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_第1页
2024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_第2页
2024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_第3页
2024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_第4页
2024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要求2022目录前言 1适用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2法法、章技资料 2标、术范 2术语和定义 3总则 4目任务 4基要求 5调区分基工量 5工流程 7设计书编写与审查 8基要求 8设书写 8设书查变更 9调查内容 9孕地环条调查 9一般规定 9地形地貌 9地质构造 9斜坡结构 10岩(土)体工程地质 10地表水和地下水 12气象及植被 12人类工程活动 12风斜的定 13地灾隐调查 13一般规定 13既有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核查 13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5社经环调查 18调查要点 18调查要求 18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21资料收集 21遥调查 21卫星遥感 21InSAR地表形变探测 22无人机航测 22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24地调查 25工测量 26地物探测 26山工程 267.7钻探 277.8测与验 27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28一规定 28典(体地灾风评价 28风斜定评价 29区地灾风评价 29地灾风管控 30成果编制与验收 31图编制 31数库设 32成报编制 33质检及果收 34资归档 34附录A(资料性附录) 35附录B(资料性附录) 36附录C(资料性附录) 37附录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40附录E(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65附录F(资料性附录) 66附录G(规范性附录) 67PAGEPAGE10适用范围(内容、调查技术方法、风险评价和成果编制与验收。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全省不低于1:5万精度的县(市、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及风险斜坡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资料(394号)(2016)贵州省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黔自然资规〔2019〕4号(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21320202020〕21标准、技术规范(GB18306-2015)(GB/T32864-2016)(GB/T50123-1999)(GB/T50266-2013)5《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中国地调局试行)(DD2015-01)(DZ/T0219-2004)(DZ/T0017-1991)(DZ0141-94)(DZ/T0187-2016)《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DZ/T0261-2014)(DZ/T0262-2014)(T00/CAGHP002-2017)《崩塌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试行(T/CAGHP011-2018)《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试行(T/CAGHP006-2018)181:5000、1:10000、:2500、1:50000、100000(CH/T9009.2-2010)(GE/T0197-1997)(QC4.9-2001A/0)《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试行(2008年。《贵州省地质灾害勘察技术要求(试行(2008年。术语和定义孕灾地质环境条件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地下水、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工程地质岩组似的岩层(体)组合。易崩易滑岩层对形成崩塌、滑坡控制性较强的岩层或岩土体组合。斜坡结构斜坡坡面与岩层层面、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组合交切关系。地质灾害承灾体对一个地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各种对象的统称,包括人口、财产、经济活动、公共设施、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地质灾害易发性指地质灾害发生的难易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可能性。易损性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承灾体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程度,用0(没有损失)和1(全损失员,是在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人的死亡概率。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承灾体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概率。风险斜坡自然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风险区发生不同强度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定性总则目的任务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其主要工作任务:分布特征;因素等,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复核其危险区范围及危害对象;分析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成灾模式和形成机价;调查人口和财产分布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斜坡结构等,分析和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成灾模式,划分风险斜坡或进行隐患识别;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并进行风险评价;更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必须充分收集已有相关资料,加强资料的二次开发和综合研究。调查方式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专业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核查既有地质灾害隐患变化情况,调查新增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调查应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应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补充必要的地质调查。或更大比例尺的剖面测量,典型地质灾害勘查点不一定限于重点区,但要有区域控制性目的,能以点带面反映整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成灾模式。野外调查中,重点调查区开展1:10000地质灾害测量,一般调查区开展1:50000地质灾害测量,典型勘查点开展1:2000地质灾害测量。对于一般调查区中的无人区或边远区等,应说明调查的手段和工作原则,1:5万的要求进行。4mm22mm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复核,对典型地质灾害隐患应以现场调查为主。InSAR应用。规定。调查区划分及基本工作量(查区和重点调查区。1:500001:1000041/10。重点调查区内应包含主要地质灾害灾种、易滑易崩地层和高易发斜坡岩土体结构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口财产集中分布区。调查区分级4-1。危害等级一级危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危害对象人员活动区威胁人数>100人,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威胁人数10人~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威胁人数<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矿山大型矿山中型矿山小型矿山34-2。表4-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等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形地貌中山,相对高度>100m,坡面坡度一般>25°的山地中山、低山,相对高度50~100m,坡面坡度一般>15°~25°的山地丘陵缓坡,坡面坡度一般<15°地质构造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g地质构造简单,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05g岩土体结构层状碎屑岩体,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体,片状变质岩体,碎裂状构造岩体,碎裂状风化岩体层状碳酸盐岩体;层状变质岩体;粉土,黏性土。