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无我何周出的物体

第1课《发现物体的将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

征。

2.让学生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让学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让学生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让学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6.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

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我们看看我们的铅笔盒,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文具,有

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谁能来描述一下它们,可以从颜色、形状、用途方

面来讲述。

2.教师总结:每个物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某一

个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就是物体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咱们看看这些文

具有哪些特征。(播放资源:文具的自我介绍)

3.还能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呢?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的科科和美

美是怎样来描述物体特征的。(播放资源:发现物体的特征)

4.看了美美和科科对物体特征的描述,我们大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们不能

光是纸上谈兵,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而且还能把它们更准确地

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是谁?

老师把物体一个一个拿出来给同学们认识。

2.教师:那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体好吗?现在,我们选择一

个自己喜欢

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3.教师在学生观察的时候不断引导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学习闻

和摸的安全教育。

4.观察完毕,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一些描述物体特征的词

语。

如:颜色有:黄、白等;大小:大、小;轻重:轻、重;粗糙程度:粗糙、

光滑。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过渡:刚才大家发现了一些物体的特征,你们还想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

吗?

2.我们还能用对比的方法。比如I: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乒乓球是球形的,

而木块方形的。这样我们就能找出乒乓球的形状特征。我们来看看一个小视频,

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把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播放资源:比较木头尺和塑料尺

的性质)

3.提问:请同学来说一下,视频中的同学是怎么样比较木头尺和塑料尺的,

用到了什么方法?

4.教师总结:还是通过眼睛看两个物体的颜色,通过鼻子闻气味的不同。

通过摸一摸比较哪种物体粗糙,哪种物体更光滑,通过掂一掂,比较哪个物体重,

哪个物体轻。

5.四个人一组,通过合作,用到上述老师总结的方法,将物体进行比较,

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一个小组可以选择2-3个物体(每个小组要选不同的物

体),然后通过和其他物体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比如:看一看,物体是什么颜色

什么,什么形状。闻一闻这个物体的气味,和橡皮比,这个物体是有气味还是没

气味。摸一摸,和玻璃珠比,这物体是粗糙还是光滑。掂一掂,和泡沫块比,这

个物体是轻还是重?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例如:

木块乒乓球橡皮

颜色白色黄色白色

气味有无有

粗糙程度粗糙粗糙粗糙

轻重较重较轻较重

形状方形球形方形

6.指导学生填写结果记录,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7.交流评价

(1)请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其到展台上展示并介绍“我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要真实、准确。

8.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三、小结

1.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3.同学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其他同学或爸爸妈妈猜,这

样可以锻炼自己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4.播放拓展小视频:物体表面显微放大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

闻气味

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从这一课起,

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

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我们周围的物体》单

元是整套教科书中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

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

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

形状。

教科书共3页(5,6,7三页),分为4个部分。

1.聚焦

教科书直接提出了本节课重点研究的物体特征——轻重。通过“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

重呢?”来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探究主题,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为认识

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

2.探索

这部分内容是一个比较活动,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教科书出示了5个物体: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

形状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且比木块大的球体。

探究前,学生要先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教师要强调预测没有对错

之分,也不要对学生的预测结果事先做出判断。教师需要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

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同质地但大小不同的橡皮的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实际

上,这也是对“密度”概念的前概念调查。接着,教科书用1幅图提示了可以用掂量的方法

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之后,教科书又用1幅图提示可

用标准物称量的方法排序,比如回形针。在此,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物比

较合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说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称

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研讨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指向对三次排序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发

现三种方法的优劣。第一种方法是根据经验预测。我们希望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

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

这种方法要两两比较。我们希望学生发现,这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因此当物体的轻重差不

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如果有更多的物体时,操

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

记录下回形针的个数;通过比较回形针的个数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

的物体。

4.拓展

教科书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组物体,问题指向核心概念“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可能

不同”,隐含指向“不同材料的物体密度不一样”。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要根据

之前的探究结果,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就可

以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筷子轻重可

能不同等。

【学情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

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

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

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

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

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教科书用图片的

方式提示了用回形针(标准物)称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5种物体。教

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其他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物体的轻重是可以被测量的。

