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教案_第1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教案_第2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教案_第3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教案_第4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能力目标:掌握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抚触技术及三浴锻炼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增强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教学难点掌握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抚触技术及三浴锻炼的基本方法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学时第一单元婴幼儿生理发育及保健〖理论知识〗一、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保健人体共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八大系统。(一)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1)全是红骨髓婴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到五六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黄骨髓替代,失去造血功能。但红骨髓仍然保留在各骨的松质内,终生有造血功能。(2)骨膜较厚婴幼儿骨受伤后,血液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愈合的比成人快。(3)弹性大、易变形婴幼儿骨骼中的有机物含量高,所以婴幼儿骨骼弹性大、柔韧性好,但硬度小,易变形。(4)颅骨逐渐钙化一般婴儿大约会在1~1.5岁闭合前囟门,后囟门最晚在2~4个月时闭合。(5)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婴儿在胚胎时就已经形成了胸曲和骶曲;出生3个月后,随着婴儿抬头、坐等动作的发育产生了颈曲;大约1岁半左右,婴儿学会站立和行走后会出现腰曲。(6)腕骨尚未完全骨化新生儿的腕骨全是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逐渐骨化,到10~13岁,所有腕骨骨化基本完成。(7)肌肉易疲劳婴幼儿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善,肌纤维较细,间质组织较多,肌肉中所含的水分较多,且蛋白质、无机盐、脂肪及糖较少,能量储备能力差。以图1-1为例,了解婴儿运动系统的骨骼图。(8)肌肉群发育不平衡婴幼儿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同速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晚。(9)关节易脱臼婴幼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和韧带较松弛。(10)足部肌肉、韧带不结实婴儿肌肉软而无力,足部富有较多脂肪,外表看不出足弓,随着婴儿站立、行走,足弓逐渐形成。2.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健要点(1)合理组织户外活动成人应经常带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可以使婴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照射,使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加强身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2)加强动作训练婴幼儿的第一年是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反映其神经系统的健全和发展程度,成人可根据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婴幼儿的动作进行训练。动作的发展不仅扩大婴幼儿的活动范围,还能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认识能力。(3)培养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变形正确的站、立、行等姿势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体形,还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有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健康。(4)提供合理的膳食,保证幼儿身体正常发育0~6月的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钙质最易吸收,有利于婴幼儿骨骼发育。4~6个月后可添加辅食,辅食的添加应注意营养的搭配。(5)提供宽松适度的衣服、鞋帽婴儿的衣着应宽松、简单,利于穿脱和四肢活动。同时,在为婴幼儿兜尿布时要使大腿和髋关节能自由活动而不受限制,以防止髋关节脱臼。(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1)鼻婴幼儿鼻和鼻腔相对小而狭窄,鼻粘膜柔软,富含血管,缺少鼻毛,故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差,一旦感染,容易引起鼻腔充血,导致鼻塞。在鼻中隔前下方,靠近鼻孔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因空气干燥或擤鼻涕太用力造成鼻出血,故此处称为“易出血区”。另外,婴幼儿的鼻泪管较短,鼻腔感染时,易引起结膜炎或泪囊炎。(2)咽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咽部感染时,细菌易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3)气管、支气管婴幼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狭窄,管壁较柔嫩。婴幼儿气管上的纤毛运动能力差,清除吸入体外异物的功能不足,容易受到感染发生气道阻塞,年龄越小,越易发生。掌握婴儿各系统的保健要点。(4)肺在胎儿时期,肺脏就已发育,但婴幼儿肺泡量少,含气量小,且细支气管管腔较狭窄,分泌黏液较稠,容易发生堵塞,所以容易引起肺不张。另外,婴幼儿肺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肺间质发育旺盛,易患间质性肺炎。(5)呼吸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此外,婴幼儿呼吸中枢尚未成熟,所以呼吸节律不稳定,且呼吸肌较弱,故婴幼儿多为腹式呼吸。2.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健要点(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婴幼儿活动室、卧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开窗不少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2)适当开展体育锻炼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能够增强呼吸肌的力量,还能够增强机体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概率。(3)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合理饮食母乳营养丰富,易于婴幼儿消化吸收,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4)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婴幼儿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教给婴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教育婴幼儿不要用力挖鼻孔,以防鼻黏膜受损造成鼻出血。(5)严防异物误入呼吸道教育儿童不要玩豆粒、小玻璃球、药片等小物品,更不要把这些小东西放进鼻孔、耳孔或口内,吃饭时不要打闹、嬉笑。(6)保护婴幼儿的声带婴幼儿声门短而窄,声带短而薄,不够坚韧,声门肌肉易疲劳。(三)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1)口腔①牙齿。牙齿的发育适于胚胎第六周,出生时已有20颗乳牙牙胚,出生后5-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20颗乳牙全部出齐(见图1-7)。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第一颗恒磨牙萌出,因在6岁左右萌出,又称为六龄齿,12~14岁时32颗恒牙全部出齐。②舌。婴幼儿的舌短而宽,灵活性不足,对食物的搅拌及协助吞咽的能力较差。③唾液腺。新生儿的唾液腺尚未发育成熟,唾液分泌量较少,缺少淀粉酶,出生后3个月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多,4个月左右唾液腺开始分泌淀粉酶,到六七个月后唾液分泌旺盛,但因幼儿口腔浅,吞咽唾液的能力不足,唾液常流出口外,称为“生理性流涎”。(2)胃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加之贲门肌较松弛,幽门肌较发达,当喂奶时婴幼儿吞入较多的空气或喂食后立即置于平卧,奶容易随着打嗝排出的空气流出口外,即漾奶。(3)肠新生儿肠管的总长度约为身长的8倍,婴幼儿肠管超过身长的6倍,而成人肠管为身长的4倍,肠壁的通透性较好,肠黏膜发育较为完善,故吸收能力较强,但也容易将有害物质吸收从而引起中毒。(4)肝脏婴幼儿的肝细胞发育不健全,肝功能也未发育完善,胆囊小,胆汁的分泌量少,因此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肝脏对糖原的储存量较少,饥饿时容易发生低血糖。(5)胰腺婴幼儿胰腺尚未发育完善,对脂肪、蛋白质的吸收能力较弱,主要依靠小肠的消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胰腺的功能逐渐完善。2.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1)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应该每天用柔软的无菌纱布帮其清洁口腔。当婴儿长出第一颗牙齿开始,家长可使用软毛细头的牙刷用清水帮助孩子刷牙,等孩子学会吐水后方可使用牙膏。(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应教育孩子细嚼慢咽,饮食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不挑食。同时,营造愉悦的就餐环境。