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等三份资料_第1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等三份资料_第2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等三份资料_第3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等三份资料_第4页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等三份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等三份资料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

主题: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俗话又说: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有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800字左右。

【文题解析】

这道题目要求我思考和表达对于“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以及“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这两句俗语的感悟和思考。我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我的写作。

首先,我需要明确这两句俗语的意义。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不要低估别人的能力和价值;第二句话则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自负,不要高估自己而忽视他人的优点和成就。这两句俗语都是在强调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和认可。

针对这个题目,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表达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傲慢自大,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不足而轻视他们。

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歧视,给予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和待遇。不要因为一个人的外貌、身份、背景等因素而对他们产生偏见和歧视。

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是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的机会。我们应该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一定是正确的。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寻求帮助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不要因为自己的困难而自卑,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嫉妒和羡慕。

通过以上几点思考,我可以将我的观点和思考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以高中生的写作风格和格式进行表达。

【佳作赏析一】

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

人们常说:“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不要轻视他们的能力和价值。然而,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句俗语:“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这句话则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自卑,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对于这两句俗语,我深感其深意,也反思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优点而贬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在学校里,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尽管他们的成绩和能力比我好,但我从不嫉妒或羡慕他们,而是向他们学习和取长补短。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然而,我们也不应该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之努力奋斗。在学习中,我曾遇到过挫折和困难,有时候会感到自己不如他人。但我从不放弃,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克服困难。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够取得一些小的进步和成就。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付出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也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自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机会,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小瞧自己,也不要过分高看自己。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改进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之,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也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保持谦虚、尊重和正确认识,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佳作赏析二】

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

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也不要高看别人而小噍瞧自己。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保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此,我深有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们不能小瞧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即使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比别人更出色,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傲自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总是小瞧别人,不尊重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就会让自己显得狭隘和无礼。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才华和贡献,就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们也不能高看别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些人比自己更出色,更有才华,这时我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然而,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我们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如果我们一味地将别人视为标杆,不敢超越,就会束缚自己的发展空间,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拥有不同的才华和能力。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不论他们的优势或劣势,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比我们更聪明、更有才华,而有些人可能比我们差一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轻视他们或者高看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努力。与他人相比较,并不能真正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而言之,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也不要高看别人而小噍瞧自己。我们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发掘并欣赏他们的优点和成就。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佳作赏析三】

不要小瞧别人,不要高看自己

人们常说:“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也不要过于自负。而另一句俗话却告诉我们:“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噍瞧自己。”这句话则提醒我们不要过分低估自己,也不应忽视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两句俗语,我深感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教导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这种教育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外表或者表面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会尽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们的优势,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这样的态度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然而,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才华和潜力。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自卑,也不能因为别人的失败而沾沾自喜。正如一句古语所说:“人比人,气死人。"如果我们总是拿自己和别人相比较,那么无论是得到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让我们陷入焦虑和困惑之中。相反,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对自己过分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看不起他人。这种态度不仅令人反感,也会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相反,我也见过一些人,他们总是自卑自贱,不敢正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种消极的心态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会让他们失去机会。因此,我深知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等心态是多么重要。

总而言之,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也不要高看别人而小噍瞧自己。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价值,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只有在平等心态下,我们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的社会环境。

【佳作赏析四】

审时度势,保持自信

人生如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滴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人可以完全高人一等,也没有人应该自卑低估自己。俗话说:“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自信,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而“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噍瞧自己"这句话则提醒我们不要轻视他人,不要低估自己。

在我看来,这两句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成就和能力。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成功时,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并从中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然而,我们也不能高看别人而小噍瞧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尽管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不如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优势或者价值。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只要我们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功。只有保持自信,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学习上,我也深有体会。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看到身边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我们会感到自卑和沮丧。然而,如果我们一直抱着消极的心态,把自己看得太低,那么我们就无法克服困难,也无法取得进步。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好成绩。

总之,审时度势,保持自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既不要高看别人,也不要小噍瞧自己。只有正确评估自己和他人,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保持谦虚、自信的态度,不断努力,追求卓越。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阅读拓展】

(一)不平的镜子

我和妻子走进客厅。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四下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起墙角堆着的一沓沓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深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祖先们神态傲慢而严厉,仿佛想说:“应该揍你一顿才是,老弟!”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着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长的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了吗?”我问妻子,“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了吗?"

