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勘察设计服务勘察设计大纲_第1页
房屋建筑勘察设计服务勘察设计大纲_第2页
房屋建筑勘察设计服务勘察设计大纲_第3页
房屋建筑勘察设计服务勘察设计大纲_第4页
房屋建筑勘察设计服务勘察设计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总体实施方案 1一、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1二、勘察方案说明 2三、测绘、测量技术方案说明 4四、设计方案 8第二节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10一、勘察实施要点 11二、设计实施要点 16第三节项目设计特点 26第四节项目重点难点及对策 27一、项目勘察重点、技术难点 27二、解决措施 32(投标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参照编写)第一节总体实施方案一、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根据本工程的勘测任务及国家规范有关要求,本次工作通过现场勘查及测量:1.查明改造建筑物及周围附属工程要布设管线的土层结构、类别等;2.分析和评价土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供各层土的岩土技术参数及承载力推荐值;3.对要改造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地形测绘和工程测量;4.对要改造的街道进行地形测绘;5.区域有关地层资料根据该工程附近有关勘察资料,本区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黏性土、砂类土组成。二、勘察方案说明(一)勘探点类型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当地情况,勘探点类型计划为:取土试样钻孔、标准贯入钻孔、一般钻孔,控制性钻孔,静力触探孔。(二)勘探孔布置原则和勘探点间距的确定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本区总体上按建筑物周边线及结合方格网方法进行布置勘探孔,勘探间距15~30米。(三)勘探孔深度的确定根据《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有关要求,确定各建筑物勘探孔的深度。在确定钻孔深度时,综合考虑了基础宽度、埋深有较小的变更等问题。(四)取岩土试样要求钻孔取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锤击取土,砂样取扰动土样。(五)对于多层建筑物区取土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取样间距可按土层分层取样,保证统计有效数据不小于6组。(六)对于建筑物区取土间距根据《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规定,在建筑物区取土试样时,取土试样钻孔中20米以内一般按2.0米间距取土样,当不足2米但遇换层时亦应取土试样。20米深度以下可按分层取土试样。为满足设计计算沉降的要求,每栋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均为取样孔,并做高压固结试验。(七)原位测试试验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在进行工程勘察时,宜采用多种原位测试方法,本工程原位测试试验主要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钻探遇卵砾石层时做)。标准贯入试验:一般按1.5~2.0米间距进行。采用自由落锤,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继续贯入30cm记录锤击数。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双桥探头,探头面积为15cm2。(八)土工试验主要项目砂类土:颗分试验、天然休止角试验等。黏性土:天然含水量、密度、比重、液塑限含水量、固结试验。三、测绘、测量技术方案说明(一)主要技术规格1.测图平面采用“独立坐标系统”;2.测图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0.5米;4.地形图按50cm×50cm正方形分幅;5.地形图电子文档:图形格式为CAD格式;6.文字资料文本格式为word格式;(二)数学基准1.“独立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系采用的参数:(1)中央子午线为104º00′;(2)椭球参数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3)投影面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450m;(4)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缩写为CGCS2000。国家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本次测量平面需测算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成果。测区采用投影方式为“高斯正形投影”。在国家坐标系中的成果位于3°带的第35带。“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有关参数、投影有关参数见表一:国家坐标系椭球及投影有关参数(表一)椭球参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参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长半轴a(m)6378137.000投影方式高斯正形投影短半轴b(m)6356752.314140中央子午线经度105°00′00″扁率α1/298.257222101投影x坐标加常数X0(km)0.000000000第一偏心率e20.006694380022901投影y坐标加常数Y0(km)500.0000000第二偏心率e′20.0067394967754793°带号353.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起算成过采用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基准站成果与全省厘米级高精度似大地精化水准面(2.5′×2.5′)成果。(三)控制测量1.仪器、检验定位系统观测使用双频接收机,测图使用全站仪等仪器。对使用的仪器(含测图用仪器)均须按“作业依据”的要求进行鉴定、检验。2.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布设和标志以满足地形图碎部点数据采集为原则,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4个(含高等级控制),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图根控制点在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可用水泥钉或刻痕,在其松软地面可采用木桩,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点位重合布设。