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二)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进行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25分)2024年4月20日,驻马店市第十中学的学生开展了“传唱中国历史,展望美好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练习(3分)(1)(1分)材料一: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其中,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纸张质量得以提高,成本降低,从而推动了书籍的普及。请指出材料中“蔡”的读音:。(2)(2分)材料二: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逢节日,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材料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古诗往往能反思一个人朝代的兴衰。阅读文段,补充空缺的古诗(8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同时抒发自己伟大抱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①!”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自然规律的诗句是:“②,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⑤,病树前头万木春。”李煜《相见欢》中,以象征手法写出愁的永恒、无边无际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⑥。”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要做到:“⑦,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⑧。”3、(3分)技术的创新往往离不开艰苦的奋斗。下列是中国近代学习其他国家技术的总结语,请排序:①接着,我们将探讨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③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这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④最后,我们将总结这种技术的前景和可能的发展方向。正确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4、(11分)未来是自己的,我们要为了梦想而奋斗。九(1)班开启了梦想探究活动。班级:九1班探究主题:梦想(1)(4分)【情境一】请根据以下两张图片,分别概括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概括内容1】【概括内容2】(2)(4分)【情境2】选择图片符合主题:在以下三张图片描述中,请选择你认为更符合“梦想”主题的两张图片,并说明理由。【图片A】一个孩子站在山顶上,远眺着壮丽的风景,手中紧握着一个写有“梦想”字样的小旗子。【图片B】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闭目养神,周围环境优美宁静。【图片C】一群青年在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面前的实验器材上,墙上挂着“科学创新”的标语。(3)(3分)【情境3】请结合你对“梦想”的理解和以上图片的内容,谈谈探究“梦想”这一主题的意义。二、阅读理解(26分)(一)深林里的回声(16分)在遥远的深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这片深林里有一个神秘的传说:在森林的最深处,隐藏着一棵能够说话的神奇之树。它拥有无尽的智慧,能够解答世间一切疑惑,但只有真心寻找答案的人才能找到它。有一只名叫小杰的小松鼠,它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它渴望探索深林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那棵神奇的树,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小杰相信,只要找到了那棵树,就能找到生活的真谛。于是,小杰踏上了寻找神奇之树的旅程。它穿过了密密的树林,越过了湍急的溪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然而,它始终没有找到那棵神奇的树。每当它感到绝望时,森林里的其他动物都会鼓励它,告诉它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答案。有一天,小杰来到了一片开阔地,这里有一棵巨大的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小杰心想,这棵树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神奇之树。于是,它兴奋地跑到树下,大声喊道:“神奇之树,我找到了你!请告诉我生活的真谛是什么?”然而,树并没有回答。小杰等了很久,还是没有任何回应。它感到失望极了,觉得自己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了。就在这时,一只老松鼠走了过来。它看着小杰,微笑着说:“孩子,你一直在寻找生活的真谛,但其实答案就在你心中。”小杰疑惑地看着老松鼠,不明白它的意思。老松鼠解释说:“生活的真谛并不是由别人告诉你的,而是需要你自己去体验和领悟。你在寻找神奇之树的过程中,已经收获了无数的经历和成长。这些才是你真正的财富。”小杰听了老松鼠的话,恍然大悟。它突然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追求一个外在的答案,却忽略了内心的成长和体验。它感激地看着老松鼠,说道:“谢谢您,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就是不断地成长和体验,而不是追求一个固定的答案。”从那天起,小杰变得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它不再执着于寻找神奇之树,而是用心去感受周围的每一个细节。它学会了欣赏美丽的风景,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与森林里的其他动物分享快乐和悲伤。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杰变得越来越成熟和聪明。它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帮助了许多其他的动物,成为了深林里的一位智者。然而,有一天,当一只迷路的小兔子找到小杰,询问它关于生活的真谛时,小杰却沉默了很久。它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迷茫和寻找,想起了老松鼠的教导。最后,它微笑着对小兔子说:“生活的真谛就像这片深林里的回声,它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你需要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领悟。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小兔子听了小杰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它感谢小杰的指点,然后踏上了自己的旅程。5、从小杰的视角,填写下列表格(共4分)事件分析小杰的①_______之旅③小杰的②______之旅④6、请从句子作用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小杰寻找神奇之树的艰辛(4分)7、生活的真谛是什么?(4分)8、标题“森林里的回声有什么作用”(4分)(二)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练习。(11分)【甲】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完成进驻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统一部署,截至4月17日,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完成进驻工作。15个巡视组将对34家经济工作部门和金融单位开展常规巡视。被巡视单位分别召开巡视进驻动员会。各中央巡视组组长作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巡视工作提出要求。各中央巡视组组长指出,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巡视组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坚守政治巡视定位,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以“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情况,紧盯权力和责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在强化巡视整改上集中发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传导下去、一贯到底,以有力政治巡视保障高质量发展。各中央巡视组组长要求,要准确把握巡视经济工作部门和金融单位的重点,深入了解被巡视党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履行职能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深入查找政治偏差,推动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了解履行整改责任、推动问题解决的实际行动和效果,重点查找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持续释放强化整改的鲜明信号。