块状岩浆岩体;碎砾土,砂土矿业活动矿山开采活动强烈矿山开采活动较强烈矿山开采活动微弱调查区分级按危害程度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为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4-3。表4-3调查区分级表调查区分级危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地质条件复杂重点区重点区一般区中等重点区一般区一般区简单一般区一般区一般区调查基本工作量500m~1000m。4-4。4-4100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重点调查区(1:10000)一般调查区(1:50000)1:50000地质灾害测量(草测)km21001:10000地质灾害测量(正测)km2100斜坡体调查处100~30010~501:2000精度实测剖面km≥31~31:2000的勘查工作。主0.5~5km20~4000m0~1000m0~100m0~100m³;取样试验(岩土体、水样)0~100件。工作流程资料收集分析资料提取分析、调查区划分资料收集分析资料提取分析、调查区划分野外实地调查既有灾害核实隐患点识别承灾体调查风险斜坡识别新增隐患调查典型点勘查资料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库录成果县级成果报告数据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早期识别方法总结附图及附表其他附件成果成果审核提交资料收集整理4-1设计书编写与审查基本要求应在设计书编写之前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全面掌握、充分利用以往工作成果,加强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开展野外踏勘工作,并与当地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交流,了解工作等情况,以及重点调查区和单体勘查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设计书内容应系统、完整,重点突出,文字精炼,附图、附表齐全。设计书编写收集分析已有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调查区内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规划。岩土体结构、影响因素和成灾模式,以及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相关资料。(或合同书调查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专题研究内容,细化目的任务。进度安排合理,经费预算合理,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有效。新技术、新方法;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开展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划分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进一象及危害程度确定实物工作量。典型或重大地质灾害勘查点应根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初物理力学参数供稳定性计算、成因机理研究及风险评价。C规定执行。设计书审查与变更设计书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组织审查,通过审查的设计书由组织审查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应严格执行批准后的设计书,原则上经审批通过的设计书不得进行调整或织审查单位审查批准。调查内容孕灾地质环境条件调查一般规定(土体工野外调查记录。地形地貌态类型。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河谷等。矿场、水库、弃渣堆等。(梯型、直线型、凹型、坡高和坡度。地质构造面及组合、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和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及区域地应力场特征。证据,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灾害的关系。对构造活动性、结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以及地震基本烈度进行风险斜坡度区、Ⅶ度区。斜坡结构响区域,初步划分易产生地质灾害的斜坡区段。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斜坡单元划分。(岩体表斜坡单元进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既有地质灾害隐患所处斜坡体结构应全面核实。E规定执行。(类斜坡、碎石土类斜坡、杂填土类斜坡、岩质斜坡(顺向坡、斜向坡、横向坡、逆向坡、近水平状坡、块状结构斜坡。岩(土)体工程地质(土特征、易崩易滑地层及软弱夹层等工程地质特征。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影响,确定软弱夹层和易崩易滑岩组。应对岩体风化特征进行调查,调查风化层的分布、风化带厚度及其与岩关系。坡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积、坡积、崩滑堆积、洪冲积、人工堆积、密实度及可塑性等进行风险斜坡量化评价。易崩易滑地层6-1,具体结合实际划定。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类比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易崩易滑地层。应调查易崩易滑地层的分布区域、范围、规模及发育规律。应调查分析易崩易滑地层可能形成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稳定性、影响范围等。6-1序号地层岩性及关联灾种分布地区1Kjd白垩系嘉定组紫红色、砖红色、鲜红色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黏土岩。受差异性风化、温差效应易产生崩塌。赤水-习水一带2T2b三叠系边阳组灰绿、青灰色薄-中厚层泥灰岩及页岩夹砂岩组成。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安顺-黔西南州-黔南一带3T1-2j三叠系嘉陵江组(旧称永宁组)浅灰至深灰色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夹少量泥岩。易发生滑坡、崩塌。大部分地域4T1f、T1y三叠系飞仙关组(夜郎组)紫红、褐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长石砂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条带,强-中风化,薄至中厚层状。易发生滑坡、崩塌。六盘水市、毕节市、安顺市及威宁县5P3l二叠系龙潭组砂岩、粉砂岩、黏土岩夹煤层。易发生滑坡。域6P2-3em峨眉山玄武岩、凝灰岩、凝灰质黏土岩。强风化层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S1h志留系韩家店组灰绿色、黄绿色、紫红色泥岩、页岩夹砂岩。易产生滑坡、崩塌。遵义市、铜仁市8O1d下奥陶统大湾组紫红色、黄绿色瘤状泥灰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易产生顺层滑坡。铜仁市9Qbl、Qbp、Qbq青白口系变余粉砂岩、云母板岩、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变余砂岩。易产生顺层、浅表层滑坡。黔东南州软弱层产生差异风化后易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应调查软弱层的厚度、岩性及结构。可通过勘探手段获取软弱层样品,土样主要测试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含水量、液限、塑限等。岩样主要测试抗剪强度。应评价受软弱层控制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影响范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水化学特征,泉点、地下水溢出带、斜坡潮湿带等分布及动态情况。变化趋势,主要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况,地表水、地下水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气象及植被每小时的最大降雨量值。汉林等斜坡变形指示植物以及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人类工程活动应充分收集并掌握调查区矿业、交通及建设发展规划及在建工程动态详建设等重要人类工程活动应进行充分调查。埋深、顶板管理方式、顶板岩层特征、弃渣堆积分布及稳定性状况。调查斜坡体受开挖形成的临空面特征及开挖后斜坡体的稳定情况。动对斜坡的扰动情况。应调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下水渗流、地表水径流的影响。坡地垦殖情况应调查耕地类型、耕地坡度、开垦强度及土质疏松状态。风险斜坡的确定通过已有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和调查,对具备孕灾地斜坡;风险斜坡中,有变形迹象的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调查过程中,不能遗漏威胁人数少、规模小的斜坡区域。量判别表(D.3-1)进行打分矫正,将存在风险的斜坡列为风险斜坡。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一般规定在分析收集资料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对全县既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要进行核销的隐患点,应提出核销建议。