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_第1页
《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_第2页
《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_第3页
《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_第4页
《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004—2016

代替DL/T1004-2006

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

Guidelinesfortheintegrationofmultimanagementsysteminelectricpower

enterprises

(ISOGuide83:2011,MOD)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1004—2016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织环境...........................................................................2

4.1组织环境.......................................................................2

4.2相关方需求.....................................................................2

4.3确定整合管理体系范围...........................................................2

5领导作用.............................................................................3

5.1领导作用和承诺.................................................................3

5.2组织角色、职责和权限...........................................................3

5.3方针...........................................................................4

6策划...............................................................................4

6.1总则...........................................................................4

6.2整合管理体系目标的策划.........................................................4

6.3过程策划.......................................................................5

6.4变更策划.......................................................................6

6.5信息系统的策划.................................................................6

7支持...............................................................................6

7.1资源...........................................................................6

7.2能力...........................................................................6

7.3意识...........................................................................6

7.4沟通...........................................................................7

7.5形成文件的信息.................................................................7

8运行...............................................................................8

8.1总则...........................................................................8

8.2运行策划和控制.................................................................8

8.3应急准备和响应.................................................................9

8.4不合格输出的控制...............................................................9

9绩效评价...........................................................................9

9.1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9

9.2内部审核......................................................................11

1

DL/T1004—2016

9.3外部审核......................................................................13

10改进.............................................................................14

10.1整合与优化前提条件...........................................................14

10.2整合与优化要求...............................................................14

附录A本标准应编写的相关标准........................................................16

附录B本标准与其他标准条款对照表....................................................20

2

DL/T1004—2016

引言

0.1背景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

〔2015〕283号)的安排,采用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3331—2012《能

源管理体系要求》按PDCA循环模式整合而成。在本标准的编写中,虽对上述标准的格式和文字表述

进行了调整,但仍然满足上述标准的各项要求。

0.2总则

建立整合管理体系是组织一项战略性决策,最高管理者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发展引领和推动组织

的管理体系整合,并确定整合管理体系的方针及目标,体现并履行承诺。组织按本标准要求识别、控制

过程,采取必要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多管理体系的总体绩效,树立现代组织形象。

本标准以ISOGuide83:2011《Highlevelstructureandidenticaltextformanagementsystem

standardsandcommoncoremanagementsystemtermsanddefinitions》为基础,参考PAS99:2012

《Specificationofcommon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asaframeworkforintegration》,

给出了整合管理体系框架的规范性要求,适用于设计、施工、发电、电网、科研(实验)、检修类等电

力企业。

组织在建立整合管理体系时,仍应遵守相关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当整合两个及以上管理体系时,

如质量、职业健康、环境、能源、信用、两化融合、安全生产等管理体系,其框架模式可参照本标准。

0.4整合原则

组织管理体系整合时,应:

——基于风险与机遇的思维;

——识别、确定整合范围;

——确定所需的整合方法;

——满足被整合各管理体系相关要求;

——保持责权、资源、方法、文件、活动的一致性。

0.3PDCA循环

本标准基于策划—支持和运行—绩效评价—改进(PDCA)运行模式,PDCA循环能够应用于所有过

程以及整个整合管理体系。图1表明了本标准第4章至第10章是如何构成PDCA循环的。

PDCA循环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策划(Plan):建立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识别过程和其作用以及管理体系风险变化情况,

确定要形成的文件或记录,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实施(Do):在资源支持下,依据策划安排,实施并控制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过程或活动,在不

断运行中优化管理体系。

——检查(Check):根据规定要求,对过程或活动以及绩效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并记录其结

果。

——改进(Action):建立改进机制,实施管理评审,寻求和采取积极措施,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和

整体业绩。

3

DL/T1004—2016

为满足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各级管理者应领导并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改

进活动,结合本组织的实际运用过程方法,确保生产和管理过程得到连续、可靠、稳定的控制,实现既

定的方针和目标。

整合管理体系

组织环

(4)支持

(7),

策实

划施

整合

顾客要求领导作绩效评

策划(6)管理

企业面临

用(5)价(9)体系

各种问题

的预

(4)

