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课件例题_第1页
技术方法课件例题_第2页
技术方法课件例题_第3页
技术方法课件例题_第4页
技术方法课件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二节2讲

1.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的工程概况分析中,应给出

(ABCDE)等工程基本图件。

A.地理位置图

B.总平面布置图

C.施工平面布置图

D.物料(含土石方)平衡图

E.水平衡图

解析:应给出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

料(含土石方)平衡图和水平衡图等工程基本图件。

1.工程分析时段应以(BC)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A.勘察期

B.施工期

C.运营期

D.退役期

解析: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

即应全过程分析,其中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第二章二节3讲

1.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工程概况分析主要包括(ABD)。

A.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B.项目组成

C.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

D.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解析:工程概况分析主要包括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

耗定额、项目组成三个方面。其中C是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的内

容。

2.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应标明(ABDE)

A.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

B.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距离

C.比例尺

D.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

E.风向玫瑰图

解析:此题看似应该是ABD三个选项,但这道题考得是大家的实

际工作经验,做过环评的同志应该知道,在此图上标注有风向玫瑰图。

例题:

1.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有(CE)。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数学模式法

D.资料复用法

E.专业判断法

解析:工程分析的五种方法不包括C和Eo

2.某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HC1使用量100kg/h,其中90%进入

产品、8%进入废液、2%进入废气。若废气处理设施HC1的去除率为

99%,则废气中HC1的排放速率是(B)。

A.0.01kg/h

B.0.02kg/h

C.0.08kg/h

D.0.10kg/h

解析:100X2%X(1-99%)=0.02

第二章二节4讲

例题:

1.对于用装置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的建设项目,同时应

在工艺流程中标明污染物的(AD)。

A.产生位置

B.产生量

C.处理方式

D.污染物的种类

解析:工艺流程图中只标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及污染物的种类,

对于产生量一般单独列表再进行统计。

例题:

1.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

必须(C)详细核算和统计。

A.对建设过程

B.对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两个时期

C.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

D.按建设过程、生产运营、服务期满三个时期

解析:此问题出自“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污染源分布

及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必须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详细核

算和统计。根据项目评价需要,一些项目还应对服务期满后(退役期)

影响源强进行核算,力求完善。

2.某企业实施改扩建工程,评价范围内相关工程氯气排放量见下

表。该企业氯气的总排放量为(C)。

相关工程氯气排放量(kg/a)

企业已建工程500

企业扩建工程300

企业已建工程改造削减200

区域替代削减150

评价区内其他在建项目250

A.800kg/a

B.700kg/a

C.600kg/a

D.450kg/a

解析:此题是关于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改扩建项目要算

三本帐,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此题中

改扩建前的污染物排放量为500,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为300,

削减量为200o所以三本帐代数和为500+300-200=600。题中的其余

两项和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没有直接关系。

2.会看图: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为正流向;从右至左为反流向,

主要是循环水、回用水。

例题:

1.某工业车间工段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d),该车间的重

复水利用率是(C)。

A.44.4%

B.28.6%

C.54.5%

D.40%

解析:公式如下: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

量)

可以把这三个工段合起来考虑,考虑成一个车间,工段1有40m3

/d水量又提供给工段2使用,而工段2又有20n?/d水量提供给工

段3使用,因此不难发现,其实整个车间的重复利用水量就是40+20。

所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

用新水量),所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0+20)/(40+20+50)=54.5%

2.

10

100空f中和」2f排放

4001600

I600

200■I污水代理站排放

70020

,>

180

200“生活用水I-

600150

些H净水装置W3冷嬴产■*!生产线2|~^“冷却塔卜2f排放

1)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8.8%)

解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

用新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1600+400+600=2600

取用新水量=100+200+200+200=700

所以2600/3300=78.8%

2)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75%)

解析: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

量+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600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200

所以600/(600+200)=75%

3)项目污水回用率为(46%)

解析: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

污水量)

污水回用量=400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90+380=470

所以400/870=46%

第二章二节5讲

例题:

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部分,评价生态影响类建设项

目如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

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ABCD),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A.地质构造

B.断层

C.坍塌

D.地面沉陷

2.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项目规模较大时,应根据

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包括:(ABC)。

A.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

B.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

动、植物

C.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

D.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

E.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状况

解析:DE属于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需要选择进一步调查

的内容。

习题:

1.下列属“文物”范畴的是(ACD)o

A.有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B.有科学价值的风景名胜区

C.有科学价值的石窟寺庙

D.有科学价值的石刻

解析: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

物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

窟、寺庙、石刻等;而B属于景观。

第三章二节6讲

例题:

1.依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关于TSP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

的有效性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

A.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个日均值

B.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7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个日均值

C.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8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0个日均值

D.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0个日均值

例题:

1.以下关于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BC)。

A.统计分析监测数据时;先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位置、

监测内容以及监测方法等内容。

B.在分析处理各时段监测数据时应反映其原始有效监测数据,

C.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必须是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

D.未检出的点位数不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

解析:D的正确说法是,未检出的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

例题:

1.莫奥长度(LQ与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的关系。当(C)时,

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

A.Lrno>0

B.Lmo20

C.Lmo<0

D.LmoWO

解析:当Lmo>0,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处于稳定状态;当Lmo<0,

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当ILJ-8,边界层处于中性状态。

例题:

1.风向玫瑰图中的C代表风速(B)o

A.0m/s

B.<0,5m/s

C.W0.5m/s

D.0~1.0m/s

第三章三节7讲

例题:

1.(B)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水的水质特征。

A.常规水质因子

B.特殊水质因子

C.底质因子

D.其他方面因子

2.以下属于常规水质因子的有(ACDE)。

A.pH、BOD、COD

B.DO、NH3—N、SS

C.碑、汞、铭(六价)

D.酚、氟化物

E.总磷、水温

解析:此题是对于常规污染物的掌握,B中的SS不属于常规污染

物。

例题:

L对于湖泊二级评价,一般情况下应调查(B)。

A.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

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枯水期

解析:一般情况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

可只调查枯水期

2.水力滞留时间是(BD)水文调查应获取的重要参数。

A.河流

B.水库

C.海湾

D.湖泊

第三章三节8讲

注:常用水文特征值的获取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实测法和公

式计算法。首先应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

当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和水质调查,特别需进行与水

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

行,必要时一,其他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

例题:

1.关于径流深度Y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BC)o

A.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B.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D.L0

F

解析:其中A是径流模数的定义,D是关于径流模数的公式,

只不过径流模数一般用M表示。

2.径流系数是指(A)。

A.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的比值

B.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C.径流总量落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D.在T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例题:

1.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C)

A.河口的河宽较大

B.河口的流速较慢

C.河口受到潮汐的影响

D.河口的流量较小

(五)了解不利水文条件及其确定方法(参考相关资料)

知识点:

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

1.根据水文、水质条件,确定不利于建设项目废水排放的水期(也

即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期,不一定是枯水期)

2.在不利水期内,确定水质预测时段(如水期平均、连续最枯

7/30天,最枯月等);

3.确定预测时段相应的环境水文特征值(如:平均流量、流速、

扩散系数、河宽、平均水深、坡度、弯曲系数等)。

例题:

1.某水域经几次监测CO%的浓度为:16.9mg/L、19.8mg/L、

17.9mg/L>21.5mg/L>14.2mg/L,用内梅罗法计算COh的统计浓

度值是(C)mg/Lo

A.18.1

B.21.5

C.19.9

D.19.4

解析:5个样本的平均值是18.06mg/L,实测极值是21.5mg/L,贝lj:

。"尾^=晅还^=19.9

2

2.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

属于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D)。(根据GB3838

—2002,II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N6mg/L)

A.0.75

B.1.33

C.1.58

D.3.25

解析:根据溶解氧单项指数法计算公式:

DO-DO

ftDO,>DO、

DOf-DJO,,

DOj

SD0=10—9—LDOj〈DOs

叫DO,

DOt=468/(31.6+t)

可知本题中给出的河段的溶解氧实测浓度4.5mg/LV标准6mg

/L,因此采用第二个公式计算。

然后将相关参数带入第二个计算公式,经计算后得出结果为3.25

mg/L.

