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课件_第1页
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课件_第2页
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课件_第3页
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课件_第4页
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学习目标

掌握:ICU的监测技术。熟悉:ICU的患者的护理。了解:了解ICU的设置和管理要求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监护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

ICU的三要素(三集中)是重症监护医学的实践基地,它是由受到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急救措施对各种重症患者及并发症进行全面的监护和治疗的单位。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三个集中配备人员救治对象高科技和贵重医疗仪器技术熟练的专门的医生护士急危重病人集中ICU特点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第一节ICU的设置与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监护和强化治疗。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一、ICU的设置总的原则:通道宽敞、电梯便利,方便患者转运;靠近相关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检验科、血库等,便于紧急检查、治疗、手术等;周围环境相对安静,室内空间足够大,便于抢救治疗并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消毒条件,以利于感染的控制;各区域的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防火、易清洁的原则。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床位: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2%~8%,使用率75%;若全年平均使用率大于85%,则应增加床位;每床占地面积15~18m²。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一)ICU的区域布局与设置1.病室设置:(1)床单元设置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全院总床位的2%-8%,有1-2个单间,便于隔离严重感染、传染病或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多功能床并配备防褥床垫;每张床占地不小于15m2,以20m2为宜;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并设有设备吊塔;室内应有空调、换风机及中央管道系统,氧气、负压吸引插口2-3个。每张床的电源插孔不少于20个。并配有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室温、通风与噪声要求:调节室内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5%。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有条件的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白天噪音应控制在45dB以下,夜晚在20dB以下。(3)监护站设置:中心监护站: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区病床:呈园型、扇型或T型2.医疗辅助区域:治疗室、仪器室、出入通道(人、物流分开)、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库房。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污物处理区域: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和盥洗室,设置在医疗区域的一端,避免污染医疗区域。4.医务人员生活区域:休息室、更衣室、进餐室等,与医疗区域相对隔开,避免交叉感染。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成大急救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配有单间,每床占地18-25m²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ICU的模式

ICU的模式:综合ICU、专科ICU、部分综合ICU;病房设置:环形、扇形和长方形;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ICU概况综合ICU

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院部直接管辖,收治医院各科室的危重病人,综合ICU抢救水平代表全院最高水平。ICU(SICU、ECU、PICU)。分类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ICU概况专科ICU

由临床二级科室所设立的ICU,专门为收治某个专科危重病员而设立的,属于某个专业科室。对抢救本专业的危重病员有丰富的经验(eg:CCU、RCU)。分类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专科ICU:

CCU冠心病ICU(Coronaryheartdiseasecareunit)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diseasecareunit)CPICU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CS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N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U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ICU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3.部分综合性ICU

ECU急诊ICU(emergencycareunit)PICU儿科ICU(pediatricICU)SICU外科ICU(surgicalICU)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危重症监护的分类

PICU儿科内科ICU

CCU心内科SICU外科ICUEICU急诊KIC肾内NIC神经科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四、ICU人员组成:(一)人员编制:医生与床位的比例为1.5-2:1;护士与床位的比例要求3-4: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全世界对ICU的认识加深,ICU护士成为ICU中最重要的角色!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大量信息来源于护士的临床观察与监护记录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ICU护士的基本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健康的身体状况ICU护士应是本学科中技术最全面、应变(综合)能力最强,在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专职监护人员。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

扎实的操作动手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力

突出的应变能力

情绪的调节与自控能力

2.ICU护士的素质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ICU仪器设备设置监测设备:中心监护仪、床边监护仪、脑电图机、血气分析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床旁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支气管镜、急救车、急救药物等。电子升降温设备等其他每个床头安置有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多个电源插孔等。专用护理设备、计算机和终端设备、漏电警报和保护装置。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

ICU的管理(一)ICU的功能:综合ICU应具备的功能是:①心肺脑复苏;②呼吸道管理及氧疗;③持续性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④紧急情况下的心脏临时起搏;⑤对各种检验结果作出快速反应;⑥对各脏器功能进行较长时间的支持;⑦完全胃肠外营养;⑧在患者转送过程中能进行生命支持。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ICU的任务

是集中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急危重病人和大手术后的病人进行连续的病情观察,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护理等,防治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维持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最大限度的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三)ICU的收治范围(一)收治原则:(1)各种危象、急性的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强化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有生命危险,经过加强监护和治疗可能减少伤亡风险的患者。(3)慢性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4)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期患者以及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属于收治范围。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ICU收治对象创伤、休克、感染引起MODS者心肺脑复苏后继续支持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理化因素所致危急病症:中毒、溺水、触电。严重心梗、心律失常、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高龄术后意外高危者严重水电解质酸碱渗透压失衡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垂体)各种原因导致大出血、昏迷、抽搐、呼衰需支持者器官移植后监测、加强护理者。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血氧饱和度仪颅内压测试仪ICU设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血气分析仪ICU设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输液泵注射泵ICU设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心电图机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CompanyLogo冰毯机应用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全身降温,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顽固性高热不退的病人。如中枢性高热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管理要求1.组织领导: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负责科室的管理工作:排班、检查护理质量,督促医嘱执行情况、文件书写等

