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大纲(含涉外中医方向和新安医学实验班)_第1页
中医专业大纲(含涉外中医方向和新安医学实验班)_第2页
中医专业大纲(含涉外中医方向和新安医学实验班)_第3页
中医专业大纲(含涉外中医方向和新安医学实验班)_第4页
中医专业大纲(含涉外中医方向和新安医学实验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HumanAnatomy

(供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含涉外中医方向

和新安医学实验班)(本科)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知识,了解结构与功能

的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专业基础课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满足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西医临床课

程的需要。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既是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又是其他医学基础课的基础,所以它是先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

程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63学时,实践教学(实验27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

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譬学环节实践教学

习题及

理论小计

讨论

课程内容

实验实训见习其它

绪论22

运动系统18927

消化系统6

呼吸系统3

621

泌尿系统2

生殖系统4

循环系统8

312

内分泌器官1

感觉器6928

神经系统13

几个“危险穴位”的断面解

自学自学

合计632790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

严振国,杨茂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主要参考书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郭光文,王序.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于频.系统解剖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方式建议采用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口试、小测试、作业和标本考查)、实验成绩和期末考

试成绩综合考察。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

了解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的分科,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

学术语。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了解中医学中对运动器官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中医学对运动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骨学

【目的要求】

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

熟悉骨的理化特性,骨的发生。

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孔、椎管、

椎间孔、棘突、横突、横突孔、肋凹、肋沟、髓管、舐管裂孔、髓角、髓骨岬、胸骨角、胸骨颈静脉切迹,

剑突。

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下角和喙突。

肱骨:肱骨头,肱骨头,大、小结节,外科颈,槎神经沟,内上黑、外上霞、尺神经沟和鹰嘴窝。

梯骨:榻骨头、槐骨粗隆和椀骨茎突:

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髓骨:骼骨、耻骨、坐骨、酸臼、闭孔、骼崎、骼前及骼后上棘、熊结节、坐骨结节和耻骨结节。

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臀肌粗隆和股骨内、外侧霞及内、外上镰。

腓骨:腓骨头、腓骨颈和外踝。

跟骨:跟结节。

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以下主要的孔道和结构:眶上孔(或切迹)、眶下孔、枕骨大孔、茎乳孔、翼

点、前囱、眉弓、枕外隆突、枕裸、乳突、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咬肌粗隆、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

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内耳门,外耳

门和垂体窝。

【教学内容】

骨的形态,构造和理化特性。

椎骨、胸骨、肋。

锁骨、肩胛骨、肱骨、税骨、尺骨、手骨。

髓骨,股骨,骸骨,胫骨,腓骨,足骨。

脑颅骨、面颅骨颅的整体现、新生儿颅骨。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骨连结

【目的要求】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运动。

熟悉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

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的位置),

脊柱的生理弯曲和胸廓形态。

了解脊柱和胸廓与肋和椎骨的连接,胸廓的运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的构成。

掌握肩、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形式。

了解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构成和运动,了解手骨间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掌握靛、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了解髓骨与髓骨及髓骨与骸骨之间的连接;熟悉骨盆的组成、分部、性别差异;了解足关节的名称及组

成;了解足弓的概念。

掌握颠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教学内容】

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躯干骨的连结

上肢带骨连结和自由上肢骨连结。

下肢带连接和自由下肢连结。

颅骨的连结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四节肌学

【目的要求】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及肌的辅助装置。

熟悉肌的起止点、作用,肌的配布。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腹

肌前外侧群肌的层次,名称及纤维方向,舐棘肌的位置和作用。

了解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筋膜的名称,腹白线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通过的内容。

掌握咬肌,频肌的位置和作用,胸锁乳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熟悉枕额肌、颊肌、口轮匝肌的位置;了解舌骨下肌的名称和位置。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起止及作用。

了解冈上肌、冈下讥、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肱作用肌的位置和作用;熟悉前臂屈肌群各肌的名

称和位置排列关系(其中掌长肌腱,挠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指伸肌腱,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拇长

展肌腱的名称及位置)。了解手肌的分群。

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熟悉其他下肢肌的名称、位置,分群及主要作用(其中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头肌腱、腓肠肌、跟