势。应加强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和灾害链调查。2km范围内,具备成灾条件的隐患点。既有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核查滑坡重点核查滑坡灾害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程度,包括滑坡体上地表裂缝、围,判断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和危险性。核查滑坡的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包括危险区内人口的迁移和建筑工程等的增减,分析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的影响。D.4要求更新完善滑坡资料信息,包括野外调查表和数据库等,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崩塌包括危岩体和崩塌堆积体核查。重点核查危岩体的变形变化情况,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以及临空面变化情况等。核查崩塌危险区内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其对危岩体或崩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等,定性判断危岩体和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分析判断危岩体或崩积体失稳后崩落的路径和距离,划定危险区。D.5出防治对策建议。泥石流核查泥石流危险区(包括流域内部和泥石流沟沟口)及危险区内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核查流域内人类工程活动(修路、采矿、水电建设等)及植被的变化情况(植被类型和覆盖率变化等核查流域内泥石流松散物源量的变化情况,包括流域内新增滑坡、崩塌和(况,估算泥石流的物源量,分析判断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核查泥石流沟沟床的堵塞程度,查明沟床严重堵塞段及堵塞体的类型和特征等。划定泥石流影响区和危险区,评估泥石流灾害的险情。D.6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地面塌陷核查地面塌陷的变化情况,包括塌陷有无变深、塌陷坑壁有无坍塌现象发生、塌陷坑周围有无新的裂缝产生等。核查地面塌陷的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分析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D.7出防治对策建议。地裂缝核查地裂缝的变化情况,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有无变化、裂缝的延展方向有无变化、周围有无新的裂缝产生等。核查地裂缝的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分析地裂缝的发展趋势。D.8防治对策建议。不稳定斜坡重点核查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迹象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地表变形(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或地面凹陷等、建筑变形、树木歪斜或渗冒浑水等。核查不稳定斜坡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危险区内人口的迁移、土地利用的变化。核查不稳定斜坡影响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与不稳定斜坡发展演化之间的响应。(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DZ/T0261-2014)要求更新不稳D.9和数据库等,提出防治对策建议。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新增滑坡隐患调查新增滑坡隐患调查应以地面调查为主,可采用地球物理探测、山地工程、钻探、测试与试验等手段进行辅助勘查。调查范围应包括滑坡分布区及可能造成危害影响的地区,调查内容主要包D.4环境地质条件。对于滑坡体,应初步查明滑坡的规模与形态特征、后(侧)壁和前缘等边展的变形活动特征等。对于滑坡成因,应通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影响的比较和分析,初步查明导致滑坡发生或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诱发因素。(构筑物(GB/T32864-2016)策建议。新增崩塌(危岩)调查应调查崩塌的类型、分布高程、规模、活动状态、变形历史、堆积体等;本特征等。调查范围应包括崩塌体、危岩体和崩塌堆积体分布区及可能造成危害影响D.5要求填写崩塌野外调查表,更新数据库。应调查崩塌诱发因素、形成机理、成灾模式、致灾范围等,圈定崩塌源和DZ/T0261—2014D.2执行。DZ/T0261—20148.1~8.3执行。新增泥石流调查调查沟谷区暴雨程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调查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调查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和沟床弯曲堵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调查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土性质及风化松散程度;调查流通区的沟床纵坡坡度、跌水、急弯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调查堆积区堆积扇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质的组成、厚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核实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形成过程、历时、流体性质、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调查泥石流的物源补给途径、一次冲出方量、防治情况、致灾对象等,评价泥石流的易发性、危险性和危害性。D.6写泥石流野外调查表,更新数据库。DZ/T0261—20149.1~9.3DZ/T0220—2006新增地面塌陷塌陷灾害的调查与危险性评估。可溶岩分布、岩溶发育程度、上覆第四纪土体类型、厚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岩溶塌陷的发生时间、形态、规模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动态变化。新增地裂缝塌陷灾害的调查与危险性评估。调查地裂缝群缝的分布、发育程度、上覆第四纪土体类型、厚度、下伏基岩的类型、工程地质性质等;调查单缝的长度、宽度、可见深度、填充情况等,发生时间、形态、规模等;调查地裂缝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变化。新增不稳定斜坡应调查建设场地范围内或规划区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调查内容包括:a坡积层岩性、厚度;b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c进行调查区气象、水文和人为工程活动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分析其对斜坡的影响;d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可能失稳的斜坡a各种类型的滑坡或崩塌体、存在滑坡和崩塌的斜坡体;b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脚的结构面存在;c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d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e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f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g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存在采空区的斜坡体。社会经济环境调查调查要点业、居民财产、土地资源等毁损实物数量及潜在经济损失进行调查。调查要求(框架与砖混相结合结构(框架结构、混合结构、砖混结构(砖混结构、砌体结构)及砖木结构(钢板结构、土木结构,通常情况下,三种结构强度的大小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对物质易损性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主要根据卫星影像精细遥感解译及现场实地调查。对于重点区域内房屋的结构特征、楼层数、建筑用途、道路结构类型等许多基本数据都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得到,最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属性赋值,建立重点区域承灾体信息数据库。参考前人对于贵州地区各类房屋单价估值及现场调查询问。6-1。表6-1承灾体单价估值统计(参考)承灾体类型二级类型三级类型单价(元/m2)房屋砖木结构钢板结构200土木结构300砖混结构砌体结构400砖混结构600框架结构混合结构700框架结构800交通设施公路省级道路2000县级道路1500乡级道路1000其他道路800铁路铁路2000基础设施毁损包括市政、水利、电力、通信、广播影视等设施。水利设施毁损包括渠道、防洪设施、人饮工程等。电力设施毁损包括变电站以及输配电线路等。通信设施包括通信基站、传输线路等。