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问答试题库(一)_第1页
中医学问答试题库(一)_第2页
中医学问答试题库(一)_第3页
中医学问答试题库(一)_第4页
中医学问答试题库(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问答题库

1、中医学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阴阳学说有哪些容?

答: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混长转化,自和平

衡等方面。

3、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制定的治则是什么?

答:治则是补母深子。

4'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是:相乘是顺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的克制太过,相侮是遍五行

相克次序而出现的反克。

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出现相化的现象。同样,在产

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的现象。

5、阴阳学说概话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答: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

纳。

6、阳盛则热,与阴虚则热有何不同?

答:阳盛则热,“盛”指邪气盛,表现为实热证;阴虚则热,“虚”指

阴虚,表现为虚热证;两者临床表现不同。

7'阴阳的特征是什么?

答: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湿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

的均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

均属于阴。

8、阴阳转化的在根据是什么?

答:是阴阳的互根互用,互藏互寓。

9、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是“重”和“极”。

10、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深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11、如何运用五行母子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答:是“补母”与“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12、如何用阴阳属性归纳药物的性能?

答: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寒凉属阴,湿热属阳。五味有辛、甘、酸、

苦、咸五种。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药物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向,升

浮属阳,沉降属阴。

13、如何对中药的五味进行五行的归类?

答: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七人脾»辛属金入肺»成属水入

肾。

14、什么说必为“君主之官”?

答:主要是心藏神,能主官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15、哪一脏称为“娇脏”?

答:肺。

16'肺肋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一是全身三四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二是全身三四在肺中进

行气体交换。三是肺生成宗气,宗气贯通心脉而肋心行血。

17、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关系如何?

答:肝藏主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

常的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

18、“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理论诊据是什么?

答: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便

会是下于大肠,出现肠鸣泄泻、小便知少的病症,可见小肠的泌别清

浊功能与粪便的形状和小便黄的多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用利小便

所以实大便的方法就基于此。

19、好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20、心与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成何种病理变化?

答:心脾两虚。

21、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的?

答:来源来:1、先天之精;2、水谷精气;3、自然界的精气。

22'气的运动形式?

答:升、降、出、入。

23、血的功能?

答:1、营养作用;2、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24、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

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25、津液的主要作用?

答:1、滋润和濡养作用;2、为血液的组成部分;3运输体的代废物。

26、简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答:手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

——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肾经——手阙阴心包

经——手少阳之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7、简述奇经八脉总的功能。

答:A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B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C与某些脏腑

关系密切。

28、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答: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组成。

29、风证有哪些证型?

答:热极生风,肝阳化风

血虚生风,阴虚风动。

30、常见反治法有哪几种?

答: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31、三因制宜是指什么?

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2、形成淤血的常见原因?

答:气虚、气滞、寒邪、热邪、外伤等。

33、火等邪等最易伤何脏?

答:肺。

34、精气夺则虚、精气夺是指?

答:正气虚。

35、“邪气盛则实”邪气盛主要指?

答:六淫扑邪六盛。

36'气为血之帅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三方面即: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37'血为气之母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两方面: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38'与人体水液化关系电密切的脏是?

答:肺、脾、肾三脏。

39、与人体呼吸功能关系密切的脏是?

答:肺、肾两脏。

40、称为“刚脏”的脏是?

答:肝。

41、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基于什么?

答: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42'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答:化气和贮藏精气。

43、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答:受盛和传化水气。

44、五脏与六腑的区别是?

答:1、生理功能不同。

2、解剖形态不同。

3、阴阳属性不同。

45、六气转化成六淫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小什正气不足。

46'肺外合皮毛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什么?

答:室发正气。

47'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肺的什么功能?

答:室发与肃降功能。

48、胆汁的分泌排泄主要依赖于哪脏?

答:肝的疏泄功能。

49、小便的排泄主要依赖于哪脏?

答:肾的气化功能。

50、称为“封藏之本”的是哪脏?

答:肾。

51'阳化气,阴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运

动形式。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

这里的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面等的相对

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52、壮火食气,少火生气:阳气过亢,火热生,则形成病理之火,

能耗损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而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增强正气的作用。

53、肝体阴而用阳:“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则是指作

用和机能。肝的本体是藏阴血;含生发之气而主疏泄,且病变多表现

升发功能太过而成为阳亢之证,所以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肺为水之上源:肺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平衡的作用。人体水液的

正常运行,依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的气化及膀胱的排泄

功能。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则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

说。

54、脾为胃行津液:“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这是说胃在受纳饮

食之后,还需要通过脾的输布作用,把富有营养的津液输送到其它脏

腑和人体各个部分。

55、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者,亢逆,逆乱也;承者,

承顺,承接正气也。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六气

亢盛就会产生损害作用,所以要有相应的气来制约它。承接正气,以

制亢逆,才能维持生化之机的正常生发与协调。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在人体里面,当它的精微的

