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上,而在所有的阅读中,对经典的阅读应该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当代青少年而言。在网络异常发达,手机普遍使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上、手机里信息呈海量发散的状态,花样翻新的信息推送,既切割了人们的时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同时也窄化、矮化了人们的视野和价值理念。越来越碎片化、演绎化的信息传播,越来越浅薄、直接、偏激的观点表达,并不能够丰富接受者的思想,开阔接受者的胸襟,这种情形几乎不分年龄和社会阶层,已经弥漫式地成为人们的主体生活内容。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和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们的关注度随时发生分散,随时可能游走和迷失,从而以学习的理由进入,却很快坠入网络信息和手机游戏的迷茫之中。王蒙先生曾说,如果上网搜索《红楼梦》,会发现推送的都是视频和剧情内容,搜索《三国演义》,推送的大都是网络游戏。“四大名著”的文学语言魅力,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曲折、精妙的故事情节,却被忽略了。杰出作家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创造无法真正被欣赏。在此情形下,更应大力倡导在青少年中开展经典阅读,让青少年真正回到书本上来。

中小学生“双减”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那些被腾挪出来的时间究竟如何支配,也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这其中,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去逛书店,多进图书馆,尽可能多地远离手机,而做到手不释卷是题中应有之义。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从经典中获得的共鸣,经典带给自己的思想启迪、精神力量、艺术美感,成为很多人记忆中最宝贵的内容。事实上,对经典的阅读从来都不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耽误,反而会促进青少年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增进他们对获取知识的热望。经典中所拥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其宏阔、正大的气象,只有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感受得到。经典作家自身的人生历程、创作出发点,也都应成为人们了解、理解作品的必要途径。以鲁迅为例,即使在网络时代,鲁迅的热度也从未减弱,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网红”。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传播有助于保持鲁迅的社会影响力。但不可否认,八卦鲁迅、庸俗化鲁迅,通过虚假编造曲解、误解鲁迅的现象时有所见。青年鲁迅树立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向,为拯救国民精神觉醒而呐喊奔走的创作实践,在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当中或多或少被遮蔽了。强化鲁迅不宽恕、刻薄的形象,演绎鲁迅好玩的轶事,限制了人们对他作为现代以来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认知。(摘编自阎晶明《让阅读经典成为青少年日常》)材料二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为什么耐读?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面特别强调“陌生性”,书有陌生感,才会引起读者好奇,具有吸引力。从陌生性的角度分析,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无须重写的书。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也可能是以后世世代代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自我开脱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我现在读《阿Q正传》仍然感到很沉重,有时也会忍俊不已。为什么呢?因为看到阿Q,往往就想起身边的某某人,这个形象极为独特。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阅读《红楼梦》。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也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人对一部作品的阅读,会因为个人的修养、文化背景不同,所得也有所不同。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经典就是人类思想的策源地,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生地,经典必须是深刻思想的所在。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和《论语》《孟子》,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把柏拉图和莎士比亚作为传统正典里面的正典,而把卡夫卡作为西方现代正典里面的正典。为什么给卡夫卡这么高的地位,把他放在经典里面的核心位置?就在于卡夫卡小说隐含了作家对于人的生存状况非常深刻的思考。(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今时代,信息数量巨大,推送形式多样,但与此同时,信息传播也越来越碎片化、演绎化。B.网上推送的《红楼梦》视频和《三国演义》游戏,难以体现原著作家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创造。C.鲁迅在网络时代热度不减,虽有助于保持他的社会影响力,但更多的是对他的曲解甚至误解。D.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经典之所以耐读,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陌生性”,能够引发读者好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和手机,关注度易游走和迷失,结果可能事与愿违。B.只有阅读和理解原著,读者方能真正感受到经典中拥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C.看到阿Q往往就想起身边的某某人,这是因为阿Q的形象极为独特,独一无二。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经典阅读问题,但二者论述重心与写作目的并不相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卡尔维诺说:经典是“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B.某出版社出炉了一个“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C.通过阅读经典,我们获得的,是自我的延展,对人性的体悟,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D.马一浮称“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的特殊的形态,熊十力说“六经”是现代人做人和立国的基本精神依据。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为什么说“在所有的阅读中,对经典的阅读应该是最重要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煤