腱、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的名称和位置需掌握)。

【教学内容】

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点、作用,肌的辅助装置,肌的配布和命名。

躯干肌

头颈肌

上肢肌

下肢肌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五节体表标志

【目的要求】

掌握全身各部以下重要的骨性标志:下颌头,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眉弓、第七颈椎棘突、肩胛冈,

肩峰。肩胛骨下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锁骨、肱骨内外上螺、鹰嘴、尺骨茎突。梯骨头,

梯骨茎突、豌豆骨、骼崎、骼前上棘,落后上棘、能角、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骸骨,胫骨粗隆,

内踝、腓骨头、外踝。

熟悉全身各部以下肌性、皮纹等标志:背纵沟,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腹股沟、咬肌、颗肌、人中、

鼻唇沟、内眦.外眦,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税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尺侧腕屈肌腱、腋前后裳、肘窝

横纹、腕掌侧横纹,臀大肌、股四头肌、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头肌腱、腓肠肌、跟腱、臀股沟、胭窝

横纹。

【教学内容】

躯干体表标志,头颈部体表标志,四肢部体表标志。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熟悉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

了解中医学对消化器官的有关记载;了解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管的一般结构,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消化管

【目的要求】

掌握咽峡的组成,牙的形态、结构,腭扁桃体的位置,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了解口腔的分部,舌的形态构造,出牙和牙式,下颌下腺与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开口部位。

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

掌握食管的位置及三个狭窄的部位。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位置;熟悉胃的主要结构。

掌握小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的分部);了解空回肠的主要形态结构。

掌握大肠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及肛管结构。阑尾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

【教学内容】

口腔

食管

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消化腺

【目的要求】

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了解肝的功能。

掌握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熟悉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了解胆囊的功能。

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及胰管的开口部位。

熟悉胰的功能。

【教学内容】

肝的形态,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肝的主要功能,肝外胆道。

胰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四节腹膜

【目的内容】

掌握腹膜壁层,脏层和腹膜腔,男、女盆腔腹膜陷凹的名称、位置。

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大网膜、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主要形态、位置,各系膜的名称,

腹膜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腹膜的配布和功能,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了解中医学中对呼吸器官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中医学对呼吸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肺外呼吸道

【目的要求】

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粘膜分部。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名称;熟悉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了解弹性圆锥和喉肌。

掌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了解气管的分段。

【教学内容】

外鼻、鼻腔、鼻旁窦。

喉的位置和结构。

气管和主支气管。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肺

【目的要求】

掌握肺的形态、结构、位置。

熟悉肺的体表投影。

了解肺内支气管。

【教学内容】

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四节胸膜和纵隔

【目的要求】

掌握胸膜壁层,脏层和胸膜腔,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位置。

熟悉胸膜的体表投影。

了解纵隔的概念,位置,分部(四分法)及内容。

【教学内容】

胸膜和纵隔。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四章泌尿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了解中医学中对泌尿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中医学对泌尿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肾

【目的要求】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

了解肾的被膜。

【教学内容】

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被膜和肾的内部结构。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输尿管道

【目的要求】

掌握输尿管的分段及及三个狭窄的部位。了解输尿管的走行位置和毗邻。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角的特点。了解膀胱壁的结构。

熟悉女性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

【教学内容】

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输尿管分段及狭窄。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膀胱壁的结构。

女尿道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四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了解中医学中对生殖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中医学对生殖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男性生殖器

【目的要求】

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及形态结构,输精管的行程、位置,精索的位置及其组成,前列腺的位置。

熟悉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以及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以及阴茎的分部和结构。

了解阴囊壁的一般结构。

【教学内容】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阴囊、阴茎和男尿道。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女性生殖器

【目的要求】

掌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

熟悉尿道口和阴道口的位置。

了解女性外阴的一般形态。

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掌握会阴概念、坐骨肛门窝的位置。

了解会阴的位置和分部及会阴的层次结构,了解坐骨肛门窝的形态和内容物。

【教学内容】

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女性外生殖器,女乳房,会阴。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六章循环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了解中医学中对循环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中医学对循环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0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径。