我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了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不分昼夜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也只是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一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一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在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我的大笑声由回声低沉地接应着。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往四下里拉扯,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了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的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听到一件沉重的东西倒在地板上——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号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一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抓住我的妻子,抱起她,将她从祖宗的住所搬出去。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不止,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后医师宣布,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勉强克制住恐惧,又跑到楼下去,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还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們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边应当匍匐着最英俊和最高贵的骑士……"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眼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爱情。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会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拉扯,面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们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动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二)我弄丢了最重要的朋友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想弄丢一个人很难,可是想找到一個人也没有那么容易。

我从没想过我会彻底弄丢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她叫刘黎,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朋友,遇见她那一年我13岁,失去她那一年我18岁。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是没有朋友的。

女生之间所谓的友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手拉手一起去厕所,无论做什么都要在一起,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但我没有这样的朋友。

幼儿园期间,某天午休,我发现自己床上的被子和枕头都不是自己的。原来有个小女生觉得我的床阳光好,就和另外几个小女生趁我不在时,把我的被子挪到了角落里最阴暗的一个下铺,并威胁我不许告诉老师和家长。我穿了新衣服会被她们剪破,玩游戏时永远没有人把手绢丢到我的身后。

读小学以后,我成了招人讨厌的好学生。6年来,6次投票选“三好学生”,每一次我的得票都是个位数。后来有人偷偷告诉我,是班长一直跟大家说,不要选我,并且为了不选我,会组织大家把票投给最没有可能入选的同学。班长还会不请自来地跑到我家搬弄是非,挑拨、栽赃,什么招数都用。我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班长指挥大家站在我的对立面,我永远也无法融入集体。最后连我也讨厌起自己,我不知道要怎样做才能让大家喜欢我。

现在的我才明白这种东西叫作“冷暴力”,没有打架、扯头发,没有辱骂、霸凌,是心理与感情上持久、缓慢而又深入的伤害,带来那个年纪的孩子所无法理解的孤独与难过。可你的身上没有伤口,别人也看不到你受伤的过程,难以求助,无法描述。

所以,我变得自闭,躲在房间没日没夜地看书,把书里的人当作朋友,写厚厚的日记,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热闹的世界。13岁的我放弃了自我拯救,也放弃了会有人来和我做朋友的奢望,我几乎接受了自己所有的不可爱与不被爱。就是在这时候,我遇到了刘黎。

那一年,刘黎21岁,来到我所在的初中实习。班主任带她进来时,谁也没把这个皮肤很白、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的姑娘放在眼里。

她个子较矮,有些腼腆,自我介绍时说:“我是安庆怀宁人,那里是海子的故乡。”因为这句话,我从习题集里抬头看了她一眼。

她说:“我想用一句他的诗当作见面礼。"说罢,她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我看着黑板上字迹清秀的那句话,好像真的被阳光灼烧了眼睛。那一刻,我觉得讲台上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她那么美,是一种我没有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过的美。

或多或少刁难实习老师是学生们的一点恶趣味,何况像小白兔一样温柔的刘黎脸上仿佛写着“我好欺负"四个大字。被冷落了两天后,她用一个早自习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一天她帮班主任批改了我们的周记,趁机把每个人的本子翻了个遍,记住了40多个名字。第二天早自习时,她在教室里从前走到后,再从后走到前,和每一个人说话,确认自己通过文字对每个学生的想象:你喜欢这个,我也喜欢;你上周去旅游了;你感冒好了吗……就像来自老朋友的问候。

走到我身边时,她说:“是你啊,文笔那么优美,只是有点忧郁。”紧接着又说:“忧郁没有什么不好,不敏感的人写不出打动人心的东西。"我的脸红了,与其说是害羞,不如说是震惊,震惊于她对我说的话。

她又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也反问她,她说她喜欢三毛、村上春树,最近很喜欢余杰的《香草山》,还说了很多我从未听过的名字,然后她直接拉过我的手说:“我写给你吧。”她说着就用钢笔把那些名字在我手心里写了下来,还对我眨眨眼说:“别被班主任发现哦。"

那个瞬间,我受宠若惊,因为她像个朋友一样,与我有了不足为外人道的小秘密。

这些作者的作品不在家中摆满中外名著的大书柜上,我就自己去书店找。初次翻开《撒哈拉的故事》,我惊呆了。2000年初,网络尚未普及,没有那么多人分享世界各地的好东西,海外旅行遥不可及,我相信长在20世纪90年代的同龄人在翻开三毛的海外故事时,一定都像推开了一扇窗,窗外风沙猛烈,几乎不能呼吸。原来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原来可以这么酷。

课间,刘黎主动邀我去操场散步,和我说起她曾为了去省城的电影院看《泰坦尼克号》,偷偷搭上缓慢的绿皮火车,独自被光影人生震撼的事情。那时她目光灼灼地对我说:“一个人看电影,以后一定要试一试呀。总有一天你会享受独自做一件事的感觉,那个时候你不再需要人群提供安全感,你一定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那时候,我只觉得这些话是听起来漂亮的话,美好却指意不明。但它们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经由刘黎埋藏在了我的心底。