功能发生作用时,可以温养神气,使精神爽慧;外可以柔养筋膜,使

之丰硕壮实。志聪说:“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

柔者少阳初生之气也,初出之微阳而荣养于筋,是以少阳主筋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五脏之气为阴气,阴性恬静,静

则精神藏,躁则精神耗散。马玄台说:“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论卫气也,此节云云,论营气也。此乃至微之义。“有一

定的道理。

56、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固然是营养身体的,但必须要有

一定的节制,如果暴饮暴食,或偏嗜某种食物,则足以损伤胃肠。

57、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

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证。

58、百病皆生于气:由于气在人体的活动围非常广泛,故许多疾

病的发生,都可因气机失调需引起。

59、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意指由于中气

虚而产生的形体虚弱,须用温气药补养中气,则脾能健运,营养增加,

使肌肤形体逐渐丰满。如精血不足的当以厚味填补,使精髓逐渐充实,

精血旺盛。“味”当指药物的味厚之品和食物的五味而言。

60、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是预防疾病的传变,控制病情发展的

一种积极措施。

61、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是哪些?

答:“四大经典”前人多指《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

略》四部古代医籍。

62、脏与腑的功能特点名是什么?

答:脏腑包括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肾;六腑

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灵枢•本藏篇》:“五脏者,所

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一般

说,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特点是“藏

而不泻”;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和转化、排泄糟粕,

特点是“泻而不藏”。

63、脾主运化是包括哪两方面?

答: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散精)与运化水湿(输液)

两方面。

64'简述肝疏泄与主藏血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答: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人体血液的运行,

有赖于气的推动,除了心肺之气的领率和脾气的统摄外,还须依靠肝

的藏血功能调节血量。而这种藏血功能,实又赖于肝气条达舒畅,乃

使血液流通无阻。也就是说,只有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协同作用,才

能保持气机调畅而使血行不致淤滞。《血证论》所谓:“”

65、详述肾主水的生理功能。

答:肾藏精,肾主水,主要是指宏观世界在调节体水液平衡方面

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阴和肾阳,是肾的概念中两个相对的容。从

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肾阴实指肾精,又叫“元阴”、

“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肾阳乃喻肾气,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组织

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66、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六腑各自的功能是: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热水谷,是

五腑六腑精气的发源地;胆为清净之腑,主决断,能贮藏与排泄胆汁,

郝助食物消化。小肠为受盛之腑,泌别清浊,并输转其化生。大肠为

传导之腑,能吸收水份,主传导排泄糟粕;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贮存

排泄尿液。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上焦如雾”、“主纳”、“中

焦如返”、“主化”,“下焦如渎”、“主出”,故三焦总的功能是关系到

水谷的代,气血的通调。

67、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相互关系?

答: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传化关系。饮食入胃,通过胃的腐

熟传于小肠,胆汁疏泄下行以助消化,小肠泌别清浊,清者为精微以

养其身,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入膀胱。渗入膀胱的,经气化作用排泄

于外而为尿液。进入大肠的经燥化与传导,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是为粪

便。可以,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不能停

滞,所以前人有“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

68、何谓命门?

答: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

要素,为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系周身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69、何谓三焦?

答:三焦是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为六腑之一。因在人体

十二脏腑中,唯它最大,故又有“孤腑”之称。正如《类经》所指的,

三焦是“藏腑之外,躯体之,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分上焦、

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

在;中焦指膈下、脐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

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

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

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如返”(指脾胃的消

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大肠的排泄作用)。这些功

能实际上就是体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运

化水谷精微,通调全身水道,调整全身气化。

70、什么叫经络,包括哪些容?

答: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份。其中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

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

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

维,合称奇经八脉。络脉有别络、浮络、血络和络等。别络较大,共

有十五。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

合为十五别络。络脉之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浮络,皮下的细小血管称

血络,络脉的细小分支称络。此外,尚有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十二

经别是十二正经的支别,十二经筋是十二经别以外的另一循环系统,

均属于经脉的围。

71、说明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

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交接于四肢末端,如

环无端。每一经脉都在一定部位上授受它经之气。一般来说,阴经与

阳经交接于四肢末端,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阴经与阴经交接于脏。

12、什么叫“辩证求因”?

答:中医对病因的人识,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

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出就是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

来推求病因及其所属,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这种方法,称为“辩

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学习病因理论主要是掌握它们所致病

证的临床表现。

73、你怎样领会“正气存,邪不可干”?

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邪气一般下易侵入,或虽有

邪气侵袭也不一定发生疾病。这就是“正气存,邪不可干”的含义。

7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义?

答: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抗御外邪,邪气乘虚而入,导

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两虚相得”则发生疾病。“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就是这种矛盾现象的概括。

75、七情伤对气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答:具体现表为广怒则气上嘻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6、何谓淤血?其成因?

答:淤血又称蓄血。凡血运不畅,或体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

可形成淤血。淤血既成之后,反过来又能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

功能失调,引起许多疾病。因此也属于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淤血的

形成主要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与热邪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

或因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的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所致。

77'《中医基础理论》有哪些主要容?

