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_第1页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_第2页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_第3页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_第4页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

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U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

(2)—I—H地数,10个十是()

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数数(100——1000以内)

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汇报。小结

4、数数练习。

集体数,P68做一做

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湖北省兴山县实验小学周相红教学内容:北

师大版数学第三册课本4—5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

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初步体会乘

法的意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L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准备L课件一套学情分析

相同加数的加法,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相同加数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学生

难以理解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去过宜昌的小朋友请举手,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在宜昌

哪里玩,噢,那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请你们给我当导游好吗?

那我先谢谢大家。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一个好地方玩好吗?好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希望大家能学得轻松快乐!.(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二、设置疑点,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1.

2师: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在玩什么呢?生答

师:你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内交流并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要求每组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

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有多少人坐飞机?小火

车上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师: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2+2+2+2=8(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呀?(加数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板书(4个2)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一

起研究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针对2+2+2+2+2=8进行进行教学。师介绍如

何列出乘法算式,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师:黑板上的另外几道题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在草稿纸上试一

试。

生: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4+4+4+4+4+4=24(人)4X6或6X4=24(人)

师: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两种算式,那谁知道算式中“6”是从哪来

的?

生:“6”表示有6个4相加.三、巩固练习.

㈠,摆一摆小棒:要求:摆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图形,并列出算式

㈡、填一填.㈠式是X或X.

1、9+9+9+9+9+9=表示个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X____或

X—.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X或X

3+3+3+3=X或义

1+14-1+1+1=义或____X

8+8+8+84-8+8=X

5+5+5+54-5+5+5=X或——X

9+9=X或_____X

㈢、读一读.

2X34X67X38X23X5

4X48X12X9㈣、看图列算

式.1.☆☆☆☆☆☆☆☆☆☆☆☆☆☆☆☆☆☆

☆☆☆加法算式: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

3.◊◊◊◊◊◊◊◊◊◊◊◊◊◊◊◊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

4.画一画:根据乘法算式画图,有困难的请用小棒摆一摆2X34X2

四、深化练习一、师:刚才学习中大家不难发现学习的问题都可以用

加法计算出结果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乘法,学习乘法有什么好处呢?1、

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在用乘法列算

式或

2、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

在用乘法列算式或

3、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100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

在用乘法列算式或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

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

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

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

“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

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

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

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

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

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

“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4-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

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一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二.实践活动。

1.选选算算:

(1)出示教材第66页图,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

价格分别是多少?

(2)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本字典10元,一个书包35元,大约要带50元)为什么要带50元,

而不是40元呢?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一个熊猫

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比30大,不够买。)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

(在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2.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1)集体交流。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小结。

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一一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

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

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修订本)第112—113页《角的初步认

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观察操作,知道角的特征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画角,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剪刀、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硬纸条、图钉、

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下图:

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

手在哪儿吗?

指出:它是这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它也有个名称。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图形一一角

二、操作探究

〈一〉认识实物中的角

1、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有角

生:屋顶有角、三角板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在哪儿呢?

教师规范指角的方法。

2、从实物中找角。

每同桌同学为一组,合作从所给的学具袋中(五角星、长方形纸片、圆形

纸片、吸管、小棒)找出角,并按这些物体有角没角分成两类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角,从认识的事物中进行分类,初步感知生活角的

特点,从辨析中理解角。】

3、初步认识角的形状和特征。

(1)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以上表面有角的学具材料中取一个物体,提问:

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角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2)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

【评析: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中半抽象出角的特征,利用形象思维

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

4、折角、摆角

(1)要求学生将学具袋中没有角的物体想办法变成有角的物体。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选取学生制作出的不同的实物角展示

在黑板上,并指出制作的角在哪儿。

(3)指名三位学生上黑板沿实物角的边画角。

【评析:通过变角的操作削弱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在辨析

交流使概念深化。】

〈二〉认识数学中的角

师将实物移置图形的上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板书:

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上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角(第112页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哪儿还有角?

【评析:在前面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正确

的角的概念,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通过举例联系实际。】

3、学习画角

师:既然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是先画顶点还是先画边呢?