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接受监督,主动配合巡视,认真抓好整改,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据悉,15个中央巡视组将在被巡视单位工作3个月左右,其间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人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以及巡视整改等方面问题反映。巡视组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4年7月12日。--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9日文章【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英文名:theCommunistPartyofChina,简写CPC),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我们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唤起工农千百万”“夺过鞭子揍敌人”,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自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9、(2分)下列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巡视组将对所有政府部门和金融单位进行常规巡视。B.巡视工作将持续到2024年7月12日。C.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D.巡视组将重点查找履行整改责任、推动问题解决的实际行动和效果,而非问题本身。10、(4分)请简要说明【乙】文是如何论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论点的。11、(4分)结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巡视工作,以及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理念。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伯牙鼓琴(10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g]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2、(2分)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鼓(2)方13、(2分)翻译下列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14、(3分)“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15、(3分)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5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6、(3分)叠词“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的意境,反衬的的诗人形象。17、(2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都写诗人登高望远,请结合诗人当时的境况,分析两首诗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三、名著阅读(4分)19、任选一题作答:A.概括写出《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的内容。B.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练习: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勒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谁想到你会有今天?”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1分)(2)本文段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3分)四、作文(50分)电视剧创作背景:《繁花》聚焦于20世纪90年代初,讲述了以阿宝为代表的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下抓住机遇、施展才华,凭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魄力改写命运、自我成长的故事。无论是阿宝、玲子、汪小姐、李李或是饭店服务员、零售店主、工厂老板、外贸代理、汽车司机等,每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都选择了向商业对手挑战,向技术变革挑战,向个体命运挑战,哪怕失败也不放弃,笑对人生起伏。原著简介:《繁花》书写了三代人物,各个人物的身份、家庭背景、主要活动空间、性格脾性都各有不同,作者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图景,深刻详实地映射着其背后的时代变迁。在各种政治之风中,农民们面对的*直接的饥饿与身体之痛,而城市里的普通市民,更多的在承受精神煎熬——作为无产阶级工人队伍强大、资产阶级也同样数量多的城市,作为曾经风华绝代的上海,在一系列变故之中,更显得风雨飘摇。《繁花》是一部上海市民心灵史,也是上海的成长史,且是一部痛史。故事以阿宝、沪生、小毛、陶陶等男性的视角,描绘了一幅上海女子图鉴,把这些女子的作、精、嗲刻画得入木三分。有至真性情,也有虚情假意;有温柔解语花,也有骄横河东狮。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与阿宝有关的几个女子——蓓蒂是阿宝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在乱世中化作一尾金鱼离去;雪芝是阿宝情窦初开时的恋人,是寒冬里的一枝白梅;李李是阿宝人到中年时的情人,是红尘中一朵艳丽的玫瑰。热门标签:请从以下三个词语中[坚韧、热情与理智、责任和担当]选择一个词语为观点,写一篇议论文,紧扣《繁花》内容,书写青少年的奋斗。(700字,不得抄袭套作)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l、(3分)(1)cài(2)原句: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修改后:庆祝传统节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解析】原句中的“通过……使……”结构造成了主语缺失,修改后去掉了“通过”,使句子结构完整,意思表达清晰。2、(8分)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海日生残夜③江春入旧年④千里共婵娟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⑦富贵不能淫⑧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对家国不幸的哀痛之情,同时抒发自己伟大抱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李煜《相见欢》中,以象征手法写出愁的永恒、无边无际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3分)A: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解析】首先,我们应该简要介绍这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③),以便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接着,我们会探讨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①),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技术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会进一步分析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②),这有助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展示技术的实际效果。最后,我们会总结这种技术的前景和可能的发展方向(④),为读者提供对该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因此,合理的逻辑顺序是先介绍基本原理,然后探讨优缺点,接着分析实际应用,最后总结前景和发展方向。所以正确答案是③①②④。4、(共11分)(1)(4分)①位年轻学生坐在书桌前,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书桌上堆满了学习资料和书籍。②一群青少年站在广场上,手中放飞着彩色的风筝,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合理即可)(2)(4分)在以下三张图片描述中,我认为图片A和图片C更符合“梦想”主题。图片A展示了一个孩子站在山顶上,远眺着壮丽的风景,手中紧握着一个写有“梦想”字样的小旗子。这张图片直接表现了梦想的主题,孩子站在山顶象征着追求梦想的高远目标,手中的小旗子则明确地标注了“梦想”二字,使得图片的主题一目了然。这张图片传达了追求梦想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图片C展示了一群青年在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面前的实验器材上,墙上挂着“科学创新”的标语。这张图片则体现了青年人对梦想的追求和实践。他们在实验室中专注工作,致力于科学创新,这正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图片中的“科学创新”标语也强调了梦想与实践的结合,即通过创新和努力来实现梦想。相比之下,图片B虽然展示了老人闭目养神、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但这与“梦想”主题的关联并不直接。