(3)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会使大部分血液涌向肌肉,导致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使消化器官功能减弱,进餐后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4)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多组织婴幼儿参加适当的运动,多提供一些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多喝开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四)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1)血液婴幼儿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较成人高,但婴幼儿血液中的血浆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和无机盐类较少,因此,婴幼儿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2)心脏婴幼儿心脏未发育完全,心脏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心肌收缩力较差,因此每次收缩搏出的血量相对较少。但婴幼儿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血液需求量大,因此必须增加收缩次数以满足对血量的需求,故年龄越小,心率越快。(3)血管婴幼儿因动脉管径较大、心排血量较少、心脏收缩力弱,血液流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故血压较低。年龄越小,血压越低。(4)淋巴器官婴幼儿淋巴组织发育较快,6岁已达到成人水平,淋巴结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因此婴幼儿常出现淋巴结肿大或扁桃体肿大的现象。2.婴幼儿循环系统的保健要点(1)加强体育锻炼经常组织婴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2)合理安排饮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给婴幼儿提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肉类、蛋黄、动物肝脏等,以预防贫(3)提供宽松适度的衣服婴幼儿的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4)保护心脏父母应合理安排婴幼儿的休息时间,提供富含淀粉和纤维的食物、组织合理的运动等,以利于保护心脏。(五)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1)肾婴幼儿的肾发育不完善,肾功能较差。婴幼儿肾小管较短,故其吸收和排泄功能较差。(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较宽,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弯曲度较大,易被压扁扭转,导致尿潴留,增大尿道感染的风险。(3)膀胱婴幼儿膀胱容量较小,肌肉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储尿功能差,但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尿总量较多,所以排尿次数多,且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4)尿道婴幼儿尿道较短,尤其是女孩,且女孩的尿道口接近肛门,若不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容易引起尿道感染,尿道感染又会引起膀胱、输尿管和肾脏感染,这种自上而下的感染称为上行性感染。2.婴幼儿泌尿系统的保健要点(1)供给充足的水分适量的饮水,可以满足婴幼儿新陈代谢的需要,使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除体外。另外,尿液对泌尿道有冲洗作用,充足的尿液能够减少尿道感染。(2)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由于婴幼儿膀胱容量小、储尿能力差,因此排尿次数较多。家长及保育员应定时提醒孩子排尿,不能让孩子憋尿。(3)注意阴部清洁卫生婴幼儿应养成每晚清洗外阴部的习惯,以免引起尿道感染,尤其是女孩。(六)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生理特点(1)脑垂体脑垂体前叶能分泌一种促进身体生长的激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通过促进肝脏产生生长激素,从而促进生长期骨骺软骨的形成,促进骨与软骨的生长,使躯体增高。在昼夜间,脑垂体分泌激素的速度是不均衡的,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量大量增加,由于婴幼儿睡眠时间较长,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较多,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较快。(2)甲状腺在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身体矮小,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易患“克汀病”(又称呆小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因此,婴幼儿要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苔菜等,预防患“呆小症”。(3)胰岛如果胰岛素分泌过多,血中的葡萄糖迅速被分解进入细胞,血糖浓度快速下降,出现低血糖。因此,在给婴幼儿提供膳食时,要适当控制含糖量过高的食物,避免婴幼儿偏食、挑(4)胸腺婴幼儿早期胸腺发育较快,胸腺所分泌的胸腺素能激活淋巴干细胞,对机体免疫有重要作用。2.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保健要点(1)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若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则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2)合理安排婴幼儿膳食在日常的饮食中,应多供给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以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3)保持精神愉快日常要保证婴幼儿精神愉快,避免有思想压力。(七)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1)脑发育迅速婴幼儿脑组织发育非常迅速,脑重量增长很快,为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神经纤维髓鞘化在婴幼儿时期,神经髓鞘的发育还不成熟。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而传到大脑时,由于没有髓鞘的隔离,兴奋易于扩散,刺激在无髓鞘神经纤维中传导的速度较慢,所以婴幼儿易兴奋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外来刺激反应较慢且容易泛化。到六岁时,幼儿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基本完成髓鞘化。(3)血脑屏障功能逐渐完善胎儿和新生儿还没有建立起血脑屏障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脑屏障功能逐渐完善。因此,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容易受感染。(4)脑细胞耗氧量大婴幼儿的脑组织正处在生长发育之中,脑对氧气的需要量较大。(5)大脑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枢神经系统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糖来提供,所以,大脑对血糖的变化很敏感。因此,在给婴幼儿提供膳食时要摄入足量的糖类。(6)易兴奋易疲劳婴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但兴奋持续的时间较短,容易泛化。故婴幼儿易激动,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不好静等。2.婴幼儿神经系统的保健要点(1)保持空气新鲜婴幼儿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1/2,且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幼儿园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婴幼儿的生活环境空气清新。(2)供给足够的营养要保证婴幼儿合理的膳食,在饮食中提供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食物。(3)合理安排婴幼儿的一日活动要经常变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4)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培养儿童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的生长。(5)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还可以使神经细胞活动获得更充足的能力物质和充足的氧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有了充分的能力物质保证。(八)婴幼儿皮肤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皮肤的生理特点(1)保护功能较差婴幼儿皮肤表皮的角质层较薄,易受损伤和感染。皮下脂肪较少,保护功能较差。(2)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婴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体温的调节作用还不稳定,所以,婴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易患感冒。(3)渗透性强婴幼儿皮肤表皮柔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肤富有血管,有较好的吸收和渗透性。(4)排泄功能较好婴幼儿汗腺发育较好,出汗较多,排泄功能较好。2.婴幼儿皮肤的保健要点(1)保持皮肤清洁教师应教育孩子做到“六勤”,即勤洗脸、勤剪指甲、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2)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经常组织婴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体温调节能力,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3)注意衣着卫生婴幼儿的尿布及衣物都应以棉织品为好,质地柔软,吸水性好,每次换洗时应用弱碱性婴儿皂清洗;沐浴后可用婴幼儿爽身粉涂于全身,以此预防痱子和尿布疹的发生。成人还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及时为婴幼儿增减衣服,但不能让婴幼儿穿的过厚,以免降低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4)不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婴幼儿皮肤的吸收性和渗透性强,不宜用刺激性过强的护肤品,以免有害物质吸收、渗透进体内,对身体造成伤害。