(2)图根控制观测方法根据现有的XX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以网络RTK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网络RTK不能覆盖区域,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的方式,布设二级图根导线。(3)图根控制编号图根点按流水号Ti(RTK测量方法,i=0001,0002,0003,…)进行编号。(4)图根控制编号仪器设备:采用经过检定合格的定位系统RTK双频接收机,接收机及配套设备性能应稳定可靠,定位系统仪器设备需有合格的检定资料(复印件)。观测方法:RTK接收机完成各图根控制点的平面、高程坐标测定,其作业可与选点工作同时进行。测设的图根控制点观测条件等应满足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的定位系统点的选点要求,布设密度应满足测图要求。作业中接收机的各项设置主要参数可采用仪器推荐的缺省设定参数,一般情况下观测卫星数不少于5颗。同时,控制点的质量类型应设定为“控制质量(实施控制测量的设置)”,观测过程中必须在观测值收敛(整周模糊度固定)、确保对中杆气泡严格居中并保持稳定时才能进行数据采集。GNSSRTK图根控制要求每个点测定3个测回;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②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③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20个观测值,并应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④经度、纬度应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精度要求:测回间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3cm。应取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数据传输及下载:GNSS数据采集采用随机配置的手簿,数据下载采用随机软件完成,下载过程中应检查测量数据的完整性,成果输出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手工编辑,以避免人为出错。数据转换:将网络RTK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成果采用人工方式转换得到独立坐标系成果。图根导线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在基本等高距0.5米测图区不得大于±5cm。图根导线测量的具体按《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执行。四、设计方案(一)工作方案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红线图、规划条件通知书;2.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3.现行设计标准和规范(二)设计阶段的划分我院拟将本工程设计工作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优化调整方案设计阶段;2.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设计内容中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景观等所有专业的施工图设计);3.施工现场后期服务阶段。(三)各阶段工作流程及要点我院在完成本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各设计阶段的内容及深度,将严格按照现行有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执行,并切实满足建设部关于《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的要求。1.优化及深化技术方案设计阶段方案优化设计及最终成熟至确定阶段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也是规划、国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使和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在此设计阶段中,我院将积极听取规划、国土、建设等重要职能部门及当地资深专家的意见,在满足规划条件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建设成本满足业主所需,并借阅查询规划、国土相关职能部门就拟建项目更详尽的相关信息及资料,加强与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沟通,就拟建项目的最终实施设计方案达成共识。我院也欢迎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及专家对我院进行设计工作检查及指导,从不同视角和高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以更好地完成本工程设计工作。2.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招标文件规定要求,技术方案审定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建筑专业对已有方案进行细化与梳理,将方案中较为复杂的区域和细部与其他各专业进行探讨,根据工程经验和相关规范条例得到解决办法。结构专业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出版的分析软件进行建模计算,计算出位移、地震周期等各项重要技术指标,如不符合国家抗震规范,则重新加以调整,在计算结果中观察梁、柱、墙的配筋率、构件挠度,裂缝,并对模型进行相应调整,直至各项指标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及地方条例,并达到安全和经济的标准。结构专业将适时将形参信息反馈给其他专业,水,电专业亦适时提出各自专业意见,以确认单的书面形式反馈给相关专业,使各专业达到统一、准确的设计步骤。景观专业对街道节点、广场、小品加以细化,得出初步设计成果。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业主的高效及时联系,以满足业主的需求。我院将针对初步设计成果文件,再一次征求业主意见,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并正式进入施工图阶段。各专业根据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XX省、XX市相关条例作出施工图文件并打印相关专业计算书。各专业出图前,项目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对各专业本阶段工作成果作出书面陈述,并打印校核文本,审核文本,各专业根据上述文本对施工图文件作出修改,并再次召开项目会议,仔细查对专业之间是否有不符之处,并最终打印施工图文件,交由施工方委托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3.