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_第1页
第7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_第2页
第7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_第3页
第7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_第4页
第7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警语。

第1节预防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

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以防止疾病的发生。1.养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防止病邪的侵害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养生的方法1、调养情志2、坚持锻炼3、顺应自然4、注意饮食起居5、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二、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若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早期诊治,疾病容易治愈,否则治疗也就愈加困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控制传变,如《金匮要略》如“见肝之病,如肝传脾、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第2节治疗与护理原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临床常遵循的治疗法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相因制宜

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即治疗疾病时,寻求并针对其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时,必须正确掌握“指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两个方面。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一)治标与治本

含义: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不同情况下标与本之所指不同,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机为本,症状为标;旧病为本,原发病为标;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二)正治与反治

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均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逆治。正治包括:1.寒者热之2.热者寒之3.虚者补之4.实者泻之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

2、反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和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从治。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真虚假实证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三)病治异同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二、扶正祛邪含义: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使疾病早日向好转、痊愈的方向转化。意义:正能胜邪则病退邪能胜正则病进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1、扶正含义:用补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虚证。具体方法:如益气、滋阴、养血、益阳等。实施手段:服补益的药物、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功能锻炼等。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2、祛邪含义:用攻法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实证。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血、消导等。实施手段:药物、针灸、火罐或手术等各种疗法。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三、相因制宜①因时制宜②因地制宜③因人制宜

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1、因时制宜含义: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决定治疗原则。运用: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秋冬——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2、因地制宜含义: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决定治疗原则。运用: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病多风寒,治宜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病多湿热,治宜苦寒。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3、因人制宜含义: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来确定治疗原则。运用:年龄——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应兼顾扶正。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宜轻运用。性别——妇女宜注意经、带、胎、产等疾患。体质——有强弱、偏寒偏热之别阳盛阴虚之体——慎用温热药。阳虚阴寒之体——慎用寒凉药。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四、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是指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具体运用:损其有余(偏盛)补其不足(偏虚)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1、损其有余适用于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临床可采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即“阳盛则热”。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即“阴盛则寒”。第7章-防治与护理原则2、补其不足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