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行业报告:消费电子钛浪起3D打印黎明至_第1页
3D打印行业报告:消费电子钛浪起3D打印黎明至_第2页
3D打印行业报告:消费电子钛浪起3D打印黎明至_第3页
3D打印行业报告:消费电子钛浪起3D打印黎明至_第4页
3D打印行业报告:消费电子钛浪起3D打印黎明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D打印是通过二维逐层堆叠材料的方式,直接成形三维复杂结构的数字制造技术。对比传统制造方法,增材制造最适合小批量、复杂设计以及速度至关重要的应用。复盘全球和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14年前后3D打印泡沫的积聚和破裂,未来3D打印的核心看点在于基本面能否根本改善。为什么现在看好3D打印?①过去3D打印的痛点在于无法大规模量产,当前消费电子钛合金趋势之下,3D打印钛合金成本低于传统CNC制造,市场空间释放;②国内厂商金属3D打印技术SLM、LPF均成熟,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应用;③金属3D打印成本降低,2020-2022年铂力特金属3D打印粉末售价降幅46%,另外激光头增加、双面铺粉等技术助力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下降。3D打印产业链中,设备厂商占据主导地位。①上游原材料价值量约占16%(2021年数据,下文同),目前基本完成国产替代,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7%,激光器和振镜国产替代进展较慢;②中游3D打印设备厂商价值量占比55%,3D打印服务商价值量占比21%,国产厂商收入规模和外资龙头仍有一定差距;③全球3D打印下游较分散,我国工业级3D打印下游约六成用于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新增3D打印设备的市场空间有多大?①短期分产品测算,假设2024年折叠屏轴盖、手表表壳、iPhone中框的3D打印渗透率分别为10%/25%/10%,新增3D打印设备空间1.6/10.4/117亿元。②中长期,消费电子领域3D打印成长空间巨大。根据Statista和Wohlers,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领域3D打印市场规模为21.27亿美元,在全球1.01万亿美元消费电子市场的渗透率仅约0.21%,3D打印应用有巨大上升空间。投资建议:随着3D打印持续降本增效,消费电子的3D打印空间打开,行业进入产业爆发期,建议关注产业链结构性机会,中游3D打印设备、后处理研磨抛光设备的价值量较大。受益标的为设备商:铂力特(金属3D打印设备龙头,全产业链布局)、华曙高科(金属+非金属3D打印设备、非金属材料及软件)、金太阳(钛合金打磨设备、喷砂、液体抛光风险提示:测算假设误差、行业历史数据代表性有限、3D打印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其他钛合金加工技术路线的成本下降进度快于3D打印、技术升级换代、研报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CONTENTSCONTENTS4消费电子新增3D打印空间测算13D打印复盘: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和大众13D打印复盘: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和大众CONTE冶金质量均匀致密,无其他冶金缺陷;同时快速凝固使得材料内部组织为细小亚结构,成形零件可在不损失塑性 项目金属3D打印技术传统精密加工技术技术原理“增”材制造(分层制造、逐层叠加)“减”材制造(材料去除、切削、组装)技术手段共5种技术路线,常见的为SLM、LSF(详细介绍见2.2)磨削、超精细切削、精细磨削与抛光等适用场合小批量、复杂化、轻量化、定制化、功能一体化零部件制造批量化、大规模制造,但在复杂化零部件制造方面存在局限使用材料金属粉末、金属丝材等(受限)几乎所有材料(不受限)材料利用率高,超过95%低,材料浪费产品实现周期短相对较长零件尺寸精度0.1-10μm(超精密加工精度甚至可达纳米级)零件表面粗糙度Ra2μm-Ra10μm之间(表面光洁程度较低)Ra0.1μm以下(表面光洁度较高,甚至可达镜面效果)医学生物3D打印元年走向大众利《经济学人》称3D打印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奥巴马提出投资10亿美元在全美建立国内创客开始研发SLA技术的个人3D打印机技术”1.2、3D打印40年发展历史: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和大众(1)1980-1992年:非金属3D打印技术触发期。核心非金属3D打印技术(2)1992-1999年:非金属3D打印商用+金属3D打印技术触发期,首台工(3)2000-2013年:初始应用期,非金属3D打印爆发。2001年首台桌面3D打印机问世,随着2009年FDM技术专利到期,桌面打印机价格由上万美元(4)2014年至今:稳步发展期,金属3D打印技术成熟。