期结

评果

价查

相关方需改进

求(4)(10)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本标准的相应章。

图1整合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

0.5本标准的内容

本标准采用了“风险与机遇管理”理念,特别是结合了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以过程控制为基础,以满足被整合管理体系相关要求为控制方向,树立了以提高整体业绩为目标的基本

思想。建立整合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统一规划、整合管理资源、协调管理活动、综合检查评价,确保

管理体系与管理实际密切配合,提高其可操作性、有效性和效率。

应当注意到,组织按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系列标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包括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时,应处理好与整合管理体系间的关系。整合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内容

和要求应属管理标准范畴,是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企业标准体系为整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提

供了基础标准的支持。组织的管理标准通过整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得以理顺和实施。

本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是能实现多个管理体系的整合,按本标准建立的整合管理体系的复杂程度、体

系文件的结构及投入的资源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各体系不同的覆盖范围、组织规模、组织的活动、

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等。此外,对各种管理体系要求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相关方而异。

4

DL/T1004—2016

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企业开展的多种管理体系的选择、建设、融入、整合工作。对于电力行业有建立、

实施、保持并改进整合管理体系需求的设计、施工、发电、电网等企业。标准的要求是通用的,对其应

用程度应结合组织特点并取决于组织的方针、过程或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组织规模、运行场所

和条件等因素。

2规范性引用文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dtISO9001:2015)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idtISO50001:2015)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dtISO14001:2015)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dtOHSAS18001:200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织organization

为了实现目标(3.2.5),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股经营的公司、

公益机构、社团,或上述单位中的一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GB/T24001—2016,定义3.1.4]

3.2

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

组织(3.1.4)用于建立方针、目标(3.2.5)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3.3.5)的相互关联或相

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以关注一个或多个领域(例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能源、财务管理)。

注2:体系元素包括组织的结构、角色和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包括整个组织,其特定的职能、其特定的部门,或跨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GB/T24001—2016,定义3.1.1]

3.3

整合管理体系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

5

DL/T1004—2016

组织按照两个或多个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的统一的管理体系。

注:能够使组织满足多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4组织环境

4.1组织环境

组织应指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识别、确定影响整合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并负责对内外部

环境因素定期进行监视和评审。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外部因素:

1)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法律、法规、金融、技术、经济、自然环

境和竞争环境;

2)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和变化趋势;

3)与外部相关方的诉求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b)内部因素:

1)治理、组织架构、作用和责任;

2)方针、目标和措施;

3)能力、资源、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理解(如资金、时间、人力、过程、系统和技术);

4)信息系统、信息流和决策流程(包括正式和非正式);

5)与内部相关方间诉求和价值观的关系;

6)组织文化;

7)组织所采用的标准、指南、模型;

8)合同关系的形式和程度;

9)识别体系之间的关键接口,引起的潜在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流程。

一般在组织的战略发展报告、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年度经营分析报告中予以体现。

4.2相关方需求

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识别、确定影响管理体系整合的相关方需求,并负责对相关方需求定期进行监

视和评审。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

a)政府;

b)行业协会;

c)社会团体;

d)投资人;

e)客户;

f)合作伙伴;

g)供方;

h)员工。

组织可自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相关方需求进行调查评价。相关方需求一般体现在:与政府、行业协

会、社会团体等沟通交流记录;客户满意度调查记录;合作伙伴调查记录;供方绩效评价记录;员工满

意度调查记录等。

4.3确定整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6

DL/T1004—2016

组织应确定整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4.2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

c)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

组织宜根据管理需求确定整合管理体系的范围,一般包括:标准化、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

能源、项目、风险、卓越、知识、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适宜时,组织可调整管理体系的整合范围。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发展引领和推动组织管理体系的整合,并从以下方面在管理体系

整合中发挥领导作用和承诺:

a)持续经营。最高管理者应对整合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负责。通过组织管理体系整合,推动和

确保待续经营,培育和增强风险意识,组织开展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安全、环境、

质量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提升应对动态的内外部环境的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

b)确定方向。最高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研讨、提炼、确立整合管理体系的

方针和目标,并其与组织环境相适宜,与战略方向一致;

c)营造环境。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管理体系整合,确保整合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推

动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映的组织文化环境;

d)资源保障。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可获得管理体系整合时所需的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信息