(九)婴幼儿感觉器官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眼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眼的生理特点①眼球的前后轴较短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呈“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大约在5岁,就可转成正视。②晶状体弹性大婴幼儿眼睛的晶状体弹性较好,调节范围广,即使是近处的物体,也能因晶状体的凸度加大,成像在视网膜上。(2)婴幼儿眼的保健要点①视力检测家长需通过细心地观察婴幼儿眼的结构、有无多泪或分泌物等情况来评价婴幼儿的视功能,或选用一些较成熟、实用的视功能检查法。②注意眼部疾病的预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有较强的眼部卫生及安全意识,如勤剪婴幼儿指甲;选购玩具时要选择柔软、无尖角、无伤害性的玩具;使用酸碱性强的洗涤剂时,应让婴幼儿避开等。③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新生儿出生后,应开始接受适宜的光、色刺激。一般育婴室内采用25W的白炽灯或15W的日光灯较适宜。2.婴幼儿耳的生理特点及保健(1)婴幼儿耳的生理特点①外耳道尚未完全骨化婴幼儿外耳道的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相贴甚紧,因此,外耳道炎性肿胀会引起疼②咽鼓管较短、平直,管径较粗婴幼儿的咽鼓管比成人短、粗,位置水平,所以,咽、喉和鼻腔感染时,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③耳蜗的感受性较强婴幼儿耳蜗的感受性较成人强,对声音比较敏感,所以听觉比成人敏锐。(2)婴幼儿耳的保健要点①预防中耳炎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时应采取坐位,将婴儿抱起呈斜位;每次洗脸或洗澡后,可用干纱布团、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需单侧分别进行。②禁止用锐利的工具给婴幼儿挖耳用锐利的工具给婴幼儿挖耳有可能引起外耳道感染,并容易划破鼓膜,从而影响听力。③尽量减少噪声对婴幼儿的影响要教育婴幼儿讲话不要大声叫喊;听到过强的声音要张口或捂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④慎用耳毒性药物一些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会严重损害位听神经,甚至导致耳聋。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程序性婴幼儿身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近到远、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首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时期机体的发育都建立在前一个时期的基础上,其次,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各阶段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跃。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从而呈现出高矮、胖瘦、强弱、智愚的不同。(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细胞染色体所载的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和限度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2.营养营养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婴幼儿需要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素,尤其是充足的热量、优质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以促进其生长发育。3.体育锻炼和劳动体育锻炼和劳动是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宜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尤其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加速骨的钙化,还能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4.生活制度合理的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及充足的睡眠,而且能够保护儿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疾病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疾病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可以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影响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氧的吸收及废物的排出,有些疾病还会严重影响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婴幼儿用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用药不当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婴幼儿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较差,若用药不当容易对组织造成损伤。7.季节与气候季节和气候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无论在身高还是体重上都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而在炎热的夏季有些儿童的体重甚至有减轻的趋势。8.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反之贫困落后、食物缺乏、居住拥挤、疾病流行、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都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及保育要点(1)新生儿期特殊的生理现象新生儿时期一般会出现以下特殊的生理现象:①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后前几天,由于新生儿吸吮能力弱,母乳分泌量少,睡眠时间长,使得新生儿吃奶时间和次数较少,加之尿液、胎粪的排除以及由呼吸和皮肤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②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有50%~70%因生后红细胞释放大量的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使得新生儿皮肤出现发黄的迹象。③新生儿乳房肿大不论男婴、女婴,出生后5~7天可能会出现两侧乳房肿大的现象,甚至有少许黄白色的乳汁渗出,这是由于胎儿期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现象。一般2~3周后会自然消失。④新生儿阴道出血因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有些女婴在生后5~7天后,阴道会有乳白色浆液性分泌物或出血,被称为“假月经”,一般会持续1~2天,最长持续1周,之后会自然消失。⑤新生儿“马牙”在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分泌物积留形成一些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的乳白色颗粒,俗称“马牙”或“板牙”。一般数周后可自行消失。(2)新生儿期的保育要点①适宜的温度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保温调节功能差,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因此,对新生儿要特别注意保暖。②合适的衣物因新生儿皮肤娇嫩,故其衣物应以全棉衣料为宜。同时,衣物应宽大、柔软,最好不用扣子,颜色以浅色为佳,平日勤洗、勤换。③科学喂养母乳,尤其是初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品,母乳中含有配比适宜的各类营养素,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且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预防各种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④清洁护理新生儿出生时带有母体残留物,因此,要注意对其眼部、乳痂及全身等的清洁护理。⑤预防疾病新生儿抵抗力弱,特别是在生后第一周,经常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脐部感染等问题。从出生29天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也称乳儿期。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相对较大,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1)合理喂养0~1岁婴儿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母乳中所含的营养能满足0~6个月婴儿的生长需求。因此,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2)定期健康检查,加强体育锻炼婴儿生后一年内应定期健康检查4次,生后满6个月测查一次血红蛋白,8个月时听力筛查一次,8~12个月进行一次DDST筛查。(3)促进感知觉和运动的发展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婴儿感知能力发展训练的最宝贵时期。父母应结合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经常用色彩鲜艳或带有声响的玩具来逗引婴儿,以促进其视觉与听觉的发展。(4)预防接种和常见疾病的预防由于婴儿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抵抗能力较差,对各种传染病有较高的易感性。家长应按计划免疫程序,对1岁以内的婴儿完成脊髓灰质炎、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接种。3.幼儿期(1)均衡膳食幼儿期孩子的体格发育速度较婴儿期减慢,但脑的发育加快。因此,饮食中要供给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加上此时孩子的牙齿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较差,故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应软、细、烂、碎。