刘庆邦大雪下够三天,停了。月亮出来了,大半个月亮被疾走的薄云擦了一遍又一遍,发出钢一样的清辉。月光投在雪地上,又反映在空中,矿区各处都白晃晃的。下雪天长路是不怕的。长路是采煤工,也是新郎官。为来矿探亲的妻子们搭建的临时家属房里,有他们的一间小屋。小屋里有床,床上是新褥新被。屋角有煤炉,炉火熊熊燃烧。冰雪寒气别打算入侵到他们这里。更主要的,屋里有新娘子。新娘子生得像一只雏鹅,手脸各处都白白胖胖。新娘子的小名叫“想”,长路最爱唤她的小名:“想,想!”长路上的是夜班,午夜时分,世上的人睡得正好,为世人开采煤炭的长路却不能睡了,要走到冰天雪地里去,走进黑咕隆咚的狭小洞子里去,与同样装扮的人结成一队,在那里进行神话般的“舞蹈”“舞蹈”的动作富有远古劳动的色彩,沉重而不屈,单调却强劲。想最不愿意长路半夜里离她而去。小屋里只剩下想一个人时,月光正透过窗子照进来,洒在床前如一层雪粉。想睡不着。长路夜间上班,白天睡觉。星星跟着月亮走,初为人妻的想也把觉睡颠倒了,侧身对着窗户,脑子里清清明明。

出嫁时,母亲说,挖煤的人苦,洗衣做饭,铺床叠被,好好待承人家。她把这些对长路说了。长路说:“天下数挖煤的人最心疼女人。”她问长路为什么。长路没说为什么,只给她讲了一件事:长路班里有一个小伙子,攒了钱,买了衣服布匹,说春节就回家结婚。不料春节的前三天,井下天顶冒落,把小伙子给埋了。等把已经不行了的小伙子扒出来时,见他的胶壳安全帽没戴在头上,而是在怀里抱着。安全帽里面写满了未婚妻的名字。她不愿意长路讲这种吓人的事,样子有些呆呆的。长路赶紧晃她的膀子,拍她的脸:“想,想你怎么了?你就说你没听见。”停了好大一会儿她才说:“我没听见……”后半夜起了点风。风快一阵慢一阵,每到快的一阵,门前的那根细木头电线杆子就“咻”地响一声。旋风把屋顶的雪粒子刮下来,雪粒子碰到玻璃窗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让人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冬夜。她不知塞风会不会刮到井下,要是刮到井下,长路冷不冷。风不停下来,这两个念头就走马灯似的在她脑子里转,转得久了,就把她转到井下去了……按说长路应该和太阳一道从地底冒出来,今日不知为何,她早就把好吃好喝的给长路预备下了,太阳也大明大放,房前屋内无不照到,却不见长路归来。长路跟她再三说过,井下的活儿好比盲人赶路,没黑没白,晚升井是常有的事,要她千万莫担心。她对自己说:“我不担心,我才不担心呢!”她扫地,收拾炉火,擦窗台。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像松针,像箭菊,像鸟翎子,看啥像啥。她想过年时要用大红纸剪一幅窗花贴上。想到窗花,她就轻轻唱一支姐妹剪窗花的歌:“腊月里,腊月腊,姊妹三人剪窗花。大姐剪了一枝梅,二姐剪成牡丹花,就数小三儿不会剪,一剪剪了个大倭瓜……”想不大沉得住气,心里有点儿乱乱的。原以为歌唱不完,长路就回来了,她打算隔窗一看见长路,旋即到床上蒙头“大睡”,等长路求她,再求她,她才把眼睁开一点儿,说:“谁叫你回来这么晚的,坏人,你没把人急死!”不料“窗花”剪够三三见九,该回来的人还没个影儿。她在屋里无论如何是待不下去了。她要到井口去看看。因他迟归,妻子会赌一赌气,这一点长路也料到了,他有办法把她哄转来。长路懂,爱是公平的,人人都有一份。爱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不忽略。爱永远不是一个技巧问题,重要的是一颗老老实实的心。