施工现场后期服务阶段。本阶段是设计成果最终落实的重要环节,也是设计环节中易被忽视的阶段,但注重后期服务一直是我院建院五十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在本项目施工期间,我院将派驻至少一名现场设计代表配合服务,协助业主解决各种与设计相关问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完善设计,并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局部变更设计。除此之外,并全程全力配合完成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地震评估的报告编制和报批工作。我院领导、总工程师将不定期对本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查访,对设计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整理解决。第二节勘察设计实施要点一、勘察实施要点(一)人员资质控制1.参加本项目的技术人员资质应符合相关要求规定。2.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为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审核人为主任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3.从事本次勘察施工的各类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岗位培训的合格人员。(二)勘察技术方案的控制1.勘察技术方案须在透彻理解勘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制,选用针对性强的勘察手段,合理布置工作量。技术方案的编制既要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各种勘察手段、试验方法之间的配合、佐证关系,以最经济的工作量满足本项目勘察要求。2.勘察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必须是国家最新颁布的规程、规范,并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3.勘察方案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核、审定程序。4.勘察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或其他原因,需对原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时,应符合程序文件的设计变更要求。(三)仪器、设备控制1.本工程所使用的试验、测量仪器均应在程序文件规定的校准期内。2.测量、工程物探、原位测试的设备经搬运到现场安装时,必须进行调试、检查,确认其性能、精度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若发现其准确性有问题时应重新校准。3.钻探设备应经过完好鉴定,施工前进行调试,确认其性能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4.设备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应根据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四)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目的:确定直接影响质量的过程,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1.钻探施工过程控制钻孔位置、孔深满足规范要求。钻探施工满足作业指导书要求。取样(试验)位置、数量、岩心采取率满足勘察技术方案规定。使用的各种器具符合程序文件要求。试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应符合规定要求。野外的记录内容齐全、正确、字迹清晰、变层深度、取样(试验)深度、终孔深度等数据准确,责任人署名齐全。2.工程物探、原位测试过程控制测试点点位及深度、项目数量等应符合勘察技术方案的要求。测试操作、测试数据的测记符合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设备安装必须稳固、可靠。记录内容齐全、正确、字迹清晰,责任人签署齐全。成果计算正确,数据准确可靠。3.野外钻探其他重要环节过程控制野外钻探中若遇雨季,在钻探过程中(包括探井、探槽)岩土样必须摆放在离钻孔(井、槽口)边缘至少1.0m以外的地方,并应在钻孔(井、槽口)设防雨棚,开排水沟,防止地面水及雨水流入钻孔(井、槽)内;同时项目部应派专人对各个野外施工点进行专项安全现场检查,对现场施工人员的雨衣、雨鞋安、全帽的穿戴、现场工具及材料的摆放、现场施工的条件,特别是搬迁、拆装钻塔和打吊锤过程等方面,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教育工人遵纪守法,严禁施工人员骚扰附近居民,晚上八点至早上六点,停止一切施工活动,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不可避免要在该时段内施工作业,施工前要先取得周围的居民或居委会的同意,并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施工许可手续,同时要经常与当地居民保持联系、交流,征求其意见,及时消除施工带来的扰民隐患,切实做好文明施工。严格施工管理,施工垃圾随干随清,每道工序均做到工完料清,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水等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排放。进场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踏勘和周边情况调查访问工作,确定并绘制拟建场地地下管线及地下地上设施分布图,防止盲目施工而破坏地下管线及地下地上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人员伤亡,若遇勘探点处于地下管线之上或处于地下地上设施处,现场技术员应及时向项目部报告,及时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加固措施,并报业主方审核,如须钻孔移位,必须经业主方确认同意后,方能移位,同时做好相应复测工作。4.室内岩土试验过程控制严格试样检验,并做好质量记录。 试样制备、试验操作应符合试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数据记录及时、准确,字迹清晰,责任人签署齐全。5.原始资料整编的控制各类原始数据必须在现场收集齐全。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对各类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逐一进行检验。发现原始资料有漏缺或对其准确性如有怀疑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要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是否要进行返工。6.勘察成果编制控制勘察成果的内容应满足勘察技术方案的要求,内容齐全,文字精炼。