ICU护士应是本学科中技术最全面、应变(综合)能力最强,在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专职监护人员。要善于学习,与医生密切配合。ICU护士要求:有2-3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经过一定时间培训的护士,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管理制度:高水平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严格的工作制度上。ICU病房管理制度;出入制度、查房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医护人员教学、培训和考核制度;仪器使用保管保养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家属探视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各种护理常规以及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完好备用状态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设备、药品的管理(一)设备的管理(1)医护人员要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了解仪器的性能和使用的注意事项。(2)专人负责仪器的清洁、消毒、定期检查和维修。一旦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记录、由专人负责排除故障;搬动机器应先关机,防震或消除磁场干扰。(3)对各种仪器、设备建立档案,登记造册,保存说明书及维修卡。设备一律不准外借或挪用。每班均要对仪器、设备进行交接和记录。(4)抢救仪器和药品应做到“五定”定人、定位、定数量、定品种、定期检查维修以保证应急使用。(5)注意“五防”防潮、防热、防腐蚀、防震、防尘。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药品管理

(1)各药柜的药品,根据病种保存一定的基数,便于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2)根据药品种类及性质(针剂、内服药、外用药、剧毒药、麻醉镇痛药)分别放置、编号定位存放,每日清点,保证随时应用,指定专人保管。(3)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合内药物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则不得使用(4)凡急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编号排列,固定数量,定位存放,保证随时应用。(5)执行救护任务后,急救箱内药品由当班护士及时补充。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三、

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一、感染概况:ICU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人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侵入性操作多导致院内感染多发,做好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工作,降低ICU院内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一)感染类型:1.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于患者本身;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环境中,医疗器械用品(二)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1.机体抵抗力减弱:2.机体解剖屏障受损:机体皮肤和粘膜的保护机制减弱,易发生感染。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侵入性操作多:造成皮肤黏膜损伤,为病原菌繁殖提供了基地,引起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菌血症等4.危重患者集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5.抗菌素应用不合理:大量应用引起菌群失调与耐药菌株生长与繁殖导致二重感染,给治疗造成极大困难。6.病原体的医源性传播:无菌操作不严格;设备仪器的消毒灭菌不彻底;空气、物体表面、血液制品、药物被污染;空间狭小、污物区清洁区划分不明确,无缓冲间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成为感染源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二、ICU控制感染的管理与措施(一)工作人员管理(1)限制人员出入:(2)严格更衣、换鞋制度、养成勤洗手习惯。(3)正确使用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5)力求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定期微生物监测(6)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二)患者管理1.妥善安置患者:感染患者于非感染患者分开,避免交叉感染。2.预防控制感染措施:重视患者口腔卫生,引流液、伤口分泌物、呼吸机使用者痰液应定期培养,及早发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感染并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素,创伤性治疗和监测如病情允许应尽早停止。(三)探视管理:原则上取消陪伴并减少探视,探视时间每天30min左右。注意防护。(四)环境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有记录。室内采用湿式清扫,防止尘灰飞扬。各种鲜花/植物不应带入清洁区(五)物品管理:医疗仪器的清洁及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病人转出进行终末消毒,特殊感染患者用品应分开处理,敷料及时焚烧。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六)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深静脉置管、导尿、气管插管、放置各种引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系统密闭,减少频繁更换而导致污染机会。每日对放置的导管进行评估,尽早拔管。(七)废物与排泄物管理做好自身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规范化处理。(八)监测与监督应常规监测ICU医院内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ICU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第二节ICU的监测技术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是指利用先进的、精密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状况等的动态监测,并根据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反映出危重症患者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状况,为临床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的目的。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36.3~37.2)肛温37.5℃腋温36.7℃(36.5~37.7)(36.0~37.0)一、体温监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年龄:婴幼儿>成年>老年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其他:环境、情绪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舌下热窝闭口,勿咬方法:时间:3min口温

体温测量的部位和方法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先擦干腋窝,再放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屈臂过胸夹紧腋温

方法:时间:7-10min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肛温:接近中心温度,临床应用较多,但易受粪便影响。

方法:时间:3min适用:婴幼儿、昏迷

润滑,将肛表水银端插入3~4cm,手扶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食管温度:电极放在咽喉部或食管的下端鼻咽部:测得脑部的体温。耳膜:侧温电极放在外耳道内鼓膜上,与脑温接近。平均皮肤温度:反映末梢循环状态。通过临床长期观察,大腿内侧皮肤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非常接近,故现在常规将皮肤温度探头置于大腿内侧。皮肤温度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稳定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持续的监测十分重要。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红

线

仪体温监测的方法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体温监测的方法连续监测体温设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温度监测探头