长路到家扑了空。炉火旺旺地烧着,热汤热水温着,屋里各处收拾得整整齐齐,只是不见他的那个人。长路有些泄气,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妻子是家,妻子是火,妻子是热汤热水,妻子是一切的一切。只要有妻子在,什么都齐了。妻子不在,有什么都不算。往日里下班回来,迎着他的是光光的脸,是毛眯眯的一双笑眼,他已习惯了,突然间成一所“空屋”,以及随之而来的一连串不该有的错觉,都让他有点儿受不住。在井口,一个在井口开关铁笼子的老矿工看见想了,走过来,问她等哪一个。她说出自己丈夫的名字时,不知为何,鼻子酸了一下。老矿工笑了,告诉她,长路已出井回家去了。这位父亲一样的老矿工,大概这类事情经得多了,人显得达观而风趣,他一面催小女子赶快回家,一面又不忘把经验传授给她:“找双不如等双,到归巢的时候,鸟儿自己就飞回去了。”想推门进屋,见长路和衣在床上躺着,锅里的饭菜一点儿没动。你看这事情,躺在床上赌气的本该是她,因她晚回一步,赌气的人也打了颠倒。她喊长路“有功的人”,让长路起来吃饭。长路坐起来了,四目望着,不说话。长路眼里潮潮的。想走到他跟前,把他的头发揉着,说:“我去井口等你,你倒好,先回来了。要不是井口的老师傅告诉我,我还在那里傻等。”长路说:“谁让你去等的,我说过……”说着像井下收拾柱子一样,一下子把想的腰身抱紧了。脸也扁着,贴在新娘子胸前。一切情绪都源于该相聚时未能相聚,既然已经聚首,“百病”都消除了。想说:“好了,吃饭吧。”(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心事》)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的第四段以“舞蹈”来比喻挖煤,将这种沉承而不屈、单调却强劲的动作描写得优美而富有诗意。

B.长路给想讲班里一个小伙子的故事,不仅回答了想的问题,也为下文想跑到井口等长路回家埋下伏笔。C.长路在应该回家时却没有回家,一开始想并没有当回事,因而对自己说:“我不担心,我才不担心呢!”D.小说以“想说:好了,吃饭吧。”结尾,暗示两人之间的芥蒂已烟消云散,夫妻重归于好,生活复归平静。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描写月亮和月光,造语新奇,给人陌生化的阅读感受;同时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基调。B.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如“寒风会不会刮到井下”“长路冷不冷”,将想对长路的牵挂与担心展示得真挚动人。C.长路关于“爱”的一番内心独白,不仅是其个人见解,也是作者对于“爱”的哲学思考,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境界。D.小说中的老矿工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善良热情,经验丰富,达观而风趣。读后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8.画线的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本文中的想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两人的形象特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六年,刘知俊叛梁,来乞师,王自将至阴地关,遣周德威攻晋州,败梁军于蒙阮。七年冬,梁遣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乞师,诸将皆疑镕诈,未可出兵,王不听,乃救赵。八年正月,败梁军于柏乡,斩首二万级,获其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七月,会赵王王镕于承天军。刘守光称帝于燕。九年正月,遣周德威会镇、定以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屠枣强,李存审击走之。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于梁来降,梁遣康怀英讨友谦,友谦复臣于梁,而亦阴附于晋。十年十月,刘守光请降,王如幽州,守光背约不降,攻破之。十一年,杀燕王刘守光于太原,用其父仁恭于雁门。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梁人幸A我B大丧C谓D我少而新立E无能F为也G宜乘其怠H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指刚、才,与《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中的“方”词义不同。B.且,指将要,与《孔雀东南飞》“吾今且赴府”中的“且”词义相同。C.阴,指暗中、暗地里,与《登泰山记》“阴谷皆人济”的“阴”词义不同。D.如,指去、往,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的“如”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初,李克用打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捋着胡须指着五岁的李存勖,笑说自己将老,二十年后这个孩子可能会代替自己在此作战。B.李存勖十一岁时就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在京城获得大捷;长大后擅长骑射,胆勇过人,通晓《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以及戏剧。

