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方案_第1页
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方案_第2页
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方案_第3页
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方案_第4页
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孤残儿童专业化服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护理服务方案 1一、服务对象 2二、孤残儿童护理服务工作制度 2三、护理流程 3四、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标准 6第二节特殊教育方案 31一、特殊教育的概述 31二、教育服务对象 39三、教育内容 39四、个案特殊教育展示 41第三节康复训练服务方案 47一、康复训练对象 47二、康复训练流程 47三、康复训练目标 49四、视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案 50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措施 71六、肢体(脑瘫)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102七、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124八、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 140第一节护理服务方案一、服务对象XX市儿童福利院XX名孤残儿童二、孤残儿童护理服务工作制度(一)在儿童入院时,应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并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1个月。(二)根据儿童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进行分级护理。(三)按照《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配备能够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护理服务人员。对护理服务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和岗位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护理服务知识,适应工作的要求。(四)护理服务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着工作服,佩戴工作牌,保持仪容干净整洁。(五)严格按照《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护理服务细则,为儿童提供护理服务。(六)护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七)根据孤残儿童年龄、残疾种类和程度的不同,制定康复、教育计划和个案,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八)加强日常观察,注意心理、人格健康问题,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九)切实维护儿童的基本权益,防止侵犯儿童权益的事件发生。(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护理流程(一)护理内容1.做好儿童的清洁卫生照料,如晨晚间护理、沐浴、洗头、更换衣服、修剪指(趾)甲、口腔护理、床位的整理等。做到根据儿童不同的病残情况,提供清洁卫生照料。保持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衣服整洁,身无异味,并且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2.做好儿童的饮食照料,如进餐环境的准备,餐具的清洁消毒等。做到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和病残程度,正确喂养,并且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3.做好儿童的睡眠照料,如睡眠环境的准备,定时巡视,正确睡姿的纠正等。做到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和病残程度,选择正确的睡姿,保证儿童安全,并且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4.做好儿童的排泄照料,如大小便后的正确处理,训练儿童独立如厕。做到尿布疹发生率为零。5.做好儿童的安全保护,如玩具的正确选择、清洗、消毒,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不可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6.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包括儿童房间室内地面、墙面、床、室内玻璃的清洁消毒,保持室内整洁、无异味,毛巾、衣物、床品等随脏随换,梅子、被子、枕芯等每周消毒一次。保持衣柜内衣物的整齐。7.做好儿童的生命体征的测量,每日至少测量体温1次;负责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8.做好生病儿童的病情观察和喂药,根据医嘱及时服药,并注意观察,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9.配合医护科做好儿童的医疗保健工作。配合医护科查房、取药、给儿童喂药等工作。10.做好儿童日常照片、视频的拍摄保存工作,并遵守保密规定,不可外传。1岁之内儿童每月至少拍摄3张照片或视频,1-3岁每月至少拍摄2张照片或视频,其他儿童每月至少有一张照片或视频,记录儿童的成长和生活。11.活动。根据天气和温度,带儿童外出活动,接触户外的阳光和空气,感受不同的环境。根据一日流程和儿童的需求,做到每日让儿童脱离床铺,带至活动室活动。12.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的记录工作及儿童成长报告的书写工作,做到书写认真、清晰,并能反映儿童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在日常的工作中采用“回应式抚育”模式,积极地为儿童建立“安全情感依恋”,并建立每个孩子的成长记录。13.生活康复将生活康复的理念融入到生活护理中,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生活康复器具开展康复活动。将肢体按摩、听音乐等活动,融入到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做好儿童的个体计划,并做好记录。14.生活教育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融入到生活护理中,对有需求的儿童开展生活教育工作。15.根据儿童的需求,开展布置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环境需符合不同阶段儿童发展需求。16.根据院里的要求,安排相关人员协助其他科室完成儿童疫苗接种、体检、治疗、办理证件等相关工作。17.爱护科室内的各项物品,按照使用规范合理使用。18.按照民政部、各级政府部门及本院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服务时间24小时白班: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冬季)13:30--17:30(夏季)替午:8:30--16:30夜班:16:30--8:30(冬季)17:00--8:30(夏季)(三)服务目标1.卫生达标率≥95%服务团队负责人配合采购方每月不定期进行室内卫生检查。卫生达标率=合格次数/总检查次数×100%。2.护理合格率≥95%服务团队负责人配合采购方每月不定期进行孤残儿童日常护理检查。护理合格率=合格次数/总检查次数×100%。3.尿布疹发生率为0;4.生活护理记录合格率≥95%;5.消毒隔离率100%;6.护理安全率100%;7.设施设备安全使用率100%。四、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标准(一)基本要求1.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2)职业守则①爱岗敬业,服务至上。②刻苦学习,钻研业务。③重视安全,保证质量。④拥有爱心,真诚奉献。⑤关怀孤残,周到细致。⑥语言文明,态度和蔼。⑦遵章守法,团结协作。⑧积极进取,开辟创新。2.基础知识(1)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①人体基本系统的构成及组成。②儿童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③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④体格生长规律及正常值。(2)儿童运动发展基础知识①大运动发展。②精细运动发展。(3)儿童营养需求基础知识①能量与营养的需求。②婴儿喂养。③婴儿辅助食品的添加。④婴幼儿、学龄前期的饮食。⑤学龄期、青春发育期的饮食。(4)儿童预防保健基础知识①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特点。②集体生活儿童卫生保健。③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5)儿科基础护理知识①常见儿科疾病。②常见传染病。③儿科护理特点。④儿童福利机构常见残疾的类型和疾病。(6)残疾儿童康复基础知识①儿童发展。②残疾的定义及类型。③康复及康复医学的概念。④日常活动的作用。⑤常用辅助用具的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⑥常用康复器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⑦游戏在儿童康复中的意义及应用。(7)儿童心理发展基础知识①心理发展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②认知发展。③语言发展。④情绪发展。⑤人格与社会性发展。⑥道德发展。(8)儿童异常心理发展基础知识①儿童异常心理定义与性质。②儿童异常心理原因。③儿童异常心理类型。(9)儿童特殊教育基础知识①常见特殊儿童类型及定义。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念。③特殊儿童早期干预。(10)儿童安全防护基础知识①生活环境安全。②生活物品管理。③玩具安全性能。④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理。(11)孤残儿童护理员基本要求及职业适应①个人卫生常识。②自我安全防护。③人际沟通技巧。④职业适应与发展。(二)工作标准1.初级工职业功能生活照料工作内容技能标准相关知识要求卫生清洁1.能对正常儿童进行晨、晚间照料

2.能怀抱和包裹婴儿3.能为婴儿进行沐浴

4.能为新生儿进行脐带护理

5.能为婴幼儿修剪指/趾甲6.能培养正常儿童清洁卫生习惯

7.能为婴幼儿更换衣服8.能为婴幼儿清洁口腔9.能为正常儿童的床单位进行更换和整理1.正常儿童晨、晚间护理流程

2.婴儿怀抱和包裹方法3.婴儿沐浴流程

4.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5.婴幼儿修剪指/趾甲方法

6.正常儿童清洁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7.婴幼儿更换衣服流程8.婴幼儿清洁口腔方法9.正常儿童床单位更换和整理方法饮食照料1.能对就餐环境及物品进行准备