2013-2014年SLA等多项关键专利到期,2016年12月SLM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到期,我国出 2014年起核心专利到期后,全球3D打印产值快速上升,但海外龙头公司营收停滞,连年亏损。2014年后,3DSystem依靠收购实现的业绩高增难以为继,专利到期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过去十年美国3D打印指数两次上涨后回落,均由于业绩预期未兑现。2012-2013年美股3D打印指数在政策支持、公司业绩高增之下屡创新高,市场预期高涨,2014年后随着公司营收增长停滞和业绩亏损,泡沫破裂。3DSystem2020Q4业绩预告超预期,疫情后经济和行业反弹的预期驱动指数上涨,后被证伪,指数 SLMSOLUTIONSGROUP(退市)STRATASYS3D系统ELECTROOPTICSYSTEMSHOLDINSLMSOLUTIONSGROUP(退市)STRATASYS3D系统ELECTROOPTICSYSTEMSHOLDIN5040302002014年后营收不再高增200-20-40-60-80-1007100%30025020050100%300250200500 265090%80%70%60%50%40%20%0%002102014-2015年经历“3D打印泡沫”的膨胀和破裂。2013年起我国3D打印专利数量爆发,2015年2月《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发布,提出行业年均销售收入增速超30%,政策推动和技术革新下,3D打印产业预期膨胀指数上涨。2015年6月随着股市泡沫破裂,3D打印指数回归基本面。20092010201120122013201 94.0%79.9%20844.3%50.728.163.0%82.632.2%11.8%2013201420152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1320142015201、全球和我国资本市场中,3D打印已经经过了概念炒作阶段。2、因此,当前市场对政策、新闻等炒作钝化。3、未来3D打印核心看点在于基本面的根本改善。过去3D打印在资本市场表现平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如果3D打印量产并带动业绩增长,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9CONTECONTE过去3D打印的痛点在于无法大规模量产,当前消费电子折叠屏+钛合金趋势之下,3D打印市场空间释放。过去3D打印未形成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据WohlersAssociates,2022年全球3D打印产值180亿美元,前三大下游为航空航天(17%)、医疗(16%)和汽车(15%2021年我国3D打印产值265亿元,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均未形成大规模标准化生产。3D打印助力钛合金制造成本降低,比传统CNC加工性能更优。由于钛合金的低热导率,传统CNC技术加工钛合金刀具损耗大,根据艾邦高分子,传统CNC加工钛合金良率仅30-40%。3D打印技术避免了刀具切削环节,且激光器和金属粉末的降价,使得3D打印钛合金成本逐渐与CNC加工平价。根据Counterpoint,AppleWatchseries6表壳的机加成本约为132元,3D打印的Ultra钛合金成本约为109元,成本端具备竞争优势。3D打印钛合金在苹果、荣耀产品中有应用。2023年7月,华为荣耀MagicV2折叠屏手机铰链宣告使用钛合金3D打印技术制造,实现首次3D打印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据彭博社,AppleWatchSeries9的表壳采用不锈钢粘结剂喷射(BinderJetting)金属3D打印;AppleWatchUltra的数字表冠、侧按钮和一些其他操作按钮使用钛合金粉末床激光熔融(L-PBF)金属3D打印生产。如果智能手表的测试成功,苹果或将寻求在未来几年内在更多产品上使用该技术。头部厂家的示范效应之下,未来3D打印技术有望拓展至更多消费电子产品。小米14Pro(2023.10)、三星GalaxyS24Ultra(2024.3)等均确定采用钛合金零部件,钛合金在3C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形成趋势。AppleWatchSeries93D打印不锈钢表壳AppleWatchUltra3D打印钛合金表冠等金属粉末/丝)金属粉末/丝)热塑性塑料加热融化再凝固熔融沉积成形(FDM)尼龙等产、医疗植入体、随形冷金属(DirectedEnergy材束熔丝沉积WAAM很大的打印尺度、大型零粘结剂喷射金属粉末/砂粘合剂+后处理三维立体打印(3DP)2.2、催化剂二:国内厂商金属3D打印技术已成熟,具备产业化基础3D打印分为金属3D打印和非金属3D打印,其中金属3D打印技术PBF已实现广泛工业应用,DED已形成工业化应用。增材制造工艺分为7类,不同技术通常在材料、能量源、成型方法上有差异,其中4种路线涉及金属3D打印,粉末床熔融PBF(包括SLS、SLM、EBM、MJF)和定向能量沉积DED(包括LSF、WAAM)均可制造达到锻件标准的金属零件,是已成熟应用的技术路线。