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作文素材人物专题之李白

【人物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甘肃天水,唐长安元年(701年)生,宝应元年(762年)逝世。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其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作彪炳史册,享誉千年。同时代的诗人贺知章称其为“谪仙”,后世将他和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飘逸纵横。

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中诗作多为醉时所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一个文武全才,十五岁时,便能阅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仅在文学上表现出了颇高的造诣,还在剑术、道法上都小有成就。青少年时期的他,行事有任侠之风,常常腰悬宝剑,悠游于蜀中各地。每逢兴起,还会与一些隐者和道士相携,在山林间隐逸一段时间。

天宝元年,李白奉玄宗诏令,入长安城,其名声之大,倾动京师。但短短一年,他便因权贵的谗毁而被排挤出京。

骤如流星的仕途生涯,让他对政治的腐败与现实的黑暗有了充分的认识。此后,他南北漫游近十年,与杜甫、高适等好友评文论诗,畅游甚欢,并创作了一系列借古讽今,抒怀遣兴的诗歌,如《古风五十九首》。

彼时,他的诗歌创作已臻化境,语言既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又有"三字九言,鬼出神人"的异彩奇幻、瑰丽动人。《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一系列歌行、组诗的创作,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文学青史中的地位。

至德二载(757年),因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之复杂缺乏了解,参与了永王李璘谋反作乱行动的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便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李白的一生多有磨折,但他的诗却始终是豪放雄壮的,不是虫吟草间似的哀诉,而是充斥着雄浑伟力的高歌,莹莹颂唱着他那颗清朗澄澈、潇洒飞扬的赤子之心。

【思维导图速记】

【人物事略】

肆意生活

“苦吟"是古代诗人潜心创作的美德,为了写出一句满意的诗词,无数文人墨客为推敲、锤炼字句而弹精竭虑、辗转反侧。但李白却鲜有这样的烦恼。他潇洒浪漫的生命状态就如画如诗,随意裁剪,便是一首精致的绝句或一曲疏朗的歌行。

春夜里独自饮酒,李白不自怜自伤,他举杯邀请天上月同酌,与自己的月下影共舞,这番景象落于笔下,便是“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造就一个瑰丽迷幻的诗境。

在敬亭山中独游,见飞鸟流云俱都远去,唯余一山在此孤独地矗立,不由惺惺相惜,将眼前山川视作人生知己,于是慨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听闻汪伦说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却被告知“桃花”是潭水之名、“万"是店主之姓。但他没有因此失望,而是感念汪伦迎接招待自己的情谊,于是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是雪山中珍奇绝艳的花,是蓝天下活泼灵动的鸟,也是旷野上自由无拘的风。这样的才情,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更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洞察,与对人生的凝思。

夜里独自饮酒便“举杯邀明月”以自娱;与敬亭山相对便无言沉思“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奥妙;前往桃花潭游乐即便没有看到预期的“十里桃花”“万家酒铺"也依然安于眼前之景,感念汪伦……常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李白作诗却无此烦恼,何故?原因便在于他的生活态度,乐观、随缘任运,他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潇洒、浪漫,“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这便是李白的生活状态,顺其自然,其诗作便自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坚守本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宝元年,李白在写下这首洋溢着喜悦与自得之意的《南陵别儿童人京》后,便踌躇满志地告别家人,出峡人京。彼时,他才名斐然,获玄宗远诏,意欲去实现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的政治理想,并设想在辅弼帝王,报效国家,"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后,模仿范蠡、张良等贤臣,舍弃卿相之尊位,隐遁江湖。

官为翰林学士,初入长安城,便以一首《蜀道难》得到了太子宾客贺知章“谪仙”的赞誉,又得到玄宗的亲睐:“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之后,他奉诏创作了《清平调》等一系列宫廷应制诗,深受玄宗赏识。

但很快他便发现,朝廷中处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污浊之气;国君只令他为自己作诗寻乐、歌功颂德,作一些描写宫廷之奢华,歌舞之绮丽的诗歌以讨好杨贵妃,丝毫没有予他实权、令他参政的意思。

于是,他抛去“翰林大学士”的虚衔,恢复了自己兀傲不羁的本性。“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整日纵酒高歌。这样放纵的行为与极盛的才名相对比,便为李白招来了无数谗言妒恨:“权臣妒盛名,群犬多吠声”,不仅宫中朝内人人嫉之,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说:“固穷相也"非廊庙器”,最终将来到长安仅一年的李白“赐金放还"。