每日除3次正餐外,还需添加1~2次点心。(2)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期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和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等卫生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并使其终身受益。(3)促进语言和动作的发展1~3岁是幼儿语言的发生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突发期。父母可借助图片、图书、有声读物等,通过游戏、讲故事、儿歌等方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通过竹竿操、模仿操、游戏等发展幼儿身体平衡能力以及跑、跳、攀登等大肌肉动作。利用搭积木、折纸、画画等训练幼儿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4)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疾病幼儿期应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和疾病预防工作。幼儿每6个月体检一次,预防龋齿,筛查视力、听力异常,系统检测幼儿的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预防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常见病。(5)预防意外事故幼儿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其好奇心、新鲜感逐渐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发生烫伤、触电、溺水、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因此,父母应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实践活动〗实践项目一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一般情况下婴幼儿的粗大动作都是以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的顺序发展的,因此,婴幼儿粗大动作的训练也是以此为训练内容,具体训练方法如下:一、抬头动作训练(一)竖抱抬头动作训练喂奶后将婴儿竖直抱起,使其头部趴在母亲的肩上,轻轻拍婴儿的背部使其打嗝以防吐奶。然后用手扶住婴儿头部,让头部自然立直片刻以锻炼颈部力量。(二)俯卧抬头动作训练婴儿空腹时,即喂奶前1小时,婴儿取俯卧位,成人手拿色彩鲜艳并带响声的玩具在婴儿头部上方,引逗孩子抬头。二、翻身动作训练(一)仰卧翻身动作训练婴儿呈仰卧位,成人一只手放置婴儿身后托住其后背,另一只手放于婴儿胸腹部,托其后背的手轻轻用力辅助,使其呈侧卧位,随后帮助其恢复仰卧位。仰卧翻身动作可以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天训练4~5次为宜。(二)俯卧翻身动作训练仰卧翻身训练数天后,可对婴儿做俯卧翻身训练。婴儿呈俯卧位,成人一只手托住其胸腹部,另一只手放在婴儿的腰臀部,托胸腹部的手轻轻用力帮助婴儿翻身至侧卧位。用同样的方法做相反方向的训练,两侧交替反复训练。三、坐的动作训练(一)扶坐竖直动作训练婴儿4个多月时,可以练习扶坐竖直动作。婴儿呈仰卧位,成人托着婴儿腋下,将其拉坐起来。刚开始训练时,成人可将手扶住婴儿髋部或扶住婴儿双臂上端给予扶持,每次训练时间不能太长,通过反复扶坐训练,逐渐使婴儿完成扶坐竖直动作。(二)独坐前倾动作训练5个月左右的婴儿可做独坐前倾动作训练。在婴儿脚前摆放玩具,吸引幼儿坐着抓弄玩具。刚开始训练时,成人需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减少支撑。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独坐训练的时间可逐渐延长。(三)独坐自如动作训练婴儿6个月时,可对其进行独坐自如动作训练。婴儿独坐时,成人手拿玩具设法引逗婴儿左右侧转动身体,以此锻炼婴儿身体自由转动能力。(四)卧位坐起动作训练婴儿呈仰卧位或俯卧位,成人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引诱婴儿自己爬起呈坐姿,然后将玩具递给婴儿以示奖励。婴儿7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卧位坐起动作。四、爬的动作训练(一)助力爬行动作训练在婴儿正前方不远处摆放玩具引诱其爬行,成人用手抵住婴儿足底,稍微用力推动婴儿向前爬行,使其拿到玩具。(二)独自爬行动作训练在助力爬行动作训练中,成人可逐渐减少助力至婴儿独自向前爬行。在训练过程中,可将婴儿正前方摆放玩具的距离逐渐拉长,设法使婴儿多爬行,以锻炼婴儿四肢协调能力。五、站立动作训练(一)扶站动作训练成人双手分别扶着婴儿腋下两侧,使其呈站立位。然后让婴儿牵着一只手或扶着椅子或沙发等物站立。站立时用玩具逗引婴儿,同时站立时间不能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引起疲劳。(二)独站动作训练在练习扶站动作的过程中,成人可试着松开扶着婴儿的手,或让婴儿松开扶着东西的手,以练习独自站立动作。在刚开始的练习中,由于婴儿独自站立动作不成熟,特别容易摔倒,因此,成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婴儿。六、行走动作训练(一)扶着走步动作训练让婴儿双手紧握成人的手,或提供小推车使其扶着推车的扶手向前行走。在训练时,成人应在一旁保护,并用语言给予鼓励。(二)独自走步动作训练两个成人面对面一段距离站立,婴儿位于成人之间,独自走向成人;或用玩具在距离婴儿几步远的距离逗引婴儿,促使其走向玩具。实践项目二婴幼儿抚触技术婴儿抚触的操作方法较多,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通常分头部抚触、胸部抚触、腹部抚触、四肢抚触、手足抚触和背部抚触。一、头面部抚触1.取适量新生儿润肤油,摩擦温暖双手;2.面部:两手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外,向两侧上方滑动,使上下颌形成微笑状;3.头部:一手托住头,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向上、向后滑动至耳后乳突处。二、胸部两手交替从婴儿胸部的两侧肋下缘向对侧肩部按摩,按摩时应避开乳头。三、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右下腹向上再滑向左上腹,呈顺时针方向划圆。两手交替抓住婴儿一侧手臂,从腋窝处至手腕由上往下挤捏、揉搓。对侧手臂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五、手和足托住婴儿手腕,从掌根部向手指方向或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按摩,并捏搓每个手指和足趾。六、背部1.婴儿呈俯卧位,双手大拇指平放于婴儿脊椎两侧,其他四指扶住婴儿身体,操作者拇指指腹从中央轻轻滑向两侧,从肩部滑向尾椎骨端;2.双手平放于婴儿肩背部,手背微微拱起,从婴儿颈部滑动按摩至臀部。实践项目三婴幼儿三浴锻炼空气、日光和水是人体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也是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所谓三浴锻炼,是指成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日光和水对婴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即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一、空气浴空气浴是指将婴幼儿身体裸露在新鲜的空气中以进行锻炼的一种方法。由于空气浴不受地区、季节、物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是三浴锻炼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空气浴须先从室内进行,室温不低于20℃,逐渐减少衣服,使婴幼儿身体尽可能与空气直接接触,尽量裸露,整个过程7~10天,适应后可移至室外进行。寒冷季节可在室内进行,在室内锻炼之前一定要开窗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时间根据婴幼儿的身体状况确定,最初从5分钟开始,以后逐渐延长10~15分钟,最长可达2小时。锻炼时,室温宜逐渐下降,一般每3~4天下降1℃,从而使婴幼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二、日光浴日光浴是指利用太阳光中的温度、紫外线和红外线对身体进行刺激的一种锻炼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日光浴应选在方向朝南、空气流通、清洁平坦、绿化较好且无强风和噪音的地方,尽量露出婴儿的皮肤,使婴幼儿全身皮肤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但婴幼儿皮肤的暴露部位,应根据不同的季节而不同。春秋季以暴露四肢为主,夏季可裸露或只穿短裤,但应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在婴儿头面部,阳光强烈时,可给婴幼儿带上太阳帽以保护眼睛,冬季主要暴露头面部和臀部。三、水浴水浴是指利用水的温差和水的机械作用对身体进行刺激从而锻炼婴幼儿身体的一种方法。水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具体操作如下:水浴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水浴有温水浴、冷水擦浴、冷水淋浴和游泳四种。水浴锻炼一般先从温水浴开始,之后逐渐过渡到使用冷水。1.温水浴脐带脱落后即可进行。温水浴时室温24~26℃,水温以35~37℃为宜,每次约为7~10分钟,每天一次。较大的婴儿可以适当降低水温。浸浴方式以盆浴为主,即将婴儿轻柔缓慢地浸泡在水中,使婴儿半卧于盆中。浴后立即用毛巾包裹并擦干,婴儿皮肤以轻度发红为宜。2.冷水擦浴适用于6~7个月以上婴幼儿,体弱儿亦可使用。室温在20℃以上,夏季可在室外进行。水温最初从35℃开始,每隔2~3天水温降低1℃,逐渐降至20℃左右。年龄较大的婴幼儿水温可降至17~18℃。成人将吸水性较好的毛巾浸入水中后拧成半干,按上肢、胸、腹、背部、下肢的顺序擦拭皮肤,随后用干毛巾擦干身体。3.冷水淋浴适合2岁以上婴幼儿,宜在早饭前或午睡后进行。冷水淋浴应在婴幼儿适应冷水擦浴的基础上进行。从夏季开始,室温在20℃以上,水温应从33~35℃开始,每2~3天降低1℃,逐渐下降到26~28℃,年长儿可降至24~26℃。淋浴中可冲淋四肢、胸部及背部,切勿冲淋头部。冲淋时间以20~40s为宜。冲淋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全身。4.游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新生儿游泳前须在肚脐处贴上防水贴;(2)将婴幼儿衣服脱下后,用浴巾包裹婴幼儿,用毛巾擦洗婴幼儿双眼、嘴、鼻、面部及耳后;(3)清洗头部,并用毛巾擦干;(4)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在游泳时需佩戴游泳圈,游泳圈的大小以与婴幼儿颈部相隔约两手指为宜。(5)成人一只手托住婴幼儿的腋窝,另一只手扶着婴幼儿下肢,使婴幼儿身体保持直立,缓慢地将其放入水中。(6)刚入水时为防止婴幼儿受到惊吓,可轻轻用手拉着婴幼儿的手,待其适应后可慢慢松手。