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_第1页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_第2页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_第3页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_第4页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10

Z20

备案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XXXX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

Evaluationspecificationforenergyefficiencyofcoal-firedgeneratingunit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体系和职责...........................................................................................................................................................

5评价内容...............................................................................................................................................................

5.2可靠性评价........................................................................................................................................................

5.3能效指标评价....................................................................................................................................................

5.4环保指标评价....................................................................................................................................................

5.5技术监督评价....................................................................................................................................................

6评价方法...............................................................................................................................................................

6.1评价机组类型划分..........................................................................................................................................

6.2评价周期、数据采集原则.............................................................................................................................

6.3定量分析法......................................................................................................................................................

7评价结果应用.......................................................................................................................................................

附录A(资料性)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数据统计表..................................................

附录B(规范性)厂用电率计算方法

I

DL/TXXXXX—XXXX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的规范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300MW-1000MW等级不同蒸汽参数、和蒸汽冷却方式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指标统

计与评价对标,铭牌容量100~200MW级燃煤发电机组可参考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发电机

组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8916.1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

GB21258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DL/T255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DL/T783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DL/T793.1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第1部分通则

DL/T793.2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第2部分燃煤机组

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1051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DL/T1052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DL/T1365名词术语电力节能

DL/T1755燃煤电厂节能量计算方法

DL/T1929燃煤机组能效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DL/T255、DL/T904、DL/T13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能源消耗energy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3.2

能源效率(能效)energyefficiency

输出能源与输入能源之比。

3.3

设计值designvalue

1

DL/TXXXXX—XXXX

设备、系统设计条件下的性能指标计算值或保证值。

3.4

额定值ratingvalue

通过优化试验、经验计算、类比分析与修正计算等手段确定的指标合理的控制值。

3.5

目标值targetvalue

同类设备、同等工况条件下国内、行业先进指标值。

3.6

标杆机组benchmarkingunit

达到该对标类别机组能效指标前20%平均值以上的机组。

3.7

先进机组advancedunit

达到该对标类别机组能效指标前40%平均值以上的机组。

3.8

标准煤煤当量standardcoalequivalent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7000kcal/kg)的假想煤。

3.9

供电煤耗coalconsumptionforpowersupply

统计期内,机组每对外提供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3.10

发电水耗powergenerationwaterconsumption

统计期内,机组生产每单位发电量需要从各种常规水资源提取的水量。

3.11

机组负荷系数(机组出力系数)unitloadcoefficient

统计期内,机组总输出功率平均值与额定功率之比,即机组利用小时数与运行小时数之比。

4体系和职责

各燃煤电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企业发电机组的能效对标评价工作,建立能效对标工作组织机

构,机组能效对标评价工作管理体系、职责及管理要求按照DL/T1051和DL/T1052的规定执行。

5评价内容

5.1一般要求

5.1.1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内容包含机组的可靠性、能效、环保管理和技术监督四部分,共

17项指标,分别体现燃煤发电机组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清洁发电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5.1.2可靠性评价指标包括: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非计划停运定额完成率、等效强迫停运率、

机组长周期连续运行天数、机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共5项。

5.1.3能效评价指标包括: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发电油耗、发电水耗、主要运行小指标,共5项。

2

DL/TXXXXX—XXXX

5.1.4环保评价指标包括:烟尘排放浓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汞排放浓度、

超低排放改造,共5项;

5.1.5技术监督评价指标包括:化学监督指标(汽水品质合格率)、热控监督指标(热工保护装置

投入率)、继电保护监督指标(继电保护动作正确率),共3项。

5.2可靠性评价

5.2.1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得分F1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得分F1可以按照式(1)计算。

F115(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100100)运行暴露率0.2(1)

式(1)中的等效可用系数额定完成率可以按照公式(2)计算得到。

等效可用系数实际值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完成率100%(2)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值

无检修时,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值取EAF1。有检修但不跨年度时,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值取EAF2。有

检修且跨年度时,可以按照公式(3)计算。

当年检修实际天数

等效可用系数定额效EAF-EAF-EAF(3)

112检修总天数

式中:

EAF1—无检修的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基准值,取值90,%。

EAF2—有检修的等效可用系数定额基准值,可以按照式(4)计算。

EAF2=EAF1-0.2n(4)