李白的孤傲、自持,终究与整个长安城的玉盘珍懂、豪奢庸俗格格不人。他在被放逐出京、返回东鲁家园后,再次踏上了漫游的旅途,在途经天姥山游玩时,写下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在自己的诗中,表现了真正的文人风骨。他赤诚坦荡,只为实现心中抱负而入仕,既不因一时受宠而得意忘形,也不因周遭环境的改变而丧失本心。摧眉折腰本非他所愿,鄙弃荣华,看淡世俗富贵,才是他的本性所在。

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无仕途,也能体现自己价值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乐观豁达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

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做真实的自己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不断奔跑的人生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

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

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不事权贵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

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意气风发,憧憬未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

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

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高远恢宏的理想。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

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傲岸独立的个性

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豪迈超脱的人生

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笑对痛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得到与失去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个性的张扬和社会的需要

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大唐盛世的诗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

【名家点评】

杜甫: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②“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③“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④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⑤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一作始)归来。(《不见》)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忆李白》)⑦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其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皮日休: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刺谒戴接,赴宴著縠(一作谷)屐。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七爱诗其五李翰林》)

曾巩:子之文章,杰立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何施?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大骋厥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俊伟。飞黄駃騠,轶群绝类。摆弃羁馽,脱遗辙轨。捷出横步,志狭四裔。侧睨驽骀,与无物比。始来玉堂,旋去江湖。麒麟凤凰,世岂能拘?古今僻儒,钩章摛字。下里之学,辞卑义鄙。士有一曲,拘牵泥滞。亦或狡巧,争驰势利。子之可异,岂独兹文?轻世肆志,有激斯人。姑熟之野,予来长民。举觞墓下,感叹余芬。(《代人祭李白文》)

王安石: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苏轼:李白当年流夜郎,中原无复汉文章。(《沿流馆中得二绝句其二》)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佳句欣赏】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风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杜陵绝句》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登新平楼》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曲四首》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二首》

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古风五十九首》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长门怨二首》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日出入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哥·秋歌》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清平乐·画堂晨起》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长相思》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隐居》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夏歌》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子夜吴歌·春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江夏别宋之悌》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九日》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太平早秋》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阳春歌》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中行乐词八首》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长歌行》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送郄昂谪巴中》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塞下曲六首·其一》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塞下曲六首》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美文欣赏】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

下游不远处,便是石台县了。那里流淌着一条河--秋浦河。李白曾于秋浦河畔,写下名篇《秋浦歌十七首》。

这一组秋浦歌,个人非常偏爱,一扫往日凄然的蓬勃。不晓得为什么,仿佛生命刹那间有了一个转折,自情绪上的滔滔春情逐渐过渡至漫漫秋意,读来,孤寒而沉郁。

沉郁之气一直是抓人的,庾信的《哀江南赋》《枯树赋》,为什么不朽因为沉郁,烘托出人类所有的哀哀不能言。(正衬,以庾信的沉郁为过渡,承上之“沉郁”,启下之“哀哀不能言”)李白这组五言诗,适合夜深辗转,无以入眠,干脆一骨碌爬起,就着孤灯抄抄小楷,墨在一粒粒字间洇开,一朵朵黑花无辜地开在雪地上,白里见黑的夜气载浮载沉。抄至后来,渐渐地,凉意四起,正是古人信笺里最后一句落笔“天凉如水,珍重加衣"的意思。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到了这最后一首,怎么读,怎么觉得这是李白在隔空向王维致敬呢,向那个“夜静春山空”的王维双手合十,遥遥一祝:你还可好

李王二人,似乎一生不曾有过交集,或可出于文人间的相互不来电与浩然兄,他倒是留下许多唱和之作,却没有一首诗给过王维。李王的气息、性情确乎不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更是迥异,甚至,同在长安城时,可能还相互瞧不上。于人生逆旅上,李白以自己的彻底放弃,可能于精神上更占上风;王维一边学佛,一边不忘上班打卡--这种既想修仙又不舍得世俗的首尾均占的处世作风,也是一失永失的李白所不齿的吧。但随着生命经验的不断更新,风风雨雨间,到了秋浦河边的李白,将半生行迹来来回回捋捋,或许于某一时刻,对于王维,他瞬间懂得了,继而有了那么一点体恤之心--到底是文弱之人,于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不都是身不由己吗这么着,为了同样不可多得的才华,难道不值得隔空浮一白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从未见过李白这么俯首沉静过。以往的诗句中,他自喻为云,到得秋浦河边,竟肯低头向白云行礼了,写这组五言,他想必没有饮酒,人处于自省状态下,便稍微将身子骨放低那么一些,然后整个诗风都沉郁起来。这个时候,他不是谪仙人了,只是一个普通的诗人李白,像杜甫那么平常平凡似的,终于成了一个沉稳的、复杂的又可爱的李白。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猿的哀鸣,可催生愁思,增添白发;秋风飒飒里,加剧人生无常的愁苦之情--精神的故乡早已不在,小我的无奈与卑微,全在这二十个汉字里。中年之诗大抵如此。我们的一生中,何尝没有遭际过庾信式的“日暮途穷”的绝望