2.能为正常儿童进行就餐前的清洁卫生

3.能为婴儿冲调奶粉

4.能对早产儿、婴儿进行喂养

5.能对喂养中发生的呛奶进行初步处理

6.能教会幼儿使用餐具7.能培养正常儿童的用餐习惯1.就餐环境及物品准备流程

2.正常儿童就餐前清洁卫生方法

3.冲调奶粉方法

4.早产儿、婴儿喂养方法

5.婴儿呛奶初步处理方法

6.幼儿使用餐具的方法7.正常儿童用餐习惯培养方法睡眠照料1.能对正常儿童进行睡眠照料

2.能根据正常儿童的生理特点培养睡眠习惯

3.能预防和发现正常儿童在睡眠中出现的异常情况1.正常儿童睡眠照料流程

2.正常儿童睡眠习惯培养方法

3.预防和发现睡眠中出现异常情况的方法排泄照料1.能为婴幼儿更换尿布2.能指导幼儿进行如厕3.能对臀红进行预防及处理1.婴幼儿更换尿布流程2.幼儿如厕指导方法3.预防和处理臀红方法安全与保护1.能根据各年龄期儿童的特点选择玩具2.能对儿童使用的玩具进行检查3.能对儿童日常生活环境采取措施预防意外伤害1.各年龄期儿童玩具选择方法2.玩具检查方法3.预防日常生活环境意外伤害的方法保健与护理基础护理1.能为儿童测量体温2.能为婴儿湿疹进行护理3.能为婴幼儿滴眼、耳及鼻药

4.能对轻度的外伤进行处理1.测量体温方法2.湿疹护理方法

3.滴眼、耳及鼻药方法4.轻度外伤处理方法日常生活观察1.能对正常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2.能对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每日的出入量进行观察

3.能对每日交接班进行常规检查1.正常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和观察方法

2.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出入量观察的方法

3.每日交接班检查流程实施保暖降温1.能使用热水袋为低体温婴儿进行保暖

2.能为高热儿童采取冰袋、温水浴进行物理降温1.热水袋保暖方法及注意事项

2.冰袋、温水浴物理降温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传染病1.能运用六步洗手法洗手2.能对奶瓶和餐具进行清洁、消毒

3.能对衣物、毛巾、尿布等布类用品进行清洁消毒

4.能对居室环境和使用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5.能定期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1.六步洗手流程

2.奶瓶和餐具清洁消毒方法

3.布类用品清洁消毒方法

4.居室和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5.房间通风换气方法护理记录1.能对儿童日常生活照料情况进行记录

2.能针对本班儿童整体情况进行交接班记录1.交接班记录方法

2.日常生活照料记录方法康复抚育识别发育问题1.能发现影响儿童运动及感知觉发育的环境因素

2.能发现影响儿童正常运动感知觉发育的异常行为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中环境因素对儿童运动感知觉发育的影响

2.促进儿童运动感知觉发育的相关知识提供促进发育的活动1.能根据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提供合适的体位、玩具及游戏

2.能对儿童输入各种感觉,促进知觉及认知发育

3.能通过活动促进儿童唇、舌等口面部感觉和肌肉运动1.儿童姿势发育规律2.儿童感觉刺激的方法3.促进儿童口面部感觉和肌肉运动的方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1.能根据儿童运动感知觉的发育水平培养儿童初级自理的能力(如穿脱衣服、洗脸如厕等)2.能根据儿童运动感知觉的发育水平培养儿童高级自理的能力(如自我修饰、社区购物等)1.培养儿童初级自理能力的方法

2.培养儿童高级自理能力的方法心理辅导互动式儿童照料1.能在日常照料中与儿童正向互动

2.能与儿童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1.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依恋与亲密关系发展3.互动式儿童照料方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1.能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2.能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1.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及其培养方法

2.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培养方法2.中级工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标准相关知识要求生活照料卫生清洁1.能对孤残儿童进行晨、晚间照料

