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288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

答案]

一、综合题

i.阅读下列材料,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

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美

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

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

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

等的理想社会。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

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

会的纲领和原则。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

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

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

“法朗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英格兰

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味黑

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

纳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他的共产主义试验

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材料2: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

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

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

判者。”一一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一一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

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

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

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一一这就是废除

私有制的主要结果。”一一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材料3: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由它创立的财富分配制度,已经和这种生产方

式本身发生激烈的矛盾,而且矛盾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致于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

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现代社会主义必

须获胜的信心,正是基于这个以或多或少清晰的形象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剥削的无

产者的头脑中的.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基于某一个蛰居书斋的学者的关于正义和

非正义的观念。”——恩格斯《反杜林论》

“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

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

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见,现今社会中造成一切贫困和商业危机的那种特

性,在另一个社会组织中正是消灭这种贫困和这些灾难性的波动的因素。”一一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

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

的。”一一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的区

别?(8分)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8分)

(3)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

的?(14分)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都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而且都把未来社会看

作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两者在对待未来理想社会的问题上,存在着本质

的区别:(2分)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和描绘,在现实条件没有提供描绘未来社

会的充实材料的情况下,只能借助自己的天才想象来描绘未来社会。马克思主义也考察未

来社会,但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性研究上,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

世界。在描绘未来的社会条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他们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特征,而不作任何细节的描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对未来的描绘越是具

体,就越会陷入空想。(2分)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到来的必然性也有所认识,但他们没有对这一点作出

理论的科学的证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就深刻

认识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实现作理论论证的重要性。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义上.甚至从宗

教道理上去认识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必然性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对社会发展趋

势和历史规律上作出自己科学的理论证明。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马克思和恩

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

特殊规律,发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分)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尽管始终在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奔走呼号,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实现

共产主义的现实途径。他们或者向有钱人呼吁,或者向当权者请求,想靠唤醒人们特别是

天才人物的良知,来实现理想的社会。他们虽然也曾看到工人阶级的斗争,但只是把工人

阶级当作受苦受难的阶级,当作需要天才人物去拯救的阶级,而没有看到他们在推翻旧世

界建设新世界方面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并从理论上深刻

认识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发现了这个特殊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

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并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

供了理论指南。(2分)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性。这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

结果;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共产主义社会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合理归宿;共产主义社会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追求。(2分)

但是,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只是一种可能性,需要人们的主观努力,这种可

能性才能变成现实性。这是因为:①社会规律既是一种客观性的规律,又是一种合目的性

的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都是自然界中各种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

果,而社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有目的地从事物质生产.发展物质生产的过

程。(2分)②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双重互动关系:既包含着客观必然性,又包含着对主体

来说的合目的性;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这种关

系表明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且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2分)③社会

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的这种区别表明,社会发展过程不仅是有规律的客观辩证发展过

程,而且是人的能动的创造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我们

一方面要树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为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2

分)

(3)共产主义具有三种含义: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一种向美好社

会前进的运动。(2分)

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这是因为①社会主义社

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1分)②当代资本主义的灭

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分)③“无论哪一个社会形

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

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它告诫我们,

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2分)

作为一种向美好社会前进的运动,共产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并不能说明共产主义的失败和

渺茫。这是因为:①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

笔直的,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包含着多次的迂回和曲折。(2分)②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发生质的突破并

非一朝一夕的事情。(2分)③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表明,挫折和暂时的失败是不可避免

的,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20世纪末共产

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表明,以前的社会主义模式既有可取的经验,同时又有致命的不足,

需要我们吸取教训,逐步开拓一条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2分)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曲折和困难,共产主义的实现虽然非常漫长,

但不等于目标无望,共产主义道路虽然曲折,但不是此路不通。共产主义目标并不渺茫,

人们正在每日每时的奋斗中逐步向理想社会走近。(2分)

二、单选题

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D)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D)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7.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9.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3.“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B)

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4.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6.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7.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限延长

18.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I).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22.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2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4.“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5.《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

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A)

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

是(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8.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D)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D)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31.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3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C)

A.国有企业的存在;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35.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3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3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人口D.阶级斗争

39.”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4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41.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4.荀子说“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45.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B)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46.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7.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G';

B.W-P-W,—G'-G';

C.P-W*—G'—W-P;

D.W,—G'—W-P-W,;

48.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49.产业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5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51.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B)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5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5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55.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A)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5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57.“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D)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5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59.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6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6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4.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6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A)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

66.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6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68.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6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B)

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

7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71.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

垄断组织形式是(C)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72.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D)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3.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C)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74.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C)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7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C)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76.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77.生产价格是(D)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78.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D)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79.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8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81.利润率是(D)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82.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B)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83.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8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8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6.垄断的形成是(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三、简答题

87.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88.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8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

机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出现了生产机械化向生产自动化过渡的趋势。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

下,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相对减少,甚至出现所谓“无人工厂”或“无人车间”,它使得

直接操纵机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人人数大大减少,但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却急剧增

加。在这个背景下,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的源泉并不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如原西

德法兰克福学派的哈伯尔梅斯认为:“技术科学已成为主要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独立的剩