广播影视设施毁损包括影视设备以及广电网络等。土地及水资源(6-2各类土地资源面积得到区域的环境单价估值。表6-2土地利用类型单价估值统计表(参考)承灾体类型二级类型三级类型单价(元/m2)土地及水资源采掘地采掘地50草地草地10水域池塘50泉水5(元/10L)其他水域30耕地耕地20林地林地15灌木林灌木林12果园果园20建筑空地建筑空地200农村空地农村空地10露岩地露岩地56.4.4.5社会损失要可以选取区域内的人口密度、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受教育程度这三种指标。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以评价单元为基础单位进行计算,评价单元人口密度越大,最后根据房屋人口数量得出研究区域人口密度。弱,因此区域内老人和儿童所占的比例越大,表示这一地区人口易损性也越高。区域内评价单元人口受教育程度采用评价区内初等及其以下受教育程度占评价区总人口的比例来表达。可根据工作区域承灾体实际特征,参考上述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资料收集等地质灾害既有成果资料和防治工程资料;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变形监测数据;利用遥感卫星解译的地质灾害隐患;当地政府提供及群众报灾;收集各级政府和责任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规划和群测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资料。收集调查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收集调查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10DEM(收集调查区社会、经济有关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现状、发展等基本数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各类自然、人文资源及其开发状况和规划等;据基础。遥感调查卫星遥感宜根据调查区实际情况选择遥感技术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类型、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分布发育规律等,初步圈定地表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在一般调查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时应选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m1m的多光谱或无人机遥感数据。1择地震、强降雨等对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事件之后的影像数据。4mm22mm2mm应对识别出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野外核查,确认后统一纳入地质灾害风D.1填写相关内容。InSAR地表形变探测InSAR率等监测数据。InSAR测数据,核查地表形变异常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疑问点。无人机航测采用地形图采集、GPS地理坐标配准,进行几何校正,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GPS(E1:20000.8mm3m0.2m。无人机航测外业宜按如下要求布置:结合工作区具体地形气象条件,以及最终成图要求,确定航线并结合任务载荷性能指标进行航线精确设计。针对不同工作区实际条件,选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或采用相对坐标系进行地面控制测量,控制点指标应满足测图需求。无人机航测内业处理包括:内业产品应为满足工作需求的大比例尺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且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外业地面控制点测量和以此为基础的空三加密处理。CGCS2000坐标系。7-1(高山峡谷等)1倍。比例尺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1:2000~1:5000.60.8表7-1 比例尺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1:2000~1:5000.60.87-21倍。表7-2 航空摄影数字程模精度求单位为米)比例尺高程中误差1:500平地0.37丘陵地0.75山地1.05高山地1.501:1000平地0.37丘陵地1.05山地1.50高山地3.001:2000平地0.75丘陵地1.05山地2.25高山地3.007-3。表7-3 航空摄影影像地面辨率求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cm1:50051:1000101:200020设备及软件应处于检定合格使用期限之内。影像预处理应对航摄资料进行无损格式转换和图像增强处理并针对数码相机的检定资料进行畸变差校正。空中三角测量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由姿态记录系统提供的外方位元素自动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C/Z3005―20101(CH/T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形态(长、宽、表面积等、岩体结构面、变形特征(裂缝的长度、宽度等。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外业操作包括:在扫描前,要踏勘测区,结合工作区具体地形气象条件,以及最终成图要求,确定工作计划,选择合理的控制点(扫描位置,确保测区基本无死角。针对不同工作区实际条件,选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或采用相对坐标系进行地面控制测量,控制点指标应满足测图要求。灾害体重点部位可加强扫描密度,以获取更为精确的灾害体形态数据。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内业处理包括:坐标转换空间坐标系采用CGCS2000坐标系。数据拼接对多站的点云数据进行数据拼接、过滤噪点,要求每站点云之间的拼接误差小于0.1m。过滤植被对拼接后的数据进行植被过滤。DEM模型对处理完后数据进行抽稀,通过GPS控制点构建DEM模型,模型精度应优于1m。断面线生成根据点云数据提取灾害体主断面。(CH/Z2015)以及相关测绘地理信息规范规程的规定。地面调查1:10000或更高精度的地形图作为野外调查工作手图。地面调查包括线索点(遥感解译点、InSAR变形点、群众报灾点等)和既有地质灾害及隐患核查,同时开展已完工的治理工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复核。对调查区内重点区域重点区块的斜坡进行排查,调查其斜坡结构类型(泥石流沟谷特征、稳定性(发生频率)及危险性。对以上调查出来的新增隐患点,应及时向地方政府及时备案,并纳入隐患台帐。地面调查过程中结合遥感影像识别地质灾害体的类型、边界、规模和形态特征等,确定其危害范围。既有地质灾害及隐患核查应根据已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并结合地方政府提(新增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成因机理,对其稳定性及危险性进行评价。对于同类群发地质灾害,都应一点一表,不得将相邻的灾害体合定为一个但应做好其他类型灾害的记录。图上观测点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凡能在图上表示出面积和形状的灾害地质体,均应在实地勾绘在手图上,不能表示实际面积、形状的,用规定的符号表示。滑坡点定在滑坡后缘中部,泥石流点定在堆积区顶部,崩塌点定在崩塌发生的前沿。GPS10m。图上后应及时上墨。(DZ/T0261-2014)工程测量对调查区内重大的典型地质灾害点,可对其进行工程测量,以便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1985CGCS2000坐标系统。1:10001:2000(GB/T20247.1--2017)的相关要求。地球物理探测在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勘探方法应以钻探、山地工程为主,对不便开展断。地球物理探测可作为辅助勘查手段,不宜单独以物探结果直接作为勘查的依据。地球物理探测勘探线的布设应与地质灾害主要勘探线相叠合。当物探反映有重大异常时,应补充钻探、山地工程等予以验证。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方法有效性,确定合适的野外观测系统和仪器参数。(DZ/T0261-2014)要求以及相关地球物理探测规范的规定。物探成果应包括工作方法、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资料的解释推断、结论和建议,并附相应的工作布置图、平剖面图、曲线图、解释成果图等。山地工程山地工程以探槽和浅井为主,应配合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进行。适用于地质岩性、结构、风化程度及节理裂隙发育状况等。探槽、浅井的深度应根据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施工安全具体确定。(Z/T0261-201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对探槽、浅井揭露的地质现象都应及时进行详细编录和制作大比例尺(一(滑带等)钻探为评价地质灾害的稳定性提供有关参数。钻探应在地面调查和物探工作基础上进行。(Z/T0261-2014(DZ/007-91)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勘探钻孔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35m5~10m。110mm130mm。70%2%之内。