食道温度探头(带食道听诊器)皮肤温度探头鼓室温度探头

带温度探头的Foley

导尿管通用型温度探头56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监测和护理体温护理(监测)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有否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4~35℃之间,若低于30℃,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对于体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每30分钟测温一次。物理降温的实施使用冬眠合剂的时候必须配合物理降温。一般使用降温机或冰袋,应在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应减弱或消失后开始物理降温,否则在降温过程中病人易出现寒颤反应而引起机体代谢增加。降温速度以1~1.5℃/h为宜,3~4小时即可达到治疗温度。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应避免病人冻伤。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危重病人与体温变化(一)体温过高发热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导致病人烦躁、谵妄、幻觉和惊厥,发热使代谢↑,加重机体消耗,对呼吸、循环、肝、肾功能都有不利影响。(二)体温过低在低温状态下,应急反应、免疫和造血、循环呼吸以及肝、肾功能都发生明显障碍,低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应注意观察。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三)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温差应小于2℃,连续监测皮肤温度和中心温度,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是否减少或改善的有价值的指标,对于判断预后、疗效;辅助、指导临床诊断;预防医疗失误以及对病人进行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循环系统监测

(一)护理观察临床监测指标:①心律、心率、心音变化;动脉血压变化;②呼吸困难和发绀的程度,有无气促、气急、胸痛、咯血等症状;③意识和表情;④尿量颜面、口唇、肢端的色泽及温度。(二)心电监测

目的:及时发现、识别和确诊各种心律失常。意义:

1、持续的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诊断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其先兆;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2、指导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

3、指导其他可能影响心电活动的治疗

4、监测和处理电解质紊乱

5、估计起搏器功能;

6、手术前后监护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监测种类:心电监测系统和心电图监测仪、动态ECG仪、遥控ECG监测仪。床旁监护仪还有“回忆”和“冻结”的功能方便定期进行分析。1、应用范围: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特异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可靠和实用的方法。心电监测:动态阅读长时间记录的常规体表心电图。为操作简便,通常采用简化的心电图导联来代替体表心电图导联系统。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

床边心电监护仪ICU病房应配有多功能床边监护仪。心电监护系统由中央监护仪和床边监护仪组成。床边监护仪的心电图信号可以通过导线、电话线或遥控输入中心监护仪。中心或床边心电图监测具有以下功能:①显示、打印和记录心电图波形及心率数字。②一般都设有心率上下限报警的视听装置。报警同时可记录和打印。③图像冻结功能,可使心电图波形显示停止,以供仔细观察和分析。④数小时至24小时的趋向显示和记录。⑤通过阻抗法原理,胸部安置的心电监测导联电极在监测心电图的同时可获得呼吸活动曲线及呼吸频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动态心电图监测仪(Holter心电监测仪)可通过胸部皮肤电极描记日常活动者24小时1~2个导联的心电图,然后将记录磁带进行快速回归分析,把异常心电图和日常活动的量、时间及出现的自觉症状相联系,便于在动态中观察ECG,了解一些不易察觉的短暂异常。主要用于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也可用于监测起搏器功能,寻找晕厥原因及观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遥控心电图监测仪该监测仪不需用导线与心电监护仪相连,患者随身可携带一个发射仪器,遥控半径一般为750px,中心台可同时监测4~6个病人。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多功能监护仪能对病人进行连续的监测,及时发现医务人员感觉器官一时不能察觉或来不及察觉的危急情况,使病人得到及时抢救,在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上发挥了确切的功效。显示器——直接观察实时心电信号、呼吸波、心跳及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心电监测的导联选择与连接方法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心电电极的位置与连接推荐的电极的位置对角安放呼吸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胸式与腹式)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心电图描记导联和电极安放位置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正常心电图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与氧消耗等方面的功能指标,为临床患者的观察与治疗提供数字依据,是重症监测技术的重要手段。

分类:分为无创伤和有创伤二大类。适应症:各种危重患者包括:HR、BP、动脉血压、CVP、肺动脉压和CO(心输出量)的监测.(三)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无创性监测无创血压心电监护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心功能监测无创监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有创性监测肺动脉插管

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免疫功能紊乱期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心率(HR)(1)正常值:成人安静时HR在60-100次/分.(2)临床意义判断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V)×(HR)HR>160/分-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SV减少-CO减少.HR<50/分-心搏次数减少-CO减少.计算休克指数=HR/SBP(正常0.5,当=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估计心肌耗氧(MV02):HR×SBP的乘积反应了MV02情况,正常值12000。若>12000,心肌负荷增加,MV02增加。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动脉血压(1)影响血压的因素包括五方面:CO、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和血液粘滞度。血压能反应循环功能,但不是唯一指标。因为组织灌注压取决于血压和周围血管阻力两个因素,若血管收缩,阻力增高,血压虽高而组织血流却减少。故判断循环功能不能单纯追求较高的血压,应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分析。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SBP:克服各脏器的临界关闭压

DBP: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MAP:与心排血量和体循环阻力有关,反映脏器组织灌注的指标

MAP=DBP+1/3(SBP-DBP)

正常值60-100mmHg,受SBP和DBP双重影响。知识链接P46动脉插管测压

循环监测动脉血压的监测意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测量方法无创性血压监测:自动化无创伤动脉压监测优点:无创伤、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法:有创测压方法

(1)动态测定SBP.DBP和MAP,以利判断心功能

(2)便于测定血气和电解质

优点:对于血管痉挛、休克、CBP病人可靠

缺点:形成血肿、血栓。动脉穿刺常用部位: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动脉栓塞形成的措施:注意无菌操作。减少动脉损伤。连续或经常用肝素稀释液冲洗。套管针不宜太粗。末梢循环欠佳时,应立即拔出套管针。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4天。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中心静脉压监测循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正常值为5cmH2O-12cmH2O(0.49-1.0kpa)CVP由四部分组成:右心室充盈压、静脉内壁压、静脉外壁压、静脉毛细血管压因此CVP的大小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不能反映左心功能。是评估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循环监测CVP监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正常值临床意义