(1)小组讨论画角的步骤,并说说理由。

(2)学生质疑:先画边还是先画顶点。师生讨论解疑。

师画出:不相交的边。

(3)指导看书角的步骤: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

成了一个角。

(4)学生独立画角,指名上黑板画,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5)问:观察黑板上的角大小相同吗?

生:这些角不一样大。

师:这说明什么?

生:角是有大有小的。

【评析:画角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自学课本明确正确的方法,通过小组

讨论教师释疑建构,以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的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

4、做活动角

师: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1)学生独立用两根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2)将你做的活动角变大一些?能变小一些吗?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引导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是不是靠近有关,角的两边靠得越远,角

就越大。

【评析:创作活动角,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注重学生的体验,让

学生在独立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三、小结、深化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深化拓展

(1)做第114页练习第2题(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一个长方形如果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答案。

【评析:从数角到剪角,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课后作业:数一数机器人中共有几个角?

【总评】:

-、知识教学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1、从生活中引入“角”,从操作中感知角。新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

说:“接知如接枝。”本节课通过同学自己画的“机器人”的手引入角,再例

举生活中实物的角,在老师提供的实物中找一找,摸一摸,分一分角、指一指

角,然后把没有角的物体变成有角的物体等,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

材料的基础之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样的设计符合的学生认知

规律。

2、从实物中抽象角,从辨析中理解角。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与几何图形抽象概括性存在差异,在摆角、折角的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把没

角的物体变成有角的物体,并把实物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

生用粉笔描绘出角的形状,移开实物,得到数学中的“角”。使学生经历将

“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角”的过程,非常精彩,有创意。在画角的过

程中,通过小组交流角的画法,引发认知冲突:先画边还是先画角?展开讨

论。教师加以适时点拨与激励,又通过教材的双向交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启

发,达成共识。完成了“物一一形”的抽象过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一

(建立)表象一(到)概念的认知规律。

二、教师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智能。做活动角时,教师

创设操作一一演示一一讨论一一汇报一一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从前面静态的角

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领悟到:角的两边靠得越近角就越小,离得越远角就

越大。从而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探索中内化了角的本质属

性,在交流中揭示学生内部心智语言的思维过程,注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

创新意识的培养。

2、在拓展中激发兴致,获得体验。通过数图形的角到长方形剪去一角还剩

几角?要求逐步提高,课堂上学生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剪法,兴奋得欢呼鹊

跃。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

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

共识、共享、共进。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训练学生思维,培

养学能力。

总之,本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教学各

环节中,从生活中实物感知角加以抽象,在大量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

力。知识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及能力的培养两条脉络交相辉映,学生学的扎

实,学的有趣,确实是一节生动活泼,效果明显,有创意的好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72页到第7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

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

直角。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

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几个角?请你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像图上这

样摆好,然后找到左下方的这个角,用手指一指,并用眼睛仔细看看它的样

子,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角?

这是一个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上一个这样的符号“”,这就是直角符号。

请大家在找到的这个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2.出示纸工袋。

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几个角?

请你找到这个角?将这个角与正方形纸上的这个直角重叠,比一比,你发

现了什么?

两个角一样大,说明纸工袋上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请你也标上直角符号。

3.请你拿出这样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吗?

谁能上台指一指。

这三个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这三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

试。

5.请你拿出另一把三角尺,你能找到直角吗?谁上来指一指。两把不同的

三角尺都有直角,这两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

6.我这儿有一个大的三角尺,你们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样大吗?点名上台比

一比。

7.刚才我们比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

说。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直角吗?我们可以用它折出一个直角,请仔细

看。你能这样折一折吗?

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小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断是否是直角。

请各组组长将自己的数学书放在小组中间。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你准备借助怎样的工具呢?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先说方法,再动手试试。)

比一比哪组想的方法多?汇报,展示。

2.刚上课时,我们在正方形纸上找到一个直角,那其他三个角是怎样的

呢?

请组长将你的正方形纸放在中间,每个人比比靠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结果

告诉组长。

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怎样的?

那长方形呢?纸工袋放中间,再进行比较,组员把结果告诉组长。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吗?