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包括享受平静的生活,但这张图片更多地传达了一种休闲和放松的状态,而不是追求梦想的过程或目标。因此,我认为图片A和图片C更符合“梦想”主题,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场景和元素展现了追求梦想的意义和价值。(合理即可)(3)(3分)①探究“梦想”这一主题的意义在于激发我们的内心动力,引导我们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②通过了解不同人群对梦想的追求和实践,我们可以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③同时,探究梦想也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④此外,通过分享和交流关于梦想的故事和经历,我们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班级凝聚力和文化氛围的提升。(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涉及到社会方面)【解析】探究“梦想”这一主题的意义深远且广泛。通过深入理解“梦想”的内涵,并结合上述三张图片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主题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与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紧密相连。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它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推动我们不断前行。图片A中的孩子站在山顶上,手握“梦想”小旗,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这一画面告诉我们,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它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在挫折中勇往直前。通过探究梦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梦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图片C中的青年人在实验室里忙碌,致力于科学创新,这正是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他们的努力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为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探究梦想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梦想都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共同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时,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此外,探究梦想还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通过探究梦想,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信念、如何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如何在成功中保持谦逊。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综上所述,探究“梦想”这一主题的意义在于激发个人潜能、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深入理解梦想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图片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人生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二、阅读理解(共30分)(一)5、(1)①小杰的寻树之旅、②小杰的领悟之旅(2)③小杰出于对神奇之树的好奇和对生活真谛的渴望,踏上了寻找神奇之树的旅程。它穿过了茂密的树林,越过了湍急的溪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然而,尽管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始终未能找到那棵传说中的神奇之树。这一过程中,小杰不仅体验了旅途的艰辛,也收获了成长和勇气。④当小杰在失望中遇到老松鼠时,老松鼠的话让小杰豁然开朗。它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并不在于寻找一个外在的答案,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体验。从此,小杰不再执着于寻找神奇之树,而是开始用心去感受和领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聆听生命的声音,与森林里的其他动物分享快乐和悲伤。这一过程中,小杰不仅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也成长为深林里的一位智者。6、作者通过描述小杰穿越密林、越过溪流以及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它寻找神奇之树的艰辛。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小杰所面对的环境的恶劣和困难,还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描写,如“穿过了密密的树林”、“越过了湍急的溪流”等,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小杰在寻找过程中的不易和坚持。同时,这些句子也凸显了小杰的决心和毅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7、生活的真谛在于不断地成长和体验,而不是追求一个固定的答案。正如小杰在寻找神奇之树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外在的、绝对的真理,而在于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不断地成长、学习和体验。每一次的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通过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本质,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真谛。8、标题“森林里的回声”在故事中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它作为故事的线索,贯穿全文,引导读者跟随小杰的旅程,探索生活的真谛。其次,标题的比喻意味深厚,寓意着生活的真谛如同深林里的回声一样,既无处不在又难以直接捉摸,需要人们去细心探索和领悟。此外,标题也呼应了故事结局的欧亨利式反转,使故事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通过“森林里的回声”这个标题,作者巧妙地传达了关于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二)9、C【解析】根据【甲】文内容,“据悉,15个中央巡视组将在被巡视单位工作3个月左右,其间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人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这表明巡视组确实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中“对所有政府部门和金融单位进行常规巡视”与原文“将对34家经济工作部门和金融单位开展常规巡视”不符;选项B中“巡视工作将持续到2024年7月12日”是指巡视组受理信访的时间,而非巡视工作结束的时间;选项D中“而非问题本身”与原文“重点查找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相矛盾。10、乙文论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论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文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奠定了其领导地位的基础。其次,文章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贡献,包括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这些历史成就展示了党在领导国家事务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作用。接着,文章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进一步论证了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最后,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先进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并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这再次强调了党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综上所述,【乙】文通过历史回顾、理论阐述和使命定位等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论点。11、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