2.能为婴儿进行沐浴

3.能为婴幼儿更换衣服4.能为婴幼儿清洁口腔5.能对长期卧床的残疾儿童进行压疮的预防1.孤残儿童晨、晚间护理流程

2.孤残儿童沐浴流程

3.婴幼儿更换衣服流程4.婴幼儿清洁口腔方法5.长期卧床的残疾儿童压疮的预防方法饮食照料1.能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状况选择餐具2.能对残疾儿童进行用餐和饮水指导3.能对残疾儿童进行喂养4.能根据残疾儿童状况选择喂养姿势5.能对吞咽和喂食困难的儿童采取辅助方法进食1.残疾儿童餐具选择方法2.残疾儿童用餐和饮水方法3.残疾儿童喂养方法4.残疾儿童选择喂养姿势的方法5.吞咽和喂食困难儿童辅助进食方法睡眠照料1.能对残疾儿童进行睡眠照料2.能为长期卧床的残疾儿童进行翻身1.残疾儿童睡眠照料流程2.长期卧床残疾儿童翻身方法排泄照料1.能帮助或指导残疾儿童如厕2.能对儿童功能性遗尿进行预防和处理3.能为残疾儿童更换尿布并进行便后清洁卫生1.帮助或指导残疾儿童如厕方法2.功能性遗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残疾儿童更换尿布及便后清洁卫生方法安全保护1.能使用双套环、约束带等常用保护器具为儿童实施保护2.能对儿童的气管异物、跌落伤、烫伤、摔伤等意外伤害进行初步处理1.常用儿童保护器具的使用方法2.意外伤害初步处理方法保健与护理基础护理1.能为各年龄期儿童进行口服给药2.能对儿童高热惊厥、癫痫发作进行初步处理3.能帮助或指导儿童使用生活护理辅助用具1.各年龄期儿童口服给药方法2.儿童高热惊厥、癫痫发作初步处理方法3.儿童生活护理辅助用具使用方法日常生活观察1.能对儿童常见症状(如发热、腹泻、腹痛等)进行观察2.能对儿童预防接种后进行观察和护理1.儿童常见症状观察方法2.儿童预防接种后观察和护理方法实施保暖降温1.能为高热儿童采取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2.能为高热儿童采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1.温水擦浴降温方法2.酒精擦浴降温方法预防传染病1.能配置及使用常用消毒液2.能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患有传染病儿童实施隔离3.能对传染病污染区域进行消毒1.常用消毒液配置及使用方法2.传染病传播途径隔离方法3.传染病污染区域消毒方法护理记录对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记录体格发育监测图表的填写方法康复抚育识别发育问题1.能发现儿童的运动、感觉发育障碍并进行信息转介2.能发现儿童进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咀嚼、吞咽等问题)1.儿童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的知识2.儿童运动发育及口腔感觉的知识促进发育活动1.能为运动障碍儿童实施早期干预2.能对感觉缺失及感觉发育异常的儿童进行感知觉干预3.能指导轻度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进行初级生活自理活动4.能为轻度进食困难的儿童提供口面部肌肉控制的活动5.能指导轻度运动障碍儿童使用辅助器具(如支具、步行架等)1.运动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方法2.儿童各种感知觉发育及干预知识3.轻度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初级生活自理活动指导方法4.促进进食困难儿童口腔功能发育及口面部肌肉控制的方法5.辅助器具(如支具、步行架)的使用方法心理辅导观察心理和行为发展1.能在日常照料中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2.能记录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表现1.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观察的基本方法2.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观察的记录方法培养儿童的情绪智力1.能培养儿童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2.能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1.情绪的定义和成分2.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3.儿童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4.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促进儿童能力发展1.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展儿童感知觉能力2.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展儿童运动能力3.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展儿童感知运动协调能力1.儿童感知、感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2.特殊儿童感知、感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早期干预方法识别发展迟缓问她1.能识别儿童感知运动领域异常的特征2.能评价儿童感知运动领域发展水平1.特殊儿童感知运动领域异常特征2.儿童感知运动评价方法3.高级工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标准相关知识要求生活照料清洁卫生1.能对患病儿童进行清洁卫生2.能对口腔有疾患的儿童进行口腔护理1.患病儿童清洁卫生方法2.口腔有疾患儿童口腔护理方法饮食照料1.能为重度残疾儿童进行摄食功能评价2.能为重度残疾儿童进行喂养3.能对唇腭裂、脑瘫儿童进行喂养3.重度残疾儿童摄食功能评价方法2.重度残疾儿童喂养方法3.唇腭裂、脑瘫儿童喂养方法睡眠照料1.能为患病儿童进行睡眠照料2.能帮助使用辅助肢具的儿童入睡3.能对儿童在睡眠中发生的高热、惊厥、呕吐、遗尿进行初步处理1.患病儿童睡眠照料方法2.使用辅助肢具的儿童入睡方法3.睡眠中发生高热、惊厥、呕吐、遗尿儿童初步处理方法排泄照料1.能为重度残疾儿童更换尿布2.能对借助康复器材行走的儿童进行如厕指导1.重度残疾儿童更换尿布方法2.借助康复器材行走的儿童如厕指导方法安全保护能对失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1.失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2.失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意外伤害应急预案保健与护理基础护理1.能为唇腭裂、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进行口服给药2.能为儿童进行脉搏、呼吸的测量3.能对易发生骨折的儿童进行预防4.能对儿童发生的压疮进行处理5.能对临终期儿童实施关怀1.唇腭裂、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口服给药方法2.儿童脉搏、呼吸测量方法3.骨折预防的方法4.压疮处理方法5.临终期儿童实施关怀的方法日常生活观察1.能对呕吐物、小大便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2.能对常用口服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1.呕吐物、小大便异常情况观察方法2.常用口服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实施保暖降温能使用暖箱为早产儿保暖2.3.1暖箱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传染病照护1.能对常见传染病进行预防2.能对患有常见传染病的儿童进行护理3.能对患有特殊传染病(如艾滋病、梅毒等)儿童进行护理4.能对患有皮肤传染病(如疥疮、癣等)儿童进行护理1.常见传染病预防方法2.常见传染病护理方法3.特殊传染病(如艾滋病、梅毒)护理方法4.皮肤传染病(如疥疮、癣)护理方法护理记录对儿童的特殊护理进行记录1.能对护理工作中实施的降温措施进行记录2.能对护理工作中实施的褥疮预防方法进行记录3.能对护理工作中实施的臀红护理方法进行记录康复抚育识别发育问题1.能识别日常护理中加重异常姿势的行为2.能观察记录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3.能发现儿童的感知觉发育问题并进行信息转介4.能发现儿童在使用辅助器具(如步行架、支具等)中存在的问题1.儿童肢体障碍(如脑瘫、脊柱侧弯等)的姿势干预方法2.儿童运动发育的观察记录方法3.儿童感知觉障碍知识4.辅助器具(如步行架、支具等)的选择促进发育活动1.能帮助指导长期卧床儿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体位转换2.能为患有心脏病、癫痫等疾病儿童安排日常活动3.能对高危儿(如早产、低体重儿等)进行早期干预4.能对沟通障碍儿童进行干预,促进沟通能力5.能对运动障碍儿童提供学前准备(如书写、交流等)6.能指导不同运动障碍的儿童使用轮椅1.长期卧床儿童体位转换的方法2.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疾病的康复干预方法3.高危儿(如早产、低体重儿等)早期干预方法4.促进沟通和辅助沟通的方法5.运动障碍儿童学前准备的知识6.轮椅的使用方法心理辅导培养儿童社会技能1.能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技能2.能预防和干预儿童的攻击行为3.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规范1.儿童人格与社会性发展2.儿童道德发展识别常见问题行为1.能理解和识别儿童常见问题行为2.能在日常照料中预防和干预问题行为1.儿童常见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原因2.儿童常见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特殊教育促进儿童能力发展1.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展儿童生活自理能力2.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展儿童适应能力1.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年龄特征2.特殊儿童适应能力发展迟缓干预方法识别发展迟缓问题1.能识别儿童适应能力发展迟缓的特征2.能评价儿童适应能力发展水平1.特殊儿童适应能力发展迟缓特征2.儿童适应能力发展评价方法4.技师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标准相关知识要求专业照护急症处理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儿童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简称BLS)1.给予通畅气道的生命支持2.给予人工呼吸的生命支持3.给予胸外按压的生命支持护理照护1.能对(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常见疾病的症状进行护理2.能对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进行预防3.能对儿童的常见病(如肺炎、秋季腹泻、手足口病等)进行护理4.能对患有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简称PKU)的儿童进行护理5.能对有鼻饲管的儿童进行喂养6.能为留置尿管的儿童进行护理7.能为排便困难的儿童实施护理促进排便1.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常见疾病症状的护理方法2.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的预防知识3.常见病(如肺炎、秋季脸泻、手足口病等)护理方法4.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简称PKU)儿童护理方法5.鼻饲管儿童喂养方法6.留置尿管儿童护理方法7.促进排便的护理方法术前生活照护能对患有脑瘫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食道闭锁、胆道闭锁、先天性肛门闭锁等疾病的儿童进行术前生活准备1.脑瘫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术前生活准备方法2.先天性心脏病术前生活准备方法3.唇腭裂手术前生活准备方法4.食道闭锁术前生活准备方法5.胆道闭锁术前生活准备方法6.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前生活准备方法术后恢复期照护1.能对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食道闭锁、胆道闭锁、先天性肛门闭锁等疾病术后恢复期的儿童进行护理2.能对造瘘口进行护理1.