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同。

2.科学探究目标

知道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

确度不同。

认识到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感受到工具的使用比主观感受更准确。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

的办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

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各一份,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

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爸爸去哪儿相信小朋友们都看过了。每次李锐村长派给小朋友的任务,在

小朋友的努力配合下他们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也需要挑战

一些新的任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小组小朋友们团结合作,能完成我们今天的

任务。超级飞侠将会给大家送来一份神秘的包裹快递。

2.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需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请一位小朋友翻开任

务卡)

3.对于这些物体,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轻重呢?(出示上节课制作的班级记

录表格)

4.学生说一说如何知道轻重,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5.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真多,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的轻

揭示课题一一谁轻谁重。

二、探索1:预测物体的轻重

1.第一个任务小朋友们都顺利的完成了,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棒。那我们一

起来看看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什么呢?(请一位小朋友翻开任务卡)

2.预测以下物体的轻重。ppt出示五个物体(不下发物体,因为学生很容易

用手去掂量)

3.预测之前请小朋友观察ppt上的五个物体,说说它们的大小如何。

4.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点评)

预设:木块和塑料的形状大小一样。橡皮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兵乓球是空

心的。

5.请小朋友们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五个物体谁轻谁重。

用数字1-5表示,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6.小组合作完成,填写活动手册和老师准备的白色记录表。

7.展示学生的预测,说说这样预测的理由。

8.对比不同小组的不同答案,引出排序的结果不一样。

三、探索2:掂量物体的轻重

1.从小朋友们汇报的结果来看,大家的预测结果不统一,哪一小组的是正确

的呢,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究。迎接我们今天的第三个任务。(请一位小朋友翻

开任务卡)

2.用小手掂一掂以下物体的轻重。

3.从材料袋里拿出五个物体,学生掂量物体的轻重。

4.小组合作,填写活动手册和老师准备的蓝色记录表。

用数字1-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5.交流:

①介绍自己组掂量的方法

②说一说五个物体掂量时遇到的问题

③发现木块和塑料很难用掂量的方法得出结果。

5.展示几个组不同的结果,引出掂量得出的结果还是不能统一。

四、探索3:称量物体的轻重

1.我们掂量了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还是不一样。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帮我

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2.迎接我们今天的第四个任务。(请一位小朋友翻开任务卡)

3.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轻重。

4.出示今天所需要的建议天平。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称量。

预设:1.两两比较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还要说明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能

分类记录结果并进行推理,在排序的时候易出现错误,不建议使用。)

2.标准物测量的的方法

5.回忆:测量长短时,我们是选择什么物体作为标准物的?

6.思考:我们的称量中,该选择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

7.小组讨论,汇报。

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

8.视频出示操作步骤,并讲解注意事项。(ppt出示)

9.小组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

填写活动手册和老师准备的粉色记录表。

用数字『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10.交流汇报,五种物体的轻重达成共识。

五、研讨

1.观察黑板上的记录表,看看我们的三次排序都一样吗?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六'拓展

1.前面的四个任务小朋友们都顺利的完成了,我们将迎来今天得最后一个任

务也是最难得任务,小朋友有信心完成吗?

2.迎接我们今天的第五个任务。(请一位小朋友翻开任务卡)

3.下面的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

4.小组讨论,汇报。追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七、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在小组团结合作的情况下,完成了所有任务。超级飞侠也将神

秘的快递包裹送给了大家。信件:有关称的小知识

【板书设计】

2谁轻谁重

预测结果掂量结果称量结果

大橡皮

小橡皮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的形状》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3

课。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

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一质量。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

的基本特征展开研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据空间的状况。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

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活动一一摆放,知道不

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

间的状况也可能不同,从而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

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教科书共3页,分为3个部分。

1.聚焦。教科书先是点出了本课的研究主题,“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

样装得更多?”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研究目的是研究物体

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它占据的空间的。21教育网

2.探索。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探究活动,主要做法是把4种形状不同的

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分两个探究活动:(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2)

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

的数量,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平铺的数量不同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一定会观察到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

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

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比如“躺着”或“立着”),

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

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

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21cnjy.com

3.研讨。主要围绕“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这个关键

问题进行讨论,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物体形状的特殊性会对装入盒子中的数量产

生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用记录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已经具有“物体常见形状”的初步认识,能通过简单的感性比较