C.李存勖于天祐五年正月在太原即王位后,趁着梁夹城的军队懈怠之际发动进攻,出兵奔赴上党,途经三垂岗,在茫茫的大雾掩护之下攻破了夹城。D.天祐六年,刘知俊叛梁求援,李存勖亲自率军到阴地关;天祐七年,赵王王镕求援,众将都怀疑王镕有诈,反对出兵,晋王不为所动,坚持救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4分)(2)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4分)14.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李存勖即位后“盛”的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虢州西楼

岑参错料一生事,蹉跎今白头。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愁来无去处,只上郡西楼。【注】乾元二年(759年),岑参被贬为虢州长史。本诗即作于虢州任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一个“错”字蕴含了后悔之情。B.诗人虽然遭明主抛弃,但“丹心亦未休”,忠君报国之心始终不渝,令人感佩。C.“愁来无去处”是说“愁”来无形去无踪,将抽象无形的“愁”写得具体可感。D.尾联照应标题,交代写作缘起;“愁”字总括前文,点明题旨,堪称全诗诗眼。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之“愁”有哪些。(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离骚》中,屈原连用两个反问,表明自己与世俗小人们“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2)李白的《蜀道难》中运用想象和夸张,借行人感受来衬托蜀道之高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3)柳永在《望海潮》中以“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钱塘江迤逦曲折的江堤和汹涌澎湃的潮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面对手机屏幕,我们在不断地浅阅读中消耗着精力,使得注意力日渐碎片化。

,专注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磨,持续的专注力俨然变成一种“稀缺品”。诚然,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浅阅读方式,在于获取一般知识、方便日常生活等方面非常高效、实用。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注意力和时间淹没在

的各类信息中。做时间的主人,就是要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合理分配,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阅读、专注思考、躬身审视。深阅读作为个人行为,不受外界干扰。在这种

的阅读状态下,人们得以从生活的压力中短暂抽离出来,注意力从外在世界向内在世界转移,主动、持续、专注地吸纳知识养分。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阻碍我们进行深阅读的一大原因是时间不足。但是,即使只有碎片化的时间,只要能够坚持深阅读就能从文本中感受到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收获人生与学问的洞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句子中的“和”与文中加点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B.我的观点和你的观点正好相反,C.我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党费的故事。D.躺在岸上的翠翠和黄狗也睡着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植物,它们中有不少都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香味。例如,有的花朵芬芳,有的树木馨香。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禁会问:

?花的香味源自花瓣中的一种油细胞,它源源不断地分泌出带有香味的芳香油。芳香油易挥发,在花盛放之时随着水分一起散发出来。还有一些花,

,但它们的细胞中含有的配糖体经过酵素分解也能散发香味。芳香油也不是只会在花桑中产生,严格来说,芳香油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次生物质,在植物的特殊器官——油腺和腺毛中形成,并由这些器官分泌出来。因此,只要