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食道闭锁、胆道闭锁、先天性肛门闭锁等疾病术后恢复期护理方法2.造瘘口护理方法康复抚育实施健康计划1.能在日常护理中使用康复手法提高儿童运动功能2.能对穿戴支具及辅助器具的儿童进行日常适应性练习3.能对骨科或神经外科手术的儿童在术前及术后实施功能性的活动1.运动技能知识2.步态分析得知识3.骨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前后以及肉毒素注射后的活动方法促进发育活动1.能制作日常生活使用的沟通交流板2.能根据儿童的年龄、功能及需求设计生活环境3.能针对不同运动功能及需求的儿童进行轮椅改造1.沟通交流板的制作及使用方法2.环境设计的知识3.轮椅改造的知识心理辅导识别儿童异常心理发展1.能识别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2.能记录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表现1.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性质2.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表现3.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评估方法矫正儿童异常心理问题1.能矫正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2.能对儿童进行积极行为支持1.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2.积极行为支持的原理与技术3.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干预方法特殊教育促进儿童能力发展1.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展儿童言语和语言能力2.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儿童沟通发展迟缓进行干预1.儿童言语和语言发展的年龄特征2.特殊儿童沟通发展迟缓干预方法识别发展迟缓问题1.能识别儿童言语和语言发展障碍的特征2.能评价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类型1.特殊儿童言语和语言发展障碍的特征2.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评价方法5.高级技师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标准相关知识要求护理照护1.能对成骨不全(骨脆病)、高肌张力疾病造成儿童骨折进行护理2.能对精神、情绪异常儿童进行护理1.成骨不全(骨脆病)、高肌张力造成儿童骨折的护理方法2.精神、情绪异常儿童护理方法生活护理计划制定与落实1.能制订儿童生活护理计划2.能对儿童生活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1.儿童生活护理计划制订方法2.儿童生活护理计划实施和落实方法康复抚育识别发育问题1.能对儿童进行功能评估,分析结果制定日常生活流程2.能在日常生活中评估多重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1.日常生活流程的制定方法2.多重障碍儿童认知能力的评估方法促进发育活动1.能为儿童设计促进功能的游戏2.能在特教、护理、康复等多学科合作中提出建议1.儿童游戏发展的知识和游戏的选择2.全人发展的理念心理辅导识别儿童的严重心理问题1.能识别儿童的严重心理障碍2.能向专业机构转介严重心理障碍的儿童1.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个案分析2.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干预方法干预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问题1.能对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2.能对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典型个案实施干预1.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个案分析2.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干预方法特殊教育促进儿童能力发展1.能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发展儿童认知能力2.能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迟缓进行干预1.特殊儿童认知发展迟缓干预方法2.特殊儿童社会性发展迟缓干预方法识别发展迟缓问题1.能识别儿童认知发展迟缓的特征2.评估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1.特殊儿童认知发展年龄特征2.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估方法第二节特殊教育方案一、特殊教育的概述(一)特殊教育的特性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满足特殊对象的特殊学习需要而设计的教育。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失去了父母的家庭,大多数还要遭受病痛与残疾的折磨,尽管也得到了较好的照料,但与在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相比,他们面临一些特殊的困难,在生理、心理和性格的健全发育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依赖性交流,对周围环境过于警惕或比较漠然。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行为退缩或有攻击行为,在个性与社会性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在家庭伦理和亲情方面存在欠缺,比较难以融入社会等。这是福利机构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一类极特殊的人群,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有着共同的发展需求,对他们实施的教育具有特殊性:首先,教育对象特殊,是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其次,教育目的特殊,除了帮助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进行积极的早期干预和有意义的心理调适,促使他们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三是教育主体特殊,在依托国家现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主要由福利机构身兼两职,承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任务,拓展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二)特殊教育的先进理念对孤残儿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确立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特殊教育价值观特殊儿童发展观认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是绝对必要的,且又有无限潜力,教育对象生理残缺,特殊教育不能残缺。未来社会对孤残儿童素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特殊教育要从谋生求职的价值取向转向素质结构的优化,要面向未来,为残疾学生打好自立自强迎接挑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注重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掘,为促进残疾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2.树立以“人尽其才”为指导思想的特殊教育“育才观”培养人才是特殊教育的宗旨,“人人成才”、“育残成才”,包括培养成“英才”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对残疾儿进行科学的康复教育和教育性潜能开发同样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提高孤残儿童自身素质,缩小与社会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人们已经认识到,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是培养人才的起点,允许儿童采取最有利于他学习的方法,是人人成才的道路。特殊教育补偿缺陷与发展优势同是“育残成才”的重要手段,两者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应根据残疾类别、残障程度及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科学地确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3.确立“面向全体有特殊需要儿童”为宗旨的特殊教育服务观特殊教育的概念则应扩展到适应残障儿童特点的普通教育、治疗教育、职业教育等。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也应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对象发展的最大化,并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为出发点。“回归主流”与“全纳性”是一种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也是更高要求、更高难度的特殊教育,应是我们全社会努力的方向,为了拓展孤残儿童受教育的层次,特殊教育还必须逐步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使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为孤残儿童服务。4.确立因材施教为原则的特殊教育效能观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残疾学生的个别差异尤为突出,更加需要“因材施教”。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按残疾儿童的特征进行教学与设计,教育效能不尽如人意。在世界范围内,学生个别差异的研究已逐步成为新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办法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已在许多国家发展成为法定的特殊教育手段,有的已演变成一个重要的特殊教育管理工具。个别化教育着眼于个体差异,在科学全面诊断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个别教学计划”,以残疾学生为中心来确定培养目标,选择“适应成长需要的课程”和教育方法,立足于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和“符合其特点与需要的教育”,保证因材施教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促进教育质量和效能的提高。(三)当前儿童福利机构中特殊教育现状分析1.特殊教育在儿童福利机构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大部分都是因残疾而遭到遗弃的儿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儿童福利院把孤残儿童的抚养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点,把开展特殊教育的工作放在了次要和辅助的位置,使得儿童福利机构在特殊教育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另外,特殊儿童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政府和教育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教育部门并没有将儿童福利机构中的特殊教育纳入到他们指导、帮助的范围内,这也使得特殊教育工作在儿童福利机构开展过程中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信息。2.儿童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接受教育程度层次参差不齐。