式中:

n—当年检修实际天数,天。

运行暴露率可以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运行小时

运行暴露率=100%

运行小时+备用小时(5)

5.2.2非计划停运定额完成率得分F2

非计划停运定额完成率得分F2可以按照式(6)计算。

50.1(100-非计划停运次数定额完成率100)运行暴露率

F0.6

2-0.04(非计划停运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定额值)

(6)

式中的非计划停运定额完成率可以按照式(7)计算。

非计划停运次数实际值

非计划停运次数定额完成率=100%

非计划停运次数定额值

(7)

式中:

非计划停运小时定额值=非计划停运小时定额基准值,非计划停运小时定额基准值见表1。

5.2.3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完成率得分F3

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完成率得分F3可以按照式(8)计算。

3

DL/TXXXXX—XXXX

F={5+0.1(100-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完成率100)运行暴露率}0.6

3(8)

式中:

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值可以按照式(9)计算。

等效强迫停运率实际值

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完成率100%

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值(9)

式中:

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值=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基准值,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基准值见表1。

表1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与时间、等效强迫停运率定额基准值

非计划停运定额基准值

机组容量等效强迫停运率

P(MW)次数(次/a)时间(h/a)定额基准值(%)

900<P≤13502.01001.0

300≤P≤9002.51201.3

5.2.4机组长周期连续运行天数得分F4

机组长周期连续运行天数得分F4可以按照式(10)计算。

(10)

式中:

A—长周期连续运行天数得分门槛值,可以取100,天

B—跨年度连续运行调整值可以按照式(11)计算。

0不跨上年度

B0跨上年度但上年度连续运行天数A

(本年度前连续运行天数-A)25跨上年度且上年度连续运行天数A

(11)

连续运行天数大于A值的次数,每有一次大于等于A值的长周期连续运行,按上式累积加分。

注:1.机组长周期连续运行跨年度起止时间统计截止到比较年度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

2.连续运行为机组发电机(变压器)主开关未断开的状态,任何计划、非计划和备用停机均为中断

连续运行。

5.2.5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得分F5

通过国家能源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一级得2分;二级得1分;三级得0.5分;没通过不得分。

注:以国家能源局或其授权机构正式颁发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奖牌或证书为准。

5.3能效指标评价

4

DL/TXXXXX—XXXX

5.3.1机组供电煤耗得分F6

5.3.2机组供电煤耗得分F6可以按照式(12)计算。

F20供电煤耗定额值-供电煤耗计算值-热值差修正值

6(12)

式中:

供电煤耗定额值可以按照式(13)计算。

供电煤耗定额值供电煤耗基准值(SSS)

123(13)

式中:

S1—W火焰炉修正系数,对于W火焰炉S1=1.01;

1.000开式循环、空冷机组

S

21.005闭式循环机组

(14)

S2—机组排汽冷却方式修正系数,可以按照公式(14)计算。

0出力系数Lf0.75

S

30.120.75L出力系数L<0.75

..ff(15)

供电煤耗计算值可以按照公式(16)计算。

全年用标煤量

供电煤耗计算值-72S4工业供热热电比-82.8S5采暖供热热电比

供电量(16)

式中:

S4—工业供热抽汽压力修正系数,可以按照公式(17)计算。;

1.00工业供热抽汽压力小于等于0.4MPa

1.25工业供热抽汽压力0.40.7MPa(含0.7MPa)

1.45工业供热抽汽压力0.71.0MPa(含1.0MPa)

S41.65工业供热抽汽压力1.01.6MPa(含1.6MPa)

工业供热抽汽压力含

1.851.63.5MPa(3.5MPa)

2.00工业供热抽汽压力3.55.0MPa(含5.0MPa)

2.50工业供热抽汽压力大于5MPa

(17)

S5—采暖供热抽汽压力修正系数,可以按照公式(18)计算。。

1.00采暖供热抽汽压力0.1-0.4MPa(含0.4MPa)

S51.45采暖供热抽汽压力0.40.7MPa(含0.7MPa)

1.80采暖供热抽汽压力0.71.0MPa(含1.0MPa)

(18)

