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列强的侵略史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列强的侵略史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列强的侵略史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列强的侵略史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列强的侵略史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分期18401949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1919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一个性质:两个时期:两个矛盾:两大任务:两大主题:三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晚清政府(1840-1912)→南京临时政府(1912)→北洋军阀(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侵略史——1840-1949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断寻找救国救民道路抗争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中国近代史(1840-1949)救亡图存半殖民地,指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独立自主权;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

——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历史的进步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标: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侵略史)2、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抗争史)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探索史)晚清:1840——1912第1讲侵略史: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1840——1912请迅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16——18课),填好下表。

时间

侵华战争

签订不平等条约

社会性质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落实基础:列强侵华史实开始沦为两半两半进一步加深两半大大加深完全沦为两半侵略方式典型例证军事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九江、镇江、琼州、潮州、淡水、台南、登州、牛庄十处。《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二、重点突破: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思考:据表格并结合课文,指出近代列强侵华方式?

概括列强侵华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侵华方式:侵华方式多样;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一国到多国;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连;特点:影响:政治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近代中国的长期落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思想上西学东渐;角度影响列强侵华特征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救亡图存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三、拓展: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重要解释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高考示例:(2021·广东高考·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B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贸易特权无关,故C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2.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控制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清政府帮助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符合“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故选C;《南京条约》只是五口通商,不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排除A;《马关条约》割让领土,但并没有使国家“门户洞开”,排除B;材料现象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九国公约》签订于1922年,排除D。小结侵华史(1840-1900)史实:目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影响:1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