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儿童大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而被家人所遗弃的,常见的残疾主要是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等,而这些孤残儿童无论在生理状况、智力水平、性格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由于他们的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需要,所以说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在接受特殊教育时每个人的接受教育程度层次是参差不齐的,这也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的同时提出了难题。3.儿童福利机构师资队伍人才匮乏和特殊教育设施的不完善。目前许多儿童福利机构在教育功能设施上不能满足孤残儿童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需求,一些儿童福利机构往往由于部分教学仪器价格昂贵,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困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也使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开展特殊教育遇到了一定的物质困难。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规模偏小,数量不足,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仅有XX万人,师生比例为X:XX,越是贫困的地区和学校,特殊教育的师资缺口越大,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开展特殊教育缺少了专业的人才配备。(四)目前我院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状况1.对X-X岁适龄孤残儿童实施开放式特殊教育。目前我院开设两个特教班,现在有XX余名孤残儿童在特教班上课接受学习教育,在特教班里,教师仔细观察他们,了解他们,为每位儿童建立教育档案,制定计划目标,及时捕捉他们行为中的各种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使孤残儿童快乐成长。2.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学校学习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关键的一步,我院的孤残儿童达到学龄时,院里会为他们联系附近的学校,让他们接受社会上的学校接受教育。我院孤残儿童在刚开始上学时,极度自卑,自信心不足,针对他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他正确的引导,使他重新树立起自信心,确立自我的价值,为今后迈向社会做好准备。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孤残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由于孤残儿童从小生活在福利院,生活环境的单一枯燥,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进而使他们养成一些孤僻、不合群的行为举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孤残儿童人格的健全,和谐地发展。我院从孤残儿童心理障碍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出发,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施教,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适当心理疏导等方法来促进孤残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五)促进儿童福利机构中特殊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培养优秀特殊教育人才,促进孤残儿童教育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中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教育环境是孤残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基本前提。完善配套教育设施在设计上要符合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要求,要能够按照不同孤残儿童的不同需求,不同功能来配备,这样才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完善对孤残儿童教育的基本保障,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儿童福利机构中的教育设施,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儿童福利机构要加大力度引进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福利机构中需要教育的儿童,有效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加强儿童福利机构中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儿童福利机构中的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最新的、丰富的特教信息和知识。(六)根据孤残儿童教育需求的不同,不断完善孤残儿童教育体制。1.大力发展早期教育。有关研究表明:人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因此,孤残儿童的年龄越小,越是进行快速教育学习的好时机,儿童福利机构通过对两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从而使这些孤残婴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发育有进一步的提高,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2.探索康复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康复和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使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患儿的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让孤残儿童在学习中得到了康复,康复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使儿童在运动、语言、技能、社交、个性以及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孤残儿童的缺陷。4.重视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儿童福利机构要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教育引导孩子增强自信,懂得自强,学会自立,从小培养树立正常的人生价值取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及时帮助儿童排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对孤残儿童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引导。5.开展大龄儿童技能培训。随着孤残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福利机构中大龄孤残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开展大龄儿童技能培训是儿童福利机构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加强大龄儿童技能培训,着重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重点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各种技能,为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二、教育服务对象1.院内0-XX周岁需接受教育的儿童。其中接受早教的儿童XX名,接受特殊教育及教育康复的儿童XX名,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儿童XX名,接受普通义务教育的儿童XX名,接受职业院校教育的学生XX名。2.经批准入院的社会贫困家庭中的0-XX周岁的残疾儿童约XX名。三、教育内容1.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2.完成残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1)按招标文件要求合理配备教育康复人员。(2)完成孤独症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机构集中康复训练任务。(3)完成精准康复训练任务。(4)完成机构+社区+家庭康复训练任务。(5)按照残联下发文件精神,残联批准的定点康复训练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我单位将按照残联下发文件精神开展各项工作迎接评审。(6)完成残联布置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3.完成教育体育局批准的特教班的儿童的教学工作。目前建立学籍的学生有XX人,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并完善相应工作记录。4.未进入残联项目的残疾儿童及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标准,同进入残联项目的儿童的教育康复标准。5.0-3岁的正常儿童开展适合的早期教育,现有XX名儿童,每周为每名儿童安排两次课,每次课30分钟,课时数将根据孩子数动态调整;3-6岁的正常儿童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完善相应的档案记录材料。6.完成入社区学校和职业学校就读学生的生活照料和教养习得工作。具体按照下方院里类家庭管理办法执行。(1)居住在院内的学生的工作内容做好孩子们的生活照料、心理健康辅导和学业辅导,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与学校保持沟通、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和学校要求参加的其他活动等等;另外如有值夜班需要,须安排工作人员上夜班,负责照看好这些学生;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应安排老师全天照顾这些学生;为孩子书写个人成长档案;妥善处理其他的临时性或者偶发性的事件,完成档案记录工作。(2)类家庭及居住在类家庭内孩子的管理工作内容类家庭内居住的孩子因特殊情况临时回到院里时,教育科老师按照院内居住孩子的服务内容统一负责。7.配合采购人按照民政部下发《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完成相关的档案工作。8.其他教育服务(1)环境创设工作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特点、教学活动需要创设走廊环境和班级环境。(2)做好在院内接受教育的儿童上课期间所有生活照料工作,包括加餐、饮水、儿童卫生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其他临时性出现的护理类的工作。(3)按照院里要求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并做好各项记录。(4)完成院里安排的其他工作,需要与其他科室协调完成的工作应尽力配合,保证科室之间合作顺利。9.服务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冬季)13:30--17:30(夏季)有社区就读学生在教育科居住,将实行24小时轮班制。四、个案特殊教育展示(一)个案基本情况学生XX,目前近X岁,障碍类型为唐氏综合征,右手食指断指,左手多指,X岁来到XX儿童福利院,入院时在集中养育区生活,现安置于类家庭里。来院X年,发现其虽然年龄在增长,但其能力没明显进步。经过深入其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和应用相应的测评工具进行评估,发现其在认知和语言方面发展迟缓,知觉动作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不爱动手操作,无法生活自理,其他的社会技能也非常欠缺,大多时候需要爱心妈妈大力帮助。(二)介入策略1.