判别物体的形状和对应容器的形状、体积的关系,但如何更巧妙、合理的根据不

同物体的特点利用空间的科学认知能力还不足,对科学认同物体的特征与有限空

间的“相关性”认知障碍较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也不同。

【教学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

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1.小组: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

组1个。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乐迪今天接到了一个派送任务,他要把四种物体送到台湾一名叫莉莉的女

孩家。是哪四种物体呢,课件出示。

2.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总结: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物体的形状》。

3.在乐迪准备的过程中,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这四种形状不同的物体

分别装进四个同样大小的快递盒子里,怎样才能装的更多呢,让莉莉得到更多的

礼物?

4.乐迪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他的好朋友超级飞侠来帮忙,今天你们就是

乐迪的好朋友,你们能帮助他吗?

5.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把四种物体装进盒子的方式。

6.汇报,总结,肯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方法。

二、探索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一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

的数量不同。(预设15分钟)

1.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肯定想亲自动手试一下。下面就请小朋友跟

老师来学一学用平铺一层的方法将物体装进盒子里。

学一学: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一层方法的指导。(课件出示:乒乓球、螺

母平铺一层后的效果图)

2.分组活动:教师先讲解实验,再让学生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比一

比,哪组最快,装的最多。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一次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

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4.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现在,每个盒子里都

分别平铺这四种物体,每个小组平铺的结果一样吗?”“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

多?”

5.分析乒乓球和木块的数据,学生会发现各小组数据会相同。提问“乒乓球

和木块大小其实差不多,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

6.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总结: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

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

板书:形状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7.分析螺帽和橡皮的数据,数据可能会不同。

8.请两组数据不同的小组分别展示摆放的方式。

预设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摆放。

9.教师总结:这两组同学平铺的方式不一样,平铺一层后的数量也不相同。

三、探索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

不同的方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预设15分钟)

1.过渡语:换一种与刚才实验中不同的平铺方法,能装得更多吗?让我们再

来试试!

2.分组活动:换一种平铺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记录数据。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二次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

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4.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

5.分析: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相同

总结: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

的数量不会有变化;

6.分析: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7.总结: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

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摆放方式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四、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1.用螺母将盒子铺满后,是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2.跟着形状来跳舞视频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的形状

形状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摆放方式不同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i.让学生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让学生知道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让学生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让学生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让学生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让学生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让学生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学准备】

各种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学生展示带来的水果。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果。

二、认识同种水果的共同特征

1.问题:你们都带了什么水果?它叫什么名字?小组里还有你不认识的水果

吗?可以让大家来告诉你。

2.问题:介绍自己带的水果,描述它长的样子和特点。(学生介绍,同学补

充)

3.展示教师带来的苹果,提问:谁带来的水果和我是相同的?它们哪方面是

相同的?

4.小结:我们能从同一种水果身上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大小、颜色、

形状等等。(板书:相同)

三、找不同水果的相同和不同

1.过渡:大家带来的水果真是多种多样,谁带来的水果和苹果是不同的?

2.出示两种水果,找相同:这是苹果,这是圣女果,它们两种水果之间有没

有相同的地方?能不能找到?颜色相同。

3.追问:那两种水果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板书:不同)哪里不同?

4.活动要求:分组找不同水果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5.小组活动,引导汇报。

6.小结:通过观察,我们能发现水果之间在大小、颜色、形状等某些方面存

在相同和不同。

四、按照相同特征分水果

1.过渡:你们今天带了这么多水果,那能不能按照水果之间的相同点,给它

们分一分,把具有相同点的水果放一起,和它们不同的分开放。明白了吗?请小

组把你们带来的水果放一起,再想办法分分看吧。

2.小组分水果活动,汇报交流。

3.小结:像这样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放一起,不同的分开放,就是分类。

五、总结

1.问题:除了水果以外,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这样分类?

2.小结与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找出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并学会了分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

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本课

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观察比较水、洗

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

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

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让学生知道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

明等。

2.让学生知道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

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让学生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

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让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3.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让学生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让学生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

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的透明小瓶2个,不同形状的容器2个、木块若

干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一瓶水,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水都知道什么?