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描述内容准确,分析评价正确。地基稳定性、适宜性的分析评价,论据充分,结论准确可靠。岩土参数分析充分,选用合理。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应进行预测,并提出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五)勘察报告的编写、审核、审定1.认真检查野外收集的勘察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以保证报告编写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2.勘察报告审核、审定是对勘察成品所作的全面和系统的检查,评定报告质量,发现并解决各阶段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最终成品满足委托方要求;3.本项目审核工作由审核人审核、主任工程师复核、副总工程师审定;4.所有原始审核意见均做好记录。二、设计实施要点(一)投资控制措施1.建筑投资控制措施:充分重视内、外装饰材料对造价的影响,建筑材料选择性能好,价格低,环境污染小的材料。重要部位的装饰材料提供多种做法比较,与甲方协商定案。常规化、标准化的设计,建筑标准选用得当。在保证外立面造型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合理的构造节点做法。优化建筑平面,合理布置轴网,为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创造条件。采用动态节能设计,优化保温层厚度,尽可能减少节能费用。2.结构投资控制措施:在项目中积极对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建筑和结构方案。进行精确的结构计算分析。通过建立精确的结构计算模型、准确的荷载取值、合理地计算参数使结果尽可能地可能地符合结构的实际情况,避免粗略地计算,节约成本。在施工图设计中,使图纸表达规范化,制定统一技术措施,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根据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配筋,使计算书和图纸吻合。深化大样和结构的细部构造,使大样构造合理、方便施工,受力明确且材料消耗量最小。在设计过程中,在不违反国家规范的条件下认真为业主考虑,始终坚持精细化、合理化、经济化原则,不断优化设计,合理选择材料,精心设计,精细服务。加强审核工作,减少设计错误,避免设计浪费。加强在设计的重要节点上与业主方的沟通,对前期的设计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合理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避免返工,也有助于控制成本。3.给排水投资控制措施:管道的布置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少穿越剪力墙和梁等,减少预埋套管的数量。各种设备及配件的选型应尽量选择标准设备和配件,减少非标件的数量。提交给甲方的设备清单中的大部分产品,都应有三家以上的生产厂家能够供货,以便于施工方询价及招标,避免形成商家价格垄断。系统高压区和低压区的设备材料选型要加以区分,不应为了设计方便而统一选用耐高压的产品,带来造价提高。管道密集区域,对给排水设计,特别是进行管道综合设计,室外总平面由水专业为主导,室内由暖通专业为主导,避免后期施工中因各专业管道矛盾带来返工。图纸的审核要严格把关,避免图纸的错漏碰缺,后期服务要及时,在第一时间解决现场问题或进行设计更改,以减少工期延误和返工给甲方带来的损失。4.电气投资控制措施:与其他专业紧密配合做好综合管线的设计,合理利用建筑层高。与业主方充分沟通,选择质好价廉的线缆设备配电方式。后期做好服务,尽量杜绝因图纸质量或服务不及时带来的误工、返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合理设计,并通过计算合理选择线缆截面,节约投资。弱电各子系统应根据项目情况并与业主方充分沟通后确定做法,避免浪费。(二)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先进、高效、完善、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现有设计院管理体系,进行设计院、项目部、各专业设计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层层落实,形成项目责任制、总工审查、现场监督和业主验收的制度,并严格控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工序。2.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委托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设计恪守防火、抗震等有关规范。3.选派优秀工程设计负责人,配以经验丰富的专业负责人,实行优势互补的设计负责人管理方式;组织具有素质高、技术经济丰富及思想上过硬、高度敬业精神的技术队伍。将工程全体人员集中进行设计,既方便专业间协作配合,又能提高效率,以满足工程进度及质量的要求;优化设计、做好系统布置和设备选型,从工程设计一开始就以确保创市级优秀设计,力争创省部级优秀设计为目标进行管理。设计中,我院项目部将经常对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分析设计质量问题;落实调整措施;并及时反馈设计意见。做到设计合理、数据详实、概念清晰。设计中随时接受业主和业主委托的专家、学者进行抽查指导。并及时组织人员落实相关意见。4.选派经验丰富的ISO9001管理工程师自始至终参与工程质量管理,帮助、督促、检查本工程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状况。5.针对工程特点、重点、难点选择课题,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群策群力,确保实现创省部级优秀设计工程的目标。6.全面采用新设备、新软件,确保充足的软硬件设备。计算机(台式及便携式)、绘图仪、网络、激光打印机、复印、晒图、数码相机等设备及时到位并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本工程设计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高效可靠,以保证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对突发性情况,本工程享有人员、设备和后勤服务的优先权,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7.设计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与设计概念不符时,我院将及时与业主、主管部门进行协调。8.充分明确设计主要岗位的职责,做到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层层把关,共同协作完成设计任务:(1)院总工程师责任:负责本院的设计组织、质量管理和设计任务分配。实施本院质量工作计划。对设计成品组织评审,实施整改,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组织本院的设计优化工作。