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试卷解析_第1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解析_第2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解析_第3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解析_第4页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解析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细读”是一种专注的阅读,也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细读”要求读者先▲自己的立场和想法,从写作者的角度看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评估文本是否能够▲、言之有据、论之有理。“细读”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思考和判断,看它是否▲普遍道义原则,如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A.搁置自圆其说符合B.搁置无懈可击吻合C.放弃无懈可击符合D.放弃自圆其说吻合第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搁置:放在一边,不予考虑;放弃:丢掉原有的主张,想法。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断或者谎话没有破绽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形容十分严密。吻合:一般不带宾语。第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句为比喻句。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第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辛弃疾的这句诗别有寄托,非指实际山水。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C第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①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②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③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④当然是值得尊重的⑤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⑥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A.②③④①⑥⑤B.②④①⑤⑥③C.①⑤②④③⑥D.①②⑤④⑥③B第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春来堂里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A①园林②桥梁③寺庙④宅第B.①园林②寺庙③桥梁④宅第C①宅第②园林③寺庙④园林D.①宅第②寺庙③桥梁④园林“堂上阶前”可见是“宅第”,“莲座”“普渡”等有寺庙特征,“行轮无阻”与桥梁相关,“石林台榭”等是园林的特征。D第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元故楼主簿行状宋濂行状,文体名。专指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行状:記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状、行述。第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先生名讳国华,字彦英,姓楼。他是义乌智者里人。他的曾祖父楼慧、祖父楼绍、父亲楼浚,都立志不做官,而他的父亲因为家境殷实成为邑里有名望的人。直到楼君才不再从事农业,只喜欢读书学习,立志于入仕做官。学业有成,到翰林院参加考试,被授予漳州路学正一职。不久,因母亲去世免官回家。泰定年间,县中有个品行恶劣的年轻无赖,大肆进行抢劫掠夺,老百姓都惧怕他的危害。楼君率领强壮有力的人,手拿棍棒逮捕他,抓获了十余个大恶人。楼君因此被任命为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楼君到任后,巡察戒备都很严格,盗贼消失。巡检司的房屋坏了,老百姓想要他们改建,楼君不想麻烦百姓,捐献出自己的俸禄建成了房屋。第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等到将去职时,百姓争着请求他留任。(“代”可译为“被别人取代”。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到正丙申年间,县里连续灾荒,邻县的石甲相互招呼着聚集起来,并抢劫百姓。府里的长官了解楼君的能力,调换他的任地,捕获了二十多人,这场祸患就平息了。上级改任他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任命颁发后,遭逢父亲丧事,没有赴任。守丧期满,浙东宣尉使的司分镇驻守绍兴,用照磨的职位起用楼君。楼君听从他的任命,做事更加追求谨慎自饬,不辞办理公文的

奏累,深受上司赏识。

第1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楼君〉遭遇世道多变,弃官回家,,因为六世祖坟茔荒废没有整治,就拿一件事和弟弟商量。围绕着墓地建起了围墙,于是始造祠堂置办田产,聚集族人一起祭祀祖先。无论关系亲近疏远距离远近,(他)都用慈爱之心对待他们。有的人因贫穷对他有所求,楼君就给他粮食借钱给他,毫无吝裔的神情。楼国华的父亲安葬后,楼国华不停地思念,就在墓旁建了房舍。

他在乡间生活俭省节约,不追求显扬荣耀。待人接物一直是诚实谨慎,从没虚假自欺之心。皇家的姻亲州里的官员,都视他为品行醇厚的君子。

第1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然而他为人喜好施舍,不把家庭的贫寒放在心上。他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长时间没有解决,他就拿出自己的肥沃的田地抵偿给他,这场纠纷才平息。有人将田卖给楼君,契约定了以后,到秋天租赋的收入却超过了当初订下的数目。他说:“这个人是个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个不懂得物品价格高低的人。我怎么可以苟且谋利呢?”明确地增加了田地的价值(还给他)。

到了甲午年秋天九月,他忽然对他的儿子说:“我年纪五十三了,不可以说不老了。你们也己成年了,我不再关心人世间的事了。听说歙州一带多有明山秀水,我将前去游玩。”说完,就出门而去,沉浸在曲折环绕的山水间。后又返固金华,探访黄大仙赤松园遗迹,追随云月,无所留恋地回到家。第二年,在乙未年四月十四日,楼君因病去世。第1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渠凶十馀人渠:大B.无靳色靳:吝啬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鬻:买D.沉酣回涧曲岑间岑:小而高的山鬻:卖C第1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他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赔偿,平息了纠纷。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强加因果,无中生有D第1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等到将去职时,百姓争着请求留任。(“代”可译为“被别人取代”。每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楼国华的父亲安葬后,楼国华不停地思念,就在墓旁建了屋舍。(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三句全对得4分)9.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作风严格,体恤百姓,能力出众,谨慎周到,不辞劳苦。(一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第1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满江红赵鼎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10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11下阙抒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第1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答: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西风,霏霏的秋雨,南征的秋鴻,浩荡的秋水,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2分)营造了凄凉的氛围(1分)以景写情,抒发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家园的情感(1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1分)第1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答:(1)“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写出漂泊流落,国破家亡的苦恨。(2)“空搔首——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3)“奈酒——极”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伤感。(4)“便——胸臆”,写出激愤不平之气和爱国热情。

