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_第1页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_第2页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_第3页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_第4页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主要内容:第一节认识的形式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第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认识的形式主要内容:一、感性认识形式二、理性认识形式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感性认识形式1、感性认识的概念感性认识又称感性直观,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客体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直接反映。感性认识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第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客体的个别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最初反应,是认识的起点。感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这是人的感觉和动物感觉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集合,是主体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体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综合反映。知觉具有感觉所不具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和一定的理解性。知觉和感觉一样,也是在实践中形成并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表象是主体过去感知的客体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是对感觉、知觉的直接综合和概括。表象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具有初步的概括功能。

第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觉、知觉视觉黄色嗅觉香气触觉柔软味觉清香可口知觉第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第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理性认识形式1、理性认识的概念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的特点是抽象性、间接性、理解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第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1)概念概念是主体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的特性和本质属性的反映。(2)判断判断是运用概念对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或不具有某种的判明或断定,是对客体的矛盾本性的判明或断定。它是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思维形式。(3)推理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的关系,由已知概念、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新的概念、判断的思维形式。

第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第1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1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1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第1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第1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主要内容:一、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二、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第1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1、由实践到认识实践认识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认识过程中第一次飞跃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基本途径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第1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

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由认识本身的需要和实践的需要决定的。就认识本身的需要而言,一方面,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认识的最终目的。就实践活动的需要而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才能成为具有能动性的活动,才可能获得成功。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基本途径

第一,对理性认识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以便保证理性认识的正确性。第二,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三,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第1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和总规律(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涵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和循环才能完成。原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体本身复杂性的限制。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涵义: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原因:客观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无限性,使得人的认识具有了无限性。第1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第1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践相符合。认识和实践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践相适应。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要防止犯“左”或“右”的错误。第2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认识运动总过程和总规律认识运动总过程和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认识运动总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它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2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1、反思、建构、虚拟(1)反思反思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再思考。反思的特点主要有:从后思索和反身思维间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校正纠偏式的思维。第2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建构建构的涵义

建构有两方面的涵义: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建构是指人的认识结构的建立或构造的过程;从认识过程的角度看,建构是指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建构或重构过程,即主体凭借大脑中社会地形成的信息性结构,在对所获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为观念信息系统的过程。建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其一,在具体认识过程中,只有通过建构才能实现主体以观念形式反映客体的要求,使客体信息成为反映者头脑中的映象;其二,在思维的逻辑运动中,逻辑行程同思维的建构机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2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的认识结构有两种:生物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生物性结构由神经系统的生理因素构成,它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伴随着种系进化而形成的。社会性结构由沉淀、储存于神经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构成,是人从事认识活动的程序和程式,使人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人们又通常称之为信息性结构或理性认识结构或认识图式或思维方式。第2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认识运动中遵循的特定逻辑行程,表现为两条相反的道路:从具体抽象;在思维行程的第一条道路上,建构的作用是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各种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的第二条道路上,建构的作用是运用诸多抽象的规定依照认识客体的内在逻辑将客体在思维中建构出来。

第2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虚拟虚拟的涵义虚拟就是以“代码”的形式来表达和合成事物及其功能。虚拟与反映的关系虚拟以人对世界的反映为基础;是人的认识的能动性的高度体现。第2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语言、符号与认识语言符号的定义语言符号是按一定的规则表达和交流思想意义的符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认识中介和认识工具。语言符号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第一,语言符号的运用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变换成为可能。第二,语言符号是主体进行思维操作的有效形式。第三,语言符号是表达和交流认识成果的基本手段。第四,语言符号是人类认识成果得以保存、延续的基本手段。第2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的涵义非理性因素通常是指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逻辑思维所不能表达的心理形式。(见第八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第一,驱动和激发作用。第二,导向作用。第三,调节、控制作用。第四,参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