和知识、技术等资源;

e)双向沟通。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双向沟通使全体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整合管理体系的方针

和目标有一致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在内部达成上下同心,在外部促进协同发展;

f)实现预期结果。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管理体系整合,优化组织各项流程,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

服务水平,确保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

g)促使人员参与。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管理体系整合,指导和支持组织所有人员为整合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作出贡献;

h)绩效管理。最高管理者应根据整合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要求,确定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并

通过战略研讨会、管理评审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和专业例会等形式,定期评价这些关键绩效指

标,以确定改进和创新的重点,促进组织实现整合管理体系的目标;

i)职责分配。最高管理者应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共同推进整合管

理体系的各项工作。

j)社会责任。组织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增强竞争优势,还要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应遵

守的道德规范和自愿开展的公益支持。组织应评价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并对管理

要求进行整合。

5.2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完善组织治理机制,其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

a)使用过程方法,结合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与机遇的思维确定管理体系整合的范围以及适用的

b)法律法规要求;

c)明确管理体系整合的组织机构、设立主管部门和专(兼)职人员,统筹开展管理体系的整合、

7

DL/T1004—2016

d)运行;

e)确定管理体系整合所需的过程,确保整合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于组织的业务过程;

f)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整合时,应确保整合管理体系达到的预期结果;

g)建立激励、约束与评价机制,对最高管理者和治理机构成员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运用评价结果

改进个人、领导体系和治理机构的有效性。

5.3方针

5.3.1制定整合管理体系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建立整合管理体系方针,整合管理体系方针应:

a)表达组织的意图和方向;

b)适应组织的宗旨、环境,符合组织战略需要;

c)为制定整合管理体系目标提供框架;

d)包括对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e)包括持续改进整合管理体系的承诺;

f)根据法律法规和顾客、相关方、社会、员工的要求、组织的宗旨和管理现状制定整合型整合管

g)理体系方针。

5.3.2沟通整合管理体系方针

整合管理体系方针应:

a)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并可获取;

b)在组织内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c)适宜时,可向有关相关方提供。

6策划

6.1总则

6.1.1组织的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进行整合管理体系策划,策划时应考虑:

a)法律、法规、相关方的要求;

b)4.1、4.2提及的因素和要求,识别、确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以及应对措施,以:

1)确保整合管理体系能获得预期结果;

2)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结果;

3)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4)在整合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5)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实现持续改进。

c)目标、方法、时间、人员、资源等。

6.1.2整合管理体系策划实施前应重新评估已有管理体系风险变化情况并形成文件,以确保管理体系

的要素和要求被满足。

6.1.3整合管理体系形成的文件或记录(相关文件参见附录A),予以保留和公布。

6.2整合管理体系目标的策划

8

DL/T1004—2016

6.2.1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层次策划时建立整合管理体系目标,并形成文件,予以保留和公布。整合

管理体系目标应:

a)与整合管理体系方针保持一致;

b)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基于时间的);

c)考虑适用的要求,可以与不同规范要求相关(例如:财务、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与目标),

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层面(例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

d)可沟通的;

e)引入新管理体系要求时,应评审可行性;

f)适当调整时,应进行更新。

6.2.2当策划实现整合管理体系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a)需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c)谁负责;

d)何时完成;

e)如何评价结果。

6.2.3整合管理体系目标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如:整合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

或者用其它的具有相近意思的词汇(如:aim,goal,target)。

6.2.4整合管理体系目标,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别建立,并信息成文,予以保留和公示。

6.3过程策划

6.3.1组织宜考虑按电力企业标准体系框架进行整合管理体系过程的策划,编制整合管理体系文件,

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实施。包括:

a)业务识别:

1)准备并培训业务识别理论、技术和方法;

2)结合整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过程进行业务识别,确定业务活动的数量、内容,并涵盖组织的

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3)识别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输入、资源需求、实现方法及输出;

4)形成整合管理体系业务名录。

b)业务流程梳理:

1)准备并培训流程梳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2)依据整合管理体系业务名录进行业务流程梳理,确定业务类别、数量;

3)形成整合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名录;

4)绘制整合管理体系的各业务流程。

c)业务流程绘制原则:

1)遵循PDCA管理循环,确保业务活动闭环;

2)运用5W2H工具,描述流程环节活动内容;

3)明晰流程环节责任岗位,防范流程风险,管理流程绩效指标;

4)流程步骤应是连续的,上下步之间是逻辑相连的,输出文档是逻辑关系的保障。

d)形成文件:

1)依据整合管理体系的业务名录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确定编制文件的名称、数量、

内容以及填写的表单;

2)形成整合管理体系文件名录。

6.3.2组织的管理要求可以文件、电子文本等表现,体现形式为:制度、标准、信息系统。

9

DL/T1004—2016

6.4变更策划

当企业需要对整合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应考虑:

a)变更的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整合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性;

d)职责或权限的分配。

6.5信息系统的策划

当企业需要搭建信息系统,对整合管理体系形成文件的信息进行展示或将形成文件信息过程固化在

信息系统时,应考虑:

a)获得足够的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b)建立开发的数据库,使得信息的查询、变更、处置方便便捷;

c)保证稳定性,避免信息系统的频繁修改。

7支持

7.1资源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整合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

b)财力资源;

c)物力资源;

d)信息和知识资源;

e)技术资源。

组织应考虑:

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

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2能力

组织应:

a)确定其控制范围内的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这些人员从事的工作影响整合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

性的程度;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具备所需能力;

c)适用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措施包括:

1)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2)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

3)招聘具备能力的人员等。

d)保留适当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7.3意识

组织应确保其控制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人员知晓:

a)整合管理体系方针;

b)相关的整合管理体系目标;

10

DL/T1004—2016

c)他们对整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整合管理体系绩效的益处;

d)不符合整合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7.4沟通

7.4.1组织应确定与整合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包括:

a)沟通什么;

b)何时沟通;

c)与谁沟通;

d)如何沟通;

e)由谁负责。

7.4.2组织应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安排:

a)在组织内部不同层次和职能进行内部沟通;

b)接收、记录和回应来自利益相关方的相关沟通。

7.4.3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

a)员工参与协商过程;

b)与合同方的协商,包括确保他们清楚地了解管理体系整合范围内他们的职责。

7.4.4组织应确保适当时,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就整合管理体系事务进行协商。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7.5.1.1整合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信息;

b)组织确定的为确保整合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2对于不同组织,管理体系整合时,形成文件的信息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以及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b)过程的复杂程度及其相互作用;

c)人员的能力。

7.5.1.3整合管理体系形成文件的信息应包括:

a)对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包括自愿遵守的管理体系;

b)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c)描述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系手册(电子或纸质的),包括通用方针,过程和程序

及其对相关文件的引用(相关文件参见附录B);

d)组织自愿遵守的管理体系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其中,管理体系标准在编制过

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有利于组织的发展,符合组织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需求;

4)制定的企业标准之间、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5)制定的企业标准结构合理,语言准确精练,条款之间协调一致,不相互矛盾、重叠、遗漏。

e)由组织确定用于确保它过程得到有效策划、实施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f)有下列情况时,应对管理体系标准进行新建或修订完善:

1)在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活动中新出现的事项,有必要且可以制定标准的;

11

DL/T1004—2016

2)因组织机构调整或其它重大事项变更需对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增补、修订的;

3)组织在进行标准评价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管理体系要求和管理实际,需要修订的。

7.5.2创建和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形成文件的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

b)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如:纸质、电子格式);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控制

7.5.3.1应控制整合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保:

a)无论何时何处需要这些信息,均可获得并适用;

b)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不完整)。

7.5.3.2为控制形成文件的信息,适用时,组织应关注下列活动:

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变更控制(比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

7.5.3.3对确定策划和运行整合管理体系所必需的来自外部的原始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应进行适当

识别和控制。应对所保存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

注:形成文件的信息的“访问”可能意味着仅允许查阅,或者意味着允许查阅并授权修改。

8运行

8.1总则

8.1.1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是整合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开展了电力企业标准化

