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的风格_第1页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_第2页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_第3页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_第4页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艺术史

——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黑色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贬抑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征“离经叛道”、“不合常规”,原来对这些追求新形式的艺术家是贬义,後来成为一代的代表。

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巴洛克艺术在欧洲盛行,这与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确立起强大的封建君主统治,当时天主教势力强大有关。巴洛克艺术的风格——威严和力量,正好符合了这种统治的要求。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是绝对的)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1600年),下接古典、浪漫时期。

流派产生原因: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里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是「世俗(非宗教)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佔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油画

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英国的凡·戴克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鲁本斯的宗教画人体姿势动作激烈,色彩鲜明;伦勃朗的画作如同在舞台上,人物面部处于高光部位,与周围的阴影有强烈的对比;委拉斯开兹的“宫女”,背景中在窗外射入光线下工作的织女,曾经对後期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产生很大的启示。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之间,大约复盖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後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主要的音乐家有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亨德尔(Handel)及维瓦尔第(Vivaldi)。

这一时期的风格是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至。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後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畔依)。代表人物及作品:

洛多韦科·卡拉齐及其从弟阿果斯丁诺·卡拉齐,安尼巴莱·卡拉齐(annibalecarracci,1560-1609)。意大利画家。提倡学习古典及文艺复兴大师,以风格典雅、技艺完密相标榜,是西方学院派古典艺术的开创者。曾在波伦亚创办美术学院。代表作有《巴尔杰利尼的圣母》、《圣家族与圣弗兰奇斯》

学院派美术/卡拉齐

安尼巴莱·卡拉齐(1560-1609年)

安尼巴莱·卡拉齐是三兄弟中最著名的一位画家。早年师从于兄长卢多维科学画,后来赴威尼斯和帕多瓦等地学习和研究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的作品,逐渐显露了杰出的绘画才能,在他35岁时应诏赴罗马,他第一次为古罗马遗址的壮观所吸引,这在他终生艺术创作活动中都留下深刻的影响。在1597年为罗马法尔涅兹宫创作的以爱神为主的壁画,表现出当时提倡的“永远纪念性的大艺术作品”气势,因此他在罗马获得了“绘画复兴者”的崇高声誉。在他创作的壁画中有米开朗基罗和丁托雷托的宏大构图,有拉斐尔的造型,也有提香式大胆的色彩运用和肉体的表现。由此可见他是如何地崇拜文艺复兴大师们,表现出17世纪正统学院派画家对前辈大师们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技巧的继承。

代表人物及作品:卡拉齐兄弟

安尼巴莱·卡拉齐在继承中有自己的独创,他突破了大师们原有壁画的构图,巧妙地将独幅画形式置于其中,他的壁画重新恢复了欧洲纪念碑式的优秀传统,成为17世纪欧洲画家们的真正学院(即正道)。他还是欧洲古典风景画的奠基人。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极力实践,将“自然美”和“理想美”结合起来,并吸取了“古代人和拉斐尔艺术中最精美的成分”。安尼巴莱·卡拉齐长期在罗马工作,在他49岁时去那不勤斯,不幸在那里身染疟疾病永远离开了艺术。

《圣墓前的圣女们》安尼巴莱·卡拉齐画面上描绘三位身着古代服装的圣女和天使,体态修长、丰满柔润,既可见古希腊的完美造型,又透视出拉斐尔风格,个个都是神女下凡,优美、端庄、典雅的姿态,稳重的神情,坚实的素描造型,单纯的色彩对比,细腻的笔触使整个画面充满着理性的完美,树立了古典主义的楷模。

学院派的画家们认为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需要艺术家加以创造,赋予它理想化,这种理想化的风景,又叫作英雄化的风景。

在这幅《逃亡埃及途中》就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理想化的风景特点:画中的风景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经过画家重新创造的理想的风景。在画面上有充满阳光的蓝天白云,沐浴在金黄色阳光下的古城堡,闪光秀丽的河流、羊群、山峦、树木均匀地散布其间,中景点缀行走的牧民,近景的岸边是赶路的耶稣一家人,屹立画面中心位置的古城堡格外显得庄严肃穆,整个画面笼罩着庄重、典雅、宁静的气氛,它奠定了欧洲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基本模式。《逃亡埃及途中》