钻孔竣工后,应及时提交如下资料:岩芯记录表(含岩芯的照片或录像、钻孔地质柱状图、采样记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等。测试与试验开展勘查的地质灾害点宜开展岩土体原位测试以及采集岩、土、水试样,用以了解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水化学成分。(DZ/T0261-2014(B/T50123-199(GB/T50266-2013)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一般规定致灾体在地质灾害详查的基础上,利用详细调查得到的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8-1。致灾体收集资料、野外地灾调查收集资料、野外地灾调查承灾体社会易损性经济易损性资源易损性环境易损性地质灾害易发性人员易损性地质灾害易发性人员易损性财产易损性动震雨活程地降工历史灾害地地地气风植形质层象化被地构岩水程条貌造性文度件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风险区划及管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风险区划及管控图8-1 地质灾害风险价方及流图典型(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应在典型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地威胁对象。滑坡危险范围预测可采取现场调查、历史统计、数值模拟、公式计算等建23等地质灾害可选取合适方式进行危险区范围预测。2050诱发因素作用下灾害体的稳定性与危险区范围,判定其危险性。D.121。8-1划分地质灾害风险等级。8-1 危险性风险易损性 等级极高高中低极高极高极高高中高极高高中中中高高中低低中中低低风险斜坡定性评价对调查区内尚无变形破坏迹象、不构成地质灾害及隐患,但具有一定潜在(8-2确定其风险类别。D.3-1法得出。8-2风险类别潜在危险性高危险性中危险性低危险性易损性极高易损性ⅠⅠⅠ高易损性ⅠⅠⅡ中易损性ⅠⅡⅢ低易损性ⅡⅢⅢ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各灾种宜分别评价,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叠加确定相应评价等级。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对区域基础地质环境条件的评判,参考附表D.3-1(根据自然断点法将易发性评价结果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低易发性,表示在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下不易发生地质灾害;中易发性表示在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下较易发生地质灾害;高易发性表示在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极高易发性表示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在易发性评价基础上,考虑灾害历史因素、基本环境诱发地质环境向不利方向演化甚至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种外动力因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采用与易发性评价相同的评价模型,评价时考虑现有205050GB18306震三种工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按自然断点法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等级。明短时间内暴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1。按自然断点法或均值法将易损性计算值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等级。8-1定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制图综合得到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工作量。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市地质灾害管控部署、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的提出应结合各区、各点地质灾害风险源与风险要嵌在县(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中。风险斜坡管理可参考风险斜坡定性评价结果开展。Ⅰ动;Ⅱ施,在其影响范围内新建人类工程活动宜审慎。成果编制与验收图件编制在分析研究已有成果和最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图件,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图件要素齐全,应包含图名、图例、注记、比例尺、指北针、镶图和责任签等内容。实际材料图应反映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分级、调查路线、实物工作量等野外工作程度。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应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使用主图与镶图、镶表相结合的表示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应划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区域;易损性评价图应划定易损程度分布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和区划图应反映不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建议图应结合区域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实排序等。勘查、测绘图件应包括典型斜坡工程地质实测平面图与剖面图、重大地质灾害勘查平面图和剖面图、钻孔(探井)柱状图等。附图图名应位于图面正上方,比例尺应位于图面正下方,图例应位于图面左下角,责任栏应位于图面右下角,镶表镶图可根据图面大小合理布置。9.1.10主要附图名录如下(1)××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实际材料图1/5~1/1万(2)××县(市、区)地质灾害重点区孕灾地质条件图1/1万(3)××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及风险斜坡分布图1/5万(4)××县(市、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1/5万(5)××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1/5万(6)××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及风险斜坡防治建议图1/5万(7)××县(市、区)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图1/2千9.2数据库建设9.2.1数据库建设内容数据库建设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工作量表、主要成果表等;3~5社会易损、环境易损及经济易损性;野外调查数据及其空间坐标,主要包括:野外调查点、遥感解译点、勘查测绘点、取样点、物探、野外试验、监测数据等;空间图形数据,主要包括:遥感解译图、实际材料图、地质环境条件图、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易发性分区图、风险评价图等数据。成果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野外工作总结报告、项目成果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勘查报告、分析测试报告等相关附件、专题成果等。其他数据,主要包括:项目任务书、设计书、野外验收意见、数据库验收意见、成果评审意见等。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数据库建设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数据库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统一系统库和符号库标准;数据库建设应贯穿地质灾害调查全过程;GIS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及社会公益性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应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及附图附件。数据库验收应在野外验收前完成空间数据库验收,以此作为项目成果报告验收的前提。形成空间数据库验收意见书。成果报告编制报告书及所附图件是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是调查质量的全面体现,必须取得的成果。应对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现状、类型及其危害性、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防治区划等进行详细的论述。报告应做到内容齐全结构紧凑,文字简练,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文、图、附件齐全,主要图件符合编图要求;文、图统一,无错误和矛盾。