说完这件事的周末,她特意约我去看电影,看的是刚上映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要知道,我从未与任何人在课外约好一起做任何事。所以,从她手里接过珍珠奶茶,在电影院里她拍着我的小臂哈哈大笑时,我其实掉眼泪了。

一切都是因为,她像个喜欢和我在一起的朋友。

实习结束那天,她在讲台上抹着眼泪说,每个人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也有阴暗的,她想栽培美好来对抗阴暗。

那时候的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一封长长的信给她,小小的我用了很大的字眼,我说:“你像是奇迹,让我看到了自己长大后的样子。"

很快我收到了她的回信,从那时起到我考上大学为止,我们通了6年的信。

有时她会回忆大学生活,有时会说说对未来的期望,也常说心里的失落或者孤独。她写下的句子读起来都极美好。而我呢,梅雨时节拎着鞋子光脚踩着水跑要告诉她;秋天悬铃木落叶心里有点空荡荡的要告诉她;第一次长途旅行去青岛,把拍下的照片寄给她;后来去三峡,告诉她夜晚行过高山峡谷时心里的那份郑重。

她总说她看到我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最为重要的那6年里,她就这样陪我一路长大成人。

我第一次用寝室电话给她打过去时,她正准备换工作,她说:“会有很多你不能理解的人,也会有很多不能理解你的人,没关系,去做你最想做的事。”

我没有留过她的QQ号,也没有把她的电话抄在任何无法销毁的地方。在她告诉我新工作地址前,我的手机被偷,恍然发现竟然没有可以找到她的方法了。

因为联系变得太方便,我们不再记得要给对方一个具体的地址,不再等待一月一两封的漫长信件,我们总以为一个电话就可以随时抓到对方,却忘了来得容易,去得也飞快。

我尝试过很多方式,最终都没能联系到她。我很想告诉她,我真的在写书,也在翻译书;我会去旅行,会享受孤独;我有了能够理解彼此的一些朋友;我还没有被生活磨灭赤诚天真;我没能像她一样温柔如水,但我做到的事情里有属于她的那一部分。

我也很怀念那些仔仔细细读一封信再写一封长信的夜晚,所有的抒情都因为缓慢而更合理,所有的情谊都因为等待而变得更持久。没有微信,没有微博,没有手机,没有QQ,也不怎么打电话,却没有失去过重要的人。

现在的我早已明白,小时候无论怎么假装合群都不可能交到朋友;而现在,再怎么独来独往也一定会遇到和自己一样的家伙。世界终究会变大,就像游戏里一点一点被点亮的地图。在这个变大了的世界里,人分为很多种,而每一个种群都数量可观,我们都不例外,我们总能找到彼此喜欢的同类。

但对于13岁的我来说,很难想象卧室与教室之外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更难想象之后的10多年,我会陆陆续续遇到这么多截然不同又都很有意思的朋友。那时候,我想不到会有人陪我看凌晨4点北京街灯熄灭的瞬间,想不到夜晚的胡同口有人一起喝泛着泡沫的啤酒,想不到会有人陪着去长城上一起看天地之大美,想不到有人陪我上天台只为了抱头痛哭说一些再也不愿想起的傻话。13岁时的我,内心堆积着许多无从发泄的情绪,绝望地想着,是不是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和我一样矫情的人来跟我做朋友呢?

幸好,我遇到了刘黎,不幸的是我长大了,她却不见了。如果你碰巧认识她,请你一定告诉我。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父母医道

徐风

没有星辰的长长寒夜,父母还没有回来。他们总是这样。在通向山镇医院的路上,我和二弟小妹牵着手,无数次地引颈观望。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山风刮起的黄尘舔着我们的肌肤。父母——他们还在医院后楼那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忙碌。有血和药水的气味传来,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据闻一垂危的生命在晨曦到来之前终于得到了拯救,可是我们的父母还迟迟没有回来的迹象。

不远的单家巷方向传来几声狗吠,有人在放鞭炮,零落而寂寞,可能是某个出院病人的家属在庆贺吧。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我们一夜没睡的父母终于回来了。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这样熟悉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数次重复,以至成为我成年后睡梦里的常见场景。