代表人物及作品:雷尼巴洛克艺术先驱乔托·雷尼和和另一代表人物巴罗奇醉心于色粉画。当新时期的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画家们重新发现色粉画是多么美好的绘画手段时,他的的色粉画拥有像经典的油画作品那样的全部气质及圆满的完成感且优越大方,抒情性和生活气息.《诱拐海伦》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由盛转衰,出现了巴洛克艺术派别,从而把面向生活转为面向宫廷,装饰点缀教堂,呈现出细腻而华丽的风格。贝尔尼尼即是著名的代表。他出生于意大利的拿不勒斯,生活的年代正是反宗教政策运动最猖獗时期,教会与宫廷企图以此巩固其摇摇欲坠的处境。他终生不倦地工作着,一生中完成了大批的城市改造工作和教堂装饰雕塑,还有其他建筑雕刻和绘画,塑造了作家、演员、演说家等形象。他的创作规模宏大和多样性。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圣彼得大教堂的椭圆形大广场。它是贝尔尼尼的创作。广场的面积约达3.5公顷,以一个方尖碑为中心,两边各有一个喷水池,由两个相对应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围绕,富有气势,其意图是表现教堂正伸出巨大的手臂,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并把他们拥抱在怀里。柱廊明暗效果复杂,柱子上装饰着雕像,绚丽多姿。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阿波罗与达芙妮》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光照派的金字塔形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尔尼尼

代表人物及作品:鲁本斯

鲁本斯最初师从于风景画家维尔哈希特和多才多艺的画家阿达姆·凡·诺尔特,在他们的门下学习了4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不久又成为从罗马归来的维尼乌斯的弟子,使鲁本斯受益很大,这使年轻画家对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充满美好的向往。在他21岁时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两年之后实现了去意大利留学的梦想。

1600年,鲁本斯来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极为虔诚的态度研究学习提香的色彩艺术和丁托雷托具有生动韵律的构图及明暗法。后来相继访问罗马、佛罗伦萨和热那亚等地,精心研究临摹古代艺术精品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画迹。同时,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强有力的艺术效果也吸引了他,而最感兴趣的是正在兴起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

在意大利期间,接受曼图亚大公的礼遇成为奥奇契的宫廷画家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古代艺术珍藏,丰富了他的艺术修养。受到大公的赏识和信任,让他作为宫廷使臣去意大利各地和西班牙收集艺术珍品,青年画家的难得机遇,有可能使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

代表人物及作品:鲁本斯

鲁本斯一生的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鲁本斯从威尼斯大师们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启迪,在自己的创作中,色彩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已经超过了他所尊重的威尼斯画派的成就。

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

作品大多场面广阔,气派宏伟,虽然标以古代神话或宗教题目,实际上是从生活中获得原型并加以提炼而成,表达了对人体美、力量和世俗欢乐的热爱,反映了作者仍然尊崇人文主义的理想,并为它唱出新的赞歌。

因此,看他的画时,不仅能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还常受到精神鼓舞。《殴打婴儿》

《抢夺吕希波斯的女儿们》

《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

《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

《基督升架》

《基督升架》《基督降架》

据《圣经》记述:耶酥被判处磔刑,兵丁将他押解到各各他山刑场,刽子手们剥光了他身上的衣服,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并在他的头顶挂一块牌子,写着“犹太王”示众。耶稣是在正午处刑的,据说当时倾刻遍地黑暗,持续三个时辰之久。临刑时耶稣毫无畏惧,大声疾呼:“我一向光明正大。”很多画家画过这一题材。

鲁本斯于1610年创作的这幅祭坛画,有自己特色,一群具有力士般体格的刽子手们,正使尽气力竖起背附耶稣的十字架,众刽子手们显得心亏而残忍,正手忙脚乱地拉扯十字架,而耶稣却以极大的毅力强忍着肉体受酷刑的苦痛,表现出英雄般的镇定自若,他双目注视着苍天,仿佛获得那无限太空中上帝所给予的力量,他不为暴虐所摧,决心为拯救人类而献身,正在向世人表白“我一向光明正大”的磊落胸怀,这是一位人类英雄为正义、为信仰而献身的典范。画面人物形象组合成金字塔形,刽子手们互相扭动穿插形成一个层次,更衬托出临危不惧的基督形象,表现了邪恶压不倒正义的思想。鲁本斯在人物背景上描绘一棵被狂风吹动的大树,与狂暴扭动的刽子手身躯相呼应,使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激情中,产生激烈的运动感,这使人们想起丁托雷托的构图和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评论:《三美神》

代表人物及作品:委拉斯开兹

迭哥·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出生于西班牙商业艺术中心塞维利亚。塞维利亚不仅有着优秀的民间美术传统,而且意大利先进美术的影响也波及这里。少年委拉斯开兹对自己的绘画才能充满信心,他在小本上画满了各种速写。尽管当时做画家没有社会地位,父亲还是同意他学习绘画。