注:1.S4、S5取值工业供热、采暖供热抽汽压力设计值或热力试验值0.66后对应值;

2.经核实,工业供热、采暖供热抽汽压力设计值或热力试验值与实际运行值相差0.3MPa以上的机

组应单独进行核查,并以实际核查结果作为S4、S5取值依据。

全年用标煤量指统计期内生产和非生产实际消耗的燃料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包括发电用标煤量

和供热用标煤量,其中入炉标准煤量应按入炉煤量和入炉煤机械取样分析。

热电比指统计期内电厂向外供出的热量与供电量当量热量的百分比,可以按照式(19)计算。。

5

DL/TXXXXX—XXXX

供热量

热电比100%

供电量3600(kJ)/(kWh)(19)

注:1.供热量单位采用kJ,供电量单位采用kWh;

2.工业供热终端用户为工业企业、采暖供热终端用户为居民;

3.本办法中供热机组为热电比≥10%的机组。

(3)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

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不宜超过330kJ/kg;超过330kJ/kg时按下式(20)计算热值差修正值:

入厂煤热值-入炉煤热值-330

热值差修正值

70(20)

注:热值差为负值时,热值差修正值取0。

供电煤耗基准值见表2。

表2300~1350MW级机组供电煤耗基准值

机组容量参数等级供电煤耗基准值

序号备注

(MW)(机组类型)(gce/kWh)

11000~1350超超临界湿冷287

21000~1350超超临界空冷307

3600~700超超临界湿冷293

4600~700超超临界空冷317

5600~900超临界湿冷303进口、国产

6500~900超临界湿冷320俄制、东欧

7600~700超临界空冷325

8600~700亚临界湿冷315

9600~700亚临界空冷335

10300~350超临界湿冷309

11330~350超临界空冷335

12300~350亚临界湿冷323国产

13300~350亚临界空冷340国产

14300~400亚临界315进口

注1:125~165MW机组供电煤耗基准值为353gce/kWh、200~250MW机组供电煤耗基准值为349

gce/kWh(参考值);

6

DL/TXXXXX—XXXX

注2:纯凝机组:有两台同类型机组以上的电厂(所有机组必须同时报送),在机组出力系数、入

炉煤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机组供电煤耗相差5gce/kWh以上或机组同比下降5gce/kWh以上且上年度

或本年度无重大节能改造时,取全厂同类型机组的供电煤耗平均值作为竞赛数据;供热机组:热电比增

加10%,在纯凝机组基础上,机组供电煤耗差距可以增加8.28gce/kWh;

注3:机组标煤量、供热量未单独计量的机组,供电煤耗计算值按厂机组平均值计算;

注4:作为特殊情况机组,单独进行核查,并作出详细核查说明。

5.3.3厂用电率得分F7

厂用电率F7最高得1分,数据填报准确率0.5分。

5.3.4发电油耗得分F8

发电油耗F8最高得1分,数据填报不全扣0.5分,数据填报准确得0.5分。

5.3.5发电水耗得分F9

发电水耗F9最高得1分,完成定额值得0.5分,数据填报准确得0.5分。发电水耗定额值见表3。

表3发电水耗定额值

单位:kg/kWh

单机容量单机容量

供水系统

(300MW级)(500MW级及以上)

闭式淡水2.752.40

开式淡水/海水、闭式海水0.540.46

空冷机组0.630.53

注:1.单机容量<300MW级火电机组,闭式淡水、开式淡水(闭式海水)和空冷机组的发电水耗

定额值分别为:3.20、0.79和0.95kg/kWh(参考值);

2.热电联产发电企业取水增加对外供热、供汽不能回收而增加的取水量(含自用水量);

3.循环水介质既有淡水又有中水的按式(21)计算:

中水量×0.7+淡水量

发电水耗完成值

发电量

(21)

5.3.6主要运行小指标得分F10

小指标评分的基准分为10分。

1.以汽机侧高压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为考核值,最高得分为2分。主蒸汽温度实际值为设计

值±3℃内,±3℃以外每偏离±1℃扣0.4分,扣满2分为止;

2.以汽机侧中压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为考核值,最高得分为2分。再热蒸汽温度实际值为设

计值±3℃内,±3℃以外每偏离±1℃扣0.4分,扣满2分为止;