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实施质量控制。对重大技术方案和原则负责。指导主要设计人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作。签署本工程的全部图纸和文件。(2)院副总工程师责任:负责本专业的设计组织、质量管理和设计任务分配。负责编写本专业的设计计划大纲。负责提出本专业的技术方案和原则。负责组织和实施本专业的设计优化。负责与外专业互提资料。负责对提供给本专业的设计输入资料进行验证。代表本专业与业主方、制造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对口人员进行联系配合。签署本专业设计的全部图纸文件。组织实施本专业设计的质量检查。(3)项目负责人责任:是建设项目的领导和总的技术负责人,对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负主要责任,并对设计文件的总体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负责。技术上受院总工程师领导。通过分析和策划,针对各阶段项目设计的要求,编制项目设计计划,规定本项目的设计依据、原则、控制点、人员配备、接口关系及进度安排。定期检查设计计划实施情况,并随设计的进展做必要的调整、补充。负责组织各专业设计负责人在设计开发前,拟定设计原则报院审定;主持方案研究,抓好技术政策的落实;设计中,认真贯彻规程、规范和鉴定审查意见,并认真优化方案,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及时解决设计中的总体性、综合性问题,协调各专业间的问题;随时掌握生产动态与进度;按规定签署文件、图纸提出质量评定意见,组织文件送审和修改;编制设计文件,编写总说明书。负责设计文件鉴定前的准备工作,组织编写汇报提纲和图表;出席鉴定(审查)会议负责组织答辩。组织技术交底,配合施工和变更设计。负责参加竣工交接和验收,组织回访组织编写技术总结。(4)专业负责人责任:专业负责人技术上受项目负责人的直接领导。提出本专业的任务书和设计原则,总体协调汇总报上级批准后执行。参加总体组会议和总体方案会审会议,负责准备本专业方案资料、配合有关专业搞好总体设计。按批准的设计原则和有关规程、规范,主持本专业的设计工作。提出设计技术要求,规定设计统一做法,编制设计作业细则,组织本专业工点的方案会审,重大复杂工点按审签范围报送上级会审或审批,注意对各设计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及时解决专业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按计划的综合进度表,按时按质完成进度,并主动与有关专业协作配合。审查本专业设计文件图纸,并提出质量评定意见,负责文件图纸送审和组织修改,对本专业的设计文件图纸的质量负责。负责组织填写会审记录和文件图纸审查表与质量评定卡片,组织并负责本专业的资料整理和组卷归档工作;参加设计鉴定审查、配合施工、变更设计和竣工交验、回访和技术总结工作。(5)复核者责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要求,参加方案研究,与设计者密切配合,对设计文件的质量与设计者负同等责任。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复核,从原始资料,设计依据,设计方法,设计内容,计算采用数据,公式,设备,工艺结构尺寸,选用的材料,文字说明到图面布置,均应认真复核。既要注意原则方案,又要注意设计细部和工艺的正确性,合理性。经过复核的资料,杜绝差、错、碰、漏现象。在复核中发现有原则性错误时应交设计者重新设计后再进行复核,不能以复核代替设计。复核中对原设计有不同意见时,应与设计者协商解决,以保证设计符合质量要求。对复核的文件图纸进行签署,与设计者共同负责设计资料的归档工作。(6)设计者责任:根据设计原则,充分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正确应用基础资料,执行设计规范,精心设计,保证成果符合实际,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加强对设计方案研究,主动与复核者、本专业设计负责人研究确定方案。对所承担的具体设计,方案合理,采用数据,计算数据、公式、尺寸正确,图面清晰、布置适当、说明扼要、结构、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方面负责。认真执行有关规范,充分利用设计、施工、制造等实际经验,正确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应用先进的设计手段,使设计内容有所创新,保证设计质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完成后,应认真地进行自检,使图纸清晰正确,避免差、错、漏、碰,并在计算单及图纸上签署后方可交付复核。根据复核及审查意见逐项修改设计,并再次交付复核。对复核改正的地方也要进行反复核。负责填写设计质量卡片,并做好资料清理归档工作。不断总结设计、施工运营经验,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采用计算机制图、计算,应充分了解所使用软件的可靠性,保证输入数据正确并对计算成果准确性进行分析,为复核及审查提供方便。根据安排,积极参加配合施工,与施工人员共同处理好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设计水平。9.设计文件和资料的管理是确保设计质量,向业主提供正确的设计成品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在本工程项目中我们计划通过项目设计组、印制出版室及信息档案室分工协作,对设计文件和资料经过整理、编目和分类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实现管理的电子化。设计文件和资料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业主提供的文件设备资料本工程的质量记录本工程的各类设计成品本工程的底图和成品设计输入原始资料设计修改通知单质量信息反馈来往信函、传真其他资料10.本项目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工程项目的全部情况,包括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质量目标及完成情况等,以及实施的有效性在全院及项目组范围内进行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实现全项目人员参与的效果;本项目有关信息的沟通协调,可采用简报、会议、公告栏及各种媒体通信工具等在全院及项目组范围内进行交流,促进过程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最终产品满足业主单位要求。11.原始资料提供与确认:项目设计部门和项目设计组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应及时将《设计所需资料清单》(含地形、地质资料、上阶段设计(咨询)文件、主管部门批件、咨询评估报告及设计(咨询)所需其他资料等)提交给项目业主。项目业主提交的设计(咨询)资料(含设备样本),项目负责人应登记造册,妥善保存,填写《顾客提供资料记录/验证表》,若有损毁、丢失,应及时告知顾客。12.