12岁的委拉斯开兹进了当时正享有盛名的埃雷拉的画室。这个被误认为“塞维利亚的米开朗基罗”的画家,除了别致生动的性格外,并没有什么可以教给自己的学生。委拉斯开兹很快就决定离开,另投帕切柯的门下。帕切柯是西班牙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对委拉斯开兹的才能非常赏识,并介绍他结识塞维利亚著名的诗人、作家、哲学家、画家。在艺术观念上,尽管帕切柯非常推崇意大利学院派艺术,但他对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很感兴趣,对于自己的天才学生委拉斯开兹的创造性探索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从帕切柯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经过5年的培养教导以后,我允许他同我的女儿结了婚,这是由于他具有着伟大的天才、青年人的纯洁、善良的品质和他的希望所促成的。”当时年仅19岁的委拉斯开兹已经成为一位闻名的画家了.

人们公认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最伟大的肖像画大师,可是有人却妒嫉他说:“委拉斯开兹只会画人头,别的就一无所长了。”画家尖刻地回敬道:“这位君子对我太过奖了,他应该知道西班牙还没有人能真正地画好人头。”委拉斯开兹是位自尊好胜的大画家,他曾说过宁做西班牙第一流画家的最末一位,也不当第二流画家的第一位,而他的才能却证明他是西班牙画史上第一位大师。画家为了表明自己的绘画成就不局限于肖像画,曾相继画过许多风俗画和历史画,这些画都属于欧洲画坛第一流的杰作。

委拉斯开兹的绘画反映社会生活时既不颂扬也不谴责。在许多描绘社会底层大众的画面上,既不是赞美贫穷的圣洁,也不是对贫穷的鄙视,他的画对社会的启示意义很少,他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他是只限于再现现实的艺术家,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罢了。《纺纱女》是他直接描绘纺纱女工的作品。

我们纵观委拉斯开兹的全部作品,发现他的画尤为重视色彩表现,这种造型观念是他从威尼斯画派大师成就中获得的。他的作品色彩缤纷,再现了人类自然的美妙。他的色彩超过了前辈大师,他使用复杂的色彩表现技巧。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对象,有时把颜色直接堆涂到画布上,然后再用画笔来精致地刻画。他对暗部色彩表现非常用心,任何物体的暗部和阴影都是由丰富的色彩组成的。他一般不使用习惯用的棕色或黑色来处理暗部。

《纺织女》

《镜前的维纳斯》

《布雷达的献城》

《教皇伊诺森西奥十世》

代表人物及作品:戈雅(1746-1828年)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是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浪漫主义先驱画家,他的绘画艺术具有民族性、世界性和现代性,人们称他为“画家中的莎士比亚”。戈雅出生在西班牙阿拉贡省的萨拉里沙城附近的富埃基达基斯村的一个镀金匠的家庭。最初入圣像画家吕尚画室,老师虽不是名师,但在他的画室里曾培养出宫廷画家拜尤。在吕尚画室四年里受到了良好的绘画基本训练。17岁的戈雅为逃避宗教法庭追捕而来到马德里,曾两次报考皇家美术学院而名落孙山,他一心向往艺术之邦意大利,便参加斗牛剧团而前往意大利,他十分倾心地参观学习教堂里的名画。富有浪漫情怀的年轻戈雅竟然诱拐一位教堂美丽修女而遭意大利宗教法庭审判,不得不设法逃回故乡。31岁的戈雅经拜尤的介绍来到马德里织毯厂任设计师,他的天才初步显露,逐渐奠定了他在西班牙画坛的崇高地位。33岁受到查理三世的接见,34岁时被选入了他曾两次报考未取的皇家美术学院,并担任院长,十年后被授予“宫廷画家”的头衔,从此戈雅进入了上流社会。戈雅的艺术备受世人推崇,这是因为他深深扎根于西班牙的土地,用他的颇具时代感召力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向现实发表肺腑之言。他是一个热情的斗士,他虽然醉心于新思想,却又无法逃避这个病魔世界.

