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一思想()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中“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相符,故C项正确。2.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3.(2018·无锡期中)“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据此,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生在()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C.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解析:选C由“周恩来的发言”“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以判断这是美国方面对在处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对中国方面的态度的回应,据此可知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评价,故C项正确。4.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反殖民主义”推断,这一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A项是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故A项错误;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C项是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是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故D项错误。5.(2018·启东中学月考)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时间国家时间国家1955年阿富汗、尼泊尔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9年苏丹、几内亚1957年斯里兰卡1960年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含有②的A、C两项;“不结盟运动”正式发起是在1961年,与图表时间段信息不符,进一步排除D项。6.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解析:选B由材料“苏联……妄图孤立中国……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分析得知,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故B项正确。7.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选B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相符,故B项正确。8.(2018·苏北四市期中)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解析:选C由“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9.原新华社记者高梁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解析:选D“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反映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故选D项。10.(2018·苏州调研)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表明当时()A.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D.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解析:选D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美国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存在歧义,没有清晰表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故B项错误;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不是坚决反对,故C项错误;“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表明美国认识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11.(2018·海门月考)“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析: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项错误;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实行了“一边倒”外交政策,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故B项正确;题目涉及外交原则方针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和平与发展属于跨世纪的时代主题,故D项错误。12.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解析:选A根据题意,197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访问中国,此时尼克松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中国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访华,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之后,故B项错误;此时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因此邀其访华并不是为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故C项错误;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1972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13.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解析:选C材料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言论,此时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了,故A项错误;日本首相访华是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田中角荣访华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故C项正确;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主要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D项错误。14.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解析:选C“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意在强调不结盟、“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意在强调反对霸权主义,选C项。15.(2018·泰州中学期中)上海五国机制最早从建立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入手,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又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将经济合作列入战略性议事日程。据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最为贴切的是()A.区域间反恐及经济合作集团组织B.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C.新型的军事安全及经济合作联盟D.大国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解析:选B材料“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经济合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二、非选择题(15分)16.中苏关系在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不仅覆盖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某种程度上也左右着半个世纪的世界冷战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苏两国全权代表周恩来和维辛斯基互相校阅全权证书认为妥善后,同意下述各条: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第五条:缔约国双方……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现代修正主义的中心——苏修叛徒集团加速走向彻底破产,自以为不可一世的跳梁小丑赫鲁晓夫,曾几何时,变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渣滓。他的继承者勃列日涅夫之流,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重重危机。……所谓“勃列日涅夫主义”,归根结底,不过是垂死的新殖民主义的变种而已。——《人民日报》《红旗日报》《解放军日报》1970年元旦社论材料三中苏两国领导人认为就中苏两国关系问题交换意见是有益的。双方一致认为,中苏两国高级会晤标志着中苏两国国家关系正常化。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989年5月《中苏联合公报》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签约双方的共同意义。(4分)(2)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70年元旦社论”和1989年《中苏联合公报》出台的国内因素。(4分)(3)综合上述材料,以1949年以后中苏外交的波折为例,多角度论述影响大国外交的因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30字左右。)(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上美苏对峙,国内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安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第(2)问,“1970年元旦社论”出台的国内因素是我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中苏关系恶化;1989年《中苏联合公报》的国内因素是中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