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_第1页
《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_第2页
《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_第3页
《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_第4页
《乡村旅游运营与管理》课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一、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定义: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通过一定方法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规模、品质、结构、开发环境以及开发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为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的:确定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价值意义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审美学理论、价值判断统计学理论和认知比较学理论

形态美(雄伟、壮观、秀丽、奇特、幽深、险峻、旷远、对称、协调、粗犷等)色彩美(五彩缤纷、红花绿叶、绿野蓝天、青山绿水、满山红遍、百花齐放、水天一色、黄花绿野等)动态美(飞流直下、晨雾绕山、潺潺流水、清泉涌动、波涛滚滚、风吹杨柳、流云霏雨、大河奔腾等)幽静美(天籁、幽谷悠游、曲径通幽、幽静旷野等)新特美(前所未闻、奇异无比、新颖独特、难觅踪迹、异质特色、无与伦比、新鲜奇异等)愉悦美(情感沟通、传统特色、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赏心悦目、愉悦情怀、悦耳悦目、豪情满怀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1)1、符合客观实际

2、系统全面 是由旅游资源的特点决定的

3、科学性 要符合客观科学标准,充分运用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在评价时,应尽量减少主观色彩,要求定量、半定量地评价,通过一定数据来评价以及与其它地区比较5、动态发展观点 旅游资源本身以及开发的社会、经济、生态等要素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1、要素评价2、开发条件评价3、乡村旅游资源的效益评价1、要素评价1)类别和性质评价 决定利用功能,开发方向;影响区域开发规模、程度及旅游设施建设2)价值评价

观赏(美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科学价值(3)特色 特色是衡量一个乡村旅游地区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4)密度-旅游资源丰富度 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资源集中程度(5)景观的地域组合 不同类型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布局和组合是旅游地资源优势与特色的重要反映(6)旅游资源开发序位(7)旅游容量和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旅游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包括生态容量、空间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大类2、开发条件评价(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2)客源条件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研究,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研究及旅游需求预测等(3)投资条件(4)建设施工条件3、效益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集中反映了能否带来何种直接或间接收入,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社会效益的评价集中体现在社会文化意义与影响环境效益的评价则集中反映在是否会破坏资源,恶化环境,加重地区社会经济负担等方面

评价方法三三六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卢云亭)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市场客源条件、市场投资条件、施工条件体验评价法定义:一般是由公众(旅游者、各方面专家、居民)根据自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乡村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局限性:已接待游客的旅游地目的:多着眼于推销或宣传,评价的结果可提高旅游资源(地)的知名度,对旅游需求流向产生诱导作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品质评价(国标)综合评价环境评价

交通及基础设施

综合评价之环境评价内容资源所在地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安全环境综合评价,环境评价之资源所在地的环境评价客源地区位条件评价区域人口出游水平评价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综合评价,环境评价之地理环境的评价地理位置的评价地质地貌的评价空间容量的评价综合评价,环境评价之生态环境评价气候条件植被条件适游期的评价综合评价,环境评价之安全环境评价周围地质地貌环境的稳定性自然灾害及天气情况危害性动、植物情况卫生健康标准评价综合评价之交通及基础设施评价内容内外交通评价水、电、能源、通讯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文化设施等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数量方法与模型简单的量化方法即指标数量化如:国标评价模型化。将各指标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通过计算获得评价结果。主要的评估模型丁文魁(1986年)的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杨汉奎(1987年)的模型数学评价法(又称模糊数学法)保继刚(1989年)的层次分析法楚义芳(1991年)的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价法罗成德(1992年)的价值工程法

nT=∑Ii.W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