那又怎样呢末了,还是要走出来。所以,李白这组《秋浦歌》我特别偏爱,这是属于一个个平凡灵魂的杜伊诺哀歌。(《杜伊诺哀歌》是里尔克诗歌创作的巅峰,是处理生存与死亡、人性与神性等重大题材,这是代表人类理解世界的深度“奇迹"和“恩典”的佳作,此处道出平凡人“李白"的哲理性思索)杜甫的短短一生,仿佛都在“哀苍生”中度过了,而被自己还原成普通人的李白,当伫立秋浦河畔,面对茫茫白水,终于肯把头低下,一改往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放荡不羁爱自由之风。小我的哀伤,恰便似幽暗之火,一点点地捧在手心,将一颗心温热,御寒过冬。

这一组五言,也是李白自己为自己送行了。这个人一生都活在孤独中。

这个高蹈浮世的人,也只有他的笔下,才能流泻出如许多元多姿之诗行。

走近李白

王国良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让我们通过时光隧道回溯到大唐王朝,把时间定格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的盛唐时期——

在一个柳细草熏、春和景明的天气里,一位曾经受“铁杵磨针”启迪的蜀地青年才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昂藏龙马,潇洒天外,明媚的春光衔一颗金色的太阳正映在他的肩头,为其壮行,为其增色添辉;他妙笔生花,天才飘逸,一路高歌,留下千古传诵的豪迈诗篇——这,便是我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

盛唐文学,富于气魄,饶有风骨;盛唐诗歌,更是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而发自李白的歌声,直冲霄汉,如天籁自鸣,是我们在这雄浑多彩的主旋律中捕捉到的最响亮、最动人的音符。他描写祖国的壮丽山川,健笔凌云,大气磅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有着尽管朦胧,但却符合进步的历史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对劳动人民充满着真挚、深厚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对上层统治者却是傲视和睥睨的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人生感悟充满着永恒的哲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这位“青莲居士"、“谪仙人”,其生命价值独特之处在于高蹈人生与澡雪精神。他的思想是复杂的,道、儒、佛三教皆入灵府,道垂三玄,儒济四海,佛空五蕴,而以出世的道家思想为其一生的主导。在两次漫长的游历中,他驰心太清,俯首忘机,渴望能够过一种餐霞御风、羽化登仙的超脱生活,极力追求人性的自然化、生命的自由化与心灵的淳真化,极力追求高洁神圣、静笃虚极的人生境界。

他寄情山水,笑傲风月,其心中悠悠杳杳,囊括大块;其诗中言志遣怀,肆意汪洋,犹如挟天风裹海雨,向我们迎面扑来——飘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种高蹈的人生态度,外化为感情则强烈奔放,傲岸不羁;吐露为诗歌则纵横开合,不拘格套,却总是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如我们所读到的,李白的典范诗篇大都是激扬心绪、快意山河之作,兴酣落笔摇五岳,寂寞举杯邀明月----这些诗中回荡着浪漫主义的飙风,充溢着理想主义的活水,或雄壮、缥缈而奇丽,或自然、清新而俊逸,有如清水芙蓉,不假雕饰,洗尽铅华,又如振五彩贯珠,飘逸空灵,雄奇豪放,时时表现着一种神清气爽的鲜丽,处处体现着一种绝无顾藉的宏肆,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是生香真色,皆浑然天成,使人读后不由得产生一种超脱凡俗之感,产生一种飘飘欲仙之念,一如月朗星稀之夜我们仰望南天的浮想联翩,又如阴霾吹散后我们痛快淋漓地重睹青天朗日。那种透剔玲珑、清空超诣,那种神思飘渺、灵气流转,就仿佛我们和诗人一起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诗人那逸怀浩气又传染给我们,使我们随诗人一道超乎尘埃之表,具神仙出世之姿。故有论者评其诗篇:上攀屈宋,下启后贤,旷古绝今,超迈邈远。对于李诗的横放杰出、卓绝六合,我只能用四句短诗来表达:“人如神助,笔似游龙,歌涌骊珠,诗垂紫虹”。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李白诗中多写狂歌染流云,裁梦入碧空之类景物与情思——诗之不可及处,在于神识超迈,语多率然而成者;且又多酒多幻像,应该说,这是一种带有道家诗意的诗篇,恰如王摩诘诗中多禅味,是佛家诗意,也恰如杜子美诗中多人间烟火味,属儒家兼济天下之诗意一样(有时作些比较,是很有意思的)。