个案分析我们进入此儿童家庭时,对其进行了全面观察了解和记录,并应用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全人(个体化)疗育评估记录表以及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进行能力评估,发现XX的各方面能力均相较同龄儿童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感知觉方面:前庭觉敏感,表现为重心转移困难,怕上下楼梯。XX家住三楼,每次上学和放学都需要妈妈牵着手才能缓缓地下楼梯和上楼梯,否则就站着不动。(2)粗大动作方面:蹲姿控制力不足,表现为很难在蹲姿下持续玩玩具,蹲姿保持的时间不够长,经常只能维持在两分钟以内。由于蹲姿困难,导致其上厕所时需要妈妈抱着上。(3)精细动作方面:不能一页一页地翻书,经常将书几页几页地一起翻,导致无法理解书的内容,也无法将书中的故事情节连贯起来。(4)生活自理:由于精细动作的发展滞后,导致其大多生活技能欠缺。表现为在家无法自己独立上厕所,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妈妈提醒,否则就会把大小便拉在裤于里,态得回屋的具他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5)沟通方面:只能理解少量与生活相关的简单句和简单指令,如:吃饭,上厕所,洗手等,对于较复杂的指令则没有反应,导致其沟通非常受局限。(6)认知方面:记忆持久性差,比如自己的衣髀、飞、o刷、鞋子均是妈妈帮他找到,他无法辨认。(7)社会技能:不会与人打招呼,很少跟随家庭成员一起酒动,独自玩耍时间居多。在一起活动时,时常会以抓人,打人的方式欺负同伴,玩玩具时会争抢,不懂分享。2.制定介入方案根据对XX七大领域能力的评估,特教老师召集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妈妈以及个案一起开展个案研讨会。根据讨论结果,针对他的各领域能力制定了相关的介入方案。(1)感知觉方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设施练习上下楼梯。例如先协助,而后逐步放手鼓励他自己上下床,爬凳子和沙发,又如平时上学和放学时,放手让他自己慢慢上下楼梯,即指导爱心妈妈在生活情境中教会他克服惧怕的心理,逐步增强他的重心转移能力,削弱前庭敏感。(2)粗大动作方面:利用他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的优势,设置游戏环节,练习蹲着取物,并提供增强物给予强化,即取长补短法。例如可以用玩“水果蹲”等简单有趣的游戏来练习其蹲姿。也可以利用休闲时光练习在蹲姿下玩玩具,看书等,还可以用穿鞋子等生活情境来提升蹲姿控制力。(3)精细动作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多提供拇食指取物机会,例如玩捡豆入瓶,嵌塞雪花片,堆叠积木等操作类游戏。再如利用收拾屋子,收拾玩具的自然情景,让他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即在游戏和自然情景中增强拇食指捡取物品的能力。(4)生活自理方面:首先运用行为观察记录法,发现该儿童的如厕规律,为建立固定时段如厕打基础。而后运用逐步养成法,在日常生活环节建立独立如厕的能力。(5)沟通方面:首先通过每次家庭介入设计有趣的生活主题活动,多与他互动聊天,以丰富对日常生活相关物品的认识量。例如通过学习洗手,可认识身体部位,洗手台,水,洗手用品,擦手的毛巾。还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增强其对日常生活相关的简短句和简单指令的理解力。(6)认知方面:利用增强物和反复练习的方式,在对应生活环节中增强对自己所属物品的记忆力。例如出门穿鞋时,立即就告诉他哪双是他自己的,反复几次,然后可试着让他自己找,来巩固对自己所属物品的记忆。(7)社会技能方面:为了建立该生的基本礼貌行为,可请家长利用生活情境主动示范与人打招呼,以身作则,然后协助他用手势与人打招呼,平时多鼓励他,事后以拥抱或手势及时表扬他。运用逐步养成法和四段教学法建立用招手,点头等身体姿势与人互动。针对他爱独处的行为,建议家长主动邀请他一起玩,再则老师在家庭介入时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团体游戏活动,鼓励他多参与到其中,最后建议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适时表达对他的喜爱。针对该生无法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问题,传授给家长一定的行为处理方法。最终建立起他与人友好互动交往的能力。3.实施介入方案(1)演示方案演示方案即类家庭中的妈妈观摩特教老师的教学过程。特教老师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特教老师将活动分为小步骤,一步一步地示范,XX妈妈则观看和记录。(2)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即妈妈模仿老师进行教学。XX妈妈根据先前的观看和记录,模仿老师,进行教学实际操作。XX妈妈习得了规范的教学方法,可更有效地帮助XX习得知识和技能。(3)融入生活融入生活即特教老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是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中无处不含教育。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XX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快更有效,这样的养育才能是有品质的养育,也才能使XX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三)介入结果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特教介入XX的家庭后,XX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感知觉方面,能独立上下楼梯37步,基本能独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特教介入XX的家庭后,XX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感知觉方面,能独立上下楼梯XX步,基本能独自走路上下学,而不再需要妈妈的全力协助。在粗大动作方面,能自己蹲着上厕所和穿鞋子,并能维持蹲姿进行玩玩具5分钟左右;在精细动作方面,能用拇食指捡取小旦、小珠、雪花片等细小物品,也能在少量协助下翻阅纸张较厚的图画书。在生活自理方面,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小便,不需成人提醒。大便方面还需要成人擦屁股,很少出现弄肺裤子的现象。沟通方面,己能听懂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用指令,基本的“站,坐,蹲,睡觉,吃饭,玩玩具”这类指令己不在话下,同时他对简单句和简单指令的理解有提升,比如“XX快来洗脸,穿裤子,XX拿张毛巾给我”“请把……捡起来或者拿过来,把……放在哪里”,他都能明白,还会用很多身体姿势给予反应。比如用手势做,再见”用点头表示“谢谢”,还会用手势表达“我想吃……”等简单句。认知方面,目前出门或回家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鞋子,早晨洗漱时基本能找到自己的毛巾和牙杯。社会技能方面,会与人打招呼,比如上学和放学时,见老师做“摆手”动作,他立即就会以同样的动作回应。与人共同玩耍时能静坐10分钟左右,但还是偶尔会下座位独自到处走动。抢玩具和伤害同伴的频率有所减少,从先前的每天2〜3次,现在是每周3〜4次,好转许多。参与团体活动的主动性增强,能在活动的吸引下或者别人的邀请下愉快地加入活动中。第三节康复训练服务方案一、康复训练对象1.为我院XX名X-XX岁肢体残疾儿童提供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2.为XX名经批准入院的社会贫困家庭中的X-XX周岁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并对家长进行培训。二、康复训练流程1.按照疫情常态化管理方案,做好各方面的消毒和预防工作,并做好记录。2.保质保量地完成残联定点康复机构的各项工作安排。康复师充分利用本院设备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我院孩子及社会贫困家庭孩子进行康复训练:3.流程收集服务对象资料,提交救助申请表,签订康复训练协议书→首次评估,建立档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第二次评估→调整或继续原有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康复训练一第三次评估→调整或继续原有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总结性评估(未纳入残联项目的儿童不需要提交救助申请表,签订康复训练协议书)。(1)项目开始后XX天内收集儿童信息,提交救助申请表,病情诊断证明及残疾证,机构+社区+家庭康复的儿童需提供康复价值评估报告,与家长及监护人签订协议书,作出首次评估和制定计划,为儿童建立康复训练档案。(2)熟练应用常用的评估量表(PT、OT、ST)对儿童进行评估,制定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每三个月评估一次,年底总结性评估,一年评估不少于三次。(3)根据评估结果和儿童自身情况,对儿童进行粗大、精细、言语、多感官、感统、水疗、蜡疗、理疗、悬吊、推拿,认知、感知觉和自理能力等项目的训练,每个儿童保证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每月不少于17天,一年不少于10个月的训练时间,机构+社区康复的儿童每年累计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每次训练结束后在康复训练交接表上签字。(4)训练记录每月书写一次,记录儿童的训练情况及变化。(5)向家长开展咨询服务,进行基本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的培训,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6)组织残疾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等社会融入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7)为有需求的儿童申请配备合适的矫形器具。(8)年底前完成残联汇编成册。(9)治疗师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10)业务学习、家长培训、病例讨论、社会融合及训练前后的效果对比照片和视频,及时收纳归档。4.器械、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正常使用频率和安全。5.训练室室内卫生及所用物品的清洁、消毒。6.对工作人员进行癫痫、异物呛咳、溺水、触电等意外情况的培训,掌握基本的救护技能。7.未纳入残联项目而有康复需求的儿童,按儿童的实际需求开展康复训练,训练标准及档案书写要求跟纳入残联项目儿童的标准一致。8.服务时间:每天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冬季)13:30--17:30(夏季)三、康复训练目标1.训练儿童的建档率100%。2.训练课时、时长及各项要求符合残联标准。3.按照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工作安排,认真、如实、无误的完成各项内容的书写、存档。4.家长对康复的满意率90%。5.家长培训率100%。6.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7.卫生标准符合工作要求。四、视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案(一)视力残疾相关概述1.概念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视觉器官或大脑视中枢的构造或功能发生部分或完全病变,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视功能难以像一般人一样在从事工作、学习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应用自如,甚至丧失。2.导致视力残疾原因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1)先天致盲原因①家族遗传家族遗传是指父系或母系中有一方或双方存在显性或隐性的致盲因素,遗传给后代。在一些发达国家,遗传性眼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原因。②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结婚。从遗传学角度讲,近亲结婚容易造成隐性遗传的发生。根据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近亲结婚所生的子女,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血缘婚姻高150倍,③胎儿期的影响孕期原因是指母亲在妊娠期药物中毒、营养不良或患有其他疾病及临产时因难产而使胎儿缺氧等各种因素,致使胎几先天发育不良,形成视中枢或眼球发育不良或其他眼疾。例如,如果母亲甲状腺机能低下可导致胎儿小眼球、眼球震颤等眼疾;母亲怀孕早期受风疹感染,则可使胎儿患先天白内障、小眼球等。