2.学生观察一瓶水,并自由发表,说一说水有什么特征。

3.板书揭题:观察一瓶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如果老师给你们一小瓶水和一小瓶洗发液,你们会怎么观察?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观察方法,比如用眼睛看、鼻子闻、手

摸……(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让学生先看图说,教师适当补充,出示观察操作视

频。(图片分别为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倾斜瓶子观察瓶中水和洗发液

的形状变化。这里还要重点介绍扇闻的正确操作方法。)

2.学生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

提示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拿出活动手册第一

面进行填写说明。

学生进行观察

3.组织交流观察发现

按活动手册上的顺序进行交流,不仅要说出观察到的特征,还要说说用什么

方法观察到。(比如,水的颜色为无色,洗发液乳白色,用眼睛看出来的;水的

气味为无气味,洗发液有气味,用鼻子闻出来……)

教师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过渡: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

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结果。不同点有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水和洗

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

生改变。相同点有它们都有形状。

四、总结拓展

1.小结:水是怎样的物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

2.机动实验:“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

【板书设计】

观察一瓶水

颜色、气味、形状、是否流动……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6课《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让学生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i.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让学生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让学生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让学生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装水的透明的杯子,透明的小玻璃杯盒、放大镜、搅拌棒、勺子、

食用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咱们班级听课,你们紧张吗?

(2)那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好不好?谁想玩萝卜蹲的游戏。

(3)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小故事一一《驮盐的

驴子》。

(4)为什么驴子掉下水后,觉得背上的货物变轻了呢?它们去哪里了呢?

学生回答:它们可能化了

(5)那么,它们化了,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它们去哪里了》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驴子驮的盐在水中化掉了,变轻了,那小朋友想一想,那我们平时生活中看

没看见过盐在水中化掉了,或者红糖放在水中是什么样子啊?那么小石子放在水

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2、先观察

①.那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三种物体(课件出示),食盐、红糖和小

石子,那么,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呢?(学

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

师:用眼睛看什么?(大小、形状和颜色)

用鼻子闻什么?(气味)

用手摸什么?(粗糙程度,颗粒大小)

我们绝对不能用嘴尝。因为对陌生的物体我们不能尝,可能会有危险。

②.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视频播放)

师:我们能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那么如果用放大镜看一下,它们

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吧。(视频)

小朋友们看明白了吗?会用了吗?谁愿意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我们只有三种物体,8个小朋友怎么来观察呢,我们可以两人一组轮流观察

这三种物体。

③.学生领取实验材料

师:小组长来领取我们的实验材料吧。(3盒物体,4个放大镜)。我们现在

开始认真观察这三种物体吧。

④教师巡视、指导。(是否认真观察,是否按照步骤做实验,是否合作愉快)

⑤.观察后汇报。老师把观察的变化贴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认真,谁来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食盐是一小颗一小颗的,白色的:(贴板书)

师:你观察的可真认真。

师:那同学们刚才观察了红糖,那么红糖是什么样的啊?

学生回答:红糖也是一小颗一小颗的,红色的:

师:哎,回答的真好,红糖是一小颗一小颗红色的。(贴板书)

师:那么小石子呢?小石子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小石子是硬的,有花纹,颗粒比较大,有大有小,

有黑有白。(贴板书)

师:你说的真好,说的特别明白。

(生汇报,师贴板书。)

三、实验探究

1.实验

(1)聚焦问题

那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如果把这三种物体放在水中后,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呢?

①老师给你们准备了3杯一样多的水。(出示3杯水)

师:那为什么要准备三杯水呢?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因为有三种物体,把它们放进不同的水杯里进

行观察。)

师:你可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

②师:老师呀,还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三个小勺子,可以用它们来取这三种

物体。那小朋友们认为放多少合适呢?