第三章四节9讲

(一)熟悉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常用参数(导则、教

材P103、P125)

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此处参照导则原文)。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3)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4)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

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5)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6)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

(7)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

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8)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

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

(9)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

(10)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2.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P103)

(1)孔隙度(P103):

①定义: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

比例。也即是多孔体中所有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孔隙度是一个

比值,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②影响因素: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

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③对地下水的影响:孔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

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有效孔隙度(P103):由于多孔介质中并非所有孔隙都相互

连通,把连通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称为有效孔隙度。

(3)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P104)(P126):

①定义及表示方式: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

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在各向异性介质

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一般采用m/d或cm/s为单位。

②影响因素: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介质颗

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黏滞性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

不同地区地下水的黏性差别并不大,在研究地下水流动规律时,常常

可以忽略地下水的黏性,即认为渗透系数只与含水层介质的性质有

关。

③对地下水的影响:岩石的透水性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渗透系数越大,岩石透水性

越强。

④如何确定:渗透系数通常可通过试验方法(包括实验室测定法

和现场测定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

(4)给水度(P103)(P125):

①定义:若使潜水地下水面下降,则下降范围内饱水岩石及相应

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将因重力作用而下移并部分地从原先赋存的

空隙中释出。把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

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

水度。

②影响因素:对于均质的松散岩石,给水度的大小与岩性、初始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以及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等因素有关。

③对地下水的影响: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和储蓄水

量能力的一个指标。

(5)贮水系数(P103)(P127):

①定义: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S)是指其测压水位下降(或上

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贮水系数是没有量纲的参数。

②分类:

潜水含水层的贮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贮水系数包括两部分,一

部分是含水层由于压力变化所释放(贮存)的弹性水量,二是水头变

化一个单位时所疏干(贮存)含水层的重力水量,这一部分水量正好

等于含水层的给水度,由于潜水含水层的弹性变形很小,近似可用给

水度代替贮水系数。

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等于其贮水率与含水层厚度之积,它所

释放(或贮存)的水量完全是弹性水量,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也称

为弹性贮水系数。

(6)水动力弥散系数(P127):

①定义: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污染物质弥散能

力的参数,它在宏观上反映了多孔介质中地下水流动过程和空隙结构

特征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

②分类:一般地说,水动力弥散系数包括机械弥散系数与分子扩

散系数。

例题:1.渗透系数通常可通过(ABD)方法来确定。

A.实验室测定法

B.经验估算法

C.资料复用法

D.现场测定法

解析:渗透系数通常可通过试验方法(包括实验室测定法和现场

测定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

(二)熟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P105及导则原文)

1.调查内容(详见导则)

①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②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③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④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⑤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2.调查方法(P105)

地下水由于其埋藏于地下,其调查方法要更复杂。

除需要采用一些地表水环境调查方法外,因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关

系密切,还要采用一些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有:地下水环境地面调查(又称水文地质测

绘)、钻探、物探、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检测、模拟试验及地下水

动态均衡研究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技

术方法,包括航卫片解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同位素技

术、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物探方法及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技术方法等。

(三)了解环境水文地质试验的用途(P119及导则原文)

环境水文地质实验是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

段,许多水文地质资料皆需通过环境水文地质实验才能获得。

环境水文地质试验项目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浸溶

试验、土柱淋滤试验、弥散试验、流速试验(连通试验)、地下水含

水层储能试验等。

1.抽水试验

(1)定义:

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

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

工作方法。

(2)目的、任务:

①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②确定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渗透系数、给水度、影响半径等水文

地质参数;

③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并可根据水位降

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

④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

⑤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

件,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边界性质

和强径流带位置等。

(3)分类: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不同规模和方式的抽水试验。

按抽水试验所依据的井流公式原理和主要的目的与任务,可将抽

水试验划分为如下表所示的各种类型。表中所示的各种单一抽水试验

类型,又可组合成多种综合性的抽水试验类型。

分类依据抽水试验类型亚类主要用途

(1)确定水文地质参数K、Mr)、R-.