CVP<5cmH20提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CVP>15--20cmH20提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应减慢或停止输液,给以强心利尿剂治疗。CVP>20cmH20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CVP结合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在临床上对病人右心功能和血容量变化的评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中心静脉压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中心静脉压血压提示意义降低降低

有效血容量不足升高降低心功能不全升高正常

容量负荷过重进行性升高进行性低

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包压塞正常降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可予补液试验CVP正常值:5-12cmHg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零点调节:将测压管刻度上的“0”调到与右心房相平行(相当于平卧时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处,或者用水平仪标定右心房水平在测压管上的读数,该读数就是零点。如用仪器测压,则可直接按调零钮,仪器会自动调定零点确定管道通畅:①回血好。②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CVP测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图8:cvp的测定装置测压:①转动三通,使输液管与测压管相通,液面在测压管内上升,液面要高于病人实际的CVP值,同时不能从上端管口流出。②调节三通,关闭输液通路,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测压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不再降时读数。③调节三通,关闭测压管,开放输液通路。如果用仪器测压,可随时观察CVP曲线变化和CVP的值。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腹部的大手术。需要长期输液或接受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病人。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CVP监测2.适应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肝素液配置:肝素100mg/支加入0.9%生理盐水1000ml中,相当于12.5IU/ml。将其中的500ml为一瓶连接静脉输液管排尽管内空气后备用。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CVP测压注意事项

(1)正确判断导管没有误入动脉或软组织。(2)调节零点将换能器或玻璃管零点置于第4肋间腋中线水平(右心房)。(3)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通畅无疑血和空气,管道无扭曲等。(4)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消毒。(5)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测压时应暂停使用呼吸机。(6)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中心静脉压并发症与防治(1)感染:CVP置管后感染率约为2%--10%。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每日稀肝素冲管。(2)出血和血肿:穿刺时误穿动脉易致血肿,应作局部压迫。(3)其他:气栓、血栓、气胸、血胸、心包填塞和神经损伤。因此,预防措施的关键在于熟悉局部解剖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4、肺动脉压监测(漂浮导管应用)

将漂浮导管(Swan-Ganz)经静脉(如右颈内、股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主干→左或右肺动脉分支→肺小动脉,即肺动脉插管(PAC)。通过该导管可测CVP、RAP、RVP、PASP、PADP、PAP及PAWP(又称PCWP)是评估左心前负荷和右心后负荷的指标,有助于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来评价心、肺功能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应用电极导管可进行心脏电生理研究、行心内临时起搏、供经中心静脉及肺动脉用药途径,是心脏病和休克患者诊断和治疗、病情观察和疗效考核的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Swan-Ganz导管的作用测量肺动脉压气囊充气时测量肺动脉嵌压测量右心房压力(中心静脉压)通过温度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通过光纤法测量混合血氧饱和度(SvO2),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漂浮导管应用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全长110cm,每

10cm有一刻度,气囊距导管顶端约lmm,可用0.8~lml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充胀,充胀后的气囊直径约

13mm,导管尾部经一开关连接一lml的注射器,用以充胀或放瘪气囊。导管顶端有一腔开口,可做肺动脉压力监测,此为双腔心导管。三腔管是在距导管顶部约30cm处,有另一腔开口,可做右心房压力监测。如在距顶部4cm处加一热敏电阻探头,就可做心输出量的测定,此为完整的四腔气囊漂浮导管。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临床意义:正常值6-12mmHg。

>18mmHg,说明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6mmHg,表示体循环血量不足;

12<PAWP<18mmHg,是诊断急性肺损伤和ARDS的重要指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肺小动脉契压监测适用症:ARDS、循环功能不稳定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心源性肺水肿。指导治疗和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防治:心律失常、气囊破裂、血栓形成和栓塞、肺栓塞、导管扭曲、打结、肺出血和肺动脉破裂、感染。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5、心排出量(CO)的监测心排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总血量,又称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意义: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方法:热稀释法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临床意义:正常值:4-8L/minCO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可判断心脏功能与前、后负荷的关系,诊断心力衰竭和低心排综合征、估计预后、指导治疗(输血、补液、心血管用药、通过CO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有创温度稀释法测定。无创有心肌阻抗血流图,超声心动图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方法也称作温度稀释法,测量原理是由锁骨下静脉插入漂浮导管,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到肺动脉。导管前端有温度传感器,经导管向右心房注入一定量的冷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一般抽取10ml4℃灭菌冰盐水,在10s内恒速推入,以提高准确性。临床上可采用连续测量3次求其平均值,血液和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混合后发生温度变化,分别测量出指示剂在右心房和肺动脉的温差和传导时间,得到心排血量计算描记-时间温度曲线的面积,从而计算心排血量及其他血液动力学指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三、呼吸监测(一)呼吸监测概念呼吸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呼吸运动、呼吸功能状态、呼吸障碍的类型与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了解危重患者呼吸功能的动态变化,便于病情观察和调整治疗方案及对呼吸治疗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评价。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呼吸功能监测是重症监护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时,病人的通气功能、氧的传递、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组织接受和利用氧的能力是四项最基本的内容。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呼吸功能的监测意义呼吸监测的最终目的是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将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测定相互结合用于呼吸监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也是一个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能够在床边测定的指标最适合于危重患者的监测。正常成人12-18次/min,新生儿40次/min,如果成人呼吸频率<6/min或>35次/min均提示呼吸功能障碍。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呼吸运动的变化反映了呼吸中枢功能、呼吸肌功能、胸廓的完整性、肺功能、循环功能的好坏.