特殊设计要求及协调:对于项目业主一些特殊的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应该及时向院主管领导汇报,如有必要可以申请召开院技术委员会会议,以便尽快解决项目业主提出的设计问题。同时应该及时向项目业主反馈解决的方案和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可输出阶段性成果(如平面布置图、子项方案等),向项目业主作“中间汇报”,以便征求业主对中间成果满足合同规定或预期用途的意见;若业主有特殊要求,在成品提交前,可再次征求意见,以使项目业主满意。13.业主审查文件:(1)分阶段审查设计文件的确认一般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一般包括:方案评审;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图交底或会审(2)以会议形式进行确认由主持单位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用会议形式进行设计(咨询)确认,相关人员参加并介绍工程情况。(3)以正式文件作为确认依据由主持单位发布的正式确认文件由项目负责人保存,作为下一阶段设计(或设计后期服务)或修改的依据。最后,连同设计(咨询)文件一并归档。(4)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进行审查施工图审查按2003年1月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颁布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执行。14.设计成果提交及方式:设计(咨询)成果(文字资料和图纸)经院总工程师、所总工程师审定、审核完毕后,由项目设计部门制成最终产品,经营部盖章标识、登记后提交给项目业主。提交业主的产品数量应符合合同规定,并由项目承接部门填写《设计文件提交确认函》。第三节项目设计特点(投标人根据项目情况自行编写)一、工艺技术与流程二、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三、自动化控制及设计工作水平第四节项目重点难点及对策(投标人参照本节自行编写)一、项目勘察重点、技术难点岩土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相关资料,确保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实施。但是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场地条件,进一步研究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难点,对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一)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高度大,建筑层数多,能够提供更大的室内有效建筑空间,结构跨度大,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很高,基础承受最大轴力大,整体表现为瘦高型结构。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基础需要有较大埋深,确保基础强度能够满足建筑结构抗震和抗风载荷性能。高层建筑基础以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最为常见,埋深至少在建筑整体高度的1/15以上。近些年城市高层建筑大规模建设,为了追求美观,建筑外形设计更加复杂多样,高度越来越高,地下空间应用程度随之增加,多栋建筑地下室互相连接,成为承载上部载荷的整体。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1)基础承载力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力要求较高,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需要勘察基础底面的承载力、软弱地层分布、厚度。尤其是岩石基础,需要对岩石的完整性、质量等级进行全面勘察。(2)基坑开挖超高层建筑基础深埋地下,需要开挖较大深度的基坑,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区域内地下水情况、岩土分布、力学特征进行勘察,为深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模型和参数。(3)变形倾斜检查高层建筑基础岩土分布情况,测量岩土变形参数,进行基础沉降变形计算验算。(4)环保抗震勘察高层建筑基坑周围既有建筑、地下构筑物、管道、交通情况,方便制定施工监测计划和环保方案,分析判断高层建筑场地类别、地震效应情况,提供覆盖厚度、土层剖面等地震相关动力参数。(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重点和难点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重点(1)勘察孔根据勘察场地实际情况,和总平面图进行比对,了解结构单体不同地貌单元的跨越情况,适当增加勘探点布设密度,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分析,轴大、高差变化大、高度高的建筑要加设勘探点,建筑外周布设勘探孔。(2)孔深控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勘察孔深。同一座建筑,控制孔深度需要遵循相同持力层标准,需要改变桩型和持力层标准的特殊情况,优先选择持力层深度大的桩型,建筑需要设置外扩地下室,孔深控制遵循和主建筑相同的标准,如果地下室有水池或者结构轴力特别大,可进一步增加孔深。(3)原位测试常见的高层建筑现场测试手段主要有勘探和标贯,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施工区域岩土层分布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为桩型选择、持力层设计提供基础资料。高层建筑在进行原位测试基础上,还要进行波速测试和地脉动测试以及地震安全评估,基础有软土层,还需进行静力触探、十字剪切等辅助物探检测。(4)室内试验高层建筑基础一般都设置地下室,为了保证基础承载力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室内实验,在常规固结试验基础上进行高压固结试验,超高层建筑试验压力甚至要上升至1600kPa。同时调查了解土体应力历史,测定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剪切试验要在三轴试验基础.上进行动三轴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并分析高低层建筑的差异化沉降情况。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难点(1)勘探点定位调查施工区域地层结构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布点进行预估,不同土质条件需要遵循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设置对应密度的勘探点,遭遇河塘沟渠、填土层、砂土层等特殊性岩土,需要进一步增加勘探密度。为了消除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需进行地下防水专门勘察,组织专家全面调查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最后一个勘察孔施工结束后统一测量所有勘探点水位。