1-1稳定流抽(2)确定水井的0-S曲线类型;

水试验①判断含水层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

I按井流②卜推设计降深时的开采晶

理论1-2-1定流最小稳定流(1)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正、小K/m,(越流系

I-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数)、T、a、B(越流因素)、1/a(延迟指数);

抽水试验I-2-2定降深非稳定流(2)预测在某一抽水量条件下,抽水流场内

抽水试验任一时刻任一点的水位下降值

n-i-i无观测孔

同I

的单孔抽水试验

II-1-2带观测孔(1)提高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精度;

按有无

II-1单孔抽水的单孔抽水试验①提高水位观测精度;

水位观

试验(带观测孔的多②避开抽水维流影响

测孔

n按干扰孔抽水试验;带(2)准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

和非干扰观测孔的孔组抽(3)了解某一方向上水力坡度的变化,从而

理论水试验)认识某些水文地质条件

11-2-1一般干扰(1)求取水工程干扰出水量;

按试验抽水试验(2)求井间干扰系数和合理井距

11-2干扰抽水

目的规(1)求水源地允许开采量;

试验n-2-2大型群孔

模(2)暴露和杳明水文地质条件:

卜扰抽水试验

(3)建立地下水流(开采条件下)模拟模型

山按抽水IIM分层抽水试验单独求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试验的含

求多个含水层综合的水文地质参数

水层数目111-2混合抽水试验

一般应根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工作的目的和任务确定抽水试

验类型。比如:

①在区域性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专门性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的初始阶段,抽水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含水层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

参数和富水性指标,故一般选用单孔抽水试验即可。

②当只需要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涌水量时,一般多选用稳定流

抽水试验;

③当需要获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及越流系数等更多

的水文地质参数时,则须选用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

④进行抽水试验时,一般不必开凿专门的水位观测孔,但为提高

所求参数的精度和了解抽水流场特征,应尽量用更多已有的水井作为

试验的水位观测孔。当已有观测孔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需开凿专门水

位观测孔。

⑤在专门性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详勘阶段,为获得开采孔群

(组)设计所需水文地质参数(如影响半径、井间干扰系数等)和水

源地允许开采量(或矿区排水量)时,则须选用多孔干扰抽水试验。

当设计开采量(或排水量)远小于地下水补给时时一,可选用稳定流的

抽水试验方法;反之,则选用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

2.渗水试验

①目的:目的是测定包气带渗透性能及防污性能。

②定义:渗水试验是一种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土层垂向渗透系

数的简易方法,在研究大气降水、灌溉水、渠水等对地下水的补给时,

常需要进行此种试验。

3.注水试验

①目的:目的与抽水试验相同。

②当钻孔中地下水位埋藏很深或试验层透水不含水时,可用注水

试验代替抽水试验,近似地测定该岩层的渗透系数。

在研究地下水人工补给或废水地下处置时一,常需进行钻孔注水试

验。注水试验时可向井内定流量注水,抬高井中水位,待水位稳定并

延续到一定时间后,可停止注水,观测恢复水位。由于注水试验常常

是在不具备抽水试验条件下进行的,故注水井在钻进结束后,一般都

难以进行洗井(孔内无水或未准备洗井设备)。因此,用注水试验方

法求得的岩层渗透系数往往比抽水试验求得的值小得多。

4.浸溶试验

目的是为了查明固体废弃物受雨水淋滤或在水中浸泡时一,其中的

有害成分转移到水中,对水体环境直接形成的污染或通过地层渗漏对

地下水造成的间接影响。

5.土柱淋滤试验

①目的:目的是模拟污水的渗入过程,研究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

吸附、转化、自净机制,确定包气带的防护能力,为评价污水渗漏对

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提供依据。

②试验土柱应在评价场地有代表性的包气带地层中采取。通过滤

出水水质的测试,分析淋滤试验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累积等引起地

下水水质变化的环境化学效应的机理。

③试剂的选取或配制,宜采取评价工程排放的污水做试剂。对于

取不到污水的拟建项目,可取生产工艺相同的同类工程污水替代,也

可按设计提供的污水成分和浓度配制试剂O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制定

污水排放控制标准时,需要配制几种浓度的试剂分别进行试验。

6.弥散试验

目的是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其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

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弥散参数。

7.流速试验(连通试验)

目的是查明地下水的运动途径、流速、地下河系的连通、延展与

分布情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以及矿坑涌水的水源与通道

等问题。

8.地下水含水层储能试验

目的是获取地下水含水层温度场参数(如温度增温率、常温层深

度、含水层及隔水层比热、热容量、导热系数等)和地下水质场参数

(如水温、地下水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电导率等)。

例题:L当只需要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涌水量时;一般多选

用(B)试验。

A.单孔抽水试验

B.稳定流抽水试验

C.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

D.多孔干扰抽水试验

(四)熟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的主要内容(导则原文)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天然劣质水分布状况,以及

