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_第1页
2023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_第2页
2023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_第3页
2023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_第4页
2023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41400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A414010施工测量

重点:

1.掌握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次重点:

1.熟悉工程测量仪器的功能与应用

一般知识点:

1.了解地形图的识读

1A414011掌握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地面及建筑物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

学,它的基本任务:

(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楼层和屋面等标高,逐层引测。

施工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对于大中型

建筑工程,通常先要布设施工控制网,以施工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根据它

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二、施工测量的内容

(-)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1.施工的控制,可利用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当原区

域内的控制网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时,应另测设施工的控制网。

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当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

足需要时,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个别点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和方位的起算数据。

3.控制网点应根据总平面图和现场条件等测设,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

(二)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围,应建立线板或控制桩。线板应注记中心线编号,

并测设标高。线板和控制桩应注意保存。

(三)竣工图的绘制

竣工总图的实测,应在已有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当控制点被破坏时,应进行恢复。恢复后的

控制点点位,应保证所施测细部点的精度。

(四)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大型或重要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在工程设计时,应对变形测量统筹安排。施工开始时,即

应进行变形测量。

2.变形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

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观测过程中,根据变形

量的变化情况,观测周期应适当调整。

3.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高层建筑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其他建筑的观测总

次数,不应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4.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埋设于基础底板上。在浇灌底板前和基础浇灌完毕后,

应至少各观测1次。

三、施工测量的方法

(一)已知长度的测设

测设某一已经确定的长度,就是从一点开始,按给定的方向和长度进行丈量,求得线段的另一

端点。方法如下:

1.将经纬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上并标定直线的方向;

2.陆续地在地面上打人尺段桩和终点桩,并在桩面上刻画十字标志;

3.精密丈量距离同时测定量距时的温度及各尺段高差,经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后,

求出丈量的结果;

4.根据丈量结果与已知长度的差值,在终点桩上修正初步标定的刻线;若差值较大,点位落在

桩外时,则须换桩。

当用短程光电测距仪进行己知长度测设时.,一般只要移动反光镜的位置,就可确定终点桩上的

标志位置。

(二)已知角度的测设

测设已知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已知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

(三)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1.直角坐标法

2.极坐标法

3.角度前方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5.方向线交会法

(四)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

b=HA+a-HB)实际就是b-a=HA-HB

2.高程传递

图1A4140U-2高程传递法示意图

(2)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

若开挖基槽不太深时,可设置垂直标板,将高程引测到标板上;然后,用钢尺向下丈量垂直高

度,将设计标高直接画在标板上,既方便施工,又易于检查。当需要向建筑物上部传递高程时,可

根据柱、墙下部已知的标高点沿柱或墙边向上量取垂直高度,而将高程传递上去。

1A414012熟悉工程测量仪器的功能与应用

一、水准仪:

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组成

D一—大地,S——水准仪,数字一一每千米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以毫米计).

DS05、DS1、DS3(普通水准仪)、DS10»

二、经纬仪:

组成:照准部、水平盘和基座组成

D——大地测量,J-一经纬仪,数字——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的秒数。DJ07、DJI、DJ2、DJ6。

激光经纬仪是在光学经纬仪的望远镜上加装一只激光器而成。它与一般工程经纬仪相比,有如下的

特点:

L望远镜在垂直(或水平)平面上旋转,发射的激光可扫描形成垂直(或水平)的激光平面,

在这两个平面上被观测的目标,任何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2.一般经纬仪在场地狭小,安置仪器逼近测量目标时,如仰角大于50°就无法观测。激光经纬

仪主要依靠发射激光束来扫描定点,可不受场地狭小的影响。

3.激光经纬仪可向天顶发射一条垂直的激光束,用它代替传统的坠球吊线法测定垂直度,不受

风力的影响,施测方便、准确、可靠。

4.能在夜间或黑暗场地进行测量工作。

由于激光经纬仪具有上述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以下的施工测量工作:

(1)高层建筑及烟囱、塔架等高耸构筑物施工中的垂度观测和准直定位。

(2)结构构件及机具安装的精密测量和垂直度控制测量。

(3)管道铺设及隧道、井巷等地下工程施工中的轴线测设及导向测量工作。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装置组成

全站仪在测站上一经观测,必要的观测数据如斜距、天顶距(竖直角)、水平角等均能自动显

示,而且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内得到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如果通过传输接口把全站仪野外

采集的数据终端与计算机、绘图机连接起来,配以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即可实现测图的自动

化。

1A414013了解地形图的识读

一、地形、地物、地貌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固定物体;

地貌是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

二、地形图

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

如果既表示出各种地物,又用等高线表示出地貌的图,称为地形图。

三、地形图的比例尺

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分为数字比例

尺和图示比例尺。数字比例尺一般取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一段直线长为d,相

应实地水平距离为D,则该图比例尺为: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

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

比例尺精度(m)0.050.10.20.51.0

(-)比例尺分类

1.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

2.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3.小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

(二)比例尺选用

1:500、1:1000的地形图常用于城市详细规划、工程施工设计及竣工图等;1:2000地形图常

用于城市详细规划及工程项目初步设计;1:5000和1:10000的地形图常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厂址

选择、区域布置、方案比较等。

四、地形图图式

地形图中的符号有三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地物符号

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与半比例符号。

地面上的房屋、桥梁、旱田等地物,如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用规定符号画出的称为比例符号。

某些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界碑、水井等,按比例缩小无法画出,只能用特定的符号表示的称

为非比例符号。一些线状延伸的地物,如围墙、篱笆、通讯线等,其长度能按比例缩绘,但其宽度

不能按比例表示的符号则称为半比例符号。

(二)地貌符号

在地形图上最常用的表示地面上高低起伏变化的方法是等高线法,等高线即是最常见的地貌符

号。在峭壁、冲沟、梯田等特殊地段,不便用等高线显示的场合,可测出其实际轮廓,再绘注相应

的符号。

(三)注记符号

图上用文字和数字所加的注记和说明称为注记符号,如房屋的结构和层数、厂名、校名、路名、

等高线高程以及用箭头表示的水流方向等。

绘图的比例尺不同,则符号的大小和详略程度也有所不同。

五、等高线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的

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池塘和水边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疏密决定地表变化的形态,密则坡陡,疏则坡缓,可从图上等高线的形态分布来判断

实地的地貌形态。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各处的等高距应当相同。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平距,它随实地地面坡度的变化而改变。

六、注意事项

(-)地形图所使用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对于比例尺小于1:10000的地形图,一般是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城市地

形图多使用城市坐标系。工程建设用图也有使用工矿企业独立坐标系的。工程项目总平面图则多采

用施工坐标系。自1956年起,我国统一规定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起算面,所以绝大多数地形

图都是属于这个高程系统。我国自1987年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全国均以新的原点高程为

准。

(-)图例

要知道某一种地形图使用的是哪一种图例。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地物符号,要区别比例符号和非

比例符号,要了解符号和注记的确切含义。应对有关图例进行认真的阅读。

(三)根据等高线判别和分析地貌

正确理解等高线的特性,能根据图上等高线判读出各种地貌,如山头、山脊、山谷、盆地、鞍

部、绝壁、冲沟等。还应能根据平距和坡度的对应关系,分析地面坡度的变化,分块概括地貌特征,

以便结合具体专业要求作出恰当的评价。

例题:测量中的竖直角是指在同一竖直面内,某一方向线与()之间的夹角。

A.坐标纵轴

B.仪器横轴

C.正北方向

D.水平线

【答疑编号10104201]

答案:D

例题:F点高程为49.63m,%=1例m,储=-0.5%,则P点的高程H.为()。

A.44.13m

B.55.13m

C.49.08m

D.50.16m

【答疑编号10104202)

答案:c

例题:在建筑工程测量中一般使用的水准仪型号为()。

A.DS05

B.DS1

C.DS3

D.DS10

【答疑编号10104203)

答案:C

1A414020土方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重点:

1.主要土方机械施工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

2.常见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3.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方案选择