学生活动,汇报。

(四)做直角。

1.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拼,看看哪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拼出的是否

是直角。

2.再请各组拿出闹钟,在钟面上拨一拨,看看钟面上几时整时,时针和分

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3.同桌拨完,互相验证,汇报。

(五)画直角。

1.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要求:在点子图上任选一点作为直角的顶点,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准

这一点,然后沿着三角尺直角的两边画去,这就是一个直角。

2.请组长拿出点子图,大家动手画。展示各组图。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三、认识锐角、钝角。

1.这里有三个钟面,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组成了一个角,你能看出哪

个是直角吗?哪一个比直角大,那一个比直角小?

指出:第2个角比直角小,叫锐角。第3个比直角大,叫钝角。

2.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

用活动角转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怎样?

回到直角,转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怎样?

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来,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图中哪个是直角吗?标上直角符号,你能照样标出其他各

图形中的直角吗?

你能看出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吗?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给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

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各组1号找直角,2号找锐角,3号找钝角,4号当裁判。全班汇报。

五、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xml:namespaceprefix=ons=,zurn:schemas-microsoft-

com:office:officez,/>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四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

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

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

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

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

(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一一生:厘米。(板书:厘米(cm)

教给学生读法)

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

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

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

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

位呢?(分米)

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

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

(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

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

(3)找一找

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

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

等都是1分米)

(4)比一比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

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举例与测量,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好,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

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自己创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我们规定1分米

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嘘一一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

桌。

(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估计有以下四种情况: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6

毫米,师根据情况总结引导,使学生感到要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需要有新的

长度单位来解决,直接请学生介绍毫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对毫米的认识。)

(师板书:毫米(mm)并教给学生读法)

师: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让学生明确尺上每一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

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沟通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

厘米=10毫米。

(3)举例与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我们找找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或

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物体,让学

生量一量它们的厚度,如1分硬币、电话卡等)

师:在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多少。

(4)比一比

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

划,一人用硬币、银行卡等物体插进两指之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看谁

准。

(5)想一想

师: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

报,师总结补充。)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

了。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

度。(估计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

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单位,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铅笔有长有

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

位。)

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

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a.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师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

比划。

b.填上合适的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

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来验证结果。

4、日记改错。

明明的日记:

2005年3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

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

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

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

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师:你们笑什么?明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请你帮他改正了,希望

你不要和他一样闹出同样的笑话。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这些知识

有什么用?

2、课后选择家中的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第91-94页有关

加法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

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

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

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

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

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⑵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O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

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

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P77—P80

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

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

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4、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P7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

果。(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

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

用“口€)口”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2、学生活动。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口。口式

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

类。)

①825<2413②2413<4593③4998>2413④825V4593

⑤825V4998⑥4998>4593

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第二类②③⑥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

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

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

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O里填上“<或>、=”。(看屏幕回答)

2990302478003987101009995680570

60290603132480324914560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1010>936>963

小舟:1010>963>936

小健:936>963>1010

4、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

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79页第4、5题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

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4-3=4(元)4X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

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P73—75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

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

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

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

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

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

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

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

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

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

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

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

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

并写出除法算式:

84-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

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

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

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

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

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

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

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

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

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

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

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

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

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

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

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

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

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

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

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目的: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

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

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154-3=5104-5=2124-3=484-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

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

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

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

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

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

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

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

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

算式是什么?(15+5=3)

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

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

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

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

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

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

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

圈了几个圈?(4个。)

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

一份,分成了4份。)

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

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

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

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

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学习过程: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Z2()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

)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

法算式表示的意思。9+3=38+4=2

124-3=4124-6=2

4、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的第1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

的。

5、第2题请学生先从鸽子归巢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让学生

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6、第3、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7、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8、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9、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

习的方法计算。

10、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2等于几怎样想?用

哪句口诀?在口诀的括号里应填什么?商是几?那么,12除以2等于几?在此

基础上独立做〃12+6=口''。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体订正。

11、第11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

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

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

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

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

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

法。

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

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13、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

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O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X2=4X3=2X5=3X3=

2.填空。

2X()=43X()=64X()=8

()X3=12()X4=205X()=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

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

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

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

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

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

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

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

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

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

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巩固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