由此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问题。

(2)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

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情况调查,如保护区划分情

况等。

例题:

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环境水文地质问

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B.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C.次生环境地质问题

D.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人类活动情况调查

(五)了解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的分析方法

(P134)

1.包气带防污性能

(1)包气带:指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与大气相通的地带。

包气带是大气水和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的

地带,它是岩颗粒、水、空气三者同时存在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气带

具有吸收水分、保持水分和传递水分的能力。包气带还是地表污染物

渗入地下水的主要途径。

污染物在包气带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包括机械

过滤、溶解和沉淀、吸附和解吸、氧化和还原等物理化学过程;有机

污染物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包气带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还可能发

生生物降解作用。

包气带对污染物具有阻隔和消减作用,是地下水环境保护的一个

重要屏障。

(2)包气带防护性能的概念

包气带防护性能是指包气带的土壤、岩石、水、气系统抵御污染

物污染地下水的能力。

分为固有和特殊防污染性能两种。

固有防污染性能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防止

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污染地下水的能力,它与包气带地质条件

和包气带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与污染物性质无关。

特殊防污染性能是指防止某种或某类污染物污染地下水的能力,

它与污染物性质及其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能力有关。

(3)包气带防护性能评价

在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按照包气带的岩性、厚度和渗

透系数,结合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的连续性,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

带防污性能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见下表:

表包气带的防污性能分类标准

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5l.Om,渗透系数KW1(T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0.5mSMbvl.0m,渗透系数KglO,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MbN1.0m,渗透系数10'7cm/s<K<1O^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注:表中“岩(土)层”系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

(土)层;包气带岩(土)的渗透系数系指包气带岩土饱水时的垂向

渗透系数。

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导则原文)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分级

原则见下表: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

分级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砂、砾石等)渗透性强

易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

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

中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

不易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地区

例题:1.包气带防污染性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BC)

A.包气带的地质条件

B.包气带的水文地质条件

C.污染物特性

D.包气带与承压水的关系

解析:包气带防护性能分为固有和特殊防污染性能两种。固有防

污染性能与包气带地质条件和包气带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与污染物性

质无关。特殊防污染性能与污染物性质及其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能

力有关。

例题: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地

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B.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C.标准指数N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D.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可采用南京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

(七)熟悉污染物进入包气带、含水层的主要途径(此处参照相

关教参)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

1.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

水带(包气带),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固体

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也属此类。

2.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

潜水。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

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

3.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或

天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淡水层)。污染物或

者是通过整个层间,或者是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或者是通过破损的

井管,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

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

4.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

水。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属此类。

复习关键点:

1.掌握四种污染途径;

2.明确每种污染途径的特点及污染水层;

3.记住相应的实例。

第三章五节11讲

扩充(分贝的概念):分贝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如Ai和A。)之

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记为dB

N=lOlgAt/Ao

A。一基准量(或参考值)

Ai—被量度量。

被量度的量与基准量取对数,所得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它

表示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而度量声强、声功率及声压的大小也即常常采用上述方法,也即

引出了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三个量。

等效连续A声级

由于噪声测量实际上是采取等间隔取样的,所以又可用下式计算:

1N

Nz=i

L—第i次读取的A声级,dB;

N—取样次数。

例题:1.强度为80dB的噪声,其相应的声压为(B)。

A.0.1Pa

B.0.2Pa

C.0.4Pa

D.20Pa

解析:Lp=201gP/P„则p=p。102。;所以,p=2X105X1080/2()=0.2

Pa

2.等效连续A声级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

化,用(D)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A.算术平均方法

B.加权平均方法

C.儿何平均方法

D.能量平均的方法

第三章五节12讲

例题:1.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应(C)评价范围。

A.大于

B.小于

C.覆盖

D.略大于

2.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一般布设在(D)

处。

A.机场场界

B.机场跑道

C.机场航迹线

D.主要敏感目标

3.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一,现状测点位置选取

应兼顾(ABC),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A.工程特点

B.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

C.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

D.敏感目标的规模

解析: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

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

衰减的特点。

例题:1.公路、铁路等线路型工程,其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应重

点关注(A)。

A.沿线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B.城镇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C.施工期声源

D.乡村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解析:公路、铁路为线路型工程,其噪声现状水平调查应重点关