4.基坑验槽方法

次重点:

1.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1A414021掌握主要土方机械施工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

一、推土机

(一)适用范围

适于开挖一〜四类土;找平表面,场地平整;开挖深度不大于1.5m的基坑(槽);短距离移挖

筑填,回填基坑(槽)、管沟并压实;堆筑高度在1.5m以内的路基、堤坝,以及配合挖土机从事平

整、集中土方、清理场地、修路开道;拖羊足碾、松土机,配合铲运机助铲以及清除障碍物等。

(―)作业方法

推土机开挖的基本作业是铲土、运土和卸土三个工作行程和空载回驶行程。铲土时应根据土质

情况,尽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离(6-10m)内完成,以便缩短低速运行时间,然后直接推

运到预定地点。回填土和填沟渠时,铲刀不得超出土坡边沿。上下坡坡度不得超过35°,横坡不得

超过10°。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前后距离应大于8m。

(三)提高生产率的常用方法

1.下坡推土法;

2.槽形挖土法;

3.并列推土法;

4.分堆集中;

5.铲刀附加侧板法。

二、铲运机

(-)适用范围

适于开挖含水率27%以下的一^^四类土;大面积场地平整、压实;运距800m内的挖运土方;开

挖大型基坑(槽)、管沟、填筑路基等。但不适于砾石层、冻土地带及沼泽地区使用。

(―)作业方法

铲运机的基本作业是铲土、运土、卸土三个工作行程和一个空载回驶行程。在施工中,由于挖

填区的分布情况不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根据不同施工条件(工程大小、运距长短、土的性质

和地形条件等),选择合理的开行路线和施工方法。

开行路线有如下几种:

1.椭圆形开行路线;

2.“8”字形开行路线;

3.大环形开行路线;

4.连续式开行路线:

5.锯齿形开行路线;

6.螺旋形开行路线。

(三)提高生产率的常用方法

1.下坡铲土法;

2.跨铲法;

3.交错铲土法;

4.助铲法;

5.双联铲运法。

三、挖掘机

(-)正铲挖掘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开挖含水量应小于27%的一〜四类土和经爆破后的岩石和冻土碎块;大型场地整平土方;

工作面狭小且较深的大型管沟和基槽路堑;独立基坑及边坡开挖等。

2.作业方法

正铲挖掘机的挖土特点是:”前进向上,强制切土”。根据开挖路线与运输汽车相对位置的不

同,一般有以下两种:

(1)正向开挖,侧向装土法:正铲向前进方向挖土,汽车位于正铲的侧向装车。本法装车方便,

循环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用于开挖工作面较大,深度不大的边坡、基坑(槽)、沟渠和路堑等,

为最常用的开挖方法。

(2)正向开挖,后方装土法:正铲向前进方向挖土,汽车停在正铲的后面。本法开挖工作面较

大,生产效率降低。用于开挖工作面较小、且较深的基坑(槽)、管沟和路堑等。

3.提高生产率的常用方法

(1)分层开挖法:

(2)多层挖土法;

(3)中心开挖法;

(4)上下轮换开挖法;

(5)顺铲开挖法;

(6)间隔开挖法。

(-)反铲挖掘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开挖含水量大的一〜三类的砂土或黏土;主要用于停机面以下深度不大的基坑(槽)或

管沟,独立基坑及边坡的开挖。

2.开挖方法

反铲挖掘机的挖土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根据挖掘机的开挖路线与运输汽车的相

对位置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

(1)沟端开挖法;

(2)沟侧开挖法:

(3)沟角开挖法;

(4)多层接力开挖法。

(三)抓铲挖掘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开挖土质比较松软(一〜二类土)、施工面狭窄的深基坑、基槽,清理河床及水中挖取

