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_第1页
【原创】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_第2页
【原创】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_第3页
【原创】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_第4页
【原创】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

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之《文化生活》【2016高考导航】中华文化开展历程古代辉煌:表现

近代衰微:原因

创造新辉煌:措施根本特征源远流长见证汉字:地位作用

史书典籍:地位特点博大精深:

表现独特性教、历、哲、德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原因

各区域文化的关系民族性

〔民族文化〕①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②中华文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特点:包容性原因内涵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意义作用①对各民族文化的作用:P70

②对中华民族的作用:P22、P32、P70地位特点作用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精神灵魂植根于是什么含义

根本内涵

爱国主义:地位、作用、特点、主题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为什么作用

地位

必要性

意义怎么办总要求

分要求①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继承和发扬

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特点深厚的民族性

鲜明的时代性

先进性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1〕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源远流长侧重于从中华文化的开展历程上〔纵向时间〕说明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博大精深侧重于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横向内涵〕说明中华文化广博丰富,包罗万象考点一中华文化1.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两个根本特征〔2〕对博大精深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独特性侧重中华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形式各自的开展成就;区域性指不同地区文化的区域特色和差异;民族性那么是强调中华各民族文化特色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奉献。②世界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角度讲,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二者分别是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如滇黔文化与傣族文化。考点一中华文化1.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两个根本特征考点一中华文化1.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两个根本特征〔3〕【易混易错】文字的作用与汉字的作用相区别;史书典籍不同于文学著作;汉字的作用与史书典籍的作用相区别;文学艺术的作用与科学技术的作用相区别;文学艺术的特点与科学技术的特点相区别;各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因素相区分;〔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各民族文化、各区域文化、各种文化形式之间、也适用于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2〕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考点一中华文化2.准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与文化自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表达,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决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开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2〕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根本特征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3〕包容性与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同时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包容性与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也就是兼收并蓄。考点一中华文化3.探究:包容性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关系①P65②P66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开展创新的根底,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开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点一中华文化4.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1〕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言行所表达出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力量,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适用于处理国家内部兄弟民族之间或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整体意识是团结统一精神的思想根底。〔3〕爱好和平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开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适用于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1.准确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4〕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的“勤”和“勇”的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5〕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发奋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1.准确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1〕〔从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看〕〔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上看〕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始终是发动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①弘扬爱国主义能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并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这种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开展。③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3〕〔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上看〕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二者统一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2〕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根底,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开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考法提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开展都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考查现时代的某种精神,记得一开始就使用“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会随着实践的开展而不断丰富和开展”。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3.熟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题型突破之“原因题”运用XX知识,说明〔某主体〕做某事的原因〔为什么、依据、理由、必要性、正确性、合理性〕?【设问方式】〔2015年全国卷〕38.〔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2014年新课标卷〕38.〔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2013年江苏卷〕34.〔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2015年全国卷〕39.〔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典例分析】题型突破之“原因题”【逻辑思维技巧】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要认真回想教材中与“事件”相关的知识,如:理论依据、重要性〔事件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影响〕、必要性〔事件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等。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表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危害性等,均可作为分析原因的依据,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假设事件有特定的主体,那么主体享有的某权利和负有某义务、具有某职责,既是主体办这件事的原因。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那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题型突破之“原因题”【逻辑思维技巧】

特别提醒:有的原因题中出现的事件并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而是来自于时事政治中的具体事件,这时就需要考生把设问中的事件转化为课本中相应的理论知识或者到材料中找具体做法,并寻找相应原因。

例1:大本五三,P101,第8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例2:大本五三,P149,例4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12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老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39.〔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①实践是认识的根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由于不同学者的社会实践不同,决定了他们从《记住乡愁》中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4分〕

②人们的认识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由于各个学者的立场和知识结构等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6分〕期末试卷26〔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正确性。〔12分〕26.〔1〕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开展、时代变迁决定着家风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②传统文化在继承的根底上开展,在开展过程中继承,家风作为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家风在世代相传中既保存着根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或:表达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焕发生机;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根底工程〕,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方向,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或: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评分说明:每个要点4分,答出上述任意三个要点即可给总分值。期末试卷27.〔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说明豫剧开展为何能迎来“又一个春天”。〔9分〕27.〔1〕①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豫剧工作者在继承优秀传统的根底上不断创新,为豫剧开展注入新的活力;〔3分〕②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豫剧工作者引入市场机制,融入其他艺术元素〔或:尊重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拓展了豫剧的开展空间;〔3分〕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豫剧工作者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努力,打造了一大批豫剧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分〕选择题答案1--5ACCCA6--10ACADD11.(1)①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等。(2分)②总体认识:在五千多年的开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表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