注沿线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2.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C)处,间隔可以

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取100〜300m。

A.3m

B.2m

C.1m

D.0.5m

解析:厂界噪声水平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Im处,间隔为50〜

lOOmo大型项目取100〜300m。

例题:1.环境噪声评价包括(C)。

A.噪声源现状评价

B.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噪声源现状评价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D.敏感点现状评价

2.下列关于声环境现状评价方法,说法正确的是(BC)

A.声环境现状评价主要是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声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

析其原因

C.评价结果应当用表格和图示表达清楚

D.公路、铁路项目需要绘制现状等声级图

解析:A声环境现状评价包括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噪声源现状

评价D改扩建飞机场,需要绘制现状WECPNL的等声级图。

第三章六节13讲

例题:

1.关于生态现状调查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A.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时性,引用资料必须建

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B.专家和公众咨询可以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不同步开展

C.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采样、实验室测

D.遥感调查过程中没有必要辅助现场勘查工作

解析:专家和公众咨询法是对现场勘查的有益补充,专家和公众

咨询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同步开展。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

的现场勘查工作。

例题:

1.在植物样方调查时.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大小,对于一般草本

而言,其样方面积不应小于(A)。

A.1m2

B.10m2

C.100m2

D.200m2

解析: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

以上;灌木林样地在lOm,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以上。

2.样地调查收割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计算下列(ABC)物质。

A.草食性动物所吃掉的物质

B.绿色植物自身代谢所耗费的物质

C.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所耗费的物质

D.绿色植物当时有机物质的数量

例题:

1.鱼类现状调查的方法一般有(AC)。

A.网捕法

B.生产力分析法

C.市场调查法

D.遥感法

(三)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参照导则原文,具体导

则如下)

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

水利水电工程》(HJIT88-2003)中的相应条款进行,具体如下:

1.陆生生物与生态现状调查应包括:

(1)工程影响区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分布;

(2)野生动物区系、种类及分布;

(3)珍稀动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

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

(4)受工程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

主要保护对象状况;

(5)进行生态完整性评价时,应调查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稳定状

况。

2.生态现状评价

应包括生态完整性评价、自然资源状况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

3.生态现状评价可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4.陆生动物影响应预测对陆生动物、珍稀濒危和特有动物种类及

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

第三章六节14讲

例题:

1自编习题.海洋环境要素调查包括(ABCDE)。

A.海洋水文要素调查

B.海洋气象要素调查

C.海洋光学要素调查

D.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E.海洋底质要素调查

(六)熟悉“3S”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P157)

知识点:

1.遥感(RS)

①遥感定义: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

过程和方法,包括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船载遥感、雷达以及照相机

摄制的图像。

②最常用的卫星遥感资源:是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包括7

个波段,每个波段的信息反映了不同的生态学特点。不同波段信息可

以以某种形式组合起来,形成各种类型的植被指数,目前已提出的植

被指数有几十个,但是应用最广的是NDVI指数。

③遥感的数据记录方式:①以胶片记录,主要用于航空摄影;②

以计算机兼容磁带数据格式记录,主要用于航天遥感。

④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

地表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

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

⑤利用计算机进行景观遥感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a.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常见预处理方法:大气校正、儿何纠正、

光谱比值、主成分、植被成分、帽状转换、条纹消除和质地分析等。

b选择训练样区和GPS定位

c遥感影像分类。包括: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

d.分类结果的后处理。包括:光滑或过滤、儿何校正、矢量化及

人机交互解译。

e.分类精度评价。通常采用选取有代表性的检验区的方法,检验

区的类型包括:监督分类的训练区、指定的同质检验区和随机选取检

验区。

2.地理信息系统(统S)

①地理信息系统定义: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

储存、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这里的空间数据指不同

来源和方式的遥感和非遥感手段所获取的数据。它有多种数据类型,

包括地图、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等,其共同特点是都有确切的空间位

置。)

②数据结构种类:矢量结构、栅格结构和层次结构。

③地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功能

包括:

a.空间数据的录入;

b空间数据的查询;

C.空间数据分析;

d.缓冲区分析;

e.叠加分析;

f.栅格图层的叠加;

g.空间数据的更新显示;

h.空间数据的打印输出;

i.空间数据局部删除、局部截取和分割。

3.全球定位系统(统S)