提交成果报告如下:(》((1:5万》《贵州省××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报告(1:5万》主要附件名录如下:××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数据库××县(市、区)典型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及图件 (单独成册)××县(市、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法总结 (单独成册)××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影像集(单独成册)主要附表名录如下:××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统计表(备注新增及建议撤销)××县(市、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统计表××县(市、区)风险斜坡统计表××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排序统计表质量检查及成果验收质量检查100%的比例,对野外调查内容进行自检、互检。3点、取样点等进行抽样检查和野外现场检查。30行检查。量,形成野外验收意见。野外验收复意见书、有关标准规范为依据。野外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原始资料齐全、准确。原始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野外验收应提供以下资料:野外资料:调查信息化数据,原始图件,测量数据记录,勘查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物探、遥感解译等资料。质量检查记录。野外工作总结报告。成果验收成果报告评审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项目任务书或中标通知书;项目设计书及审查意见;野外验收意见;数据库验收意见;成果报告、图件等相关资料。最终成果报告须经主管单位审核批准。资料归档资料归档可按DZ/T0273相关规定执行。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见表A.1。表A.1 地质害查技方及用围方法名称原理用途适用条件经济、技术特点干涉测量(InSAR)利用雷达微波反射,得到同一目标区域成像的SAR图的相位值,计算地表位移。大范围连续跟踪地表微小形变。不受气象条件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数据;低植被覆盖的地区。借助卫星遥测,滤波成像技术复杂,解译难度激光雷达测量(LiDAR)利用激光测距技术,将接收到的反射波与发射信号比较,多次回波获取地形信息。去除植被后可生成高精度伤和松散堆积体等隐蔽性灾害。主要受地形和地表植被类型影响。设备较为轻便,数据处成本高。无人机航拍利用无人飞行器对目标区域进行高空拍摄。获取高清晰、大比例尺的影像或测绘数据。受地形影响较小,需要较好的气象条件。设备小型轻便,数据处低。三维倾斜摄影通过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视角同步采集影像,获取高分辨率三维影像。精细反映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条件。受地形影响较小,需要较好的气象条件。设备较为轻便,数据处机载红外探测收集外界红外辐射进而聚集到红外传感器上,探测正在变形的灾害体边界。探测地质灾害控制性边界条件。受地表植被类型影响,需要较好的气象条件。设备较为轻便,数据处成本较高。三维激光扫描原理与LiDAR类似,利用激光测距技术,获取地形信息。获取高精度、大比例尺地质灾害地形矢量数据。主要受地形和地表植被类型影响。设备小型轻便,数据处成本较高。地基雷达原理与InSAR类似,利用雷达微波反射,获取地表形变信息。监测单体滑坡发展态急监测等。主要受地形和电磁波影响。数据处理较为复杂,资料直观,成本较高。附录B(资料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见表B.1、表B.2。

规定符号图示图例表B.1地质灾害调查点地质灾害测绘点n地质灾害勘查点#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专门工程地质点地质环境遥感解译点岩土体、水体采样点表B.2不构成实体勾绘实体勾绘图示图例稳定性确定性程度(灾害体边界)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体填充花纹)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确定基本确定滑坡古滑坡滑体类型土质岩质堆积层碎屑老滑坡新滑坡崩塌***#崩塌类型土质岩质泥石流泥石流类型水石流泥石流山洪泥石流泥流附录C(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贵州省XX县(市、区)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设计书承担单位名称XXXX月XX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资质证书编号:项目负责:编写人:审 查:总工程师:院 长:XXXX月备注:GB2312四号字体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标与任务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第三章地质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历史第二节地质灾害隐患及变化第四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第一节工作方法及内容第二节技术要求第三节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与要求第五章工作部署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总体工作部署第三节工作安排第三节采用的预算标准与计算方法第四节预算结果第八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措施第二节项目组人员组成及分工第九章技术管理措施第一节质量管理措施第二节技术保证措施第三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十章预期成果预期成果:包括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数据库、成果图件、图册表册等。设计书应提交的附(插)图包括:调查区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草图、工作部署图等。附录D(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野外记录内容及相关调查表格见表D.1~D.12。表D.1遥感解译点信息表统一编号: 遥感编号:遥感图像编号地形图图幅号自然地理位置省县(市) 乡村组室内解译编号野外编号长度(m)遥感图像宽度(m)厚度(m)面积(m2)规模(m3)地理坐标X(m)Y(m)经度°′″纬度°′″灾害类型□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点遥感影像特征解译结果野外验证结果解译人解译时间年月日核查与否□核查□未核查审核人表D.2一般观测点记录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图幅编号:野外编号名称地理位置县(市)乡镇(街道)村组坐标经度:°′″纬度:°′″高程(m)点类型地形地貌点地质构造点地层岩性点其他:点照片编号点描述剖面图或素描图备注记录:校:项目责表期年月 日 表D.3斜坡调查表野外编号名称斜坡编号如威宁县一号斜坡风险斜坡编号:WNXP001地理位置省县(市)乡村组坐标X:是否为风险斜坡风险斜坡编号如威宁县一号风险斜坡,风险斜坡编号:WNFX001野外得分威胁人口XX户XX人(斜坡类型□土质斜坡(□黏性土斜坡□碎石类斜坡)□崩滑堆积体斜坡□岩土复合斜坡(斜坡坡向斜坡坡度岩体结构斜坡面积产状倾向(°)倾角(°)裂隙产状倾向(°)倾角(°)岩层断层地质环境条件特征描述基础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斜坡结构特征等。岩土表D.3(续))1.平面示意图(全貌图可用照片或倾斜影像图)风险斜坡剖面图记 录: 校 核: 项目负责: 填表日: 年 月 日表D.3-1风险斜坡现场打分表斜坡单元编号坐标经度°′″纬度°′″地理位置县(市)街道(乡、镇)村组序号一级分类二级分类指标评价指标打分说明权重指标分类赋值1地形地貌坡度(°)15<103根据1:1万或1:510~2012>20152高差(m)5<201根据1:1万或1:520~50250~1003100~3004>30053坡形5凸形5野外调查确定。凹形、折线3直线坡14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覆盖层厚度(m)5<31野外调查确定。3~545~858~15415~253>2525岩性与岩体结构15岩性组岩石较坚硬~坚硬、结构较完整~完整3按就高不就低原则,选取一项,野外调查确定。软硬互层12上硬下软岩性组合15岩体结构面组合关系外倾结构面倾向坡外15外倾结构面倾向坡内3外倾结构面组合交线倾向坡外15外倾结构面组合交线倾向坡内36斜坡结构特征土质斜坡结构15黏性土类斜坡9按就高不就低原则,选取一项,野外调查确定。碎石土类斜坡15杂填土斜坡127岩质斜坡结构顺斜坡15斜向坡9横向坡6逆斜坡3近水平层状坡6块状结构斜坡3续表D.3-1风险斜坡现场打分表8地质构造皱轴线)距离关系(m)5构造线横穿坡体5收集以往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构造图,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确定。0m<L<100m4100m<L<200m3200m<L<500m2远离坡体(L>500)19地下水埋藏深浅10地下水埋藏较浅,地表出露泉点较多;10野外调查确定。地下水位于滑床以上,只在斜坡前缘偶见泉点出露;8地下水埋藏较深或位于滑床以下210人类工蓄水20影响程度一般5切顺向坡或满足三项以上划为强烈较强烈15强烈2011土地利土地利用类型5水田1野外调查确定。