3.高加投入率最高得分为2分。低于95%不得分,在95%基准上高加投入率每增加1%,得0.4分;

4.发电补水率最高得分为2分,补水率基准值为1%,每高于基准值0.2个百分点扣0.5分,扣满

2分为止;

7

DL/TXXXXX—XXXX

5.真空严密性最高得分为2分。

300MW以上湿冷机组和间接空冷机组真空下降速度V≤133Pa/min,每高于基准值30Pa/min扣0.5

分,扣满2分为止;直接空冷机组真空下降速度V≤100Pa/min,每高于基准值30Pa/min扣0.5分,扣

满2分为止。

5.4环保指标评价

5.4.1烟尘排放浓度得分F11

烟尘排放浓度得分F11分值为3分,满足GB13223要求得分,不满足要求不得分。

5.4.2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得分F12

二氧化硫排放得分F12分值为3分,满足GB13223要求得分,不满足要求不得分。

5.4.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得分F13

氮氧化物排放得分F13分值为3分,满足GB13223要求得分,不满足要求不得分。

注:1.环保指标以当地环保局监测指标为准;

2.发生省级以上环保部门认定的环保事件,环保指标不得分。

5.4.4汞排放浓度得分F14

汞排放得分F14分值为3分,满足GB13223要求得分。

5.4.5超低排放改造机组得分F15

通过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组织的超低排放节能改造环保验收得1分,没通过不得分。

注:以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正式出具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验收文件或取得超低排放奖励电价文

件为准。

5.5技术监督评价

5.5.1化学监督指标得分F16

化学监督指标F16得分按式(22)计算:

汽水品质总合格率得分=(汽水品质总合格率(%)-98)×2(22)

式中汽水品质合格率按照式(23)计算:

汽水品质合格次数

汽水品质合格率100%

全部取样测定次数

(23)

汽水品质合格率低于98%不得分。

5.5.2热控监督指标得分F17

热工保护装置投入率得分=热工保护装置投入率(%)-98

热工保护投入率低于98%不得分。

8

DL/TXXXXX—XXXX

5.5.3继电保护监督指标得分F18

继电保护动作正确率得分=继电保护动作正确率(%)-98

继电保护动作正确率低于98%不得分。

注: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的缺项、漏报、误报、不报均由计算机自动统计计算。只要计算机不给出

计算结果,均由计算机自动扣除数据填报准确率得分。

6评价方法

6.1评价机组类型划分

按机组容量分为1000MW级、600MW级、300MW级等3类;按机组压力等级分为亚临界和超(超)

临界机组等2类;机组排汽冷却方式分为湿冷机组(包括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和空冷机组等2类。

6.2评价周期、数据采集原则

6.2.1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的能效对标评价宜每年不少于一次,评价周期宜选择近一个完整年度。

6.2.2能效对标评价数据应满足时效性、准确性,数据接近发电设备运行的典型工况,评价数据采

集内容见附录B。

6.3定量分析法

评价采用定量分析法,先将附录B中的数据转化为附录A中的各项得分,再综合计算机组对标评

价总得分,其中,定性指标的评价得分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超低排放指标,通过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超低排放改造环保验收即得分,未通过不得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价,通过国家能源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价一级得2分;二级得1分;三

级得0.5分;

厂用电率,最高得1分,数据填报不全扣0.5分;

发电油耗,最高得1分,数据填报不全扣0.5分;

发电水耗,最高得1分,完成定额值得1分,未完成不得分不扣分,数据填报不全扣0.5分;

烟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排放评价,满足GB13223-2011要求得分,不满足要求不

得分。

7评价结果应用

通过对标评价,燃煤发电厂可以明确机组在上一年度的能效管理水平,查清燃煤电厂主要生产环节

能效状况、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潜力,为燃煤电厂确定能效对标管理工作方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

学依据。

9

DL/TX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对标评价数据统计表

机组编号:铭牌容量:(MW)年度:

序号指标项目单位年度实绩备注

1运行小时(h)

2备用小时(h)

3可用小时(h)

4降出力等效停运小时(h)

若结合机组检修进行的设备重大

5停用小时(h)技术改造,其停用小时为机组停运

总时间扣除机组计划检修工期。

6统计期小时(h)

