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习题解析-基础知识(二)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习题解析-基础知识(二)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习题解析-基础知识(二)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习题解析-基础知识(二)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习题解析-基础知识(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血液学检验

A1型题

1.人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唯一产生红细胞的场所是(E)

A.淋巴结B.肝脏C.脾脏D.胸腺E.骨髓

解析:本题备选答案中的各造血器官虽然都参与胚胎期造血,但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除骨髓外,其余

均不再造血。

2.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A)

A.胞体大,核浆比例小B.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质一般比较细致E,胞质染色呈嗜碱性,即蓝色或深蓝色

解析:原始细胞一般可见明显的核仁,无颗粒,胞浆呈嗜酸性,且核浆比例大,只有A选项不符合。

3.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贫血为(E)

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贫血D.继发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

解析:题干所述即为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4.卜•列属于膜缺陷的溶血性贫血(A)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冷凝集综合征C.镰状细胞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解析:本题备选答案均为溶血性贫血,但除A外均与膜缺陷无关。

5.卜・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的是(D)

A.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C.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D.阵发性睡眠性皿红蛋白尿症E.血红蛋白病

解析:本题备选答案均为溶血性贫血,A、B、C存在膜缺陷但属先天性的,而E选项不存在膜缺陷,

只有D是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6.血红蛋白尿外观呈(B)

A.乳白色B.浓茶色C.鲜红色D.淡绿色E.淡黄色

解析:血红蛋臼尿呈浓茶色或透明的酱油色。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开始溶血的参考值(NaCl液)是(C)

A.0.40%~0.38%B.0.42%~0.40%C.0.44%〜0.42%D.0.46%〜0.44%E.0.48%〜0.46%

解析:根据考试指导给出的参考值,开始溶血的NaCl浓度为0.44%〜0.42机

8.正常人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为(D)

A.阳性B.弱阳性C.强阳性D.阴性E.弱阳性或阳性

解析:正常人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为阴性。

9.pH8.6TEB缓冲液醋酸纤维膜电泳,正常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中的HbA(E)

A.>91%B.>92%C.>93%I).>94%E.>95%

解析:根据考试指导给出的参考值,正常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中的HaA所占比例为>95虬

10.正常抗人球蛋白试验呈(C)

A.强阳性B.弱阳性C.阴性D.阳性E.弱阳性〜强阳性

解析:正常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阴性。

11.下列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B)

A.再生隙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感染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

解析:本题备选答案中,B、C两项为小细胞贫血,但C属于单纯小细胞贫血,只有B为小细胞低色素

贫血。

12.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

A.正常细胞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解析:本题备选答案为各类贫血,但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

13.卜・列疾病中血红蛋白异常的是(D)

A.葡糖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

解析:在备选答案中,只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性贫血存在血红蛋白异常。

14.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l)为(A)

A.<80B.80~94C.94~100D.<94E.<100

解析:根据考试指导给出的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l)为<80。

15.按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的MCH(pg)为(E)

A.>26B.26-32C.31-35D.>31E.>32

解析:根据考试指导给出的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的MCH(pg)为>32。

16.卜・列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的是(B)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E.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解析:按病因学分类,缺铁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D为失血导致的贫血,而其余选项为

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贫血。

17.导致骨髓病性贫血的疾病是(C)

A.肾病B.肝病C.骨髓瘤D.感染性疾病E.内分泌疾病

解析:一般把由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及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引起的贫血称之为骨髓病性贫血。

18.维生素儿缺乏可导致(C)

A.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解析:由于维生素以缺乏可导致DNA合成隙碍,而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19.慢性失血一般可导致(C)

A.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解析:慢性失血主要失去的是铁,因而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0.下列关于白血病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可致贫血、发热B.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肝、脾、淋巴结

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中D.白血病细胞不会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E.白血病发病五年龄趋势

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病程,其他类

型白血病细胞亦可侵犯神经系统,但较少见。

2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为(D)

A.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白细胞总数••定升高C.以杆状粒细胞为主

D.原始粒细胞和(或)早幼粒细胞增多E.淋巴细胞增多

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为原始粒细胞和(或)早幼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中、

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22.以下各项不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征的是(C)

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

B.白血病细胞易侵润肝、脾和淋巴结

C.白血病细白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

I).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

E.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

解析:Auer小体不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中。

23.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型的标准为(A)

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战30%〜89%(NEC)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290%(NEC)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70*(NEC)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80%(NEC)