良好行为的企业推荐但不强制以标准作为运行准则的文件形式,标准在组织中具有权威性,其有效实施

是整合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保证。

8.1.2整合管理体系遵循“SCS”(简单-复杂-简单)管理规律,需要在运行中不断优化。

8.1.3整合管理体系运行的主体除了组织内员工,还包括外部供方,将承包商作为组织常规四大资源

(人力、财务、物力、信息)之外的“第五资源”,应发挥其在运行中的作用。

8.2运行策划和控制

8.2.1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为满足整合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过程,并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所确定

的措施进行实施。应:

a)确定产品和服务以及整合管理体系的要求;

b)建立整合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运行准则,推荐以标准的形式存在;

c)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d)确定达成整合管理体系符合性所需的适宜、充分的资源;

e)保持必要的成文信息,以证明过程已按策划得到实施。

8.2.2适用时,运行控制可包括:

12

DL/T1004—2016

a)与顾客和相关方有关的过程;

b)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c)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d)生产和服务提供(包括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产

e)品防护、交付后活动等);

f)产品和服务的放行等过程或活动。

8.2.3组织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计划内的变更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持续符合要求,必要

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任何不良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受控或可对其施加影响。

8.2.4适用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采购和与供方沟通以及交付、使用和

报废处理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相关管理体系的要求。

8.2.5从运行策划到运行控制,组织应对运行准则实施人员给予足够的培训,意识培训和技术培训并

重,且以意识培训为先。

8.3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制订应急预案、处置方案、业务连续性控制方案或措施,

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影响。并且:

a)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

b)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

c)可行时,应定期演练上述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或业务连续性控制方案;

d)定期评审这些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及演练后,应对其完善或修

订;

e)适用时,向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

f)保持必要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保过程按策划予以实施。

8.4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4.1组织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8.4.2组织应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采取适当措施。这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

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服务。

8.4.3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输出:

a)纠正。适宜时,对不合格输出进行纠正之后应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

b)对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

c)告知顾客;

d)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8.4.4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不合格控制的证据。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为确保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组织应对其整合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组

织应对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活动进行策划,应确定:

a)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13

DL/T1004—2016

b)监视和测量的时间;

c)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d)分析和评价监测、测量结果的时机。

当需要监视和测量设备时,应对此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

9.1.2监视、测量

9.1.2.1组织应对以下影响整合管理体系绩效的关键因素和关键过程进行监视、测量:

a)法律法规遵守情况;

b)组织战略实施、方针承诺情况;

c)目标与指标的实现程度;

d)产品和服务质量;

e)整合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

f)相关方满意情况;

g)事故、事件的响应与报告。

9.1.2.2监视和测量即可定量,也可定性。对于整合管理体系,组织可根据各管理体系要求独立进行

监视、测量的策划与实施,也可以综合进行,但不论任何方式,监视、测量结果可用于确定:

a)管理绩效提升的根本原因;

b)改进的优先次序和创新机会;

c)各类资源使用的重点。

9.1.2.3组织应保留监视和测量的相关记录。

9.1.3分析与评价

9.1.3.1组织应对监视、测量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因果分析等,

找出整合管理体系运行数据和信息内在的关联关系,以评价:

a)目标与计划达成情况;

b)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c)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d)整合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e)针对风险和机遇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挑战的应对能力;

g)同业绩效对比。

9.1.3.2绩效评价的输入,可包括:

a)监视、测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结果;

b)战略与目标实施计划;

c)内外部环境变化;

d)识别的风险与机遇;

e)相关方信息;

f)整合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

g)整合管理体系运行过程数据及其趋势。

必要时,应建立信息交流过程,就有关整体绩效和整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交流。

9.1.4合规性评价

14

DL/T1004—2016

9.1.4.1组织应定期对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合规性评价可由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自评

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价。

9.1.4.2组织应确定合规性评价的频次、时机、方法,可针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综合评

价,也可针对专项要求进行评价。

9.1.4.3合规性评价可与其他评价活动结合进行,如管理评审、例行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等活动,下

列活动的输出可作为合规性评价的输入:

a)审核结果;

b)监管机构检查结果;

c)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分析;

d)对事件和风险评价记录的评审;

e)对设施、设备、区域的巡视、检查结果;

f)对项目或工作的评审(包括外部评审);

g)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分析。

9.1.4.4应保留合规性评价的记录和评价结果,并编制合规性评价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9.2内部审核

