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四首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_第3页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_第4页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这四首诗。2.感悟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3.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揣摩诗歌的表达技巧。2第一课时《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4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说说诗句的意思5研读诗歌,自主探究

陶诗平淡而富有情趣,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6“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7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使至塞上》10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朝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进入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边塞诗11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12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提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13研读诗歌,自主探究

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用“征蓬”“归雁”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传达出自己的孤寂情绪。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5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16第二课时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17《渡荆门送别》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18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9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20研读诗歌,自主探究

试分析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写的是远景,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的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尾联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21诗歌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1)写景细致入微。颔联从正面描写,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22(2)抒情手法奇特。尾联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2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24《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靖康之变”发生后,宋代诗人遭遇到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人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岳阳楼。诗人之悲痛,实在是个人身上熔铸国家的深沉悲痛。25朗读诗歌,自感知诗意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26研读诗歌,自主探究

诗有诗眼,它是一首的灵魂所在。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悲”27诗中哪些地方能体现“悲”?

“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登临吴蜀横分地”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备感惆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地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28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总之,诗中贯穿的是景悲、己悲、国悲。29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面对浩瀚的岳阳楼景观,追忆往昔,凭栏吊古,勾起他满腹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愁,表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