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NEC)

解析:根据FAB标准,AML-M?的诊断标准为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战30%〜89%(NEC),所以A正确。

24.胞体大,外形不规则,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毛玻璃状,核呈笔架形或S形,核染色质纤细网状核仁可

见,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符合(C)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J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此)

解析:根据形态描述,核呈笔架形或S形,核染色质纤细网状核仁可见,是原始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

25.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可靠依据是(D〉

A.原始细胞学30%B.淋巴结肿大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原始细胞胞浆内是否出现Auer小体E.血小板减少

解析:Auer小体不存在于淋巴细胞中,一般存在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幼单核细胞等。

26.符合AML-M;的叙述是(D)

A.一般不引起血小板的减少B.原始细胞电镜PPO阴性

C.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D.原始细胞CD41或CD61阳性

E.常并发DIC

解析:原始细胞CD41或CD61阳性为原始巨核细胞所特有,原始巨核细胞PPO阳性、P0X阴性。

2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的最主要类型为(B)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浆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过定阶段的发展最终大多数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也有一小部分,其他类型罕见。

28.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E)

A.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达(30-100)X10VL

B.幼淋巴细胞显著增多,>30$

C.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受抑

I).Ph染色体阴性

E.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40%以上

解析:慢性淋巴细胞骨髓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40%为最主要诊断依据。

29.下列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描述错误的是(C)

A.白细胞总数升高B.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C.血小板•定减少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轻度贫血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血小板数目•般不减少。

30.下列不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的是(A)

A.外周血可见大量幼稚淋巴细胞B.外周血可见大量蓝细胞C.老年人多见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轻度贫血

解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31.浆细胞白血病一般继发于(A)

A.多发性骨髓瘤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解析:浆细胞白血病属于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一般继发于多发性骨慌瘤。

32.如MDS患者骨髓原始粒细胞为21%〜30%,单核细胞V1X107L,可见Auer小体,则为其亚型(D)

A.RAB.RASC.RAEBD.RAEB-TE.CMML

解析:MDS-REB-T的诊断标准为骨髓原始粒细胞为21%〜30%,单核细胞<1Xl(f/L,可见Auer小体。

33.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是(C)

A.原始粒细胞的数目B.贫血的程度C.各系的病态造血

1).巨核细胞的数目E.原始红细胞的数目

解析: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

34.R-S细胞最突出的特点是(D)

A.胞质丰富B.胞体不规则,核多C.核染色质少

D.镜影双核,每个核有一个大而红染的包涵体样的核1E.核圆形

解析:R-S细胞最突出的特点是镜影似的双核,每个核有一个大而红染的包涵体样的核仁。

35.下列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

A.骨髓涂片中可见病理性浆细胞

B.血尿酸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C.尿B-J蛋白(-)即可排除本病

D.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症状是广泛性出血

E.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外周血瘤细胞》30%,绝对值>3X1071.

解析:骨髓穿刺中的病理性浆细胞>30%,是诊断骨髓瘤的主要标准之一。

36.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A.血红蛋白明显增高B.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加C.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D.血小板减少E.血细胞比容明显增加

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值性疾病,血小板数目常增加。

37.关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必备条件为(E)

A.牌大

B.贫血

C.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

D.骨髓穿刺干抽或显示骨髓增生低下

E.骨髓活检病理学显示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明显增生

解析:骨髓活检对于诊断骨髓纤维化是必需的,其它选项不是骨髓纤维化所特有。

38.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是(C)

A.吞噬性组织细胞和单核样组织细胞B.单核样组织细胞和淋巴样组织细胞

C.多核匕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I).单核样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

E.吞噬样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

解析:多核巨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对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是必需的,而其他类型的组织细

胞在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中也出现。

39.白细胞减少症时,白细胞总数持续(1))

A.<1X1O9/LB.<2X109/LC.<1.5X1071D.<4X107LE.<0.5X10VL

解析:臼细胞减少的定义是白细胞总数V4X10"/L。

40.血小板聚集是指(C)

A.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组织的相互粘附B.血小板与其他异物表面的相互粘附

C.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附D.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仙湖粘附

E.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相互粘附

解析: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附,是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基础。

4L参与血小板聚集的主耍因素有(D)