9.2.1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整合管理体系实施内部审核,以提供信息确定整合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组织对整合管理体系策划的安排和各相关标准的要求;

b)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与保持;

c)有效运行并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9.2.2内部审核应覆盖整合管理体系的全部要求、所有活动和相关区域,可对整合管理体系中的某一

个体系实施单独审核,也可对两个以上体系或整合管理体系进行结合审核。

9.2.3组织选择内部审核人员时,应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公正,与被审核的活动无责任关系、无偏见以

及无利益冲突。若组织的人员能力不能达到内部审核要求时,组织可聘用外部人员或委托外部组织实施

内部审核。

9.2.4内部审核流程主要包括:

a)策划、制定、发布审核方案;

b)成立审核组,委派审核组长;

c)制定审核计划、编制检查清单;

d)沟通审核计划;

e)现场审核;

f)发现不符合,编制审核报告;

g)报告审核结果;

h)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跟踪整改及整改有效性评价;

i)评审和改进审核方案。

9.2.5归口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编制、管理内部审核方案,配置审核方案所确定的资源,审核方

案一般应包括:

a)审核目的;

b)审核频次与方法;

c)审核范围与深度、地点、数量、类型、持续时间、日期;

d)审核准则;

e)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务、技术以及交通和食宿;

15

DL/T1004—2016

f)保密措施、信息安全、健康与安全,以及其他事项。

9.2.6组织应根据内部审核方案的管理目标和进程,适时启动内部审核,成立审核组,并委派具有一

定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的人员担任审核组长。

9.2.7审核组成员可是组织内部人员,也可是外部聘用人员。审核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必

要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关技术、管理或专业岗位工作经历,经过内审员能力培训,并确保审核过程客观

公正。

9.2.8审核组长编制审核计划,应包括:

a)审核目的和审核范围;

b)审核准则和引用文件;

c)审核成员分工及联系方式;

d)现场审核活动及日程安排;

e)特殊审核区域资源配置;

f)后勤工作安排(交通、食宿、现场设施、安全);

g)保密事宜;

h)与审核有关的其他事宜。

9.2.9审核组成员根据审核计划,编制检查清单,以确保现场审核有序实施。

9.2.10审核组应与相关管理者和受审核部门沟通审核计划,并及时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沟

通方式可采用召开首次会议、邮件、区域网公布、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

9.2.11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核员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通过收集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

对现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审核组成员应与被审核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及时向审核组长汇报。

9.2.12审核组长应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

a)审核时间;

b)审核目的与审核依据;

c)审核组成员;

d)审核范围和主要审核的内容;

e)审核发现的不符合;

f)审核结论。

9.2.13审核组应向组织最高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报告审核结果。

9.2.14受审核部门应及时纠正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必要时应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并评价纠正措

施的有效性。

9.3外部审核

9.3.1外部审核的必要性

必要时,组织可对整合管理体系实施外部审核,也可以对整合管理体系中的某单项管理体系组织外

部审核。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组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合管理体系外部审核的方案策划、组织实施、信息沟通、证书获取等相

关工作。

9.3.2第二方审核

16

DL/T1004—2016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合作伙伴)进行,审核员可来自相关方,也可由相关方聘用

外部人员或委托某个审核机构来实施。开展第二方审核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组织满足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加强组织与相关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9.3.3第三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是指独立于第一方审核和第二方审核之外的,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管机构或其他权威机

构提供的认证或确认的审核活动。第三方审核主要是用于组织管理体系(或整合管理体系中的某单个体

系)认证或获得证书的需要。组织的归口管理部门应提前获取第三方审核的主要流程和要求,完成以下

工作:

a)确定审核范围、目的;

b)确定第三方审核机构;

c)填写整合管理体系(或某单一管理体系)申请表,提交接受审核申请;

d)商谈、签订委托认证合同;

e)沟通现场审核相关事宜;

f)接受现场审核(包括文件审核);

g)签署通过现场审核报告;

h)整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纠正措施;

i)获取认证证书。

9.4管理评审

9.4.1最高管理层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整合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保持适宜性、充

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战略方向一致。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战略发展方向开展的活动,可

