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_第1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_第2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_第3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_第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物理目录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3

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7

三.生活中的透镜...................................11

四.眼睛和眼镜....................................15

第七章运动和力

一.力......................................18

二.弹力力的测量................................21

三.重力.........................................24

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7

五.二力平衡......................................30

六.学生实验:探究一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2

七.牛顿第一定律..................................34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一.压强.....................................39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42

三.连通器........................................45

四.大气压强......................................47

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50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52

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55

第九章机械和功

一、杠杆......................................59

二、滑轮.............................................61

三、功...............................................64

四、功率.............................................66

五、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68

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70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6.1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页“透镜”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1.透镜有—透镜和—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工作的.

2.中间厚边缘薄的叫,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3.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通常用字母表示。

4.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简称。

(二)阅读教材2页至4页“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焦距”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8分钟)

1、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作用。

2、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通常用字

母表示。同一凸透镜有___个焦点。

3、——到——的距离叫焦距,通常用字母—表示。同一凸透镜的焦距是—的。

4、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做凹透镜的.

焦点。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10分钟完成)

1.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

2.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了表示.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4.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三、课堂小结:(5分钟)

四、堂清检测(独立完成15分钟)

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

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

灾。

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

的______________上.

3..如下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

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4.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

5.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6.完成光路图

7.在方框中填上适当透镜

18.如图所示,L为入射

8..完成下列光路图。

9.如下图,题中己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10.如图所示,L为入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请在图中添加合理的透镜。(注意所添加的器件

位置要正确)

11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器件,完成光路图.

12.让太阳光垂直射到透镜上,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一张白纸,若能在白纸上得到很小很亮

的一个光点或光斑,则这个透镜是一透镜;若能在白纸上只能得到一个比透镜更大的光斑,则这

个透镜就是—透镜

13.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把它们判断出来?

五、联系生活讨论:(5分钟)

-: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例:以下是一些元件的对话记录,这些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一:属于凹透镜的是.

A.露珠:我虽只是一滴水,但我也能折射F.放大镜:用我也不错,我能让世界

一个世界;放大,照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G.显微镜:要说放大,你还真不如我。

B.某透镜:你能折射一个世界。不如我,

我能让你看得更细,明查秋毫、不差

我能向天借火;

毫厘。

C.防盗门“猫眼”:你们吵吧。我在门内偷H.照相机:你们看到的,我都能留下,

偷看你们;我能让画面定格,留住精彩瞬间;

D.望远镜:嘿嘿,我是千里眼,我能看得I.电影放映机:你不如我,我能让你

更远,我都看到了;定格的画面动起来;

E.近视眼镜:能不能看得清哦,让我出马J.眼睛:别吵了,没有我,你们什么

吧,我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清晰;都看不见!

6.2《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案

撰稿人:崔晓麦(实中)审核:杨恒伟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学习重点:

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学习难点:

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器材准备:

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7页第一、二、三、自然段,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在凸透镜成像中,能呈现在屏上的像叫一像,不能呈现在屏幕上的像叫—像。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你看到什么?

1、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2、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实验结果: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阅读教材7页至8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实验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素有关?

可能猜想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

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下面来做实验:

(二)制定实验计划

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计划。

1、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f处。这样,由远到近,研究像

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重点介绍: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凸透镜焦

距都是10cm。

2、实验具体步骤:

(1)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2)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

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

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

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位置,

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的位置,

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

3、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三)收集证据。

1、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

2、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

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3、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

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

4、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

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5、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位置时,光屏不成像。

6、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

(四)、汇报实验结果。

物距与焦距物距U像的性质(f=10cm)像距V

关系(cm)正倒大小虚实(cm)

u>2f

U=2f

2f>u>f

U=f

U<f

(五)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1、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2、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

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缩小和放大的分界点是物距在二倍焦距处。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

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

3、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

像?

倒立和正立的分界点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处。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当物距

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像。

4、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

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处。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

一倍焦距时,成虚像。

三、堂清检测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

和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实验时先固定的位置,然后

调整______的位置,最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2、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应满足:()

A、小于2倍焦距;B、大于2倍焦距;

C、等于焦距;D、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3、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

是:()

A、从小变大;B、从大变小;

C、不变;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4、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7厘米,物体在凸透镜前II厘米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6、如果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那么这时的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是()

A、u>f;B、u>2f;C>u<f;D、2f>u>f

7、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受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下半部分的实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9.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在透镜另一

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lOcmB.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10.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已成一缩小的像,今要使屏上所成的像再大一些,并保

持清晰,则应()

A.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B.将烛焰适当向凸透镜移近,其它不动C.使屏远离凸透镜,其它不动

D.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11.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将是()

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

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变成了小虫的像.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13.有一凸透镜f=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外5cm,则像一定是()

A.正立放大虚像.B.倒立放大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D.倒立放大实像.