林地2荒地4旱地5斜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程度分类风险斜坡非风险斜坡斜坡风险等级Ⅰ(85~100)Ⅱ(70~85)Ⅲ(55~70)21~55(包含55分)野外调查斜坡风险得分野外调查是否为风险斜坡是□ 否□进一步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打分: 校 核: 项目负责: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表D.4滑坡野外调查表项目名称: 图幅名: 图幅编号:名称地理位置市(州)县(市)乡村组野外编号坡时间□古滑坡□老滑坡□现代滑坡经度° ′ ″坡顶统一编号坐标标高(m)县市编号年月日时分纬度° ′ ″坡脚滑坡类型□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滑体性质□岩质□碎块石□土质滑坡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岩性时代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自然降水量(mm)水 文地理年均日最大时最大洪水位(m)枯水位(m)滑坡相对河流位置环境□左岸□右岸□凹岸□凸岸坡高(m)坡度斜坡结构控滑结构面(°)类 型□土质斜坡∠原始斜坡□碎屑岩斜坡□碳酸盐岩斜坡□结晶岩斜坡□变质岩斜坡类型□层理面□片理或壁理面□节理裂隙面□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产状∠坡 形□平缓层状斜坡□顺向斜坡□横向斜坡□斜向斜坡□反向斜坡□特殊结构斜坡∠□凸形□凹形□断层□平直□阶状□老滑面∠滑坡基本特征外形特征长度(m)宽度(m)厚度(m)面积(m2)体积(m3)规模等级坡度(°)坡向(°)□巨型 □特大型□大型 □中型□小型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凸形□凹形□直线□阶梯□复合结构特征滑体特征滑床特征岩性结构碎石含量(%)块度(cm)岩性时代产状□可辨层次□零乱□≤5 □5~10□10~50 □>50∠滑面及滑带特征形态埋深(m)倾向(°)倾角(°)厚度(m)滑带土名称滑带土性状□粘土□粉质粘土□含砾粘土地下水埋深(m)露 头补给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溢水点□降雨□地表水□人工□融雪土地使用□旱地□水田□草地□森林□裸露□建筑野外编号:

表D.4(续)变形活动特征现今变形迹象名称部位特 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渗冒浑水变形活动阶段□初始蠕变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剧烈变形阶段□破坏阶段□休止阶段滑坡成因主导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综合因素自然因素自然诱因□降雨□地震□洪水□崩塌加载地质因素□节理极度发育□结构面走向与坡面平行□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软弱基座□透水层下伏隔水层□土体/基岩接触□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强/弱风化层界面地貌因素□斜坡陡峭□坡脚遭侵蚀□超载堆积物理因素□风化□融冻□胀缩□累进性破坏造成的抗剪强度降低□孔隙水压力高□洪水冲蚀□水位陡降陡落□地震人为因素□削坡过陡□坡脚开挖□坡后加载□蓄水位变化□森林植被破坏□爆破振动□矿山采掘□渠塘渗漏□灌溉渗漏□废水随意排放稳定性复活诱发因 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目前稳状 □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发展趋分 析□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滑坡危害已造成危害死亡人数(人)损坏房屋毁路(m)毁渠(m)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间接损失(万元)户 间灾情等级□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危害对象□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大江大河□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其它:诱发灾害灾害类型波及范围造成损失(万元)潜在危害威胁人数(户/人)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威胁对象(承灾体)人员:□居民户人其中□0~14岁人□15~59岁人□60岁及以上人基础设施:□房屋间其中□钢结构间□钢混间□砖混间□砖木间□土坯间□其他: □农田m2m2m2□学校个□医院个□矿山座□工厂米□公路米□水库座□电站座□输电线路米□通讯设施座□其它: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部分搬迁避让 □整村搬迁避让□工程治理□裂缝填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反压坡脚□支挡□锚固□灌浆□植树种草□坡改梯□水改旱□减少振动□生物工程□应急排危除险□立警示牌遥感解译点□是□否勘查点□是□否测绘点□是□否防灾预案/群测群防点(是否台账隐患点)□是□否照片记录全貌、典型变形迹象录像记录野外记录信息风险定性评价□极高□高□中□低野外编号:

表D.4(续)滑坡示意图平面图(可用卫星图或无人机图编辑)剖面图(可手动绘制或电脑制图)素描图(可用照片)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调查单位:(默认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国土所长: 联系电话:村干部:联系电话:技术保障人员: 联系电话:群测群防员:联系电话:项目名称: 图幅名: 图幅编号: 名称地理位置市(州)县(市)乡村组野外编号斜坡类型□自然岩质□人工岩质□自然土质□人工土质坐标经度°′标高(m)坡顶统一编号纬度坡脚县市编号崩塌类型□倾倒式□滑移式□鼓胀式□拉裂式□错断式崩塌环境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缓坡□平台□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地理环境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年均最大降雨量丰水位(m)枯水位(m)斜坡与河流位置□耕地□草地□灌木□森林□裸露□建筑日时□左岸□右岸□凹岸□凸岸危岩体特征分布高程(m)坡高(m)坡长(m)坡宽(m)厚度(m)体积(m3) 规模等级坡度(°)坡向(°)□巨型□大型□中型□小型结构特征岩质岩体结构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m)裂隙组数(组)块度(长×宽×高)(m)□变质岩斜坡控制面结构□反向斜坡□特殊结构斜坡类型产状长度(m)间距(m)□层理面□片理或壁理面□节理裂隙面□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全风化带深度(m)卸荷裂缝深度(m)∠∠土质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名称密实度稠度岩性时代产状埋深(m)□密□中□稍□松∠地下水埋深(m)露头补给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变形发育史形成时间年月日发生崩塌次数(次)序号发生时间规模(m3)诱发因素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降雨□河流冲刷□开挖□地震□其它:现今变形破坏迹象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剥、坠落□树木歪斜□建筑变形□冒渗混水野外编号:

表D.5(续)可能失稳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目前稳定程度□稳定□较稳定□不稳定今后变化趋势□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堆积体特征长度(m)宽度(m)厚度(m)体积(m3)坡度(°)坡向(°)坡面形态□凸□凹□直□阶可能失稳□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目前稳定程度□稳定□较稳定□不稳定今后变化趋势□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崩塌危害已造成危害死亡人数(人)损坏房屋毁路(m)毁渠(m)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间接损失(万元)户间灾情等级□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危害对象□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大江大河□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其它:诱发灾害类型波及范围造成损失(万元)潜在危害威胁人数(户/人)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危胁对象(承灾体)人员:□居民户人其中□0~1415~59人□60基础设施:□房屋间其中□钢结构间□钢混间□砖混间□砖木间□土坯间□其他: □农田m2m2m2□学校个□医院个□矿山□工厂座□水渠米□公路米□铁路米□水库座□电站座□输电线路米□通讯设施座□其它: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部分搬迁避让 □整村搬迁避让□工程治理□裂缝填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反压坡脚□支挡□锚固□灌浆□植树种草□坡改梯□水改旱□减少振动□生物工程□应急排危除险□立警示牌遥感解译点□是□否勘查点□是□否测绘点□是□否防灾预案/群测群防点□是□否照片记录录像记录野外记录信息风险定性评价□极高□高□中□低野外编号:

表D.5(续)示意图平面图(可用卫星图或无人机图编辑)剖面图(可手动绘制或电脑制图)素描图(可用照片)(默认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国土所长: 联系电话:村干部:(默认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国土所长: 联系电话:村干部:联系电话:技术保障人员: 联系电话:群测群防员:联系电话:表D.6泥石流及隐患调查表项目名称: 图幅名: 图幅编号:沟名野外编号统一编号县(市)编号行政区位市(州)县(市)乡 村 组沟口位置经度°′″水系名称纬度°′″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主河名称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流动方向(°)□左岸□右岸水动力类型□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沟口巨石大小(m)ΦaΦbΦc泥砂补给途径□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补给区位置□上游□中游□下游降雨特征值(mm)H年maxH年cpH日maxH日cpH时maxH时cpH10分钟maxH10分钟cp沟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扇面冲淤变幅±发展趋势□下切□淤高扇长(m)扇宽(m)扩散角(°)挤压大河□河形弯曲主流偏移□主流偏移□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主流不偏地质构造□顶沟断层□过沟断层□抬升区□沉降区□褶皱□单斜地震烈度(度)不良地质体情况滑 坡活动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一般规模□大□中□小人工弃体活动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一般规模□大□中□小自然堆积活动程度□严重□中等□轻微□一般规模□大□中□小土地利用(%)森林灌丛草地缓坡耕地荒地陡坡耕地建筑用地其它:防治措施现状□有□无类型□稳拦□排导□避绕□生物工程监测措施□有□无类型□雨情□泥位□专人值守危害对象□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大江大河□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其它:造成危害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情等级□中型□小型灾害史发生时间(年/月/日)死亡人数(人)牲畜损失(头)房屋(间)农田(亩)公共设施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全毁半毁全毁半毁道路(km)桥梁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泥石流特征暴发频率(次/年)泥石流类型□泥流□泥石流□水石流□沟谷型□山坡型冲出方量(m3)规模等级□巨型□大型□中型□小型泥位(m)野外编号:

表D.6(续)泥石流综合评判1.不良地质现象□严重□中等□轻微□一般2.补给段长度比(%)3.沟口扇形地□大□中□小□无4.主沟纵坡(‰)5.新构造影响□强烈上升区□上升区□相对稳定区□沉降区6.植被覆盖率(%)7.冲淤变幅(m)±8.岩性因素□土及软岩□软硬相间□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硬岩9.松散物储量(104m3/km2)10.山坡坡度(°)11.沟槽横断面□V型谷(谷中谷、U型谷)□拓宽U型谷□复式断面□平坦型12.松散物平均厚(m)13.流域面积(km2)14.相对高差(m)15.堵塞程度□严重□中等□轻微□无评 分123456789101112131415总分易发程度□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发展阶段□发育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或终止期潜在危害威胁人数(户/人)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威胁对象(承灾体)人员:□居民户人其中□0~1415~59人□60基础设施:□房屋间其中□钢结构间□钢混间□砖混间□砖木间□土坯间□其他: □农田m2m2m2□学校个□医院个□矿山□工厂座□水渠米□公路米□铁路米□水库座□电站座□输电线路米□通讯设施座□其它: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部分搬迁避让 □整村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稳拦□排导□生物工程□应急排危除险□立警示牌遥感解译点□是□否勘查点□是□否测绘点□是□否防灾预案/群测群防点(是否台账隐患点)□是□否照片记录(全貌、典型迹象)录像记录风险定性评价□极高□高□中□低示意图(卫星图或无人机航拍图)野外记录信息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调查单位:(默认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国土所长: 联系电话:村干部:联系电话:技术保障人员: 联系电话:群测群防员:联系电话:表D.7地面塌陷调查表项目名称: 图幅名: 图幅编号:名称理位置市(州)县(市) 乡 村 组野外编号统一编号坐标经度°′″标高(m)县(市)编号纬度°′″坑号形状(m2)深度(m)(m2)级长轴方向充水水位深(m)(m)发生时间发展变化□圆形□巨型□大型□中型□小型陷坑□方形□停止单体□短形□趋增强□不规则□趋减弱形坑数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分布面积排列长列坑口口径(m)坑的深度(m)(km2)形式方向陷坑□群集式最小最大最小最大群体□长列式育特征始发时间盛发开始时间盛发截止时间停止时间发展变化□停止□趋增强□趋减弱单缝特征缝号形态延伸倾向倾角长度(m)宽度(m)深度(m)性质方向(°)(°)□直线□拉张1□折线□平移□弧线□下错2伴生群缝特征分布、发育及发生发展情况裂缝缝数分布面间距排列产状阶步缝的规模积(km2)(m)形式指向长(m)宽(m)深(m)□平行最小□斜列□环围□杂乱无∠最大章塌陷区地貌特征□平原□山间凹地□河边阶地□山坡成因类型□岩溶型塌陷□土洞型塌陷□冒顶型塌陷地质环境条件岩层产状:断裂情况:溶洞发育情况:岩层总体发育程度:□强□弱塌顶溶洞埋深(m):地下水位埋深(m):塌陷土层结构及土性:□单层土性: 厚度(m):□双层上部土性: 厚度(m):下部土性: 厚度下伏基岩时代及岩性:地下水位埋深(m):塌陷岩土层时代及岩性:土层时代:土性: 厚度岩层时代:岩性: 厚度(m):地下水位埋深(m):形成条件诱发动力因素□地震□其它振动□地面加载□水库蓄水□其它水位骤变□溶蚀剥蚀□深井抽水距离(m):抽水降深(m):日出水量(m3):□江河水位变化河边在塌陷区的方向:距离(m):水位变幅(m):□地面加载□振动□坑道挖掘顶板冒落□洞室顶部破碎岩土体地下水流强烈下泄矿层厚度(m):,开采时间:开采厚度(m):,开采深度(m):开采方法:工作面推进速度(m/d):采出量(m3):顶板管理方法:重复采动:□是□否采空区形态:采空区规模(m3):野外编号:

表D.7(续)灾害情况已有灾害损失潜在灾害预测毁田(亩): 毁房(间):阻断交通:□铁路(m): □公路(m):□通讯(小时):陷坑发展预测潜在损害预测地面水源枯竭□河水流量减少(m3/S)□断流(m3/S):□井泉水流量减少(m3/S):□水位降低(m):□干枯新增陷坑(个):扩大陷区(km2):毁田(亩):毁房(间):地下井巷突水□水量增大(m3/S): □成灾损失(万元):□淹井损失(万元):出现新陷区(处):断路(小时):淹埋地面物资:面积(km2):其它:死亡人数(人)直接损失(万元)威胁人数(户/人)威胁财产(万元)灾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险情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危害对象□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大江大河□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其它:(体)人员:□居民户人其中□0~14□15~59人□60人基础设施:□房屋间其中□钢结构间□钢混间□砖混间□砖木间□土坯间□其他:□农田m2m2m2□学校个□医院个□矿山座□工厂米□公路米□铁路□水库座□电站座□输电线路米□通讯设施座□其它:防治情况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今后防治建议遥感解译点□是□否勘查点□是□否测绘点□是□否防灾预案/群测群防点(是否台账上隐患点)□是□否照片记录(全貌、典型变形迹象)录像记录野外记录信息风险定性评价□极高□高□中□低野外编号:

表D.7(续)示意图平面图(可用卫星图或无人机航拍图)剖面图(可手工绘制或电脑制图)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调查单位:(默认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国土所长: 联系电话:村干部:联系电话:技术保障人员: 联系电话:群测群防员:联系电话:表D.8地裂缝野外调查表(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相伴的地裂缝不再单独填表)项目名称:地裂缝名称地理市(州) 县(市) 乡 村 组调查编号野外编号位置坐标经度°′″纬度°′″发育特征单缝特征缝号形态延伸方向倾向(°)倾角(°)长度(m)宽度(m)深度(m)规模等级性质移位填充物出现时间及活动性1□直线□折线□弧线□巨型□大型□中型□小型□拉张□平移□下错方向:距离:年月日□停止□趋增强□趋减弱23群缝特征缝数分布、发育情况发生发展情况影响范围(km2):间距(m):排列形式缝的规模始发时间盛发时间停止时间尚在发展情况□平行产状:长(m):至年月日年月日至年月日年月日□停止□趋增强□趋减弱□斜列产状:阶步指向:宽(m):至□环围圆心位置:深(m):至□杂乱无章规模等级□巨型□大型□中型□小型成因类型□地下开挖引起□抽排地下水引起□胀缩土引起形成条件地质环境条件裂缝区地貌特征:□山顶□山坡□山脚□平原裂缝与山脊、山坡、山脚或平原土坎的走向关系:□平行□横交□斜交(受裂层时代:岩性:土性:岩性:受裂岩土层时代:岩性:胀缩土特征膨胀性:□强□中□弱,含水量(%):岩层中的主要断裂产状:土层中有无新断裂及其产状:表D.8(续)野外编号:形成条件引发动力因素□地下洞室开挖□抽排地下水□水理作用洞室埋深洞室规模:长(m):宽(m):高(m):与裂缝区位置关系:开挖时间:开挖方式:开挖强度:井深或坑道埋深(m):水位水量:日出水量:与裂缝区的位置关系:抽排水时间□仍在断续□降雨,□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作用时间:(PH):□开挖卸荷作用开挖时间:方式:深度:□其它作用引起的干湿变化灾害情况已有灾害损失潜在灾害预测毁房(间):阻断交通(处): (小时):裂缝发展预测潜在损失预测死亡人数(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