作为唐代诗人群体中的北极星,李白诗作的优点还不止这些。浪漫主义讲究诗富才辩,想象丰富,曲尽夸张,多姿多彩。故李白诗中写别情则缱绻,写梦境则瑰丽,写景物则雄奇,写愁苦则痛而不伤,真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且奇句迭出,往往凌空突兀,气势弘瀚。他的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宇宙间灵气往来和生命流动之美,特别是那种悠然忘坐于山水之中的淡泊宁静,使人读后精神空灵如一朵春葩,几丝秋萝:春葩清幽亮丽,秋萝梦幻迷离;其诗中饱含的深刻意蕴,就在于可能并无一语道破的某种人生真谛、妙悟哲理与动人悠思。也可以说,正因为诗人灵心慧性,情如朗月,所以等闲拈出,随口吟咏,便皆成超然之诗,臻于神品。有人说,李诗妙境全在于虚处,虚则以气韵见长,旷达浑雅而暗蕴空灵,情辞俱美而飘风流雪,诗味醇厚而圆润流畅,非人间之诗,而是源出九天,“读之不可识,翻身凌紫霞”,此言不谬!----此之谓澡雪精神。

李白仙逝(传说是醉酒捉月,骑鲸上天)后,葬于安徽当涂。五十年后,中唐诗人白居易前来凭吊这位前辈“诗酒狂客”,在诗中写下了一副很有名的流水对: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四百年后,南宋词人韩元吉也写了一首词,其中则说: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这一实(白诗)一虚(韩词),由实到虚的描摹变化,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很值得深思,值得深思啊……

诗仙李白,一杯浊酒洗铅华(节选)

于海根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是盛唐时期成就最大的一位诗人,他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在诗的风格上自由浪漫、飘逸洒脱,而且信仰道家文化,精通道术“十五好剑术”,并且“剑术自通达"。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研究唐诗的文学家们认为,杜甫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李白,李白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孟浩然,孟浩然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王维,王维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杜甫。

李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后宫赏花,乐师以旧曲助兴,帝责之,命李龟年速传诗仙李白进宫。然太白醉在酒楼,抗旨续卧。圣旨复催,龟年无法,命役从强行将李白抬进后宫。

此事被杜甫知道后,曾经作诗《饮中八仙歌》,诗里生动的再现了狂人醉态。

酩酊大醉的李白在后宫被美女喷水弄醒后,知帝意,现场一鼓作气作诗《清平调》三首,深得帝李隆基与妃杨玉环欢颜。

这三首《清平调》,好比长江三叠浪,一浪高过一浪,堪称赞美诗中之天花板了。

面对醉后即兴作诗的李白,就连玄宗帝都无法淡定,拍手叹曰:“爱卿之才,果非人间所能有!”

杨贵妃更是大喜,一连敬了李白三杯西凉葡萄美酒,自己也赏脸陪了一杯。酒兴中杨贵妃随歌起舞,意态似醉非醉,恍若仙女下凡,这一段便称为“贵妃醉酒"。正因此,这才有了后来民国四大名旦之首、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拿手曲目之一《贵妃醉酒》。

大唐盛世,到玄宗后期,因"安史之乱",导致高墙塌陷,逐渐走向衰败。李白仕途不顺,在四十多岁才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得以侍奉翰林。

在唐玄宗身边李白虽然得到了宠信和富贵,但并没有达到他想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愿。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国家动荡,李白当时已经57岁了,他急于证明自己,就投靠到永王麾下做了幕僚。

但永王在皇位争夺中输给了太子李亨,李白的附逆罪原本是要被处死的,多亏有郭子仪在唐肃宗李亨面前替李白求情,李白被改为流放。

唐朝的夜郎县在今天的贵州地区,距离唐朝都城长安千里之遥,这对于年近六十的李白来说,是一个仅比死稍好一点的处分。李白在辗转流放了一年多之后,皇帝因为关中地区大旱,宣布大赦天下,李白的流放被赦免,得以回家去。他乘船顺着长江回家,还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李白晚年与安徽结缘,诗仙之道走到尽头,就在安徽境内。李白的死因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二是病死;三是酒后失足落水溺死。

一代诗仙李白,一杯浊酒,洗尽人生铅华。千年以来,无以复加。

【学生作品】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4.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6.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热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7.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8.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带着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大唐盛世的诗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