多个高层建筑同时施工,需要考虑到施工区域建筑整体规划,了解楼层分布、主裙楼差异,承力部分需加设勘探点。布设勘探点时,需要根据建筑用途,判断建筑对基础承载力、地下设施的不同要求,对布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布设结束之后,勘探点图形不规则,凸凹位置需要进行适当修补,增设勘探点,内部结构中心如电梯井设置勘探点,岩土样本采集中发现特殊土体如盐渍土,异常区域也要设置勘探点。(2)试样采集样本采集是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样本质量和代表性直接影响最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和建筑实体的建设施工。为了保证勘察样本采集质量,要求勘察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岩土勘察和样本采集规范程序,减少人为差错,如原状样高度不够、密封度差、数量不足等问题造成的室内试验结果偏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现阶段,很多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对试验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试验项目都没有勘察,转而使用估值方法和经验法代替,导致勘查结果误差超过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精度要求,影响高层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工作人员需要重视试验检测工作,积极探索利用新型设备和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试验数据精确度。地震效应也是高层建筑岩土层勘察工作的P键,勘察单位需要在判断场地类别和覆盖层厚度的基础上,进行地基类别、剪切波速测量,保证地震效应勘查结果准确性。(3)地下水控制为了避免地表水进入基坑和地下水渗出,使用落底式截水帷幕,根据抗渗稳定性验算结果确定穿越深度,并按照场地土层分布实际情况,选择三周深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组合桩型,并在上部土层施工形成三轴深搅拌桩封闭体系,一些施工区域受施工空间、障碍物影响无法施工三轴深搅拌桩,可以使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代替,遭遇卵砾石可以转而施工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形成地下连续止水帷幕,切断含水层。考察含水层分布以及坑底抗渗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案,其余地段则进行管井降水处理,短时少抽,防止沉降进一步发展。基坑工程施工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降雨、生活污水进入基坑或者地下水渗出导致基坑底部积水给基坑底施工造成干扰和安全威胁,基坑外周需要设置排水沟,排除场地内积水。(三)结语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工作涉及较多的内容,场地条件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较大,进一步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工作重点和难点十分必要。二、解决措施(一)工程地质勘察概述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基本都造在地面,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的机密程度、压缩性的高低、强度的大小、地下水的深度与水质情况以及附近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等,都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因此,为了正确的设计建筑物及其地基基础,必须以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只有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原始资料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才能做出好的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结合,工程勘察工作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等的重要依据。(二)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难点及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划分为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要实现此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掌握重点、克服难点、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质量。1.选址勘察阶段工作选址勘察阶段通过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首先,要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他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另外,选择场址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一般情况下宜避开下列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或地段:一是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地段;二是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地段;三是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或9度且邻近发震断裂带的场区;四是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威胁或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地段;五是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不稳定的地下采空区上的地段。2.初步勘察阶段工作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首先,搜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工程性质及工程规模的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