学生:放一勺

师:老师认为放一勺有点少,放两勺刚刚好。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取两平勺盐,平平的,小朋友们不要把盐弄撒了,要拿

稳。红糖和小石子呢,也是一样平平的两勺。

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部放到水里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样,放到水里的物体可以和之前做个对比)

③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水)

生:不能把水倒出来,不要晃动水杯。

师:你考虑的特别全面。

师:你真像个科学家,有这么多的发现

④老师呀,还给你们准备了三个搅拌棒,我们可以用搅拌棒把食盐,红糖和

小石子进行充分地搅拌,让它们和水充分地混合在一起。

那么,怎样使用我们的搅拌棒呢?我给小朋友们示范一下。我们呢,用手捏

住搅拌棒上边的部分,搅拌棒的1/3处。搅拌的方法呢有三种:第一种就是顺时

针搅拌(示范);第二种呢是逆时针搅拌(示范):第三种是前后移动搅拌。搅拌

时速度要慢,用力要小。

⑤师:这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小朋友们可能记不住,没关系,老师给你们

出示一份实验注意事项。

1.用小勺取物体,不要弄撒物体。

2.轻轻放入水中后,先静静观察,和之前进行对比

3.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不能把水倒出来,不要晃动水杯

4.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物体的变化情况和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5.贴好记录单

※※我们有3种物体,一种做完整了再做下一种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⑥我们做完实验呀,我们一定要观察实验的结果,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的

变化记录下来,老师呀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单,你们把观察到的变化贴上去。

⑦完成后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组奖励粘贴。

⑧学生小组实验、记录

师:现在呢,老师先把放大镜收起来,小朋友们要记住,我们做完实验一定

要把实验材料整理得干净、整齐。

那么,现在老师来把新的实验材料发到每一个小组。我们按照要求一步一步

做实验吧。

⑨师巡视和指导。

⑩实验做完了,相信小朋友一定有所收获。

2.探究

(一)那么,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小朋友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呀?

①师: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来说,回答的真好)

(食盐越变越小,最后看不见了)(举着杯子,生答完贴板书)

师:那么装食盐的水呢?是透明的还是浑浊的呢?变色了吗?

(水没变色,是透明的。)

师:那这杯水还有没有别的变化呢?(变咸了)

②师:那小朋友们,红糖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举着杯子)

学生回答:红糖也是越变越小,最后看不见了。

师:那装红糖的水呢?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水变成红色,变甜了。(举着杯子,贴板书。)

师:那么水是透明的还是浑浊的呢?(透明的)

③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小石子。

师:你来回答吧!(学生:小石子沉到水底,没有变化。)

师:那么水呢?(水也没有变化)(贴板书)

(学生在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师粘贴图片)

小结:那我们来看看,哪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哪些物体没发生变化?

(食盐和红糖发生了变化,而小石子没有变化)。

师:我们观察到的没有变化和发生变化都很重要。

④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每个小组的记录单上,有没有把这些变化贴明白呢。

(师:每个小组都很成功,这是我们合作的成果,为小组成员和自己鼓鼓掌

吧。)

⑤、像食盐和红糖这样放到水里,颗粒一点点变小,最后变得看不见了。那

么,食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像小石子这样放到水里,没有明显变化的,那

么它在水中没有溶解。

(二)、小朋友们,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我们小

组之间讨论一下,听听别人的想法,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食盐和红糖没有消失,盐放入水中,水变咸了,说明盐还在

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红色的,甜的,说明红糖还在水中,

只是看不见。)

师:你来说。你特别有想法。

师:你来回答。你表达的特别清楚

师:那小朋友们怎么知道红糖水是甜的呢?(生活中的经验…)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四'拓展

1、那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不会溶解

在水中?

师:你来说…你来说…你来回答…

师:小朋友们可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为你们点赞。

老师这也有一些可以溶解在水里的物质,看看有没有小朋友们说到的。(课

件出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看来溶解在我们生活中作用也不小啊。

2、有时候溶解还会产生很神奇的现象,我们来看看彩虹摩天轮。

五、总结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生活也是紧密相连的,希望小朋友们用善

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板书设计】

它们去哪里了

方糖不见了易溶解

食盐不见了易溶解

小石子看见难溶解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7课《认识一珑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认识一袋空气》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

课。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

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

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描述一袋空气的特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

习的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

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对用固态和液态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了初步的研

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他们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

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

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特别是在本单元的第

5课,学生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为

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对空气是很熟悉的,但是对空气的一些特点还有点模糊,如空气的颜色、

气味,空气的流动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有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大胆表达、耐心倾听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透明塑料袋,针筒,气球

教师材料:透明塑料袋,橘子,木块,水,抹布,针筒、气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认识了许多周围的物体,谁能来说一说我们都用过什

么方法来认识和观察它们?