在山镇医院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总是把他的药箱背回家中。这样我家狭小的客厅常常坐满了附近一带的患者,在这里他们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父母对他们的病人总是那么和气,给他们让座,泡茶。牙疼的病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对着正在吃饭的父亲张大他们出了问题的嘴巴。有一次,我们刚刚开始吃饭,一个熟悉的街坊来了,他把一条正在溃烂的大腿伸在我们面前。记得我还嘟噜了一句:火腿倒没有吃,烂腿却天天看!父亲照例白我一眼,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一有病人他的眼里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饭也可以不吃,觉也可以不睡。

有关父亲妙手回春的故事在山镇的街巷和山村广为流传,而我的母亲无疑是他最默契的助手。她可以闭着眼睛报出手术室里一切器械的名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她能在父亲的手刚伸出的第一秒钟里准确地递上需要的器械。据说,她动作利索且干脆,“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而母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头衔是,她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医院“抢救小组”的成员。这关乎她的被重视,她的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还有她的不容忽视的救护技术。

一些粗犷的山里汉子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是父亲门下的学徒。他们豪爽,酒量惊人,有时他们会带一些打下的野鸡野兔来慰劳父亲。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兴致很高地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家里的小小客厅,就是一个临时课堂。于是他们慢慢知道,就在他们祖辈居住的山上甚至路边,到处都有治疗常见病的药材。父亲难得的假日总是在爬山涉水中度过,他几乎访遍了山镇周围所有的山山水水。

我19岁那年终于获得一次“人生饭碗"的机会,想必父亲事先已经做了工作,上边答允他的大儿子跟他学医。但是我不答应,甚至死也不肯。因为我内心没有父母强大,无法天天直面生死。同时我不能把这个原因作为拒绝的理由,因为我无法面对父亲热切期盼的眼神。天知道我那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

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几十年前父子的一段对话至今犹在耳边:儿子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当作家,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而疗救灵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

若干年后父母都老了。他们退休后就悄悄离开了山镇,在50里外的城市一隅过着退休老人的平静生活。他们平素不怎么回忆往事,所有的老照片都被封存。但是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那种空气里的特殊气味会让他们莫名其妙地激动。他们最大的欣慰,也许是当年不听话的儿子生的儿子终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一个为部队官兵看病的军医。

在他们居住的那条僻静小巷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行医40多年的医生,那些惊心动魄的救护故事,已经被漫长的岁月所稀释。

(选自2019年2月28日《新华日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医护工作者的故事,他们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拥有医者仁心,为治病救人奉献了一生。

B.“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形象地表现出了几个孩子等待父母时的痛苦难熬。

C.“父亲照例白我一眼"是父亲对“我”有所抱怨的不满,表现出父亲的职业操守;“照例"说明这样的情形很常见。

D.父亲希望我能继承衣钵,但“我”不想做医生,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便欺骗父亲说我要做作家。

2.文章第段说“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文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6分)

答案与解析

1.D(“欺骗父亲"错,“我”确实想当作家)

2.父亲早就看清了“我"的“大言不惭”,而“我"却不自知;父亲委婉的劝告了我,而“我”并未能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认为做实事更重要,而“我"到几十年后才理解这一点。(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

3.正面描写:运用神态描写,如“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运用语言描写,如“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动作描写,如“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评价,如“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以别的人物来衬托,如通过“我”来衬托父亲。(必须兼顾正侧,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和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内核

主题:和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内核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三提到“和,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追求,万物以和为贵,以和为乐,以和为美"。其实,中国“和”文化意蕴丰富,既蕴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又包含“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篇作文题目为“和,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追求”,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的信息,阐述“和”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立意:根据题目要求,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即对“和"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可以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进行选择和阐述。

结构安排:本篇作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概述“和”文化的核心追求,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内容展开:在具体阐述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出发,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分析“和”文化在宇宙观方面的意义。

(2)“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方面,说明“和”文化在国际观方面的重要性。

(3)“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尊重差异等方面,分析“和”文化在社会观方面的表现。

(4)“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可以从儒家、道家等传统思想家的仁爱观念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和”文化在道德观方面的影响。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清晰、流畅,体现较高的文学素养。同时,要注意遵循作文的基本规范,如字数限制、格式要求等。

【佳作赏析一】

和文化,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内核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价值观,那就是“和"。这种“和”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社会准则。它既包含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包含了内心的平和与善良。这就是中国“和"文化的内涵,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追求。

首先,中国的“和”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观念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例如,中国的园林艺术,就是在追求自然和谐的同时,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其次,中国的“和”文化体现了“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这种观念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无论是在外交政策中,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和平和谐的追求。

再次,中国的“和”文化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在中国的社会中,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和谐多元的追求。