余价值的源泉,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越来越不重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应用前提不存在

了。”请辨析哈伯尔梅斯的观点。

参考答案:

哈伯尔梅斯看到了在现代资本主义和生产自动化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生产劳动的价值与剩

余价值(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的复杂性,但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0这是因为:

第一,机器体系不论多么复杂,其技术水平不论多么高超,机器人.机器手不论多么先进,

电脑不论多么发达,而它们毕竟都是机器,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

和脑力劳动,但它毕竟只是由各种机械.精密仪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传动装置等组装

起来的机器,是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物的因素,只是转移

自身的价值,即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只是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是作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吸收器”发挥作用

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但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新价值是

由新加进的活劳动创造的。

第二,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再先进同,也改变不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自动化机器

体系和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劳动,它们不仅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和制造,而且在运转

中也要由人来控制,调试和维修。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只不过是被人的指令和意志所

推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们的价值是由人们的劳动创造的,它们的价值在新产品上的转移

也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实现。

第三,在自动化企业中,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自动化机器体系机器人只

是工人.科学家.工程师复杂劳动的一种物化。

第四,在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有直接操作机器的工人,还要包括

那些研究发明.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的大批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和

工人一起构成制造社会产品的“总体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第五,当某一生产部门只有少数企业使用自动化机器体系.使用机器人时,这些企业尚有的

少数工人的劳动即以先进的生产设备为基础而成为复杂劳动,可以体现为更多的社会价

值,这些企业的资本家就可以得到巨额的超额剩余价值。

总之,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产量增加了,资本家获得

的剩余价值增多了,但是,自动化机器体系和机器人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不是剩余价

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91.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

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参考答案: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

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

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

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

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创造比所补偿的价值更多的剩余价值。

9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参考答案:

历史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二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

认识的历史。(2分)

由于人们在对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的叙述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人们自身的主观认

识,其中主要是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因此,“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内在地包含着

思想史。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本身包含着思想史,如哲学史.科学史.医学史等,因此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刻认识

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具有合理性。(4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

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

历史既具有与自然进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具有与自然进程相区别的主观目的性,是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4分)

93.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一.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既体现着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内涵着中国特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只

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和建设的

道路,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1分)

第二,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一切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

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分)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有不同的规定性,是相互对立.

相互区别的。矛盾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就矛盾存在和性质而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

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就具体矛盾的表现形式而言,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1分)其次,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存

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而个性只能与共性相连接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

脱离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1分)再次,两者又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

由于事物范围极为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与阶段上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

场合与阶段上则是特殊的东西。(1分)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

是因为,这种关系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事物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毛泽东指出:“这一共

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所以,它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线索。(1分)

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矛盾的基本方法。矛盾普遍性

与矛盾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方

法。就人的认识过程来说,总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开始,进而达到对事物普遍

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又用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去研究新的.个别的.特殊的

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科学认识就是这样一个由特

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2分)

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分)

第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也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医学理论与具体

病例相结合的哲学基础。(1分)

94.“蚂蚊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看

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看不见的

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

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请结合以上材料论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一.恩格斯从这件事中,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蚂蚁的眼睛确实与人的眼睛构造不同,它

能够看见化学光线,在这一点上,人的眼睛确定不如蚂蚁。(2分)第二,恩格斯强调

说,这并不是人进行认识的绝对界限。人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而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

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是因为,人不仅有感性认识能力,

而且有理性认识能力。人能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性认识对所获得的

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也就是说,人具有辩证

思维的能力,通过辩证思维,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

识。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3分)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

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

这个中心来确定的。(1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

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1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

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

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1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认识依赖于实

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1分)

95.联系医药实践,论述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10分)

参考答案:

人们的实践活动决不是主观随意.率性而为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真理尺度和价

值尺度的制约。所谓实践的真理尺度,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

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人们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所谓实践的价值

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须同时体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要求,即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分)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即是既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又

要按满足人的需要办事。(1分)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没有真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

值目标,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1分)

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根据的。只有在获得了关于价值关系的主

体和客体的真理性认识之后,才能形成主体对客体价值的正确评价。(1分)

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1分)

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并随着实践的发展

而共同发展。(1分)

二.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正

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两者统一作为

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1分)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必须严格按客观规

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这一实践的根本要求促使人们形成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质上是

人们在实践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升华。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

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1分)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

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目标,实践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促使这一目标在实践

结果中得以全面的实现。实践的这一要求升华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

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1分)

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

先,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

的进步。(1分)其次,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

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总之,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是

时代进步对人类实践提出的日益迫切的要求。(1分)

96.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关系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

重大调整:一是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的发展;二是由股份资本到一般垄断资本的过渡;

三是由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了资本的社

会化,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推动了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分)

97.简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即生产使用

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为了价值,不仅为了价值而是为了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值过程的统一。(3分)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

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分)

(2)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二重性,工

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新

价值。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

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

(3分)

(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

生产。(2分)

四、多选题

98.下列关于肯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A)