生1:我们用眼睛看、耳朵听....师:是呀!这就是我们科学课上经常用到

的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你记得可真牢固呀!

生2:我们用乒乓球、小木块对比物体....师:真好!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

的借助简单的工具对比来观察物体。

看来同学们都是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

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空气。

板书:空气

二、新授

(一)抓空气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空气吗?能把它请到课堂上来吗?能抓过来吗?能不

能借助工具呢?让它老老实实的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观察一下吗?

生: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

师: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和夹子,我们来进行抓空气比赛吧。

有比赛就有规则: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运用两个袋子,两个夹子,比比看,在一分钟之内哪

个小组抓到的袋子里的空气最多。

师:你们都抓到空气了吗?

生:抓到了

师:请你们把抓到的空气高高举过头顶,大家可真棒都抓到空气了,现在请

把你们抓到的一袋空气迅速的放在盒子里,老师看看谁的速度最快,老师发现了

这个小组抓的空气最多,请你们上台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成功的秘诀吧。

生:一人抓,一人系,分工

师:你们的分工真明确,而且合作很愉快,

师:为什么要快速的收口,空气可真调皮,不快速收口,它就溜掉了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配合十分默契,方法也很得当,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

诀,值得大家学习,希望其他小组在以后活动中也能像他们一样,好吗?他们表

现这么棒,我们该怎么表示呢,鼓掌,请回

通过刚刚的活动,每个小组,或多或少的都抓到了空气,而你们看这是老师

今天在操场上抓到的一袋空气,发现空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空气无

处不在

(二)和空气做朋友

1、利用感官初步观察空气(引导孩子用科学的语言说出空气透明、无色、

无味。点到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1)师:我们“抓”到了空气,它既然无处不在,我们就要和它做朋友,

那么前提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它,今天就一起认识一下这袋空气

板书

想一想,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生:可以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软硬,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

闻等

师:那现在请观察你们收集一袋空气,时间一分钟,你有什么样的发现,请

举手告诉老师

颜色:无色

是否可见:看不见

是否透明:透明

形状:无固定形状

师: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观察到的空气的特征

生: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小活动,近距离的再观察一下这个空气,打开

袋子,并对着脸颊,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打开塑料袋,塑料袋中的空气就流出来了,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师:我们又发现了空气的这个特征:会流动

总结:我们利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发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而且

会流动的气体

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一风

我们的五星红旗就可以迎风飘扬了

借助塑料杯、通过对比木块、水和空气,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1)师:大家想一想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风是流动的,还有什么物体是可

以流动的呢?

生:液体-水

师: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可以流动的一袋水,当然还有大家的老朋友

一袋木块,请大家先直接观察比较他们的颜色状态气味看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

点?再把他们分别倒入不同的杯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要求:(a)用2级声音讨论(b)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单

看任务单:通过观察,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很轻、很软

表扬:第一小组在用二级的声音进行讨论,既没有打扰到别的小组,活动进

行的又很顺利

(2)小组演示实验过程,交流自己组得出的结论(生生互动)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活动的又快又好,请你们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

验过程和结果吧

生:我们先观察发现

然后分别倒入三个杯子中:发现

(1)水,空气流进杯子中,形状改变

木块放进杯子中,形状不变

(2)看不见空气是否流进烧杯中

水在流动时是从上到下的,而空气的流动方向却无法被察觉

师:所以你们的结论是:空气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气体,他们这组的汇

报完整,活动也很迅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他的小组有不同的发现吗?

有:你们来说

小结:

没有:看来在我们的一番努力之后,无论是用感官观察,还是对比观察,结

果都是一致的空气其实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我们一起来说

一遍:

你能为空气朋友做点什么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观察到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透明的,不会阻挡我们的视

线,但是你们看看老师拍摄的东区的照片,在这个图片里,空气好像是黄色的,

而工厂附近的空气好像是灰色的,你们说空气没有气味,为什么很多人步行时需

要佩戴口罩呢?是我们观察错了,还是空气变了?