《卡洛斯四世一家》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这是为了纪念西班牙人民为国家独立斗争200周年而做的活动,西班牙政府将这幅画拿出博物馆,在市中心的广场展出,让人们再次回顾那段重要的历史。1807年,法国国王拿破仑一世占领了西班牙北部和中部的要塞。戈雅曾经对拿破仑怀有好感,向拿破仑送过画,来表示对他的崇敬。可是当法军对于抗击的西班牙人民进行肆意的屠杀的时候,戈雅的内心充满了对法国人入侵的惊恐与愤怒。1808年5月2日,西班牙马德里的人民举行了起义,来反抗侵略者的统治,受到法军的血腥镇压。这次起义很快就失败了。5月3日的晚上,侵略者就在皇宫附近枪杀了大批起义者。在法军血洗马德里的第二天,戈雅带着学生到街上的尸堆里寻找熟人。痛苦和愤怒在他的心里积压了6年。1814年2月24日,法国人撤退后,戈雅向摄政王表示了“用自己的画笔铭刻我们的起义者反对欧洲暴君的丰功伟绩”的愿望。戈雅以他浓厚的同情和愤怒,真实地再现了那场骇人的暴行。这幅画都是对拿破仑侵略事件的描绘。《裸体的玛哈》“玛哈”是西班牙语“俏女郎”的意思。画中人物双掌交叉于头后,身躯斜卧于床上,人物俊俏。画家致立于表现人物身上所诱发出来的青春美的魅力。这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黑暗统治年代,不能不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反封建意义。

《着衣的玛哈》“玛哈”穿一件紧贴身子的白衣服,束一玫瑰色宽腰带,上身套一件黑色大网格金黄色短外衣,暖调子以红褐色为背景,使枕头、衣服和铺在绿色软榻上的浅绿绸子显得分外热烈。

《伊莎贝拉·德·波塞尔》

代表人物及作品:

伦勃朗

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伦勃朗伟大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这名辞,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常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我们可以借它们来了解伦勃朗“明暗”绘画的真际。《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参孙被弄瞎眼睛》

《夜巡》

此画可以说是伦勃朗艺术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伦勃朗因为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而不愿迎合资产阶级和小市民那种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因此而得罪了那些没有丝毫艺术欣赏力的订画者,在生活上很快沦为贫民,而且从此不再收到他们的订单了。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这幅杰出的艺术佳作却满足不了枪手们的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

夜巡评论:<<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执扇女子》

代表人物及作品:

哈尔斯

哈尔斯是位具有民主意识和乐观的人,即使他的家庭常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又经常和妻子吵架,他和他的画中人仍充满生存的力量和乐观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刚独立的荷兰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平等现象日趋明显,它给画家的心灵造成的阴影,已在他的作品中开始流露出,他笔下的人物虽然还面带笑容,却在表面的微笑里,已经失落了坚定的信念、刚毅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作为肖像画大师的哈尔斯,最爱用半身近景的构图,突出刻画人物的表情,他的画中人物不是呆板的“模特”,而是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面对观众说笑的人物,他极擅长将人物转瞬即逝的神情,用大胆、自由而不落俗套技巧永驻于画面;他喜欢用流畅奔放、极为醒目的大笔触和细小笔触相间塑造形象,色彩响亮透明,富有强列的对比校果。那种轻松自如的用笔用色的艺术方法,使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哈勒姆的人无论是商人还是平民,如能得到他的画,将是无尚自豪和荣光,而他从不计较画的酬金。1627年佛兰德斯大画家凡·代克来到他的画室,对他的艺术大加赞赏,两年后鲁本斯出使荷兰,访问哈尔斯被列入重要日程。

《吉普赛女郎》《马勒·巴伯》

《圣乔治市民警卫队官员之宴》

《弹曼陀铃的小丑》

生于十七世纪的画家维米尔,一生的创作只留下三十五张画作给世人。这些作品现金遍布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或是成为私人收藏品。所以能在1996年春在海牙的莫瑞泰斯博物馆展览中,同时看见二十二幅维米尔画作是相当难得的。

维米尔的画相当的精巧而传神。与林布兰特和法兰斯赫斯(Frans

Hals)相比较,他不画大规模的人物,反而是喜欢画一或是二人专注地从事某件工作的模样。像是小钢琴旁的绅士淑女,或是拿着水罐的女人(Thekitchenmaid),或是写作中的女主人与她的奴仆。专家认为日光最能表现出维米尔画作的特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代表人物及作品:凡·代克

安东尼·凡·代克,出生在安特卫普的一个商人家庭,母亲精于刺绣,自幼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11岁的凡·代克师从于凡·巴伦,少年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早熟才能。15岁时,他的美术创作就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凡·巴伦帮助他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这是画坛前所未有的。但他深知自己的不足和启蒙老师的平庸,便毅然投奔鲁本斯门下,成了鲁本斯的得力助手和高足,他的才能在鲁本斯工作室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一直为鲁本斯工作到21岁,得到大师的高度赞赏。同年,他应英国查里一世国王的邀请赴伦敦,回国途中转赴意大利,在那艺术的国度里对意大利古代和文艺复兴的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和学习,他崇拜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和佛罗伦萨画派的造型,尤其是提香的艺术,使他终身受益。画家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