最后,中国的“和”文化体现了“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的道德体系中,强调人的内心平和,倡导人的善良品质,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社会公德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内心和谐善良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的“和”文化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追求。它既包含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包含了内心的平和与善良。这种“和"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准则。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内核。

【佳作赏析二】

和之美,中华之魂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追求,那就是“和”。这种“和"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一种人生观。它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和”首先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上,也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和"还体现在“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中。中国历史上,一直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主张各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这种观念在今天的世界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平与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的挑战。

“和"还体现在“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中。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和"最后体现在“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的内心修养,主张人应该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差异。这种道德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追求,是我们生活的指导原则。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自然、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我们都应该以和为贵,以和为乐,以和为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实现社会的和谐,实现国家的繁荣。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和”文化,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以此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和"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佳作赏析三】

和,中国文化的核心追求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和”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影响了我对中国的理解,也对我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追求。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内心的和谐统一。在中国文化中,“和”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一种实践的行动。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同时也要求我们保护环境,珍爱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和”,是中国文化的宇宙观。在这种观念中,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是和谐共生的。这种观念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和”,是中国文化的国际观。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一直秉持着“协和万邦"的理念,主张各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这种观念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差异,接纳多元,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和”,是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内心的和谐,而不是外在的表现。这种观念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差异,以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内心的和谐,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和”,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追求的是简单而平凡的生活,追求的是和谐而美好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明白,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快乐,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总的来说,“和”文化是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部分。它让我明白,和谐不仅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实践。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地实践“和"文化,才能实现个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谐。

【佳作赏析四】

和,中华文化的核心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有一种精神贯穿始终,那就是“和”。这种“和"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哲学。它既是宇宙万物的生存之道,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基石,更是我们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指导。

首先,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和”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在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是和谐共生的。我们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这种“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其次,从国际观的角度来看,“和”是协和万邦的体现。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不能孤立自己,而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这种“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开放态度和对和平的热切追求。

再次,从社会观的角度来看,“和”是和而不同的体现。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人们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同时,和其他人和睦相处。这种“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社会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从道德观的角度来看,“和”是人心和善的体现。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强调仁爱之心,倡导人们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以和善的态度去处理人际关系。这种“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的高度追求。

总的来说,“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追求,它既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开放态度和对和平的热切追求。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这种“和"的理念,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以此来提升我们的人格修养,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种“和”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阅读拓展】

(一)善良不会飞檐走壁

十几年前乡镇中学的图书馆里,有一大部分图书是县城书店滞销的库存品;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学校组织学生捐赠的——每人从家中带几本书,由老师判断内容是否合适后,贴上标签重新分类,归入老图书馆的旧红漆木书架上。

而那本《小公主》恰巧来自捐赠的那一小部分。扉页上的字迹娟秀却有力,书的原主人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很多难过、痛苦的时光,我希望我能成为萨拉公主一样的女孩,也希望它能带给你感动。"署名是:善良的苏珊公主。这个陌生的女孩从家中带来这本书,她虽不善言辞却也不吝分享阅读感悟。书名并不吸引人,甚至在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本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为结局的童话故事。但凭借对书的主人的一丝好奇,我依旧选择了借阅。

许多年后,当被问起“最喜欢的一本书"时,我时常不假思索地回答:“《小公主》。”

这是一个在成年人看来有些平常的故事。主人公萨拉,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萨拉出身优越,也一直以“公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贵族女校中因为父亲的财力而受到诸多优待。但不幸的是,父亲的事业遇到一些波折,此后他英年早逝,萨拉的生活急转直下,从“招牌学生”到“阁楼里的小女仆”,备受冷眼和折磨。但即便衣衫褴褛,她也秉持“公主”的高贵品质,待人善良、自信乐观,最终被父亲的朋友找到,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是在初中,我利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时间才读完这本书。等我自己写长篇故事时才发现,这部对于我而言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不过6万字。在这6万字里,萨拉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她的人生一波三折,即便衣衫褴褛,她仍保持着内心的高贵,这让那时候的我深深景仰。

巧合的是,和主人公萨拉一样,那时我家也遭遇了一场变故。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制,父母的“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似乎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家的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我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只有初中文凭,他们曾在国企的光环下吃喝不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慌了神。为生活所迫,他们开始外出谋生,而我也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父母离开小镇时,将我托付给婶婶,但寄人篱下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我也不知道那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不招人喜欢:父母每个月寄来的生活费没有变成我的零花钱;吃饭时婶婶总是抱怨我吃的肉太多,并再三告诫我男孩子吃得太多会长不高;青春期的堂姐尖叫着将我的毛巾挂在放抹布的架子上;婶婶声称洗衣机太费电,让我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手洗厚重的棉衣;我放学后守在小卖铺捡别人不要的易拉罐去卖,被婶婶抓到狠狠骂了一顿……这些事情不胜枚举,但那时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挨,至少我不像萨拉那样住在破败的阁楼上,也无须忍受饥饿和失学的痛苦。婶婶虽然严厉,但不至于像敏琴校长一样乖张、冷酷,所以尽管我当时的生活不尽人意,但一想到萨拉公主的境遇,我便觉得自己并非苦难中人,也不再抱怨。