生:空气污染了

师:空气为什么变成这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

看来空气好像真的被污染了,那么我们能为这个无处不在的好朋友做点什么

呢?

生:A、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

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B、绿色出行

C、少吸烟,少放烟花爆竹

D、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

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看来用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更全面的帮助我们的好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在

课下的时间上网寻找资料,或者询问爸爸妈妈,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空气,

好吗?

空气清新了,我们的身体也就健康了,其实帮助空气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感受空气和水的“健康”和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健康息息相关。)

三、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你的知识真丰富,老师都禁不住想要为你鼓掌了。)

四、作业

留作业:请大家用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用科学的方法继续探索空气的奥秘。

【板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流动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阅读-观察鱼》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学情分析】

《观察鱼》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五课内容,着眼整个单元,

是承上启下的课。承上是继续观察动物个体,鱼一一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与蜗牛、

人有较大的差别;启下指向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为分类继续作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鳏、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

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2)能通过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

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鲤呼吸。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

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保护小

动物。

【教学重点】

鱼鳍用来运动、鱼鲤用来呼吸。

【教学难点】

鱼鳍用来运动、鱼鲤用来呼吸。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奖励鱼贴纸,板书板贴,ppt课件、希沃助手。

2.小组材料:2人一组,每组金鱼2条,鱼缸1个,记录单1人1张。

3.课前调查:学生前概念画图(便利贴)、口令一一小鱼小鱼,坐坐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面试(4分钟)

师:小朋友,今天有一位神秘客人来到了课堂上,我们来见见他吧。

动物医院院长语音:小朋友们,我是动物医院的院长博士,今天我想从你们

中挑选几个优秀的动物医生,你们敢来试试吗?

生:...

师:看看院长博士出了什么难题给我们。

1.难题1:哪副体检图师更准确?(2分钟)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1只来体检的蜗牛先生,两位实习小医生给它画的体

检图,谁的记录更准确?

生:第一幅(发言奖励贴纸)

师:大家同意吗?

生:・・・

师: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物医生,必须做到真看真记,希望大家谨记哦。Ppt

ylsh&ngshduzhenkdnzhfinjl

出示医生守则-真看真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科学记录必须做到真实观察、真实记录。】

2.难题2-你对鱼小了解多少?(2分钟)

游动的鱼视频出示

师:这是一条金鱼,对于金鱼,你知道些什么?

生:…

师:会动?

生:生活在水里,会游泳,有鱼鳞、尾巴、腮.....(发言奖励贴纸)

师:看来你们对小鱼都有自己的了解。

【设计意图:前概念暴露,引导学生说出对鱼的了解。】

二、第二关:笔试

1.学生对鱼的前概念调查展示(5分钟)

0'0-^

——引出观察鱼3min

师:这是课前同学们画的金鱼,大家画的金鱼都有眼、口,可是这些结构有

的人有。有的人却没画出来,问题在哪里?该怎么办?

生:找一条小鱼来看看...

师:好办法,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板贴题目出示,捧出一缸小金鱼)

师:小朋友们,小金鱼来啦!

生:兴奋…

师:等下我们就要帮小鱼体检,那要怎么跟小鱼相处呢?

生:…

师:(指着ppt上游来游去的小鱼)如果体检遇到麻烦,它一直动来动去,

体检图很难画该怎么办?

师: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等一会儿,等它停下来再看再画…

师:你们觉得可行吗?

生:可以试试看...

【设计意图:鱼的结构前概念暴露,引发全班的观察研究。】

----难题3---完成小鱼体检单(2min)

师:这是等下要完成的小鱼体检单,小朋友们先仔细地看一看。

生看

师:看懂了吗?看不懂没关系,接下来院长博士会给我们好好讲解!

生:…

【设计意图:猜测解决观察活动中将遇到的困难,全班献计献策。】

2.微课指导(3分钟)

真看

"3。ytitijiindan

微课呈现:小朋友们,体检时,2人一组,每小鱼体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