④未知的其他因素在先天因素中,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许多先天视力残疾是因某些疾病造成的,但到底是何种原因,也无法确定,这种情况在先天因素中占有很大比例。(2)后天原因致盲①视觉器官的疾病视觉器官的疾病大致有眼球的屈光不正、眼球震颤、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病变、晶体病变、玻璃体病变、青光眼、沙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疾。除此之外,颅脑外伤、震荡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脑肿瘤等也可导致视力残疾。②全身性疾病眼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很多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在眼部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症状。这些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某些传染性疾病和一般性疾病两类。传染性疾病包括麻疹、风疹、脑炎、肺炎、伤寒、结核病、白喉和猩红热等;一般疾病则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患以上这些疾病的患者均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③心因性因素人们的情绪及心理问题也是导致视觉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短期的情绪困扰往往在视觉功能上立刻显出异常症状,长期的情绪压力对于视觉功能会显出更长远的影响。病态的情绪反应,甚至会造成完全失明。④眼外伤外伤造成的视力残疾的情况较复杂,主要可分为严重的眼外伤和轻伤而严重继发性感染造成的视力损害两大类。各种眼外伤包括炸药和雷管等爆炸物使眼球致伤、机械外伤、化学药物致伤、各种离子辐射、微波眼外伤及职业中毒等。(二)视力残疾儿童保育、康复服务要求1.功能室设置(1)视力检测评估室(2)视功能训练室(3)助视器验配使(4)教师(治疗室)办公室(5)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培训室)4.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及培训(1)专业技术人员配置①从事医疗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医师执业证或医疗康复资格证;从事教育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省残联以上单位培训获得相应结业证书。②有相关视光学或眼科专业背景。从事视力康复工作X年以上的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XX%以上;③康复技术人员和残疾儿童数量比X:XX;④配有XX名护士、护理人员,年龄XX周岁以下,身体健康。(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管理①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资料保存完整;②积极按中国残联、省、福利院要求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应培训;5.康复设备器材(1)康复评估工具①眼科常用设备,眼底镜、检眼镜、裂隙灯。②助视器配镜箱、普通验光配镜箱。③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近用)。④低视力专用视力表。⑤直径×厘米白色小球、直径X厘米乒乓球,直径×厘米红色球。(2)康复训练设备①认知图片②增视训练仪、手眼协调训练包、眼镜。③各种类型助力器。④精细目力训练设备(大小珠子、钱、图谱)及器材。⑤电脑软件训练。6.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同:低视力早期敢于、功能视力训练(基础训练、视觉技能)、助视器使用训练、弱视训练。7.训练大纲(1)助视器验配每年不少于X次助视器效果评估与调试。助视器验配操作技术规范建议参照中国残联《实力残疾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2)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心理卫生、虚心特点、学习兴趣、视力损失(助视)情况、家长教养态度、儿童情绪行为观察等,每学年X次。(3)康复评估主要包括对儿童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和定向行走能力、环境支持评估,训练评估体现阶段性、动态化,通常每学年至少x次。(4)制定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由眼科医生、辅助技术工程师(视力方向)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根据评估情况,拟定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内容包括残疾类别、视力损失(助视)情况、学习优势、未来发展潜能、残疾影响、建议对策、进班安置、康复重点、家长建议与希望等;召开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分析会,讨论确定适合儿童的能力发展和生活实际的长、短期目标;修改拟定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5)康复教学根据康复教育计划,安排并细化“月一周一日”康复教学活动,遵从视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育、行为特征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康复支持。①建立视力障碍儿童个人档案,一人一档,收集个人基本信息,记录其病史、视力状况及康复情况,并不断充实相关信息。②适配助视器等辅助器具,提供辅助器具使用的训练及咨询指导,跟踪随访使用情况,定期评估使用效果,每XX个月XX—XX次。③根据视力障碍儿童的疾病类型、年龄特点、康复需求分别确定长、短期的康复目标,制定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可分别选择早期教育、功能视力训练、定向行走等作为重点康复内容。(6)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①早期教育,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补偿技能等的训练。②功能视力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光感刺激、色彩学习、光箱活动、认知训练、手眼协调训练、视觉分类训练等)、视觉技能训练(视觉注视、认识、追踪、辨认、搜寻、记忆训练,阅读准备训练等)、使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的训练等。③定向行走训练。④家长培训,包括视力障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相关残疾人法律、法规;家长心理调适;视力障碍儿童基本抚育技能知识;家庭无障碍环境创设;家庭日常训练;开展家庭游戏等。⑤弱视训练。7.进行阶段性评估,并调整、修订、补充康复教育计划(一般一年XX—XX次,儿童年龄越小,间隔时间应越短)。8.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或交流活动(开班培训一年XX次,交流活动XX月XX次,随时接受家长咨询)。XX岁之内的儿童提供定期家访,XX岁以上儿童帮助进行合适的教育安置。(三)康复训练的目标与内容1.目标视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依据康复的总任务,其康复训练的目标是(1)脱离对养护人员的依赖,能独自料理好个人生活,或仅需他人很少帮助。(2)懂得并学会应用残余视力及其他感觉参与学习,并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3)掌握一定的行走技能,并能动作协调、安全、有效地独立行走。(4)热爱生活,自尊、自强,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及社会活动。2.具体内容(1)生活自理及简单内务整理技能的训练。(2)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知觉的训练。(3)定向与行走能力的训练。(4)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5)视觉功能的训练。(6)智能训练(该项训练主要对兼有智力障碍的视力残疾儿童人而言)。3.康复训练的指导要使训练工作有效地进行,除训练要定点定人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要针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实际需求视力残疾儿童不是千人一面,他们视觉状况各异,视力强弱有别,各人视力受损时间、视力残疾原因、各人家庭环境、所受教养方式、接受教育或训练程度也都不同,故在认知和适应能力上呈现的情况各有差异,对康复训练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对此,训练前除做好对儿童本身及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了解外,认真进行有关视力、视野、感官功能、智力状况、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检测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根据儿童的实际,因人而异地确定训练目标,安排训练内容,准备训练材料。如在感官功能训练方面,低视力儿童应侧重在功能视力的训练上,而盲童则侧重在触摸觉和听觉训练上。再如在适应性能力的训练方面,各人的起点也应根据儿童的实际,如对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则先从最需要的吃饭和用厕解便技能教起,对已经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则可进行定向行走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训练。对一些兼有智力障碍的视力残疾儿童,应参照弱智儿童的训练内容加以智力方面的训练。(2)训练的安排既要注意顺序性,又要注意多样性为使训练有效进行,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训练环境宜安静、舒适,训练气氛应友善、亲切。训练前要向儿童和家长明确训练目的,以取得配合。视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至今尚无完整、系统的教材,康复人员在安排训练时,要重视各项内容的先后顺序和相互联系,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程序,把训练内容安排成一个系统的整体,防止想到哪里练到哪里。组织训练时,方式要注意多样化和多变性,以引起儿童对训练的兴趣。如在技能训练时,有的残疾儿童领会能力不强,动手操作也很困难,康复人员应耐心指导,不要急躁,要不断改变训练方式,注意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启发儿童动脑、动手,促使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技能。训练时做到少替代、多练习,以减少儿童的依赖心理。(3)要重视良好心态的培养良好的心态即健康的心理,对残疾儿童来说,也就是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立志做到残而有为。研究认为,残疾者对自身残疾认识的态度对其缺陷补偿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证明:残疾者如用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自觉地对待缺陷,积极主动地创造补偿条件,其补偿过程不仅能顺利实现,有时其完善程度可超过人们预料;反之,由于残疾者本身消极悲观,自卑逃避,即使有好的客观条件,补偿过程也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与健全儿童一样,视力残疾儿童人人都有潜力,但有的潜力往往被他本人的自卑、依赖或盲目自大淹没了。所以,训练中康复人员要以种种方法激发并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训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少批评,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与自尊。另外也要指导视力残疾儿童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对待成功与挫折。