可7可用系数(%)

8等效可用系数(%)

9运行暴露率(%)

10计划停运次数(次)

11计划停运小时(h)

12非计划停运次数(次)

13非计划停运小时(h)

14强迫停运次数(次)

15强迫停运小时(h)

16等效强迫停运率%

17发电量(万kWh)

18供电量(万kWh)

19标煤量(t)

(1)发电用标煤量(t)

(2)供热用标煤量(t)

20利用小时(h)

21平均负荷(MW)

22出力系数(%)

10

DL/TXXXXX—XXXX

序号指标项目单位年度实绩备注

23工业供热量(GJ)

24工业热电比(%)

25采暖供热量(GJ)

26采暖热电比(%)

27总热电比=工业热电比+采暖热电比(%)

28总供热量(GJ)

29供热煤耗(kg/GJ)

30给水泵汽轮机总耗热量(GJ)

31供电煤耗(gce/kWh)

32综合厂用电率(%)

(1)发电厂用电率(%)

(2)供热厂用电率(%)

(3)非生产厂用电率(%)

33最新THA工况二类修正后汽机热耗率(kJ/kWh)

34锅炉热效率(%)

35点火用油(t/a)

36助燃用油(t/a)

机组年总耗油量与发电量之比,含

37综合耗油率(t/亿kWh)

供热

38当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

39当地年平均气温(℃)

40当地年平均气压(kPa)

41主蒸汽压力(机侧)(MPa)

42主蒸汽温度(机侧)(℃)

43再热蒸汽压力(机侧)(MPa)

44再热蒸汽温度(机侧)(℃)

45二次再热蒸汽压力(机侧)(MPa)

46二次再热蒸汽温度(机侧)(℃)

47高加投入率(%)

48给水流量(t/h)

49给水压力(MPa)

50给水温度(℃)

51真空严密性V(Pa/min)

11

DL/TXXXXX—XXXX

序号指标项目单位年度实绩备注

52真空度(%)

53凝汽器端差(℃)

54凝结水过冷却度(℃)

55发电补水率(%)

56综合耗水率(含供热)(kg/kWh)

57发电水耗(kg/kWh)

锅炉末级空气预热器出口平面的

58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

烟气平均温度

59飞灰含碳量(%)

60空预器漏风率(%)

61过热器减温水量(t/h)

62再热器减温水量(t/h)

63实际燃用主要煤种烟煤、贫煤、褐煤、无烟煤、混煤

64入厂煤低位热值(kJ/kg)收到基

65入炉煤低位热值(燃煤低位热值Qnet,ar)(kJ/kg)收到基

66燃煤挥发分Var(%)燃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67燃煤收到基灰分Aar(%)收到基

78燃煤硫分Sar(%)收到基

69燃煤水分Mar(%)收到基

70锅炉专业主要辅机耗电率

(1)送风机耗电率(%)

(2)引风机耗电率(%)含增压风机

(3)一次风机耗电率(%)

(4)磨煤机耗电率(%)

71汽机专业主要辅机耗电率

(1)凝结水泵耗电率(%)

(2)循环水泵耗电率(%)

(3)电动给水泵耗电率(%)含前置泵

(4)空冷风机耗电率(%)

(5)热网循环水泵耗电率(%)

72环保专业耗电率

(1)脱硫系统耗电率(%)

12

DL/TXXXXX—XXXX

序号指标项目单位年度实绩备注

(2)脱硝系统耗电率(%)含稀释风机和吹灰器电机

(3)输灰系统耗电率(%)含空压机、分选风机和气化风机

(4)除尘系统耗电率(%)含电/袋/湿式除尘器

73其他专业耗电率

(1)输煤系统耗电率(%)

(2)化水系统耗电率(%)含海水淡化系统

74脱硫系统投入率(%)

75脱硫效率(%)

3

76SO2排放浓度(mg/m)

环77脱硝系统投入率(%)

保78脱硝效率(%)

3

79N0x排放浓度(mg/m)

80烟尘排放浓度(mg/m3)

81汞排放浓度(μg/m3)第三方测试平均值

82汽水品质总合格率(%)

术83热工保护投入率(%)

督84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

A级检修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天

B级检修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天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天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