答: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容有: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

络、病困、发病、病机,以及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

78、什么是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答:中医学的独特理化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其主导思想,脏腑、

经络、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和病理为其理论基础,辩证论治为其诊疗特

,占八、。

79、保谓“金元四大家”?

答: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完素、从正、杲、朱震亨为代表的各具特

色的医学流派,故后人称作“金元四大家”。

80'“寒凉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寒凉学派”由金•河间人完素(字守真)所创立。

81、“攻下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攻下学派”,又可称“攻邪学派”,由金•睢州考城人从正(字

子和,号戴人)所创立。

82、“补土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补土学派”由宋金时期真定人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

所创立。

83'“养阴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由朱震亨(字彦修)所创立,后人尊称丹溪翁。

84'中何理解中医学中“神”和“形”的关系?

答: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可反作用于机体的形质,正常的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异常的精神刺激或

精神创伤,可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

生。这即是“形”和“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85'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

3'人与社会。

86、人体各组成部分是怎样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答:一是经络的“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二是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是精气、血、津液,充沛和运行全身。

87、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有何主要影响?

答: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四时气候变化主要是影响人体阳气的升

腾或潜藏,从而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各种生理活动的

改变。

88、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疾病有何主要影响?

答:一是季节气候的变化急剧或异常,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是由于各季节气候的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某些疾病的好发季

节和流行季节;

三是季节气候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加剧和发作有关。

89、何谓阴阳?

答:阴阳是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相互对立着的事物和现象

的相反属性。

90、何谓阴阳说?

答:阴阳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属于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

思想。它是阴阳的相反属性、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云认识自然,解释

自然的一种理论。

91'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

答:具体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温热的、明

亮的,为阳的属性,凡是相对静止的、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

的,为阴的属性。

92、阴阳的属性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答:相对的。

93、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

答:阴阳之间对立,是指阴和阳的属性是相反的,阴阳的制约,

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

94'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和互用?

答:由于阴和阳的相互对立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相对立的一

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以相对立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

件。阴阳互用,是阴和阳之间不仅仅是相互依存,而且这两种相反属

性的事物之间还存在相互为用,相反相成的关系。

95、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

答: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

彼退,此强彼弱的消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但是,阴阳之间“阴长阳消”、

“阳长阴消”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平衡。

96、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

答: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向其相

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97、发生阴阳转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答:阴阳转化的在根据是阴阳互根,即阴和阳都以对方为自己存

在的前提条件。

98、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答:凡是人体中有形质的各种组织结构,均可划分其阴阳属性。

99、怎么理解“阴在,阳在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答:以人体的物质与功能而言,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的活

动产生功能,没有物质也就没有功能。“阴在,阳在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

质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的高度概括。

100、阴阳学说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阴阳学说,是以“阴平阴秘”的协调平衡状态来阐释人体的

生理平衡,所以它对于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以正常的“阴

平阳秘”协调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机体阴阳之间出现“偏盛”、“偏

衰”来阐释机体的各种病理状态。

101、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补偏救弊,调整阴阳,

采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促使机体的阴阳恢复至“阴至

阳秘”的协调平衡状态。

102'什么是五行?

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

103、五行的特性各有哪些?

答: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爱稼稽,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104、确定事物的五行属性有哪些方法?

答:即取象类此法和推演络绎法。

105、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涵义及其次序是怎样的?

答:五行之间的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生,其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相克”,是指

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制约、克制、抑制的作用。五行之间相克,是

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克,其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

106、保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答:“生我”、“我生”、“克我”、“我克”是五行生克关系中,用

以说明其中一行与其它四行的耳关系方式。

107、什么是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答:五行的“相乘”和“相侮”是说明五行之间的两种异常的克

制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顺着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现象。

108、五行学说在中医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答:一是以五脏配五行;二是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阐释机体

的肝、心、脾、肺、肾之间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系;三是以五脏为中

心的五行归属。

109、五行学说如何确定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

答:五行学说确定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基本上采用

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另一种是采取推演络绎

的方法。

110、确定五脏的五行归属有何依据?

答:五脏的五行归属,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臆测,而是有一定的生

理病理基础。如:肝属木,是基于肝喜条达而主升发,与木的特性相

类似,故确定肝属木;心属火,是基于心阳有温煦之功,与火的特性

相类似,故确定心属火;脾属土,是基于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脾属土;肺属金,是基于肺肃降为顺,与

金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肺属金;肾属水,是基于肾主闭藏、主水,

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肾属水。

111、如何以五行生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联系?

答:五行学说中“相生”和“相克”都是有序的,因此以五行生

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联系,也必须是有序的“相生”和“相克”。如

以“相生”关系来说,肝木生心火,说明肝藏血以济心;心火生脾土,

说明心阳温运脾土;脾土生肺金,说明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金生

肾水,说明肺通调水道以滋肾水;肾水生肝木,说明肾中精气涵养肝

木。如以“相克”关系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