和萨拉不同的是,我似乎没办法和她一样,结交很多朋友。故事中的萨拉凭借着善良与乐观,与学校的仆人、善良的同学、乞儿、洋娃娃甚至阁楼上的老鼠都成了朋友。她偶尔会邀请朋友们来自己的阁楼,幻想正在举行一场晚宴。虽然现实惨淡,但朋友们的陪伴让她即便在人生的最低谷,也从不感到孤单。

我在初中时代几乎没有朋友——既没有和我共进晚餐的朋友,也没有能飞檐走壁的朋友和敲开窗户给我礼物的忘年之交。我开始质疑《小公主》里的故事。书中说:“只要你善良乐观、善待他人,总会有人愿意和你成为朋友。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待你,他都会陪你一起抵御外界的寒冷。"但我的确没有遇到这样的朋友。初中时代的我,显然和大家格格不入,我的衣服很少,夏天的短袖只有两件,今天穿白色的T恤,明天就穿那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黑色短袖,在别人讨论新款衣服时,我永远没办法搭上话。我比较笨拙,老师讲解一遍的题目,别人都听得懂,只有我怯生生地举起手说“老师,可以再讲一遍吗”,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和老师的一句“不懂就问其他同学"。在体育课上,别的同学轻而易举就能及格,而我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还是落于他人之后,球类运动我没有一样擅长,就连参加趣味活动时也经常一个趔趄摔倒,弄得满脸泥灰。我听不懂高级一点儿的笑话,说话比较无聊,与人交流,寥寥几句就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我发育很晚,个头矮小,当别人在青春期变声时,我的声音还稚气如孩童,尖细清亮,这让很多顽劣的男生给我乱起外号。

我效仿小公主萨拉,为人善良,永远不与人起争执,不管别人怎么嘲笑我、打击我,我永远保持乐观的状态。我原以为乐观与善良是攻克世界坚硬盔甲的武器,但我还是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巴掌。伤害从不会因为我的善良而减少,恶意也不会因为我的乐观而消失,顽劣孩童们的恶作剧愈演愈烈,好欺负的我成为大家的“靶子”。在这样的境况下,我变得越发自卑和沉默。那本《小公主》,我在初中时代陆陆续续续借了很多次,唯独那段时间,我将它还给了图书馆,我憎恶故事里的虚伪,憎恶故事中的各种道理没能改变我的人生。

我还是那个普通的男孩,没有飞檐走壁的朋友,也没有忘年之交,我的生活中甚至连只阁楼里的老鼠也没有。我觉得这本书跟童话故事的性质一样,只是告诉我们要爱这个世界,并不能帮我们改变什么。

但我很快就想通了,我想大概是我做得还不够,那时候的我当然没有顿悟——故事是为了指导精神的方向而不是规划人生的路径,但仅凭那点小小的觉悟,倒也足够支撑我接下来的生活。

我脑子愚笨,便刻苦学习。初三那年,我每天仅仅睡5个小时,疯狂地做题。后来,我以全校第7名的成绩考进县城最好的高中时,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去学校拿成绩单那天,还没进教室,便听到老师调侃道:“他考得這么好?该不会是抄的吧?"我站在门外,等了片刻才走进教室,内心五味杂陈。我强忍着巨大的委屈和压抑,接过成绩单向老师鞠了一躬,说了一声“谢谢”。虽然不被理解,虽然被质疑,但如果没有她的教导,仅凭我一己之力显然难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老师有点意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

高中时期我的家境也一样清贫。我的衣服不多,但我注重个人卫生,每一件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虽然衣服的边角有些磨损,衣服的颜色也因洗的次数太多而有些泛白,但我穿在身上就像穿着我年幼的自尊心,虽然贫穷但也倔强。

我报了学校的很多兴趣班,参加过“小拇指漫画社”,学过吹竖笛,在文学社里写过青涩的诗句。我的脑海中总有萨拉的形象,在贫寒的生活里她不忘学习的模样让我难以忘怀,年少时虽不懂多少道理但知道如何模仿,在这样的模仿中,我竟也多了几门才艺。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时,我高兴得蹦了起来,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要写很多像《小公主》那样温暖的故事。