教学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保健要点能力目标:掌握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及保育情感目标:正确对待、关爱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婴幼儿教学重点掌握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保健要点教学难点掌握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及保育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学时第二单元婴幼儿的心理卫生〖理论知识〗一、婴幼儿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个体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旨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的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应以广义的心理健康去理解和把握,以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为目标。(一)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1.动作发展婴幼儿刚出生后的动作主要是一些先天反射性行为,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这种动作是人生来就有的。出生后满20天时,仰卧着的婴幼儿可把头平举起来。1个月时,婴幼儿凭借自身的力量可移动所躺的位置。4个月时,婴幼儿可在外力支撑下坐1分钟左右。9个月时,婴幼儿能独自坐起来,借助支撑可站起来。10个月时,婴幼儿可用手和膝爬行。11个月时,婴幼儿可独自站立。12个月时,婴幼儿可由他人拉着走。13个月时,婴幼儿可独立行走。18个月时,婴幼儿可扶着扶手上楼梯。2岁左右时,婴幼儿能够奔跑、原地跳跃和向后走。2.语言发展哭声是婴幼儿最初的语言,婴幼儿能够通过不同音高、音量的哭声向成人传达着饥饿、排泄、疼痛等信号。大约2个月时,婴幼儿能够发出a,u,e,o等元音。从第4个月开始,婴幼儿进入咿呀学语阶段,语言便逐渐成为其表达内心需求的重要工具。6个月时,婴幼儿会无意识地发出“ba-ba”“ma-ma”等简单近似词的音。10个月的婴幼儿在发出更多近似词的音的基础上,会将不同的音节连起来发音,“ye-yo”“a-you-hu”等。18个月左右时,婴幼儿能说出2~4个字的句子,如“不要、我的娃娃”等,能够把眼前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大约2岁时,婴幼儿会说2~3或3~4个字组成的句子,如宝宝上街、妈妈抱抱等。2岁半左右能够说出4个词以上的简单句子,开始使用叙述、感叹、疑问句来表达思想。2~3岁期间,婴幼儿已经能够与成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并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3.认知发展掌握婴儿心理健婴幼儿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发展。1岁以前,婴儿主要以感觉、知觉和动作来适应环境,以行动来“指挥”或“控制”周围的环境。婴幼儿最常用的认知方式是动作,通过抓、握、嚼等动作来认识和了解世界。2岁时,幼儿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来描绘自己的体验。4.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2个月左右时,婴幼儿对人会发出社会性微笑,即当照料者满足婴儿的某种需要时,婴幼儿发出的微笑。4个月时,婴幼儿能产生认生感,对生人产生恐惧。6个月后,婴幼儿对熟人与陌生人的反应有所不同,婴幼儿会对母亲发出更频繁的微笑,而对陌生人的微笑相对较少。1岁时,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候,当母亲出现时,会给婴儿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反之,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安和焦虑。2岁时,有违拗、违抗照料者要求和别人的现象发生,其情绪表达呈现多样化,并且能够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婴幼儿,开展社会性游戏活动,具有移情能力。3岁以后,婴幼儿逐渐开始形成道德情操和标准,并建立同伴关系。(二)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2)孕期状况妊娠期间,母体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直接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其中包括营养、情绪、烟酒、用药、放射物等。(3)意外伤害和疾病意外伤害和疾病引起的脑损伤会直接导致婴幼儿失语、昏迷、痴呆等症状,从而影响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外伤引起的脑震荡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2.心理因素(1)气质气质无好坏之分,对不同气质的孩子应给予适当的教育,在有意识地控制气质中消极方面的同时,培养并发展其积极的方面。(2)需要与动机。动机是为了满足个体需要并促使其活动的诱因。需要是个体对生存、发展的一定的要求和欲望,也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3)情绪。情绪是指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感情反应,如悲伤、愤怒、恐惧等。康的标准(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即主体对自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意义重大。婴幼儿怎样认识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的能力,怎样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心理健康。3.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是婴幼儿生活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水平、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式等都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2)托幼机构托儿所、幼儿园是婴幼儿最早进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环境(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影响。(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风俗民情、宗教信仰、环境污染等因素对婴幼儿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婴幼儿的心理保健(一)0~1岁婴幼儿的心理保健要点1.母乳喂养母乳是最理想的哺乳婴幼儿的食品。母乳营养丰富,不仅富含有利于婴幼儿消化的乳白蛋白和促进脑组织发育的牛磺酸,还含有多种预防、抗病的抗体和免疫因子,可以增强婴幼儿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2.经常抱抱婴幼儿经常抱抱孩子四处走动除了可以促进其运动机能的发育,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婴幼儿被抱着时,总想看东西或总想立起身体,这样可以锻炼婴幼儿的颈肌、背肌、胸肌和腹肌,促进其运动机能的发育。3.满足婴幼儿的多种需要婴幼儿从出生之时起,就有了对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生后第1个月,孩子逐渐出现和母亲的“眼睛对话”,快满月的孩子,看见人脸就会发出愉快的情绪反应,说明婴幼儿已经出现了人类特有的需要,即人际交往的需要。4.训练趴、爬训练婴儿趴、爬对其身体发育有很多好处。趴着有助于婴儿学习撑胳膊、翻身、坐起、爬和拉着东西站起来。5.让孩子多活动手让孩子多动手可以刺激相当大范围的大脑皮质,促进脑的发育,脑的发育又能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准确、精细。孩子半岁以后,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展,家长可以教孩子做简单的手指操,如让孩子做“恭喜发财”;让孩子抓摇铃;用手指捏糖豆等。6.及早进行言语训练出生2~3个月的婴幼儿就能发出一些个别的声音,家长可以对孩子多说说话,让孩子熟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婴儿心理保健的要点悉亲人的口型和声调;7个月的婴幼儿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9~10个月的婴幼儿开始学习一些词,能够把发出的语音和词所代表的对象结合起来。(二)1~2岁婴幼儿的心理保健要点1.科学断奶断奶是婴幼儿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上将此过程称之为“第二次母婴分离”。不恰当的断奶方法,如在奶头上涂辣椒、红药水、黄莲水或者突然断奶,都会使婴幼儿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2.加强语音训练1~2岁是婴幼儿语音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此时期的婴幼儿能自发地发出一些简单的词,但由于其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其发音还不是很清楚,经常出现漏音、丢音等现象。因此,此时期的语言活动以训练婴幼儿正确发音为主,不应过多地强调语言的速度。3.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饮食习惯上,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饭前饭后要洗手;不要边吃边看电视;鼓励孩子自己吃饭;不随便吃零食;保证按时按点吃饭等等。4.满足孩子独立性的需要婴幼儿在2岁左右,就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听话、顺从了,而是比较任性,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这是婴幼儿出现独立性的表现,如他要自己走路、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三)2~3岁婴幼儿的心理保健要点1.语言发展与训练父母可结合日常生活和具体事物教一些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同时,父母应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婴幼儿一些简单的儿歌,给婴幼儿讲一些简单的故事,多与孩子交流,丰富孩子的词汇,鼓励孩子多说。2.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保护独立性如果孩子犯错,成人经常严厉地批评或指责孩子,会促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也可能形成孤僻、冷漠、恐惧等不良个性。