,都可分泌芳香油。当前,人们会用植物提炼出芳香油,植物芳香油是有特殊香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大部分为液态,例如山苍子油;但也有固态的,例如樟脑、薄荷脑等。芳香油的应用很是广泛,经过蒸馏加工、可以从中提取各种香精。糖果、饮料以及化妆品中的牙膏、香皂、香水、面乳、沐浴液等,都有芳香油存在的身影。如此看来,植物散发香味是出于生存繁衍的需求,但它们中的芳香植物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馥郁的芬芳。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以“植物芳香油”为开头,写一段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说:“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但更多地是对他的曲解甚至误解”不正确。材料一说“通过虚假编造曲解、误解鲁迅的现象时有所见”。)2.C(因果关系不当。看到阿Q往往就想起身边的某某人,是因为阿Q形象凝缩了中国人的国民性。)3.A(材料二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经典具有耐读性。B项表现的是人们不愿意阅读经典;C项表现的是阅读经典的意义;D项表现的是经典的价值。)4.①材料一先提出观点;②接着联系当今网络、手机普遍使用的现实,论证青少年开展经典阅读的必要性;③再结合中小学生“双减”的现实,论证阅读经典的可能性;④最后以鲁迅为例,论证如何阅读经典。(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①经典气象宏阔、正大,阅读经典能从中获得共鸣,带给自己思想启迪、精神力量、艺术美感;②经典独一无二,内涵丰厚,思想深刻,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C(“想并没有当回事”不正确。从上文看,想非常担心长路;“想对自己说:‘我不担心,我才不担心呢!’”是一种自我安慰与排解。)7.A(“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不正确。开头的环境描写虽然清冷但并不凄凉,小说的基调也是比较温馨感人的。)8.①叙述长路到家后的所见所感,着重展现他不见妻子时的失落与担心,表现了他对妻子深沉的爱;②与前文妻子对长路没有按时回家时的牵挂与担心相映衬,生动地表现出夫妻情深,深化了主旨;③从想的角度转为从长路的角度进行叙述,使得行文灵活多变,摇曳多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同:都是劳动妇女形象,都温柔体贴,关爱丈夫,勤劳纯朴,心灵手巧。(2分)异:想生活在新中国,作为煤矿工人的妻子,她舍不得丈夫半夜里离她而去上班,担心丈夫的安全,体现了女性多情善感的一面;(2分)水生嫂生活在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她支持丈夫抗日,担负家庭重任,后来成长为一名战士,体现了女性刚强坚韧的一面。(2分)(如有其它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0.CEG(标点如下: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11.B(“吾今且赴府”中的“且”解释为“暂且、姑且”。)12.B(“在京城获得大捷”不正确。原文为“遣献捷于京师”,即李存勖被派到京城进献捷报。)13.(1)昭宗对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有奇异的外表,以后应当富贵,不要忘了我家。”(句意通顺2分,“异”意动用法、“子”使动用法各1分。)(2)燕王刘守光听说晋兵深入攻梁,于是大规模集训军队,声称帮助晋王,晋王对此感到担心,立即撤回军队。(句意通顺2分,“治”“旋”各1分。)14.①平定叔父李克宁的叛乱;②在夹城、蒙阮、梁军等地多次打败梁军;③杀死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起初,克用在邢州击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演戏的人奏《百年歌》,唱到衰老的部分声音很悲哀,弄得满座的人悲伤。当时存勖年方五岁,在克用旁边坐,克用感慨的捋着须,指着存勖笑着说:“我们老了,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大概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吧!”存勖十一岁时跟随克用打败王行瑜,克用派他献捷报于京城。昭宗对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有奇异的外表,以后应当富贵,不要忘了我家。”存勖长大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稍稍学习《春秋》,就能了解《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和戏剧。天祐五年(908)正月,存勖在太原即晋王位。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他的宠幸大臣史敬镕告发克宁谋叛。二月,捉住克宁并杀掉,并将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诉周德威,德威为此从乱柳回师太原。梁在夹城的将士听说晋有大丧事,周德威的军队退走了,就松懈起来。晋王对众将说:“梁兵以为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怠惰发动进攻。”于是进兵上党,行至三垂岗感叹的说:“这是先王摆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雾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样,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天祐六年(909),刘知俊叛梁,来求援军,晋王亲自率军到阴地关,派周德威攻晋州,在蒙坑打败梁军。天祐七年(910)冬,梁派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求援军,诸将都怀疑王镕有诈,不赞成出兵,晋王不听,于是出兵救赵。天祐八年(911)正月,在柏乡大败梁军,斩首二万级,获得梁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听说晋兵深入攻梁,于是大规模集训军队,声称帮助晋王,晋王对此感到担心,立即撤回军队。七月,在承天军会见赵王王镕。刘守光在燕称帝。天祐九年(912)正月,派周德威会合镇、定军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在枣强进行大屠杀,被李存审击走。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梁降晋,梁派康怀英讨伐,友谦又臣服于梁,但暗中归附晋。天祐十年(913)十月,刘守光请求投降,晋王到幽州,刘守光背约不降,晋兵攻破幽州。天祐十一年(914),在太原杀燕王刘守光,剖其父仁恭的心送到雁门祭先王墓。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晋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

15.C(“愁来无去处”是说愁来了,诗人无处可去,只好登上郡西楼;并非说“愁”来无影去无踪。)16.①错误地估计一生之事,以致虚度岁月、年华已老之“愁”;②总是谋划失误,以致妻子儿女也因此蒙羞之“愁”;③遭到皇帝抛弃,被贬官到虢州之“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2)扪参历井仰胁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