临近大学毕业时,我和朋友创建了一个摄影工作室,接了一些单子,尽管前期投入颇多,但作品出来反响极差,到后来入不敷出,我们没有做出什么成果,工作室也随之倒闭,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亏损了一小笔钱。我们颓唐地一边“撸串”一边叹息:“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这时我想起困境中的萨拉回到阁楼,跟洋娃娃埃米莉诉苦,埃米莉一动不动地望着她,得不到回应的萨拉突然情绪爆发,将埃米莉打下椅子,说:“你不过是个没有感觉的娃娃。”处在困境之中的萨拉“公主"尚且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看着同样颓废的我们,有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血脉相连。如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我们终究要整理好情绪,“默默捡起娃娃”,开始新的生活。而我也不断地提醒自己,不管何时,都不要放弃做梦的权利。每次失败,我都告诉自己,一切不过是阁楼中的晚宴,人生还充满希望。

如今我已明白,我遇不到飞檐走壁和敲开我的窗户的朋友,也不会有一天突然被富豪长辈找到,过上美满的生活。面对种种磨难和形形色色的人,我无须去批判、修补他人的人生。《小公主》这个故事教会我的,不是只要善良乐观就能获得宝藏和财富,而是不管何时都不该改变自己的初心,更不该随意地将善良丢入染缸。

我22岁大学毕业那年,回了一趟母校,图书馆修葺一新,里面的图书种类增添不少,我找了许久也没找到那本《小公主》。不知道十几年的光景里有多少人被这个故事激励,也不知道“善良的苏珊公主"是否坚守着那份善良,但我知道,不管未来如何变化,我都将在内心坚守着善良,抵御一切风霜雨雪。

(二)生命的沉香

浅色的窗帷缓缓打开,金色的精灵舞姿翩飞,翻开沉重古老的典籍,细听那历史的车轮声越来越近,最终化为生命的一瓣沉香……

生命的沉香·品味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我最愿轻倚在书架旁,嗅着檀木的清香,携一本心灵之书,看那红尘滚滚,浮华世间,最愿远离那喧嚣与繁华,寻一处木屋,细细雕琢那一把木椅。缓缓摊开细碎的茶叶,轻倒沸水,沏一壶绝世清茶,酿一处倾世桃花源,笑而不语,独自品味,沉静的生活中那一处圣地让那一瓣生命的沉香,在心底悄然扎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朗朗的读书声在耳边萦绕,让我感受到圣人那深邃的哲思,对人生的思考、感悟、诠释,都在生命的沉香中酝酿,品味出那一缕沁人的芳香!翻开引人入胜的《史记》,仿佛看见,他,在黑暗潮湿的狱中忍受着身心双重的痛苦,毅力与坚持,不屈与刚强,换来了千古不朽的著作。生命的沉香在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散发出真正的芳香!

生命的沉香·追寻

如若没有时空的限制,我唯愿走进“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若没有时空的限制,我想在“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终南山,和王维共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若没有时空的限制,我想与我心中的女神李清照登上“舴艋舟"在“三杯两盏”的陪伴下,在“烟锁秦楼"上“终日凝眸”。生命的长河是一幅简单又复杂的画卷,在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中交织。心静,把心中的沉香积淀,才可知生命的言语,仿佛听到书声,如一位挚友,把心中的情愫娓娓道来。

生命的沉香·沉淀

生命的沉香,并不是在你最繁华之时袅娜走来,而是在你芳华殆尽,流于一地残香,在你大彻大悟生命的真谛时,在你经历无数艰辛仍可以自信笑对人生时,她才会散发出她真正的醇香。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她的作品与她的诗一样,蕴含着一股婉约与清澈,她的小诗,犹如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挚的情感,就能直达人的心底,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的心灵。生命的沉香,不张扬,不骄纵,哪一朵花不是淋着血与泪绽放的?花瓣上滚动的水珠,那是花儿们的泪水呀!昙花一现,虽短暂,但美丽。那一瞬间,是她们生命的永恒,此后,她们也不需要再开花了,只因生命花朵的风华与沉香已永存于心。

生命的沉香,需要生命的感悟与沉淀,沉淀自己,静待花开,静候心底那一方净土开启之时,充实自己。酿一坛酒,经历岁月洗礼后方可令人唇齿留香,终有一天那被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那被韶华覆盖的花开,终会铸成生命的一瓣沉香……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真是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現在开始变成了現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オ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眼就増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象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象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常象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ー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カ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是啊,仔细地品味,人生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神秘——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东西,竟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钉的衣服。少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那时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钉的衣裳。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規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农村刚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展开叙写,弱化情节,注重以孙少安的视角来展现农村发生的变化。