9.喝一斗酒,你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中。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唐诗披着三千丈白,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

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千里江陵只不过是一句短短的酒令,驶进三月烟花的意境,诗歌的上游,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黄河。

说什么功名利禄,钟鼓馔玉,抵不过手中的一杯酒,酒是豪气,有一星灵感,便是冲天烈焰,酒是翅膀,掠过千年万年的时空。

喝醉了,你像孩子一样,想家,吟一曲如霜的月光,曳长永恒的乡愁。

李白,你总是那么放浪,长安城里摔碎了一只酒壶,另一只又丢弃在了山水间,无家可归的酒香,飘过宋元明,你神仙一样的忧伤和幸福啊,将栖在那一枝浪漫,将深入那一缕月光之下。

李白,大唐最好的酒,香飘宋元明,一直至今,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整个民族。

10.我们经常讲大唐之大,有时就大在李白,这是李白精神的大,灵魂的大,反映在他的诗里就是有宇宙、有日月、有江河、有时间和空间。

11.中国文化和中国诗歌里面,假如没有李白这种自我的放飞,没有李白诗中这种宇宙意识和孤独意识,就是有所缺失的。是李白的出现,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没看到过的诗歌世界、美学世界,包括一个对自我形象的独特建构。

12.李白的人生和他的诗,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宏大的空间、视野和坐标给我们。当李白那个广阔辽远的世界真正被我们所认识之后,可能我们自己的人生也会被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会被延展。这也许是我们读李白最重要的,也是当下最现实的意义。

13.李白是一个热爱美景的人,他用“飞流直下天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那庐山瀑布的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势,他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江水穿过天门山时的水势湍急波涛汹涌。他用“月下飞天镜”写出了夜晚月的圆,江的静。他用“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出了青山吐明月,月影随江走的奇丽景观。

14.月下,光影重重,你独自一人拔剑起舞,低沉婉转而绵长的轻歌自喉间吐出,舞则影凌乱,歌则月徘徊。你醉了,醉在这无边的清冷的月光里。

15.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不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诗中李白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头是秋,时间的车轮悠悠。人生的仕途,为民为国,人的使命应崛起潜在于心的宝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他开玩笑。在那浑浊的官场,李白这支高洁之莲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办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链接高考】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材料展示了三种“人"对“特定的时代”的心理现象: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三种现象代表了当今社会,尤其是年青人的认识现状。三种现象,差异较大,其一与其三完全相反。这说明对“时代”,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时代,各人的感知则完全不同。

材料明确要求以“论生逢其时”为题,写议论文。

这是一个“分析性"的话题。

分析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时”?“时"与自己人生道路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辩证地认识“时”?

“论生逢其时"是论题,所以不要忽略了自己文章的中心论点。

[立意举例]

1.时势造就英雄

2.“逢其时”是一种认识

3.心态不同,对“时"的看法必然不同

4.辩证看待“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

5.面对“时”,每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论生逢其时

——给李白先生的一封信

李白先生:您好!

首先得告诉您,您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诗,已经被呐喊了一千多年,它,成为了我们面对生活的“万能"箴言。

我们“生不逢时”吟咏它,聊以自我安慰;我们“安分随时"时“铭记它”,试图东山再起;我们“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时“高喊它”,借此自我证明、自我激励。

一言以蔽之,跌宕起伏、成功失败、性命长短,相禄贵贱,都可以用这句诗来“证明"。

那么,先生,您算得上“生不逢时”吗?

我知道,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先生您的“才"是什么?

当然,肯定是“诗才”,唐玄宗看了您的诗赋,对您十分欣赏,便召您进宫。这就是说,您是凭借着“诗才"进入朝廷的。那么,晚辈不好意思地询问:您认为,您的“诗才”“逢时"了吗?

在朝廷上,玄宗问到一些事务,您凭借“诗才”,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您“供奉翰林”,多耀眼的职位啊!后来您才知,你的工作仅仅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于是,玄宗宴请或郊游,必命您陪同,赋诗纪实。

如果,按照今天我们的“标准”看,也许会说先生“逢时"了。能够在“体制内”得到皇帝的“重用”,还不算“逢时”?然而,您却感到“生不逢时”,您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以“自醉”,就连玄宗呼唤您,先生都不去,还“没大没小”,伸出脚,让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先生脱鞋子。结果呢,宫中人忌恨您,玄宗疏远您。

当您被告知“结账走人"后,竟然还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知道,人生如此大起大落,您,始终把握着内心的“定力":坚信,只要有“诗才”,何愁没有用武之“时"。

您自得其乐,邀月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您自作多情,孤独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山为先生助兴。喝酒、作诗;作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