到的最为暴力的手段相互“杀戮”。在该案的诉讼中,Wilson声称,Mike杀死Tom时使用的一种手段与游戏里描述的手段非常相似,是这个游戏的逼真性、虚拟现实性和暴力性导致Mike杀死了他的儿子。暴力视频游戏真能引发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吗?第3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3观察学习的类型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直接观察综合观察学习者综合多次所见而形成自己的行为

抽象观察学习者从示范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与原理第3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直接的观察学习示例

伊拉克儿童模仿执行死刑北京朝阳公园儿童模仿福娃射击第3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综合的观察学习示例第3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抽象的观察学习示例《肖申克的救赎》

信念《勇敢的心》勇气第3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视频:Bobo玩偶实验第3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模仿行为的赏罚控制研究实验:让儿童观看3部影片中的1部,每部影片中都有一个成人在攻击充气玩偶。

Film1:成人因其攻击性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

Film2:成人因其攻击性行为受到表扬和款待

Film3:成人没有受到任何处理在儿童观看完其中一部影片后,让他们玩玩具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Bobodoll第3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92024/4/30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结果:Readtheoriginalarticle:http://psychclassics.yorku.ca/Bandura/bobo.htm

Bobodoll第3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情绪唤醒功能刺激指向功能反应促进功能抑制与去抑制功能习得功能观察学习的五种功能观察学习具有五种功能:第4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拒诱惑力实验研究(1963)将儿童带到房间:有玩具和大字典。告诉他们可以翻字典,但不能动玩具。第一组,榜样——强化组:看短片,片中一男孩玩那些不许玩的玩具,妈妈进来后夸奖他并一起玩。第二组,榜样——惩罚组:男孩玩那些不许玩的玩具,妈妈进来后训斥了男孩,男孩显得很害怕。第三组,对照组:儿童没看影片。让每个儿童在房间单独待15分钟。以儿童克制自己的不动玩具的时间为抗拒诱惑力的重要指标。结果:第一组儿童平均克制时间为80秒,第二组为7分钟,第三组为5分钟。第4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亲历学习学习者通过自己反应后果引起的学习叫亲历学习。第4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示范的刺激:显著性情感诱发力复杂性流行性功能价值观察者特征:感觉能量情绪触发水平知觉定势以往强化物符号编码认知组织符号性复述运动性复述体力附属反应的有效性再现的自我观察正确的反馈外部的强化替代的强化自我强化示范性事件匹配性操作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第4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观察学习的结果

注意到活动中出现的物体

观察到他人尤其是受欢迎或地位较高的人违反纪律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时,将认为违纪不一定招致惩罚

对未经历过的情境产生情绪反应

了解行为应用的时机或场合

习得新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等

引导注意力

调整已有行为

改变抑制

引发情绪

获得新行为和新态度

consequence第4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5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观察者本人eg:长时间保持注意、记忆策略、自我强化被观察者eg:更权威或技能熟练的人观察者预期的行为后果eg:他们认为合适且会带来奖赏的行为被观察行为的后果eg:结果是观察者期望的预定目标eg:如果能帮助完成观察者的目标自我效能eg:有较强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能胜任时第4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6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具体活动中的体现。第4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7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直接强化当观察者正确重复了行为就直接给予强化;间接强化看到他人因某一行为得到奖赏,也会受到鼓励而模仿;自我强化因个人行为表现符合或超出自我标准而带来的强化,会成为一种自我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应该受内部的价值观和兴趣的驱使,而不仅出于外部奖赏,因此自我强化更显重要。第4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社会学习理论对德育工作的启示BPE第48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1、为审视现有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榜样教育的成效提供了思考框架。

2、重新认识教师言行一致的教育作用。

3、警惕体罚带来的负面效应。4、注意大众传媒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第49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品德形成的实质和过程二、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三、道德认识的形成和培养四、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五、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第50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品德形成的实质和过程(一)品德形成的实质品德形成的过程,也是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内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个人道德经验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第51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品德形成的过程国内有学者提出,这一过程就是内化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按内化水平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信奉。第52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一)一般认知能力(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三)个人原有的信念(四)社会道德环境(五)强化与惩罚第53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道德认识的形成和培养(一)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随着道德知识的丰富和加深以及身心的成熟,在舆论、他人评价及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信念是在已有的道德概念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它既是对道德规范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又是激发道德情感、推动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第54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除了要有对道德准则及其意义的较深刻的理解外,还赖于多种条件:1.教育者的言行一致2.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3.对照道德准则开展道德评价4.获得社会反馈(二)道德信念形成的条件第55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给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2)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3)结合实例形象地进行榜样教育。(4)努力避免“意义障碍”的消极影响。(5)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6)晓之以理,提高认识价值澄清适当运用单面论据、双面论据小组道德讨论群体规定所谓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意义障碍,学生虽然领会了某些道德要求,但却不能接受它们,甚至于拒绝这些要求。(三)道德认识的培养第56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价值澄清法介绍价值澄清:1966,拉斯(l.Raths)、哈明(M.Harmin)、西蒙(S.Simon)他们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一步步的澄清。价值澄清所采用的形式是使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第57页,共6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价值澄清:三个部分七个子过程第一个部分是选择:①自由地选择。如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一想法的?”②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如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之一想法之前,你常考虑其他什么事情?”③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如让学生考虑每一可选择途径(想法)的后果将会怎样?第58页,共66页,20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