B.小说多处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和二爸的对比、父亲自身前后的对比以及孙少安自己家庭情况变化的对比等。

C.“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李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既表达了眼前的幸福之情,也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D.小说在农民生活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变化的喜悦,也有一丝担忧,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孙少安自己家庭情况变化”错误,从文中“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等处文字可以看出孙少安自己家并没有发生变化。故选B。

2.勇于改革:一年前,他推行分队生产的措施;关爱体贴家人:他对妻子的爱、对大姐家生活状况的担忧;富有长远眼光:思考农村一些农民的发展出路和自己明年的生产。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孙少安对王满银和金富等人离开土地的做法难以理解。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形象特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人物的言行、心理、他人的评价、环境的烘托等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看“看吧,他们分开才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概括第一点;根据“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概括第二点;根据“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カ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概括第三点;根据“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

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概括第四点。

3.开篇结尾前后呼应,有助于表现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发生的喜人变化;开篇结尾前后呼应,有助于体现孙少安等农民喜悦的心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开篇结尾前后呼应,有利于凸显对农村改革赞颂的主题;开篇结尾前后呼应,赋予故事情节以完整性,也和文章中间部分情节照应,结构严谨。

【解析】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特征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农历八月相关的内容这样安排结构的用意,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写出了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发生的喜人变化、孙少安等农民喜悦的心情;“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写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真是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現在开始变成了現实”表达了对农村改革赞颂的主题;从结构看,“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农历八月,麦子种毕……”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拥抱现实追逐理想

主题:拥抱现实、追逐理想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年人而对压力经常感慨:理想很半满,现实很骨感。其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直面现实,追求上进,便可拥抱理想;理想是现实的未来,追求理想,努力奋斗,才可能改变现实。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文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个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感悟和思考。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符合高中学生写作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青年人对现实的感慨:理想很半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直面现实,追求上进,拥抱理想。

理想是现实的未来:追求理想,努力奋斗,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佳作赏析一】

拥抱现实、追逐理想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觉得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然而,我深信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更好地追逐理想。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理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只有通过了解现实,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制定追求理想的计划和策略。正如材料中所说,现实是理想的基石,我们需要正视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理想。

理想是现实的未来。追逐理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的。只有不断地努力进取,我们才能逐渐接近理想,改变现实。正如材料中所提到的,追求理想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奋斗,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而是要积极追寻理想,不断提升自己,为改变现实做出努力。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放弃追逐理想的勇气。相反,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将现实看作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和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善于从现实中寻找机遇和可能性,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理想的信念,坚持追求,不断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抱现实,追逐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面对现实,我们不能放弃追求理想。尽管现实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和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相反,我们应该将现实看作是我们前进的阶梯,通过积极应对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同时,我们也要坚持追求理想,不断努力奋斗,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改变现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我看来,拥抱现实、追逐理想是我们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面对现实,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困难,不畏艰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将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让我们拥抱现实,追逐理想,不断努力奋斗,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佳作赏析二】

拥抱现实追寻理想

青年人常常对压力感到不满,觉得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只有直面现实、追求上进,才能真正拥抱理想。同时,理想也是现实的未来,只有努力奋斗、追求理想,才能改变现实。

面对现实,我们常常会感到无力和沮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让我们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实是我们追求理想的基础。只有通过直面现实,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如李白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真正了解并接受现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追求理想是每个年轻人的责任和使命。理想是我们内心的火焰,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拥有理想,我们才能够有所追求,有所期待。然而,理想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正如李白所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有付出汗水和努力,我们才能够改变现实,实现理想。只有追求理想,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理想也是现实的未来,只有不断追求理想,我们才能够改变现实。当我们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比如,我们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那么我们就需要不断练习,参加各种音乐比赛,争取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够逐渐接近自己的理想,改变现实。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拥抱现实,追逐理想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不断追求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改变现实。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佳作赏析三】

面对现实,追逐理想

近年来,青年人对于生活的压力经常感慨不已。他们常说:“理想很半满,现实很骨感。"然而,我认为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只有直面现实,追求上进,我们才能真正拥抱理想。同样地,理想则是现实的未来,只有追求理想,努力奋斗,我们才能改变现实。

首先,现实是理想的基石。直面现实,追求进步,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能力。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朝着成功迈进。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然而,现实并不是我们停留的终点,而是我们追逐理想的起点。理想是现实的未来,只有追求理想,努力奋斗,我们才能改变现实,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理想是我们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它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当我们怀揣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我们会发现理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逐渐变得清晰和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