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交流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交流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交流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交流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扬与传承中医“简、便、验、廉〞的传统特色疗法,效劳于广阔群众。

目的历史

特点及分类经络腧穴1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运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局部保持相对平衡。经络分类经络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别胸腹部腧穴腰背部腧穴

针灸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成效1、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根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病症。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是针灸治疗最终要到达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3、扶正祛邪: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开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刺体位选择的原那么选择体位的原那么:舒适、方便、正确、持久。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临床常用的体位,一般以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为主针灸的适应症针灸疗法适用于:中风病、脑动脉硬化症、头晕、小儿麻痹、失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腰椎肥大、腰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便秘、腹泻、胃痛、呃逆、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落枕、湿疹、皮肤搔痒、牙痛、慢性鼻炎等各种急慢性疾病针灸禁忌症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形体劳累者,醉酒等禁针现代研究补充禁忌常用的局部穴位水沟〔人中〕--任脉的穴位【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

【主治】昏迷、晕厥、惊风、牙疼、消渴水沟常用的局部穴位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主治】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胃肠道的局部疾病肩髃常用的局部穴位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操作】直刺1~1.5寸。

【主治】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流感、牙疼、咽炎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定位】在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直刺0.5~

0.8寸,孕妇不宜针【主治】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口眼歪斜;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呕吐、便秘;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常用的局部穴位关元—任脉的穴位【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操作】直刺0.5~1寸,需要排尿后进行针刺。【主治】小腹疼痛、呕吐、痛经、中风脱症、盆腔炎。神阙—任脉穴位【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操作】禁刺;宜灸〔可隔盐灸〕【主治】腹泻、腹痛、肠炎、不孕,可提高免疫力。神阙关元常用的局部穴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操作】直刺1~1.5寸。【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艾灸疗法

艾草艾绒艾灸疗法的作用艾灸具有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通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疗法的分类灸法艾灸其他灸法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灯火灸天灸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雀啄灸隔物灸直接灸温和灸实例: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的禁忌症1.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2.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如哑门、风府、天柱、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迎香、人迎、渊液、乳中等3.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4.对外感热病、阴虚内热及邪热炽盛的病人一般不宜施灸5.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6.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推拿疗法推拿,古称按摩,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开展前途的医疗科学。?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根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到达1.调理疏通经络2.促进气血运行〔1〕健运脾胃〔2〕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3.调整脏腑功能4.舒筋滑利关节5.增强抗病能力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的根本治法推拿根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和法:和解之法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通法:“通那么不痛,痛那么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推拿疗法的禁忌证以下疾病应禁用推拿疗法:一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脑膜炎、肺结核等。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以及内脏的损伤等。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各种出血症,如尿血、便血、吐血等。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等。各种恶性肿瘤及脓毒血症等。极度疲劳或酒醉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女性经期或妊娠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推拿。常用按摩手法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局部,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标准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熟练的手法技巧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这四大根底要求,从而到达“深透〞作用但又不损伤机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变换动作要自然。做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常用推拿手法

手法的补泻作用,主要与所用手法的性质、刺激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有关:补法——刺激较弱、较浅,作用时间较长——兴奋作用;泻法——刺激较强、较深,作用时间较短——抑制作用。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可以归纳成为以下六大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20210-10山大齐鲁医院针灸推拿科37摆动类手法临床应用:法压力大,作用面积广,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中风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揉法: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盘旋运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以掌或指为着力点紧贴体表,腕部放松,以肘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掌或指作环形运动。动作药协调、用力,以使皮下组织随之盘旋运动为度。手法频率120次/分。临床应用:本法着力面积达,刺激量小儿轻柔舒适,可用于全身各部。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脘腹痛、胸闷胁痛、便秘及软组织损伤的肿痛或风湿痹痛等病症。摩擦类

手法搓法:用双手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动作过程要流畅自然。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最为常用。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等作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结束手法。振动类

手法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用力使患者肢体产生连续的小幅度上下颤抖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颤抖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四肢部,尤其常用于上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之一。具有调和气血、解除粘连、通利关节、放松肌筋等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挤压类