熟悉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掌握心脏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统、血管分布及体表投影。

了解心壁和心包的形态结构。

掌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位置。

了解动脉导管索的位置。

掌握主动脉的分段和其重要分支。

掌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上颅动

脉、脑膜中动脉、频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熟悉颈动脉窦及颈动脉球的位置和一般功能,舌动脉分布范围。

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掌握腋动脉、肱动脉、梯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围。

了解掌浅弓和掌探弓的组成及其分布。

了解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掌握腹腔干三大分支的名称及分布范围;掌握肠系膜上、下动脉和肾动脉的名称和分布范围

了解腹腔干三大分支后的各级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的名称,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动脉的名称及

分布范围。

掌握骼总动脉、骼外动脉的走行位置,器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了解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臀上、下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掌握肱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围。

了解股深动脉的分布范围。

附全身主要动脉体表投影、摸脉点、止血部位

掌握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椀动脉、尺动脉、股动脉、胭动脉和胫前动

脉的体去投影,面动脉、颗浅动脉、肱动脉.挠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摸脉点,颈总动脉、

颗浅动脉、面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指动脉、股动脉和胴动脉的止血部位。

掌握肺静脉起止。

掌握上腔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的起始、走行位置和汇入;熟悉颈外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汇入。

了解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肋间后静脉和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

掌握下腔静脉收纳范围和汇入,门静脉组成、位置、收纳范围及侧支循环,器内静脉、鹘外静脉、肾静

脉、睾丸静脉、肝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及汇入。

了解腹前壁静脉的组成和回流;了解腰静脉、肾上腺静脉的回流。

【教学内容】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径路,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心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各腔,心壁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包和心的体表投影。

左、右肺动脉。

主动脉、头颈部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胸部动脉、腹盆部动脉、下肢动脉、全身主要动脉的体

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肺静脉。

上腔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淋巴系

【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

熟悉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

掌握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脏淋巴结和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收纳

范围和其回流。

了解肺门淋巴结、食管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骼内淋巴结和骼外淋巴

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及回流。

掌握脾的位置、形态;熟悉脾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淋巴系的组成和其主要功能。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于和淋巴导管。

头颈部的淋巴结,上肢的淋巴结,胸部的淋巴结.下肢的淋巴结,盆部的淋巴结,腹部的淋巴结,人体

一些器官的淋巴引流。

脾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的基本慨念。

【教学内容】

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基本概念,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内分泌器官

【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松果体和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上述各腺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和胸腺。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八章感觉器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了解中医学中对感觉器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感觉器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中医学对感觉器的有关记载。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视器

【目的要求】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熟悉眼底的形态结构。

掌握上、下睑、结膜和泪器的名称、位置及分部。

了解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眼的血管。

【教学内容】

眼球壁、眼球内容物。

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眼的血管。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前庭蜗(位听)器

【目的要求】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耳郭的形态,鼓膜的位置、形态及分部,中耳的位置及三块听小骨的名称

及连结,内耳迷路的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声音传导径路,外耳道的组成及弯曲。

熟悉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鼓室各壁、乳突窦及乳突小房的位置。

【教学内容】

外耳、中耳、内耳和声音传导径路。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组成及基本功能,神经系统中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髓质、皮质、纤维束、神

经核、神经节和神经的概念)。

了解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反射和反射瓠的概念,中医学中对神经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区分,中医学对神经系统的有关记载,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和

常用术语。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目的要求】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

脑前束及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及侧束)。

熟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了解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分,颈丛、臂丛、腰丛、舐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

神经、槐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肋间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

经和阴部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了解颈丛皮支、脊神经后支(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胸背神经、器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股外侧

皮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闭孔神经和隐神经的分布,脊髓对肌和皮肤的节段性分布。

【教学内容】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和脊髓的功能。

脊神经的后支和前支,脊髓的节段性支配。

【教学方法和时数】

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

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目的要求】

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主要脑神经核的名称、部位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及

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

熟悉红核和黑质的位置。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及脑干的功能。

掌握小脑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了解小脑的内部结构及一般功能。

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和主要结构,下丘脑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核团(视上核、室

旁核)。

熟悉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及一般功能。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