据Wohlers2022年Senvol数据库统计,全球1026件金属增材制造产品中,94%均采用PBF(902件)和DED(61件)技术制造。2.2、催化剂二:国内厂商金属3D打印技术已成熟,具备产业化基础以最广泛使用的两种金属3D打印技术路线SLM、LSF为例:SLM适合加工精密零件,国产厂商的SLM设备各项指标已达到领先水平。SLM的加工原理为:铺粉系统在加工平台铺一层金属粉末,激光在金属粉末的颗粒之间一次一层地烧结成型。解决了复杂结构零件的加工制造问题,特别适用于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难加工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零件。SLM技术路线的主要设备厂商包括EOS、通快Trumpf、SLMSolutions、ConceptLaser(GE)、铂力特、汉邦、先临/易加三维、华曙高科。国内设备厂商华曙高科、铂力特的成型尺寸、扫描速度等各项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0选/77/2.2、催化剂二:国内厂商金属3D打印技术已成熟,具备产业化基础LSF适合高效加工大尺寸部件,我国在航空超大型金属结构件LSF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LSF的加工原理为:激光束按照设定的路径移动,同时粉末喷嘴将金属粉末直接输送到固态基板上的熔池,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顺序凝固,从而完成一个层截面的打印,层层叠加制造出零部件。适用于大型钛合金等材料零件的一次整体成形,及航空航天、煤炭、电力等重大装备受损零部件的修复再制造。LSF技术路线的主要设备厂商包括美国Optomec、铂力特等。2.2、催化剂二:国内厂商金属3D打印技术已成熟,具备产业化基础在追求高性能的航空航天领域,我国金属3D打印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航空航天等高性能构件需要在更极端的条件下服役,这不仅对材料强度、韧性、刚度等基本力学性能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且对零部件的超强承载、极端耐热等极端特性和极端轻量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属3D打印(SLM工艺)实现了相关材料制件的高性能、高精度、复杂结构等成形要求,成形产品在表面特性、几何特性、机械特性等关键指标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具有“大(成形尺寸大)”、“优(优化设计)”、“特(新材料和特殊结构)”、“精(高精度)”的特点。3D打印要实现批量生产,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可①原材料金属3D打印粉末价格持续下行。以铂力特为例,2020-2022年自制金属3D打印粉末销售价格由0松装密度55.25µm54.87µm3D打印要实现批量生产,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可靠性。②设备价格下降。激光器国产化推进,零部件采购单价呈下降趋势,使得设备端单价呈下降趋势。③效率提升。2023年铂力特发布了BLT-A400、BLT-S400、BLT-S450的多激光配置方案,从设备激光器数量、粉末循环系统、配套软件等方面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为工业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降本、提质、增效”的批量化生产解决方案。0金属粉末(元/kg)金属粉末CONTECONTE3.1、金属3D打印产业链中,中游设备厂商占据主导地位金属3D打印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零部件、中游设备厂商及打印服务商、下游产品应用方,其中中游设备商我国增材制造材料目前基本完成国产替代。根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2021年调研50家规上企业结果,我国50家增材制造原材料规上企业2021年产值14.7亿元,其中以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年产量约700吨,营收5.5亿元,占比37%。国内主要增材制造原材料供应商包括中航迈特、铂力特、华曙高科等。金属3D打印设备核心零部件激光器、振镜国产替代进程较慢。华曙高科2022年进口激光器占比69.9%,进口激光器为IPG,部分国产;进口振镜占比99.13%。2020年我国振镜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率约15%,中低端振镜控制系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3D打印等高端应用领域仍由德国Scaps、德国Scanlab等国际厂商主导。 金属金属金属金属金属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全球3D打印设备行业格局较分散,我国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商收入规模和外资龙头仍有一定差距。