手法按法: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为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成为掌按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临床应用:常与揉法组合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酸痛麻木等病症。捻法: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同时两指相对用力作搓揉运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要缓和、持续,动作灵活、快速,不可重滞。临床应用:本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滑利关节、舒筋活络等功能。适用于指(趾)关节损伤、肿胀疼痛或屈伸不利等病症。叩击类

手法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等叩击体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应垂直叩击体表,用力快速而短暂,力量均匀,速度适中有节奏,不可有拖动或抽动。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头面、颈项、腰背及四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肌肉痉挛、腰腿疼痛等病症。拍法:将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形成虚掌拍打体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不可用暴力拍打。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是使关节作被动环转活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临床应用:本法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腰部等。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硬,屈曲不利等病症。扳法: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拔伸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刮痧疗法刮痧器具刮痧疗法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1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2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那么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3舒筋通络4信息调整5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6行气活血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那么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刮痧疗法

刮拭方法1.头部: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2.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那么。3.背部: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4.胸部: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5.腰部: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刮痧疗法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那么。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响属正常现象。本卷须知: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4.小儿囟门未合者禁刮。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8.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中药熏蒸疗法特点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使用方便,适应症广,平安无创,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熏蒸分类全身熏蒸——利用药物的蒸汽对全身进行气雾沐浴,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也可作为一种保健方法。局部熏蒸——利用药物蒸汽对病变患处进行熏蒸,适用于病变较局限的疾病或某些特定部位的病症。全身熏蒸局部熏蒸熏蒸方法〔验方〕熏蒸设施及方法:全身熏蒸法:如熏蒸室、蒸汽房等,室内汽温37—42℃,每次熏蒸15—20分钟;局部熏蒸法:盆、瓷杯等均可,汽温控制在50—55℃左右,每次熏蒸20—30分钟。熏蒸治疗设备熏蒸的禁忌症和本卷须知禁忌症: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熏蒸治疗的适应症适应症:用于类风湿病、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的治疗。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医学教|育网搜集。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5、妇科:痛经、闭经等。熏蒸疗法的十大成效: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有效。6、五官科:近视、远视,泪囊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熏蒸的禁忌症和本卷须知本卷须知:1、全身熏蒸时室温不要过高,室内汽温控制在37—42℃,以防汗出过多,造成窒息、昏厥或虚脱跌倒,体虚者尤须审慎。2、局部熏蒸要注意温度,不可过烫,汽温一般50—55℃,以防烫伤皮肤。3、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局部熏蒸者,应在患处盖上毛巾,防止受凉感冒。4、熏蒸结束后应适当休息,适当饮水,待恢复后再离开治疗室。5、熏蒸器具和物品要注意清洁、消毒,全身熏蒸时要穿一次性衣裤。熏蒸药方中药蜡疗中药蜡疗得益于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在我国古代就有使用蜡疗治病的记载,近代中医界将中药配方颗粒参加石蜡中,用于治疗各种肌肉和关节疾病,并且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直应用今日。蜡疗的应用蜡疗的操作步骤1、蜡饼法将加热后完全融化的蜡液倒入搪瓷盘或铝盘中,厚度约2~3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外表温度45~50℃),用小铲刀将蜡块取出,敷于患部,外包塑料布与棉垫保温30~60min,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蜡疗的应用2、浸蜡法熔化后的蜡液冷却到55~60℃时,将手或足浸入蜡液中,立即迅速提出,蜡液在浸入局部的皮肤外表冷却凝成一薄层蜡膜。如此反复浸入数次,直到蜡膜厚达0.5~1.0cm成为手套或袜套样,然后再持续浸蜡疗的应用入蜡液10min左右。然后取下蜡膜,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也可更长。

3、刷蜡法熔化的蜡液冷却到55~60℃时,用排笔蘸蜡液均匀涂刷在病患部位,使蜡液在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薄层的蜡膜;再如此反复涂刷蜡疗的应用直至蜡膜厚达0.5~1.0cm时,外面再包一块蜡饼,或者将蜡膜涂刷至0.5~1.0cm厚,然后再用塑料布及棉垫保温。每次治疗30~40min,每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蜡疗的特点

具有很强可塑性和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一)(二)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三)打通人体经络,将体内风寒湿邪逼出体外,快速治愈顽疾。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症

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利用蜡疗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病症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适应症与禁忌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