A.纤维蛋白原、GPIb/IX复合物、胶原B.纤维蛋白原、GPHb/IHa复合物、胶原

C.纤维蛋白原、GPIa/Ha复合物、C珑D.纤维蛋白原、GPHb/HIa复合物、Caz,

E.纤维蛋白原、GPIb/IX复合物、C『

解析:血小板聚集需要纤维蛋白原、GP【Ib/I^a复合物和Ca。三要素缺一不可。

42.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是(D)

A.凝血因子VfflB.凝血因子IXC.凝血因子XII).凝血因子XUE.凝血因子XIII

解析:内源性凝血途径是从因子刈的激活开始的,激活原因多为血管损伤,皮下胶原暴露。

43.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是因为(B)

A.凝血因子n的释放B.组织因子(TF)的释放C.纤维蛋白原的活化

D.激肽释放酶原(PK)的活化E.高分子量激肽原(IIMWK)的活化

解析:外源性凝血途径是从组织因子TF的释放开始的。

44.正常止血过程取决于(C)

A.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管壁的正常

B.皮肤的完整性和凝血因子的正常

C.血小板的质和量、血管壁和凝血因子的正常

D.血小板的质和量、凝血因子的正常

E.凝血因子,骨髓、血小板的质和量的正常

解析:生理正常止血依赖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正常、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以及凝血因子含量

的正常。

45.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C)

A.凝血因子VB1B.凝血因子vnC.凝血因子HlD.凝血因子IXE.凝血因子I

解析:凝血因子HI乂称组织因子,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是正常情况下唯•不存在血浆中的因子。

46.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主要包括(B)

A.Fil、FV、FVlkFXB.FVU1、FIX、FXI、FX11C.FI、FV、FW1、FX11

D.FI、FII、FVn、FVPlE.FIILFV、FVHI、FIX

解析:FV1LFIX、FXI、F刈是参与内源性凝血的主要凝血因子。

47.凝血因子(FIXa、FVOla、FV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的是(B)

A.PF4B.PE3C.BTG(B-血小板球蛋白)I).红细胞膜E.白细胞膜

解析:血小板因子3(PF3)提供反应磷脂表面。

48.共同途径是指(C)

A.由FXD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B.由TF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C.由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D.由P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E.由HMW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解析:共同凝血途径从FX的激活开始,最终形成由纤维蛋白单体交联成的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凝块。

49.活化蛋白C的主要作用不包括(E)

A.激活纤溶系统B.抑制FX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C.灭活FVa和FVIDaD.增强AT-川与凝血酶结合

E.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解析:凝血酶参与蛋白C的活化,活化蛋白C不能灭活它和纤溶酶。

50.新鲜血浆所包含的凝血因子是(A)

A.除FHI外的全部凝血因子B.除FI外的全部凝血因子C.除FII、FVD外的全部凝血因子

D.除FIX、FXI外的全部凝血因子E.全部凝血因子

解析:FHI存在组织中,血浆中不存在。

51.纤溶酶原(PLG)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指(C)

A.由血管内皮细胞中的1-PA裂解PLG形成纤溶酶(PL)的途径

B.由内源性凝血途径裂解PLG形成纤溶酶(PL)的途径

C.由外界介入体内的溶栓药物使PLG激活成纤溶酷(PL)的途径

I).是继发性纤溶的理论基础

E.是原发性纤溶的理论基础

解析: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52.纤溶酶原(PLG)可通过三条途径被激活为纤溶酶(PL),它们是(B)

A.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共同途径

B.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激活途径

C.原发性激活途径、继发性激活途径和共同途径

D.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和继发性激活途径

E.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和原发性激活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纤溶酶原被激活的三条途径。

53.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是(D)

A.纤溶酶原的内激活途径B.纤溶酶原的外激活途径C.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D.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E.ATTH的抗凝作用

解析: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54.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是(C)

A.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B.DIC确认试验C.内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1).外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E.DIC帅选试验

解析: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及异常抗凝物的筛选试验。

55.关于血小板因子3(PF3),正确的说法是(C)

A.PF3存在于未被激活的血小板表面B.PF3存在于未被激活的血小板a颗粒中

C.PF3存:在于被激活的血小板表面I).PF3存在于血小板的致密颗粒中

E.PF3存在于血小板的溶酶体颗粒中

解析:静止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S翻转向外侧,

成为PF3。

56.关于血酸调节蛋白(TM),正确的叙述是什)

A.TM由肝脏合成B.TM依赖维生素K存在C.TM由血小板释放

I).TM与凝血酶以1:2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I:.TM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解析:TM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凝血酶以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