14.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点燃蜡烛应在

这个步骤之(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

调节光屏的位置。

①烛焰放在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烛焰放在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烛焰放在_____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④烛焰放在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14答案前、1c、2a、3c、4d

1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

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上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

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

离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

移动。

§6.3生活中的透镜

撰稿人:崔晓麦(实中)审核:杨恒伟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及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

学习难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生活中的透镜的使用。

学习过程

【学点一】投影仪

请先仔细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再自学课本10-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内容,回答以

下问题: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用投影仪观看投影片时的图案(物体)时,物体离投

影仪镜头比较(填“远”或“近"),像是(填“缩小”或“放大”)、的

(填“倒立”或“正立”)

3.投影仪成、的实像。实际像的正、倒与透明胶片(物)的方位__(填“有”或“没

有“)关系。

4.放映幻灯时,银幕出现的画面是幻灯片上画面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

【学点二】照相机

阅读课本12页“照相机”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会聚在胶卷上,形成

一个、的像。

2.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填“远”或“近"),像是(填“缩小”或“放大,)、

的(填“倒立,域“正立”)。

3.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

4.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一些;底片

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一些.

【学点三】放大镜

1..用放大镜看物体时,放大镜离物体要很(填“远”或"近”),放大镜所成的像是

、的像。

2.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以内;看到的像是—、_、_;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

的侧。(填“同一”或“两”)

【学点四】望远镜、显微镜

阅读课本12—13页“望远镜、显微镜”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望远镜主要由一个—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2.显微镜由一组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物镜的焦距很—,目镜的焦距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

堂清检测:

一、填空题:

1.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2.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与一个镜,为了使观众看到的像是正立的,幻灯片要—插在架上,

并且幻灯片要放在镜头前的位置上,在银幕上才能得到一个像,若

使镜头远离银幕,银幕匕的像将变得模糊,这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可移动幻灯片,应使它透

镜(填“远离”或“靠近”)

3.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

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选填:

实或虚)。

4.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

应使照相机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胶片;在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

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投影片。("远离”或"靠近”)

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

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选填“虚”或“实”)。

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照相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像。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

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选填“光圈”、“快门”或“旋钮”),调节镜

头到底片的距离;拍摄远处的景物时,需要将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调(选填"近''或"远")

一些。

7.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

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物体位于目镜的一倍

焦距以内时,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观察者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8.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与普通照相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

个特殊的感光层CCD,招图像的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已知某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

为30cm,请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与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若要成

像,被拍摄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二、选择题:

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

2.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

3.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4.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是()

图7

5.(多项选择)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小强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个焦距不变的凸透镜,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在更远的屏幕上清晰成像,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一样的

9.关于几种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10.如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是()

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D.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11.某同学用焦距为10而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

的距离为()

A.25cmB.15mm

C.6cmD.12cm

12.用投影仪投影胶片,若想使屏幕上的图片大一点,应采用的方法是()

A.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镜头向胶片移近一些

B.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镜头远离胶片一些

C.只需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即可

D.只需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即可

1【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中很多路口都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

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

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

【答案】凸,照相机,远离

§6.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撰稿人:崔晓麦(实中)审核:杨恒伟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的光学作用

学习难点:眼睛的光学作用

知识链接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对光的—能力越强;凹透镜越凹,焦距越对光的能力

越强。

学习过程

板块一: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自学课本17-18页“眼睛”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

光____在上,形成物体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卖'或"虚”)。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远处物体射

来的光刚好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的物体。

板块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自学课本18页“近视眼”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因此远处

物体的像成在______.

2.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上。

板块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学课本19页“远视眼和眼镜度数”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近处

物体的像成在。

2.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3.眼镜度数的公式是。

课堂小结:

堂清检测

1.近视患者需佩戴—做成的眼镜,因为一对光有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远视患者需

佩戴—制成的眼镜,因为一对光有一作用。

2.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

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

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

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3.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它的—相当于底片;不同的

是,照相机是调节得到清晰的像,眼睛是调节得到清晰的像。

4.小亮同学将一眼镜片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中心25cm处形成一个亮点,该镜

是透镜,它的焦距是。

5.小宇同学的爷爷,爸爸和小宇自己都戴着眼镜,那么①小宇爷爷和爸爸戴的老花镜的镜片

是透镜,②小宇戴的近视镜的镜片是透镜。

6.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后”),

这就是近视眼。敌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透镜片做的眼镜。

7.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一,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到

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可以利用镜能使光线的特点来矫正。

8.远视眼是由于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了。我们可以利用

镜能使光线的特点来矫正。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cm;要从

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脸部,平面镜到人脸的距离最好是cm

9.近视眼的镜片是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透镜.