3.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鼓励孩子多结交新朋友,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同时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使孩子养成独立、开朗、合作的良好个性。〖实践活动〗实践项目一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治大多数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某些心理行为问题,如焦虑、口吃、说谎、吮吸手指、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度、厌食、遗尿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阻碍婴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还会影响婴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一、情绪障碍(一)屏气发作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多因婴幼儿在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的呼吸暂停现象,多发生于6~18个月的婴幼儿,发病率高达4%~5%,4~5岁逐渐减轻得以缓解。1.症状表现当婴幼儿受刺激时,突然出现剧烈啼哭,深吸气后呼吸暂停,并伴有口唇发绀,全身强直,意识丧失,出现抽搐,一般发作时间在1分钟以内,严重者可长达3分钟。2.原因(1)多在婴幼儿需要未得到满足、情绪受挫或暴怒时发作。(2)缺铁性贫血与婴幼儿屏气发作有关。(3)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遇事易紧张易增加婴幼儿屏气发作出现的频率。3.预防措施屏气发作一般不需要治疗,大多数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停止发作,不会产生后遗症,必要时可用苯巴比妥(鲁米那)以减少发作,并预防因发作时脑部缺氧而造成的损害。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冷处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要过分溺爱。(二)恐惧症恐惧症是指对某些特定的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常伴有焦虑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以及回避、退缩行为。1.症状表现若婴幼儿恐惧表现达到下列程度,可怀疑患婴幼儿恐惧症:(1)对某种物体或情景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2)对某一种事物的恐惧持续较久,且伴有较强烈的恐惧症状,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压升高等。(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和退缩行为。2.原因(1)个性特征(2)不当的教养方式(3)成人的情绪影响(4)认知水平3.预防措施经常组织婴幼儿到户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勇敢、自信、胆大、乐观的精神。同时鼓励孩子去认识和观察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避免孩子看有恐怖画面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三)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以恐惧和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与不安无具体的指向性,但婴幼儿分组讨论屏气发作的预防措施。总有一种大祸临头、惶惶不安的感觉。1.症状表现焦虑症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胆小、对环境变化敏感等。(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预防措施成人要正确的对待孩子,不溺爱,不放纵;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不要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勇敢坚强的精神。二、睡眠障碍婴幼儿常见的睡眠问题有夜惊、梦魇、梦游症等。(一)夜惊夜惊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睡眠问题,主要指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等症状。1.症状表现一般在夜间入睡后不久(大多数在半个小时左右)发作,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每次发作持续1~10分钟,发作后又入睡,醒后完全遗忘。2.原因(1)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3)病理因素(4)睡眠环境不良3.预防措施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让婴幼儿看恐怖影片,不用恐吓的方式哄婴幼儿睡觉;白天控制婴幼儿的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过于兴奋;多与婴幼儿沟通,倾听婴幼儿的倾诉,帮助孩子消除心理紧张。如果婴幼儿经常出现夜惊,白天精神、行为有些异常,应去医院诊治。(二)梦魇1.症状表现梦魇是指在睡眠中做噩梦(如被坏人猛兽追赶、突然失足落水等以致从梦中惊醒,醒后伴有紧张、害怕、出汗、呼吸和心跳加快等反应。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2.原因分析婴幼儿认知水平较低,对一些未知事物按自己的想象放大,通常在白天看了恐怖刺激的画面或受到惊吓,在夜间就会引发梦魇。3.预防措施生活要有规律;鼓励婴幼儿认识自然现象,提高婴幼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婴幼儿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与婴幼儿讨论梦的内容,消除婴幼儿的心理紧张。(三)梦游症1.症状表现梦游症大多发生在睡眠前三分之一的深睡期,表现为突然起床在室内或户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来回踱步、跑步等。游荡时,表情茫然、动作刻板,可能口中念念有词,但此时意识朦胧不清。大约数分钟或半小时后,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醒后完全遗忘。2.原因梦游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家族史;患某些传染病、脑部疾病或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抑制功能减退;白天过于兴奋,或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3.预防措施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大脑皮质内抑制功能增强,梦游症可自行消失,家长不必过于在意。此外,家长不要取笑孩子,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在家中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孩子在梦游时发生意外伤害。三、语言障碍(一)语言发育迟缓1.症状表现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婴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发育水平。按照婴幼儿语言发展规律,认为18个月时仍不会说单词(如爸爸、妈妈)以及30个月时不会说短句者,均属语言发育迟缓。2.原因(1)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如脑损伤或脑功能不足等。(2)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不用开口,各种需要就能立即得到满足。(3)生活在比较单调,很少有语言往来的环境中,或长期受到歧视、忽视,无人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使孩子失去语言学习的机会。3.预防措施(1)加强语言训练。家长多与孩子说话,教孩子正确的发音,让孩子模仿;通过游戏、朗诵、唱歌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鼓励孩子敢说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2)多与人交往。增加孩子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增长孩子的见识。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节律障碍,多发生于婴幼儿身上,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善或消失,但少数可持续至成人甚至伴随终身。1.症状表现口吃表现为语言节奏失调,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句,发音延长或停顿,在激动、紧张、恐惧时更易出现。常伴有跺脚、拍腿、挤眼、歪嘴、摆手等动作。口吃患儿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卑、退缩、胆怯。2.原因(1)生理因素。(2)心理社会因素(3)疾病(4)模仿3.预防措施(1)营造宽松的环境(2)消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四、行为问题(一)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体或心理的行为,是婴幼儿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却时常发生的一种行为。1.表现当婴幼儿受到挫折时,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抢东西、摔东西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以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和争斗。2.原因(1)生物因素(2)家庭因素(3)社会因素3.矫正措施(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2)提高婴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3)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4)引导婴幼儿合理宣泄情绪(5)了解和满足婴幼儿的合理需要(6)正确运用惩罚方式(7)及时奖励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8)给予榜样示范(二)说谎说谎又称撒谎,是指婴幼儿有意或无意地讲假话。说谎是婴幼儿普遍的行为。1.表现(1)无意说谎。