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_第1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_第2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_第3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_第4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极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

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

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

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

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把以上认

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

要性。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

空间等。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3、植物和

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

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

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威胁。

本单元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1观察,2提出问题,3预测,4制定计划,

5实验操作。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包括:对比实验(1、2、3课),制作生态瓶(第6课)

对比实验的处理:确定…个研究条件。在实验中确保只有这个条件有变化而

其他条件没有变化。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注意收集实验证据,用事实来说话。

制作生态瓶的处理:重视建造生态瓶的准备工作。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为操作

做准备。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收集实验证据。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

中应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

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包括: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的

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子变化规律。2、观察记录一天中午体影子的变化,对自然现

象和实验结果作出有依据的推测或解释。3、理解课文中有关观察、实验操作的目

的和方法,能按要求进行操作。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光的强弱、材料属性、物体

与阳光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4、能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

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5、运用本单元的科学原理,设计、制作潜望镜、

太阳能热水器。

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1、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变化是

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科研服务。科技的发

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2、事物都有利有弊,科学技术也

一样。人们应该在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尽力避免不利的一面。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以及变化,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地

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其特点;二是地形

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

波浪的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

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

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

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改变却是一个比较

迅猛的过程。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这种现象

叫风化。5、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6、土壤包含岩石风

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7、±

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8、流水、风

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9、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10、土地坡

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1、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2、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

等地形。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

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4、按要求进行实验

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

分。5、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

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6、用文字、图

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7、对自然现象和

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包括:1、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

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

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3、风化、侵蚀、

沉积、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灾害,也有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4、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

第四单元运动与力,本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1、了解重力、弹力、反

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

关系。2、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3、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本单元的单元结构。1、本单元的概念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活动以探

究车的运动为主要载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2、与常见运动关系最为

密切的力就是重力和摩擦力了,所以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重力和摩擦力。

本单元探究活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一3课)分别用重力、弹力、反

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探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第

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

准备。第三部分(5—7课)认识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探究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第8课)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

车。

度计划

教学进

出入

实授

计划

内容

教学

单元

教学

原因

节数

节数

1

验(一

芽实

子发

1、种

1

1

验(二

芽实

子发

2、种

单兀

第一

1

的生

豆芽

察绿

3、观

2

1

选择

蚓的

4、蚯

生物与

1

物网

和食

物链

5、食

3

环境

1

生态

一个

6、做

1

态瓶

变生

7、改

4

1

态平

护生

8、维

1

和影

1、光

5

1

的影

光下

2、阳

1

播的

样传

是怎

3、光

6

单元

第二

1

的反

4、光

1

与热

5、光

7

1

光和

多的

到更

样得

6、怎

1

热水

阳能

个太

7、做

8

1

水器

能热

太阳

们的

价我

8、评

2

9

期中复

2

10

考试

期中

实授

计划

课题

教学

单元

教学

出入

次节数节数原因

1、地球表面的地形1

11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

1

第三单元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

12

4、土壤中有什么1

地球表面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

13及其变化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1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

14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1

1、我们的小缆车1

15

2、用橡皮筋作动力1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

16第四单元

4、测量力的大小1

5、运动与摩擦力1

17运动和力

6、滑动与滚动1

7、运动与设计1

18

8、设计制作小赛车1

19期末复习2

20期末考试2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

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已发芽的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

4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实验法

[培优辅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

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

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

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

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

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

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

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

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

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

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的条件:

对比实验法

【课后反思】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光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