10.如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光路图,这个人

需佩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11.如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12.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甲乙丙丁

图2

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13.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

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

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4.如右图所示中,矫正远视眼的是图_•

AB

联系生活讨论:

.仔细观察近视镜和远视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你能鉴别

一副老花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

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力第一课时

撰稿人:侯红平(外语)审核:杨恒伟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力可让物体发生形变,还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重难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3页至24页“力”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叫做力。

2.力不能脱离—而存在,当我们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一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

是一。

3.人踢球时,是—与—之间发生力的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

体是

4.手拍腿时,手和腿都有痛的感觉,说明。此时,腿感到痛,因为_对_有力的作

用,同时手也感到痛,因为_对_有力的作用。这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也

5.力一般用字母—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_表示。

6.一牛的力是多大呢?举例说明。

(二)阅读教材24页至25页“力的作用效果”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6.由图7—2得出,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也可以使

包括速度的—改变或速度的—改变或速度的—和

同时改变。

8.下列事例中,属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有(),属于物体发生形变的有()

A用脚踢飞放在地上的足球B用脚踩扁地上的乒乓球

C用手接住飞来的篮球D人手拉弹簧,弹簧伸长

9.“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说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能产生力的作

用吗?举例说明。

三、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四、堂清检测

1.力是,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一个物体。用力踢球,球飞走了,脚也感到

疼。这是因为物体间,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受力。若以脚为研究对象,—施

力,受力。可见施力物体同时也是o

2.运动员踢足球时,感到脚会痛,这一现象说明了一,脚感到痛的施力物体是。

3.如图12-8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图b主要

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

4.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

A.马拉车行走的力B.牛拉犁耕地的力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D.拔河比赛时每个人对绳的拉力

5.下列事例中,运动状态不改变的是()

A火车进站B匀速沿圆的小车

C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D小孩沿滑梯下滑

6.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7.龙舟比赛时,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B湖水C人D龙舟

8..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产生力的作用

五、课外拓展

两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个,有人认为破的那个鸡蛋受力大,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

出你的理由。

第七章第一节力(第二课时)

撰稿人:侯红平(外语)审核:杨恒伟

【学习目标】

1.知道和掌握力的三要素。

2.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重难点】

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5页至26页“力的三要素”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和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2.用一根的线段,把力的表示出来就叫做力的图示。其中线段的起点表

示力的;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

3.为了精确地表示力的大小,在力的图示中要附上____,指出某一长度表示。

4.叫力的示意图。

5.在图12-11中画出物体A所受到的水平向右100N的拉力示意图。

6.下列关于力的作图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B.力的图示中,标度值可任意选。

C.同一个受力图,比例大小应固定不变。D.以上说法都正确。

7.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力作用效果()

A.力的单位B.力的作用点C.力的方向D.力的大小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何区别。

三、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四、堂清检测

1.图示是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线段的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表示力

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表示力的方向.

2.学中,为了形象而直观地表示力,可以用或来表示力.

3.茶杯放在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

同的是()

A.作用点B.大小C.方向D.都相同

4.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容易打开门或关上门,

这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和方向

5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B.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C.只能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D.用线段的终点也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

6.与地面成30。角的150N的力向右上方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画出力的图示

五、课外拓展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第七章第二节弹力、力的测量

撰稿人:侯红平(外语)审核:杨恒伟

【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

2.知道弹性产生的原因,能解释实际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简单现象。

3.了解弹簧测力计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力。

【学习重难点】

弹力的理解、弹簧测力计原理和确使用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8页至29页“弹力”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2.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

3.叫做弹力。弹力是普遍存在的力,如:、、等都

属于弹力。

4.是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指向。

6.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的方向。

7.画出下列各图中支持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二)阅读教材29页至30页“测力计”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观看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它?

2.为了准确地知道力的大小,要对力进行测量.在物理学中,我们利用力产生的

的大小来测量力。国际上通用力的单位叫做,简称.用符号表示。

3.的工具叫测力计.在物理实验室经常使用弹簧测力计,它的核心部分是一,

它的原理是一。

4.如图1所示最小刻度是牛,它的测量

a

________________।范围是牛,用这个弹簧秤不能测量超过一

牛的力。图中弹簧秤对物体A的拉力为牛。

5.弹簧秤的刻度是,这说明弹簧的伸长

量与所受拉力成o

6.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因此使用前应估计所测力的,选择的测

力计,使用测力计时应观察指针是否与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进行,或记下

,力的方向要沿着方向。

7.弹簧秤测量之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o

8.弹簧秤测量之前,如果零点没有校正,指针指在零点的上方,则测量力的大小的读数比真实

值将()

A.偏大B.不变C.偏小D.无法确定

9.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0.1米,受10牛的拉力时长为0.15米,这时没有超过它的量程,如果

受6牛的拉力,弹簧的伸长量为厘米,这时弹簧的长度为厘米。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1.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吗?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20N的力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关于测力计示数说法正确

的是()

A.20NB.40NC.OND.无法确定

3.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必须要弄清产生弹力的物体一定同

时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这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没有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或两个物体不互

相接触都无法产生弹力;

其次,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还必须互相挤压,即发生弹性形变。

三、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四、堂清检测

1.弹簧受力时会,不受力时又会,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力是物体

由于而产生的力,力、力、力都是弹力。

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B.拿起一个大西红柿的力

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

5.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它的长度成正比.D.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6.用来测力的工具有()

A、杆秤,B、弹簧测力计,C、握力计,D、台秤.

7.中学生的头发拉断时所需用的力大约是()

A.0.9NB.1.7NC.9ND.17N

8.下列用来测力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B.杆秤C.弹簧秤D.电子秤

9.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