作为单独的活动开展,也可与其他业务活动一起开展(如战略策划、运营会议、年度工作会议等),一

年至少宜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9.4.2在下列情况下,组织应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a)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会影响组织战略、方针或目标有重大改变时;

b)内部机构或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时;

c)连续发生相关方投诉时;

d)发生重大事故(如产品或服务质量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环境事故、职业伤害等)。

9.4.3组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评审的总体策划和输入信息的收集与汇总。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

以下方面的信息(不限于):

a)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b)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c)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相关方反馈意见(包括投诉、抱怨、表扬);

e)组织整体绩效、同业对标情况;

f)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

g)监视和测量结果;

h)合规性评价结果;

i)不合格和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j)内审、外审结果;

k)外部合作方绩效;

17

DL/T1004—2016

l)资源的充分性(包括人员、财务、技术、设备设施、知识等);

m)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

n)需要改进的问题。

9.4.4依据管理评审结果,由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管理评审输出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发放组织各

部门执行。管理评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改进;

c)组织整体绩效的改进;

d)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及其改进;

e)与相关方需求有关的改进;

f)资源需求。

9.4.5应保留管理评审改进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记录,并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10改进

10.1整合与优化前提条件

10.1.1组织应确定并选择改进机会,采取必要措施,以实现整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10.1.2组织采取措施改进时,应考虑:

a)整合管理体系的绩效监视和测量结果;

b)环境绩效分析和评价;

c)合规性评价;

d)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

改进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创新和重组。

10.2整合与优化要求

10.2.1数据分析

10.2.1.1为证实整合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信息。

10.2.1.2数据的来源,主要为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如:顾客满意、过程监视测量、产品监视测量、环

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测与测量以及整合管理体系运行得到的信息。

10.2.1.3分析方法可采用:对比法、因果图、排列图、调查表、分层图、统计表等。

10.2.1.4数据分析结果应提供的信息,包括:

a)绩效与目标的符合性;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的有关信息。

10.2.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2.1潜在的不符合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a)内部/外部审核发现;

b)监视和测量结果(如检测、产品或服务缺陷);

c)不合格产品;

18

DL/T1004—2016

d)顾客投诉;

e)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f)外部供方的问题(如按时交付、进货检验);

g)员工发现的问题(如意见箱);

h)保修索赔。

10.2.2.2当发生不符合时,组织应:

a)对不符合做出反应,且适当时:

1)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纠正;

2)处理结果,包括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

b)评价采取措施的需求,以消除不符合的原因,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或在任何其他的地方发生,通

过:

1)评审和分析不符合,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根本原因分析、8D分析方法、FMEA(失

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和因果图;

2)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3)确定是否存在相似或可能发生的不符合。

c)实施所需的任何措施。为确保有效验证,可确定完成措施的适当时间周期;

d)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可通过观察过程绩效或评审形成文件的信息来完成验证;

e)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f)必要时,对整合管理体系进行修改。

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符合所产生的影响相适应。

10.2.2.3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证据:

a)不符合性质和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

b)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

不符合性质包括:不符合描述、不符合评级。

这些形成文件的信息可以是:纠正措施表、数据库以及证明采取措施的证据。

10.2.3持续改进

10.2.3.1组织应持续改进整合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0.2.3.2持续改进应考虑:

——整个整合管理体系;

——对风险和机遇的识别;

——管理评审的分析、评价结果;

——管理评审的输出;

——一些通用的经营目的。

10.2.3.3组织可考虑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开展持续改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根本原因分析、8D、FMEA、

因果图、六西格玛、精益或改善、标杆管理、质量经济性管理、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等。

10.2.3.4组织的持续改进过程包括日常改进和重大改进。

10.2.3.5对于重大改进应考虑:

a)确定改进事项;

b)确定改进事项的目标和要求;

c)分析改进事项的现状,识别主要影响因素;

d)制订改进措施或计划;

19

DL/T1004—2016

e)按计划实施改进项目;

f)对改进的结果实施验证。

10.2.3.6重大改进项目应通过管理评审确认,并列入组织当年的管理目标并制定管理方案以确保实现。

20

DL/T1004—2016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应编写的相关标准或制度

A.1本标准所述电力组织按设计、施工、发电、电网、科研(实验)、检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