11.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第1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君子生非异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一尊还酹江月(4)江州司马青衫湿(5)水中藻荇交横(6)拄杖无时夜叩门(7)战战兢兢(8)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第1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6题。异禀汪曾祺13.王二“发达起来”,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5分)14.文章第⑤段写王二听书和推牌九,请说说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15.张汉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16.“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意蕴。(6分)第2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3.王二“发达起来”,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5分)勤快,能吃苦;家庭和睦,妻子贤惠能干;用心经营,灵活变通;低调朴实,为人诚恳,人缘好。第2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4.文章第⑤段写王二听书和推牌九,请说说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通过行为的变化,体现王二的发达;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使人物形象更为丰富饱满。(一点2分,共4分。)第2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5.张汉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引出“异禀”这个话题,照应题目(1分)推动情节发展,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得以整合提升(2分);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文章的意蕴更加丰富。(2分)第2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6.“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意蕴。(6分)表现了陶先生、陈相公想有所作为、期待发达的心理;表现了王二发达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折射出底层小人物的无知与盲从;蕴含了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有缺点的小人物的理解和善意的嘲讽。(一点2分,共6分)第24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作为“狐狸”的“刺猬”陈少明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18.作者认为以赛尔·伯林“更像一头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结合全文,概述作者这样认为的依据。(6分)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等待刺猬”的内涵。(6分)第25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首先提出观点,指出伯林是一只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接着阐明“狐狸”与“刺猬”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伯林反刺猬,反体系的思想基础,并指出伯林实质上还是“刺猬”。最后指出伯林思想性格的分析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启示:“以刺猬的报复,做狐狸的工作”。(1、4点各1分,2、3点2分)第2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8.作者认为以赛尔·伯林“更像一头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结合全文,概述作者这样认为的依据。(6分)⑴伯林厌恶大体系,以多元论反一元论,追求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思想领袖,这表明伯林具备“狐狸”的思想性格;(2)伯林终生坚持一种价值立场,即自由主义立场,这表明了他的思想实质上具备了“刺猬”的特征。(每点3分)第2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等待刺猬”的内涵。(6分)(1)现代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及价值系统日趋瓦解,当前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期待重构新的价值体系;(2)过去的时代虽然有过“刺猬”,但没有建树,有的还迫害知识分子,期待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能坚持“刺猬的报复”,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每点3分)第2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附加21.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22.五音包括、、羽、角、徵。(2分)23.用自己的话简述姚鼐“阴阳刚柔说”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3分)文章可以夹杂阴阳二气而偏重于一方;而偏重到极端,或刚算不得刚,柔算不得柔的,都不能说是文章。(2分)商宫

/

/

/

/

/第2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通过“怒鞭督邮”“三英战吕布”“醉酒失徐州”“大闹长坂桥”“义释严颜”等情节,塑造了嫉恶如仇、有情有义、有勇无谋的张飞形象。B.哈姆雷特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优柔寡断。面对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等,哈姆雷特既有强烈的复仇愿望,却又迟疑不决,使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C.《茶馆》中,王利发因为时局混乱,生意越做越艰难。而唐铁嘴因为年头越乱生意越好而感谢岁月,他已改抽“白面”,他要求在茶馆租房却被王利发拒绝。D.《边城》中多有对湘西民俗的展现:青年男女月夜对歌,展现了当地的婚恋习俗;端午节赛龙舟,表现了湘西的生活习俗;崇拜“傩神”,表现了湘西人的宗教习俗。E.阿Q在辛亥革命到来时,起先他对革命是“深恶而痛绝之”,但后来又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念头。于是,他与假洋鬼子相约一起革命。A项,“大闹长坂桥”“智取瓦口隘”等情节说明张飞有谋。E项,阿Q没有和假洋鬼子相约革命。)AE第3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5.(1)《三国演义》第53回写道:“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请问“将军”指谁?结合本回相关情节,简述“将军”的主要性格及表现。(4分)主要性格:忠勇过人,有情有义(2分)表现:竭力保卫长沙,效忠韩玄;报关于不杀之恩,还他恩情,此乃忠义也;刘备占领长沙后,黄忠不降刘备,在刘备亲自相请后,才投降。事后还要求厚葬韩玄。(一点2分,答出2点得4分)第3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太上感应篇》集中出现在《子夜》第一章和第十八章,请结合相关情节,分别简述其主要作用。(6分)第一处:开头写吴老太爷去上海以及去世时,着力提及这本书,凸显出吴老太爷封建卫道士的伪善虚伪和守旧;第二处:四小姐慧芳继承与抛弃《太》,表明传统文化被现代文明所抛弃。(每点2分,情节和作用各1分)第3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班固认为,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和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作《汉书》。班固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也是极大的。《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固“文义浃备,纪事详赡”,异与前人,观者以为胜于《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汉书》,有删改)26.根据材料,概述班固编撰《汉书》的原因。(5分)27.班固编撰《汉书》有哪些独创之处?(4分)28.“班、马优劣论”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述。(6分)第33页,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