土,桥基、桩孔挖土,最适宜于水下挖土,或用于装卸碎石、矿渣等松散材料。

2.挖土方法

抓铲挖掘机的挖土特点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抓铲能在回转半径范围内开挖基坑上任

何位置的土方,并可在任何高度上卸土(装车或弃土)。

对小型基坑,抓铲位于一侧抓土;对较宽的基坑,则在两侧或四侧抓土。抓铲应离基坑边一定

距离,土方可直接装自卸汽车运走,或堆弃在基坑旁或用推土机推到远处堆放。挖淤泥时,抓斗易

被淤泥吸住,应避免用力过猛,以防翻车。抓铲施工,一般均需加配重。

四、装载机

装载机按行走方式分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有的单斗装载机背端还带有反铲。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卸土方和散料,也可用于较软土体的表层剥离、地面平整、场地清理和土方运

送等工作。

(二)作业方法

与推土机基本类似。在土方工程中,也有铲装、转运、卸料、返回四个过程。

1A414022掌握常见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

禁超挖”的原则。

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一、浅基坑的开挖:8点具体要求

1.浅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即不会发生坍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

沉),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可不必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1A414022

-1的规定执行,基坑长度应稍大于基础长度。如超过表1A414022-1规定的深度,应根据土质和

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坍方。其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可按表1A414022—2采用。放坡后

基坑上口宽度由基坑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来决定,坑底宽度每边应比基础宽出15〜30cm,以便施工

操作。

基坑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表1A414022—1

项次土的种类容许深度(m)

1密实、中密的砂子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0

2硬塑、可握的粉质黏土及粉土1.25

3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0

4坚硬的黏土2.00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表1A414022—2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

硬10.75—1:1.00

硬塑11-1:1.25

一般性黏土

软11.5或更缓

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10.5—1:1.0

碎石类土充填砂土11-1:1.5

2.当开挖基坑土体含水量大而不稳定,或基坑较深,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而需用较陡的边坡或

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挖土时,土壁要求平直,挖好一层,支一层支撑。

开挖宽度较大的基坑,当在局部地段无法放坡,或下部土方受到基坑尺寸限制不能放较大坡度时,

应在下部坡脚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短桩与横隔板支撑或砌砖、毛石或用编织袋、草袋装土堆砌临

时矮挡土墙,保护坡脚。

3.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一分层开挖一排降水f修坡一整平一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

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

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度和

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2.0cm。

4.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

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

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由人工挖掘修整。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

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

5.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

低至坑底以下500m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6.雨期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四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

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内;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

查。

8.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做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

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二、浅基坑的支护:7类支护

1.斜柱支撑:水平挡土板钉在柱桩内侧,柱桩外侧用斜撑支顶,斜撑底端支在木桩上,在挡土

板内侧回填土。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时。

2.锚拉支撑:水平挡土板支在柱桩的内侧,柱桩一端打入土中,另一端用拉杆与锚桩拉紧,在

挡土板内侧回填土。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不能安设横撑时使用。

3.型钢桩横挡板支撑:沿挡土位置预先打入钢轨、工字钢或H型钢桩,间距1.0〜1.5m,然后

边挖方,边将3〜6cm厚的挡土板塞进钢桩之间挡土,并在横向挡板与型钢桩之间打上楔子,使横板

与土体紧密接触。适于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或砂土层中使用。

4.短桩横隔板支撑:打入小短木桩或钢桩,部分打入土中,部分露出地面,钉上水平挡土板,

在背面填土、夯实。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5.临时挡土墙支撑:沿坡脚用砖、石叠砌或用装水泥的聚丙烯扁丝纺织袋、草袋装土、砂堆砌,

使坡脚保持稳定。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6.挡土灌注桩支护:在开挖基坑的周围,用钻机或洛阳铲成孔,桩径巾400〜500mln,现场灌筑

钢筋混凝土桩,桩间距为1.0〜1.5m,在桩间土方挖成外拱形使之起土拱作用。适用于开挖较大、

较浅(<5m)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时采用。

7.叠袋式挡墙支护:采用编织袋或草袋装碎石(砂砾石或土)堆砌成重力式挡墙作为基坑的支

护,在墙下部砌500mm厚块石基础,墙底宽由1500〜2000mm,顶宽适当放坡卸土1.0〜1.5m,表面

抹砂浆保护。适用于一般黏性土、面积大、开挖深度应在5nl以内的浅基坑支护。

三、深基坑的支护:

深基坑土方开挖,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放坡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通过放坡及加设临时

支撑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一般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挡,以保证基坑的土壁稳定。支护结

构的选型: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逆作拱墙或采用上述形式的组合,重视各自的

适用条件。

(-)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通常由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及防渗帷幕等组成。排桩有钢管桩、预制混凝土桩、钻孔

灌筑桩、挖孔灌筑桩、加筋水泥土桩(SMW工法)等多种类型。

适用条件:适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当地

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二)水泥土墙

水泥土墙,依靠其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一般不设支撑,特殊情况下经采取措施后

亦可局部加设支撑。水泥土墙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等类型,通常呈格构式布

置。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

于150kPa;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

(三)土钉墙

土钉墙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原位土体、喷射的混凝土面层等组成。土钉墙是一种

边坡稳定式的支护,其作用与被动起挡土作用的围护墙不同,它是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

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

适用条件: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四)逆作拱墙

当基坑平面形状适合时,可采用拱墙作为围护墙。拱墙有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

墙和组合拱墙。对于组合拱墙,可将局部拱墙视为两校拱。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拱墙轴线的矢

跨比不宜小于1/8;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四、深基坑的土方开挖:6点具体要求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前,要详细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

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1.深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

挖土。前者无支护结构,后三种皆有支护结构。

2.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

超挖”的原则。

3.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

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

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4.防止边坡失稳

5.防止桩位移和倾斜

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为此,要坚持采用

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1A414023掌握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方案选择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

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等现象。不仅使

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

近建筑物的安全。当遇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一、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1.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

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地下水控制方法有多种,其适用条件大致如表1A414023所示,选择时

根据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综合考虑后优选。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

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2.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

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否则,一旦发生突涌,将给施工带来极大麻烦。

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方法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为各种井点排水方法。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用真空(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

结,以方便土方开挖。

(-)真空(轻型)井点

真空(轻型)井点系在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

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

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

降到基坑底以下。本法具有机具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砂现象发生、

提高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配置一套井点设备。适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土以及

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等情况使用。

真空(轻型)井点系统主要机具设备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井点管的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确定。

(二)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

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

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排走。本法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大,可达8〜20m,比多层轻型井点降水设

备少,基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费用低。适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土渗透系数为

0.1〜20.0m/d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中使用。

(三)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管井井点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

深,较轻型井点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适于

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

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

透系数较大(1.0~200.Om/d)o

(四)截水

截水即利用截水帷幕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截水帷幕的厚度应满足基坑防渗要求,

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L0X10%m/s。

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不透水层。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

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截水帷幕目前常用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等。

(五)井点回灌技术

基坑开挖,为保证挖掘部位地基土稳定,常用井点排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在降水的同时,

由于挖掘部位地下水位的降低,导致其周围地区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使土层中因失水而产生压密,

因而经常会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的不均匀沉降或开裂。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采

用设置井点回灌的方法。

井点回灌是在井点降水的同时,将抽出的地下水(或工业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

基土层内,使降水井点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

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

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井点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1A414024掌握基坑验槽方法

一、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4点

(1)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关负责及技术人员到场;

(2)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3)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

二、无法验槽的情况:5种

(1)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2)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3)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4)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5)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三、验槽前的准备工作:5项

(1)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

是否相同;

(2)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4)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是否存在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

进行处理;

(5)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四、推迟验槽的情况:3类

(1)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2)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3)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五、验槽的主要内容:5项

不同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同,基础形式不同,验槽的内容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

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

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3)检查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4)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5)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核检查。

六、验槽方法:观察法、钎探法(注意事项和轻型动力触探)

(-)观察法

1.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

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

2.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

等(对难于鉴别的土质,应采用洛阳铲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

3.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

向进行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

4.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二)钎探法

1.工艺流程

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一放钎点线一核验点线一就位打钎一记录锤击数一拔钎一盖孔保护f验收