由于婴幼儿认知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往往会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从而造成的说谎。(2)有意说谎。一种出于故意,给别人或自己带来伤害的不真实的话。2.原因(1)认知能力差(2)害怕指责批评、逃避惩罚(3)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4)模仿3.矫正措施(1)正确对待婴幼儿的无意说谎(2)成人做好表率作用(3)培养婴幼儿诚实守信的良好美德(4)营造宽容的气氛(三)多动症婴幼儿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ADHD又称为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行为异常问题,且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1.表现多动、冲动和注意力有明显缺陷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2.原因婴幼儿多动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定论。一般认为是先天体质缺点(神经生理功能异常)、遗传、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的。3.矫正措施(1)药物治疗(2)安排合理的活动(3)饮食调节(4)心理治疗(5)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四)挑食偏食挑食偏食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1.表现婴幼儿在进餐时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吃,而不吃其他的食物。挑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应及早纠正。2.原因(1)受父母饮食偏好的影响(2)日常饮食比较单调(3)不愉快的进餐环境3.矫正措施(1)父母做好表率作用,不挑食(2)变化食物烹饪方法(3)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五)吮吸手指吮吸手指是婴幼儿在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1.表现吮吸手指是指婴幼儿经常控制不住地用牙齿去咬手指甲。婴幼儿指甲上常有大量细菌,经常吮吸手指会把大量细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感染或牙齿受到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严重的还会引起消化道传染病或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2.原因(1)心理因素。吮吸手指的行为与婴幼儿的心理紧张有很大关系。当婴幼儿情绪紧张、焦虑不安、自卑沮丧时,常吮吸手指来缓解内心的不安。(2)生理因素。有些婴幼儿爱吮吸手指可能是由于体内缺少铁、锌等微量元素。3.矫正措施(1)消除心理紧张(2)转移注意力(3)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常修剪指甲(六)习惯性阴部摩擦习惯性阴部摩擦,又称为交叉搓腿综合症,一般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1.表现将两腿交叉上下移擦,或将两腿骑在凳子、木块或某种物体上摩擦外生殖器,摩擦时脸颊泛红,双眼凝视,甚至大汗淋漓,但神志始终清醒,这种现象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2.原因(1)局部疾病(2)心理因素(3)其他因素。偶尔触摸生殖器产生快感而形成。3.矫正措施(1)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2)转移注意力(3)衣服应宽松适度(七)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见于2~3岁的婴幼儿,男孩多于女孩,但女孩一般较为严重。1.表现婴幼儿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大主要症状。2.原因(1)遗传因素(2)感染和免疫因素(3)脑器质性因素批注[A1]批注[A1]:图已为最清晰的图片(4)环境因素3.矫正措施(1)行为训练(2)心理干预(3)药物治疗实践项目二婴幼儿心理发育筛查测验——DDST一、测验年龄范围丹佛发育筛查测验适用年龄范围是0~6岁,实际应用时对四周岁以下的婴幼儿较为适二、测验工具红色绒线团1个(直径10cm葡萄干或小糖丸若干粒;细柄摇荡鼓1个;10块每边长2.5cm的方木(红色7块,蓝、黄、绿色各1块透明无色玻璃小瓶1个,口径1.5cm;小铃铛1只;花皮球1只(直径7~10cm红铅笔1支、白纸1张。三、测验时间每次测验用时15分钟左右。四、测验目的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发展任务,筛查出在动作、语言、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可疑落后者。该测试只用于筛查,而非诊断。五、测验内容丹佛发育筛选测验图(见图2-1)包括105个项目,婴幼儿只做0~3周岁的项目,分布个人-社会、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大动作四个能区,以分别测查四个方面的能力。个人-社会主要涉及婴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如开始认生、用杯子喝水、自己穿衣服等;精细动作-适应性反映婴幼儿精细运动能力和婴幼儿对外界事物分析综合能力,如自发乱涂、模仿画垂直线等;语言方面主要涉及婴幼儿倾听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如学样发音、说出自己的名字等;大动作方面涉及婴幼儿坐、站、走、跑、独足站立等能力,如俯卧抬头、单脚站立等。图的顶边线及底边线均有年龄刻度。105个项目各以横条代表,置于年龄线之内各能区内,横条上有4个点,分别代表25%、50%、75%、90%的正常儿童能完成该项目的年龄刻度。该测验可以以完成每个项目人数的为标准,将被试与常模做比较,能初步了解婴幼儿的发展状况。例如,在某一年龄阶段,90%的婴幼儿都具备了某项技能,而一被试却未掌握,这一测验结果表明该婴幼儿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滞后。此外,横条上标注有“R”的项目表示该项目允许向家长询问取得结果。横条右端上方的号码“1,2……28”是注解,测试时按注解进行。六、测验准备(1)向陪同前来的家长说明测验的目的,本试验是为了发育的筛查,而不是智商测验。测试不要求婴幼儿将所有项目全部、正确地完成。如果婴幼儿有的项目不能正确地完成,家长也不必紧张和担心,更不能代替婴幼儿完成。对于询问的项目,家长应实事求是的回答。(2)测试前应保证婴幼儿体位舒适,精神状态良好。(3)根据被测者的出生年月日,正确计算出被试者的实足年龄。如为早产儿,应减去早产周数,在测试表上画出年龄线,在表格顶线上写明检查日期。七、测验程序一般按测验图排列的先后顺序进行测验。每个能区都从年龄线左侧开始,至少完成3个项目后方可向右进行,切年龄线上的所有项目均要测试。在测定过程中,先选择较容易完成的项目,这样会树立婴幼儿的信心,对于后面较难的项目也会去尝试。每一项目最多可重复测验3次来决定成败。每个项目的评分记录在该项目框的50%处。评分标记“P”表示通过,“F”表示失败,“R”表示婴幼儿不愿合作,“NO”表示婴幼儿没有机会或没有条件表演。“R”和“NO”在计算总分时不予考虑。在年龄线左侧的3个项目中,除用“F”来表示未通过外,还需特别标注,以示该项发育迟滞。切年龄线上未通过的项目无须标记。在测试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婴幼儿的表情、行为、注意力、自信心、与家长的关系以及与检查者的配合程度等,并做详细记录。八、结果评定DDST的结果评定可分为以下4种:(1)异常:2个或2个以上能区中,每个能区中有2项及以上项目发育延迟;1个能区有2项及以上的发育延迟,加上1个能区或更多能区有1项发育延迟和该能区切年龄线的项目均为“F”。(2)可疑:任意能区有2项及以上的发育延迟;一个能区或更多能区有1项发育延迟和该能区切年龄线的项目均为“F”。(3)无法判断:评为“NO”的项目过多,即婴幼儿在测验过程中不积极合作,但不能将这一行为误评为失败。(4)正常:无上述情况者。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熟悉婴幼儿定期健康检查的内容能力目标: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学会用生长发育曲线监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熟悉婴幼儿生长发育生理机能指标的测量。情感目标:增强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生长发育曲线监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协作教学学时第三单元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形态及各部分比例变化较大。在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并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及早发现婴幼儿在护理、喂养、教养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异常,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干预,对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一、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概述(一)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定义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childgrowthanddevelopmentmonitoring)是指自儿童出生后对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系统地进行检查、测定和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其在护理、喂养、教养及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及时采取矫治措施干预,促进其健康成长。这种监测属保健范畴,由儿童保健医护人员分区包干进行。新生儿时进行家庭访视,满月后至儿童保健门诊定期检查。也可将简易测量体重、身高的方法教给父母,由家长监测、发现问题,再去儿童保健门诊咨询。(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时间新生儿出生28天内由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家访3~4次,高危儿适当增加家访次数。目的在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和减轻新生儿发病率。我国卫生部规定定期健康检查的时间为:儿童出生后第1年检查4次,分别在3、6、9、12月龄时进行;出生后第2年2次,分别在18、24月龄时进行;出生后第3年2次,分别在30、36月龄时进行。若发现异常,应随时增加检查次数。(三)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内容1.个人现况和既往病史调查2.体格测量及评价3.