1.呼吸频率(RR):是呼吸功能监测的最基本监测项目,反映患者通气功能及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人呼吸频率12-18次/分.

2.呼吸节律:常见的呼吸节律改变,如哮喘性呼吸、潮式呼吸间断呼吸、抑制性呼吸。(一)呼吸运动的观察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呼吸功能测定1.肺容量的监测

(1)潮气量(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成人潮气量400-500ml(约5-7ml/kg),临床上VT增加:多见于中枢神经性疾病,酸血症所致的过度通气;VT降低:多见于间质性肺水肿、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淤血。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肺容量的监测(2)肺活量(VC)正常肺活量为30-80ml/kg,临床上VC<15ml/kg即为气管插管、气管造口或应用呼吸机指征.VC>15ml/kg为撤掉呼吸机指征之一。临床上任何引起肺实质损害的疾病;胸廓活动度减低、膈肌活动受限制或肺扩张受限制的疾病均可使VC降低。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功能残气量(FRC)

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所残留的气量,可衡量肺泡是否通气过度,正常值约为40ml/kg,其比值20一30%.FRC有气体缓冲作用,使肺泡氧分压在呼吸周期中保持相对恒定,限制性肺疾患使FRC↓。体位改变会影响FRC

的值。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通气功能监测(1)每分钟通气量(V或VE):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男性6.6L/min,女性4.2L/min。一般地说超过10升/分为通气过度,低于3升/分为通气不足。

(2)每分肺泡通气量(VA):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正常值70ml/s.当潮气量不足时,机体为了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内,必须增加呼吸频率予以代偿,但由于呼吸频率增快,无效腔量增加,呼吸做功也明显增加,反而使VA减少。可见对肺换气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最大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病人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104L/分,女性82.5L/分。(4)用力肺活量(FVC)亦称时间肺活量,为深吸气后再用最快是速度、最大的气力呼气,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正常值1秒率88%,2秒率96%,3秒率99%。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生理无效腔:是指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无气体交换的呼吸道空间。成人约150ml。

生理无效腔(Vd/Vt(潮气量))临床意义:

Vd/Vt的比值有助于了解死腔通气量,协助肺血管疾病诊断和评价。

适用范围:

①肺栓塞、休克等肺血流量减少性疾病。

②肺气肿、肺结核、肺囊肿等肺血管床破坏性疾病。

③机械通气时呼吸监护。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四)动脉血气监测与酸碱平衡监测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呼吸功能监测最好的指标,是判断呼衰和各种抢救措施是否有效的标准。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帮助确定酸碱平衡,确定氧合作用(动脉PO2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体交换的效率)诊断和确立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PCO2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通气情况)指导治疗,比如对COPD患者进行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时或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时。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血液气体分析有助于对呼吸状态进行全面而精确的分析,评价治疗效果,并参考调整呼吸机参数。血液气体分析已成为ICU病房常规的监测手段。而酸碱失衡是多种疾病发展的共同通道,因此血气分析与酸碱参数监测,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均极为重要。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

测量参数——四个参数组1.pH/血气:pH、pCO2

、pO2

2.血氧:tHb、sO2、FO2Hb、FCOHb、FMetHb3.电解质:K+、Na+、Cl-

、Ca2+

4.代谢物:Glu、Lac、Bil衍生参数——测量参数计算或估计得到默认参数——体温37℃,吸氧量FiO221%,RQ0.86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一、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

1.动脉血酸碱值(PH)

代表体液或细胞外液的氢离子浓度。正常值范围:

7.35-7.45(平均7.40)。临床意义:

PH>7.45,表示碱中毒(碱血症);

PH<7.35,表示酸中毒(酸血症)。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动脉血CO2分压(PaC02)

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范围:35—45mmHg,

平均40mmHg.临床意义:PaC02反映肺泡通气量,是一个呼吸性的酸碱指标.当过度通气时,C02排除增多,PaC02↓提示呼吸性碱中毒;通气不足时,C02潴留,PaC02↑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是诊断Ⅱ型呼衰必备的条件。

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动脉血氧分压(Pa02)正常值范围:80—100mmHg意义:衡量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诊断呼吸衰竭;诊断酸碱失衡的间接指标.90—60mmHg轻度缺氧