一灌砂。

2.人工(机械)钎探

采用直径S522〜25mm钢筋制作的钢钎,使用人力(机械)使大锤(穿心锤)自由下落规定的

高度,撞击钎杆垂直打入土层中,记录其单位进深所需的锤数,为设计承载力、地勘结果、基土土

层的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提供验收依据。是在基坑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主要方法。

3.作业条件

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后由人工清底到基础垫层下表面设计标高,表面人工铲平整,基坑(槽)

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钎杆上预先用钢锯锯出以300mm为单位的横线,0刻度从钎头开始。

4.主要机具

钎杆:用直径为@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2.1〜2.6m;

大锤:普通锤子,重量8〜10kg;

穿心锤:钢质圆柱形锤体,在圆柱中心开孔d>28~30mm,穿于钎杆上部,锤重10kg;

钎探机械:专用的提升穿心锤的机械,与钎杆、穿心锤配套使用。

5.根据基坑平面图,依次编号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

按钎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洒上白灰点,用盖孔块压在点位上作好覆盖保护。盖孔块宜采用

预制水泥砂浆块、陶瓷锦砖、碎磨石块、机砖等•每块盖块上面必须用粉笔写明钎点编号。

6.就位打钎

钢钎的打入分人工和机械两种。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

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cm,自由下落,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也可使用穿心锤打钎。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利用机械动力拉起穿心

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7.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以设计为依据;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钎

点按纵横间距L5m梅花形布设,深度为2.1m。

8.拔钎、移位

用麻绳或钢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或钢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

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

续拔钎。

9.灌砂

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

用盖孔块盖住孔眼。当设计、勘察和施工方共同验槽办理完验收手续后,方可灌孔。

10.质量控制及成品保护

(1)同一工程中,钎探时应严格控制穿心锤的落距,不得忽高忽低,以免造成钎探不准,使用

钎杆的直径必须统一。

(2)钎探孔平面布置图绘制要有建筑物外边线、主要轴线及各线尺寸关系,外圈钎点要超出垫

层边线200〜500mm。

(3)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调整钎孔位置,并在记录单备注栏内做好

记录。

(4)钎探前,必须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位置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号先行对照,无误后方可

开始打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或补打。

(5)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6)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

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7)打钎时,注意保护已经挖好的基槽,不得破坏已经成型的基槽边坡;钎探完成后,应做好

标记,用机砖护好钎孔,未经勘察人员检验复核,不得堵塞或灌砂。

(三)验槽注意事项

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

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四)轻型动力触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现场也可用轻型动力触探替代钎探):

L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1A414025熟悉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一、岩土的工程分类:土石分为八类

从建筑施工的角度,根据土石坚硬程度,即施工开挖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石分为八类,以便

选择施工方法和确定劳动量,为计算劳动力、机具及工程费用提供依据。

(一)一类土:松软土

主要包括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等,坚实系数为0.5〜0.6,

采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脚蹬。

(二)二类土:普通土

主要包括粉质黏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等,

坚实系数为0.6〜0.8,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镐翻松。

(三)三类土:坚土

主要包括软及中等密实黏土;重粉质黏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黏土;

压实的填土等,坚实系数为0.8〜1.0,主要用镐,少许用锹、锄头挖掘,部分用撬棍。

(四)四类土:砂砾坚土

主要包括坚硬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含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的黏性土或黄土;粗卵石;

天然级配砂石;软泥灰岩等,坚实系数为1.0〜1.5,整个先用镉、撬棍,后用锹挖掘,部分使

用楔子及大锤。

(五)五类土:软石

主要包括硬质黏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灰及贝壳石灰石等,

坚实系数为1.5〜4.0,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六)六类土:次坚石

主要包括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及正

长岩等,坚实系数为4.0-10.0,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七)七类土:坚石

主要包括大理石;辉绿岩;粉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石、砂岩、砾岩、片麻岩、石

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等,坚实系数为10.0-18.0,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八类土:特坚石

主要包括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

岩、圻岩、角闪岩等,坚实系数为18.0〜25.0以上,用爆破方法开挖。

二、岩土的工程性质:

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干密度、密实度、渗透性、可松性、休止角。

岩土的工程性质是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和制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对土方工程的稳定性、施工

方法、工程量、劳动量和工程造价都有影响。下面对与施工有关的土的工程性质加以说明。

例题:推土机开挖的基本作业是()三个工作行程和空载回驶行程。

A.挖土、运土和卸土

B.切土、运土和压土

C.铲土,运土和卸土

D.松土、铲土和运土

【答疑编号10104301)

答案:C

例题:推土机常用于()。

A.开挖大型干燥基坑

B.场地清理和平整

C.开挖窄而深的基坑

D.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槽)

【答疑编号10104302]

答案:B

例题:铲运机适于()

A.场地清理

B.场地平整

C.桩孔挖土

D.水下挖土

【答疑编号10104303]

答案:B

例题:反铲挖掘机的挖土特点是()

A.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B.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C.前进向下,强制切土

D.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答疑编号10104304)

答案:B

例题: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

A.0.8m

B.1m

C.2m

D.3m

【答疑编号10104305]

答案:D

例题:钎探作业中,拔钎后应进行()。

A.记录锤击数

B.灌砂

C.验收

D.盖孔保护

【答疑编号10104306]

答案:D

注意不要误选B,参考教材91页

1A414030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和要求

重点:

1.混凝土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一般知识点:

1.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

2.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1A414031掌握混凝土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要求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混凝土基础工程中,

分项工程主要有钢筋、模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缝处理等。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

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

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一、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要求(7项)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钢筋放样f钢筋制作一钢筋半成品运输f基础垫层f弹钢筋定位线f钢筋绑扎一钢筋验收、隐

蔽。

2.完成基础垫层施工后,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弹放钢筋位置线。

3.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4.绑扎钢筋。

5.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施工要求

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必须保

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

钢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一定要固定牢靠,位置准确,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6.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

应小于70mmo

7.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

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

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

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3)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

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二、模板工程: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要求(4项)

混凝土基础模板通常采用组合式钢模板、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等,在箱形基

础施工中有时采用工具式大模板。

(-)施工工艺

模板制作一定位放线f模板安装、加固一模板验收一模板拆除一模板的清理、保养。

(二)施工要求

1.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

2.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

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撑

进行观察和维护。

4.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体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三、混凝土工程:

工艺流程、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单独基础、条形基础和设备基

础)

(-)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一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一混凝土浇筑、振捣和表面抹压一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

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一水泥一砂子一水。

(三)混凝土运输、泵送和布料

混凝土水平运输设备主要有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等,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有

井架、混凝土提升机、施工电梯等,泵送设备主要有汽车泵(移动泵)、固定泵,为了提高生产效

率,混凝土输送泵管道终端通常同混凝土布料机(布料杆)连接,共同完成混凝土浇筑时的布料工

作。

(四)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地基应事先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同时,注意

基坑降排水,以防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1.单独基础浇筑

(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

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砂浆充满模板。

(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为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

可采取如下措施:

在第一级混凝土捣固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锹沿第二级模板底圈做

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圈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混凝土浇

筑后,再将第一级混凝土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捣完第一级后拍平表面,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0mmX100mm的压角混凝土并加以捣实后,再

继续浇筑第二级。

如条件许可,宜采用柱基流水作业方式,即顺序先浇一排杯基第一级混凝土,再回转依次浇第

二级。这样对已浇好的第一级将有一个下沉的时间,但必须保证每个柱基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连续施

工。

(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

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

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

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

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

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

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

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设备基础浇筑

(1)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

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

筑的顺序。

(2)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

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

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方案、振捣、养护、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

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

1.全面分层:在整个模板内,将结构分成若干个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浇筑区的面积即为

基础平面面积。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

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2.分段分层:在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和振捣设备均不

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结构沿长边方向分成若干段,浇筑工作从

底层开始,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便回头浇筑第二层,当第二层浇筑一段长度后,回头

浇筑第三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采用。

3.斜面分层: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

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

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

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

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2.养护时间。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

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c以内)。如

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5.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

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在设计许可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

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1A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