(4)训练要强调早期参与早期康复训练对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防止残疾程度的加强,增进儿童认知、语言及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有研究表明,训练开始得越早,收效也越大,如X~X岁以前训练,效果会更好一些;反之,则训练困难且效果差。婴幼儿时期是很多器官逐渐成熟,很多功能迅速形成的时期。有人观察到很小的盲童稍加引导就会依靠听觉代替视觉定位。如有一个早产X个星期的盲婴儿,在出生后X周,能用唇和舌连续发出很响的“劈劈啪啪”声,并凭借这种声音的回响,确定物体的位置。实验者在该婴儿面前悄悄挂了一个大球,盲婴儿立刻把头转向它;再悄悄地移动大球,婴儿能转头追踪大球的移动,如此重复了X次,以致使人怀疑他是否真盲。由此可见,确诊为视力残疾的儿童,从零岁开始就能接受训练。再以盲人的异常形态(常称盲态)来说,由于失明,盲人中常有一些非正常的躯体形态,如弓背弯腰、耸肩缩颈。行走时表现出动作不协调,手自然伸向前方探路等。如从小不纠正,时间长久,形成习惯就很难矫正。(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措施1.思维训练思维是大脑通过各种器官对外界的符号进行感知形成一种间接的反映,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几个过程。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有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大约有X%—X%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的反馈。但是,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视觉器官的帮助,所以表现出与明眼儿童许多不同的思维特点:缺少视觉表象,形成的概念不完全;感性知识贫乏,抽象概括发生困难,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方位,形成空间概念困难。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分别从思维的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展开研究,取得了意义深远的研究结果。然而,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良好的思维方式对视觉障碍儿童至关重要。本方案主要从言语、感知觉等方面出发介绍视觉障碍儿童思维训练的措施,希望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1)视觉障碍儿童思维训练的言语措施儿童智能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维。而言语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视觉障碍儿童能掌握有声语言,语言参与他们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为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备了最关键的基础条件。丰富的有感性基础的词和词组,使视觉障碍儿童形成了准确的概念,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所以视觉障碍儿童语言训练主要是训练其与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交流,通过语音、词语、句子、文章的阅读、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使视觉障碍儿童言语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视觉障碍儿童思维训练的语言措施主要有:第一,矫正视觉障碍儿童不准确的发音。视觉障碍儿童由于不能看到说话人的口型,常常暴露出发音的不准确。可以提示他们将手放在说话人的嘴上,通过感知口型的变化来矫正自己的发音。第二,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口语能力。口头语言发展得早晚、口头词语的多少、倾听的能力、理解语句和语段的能力都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视觉障碍儿童口头言语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内部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同时抽象思维也会越来越完善。盲校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口语的训练、口头演讲、书面作文等活动都能训练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第三,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意识地训练儿童的言语技巧。可以带孩子参加社区的活动,通过不同的环境获得更多和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不同的场合也可以帮助儿童掌握情境语言,尤其对词汇量的增加很有帮助,进而有益于视觉障碍儿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第四,注意体态语(非言语语言)的培养;由于视力的缺失,视觉障碍儿童易出现一些“非正常动作”(俗称“盲态”),这些姿势和动作使他们在思维加工过程中形成错误的认识,应及时给予纠正。(2)视觉障碍儿童思维训练的感知觉措施感觉和知觉是思维的基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官收集环境信息的过程;知觉是存在与感觉基础之上对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思维活动依靠感知觉提供的信息,所以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感知觉措施是关键环节。视觉障碍儿童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通过“补偿”视觉上的缺陷,从不同的方面增加感性认识和经验、扩大感知范围、提高感知能力等方式来训练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①听觉措施听觉对视觉障碍儿童十分重要,由于视觉的缺陷,视觉障碍儿童更加依赖听觉,要进行有效的听觉补偿训练。主要包括:听觉注意力的培养,它是用来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视觉障碍儿童存在一定的注意力。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提高盲生的注意力,例如:增加课堂的互动。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注意力的培养会提高思维的能力,因为思维运转的速度比我们所说的任何言语的速度都快,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越高越加速思维运转。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视觉表象,通过听觉获得的记忆表象是不完整的,他们对听到的事物往往采取机械记忆法,有时并不了解具体。要进行思维训练,必须接触词汇和概念,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积累,也跟不上思维的发展。所以,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良好的听觉记忆能力。②触觉措施触觉是视觉障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十分灵敏,国内外研究表明:视障儿童的触觉感受性要比明眼人高,盲童与明眼儿童手指尖两点阈限的平均值为Xmm比Xmm。视觉障碍儿童通过用手触摸可以了解物体的形状、轮廓,获得事物的形象。但是,手代替眼也有一定的弊端。“盲人摸象”这一故事形象地反映了盲人触觉认识事物的缺陷。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觉障碍者思维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可以通过触觉训练措施进行思维整合训练。触觉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训练的反复很多,可以在游戏、教学、生活方方面面开展。游戏方面:视觉障碍儿童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如串珠游戏、组图游戏、配对游戏等训练触觉的感受性,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学习方面:这里主要谈盲文的学习,视觉障碍儿童通过盲文学习这一手段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知识的获得的过程是训练思维的最有效的方法。③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思维的措施感觉统合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艾尔丝博士于1969年提出的研究观点,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分析、综合和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回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力的缺陷,只好通过其他感官来认识事物,学习技能。视觉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认识事物的片面、模糊和错误、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等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这一系列缺陷反映了思维发展存在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来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运用感觉统合来训练视觉障碍儿童的方法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艾尔丝博士提出改变感觉输入最好与运动结合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对于视觉障碍儿童来讲,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之前要通过观察、评估等手段来制定训练计划,应该注重他们的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以人的最基本的感觉为主,要以儿童的最迟钝的感觉为主,选择轻松舒适的环境,最好采用游戏进行训练。例如:视觉障碍儿童结构和空间知觉存在一定的障碍,常出现左右分辨不清、对空间知觉不准确,在头脑中较难形成具体形象的思维意识,我们可以进行钉板游戏、重叠积木游戏、走迷宫游戏等来进行训练,从而促进视觉障碍儿童正确思维的形成。3.视觉障碍儿童思维训练的定向行走措施定向行走训练能扩大盲童的活动范围,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上学读书等打下基础。视觉障碍的学生必须学会听辨交通流量,对街道和路面的变化做出反应,使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设备(如手杖、导盲犬等)等来发现环境中的事物并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位置。对盲童来说,定向行走技能的发展从出生就开始了,并持续到个体达到可以安全使用多种技巧来行进的预定目标。较小的儿童集中发展强烈的身体形象、掌握空间和方向概念、学习家庭和学校的布置,并发展他们的环境知觉。年龄较大的学生集中焦点在安全地穿越马路和在日益复杂的情况中成功前进,如在城中商业街或购物中心自如行进。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类技能,有时还需要定向行走专家的服务。如一个必须适应新家、邻居或工作场所的视觉障碍成人,就需要与定向行走专家合作,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布局、有用的地标、他们将用来定向和前进的最短的和其他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行走路线。在对盲童进行走训练时,先教他们在行走时把一只手放在脸前,用来保护脸部,另一只手放在身体前面保护身体,小心向前后左右行走。在弯腰向下时,用手挡住脸,以防碰到桌椅,行走活动的范围从内到外,从近到远,逐步扩大,先是让盲童在屋内和院内活动,摸着墙壁和家具行走。行走训练时,要随时告诉他们摸到的东西和前后左右的方向,记住自己的位置。训练盲童使用手杖,能更快地增加他们的行走与活动能力。一般来讲,X岁的盲童已可以教他们使用手杖。使用手杖能增加他们行走与活动的安全感。手杖的长度和地面到盲童肘部的长度相等。如果走得较快,步子迈得大一些,手杖也可以略长一点。手杖应该每次都点在距离盲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