60—40mmHg中度缺氧

40—20mmHg重度缺氧根据此指标判断缺氧程度要考虑年龄因素,PO2=102一0.33×年龄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4.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在一定氧分压下与氧结合程度的百分比,即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由Pa02.氧离曲线.氧和血红蛋白量决定.可以反映肺功能状态。正常值范围:Sa02为96%—100%.PaO2和SaO2反映机体呼吸功能状态及缺氧的程度,有利于判断病情及指导给氧治疗.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5、动脉血氧含量指每升动脉全血中含氧的mmol数或每分升动脉血含氧的ml数。它是红细胞和血浆中含氧量的总和,包括HbO2中结合的氧和物理溶解氧两部分。正常范围:8.55~9.45mmol/dl(16~20ml/dl)

CaO2降低表示缺氧,当<15m1(V01)%表示呼吸衰竭,贫血时CaO2降低,但SaO2与PaO2可正常。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5、标准碳酸氢根(SB)和实际碳酸氢根(AB):是全血在标准状态下(T37℃、PaCO2mmHg)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正常范围:22—27mmol/L

平均24mmol/L.意义:AB>SB,说明高碳酸血症;

AB<SB说明低碳酸血症。

SB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在代酸中毒时↓

在代碱中毒时↑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6.剩余碱(血):是指在37度,Hb完全氧合的情况下,将全血标本滴定至pH=7.4时,所需加入的酸或碱的量.用酸滴定的量,BE以正值表示;用碱滴定的量,BE以负值表示.意义:BE不受呼吸的影响,可以反映血中量较正常增高或减少的程度,为一单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正常值±3mmol/L临床可据此决定补碱量.BE>3表示代谢性碱中毒;BE<-3表示代谢性酸中毒。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7.缓冲碱(BB):指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血浆缓冲碱主要是HC03-,其次是血浆蛋白,全血缓冲碱还包括血红蛋白及磷酸盐.正常范围:45—55mmol/L。

意义:BB↑为代谢性碱中毒,或呼酸代偿。

BB↓为代谢性酸中毒,或呼碱代偿。血气分析的主要参数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酸碱失衡分析的三要素:pH、PaCO2、HCO3-。根据pH值确定有无酸血症或碱血症。根据HCO3-与PaCO2变量关系,确定有无复合性酸碱失衡。代偿的时间。代偿的限度。酸碱失衡判断方法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pH值改变的方向与PaCO2改变方向的关系如何

在原发呼吸障碍时,pH值和PaCO2改变方向相反;在原发代谢障碍时,pH值和PaCO2改变方向相同

酸中毒

呼吸性

pH

PaCO2

酸中毒

代谢性pH

PaCO2

碱中毒

呼吸性

pH

PaCO2

碱中毒

代谢性

pH

PaCO2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一)单纯型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二)二重混合型1.呼酸+代酸*2.呼酸+代碱3.呼碱+代酸*4.呼碱+代碱5.高AG型代酸+代碱酸碱失衡的种类:(三)三重混合型1.呼酸+高AG型代酸+代碱2.呼碱+高AG型代酸+代碱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AG(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正常值是12±2mmol/L。AG可增高也可降低,但增高意义较大,多以AG>16mmol/L作为判断是否有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界限。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实际病例的血气诊断

例1:肺部感染,pH7.290,PaCO260.3mmHgBE<-0.5mmol/L,AB28.2mmol/L,SO289.5%,PO263.8mmHg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表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轻度缺氧.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例2:胸外科术后,pH7.627、PaCO217.9mmHg、BE1mmol/L,AB18mmol/L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表示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例3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

pH7.649PaCO226mmHg、

BE10mmol/LAB27.7mmol/LSO2100%PO276.8mmHg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表示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一、计算AG:判定是否有AG↑型代酸

AG=Na+-(Cl-+HCO3-),当AG>17,提示有代酸二、HCO3-与PaCO2的变化方向

(一)HCO3-与PaCO2呈反向变化,则判定为双发,且不需要经代偿公式计算。

(二)HCO3-与PaCO2呈同向变化,则需要判断原发、继发因素,且需要经代偿公式计算。

1、pH改变方向

2、HCO3-与PaCO2的变化方向或变化百分率

3、患者病史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血样的采集、处理和运送,是临床实验室分析是否准确,以及最终是是否正确处理患者的关键因素。一个不准确的结果,比没有结果更糟糕!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完整填写化验单--

注明体温患者体温对测定值的影响仪器的“温度校正”功能,可将测量值校正到患者的实际温度(测量室的稳定为37度)

PaO2PaCO2

pH体温高于37℃时,体温每

1℃

7.2%

4.4%

0.015体温低于37℃时,体温每

1℃

7.2%不明显不明显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四、脑功能的监测脑功能的监测能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昏迷病人,对于早期诊断颅内血肿,鉴别原发与继发脑干损伤,有效的治疗颅内压升高和判定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护理观察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睡、昏迷)格拉斯哥评分方法进行评估。瞳孔(单或双侧散大、缩小、不等大)语言(失语、失读、失写);生命体征: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脑神经(12对);运动(肌张力、肌萎缩、瘫痪、抽搐、震颤)、感觉(疼痛)、反射(生理、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颈部有无抵抗、克氏征是否阳性),通过上述检查可了解大脑和脑干的功能状态,以及脑功能障碍的部位、性质和程度,颅内外疾病对脑功能障碍的相互关系。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二、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系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上的压力,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颅内三大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其总容量是近于恒定不变的,因此,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的调节就成为脑血流量和脑脊液之间的平衡,其中一个体积增加,需要另一个体积缩减来协调。当某种原因导致颅内容物增加而不能用其它部分减少来代偿时,就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正常成人平卧时颅内压为10-15mmHg。