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及评价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及评价5.全身系统检查6.常见病的实验室检查7.疾病的筛查、诊治8.营养、喂养指导(四)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意义(1)能及早发现婴幼儿生长发育偏离,找出家庭、幼儿园对孩子照顾养育中的问题,加以指导矫治,使有害因素及早去除,保证婴幼儿沿自己轨道正常生长发育。(2)经常与父母接触建立友好感情,家长能真实地反映情况。也乐意接受指导,这种面对面的群众宣传教育,针对性强,效果较好,且在以后检查时可以随访结果。(3)可长期纵向积累资料,定期加以分析总结,找出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并了解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有利和有害因素,指导改进今后婴幼儿保健工作。(4)通过生长发育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可组织医学各有关学科及心理、教育、社会学等进行多学科跨学科会诊,共同制订防治计划,全面地对婴幼儿进行保健。二、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指标(一)体格发育1.身长(3岁以上称身高)身长(身高)≈(年龄×5)+75cm2.体重1~6个月期间的体重(g)≈出生时体重(g月龄×700g7~12个月期间的体重(g)≈6000(g月龄×250g3.头围4.胸围(二)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1.颅骨前囟1~1.5岁闭合。后囟出生后6~8周闭合。2.脊柱3.长骨4.牙齿(三)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反射新生儿存在的反射主要有:吮吸反射(4~7月消退)、觅食反射(4~7月消退)、拥抱反射(3~6月消退)、握持反射(3~4月消退)、踏步反射(6周消退)、交叉内收肌反射(2月消退)、颈肢反射(2月出现,6月消退)、立足反射(6周消退)、侧弯反射(3月消退腘窝角、爬行反射、腹卧悬垂位。这些神经反射的检查对评定新生儿发育程度及有无脑损伤有一定价值。如果在该消退的年龄没有消退,则应考虑脑发育是否异常。出生后2周左右的婴幼儿即可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即抱起喂奶时出现吮吸动作,表示大脑皮质功能在进一步发展;2个月开始逐渐形成与视、听、味、嗅、触觉等感觉相关的条件反射;3~4个月开始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条件反射;2~3岁时皮质一直功能才能发育完善;3~5岁大脑分析综合能力进一步趋于稳定,智力发展逐渐完善,7~14岁皮质抑制调节功能才达到一定强度。2.动作发育新生儿的动作是泛化的、无规律的和不协调的。婴幼儿动作发育与分化如下:①2个月,俯卧抬头、交替踢脚。②3个月,仰卧头自由活动;扶立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胸前玩手和观看手。③4个月,仰卧位扶起头和躯干保持一个平面,自由转头;手撑上身数分钟;拇指他指相对。④5个月,靠坐。⑤6个月,手撑坐;下肢负重,跳跃;手眼协调,换手。⑥7个月,独坐片刻,身体前倾。⑦8个月,坐稳并左右转身;撑起胸腹;上肢拖着下肢爬行;扶下肢直立片刻。扶栏站;拇指他指抓握。⑧10个月,扶走;拇指食指抓握,随意放下玩具,撕纸。⑨11个月,独站片刻。⑩12个月,手膝爬行。⑪15个月,独走稳,不停步;用小勺,翻书,涂画(12~15月)。⑫1.5岁,爬上楼梯;拉玩具车走,登台阶;搭积木,脱袜子。⑬2~3岁,跑、跳;用杯子喝水,小勺吃东西;一页页翻书,模仿涂画。“高危儿监测10条”常被用于表示发育临界婴幼儿的早期表现,高危儿监测10条内容①护理婴幼儿时手脚经常打挺、用力屈曲或伸直,好像“很有力”。②满月后头常往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③3个月,不能抬头。④4个月,紧握拳,拇指内收紧贴手掌。⑤5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⑥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⑦7个月,不会发ba、ma音。⑧8个月,不能独坐。⑨头和手频繁抖动。⑩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3.感知觉发育3~5周集中5秒,注意距离1.5米;对强烈气味不愉快。6~8周凝视光源,跟过中线;辨别声音方向并转头;痛觉敏锐。3月集中7到10分钟,距离4~7米;头耳协调;区分温度至1.5度。4~5月凝视物体,75厘米视距,视力0.1;对食物的改变非常敏感。6月手眼协调。7月嗅觉灵敏;有皮肤感觉定位能力。8~9月视深度感觉,看小物体,看3~3.5米范围内的人物活动;确定声音方向,区分声音意义。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学样发音。1.5岁注视3米远的小玩具;区分各种气味。2~3岁事物的大小,距离方向和位置,区分垂直与横线,视力0.5;听懂简单的吩咐;通过触觉区分软、硬、冷、热。4.语言发展6~8周哭声分化。4~5月咿呀学语。8~9月听懂一些话,咿呀学语高峰。1岁将自己理解的词语说出来。1.5~2岁双词和三词。2~3岁代词你我,口语学习的关键时期。5.注意和记忆3~5周出现注意。3月注意新鲜事物,短时记忆。4~5月对事物认知,保持10天左右可再认。6月短时集中注意。2~3岁集中注意10~20分钟。(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1)NCHS-CDC-WHO标准。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NCHS-CDC-WHO(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世界卫生组织)生长发育参考标准。(2)中国九市城、郊区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参考值。我国卫生部于每隔10年组织一次儿童生长发育抽样调查(1975年、1985年、1995年和2005年9个城市分布在东、西、南、北、中5片,以这9个城市中一定数量的、不同年龄儿童的测量值作为参数,制定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准的“全国九市标准”。2.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1)指数评价法。身高体重指数:体重(g)/身高(cm)。身高胸围指数:。身高坐高指数:。④BMI(bodymassindex)指数:。⑤Rohrer指数:。(2)离差评价法。表5-1五等级评价标准表上等+2S以上中上等+S+2S以上S中下等-S-2S以上下等-2S以上(3)百分位数评价法。(4)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5)发育年龄评价法。实践活动实践项目一婴幼儿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活动目标】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基本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活动内容】一、身长(身高)的测量二、体重的测量三、头围的测量四、胸围的测量五、坐高(顶臀长)【注意事项】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每月测量1次;7~12个月的婴幼儿每2个月测量1次;1~2岁的婴幼儿每3个月测量1次,2~3岁的婴幼儿每半年测量1次。实践项目二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图【活动目标】运用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图,评价其生长发育水平。【活动内容】一、参照标准目前我国医院的儿科和儿保科医生通过为婴幼儿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来监测婴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图,并以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颁布的新的“儿童生长标准”(TheWHOChildGrowthStandards)和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6月2日发布的《中国七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做参考,来综合考查、监测我国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而指导其照料者对其施予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照料。二、参照方法医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生长曲线图来了解婴幼儿的生长状况。用生长曲线检测婴幼儿的身高、体重的发育比起简单用一个数字断定他们是高是胖要更科学。整个曲线由若干条连续曲线组成,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为-3,如果婴幼儿低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为+3,如果婴幼儿高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过速的可能性。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引起关注。中间的一条曲线为0,代表为平均值。将身高、体重的测量结果描绘在生长曲线图上,连成一条曲线。有些婴幼儿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生长曲线呈斜线,但只要一直在正常值范围内就不用担心。三、绘制方法每个月为婴幼儿测量1次身高、体重、头围、以及身体质量指数,对照年龄列,按照测量的数字画上一点;连续测量几次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就是生长曲线图。可以动态观察:如果婴幼儿的生长曲线一直在正常值范围内(3号线到-3号线之间)匀速顺时增长就是正常的。如果宝宝的曲线在正常走势时落在3或者-3以外就说明孩子有一些问题了。或者突然升高或降低都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同样,如果计算出孩子的BMI值,描绘在BMI曲线上,曲线匀速顺时增长为正常。它的曲线图增长速度比身高、体重要慢,平稳地前进。一旦超出正常值(3号线到-3号线之间)或递增(减)速度过快,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注意事项】通过生长曲线图,可以直观的、快速地了解婴幼儿生长的情况,通过连续追踪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生长的趋势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的情况,以便及早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也有可能存在误区。1.顺时记录每个月为婴幼儿测量一次身高、体重,把测量结果描绘在生长曲线图上(不要在婴幼儿患病期间测量连成一条曲线。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在正常值范围内(3号线到-3号线之间)匀速顺时增长就是正常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