金属3D打印设备以工业级为主,厂商包括美国3DSystems、德国EOS,国内厂商包括铂力特、华曙高科、鑫精合、易加三维、汉邦科技等。非金属3D打印设备既包括工业级,也包括消费级/桌面级,通常价值量、毛利率低于金属设备,但出货量和公司整体营收较高,代表企业有美国的Stratasys、3DSystems、比利时的Materialise、中国的创想三维(消费级/桌面级)等。公司收入(台)金属设备(SLM)+----金属设备(SLM)-)----金属设备(SLM)+-金属设备(SLM)+StratasysFormlabs3DSystemsMarkforgedETECRapidshapeStratasysFormlabs3DSystemsMarkforgedETECRapidshape3DPlatformHPWaspShining3DUniontechXYZprintingEOSSinteritMutoh3.4、下游:以航空航天、模型、汽车工业及医疗为主全球3D打印下游较分散,我国3D打印下游航空航天占比58%。由于海外非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较先进,非金属3D打印应用较多,因此下游广泛分布于航空航天、医药、汽车等多个领域。我国工业级3D打印下游约6成用于航空航天,由于金属3D打印更适用于高精尖,对产品有轻量化、结构优质化和集成化要求的产业,同时航空航天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功能敏感性高,因此成为了我国3D打印需求最早落地的场景。航空航天医药汽车科研能源政府其他消费电子建筑 应用的主要领域4CONTE4CONTE4.1、消费电子新增3D打印空间测算——结论短期,新增3D打印市场空间iPhone>AppleWatch>折叠手机轴盖,其中24年3D打印设备新增市场超百亿。根据我们测算,假设2024年折叠屏轴盖、手表表壳、iPhone中框的3D打印渗透率分别为10%/25%/10%,新增3D打印设备空间1.6/10.4/117亿元。中长期,消费电子全行业的3D打印渗透率极低,成长空间巨大。根据Statista和Wohlers,2022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01万亿美元,全球消费电子领域3D打印市场规模为21.27亿美元,渗透率仅约0.21%,未来随着钛合金的广泛使用以及龙头厂商的示范效应,3D打印应用仍有巨大上升空间。粉末材料(亿元)壳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测算4.2、测算关键假设钛合金粉末单价:0.6元/g,钛合金密度4.51g/cm3。设备参数:4激光设备单价200万元,8激光设备单价1500万元,单激光成形效率分别为4cm3/h、6cm3/h,每年有效工作天数280、300天,设备10年折旧。4.51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测算折叠手机铰链轴盖:根据我们测算,当折叠屏手机铰链轴盖的3D打印渗透率10%时,对应3D打印产品市场空间3.3亿元,3D打印设备1.6亿元;远期当3D打印渗透率40%时,对应3D打印产品市场空间19.3亿元,3D打印设备空间3.2亿元。关键假设:假设折叠屏铰链中的3D打印零部件从荣耀MagicV2扩展至更多产品,渗透率从5%逐年提升至40%;采用Counterpoint预测,2023-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从1860万部提升至1.02亿部;单机钛合金粉末用量10g;3D打印原材料、设备、振镜、激光器价格呈下降趋势。43654AppleWatch表壳等:根据我们测算,当AppleWatch的3D打印渗透率为25%时,对应3D打印产品价值11.3亿元,3D打印设备空间10.4亿元;远期当3D打印渗透率40%时,对应3D打印产品市场空间13.2亿元,3D打印设备空间0.3亿元。关键假设:根据TrendForce、Canalys预测,假设AppleWatch全球出货量从4160万只逐步增长至4885万只;单机钛合金粉末用量14g;3D打印材料均价、激光器单价、振镜单价呈下降趋势。43654iPhone钛合金中框:根据我们测算,当iPhone的3D打印渗透率为10%时,对应3D打印产品价值74亿元,3D打印设备空间117亿元;远期当3D打印渗透率40%时,对应3D打印产品市场空间171亿元,3D打印设备空间21亿元。关键假设:根据IDC,假设iPhone全球出货量2.2亿部,单机钛合金粉末用量35g,材料、激光器、振镜单价呈下降趋势。4365448593685CONTE5CONTE随着3D打印持续降本增效,消费电子打开3D打印产业链空间,行业进入产业爆发期,建议关注产业链结构性机会。由于钛合金材料特性,中游3D打印设备、后处理研磨抛光设备的价值量较大。受益标的为①设备商:铂力特(金属3D打印设备龙头,全产业链布局)、华曙高科(金属+非金属3D打印设备、非金属材料及软件)、金太阳(钛合金打磨设备、喷砂、液体抛光龙头)、长盈精密(CNC加工及后处理)、宇环数控(数控研磨抛光机)。②上游核心零部件:金橙子(储备3D打印振镜产品)、大族激光、锐科激光、杰普特、华工科技。③服务商:银邦股份。 产业链环节公司代码2023/12/11EPS(元)PE(倍)股价(元)2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