A.肯定是保持事物自身而非他物的方面

B.是破坏事物自身,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C.肯定就是纯粹的肯定,不包含否定

D.有的事物有肯定方面,有的事物没有肯定方面

99.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前后不一致

B.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在事物中能够排除的不一致性

D.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事物的自相冲突

100.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同一性是(A)

A.包含着对立的同一

B.事物内部的完全同一

C.逻辑上的没有冲突

D.思维上的相互协调

101.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的斗争性是(A)

A.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相互差别.相互排斥

B.两个事物的“你死我活”的争斗

C.“针锋相对”的抗争

D.对抗

10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C)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外力推动

103.唯物辩证法认为(D)

A.只有内因推动事物发展

B.只有外因推动事物发展

C.内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0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A.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B.联系和发展

C.对立统一关系

D.辩证否定

105.“均衡论”是指在工作中(C)

A.只抓主要矛盾,不抓主要矛盾

B.忽视主要矛盾,光抓次要矛盾

C.不分主次矛盾和主次矛盾方面,不抓重点

D.不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

106.下列关于质的命题中,错误的有(D)

A.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自己固有的,不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C.认识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D.质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107.“千里之堤,毁于蟋蚁之穴”。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B)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0.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相加

10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BC)»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109.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D)

A.突变与渐变

B.连续性变化与非连续性变化

C.显著的变化和不显著的变化

D.爆发式的质变和非爆发性的质变

110.下列关于新事物特征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D)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B.优越于旧事物

C.有广泛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现存力量强大

111.辩证否定即是(D)

A.纯粹的否定

B.外力对事物的否定

C.发展环节的中断

D.事物的自我否定

112.辩证否定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D)

A.它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B.它是彻底破坏事物存在基础的因素

C.它是阻止事物发生根本质变的保守力量

D.它是调和新旧事物矛盾的因素

11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C)

A.直线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B.封闭的循环过程

C.前进性和曲折性对立统一的过程

D.矛盾与无矛盾状态的交替过程

114.关于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事物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过程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事物发展是个好像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个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115.原因和结果关系是指(A)

A.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一切发生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C.事物间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D.事物间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116.下列命题中,坚持因果关系上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有(D)

A.因果关系只是人们的心理习惯

B.因果关系不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人们思维中的因果范畴使事物带上因果联系

C.因果联系是在人们的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D.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普遍的

11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因果关系的有(D)

A.水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而结冰

B.酒后驾车而出交通事故

C.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

D.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118.必然性是(D)

A.由事物的非根本性矛盾引起的

B.事物的外部原因引起的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的

D.事物发展中确定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119.下列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没有必然性就没有偶然性;没有偶然性也没有必然性

B.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C.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D.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120.政治上的冒险主义和自然科学中的地球灾变说,其哲学上的错误是(B)

A.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B.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

C.混淆了质变与量变的区别

D.把质变与量变同等看待了

121.地理环境是指(D)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B)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2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B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BC)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12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ABCD)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6.作为一现实的事物,它是(D)

A.有形式无内容

B.有内容无形式

C.无形式无内容

D.有内容有形式

127.本质是指(D)

A.事物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外部联系

C.事物的质

D.事物的必然性

128.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有(C)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不表现事物本质

C.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D.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显于事物表面

129.本质的特点有(D)

A.可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B.多变易逝

C.表现为具体.个别.多样

D.相对稳定

130.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能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这说明(D)

A.本质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和现象没有丝毫联系

C.现象就是本质,本质直接就是现象

D.本质和现象有同一性,现象背后都有本质

13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与发展

132.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C)

A.社会制度不同

B.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同

C.生产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不同

D.统治阶级不同

133.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这句话表现的

哲学思想是(C)

A.唯物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符合发展观点的唯物辩证法

D.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134.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A)

A.必要条件

B.可能条件

C.唯一条件

D.决定条件

13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81-

85ADABC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36.把感觉经验当作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37.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38.“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体现着(C)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39.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C)

A.有序性

B.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的特性

C.整体性

D.条件性

140.发展的实质是:(A)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B.否定.破坏现存事物

C.事物量的方面的扩充

D.特定事物的不断完善

14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的(C)

A.发展过程及状态

B.发展的总趋势

C.发展的内在动力

D.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142.所谓新事物是指(D)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现存力量强大的事物

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43.现实性本质上是指(C)

A.一切现存的东西

B.一切非现存的东西

C.一切包含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D.永恒的存在

144.所谓“劳动是使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环节”主要是说(B)

A.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B.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自然界的中介

C.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D.劳动具有社会性

14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BC)。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146.法国生物学家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这种观点的哲学基础(B)

A.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实事求是的观点

147.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48.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49.“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这说明(ABCD)

A.人们的观念.思想受着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制约

B.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同一性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50.“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

对”.“万物莫不有对”。上述观点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D

A.世界是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

B.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之中

15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5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CD

A.心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为山九仞,功亏一警

15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CD)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5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ABCD)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55.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15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CD)。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可兼得。

157.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1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CD)。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59.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

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BCD)

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160.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ABC)

A.当时已经具备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B.他们长期参加和亲自领导了工人运动

C.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

D.他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16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ABC)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16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各个国家和平共处

16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64.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CD)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6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