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中考模拟考前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九级语文中考模拟考前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九级语文中考模拟考前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九级语文中考模拟考前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九级语文中考模拟考前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夷陵区语文中考模拟训练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汉字(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A)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B)生活像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②岁月的“玩看”者。(C)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báshè③,一切幻想都是虚无漂缈。(D)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④。(F)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往直前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1、上述语段中的五句话,选用了五种不同的字体,它们都是运用电脑进行文字编排时的常用字体,你能说出其中两种字体的名称吗?(2分)2、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①④两处画横线的内容,使句子更简洁。(2分)3、给②处“蹉跎”一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出③处的词语。(2分)4、上述语段中有一个二字词语是两个别字,请指出并订正。别字正确写法(2分)5、如果要用字典查找“断”的读音,应该查阅的部首是笔画数是(2分)阅读(60分)一、阅读《亭林好学》,回答1-5题。(12分)亭林好学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1、解释下列文言文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3)咨其风土()(4)莫与抗衡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3、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2分)4、请列举两个类似本文的读书或做学问的故事。(2分)5、你从本文获得怎样的读书启示?(2分)二、阅读《兰草》,回答6-10题。(11分)兰草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6、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___。(3分)8、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对表现兰草起了作用。第④段“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的情感。(2分)9、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①第一层:_______兰草;②第二层:________兰草。(2分)10、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2分)三、阅读《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回答11-15题。(13分)假如人生没有磨难贺铭华①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假若当初就如此,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②古今中外均有一条社会规律:富贵不过三代。看来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他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由此看来,“自古纨绔无伟男”?此说信矣!③所以,从没种意义上不得不说:“磨难”是上帝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④磨难是试金石!磨难是试风标!它可以使人变得卑微甚至瘫痪,也可以使人变得坚强,变得高大;它可以使人性蜕变为兽性,也可以将凡人升华为神圣。在人生的金字塔顶,摆满了成功的金牌和荣誉的花环,但它的塔身和台阶却是由一块块称为“磨难”的基石铺就。只有踏着这些“磨难基石”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辉煌的顶点……⑤关于磨难,司马迁体悟最深。他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⑥所以,我们不能不由衷地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⑦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⑧“阳光总在风雨后”,“吹进黄沙始见金”。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绝不!因为我们是“大写的人”!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1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3分)1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1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大写的人”的含义?(2分)15、“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你还能列举一个在磨难中著书立说的例子吗?(1分)16、对于磨难,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郑板桥诗云:“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笔者想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磨练是最大的财富”,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请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50字以内)(3分)四、阅读《“能吞能吐”的森林》,回答17-22题。(12分)“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17、科学家认为森林主要两大功劳能,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1)(2)(2分)18、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2分)19、作者把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的说明方法,你觉得说明效果怎样?请用几个词语简要赏析。(2分)20、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意在强调,“三分之一以上”意在强调。(2分)21、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1)(2)。(2分)22、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是森林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目前,不少夷陵人为了快速增收致富,肆意砍伐森林,私自捣卖木材,严重缺乏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请撰写一条警示语,对其不良行为进行规劝。(2分)五、阅读《诗中有科学》,回答23-28题。(12分)诗中有科学(节选)叶永烈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1),“白云生处有人家”是(2),“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A”(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B”,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偶尔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也是蛮有意趣的。23、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⑴、⑵、⑶、⑷处。(2分)24、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25、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1分)26、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1分)27、“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28、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作文(50分)我们要学会从容地迎接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生活的明天,谁也无法预测。也许是明媚的春光,也许是不期的风雨;也许是灿烂的笑脸,也许是难堪的冷遇;也许是成功的欢乐,也许是失败的痛苦;也许是如意的坦途,也许是恼人的坎坷;也许是浓浓的幸福,也许是淡淡的忧伤……当这一切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张开双臂,用从容有姿态去迎接它。迎接,是一种从容的风范;迎接,是一种大度的襟怀。敢于迎接失败,内心必定充溢着自信;敢于迎接风雨,骨子里必定浸透着坚韧。迎接,是对生活的主动出击。这一刻迎接风雨,是为了下一刻迎接彩虹;今天迎接失败,是为了明天迎接成功;现在迎接痛苦,是为了将来迎接快乐。迎接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不是为了承受这些不如意,而是为了变这些不如意为称心如意。请以“迎接”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009年语文中考模拟训练题参考答案:汉字部分1、(2分)隶书2、(2分)①百折不挠④喜怒哀乐3、(2分)给②处“蹉跎”一词注音cuōtuó根据拼音写出③处的词语跋涉。4、(2分)别字是“漂缈”;正确写法是“飘渺”。5、(2分)部首是“斤”;笔画数是“11”阅读部分一、(12分)1、(4分)(1)放下(2)到(3)询问(4)彼此对抗2、(2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3、(2分)勤奋、严谨、专注4、(2分)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读书、孙敬结发悬梁、苏秦铁锥刺股、车胤囊萤照读、李密牛角挂书5、(2分)略。二、(11分)6、(2分)①(咒)骂;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7、(3分)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顽强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达);想见(兰草);肃然起敬。8、(2分)反衬或衬托(或对比);惊喜、敬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