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达标测评(五)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达标测评(五)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达标测评(五)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达标测评(五)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标测评(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50分,第Ⅱ卷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B5­1),完成1~2题。图B5­1❶①②③三地自然带()A.主要受地形影响,呈现东西差异B.主要受洋流影响,呈现狭长分布C.主要受热量影响,呈现南北差异D.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呈现东西差异❷④地的自然景观为()A.温带草原、荒漠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❸下列符合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有()A.气温、降水和植被B.矿产资源C.交通D.城市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图B5­2),回答4~5题。图B5­2❹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输送。图B5­2中数码①②所表示的作用分别是()A.光合作用沉积作用B.呼吸作用分解作用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合成作用侵蚀作用❺此图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不会改变大气中CO2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图B5­3),回答6~7题。图B5­3❻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是()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❼自然植被分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图B5­4为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图B5­4❽此图可以说明()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不能跨越圈层界限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❾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环节上()A.①⑥B.②⑤C.③④D.④⑥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B5­5),完成10~11题。图B5­5eq\o(○,\s\up1(10))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出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eq\o(○,\s\up1(11))该校学生沿途经过地区的植被类型,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A.只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只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只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D.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13题。图B5­6eq\o(○,\s\up1(12))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eq\o(○,\s\up1(13))形成甲、乙所示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图B5­7,完成14~15题。图B5­7eq\o(○,\s\up1(14))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eq\o(○,\s\up1(15))与浙江相比,福建纬度较低,但总体上福建的复种指数比浙江的低,造成福建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D.地形因素读某区域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分布示意图(图B5­8),完成16~17题。图B5­8eq\o(○,\s\up1(16))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的分布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eq\o(○,\s\up1(17))水稻种植北界和油橄榄种植北界之间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季雨林带图B5­9为世界某自然带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图B5­9eq\o(○,\s\up1(18))该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eq\o(○,\s\up1(19))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图B5­10),完成20~21题。图B5­10eq\o(○,\s\up1(20))四座山的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A.乙、甲、丙、丁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eq\o(○,\s\up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山和丁山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一定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D.若丙山中虚线为雪线,则其南坡可能为迎风坡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B5­11),完成22~23题。图B5­11eq\o(○,\s\up1(22))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叶阔叶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eq\o(○,\s\up1(23))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读针叶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山地上的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24~25题。地点经纬度海拔高度①22°N,116°E1500~2000m②42°N,118°E600~1000m③41°N,90°E2200~2600meq\o(○,\s\up1(24))①②两地点相比,造成两地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eq\o(○,\s\up1(25))②③两地点相比,造成两地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光照D.坡向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总分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eq\o(○,\s\up1(26))(26分)读非洲南部区域图(图B5­12),回答下列问题。图B5­12(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试分析其原因。(4分)(2)推断6月份约翰内斯堡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并说明理由。(8分)(3)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两地自然带有何不同?试说明其成因。(8分)(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图中赞比西河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