轻度增高15-20mmHg;中度增高20-40mmHg;重度增高>40mmHg。

2、测压方法: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部位:脑室内测压;硬膜外测压;腰部蛛网膜下腔测压;纤维导管颅内测压;

3、影响颅内压的因素:PaCO2;PaO2,其它方面:BP、CVP、T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脑脊液增加:脑脊液分泌增加、脑脊液循环受阻以及脑脊液吸收障碍都会导致颅内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是控制脑血流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直接扩张血管的效应,弥散到细胞内较氧为快。二氧化碳进入脑细胞后使其pH发生改变,这很可能是它使脑血管扩张的基本原理。二氧化碳分压每上升0.13kPa(1mmHg)时,脑血流量约增加2ml。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时,脑血管收缩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脑血流量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

脑血流与脑灌注压成反比,颅内压增高或血压下降都使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降低时脑灌注压增加,脑血管阻力也增加。

4、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1)监测可早期发现颅内压改变,帮助诊断,早期予以处理。可有效地降低了颅内高压,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2)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通过颅内压监测,有助于观察各种降压治疗的效果和评估预后。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三、脑电图监测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通过脑电活动的波形、波幅、频率的变化,了解大脑的功能状态。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或功能改变时,这种曲线即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病提供依据。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判定脑早期的缺血、缺氧,帮助局限性病变定位,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四)脑血流图监测脑血流图自动分析诊断系统,是利用电阻变化的原理,描记随心脏跳动而变化的脑血流波动图形。脑血流图比较能够客观地反映脑血管的血流供应状况,紧张度和血管的弹性变化,对判断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于脑血管的病理、生理研究及临床疾病的诊断。脑部占位病变、脑血管瘤、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血管性头痛以及其他影响血液回流功能的各种疾患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病情预后判断等。Doppler血流测定:直接反映病变部位的狭窄程度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脑电阻(REG)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判断脑血管和脑功能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一般认为头部阻抗波2/3来自颅内血流,1/3来自颅外血流。故REG变化主要受颅内动脉血流的影响。它主要反映脑血管的血流充盈度,动脉壁弹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2.Doppler血流测定为非创伤性的监测方法,只需将探头置于所测部位,即能以声音反映或用荧光屏显示局部血流情况。由于检测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目前发展的Doppler超声彩色显像定量血流仪,对受检动脉呈彩色显像,直接反映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其它脑功能监测方法还有地形图,脑诱发电位及CT、磁共振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五、肾功能监测肾脏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通过持续和间断地监测肾功能,对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肾脏方面的并发症尤为重要。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含量,记录每小时或24小时尿量,结合尿比重、pH值及蛋白定量来判断当日肾功能.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尿量

尿量是监测肾功能变化最直接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因而可间接反映心排血量的变化。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ml,平均1500ml。少尿:?无尿:?是肾衰竭的基础诊断依据。夜间12小时尿量应少于750ml。夜间尿量>750ml;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最高尿比重低于1.018,提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电解质失衡的观察: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应密切监测血钾、心电图、心率的变化。肾功能监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参考值]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l00ml称为无尿;是肾衰竭的诊断依据。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二)肾浓缩-稀释功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正常值:昼夜尿量之比为3-4:1;夜间12小时尿量应少于750ml;最高尿比重应在1.020以上;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应<0.009;尿比重及渗透压

尿比重及渗透压能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及血容量的变化。肾功能正常时,血容量不足的早期征象表现为尿比重和渗透压的升高.正常尿比重1.015-1.025,一般尿比重与尿量成反比,若尿比重1.010左右,则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三)血清尿素氮(BUN)

血尿素氮(BUN):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值2.9-6.4mmol/L。

临床意义:(1)BUN高于正常,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故不能作为肾功能早期监测指标。(2)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BUN增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3)肾衰竭时BUN持续升高,氮质血症时

>15mmol/L。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四)血肌酐的测定(Scr)血肌酐:正常值83-177umol/L。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由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五)尿/血渗透压比:

尿渗透压测量的意义同尿比重,临床上血、尿渗透压同时监测,计算两者的比值,用以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正常值:尿渗透压:600-1000mOsm/L,血渗透压280-310mOsm/L,尿/血渗透压正常比值2.5±0.8;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指标,功能性肾衰时尿渗透压升高;急性肾衰竭时,两者比值<1.1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六)内生肌酐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肾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叫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成人80-100ml/min。在尿量固定的情况下,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参考值的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2)Ccr↓50~70ml/min,肾功能轻微损害;3)Ccr↓31~50ml/min,为肾功能中度损害;4)Ccr↓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5)Ccr↓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6)Ccr低于5ml/min,为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七)酚红排泄率:反映肾小管的排泄功能,正常成人15分钟排泄率20-50%,60分钟排泄率50-70%,120分钟排泄率55-85%.临床意义:测定规定时间内肾脏对酚红的排泄,反应肾脏的排泌功能。肾功能损害,15分钟排泄量低于12%以上,2小时总量低于55%,而又无肾外因素,表示有肾功能不全。2小时总量低于40-55%,轻度;低于25-39%,中度;低于11-24%重度;0-10%为及严重损害。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六、消化系统监测(一)护理观察: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黄疸、腹痛、腹泻及肠鸣音异常等情况。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大便的量、性状、及颜色。(二)监测项目: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肝脏酶系、肝功能、胃液、大便潜血试验及胃肠功能的监测,尤其是胃粘膜内测定,及时发现胃肠功能变化,指导治疗,对评价疗效和预后有重要作用。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正常参考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活性随之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为3.4~17.1μmol/L,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虽增高,但小于8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也不超过170μmol/L,梗阻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可达510μmol/L以上。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七、血液系统功能监测(一)护理观察:注意患者有无贫血、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注意有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二)监测项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检测、出凝血时间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第三节ICU患者的护理

一、ICU的收治与治疗一、ICU收治程序病人来源:主要来自院内住院患者,少数来自急诊科.收治程序:病源科室提出申请,ICU医师会诊后,病情符合转入条件的,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方可转入。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ICU病人来源和收治程序急诊病人急诊科ICU病房手术室(重大手术、严重创伤等)外院重症病人重症重症肺炎或感染术后并发症、中毒大面积烧伤等院内病区各病区重症病人并发症的治疗内科(循环呼吸消化等)小儿科产科外科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ICU治疗原则:ICU医生对治疗负主要责任,听取专科医生意见,把原发病处理交给专业医生.ICU医生主要任务:解决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全身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监护是手段,治疗才是目的。两个原则:1、黄金时段的救治;2、救治的及时性是抢救成功的第一要素。避免机体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和征转变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一级监护:适用于经过积极治疗,已脱离危险的恢复期和大手术后的病人。监测包括常规监测项目;二级监护:适用于具备一个脏器衰竭的指征;包括常规监测项目和加强监护项目;三级监护:适用于两个以上脏器衰竭的指征,病情重,死亡率较高;包括常规监测项目和加强监护项目;二、ICU监护级别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

三、病人转入的护理

病人的接受(1)

接受前准备

接受患者前应常规做好抢救准备,包括除颤仪及急救车。监护仪:接通电源,检查是否工作正常。呼吸机:接通气源,电源,管道,常规设置参数。连接模拟肺至少运行30分钟,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报警装置是否灵敏。术后患者应提前准备好引流袋。急诊或其它病区患者提前准备引流袋及导尿包。

准备与静脉置管所需用品(导管,肝素液,利多卡因,消毒)床边配备听诊器。

(2)接受程序简要询问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诊断和病情、入室时间、是否需要呼吸机及其他特殊抢救设备。

1、给予吸氧,气管插管或切开者接机械通气,连接SPO2监测

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

接受病人时最危险的情况是转入时病人已处于或即将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必须首先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观察胸阔运动,如出现紫绀,胸阔运动微弱,应考虑严重缺氧,无气管插管患者应立即面罩加压给氧,连接SPO2监测并准备紧急气管插管,带气管插管患者应立即检查气道通畅。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3、

触摸两侧桡动脉搏动,如搏动微弱或摸不到再顺序检查颈动脉,股动脉,股动脉波动微弱或摸不到提示血压过低。

4、

带气管插管患者连接呼吸机,监测SPO2,观察SPO2波形,数值,固定气管插管。

5、连接监测仪及换能器,显示心电图,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

6、听血压和双呼吸音,观察神志,瞳孔。

7、连接输液及推注泵。

8、连接引流管,尿管,系约束带。

9、测体温(首选口温或肛温)

10、抽取血尿标本。

11、与转送人员详细交谈

,了解病情及前期治疗情况。与家属交代病情及ICU的管理制度。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四、护理评估1、神经状况: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及感觉,昏迷程度评分等。2、循环状况:血压、脉搏、皮肤色泽、肢端温度、心电图;3、呼吸状况: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血气分析;4、体液状况: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血糖、现有静脉通路、液体、药物种类、用量、速度;5、体温、药物过敏史、专科护理要求;6、引流情况:各种引流管的固定、通畅情况、量、性质。7、其他: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五、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心理护理已成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掌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有效实施心理护理,是护士的重要工作。危重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心理变化与一般患者有所不同,加上患者个体差异,他们对疾病的反应所表现的心态也不尽相同。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1、改善医患关系:

(1)增强病人自尊多与病人沟通,关心询问病人,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引导病人说出不适及担忧的问题。①护士在接班前主动介绍自己的名字,下班交班后和病人告别,以表示对病人的尊重。②护理操作之前要称呼病人全名。③保护病人的隐私权和尊严。

A.在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暴露病人身体。

B.采取任何治疗或护理措施时,须向病人解释目的及过程。第五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与护理2.消除病人心理变化因素针对导致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和心理变化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予以鼓励和安慰,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对于性格开朗、坚强、乐观的患者,以适当的方式将病情如实告知,做好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