包括三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

GPS卫星星座属于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

备用卫星组成。利用GPS系统进行定位,需要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

号。

例题:

1.GPS卫星星座系统,由(C)卫星组成

A.10颗

B.21颗

C.24颗

D.36颗

(七)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生态现状评价中的应用(教材P176

及导则原文)

1.定义:景观生态学法是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

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

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

景观生态学法主要是针对具有区域性质的大型项目,如大型水利

工程;线性项目等,重点研究的是项目对区域景观的切割作用带来的

影响。

2.景观生态学对生态质量状况的评判

景观生态学对生态质量状况的评判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

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一记住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当匹配的,且增加景观

异质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

(1)空间结构分析基于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一

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其中基质

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

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即相

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基质的判定多借用传统生

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

也称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

(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X100%

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X100%

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X100%

Do=0.5X[0.5X(Rd+Rf)+Lp]X100%

上述分析同时反映自然组分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因

此能较准确地表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一记住

a)生物恢复力分析:分析景观基本元素的再生能力或高亚稳定

性元素能否占主导地位。

b)异质性分析:基质为绿地时,由于异质化程度高的基质很容

易维护它的基质地位,从而达到增强景观稳定性的作用。

c)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分析动、植物物种能否持久

保持能量流、养分流,分析物种流可否顺利地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

另一种元素,从而增强共生性。

d)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分析景观组织与周边生境的交流渠

道是否畅通。开放性强的景观组织可以增强抵抗力和恢复力。景观生

态学方法既可以用于生态现状评价也可以用于生境变化预测,目前是

国内外生态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

例题:

1.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ABCE)。

A.生物恢复力分析

B.异质性分析

C.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D.稳定性分析

E.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解析: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生物恢复

力分析;异质性分析;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景观组织的开

放性分析。

第四章15讲

例题:

1.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参数计算公式ISE=cpiQPi/(csi-chi)QM中

Qpi是指(A)o

A.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B.河流中游来水流量

C.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总量

D.河流上游来水流量

解析:式中Qm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m3/s;QM河流上

游来水的流量,m3/So

专题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五-十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影响、固废)

第五章16讲

(一)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导则原文及P19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应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的特点而定,一般

包括:

1.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记住(不定选;每一点还会出单选)

(1)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

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

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变

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4)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

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5)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

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2.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1,中的⑴、(2)、(3)、(4)。记

3.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进行上述预测。记住

注意:

此处除了掌握上述预测内容外,还就对教材P191页的六、确定

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部分进行掌握。

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

类别、排放方式、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表8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斤F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计算点常规预测内容

现行方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小时浓度

新增污染源

1/所有预测因f网格点日平均浓度

(正常排放)

推荐方案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年均浓度

现有方案

新增污染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2/上嬖预测因V小时浓度

(非正常排放)区域见大地面浓度点

推荐方案

现有方案

H平均浓度

3削减污染源(若有)/匕要预测因r-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年均浓度

推荐方案

现有方窠

日平均浓度

4被取代污染源(若有)/「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年均浓度

推荐方案

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日平均浓度

5主要预测因子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关污染源(若有)年均浓度

题:

1.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的是(E)。

A.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

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C.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

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

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E.以上都可以不预测

例题:

1.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A)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A.小于等于50km

B.大于等于50km

C.小于等于30km

D.大于等于30km

2.AERM0D模式包括(BD)预处理模式。

A.AERCAT地形

B.AERMAP地形

C.AERME污染源

D.AERMET气象

解析:AERM0D模式包括两个预处理模式,即AERMET气象预处理

和AERMAP地形预处理模式。

例题:

1.使用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影响时,如考虑建筑物下洗,需输入

下列哪些下洗参数?(ABD)

A.建筑物高度(m)

B.建筑物宽度(m)

C.建筑物朝向

D.建筑物长度(m)

解析:如周围建筑物可能导致建筑物下洗,需要提供建筑物参数:

建筑物高度(m);建筑物宽度(m);建筑物长度(m)o

例题:

1.AERMOD模式系统处理的点源参数包括(ABCD)。

A.烟囱出口内径(m)

B.烟气温度(K)

C.烟囱高度(m)

D.烟囱出口烟气排放速度(m/s)

解析:使用AERMOD、ADMS模式系统计算点源影响所需的污染源

数据包括:排气筒底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