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基础医学综合-西医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第15部分)_第1页
中医三基-基础医学综合-西医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第15部分)_第2页
中医三基-基础医学综合-西医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第15部分)_第3页
中医三基-基础医学综合-西医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第15部分)_第4页
中医三基-基础医学综合-西医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第15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三基-基础医学综合-西医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第15部分)

名词解释题1.衣原体(chlamydia)答案:(为革兰阴性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名词解释题2.前噬菌体答案:(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名词解释题3.婴儿肉毒病答案:(多见于出生2周至8个月的婴儿,因摄入被肉毒梭菌芽孢污染的食品(如蜂蜜)而致病。临床表现为便秘,吸乳与啼哭无力,吞咽困难,眼睑下垂,眼内、外直肌麻痹,脸部肌肉松弛,全身肌肉张力降低,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名词解释题4.生长抑制试验答案:(将含有特异性抗血清的纸片贴于接种有支原体的琼脂平板表面,若两者相对应则纸片周围生长的菌落受到抑制,该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多数支原体血清学分型和鉴定最常用的方法。)

名词解释题5.诺如病毒(norovirus)答案:(归属于杯状病毒科,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是全球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

名词解释题6.生物制品答案:(用于人工免疫的生物性制剂。)

名词解释题7.血凝抑制试验答案:(具有血凝素的病毒能凝集鸡、豚鼠和人等的红细胞,称血凝现象。这种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血凝抑制。其原理是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抑了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与红细胞的结合,常用于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也可鉴定病毒的型与亚型。)

名词解释题8.抗生素(antibiotics)答案:(是指对特定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名词解释题9.抗原性转变答案:(见于甲型流感病毒。指在自然流行条件下,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或两种抗原结构发生大幅度的变异,或由于病毒基因组发生重排而形成的变异。属于质的变化,可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

名词解释题10.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答案:(是肠道病毒的典型代表,基因组为单正链RNA,病毒体呈球形,直径24~30nm。经粪-口途径传播后,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小儿麻痹症。)

名词解释题11.半数致死量答案:(即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名词解释题12.R质粒答案:(由耐药传递因子(resistancetransferfactor,RTF)和耐药决定子(resistancedeterminant,r-det)组成。RTF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接合及转移;r-det则决定菌株的耐药性。)

名词解释题13.侵袭力答案:(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invasiveness)。侵袭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

名词解释题14.插入序列答案:(是细菌中最简单的一类转座元件,其长度为数百个到两千核苷酸对,不携带任何与转位功能无关的已知基因,可双向插入,通过正、反向整合到基因组上。IS是细菌染色体、质粒和某些噬菌体基因组的正常组分,其共同特征为:两侧末端有反向重复序列,编码一种参与转位作用的转位酶,识别反向重复序列,催化转座元件自基因组中解离。)

名词解释题15.血浆凝固酶答案:(是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能使人或兔的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名词解释题16.BCYE培养基答案:(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含有L-半胱氨酸、焦磷酸铁,可作为军团菌的培养基。)

名词解释题17.TLRs答案:(是细胞表面天然免疫的一类细胞通道受体及病原模式识别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病原体的特殊成分,并向胞内传递信号,诱导炎症和免疫反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

名词解释题18.动物源性细菌答案:(以动物作为传染源,能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名词解释题19.顿挫感染答案:(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后,由于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

名词解释题20.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答案:(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伤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名词解释题21.卡介苗答案:(卡-介二氏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变异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名词解释题22.药物敏感试验答案:(简称药敏试验。是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及时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题23.疱疹病毒答案:(是一群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

名词解释题24.干扰素答案:(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在控制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在机体内扩散以及促进病毒性疾病的痊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干扰素也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是抗病毒的主要生物试剂,在防治病毒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名词解释题25.复制周期(replicationcycle)答案:(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五个阶段。)

名词解释题26.HBcAg答案:(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HBV的内衣壳成分。由于HBV表面包有外衣壳,故在外周血中很难检出HBcAg。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HBc-Ab),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效价抗体是既往感染的标志,高效价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名词解释题27.抗酸杆菌答案:(分枝杆菌属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难以用一般染料染色,需用助染剂并加温使之着色,着色后又不易以含有3%HCl的乙醇脱色,故称为抗酸杆菌。)

名词解释题28.医学微生物学答案:(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等,以控制和消灭包括传染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名词解释题29.干扰现象答案:(指当两种不同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所发生的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病毒增殖的现象。)

名词解释题30.肥达试验答案:(指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型)H抗原与病人血清进行试管定量凝集试验,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方法,作为伤寒与副伤寒的辅助诊断。)

名词解释题31.酵母型菌落答案:(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柔软、致密、光滑、湿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芽生孢子,无菌丝。新生隐球菌的菌落属于此型。)

名词解释题32.质粒答案:(游离于细菌(及个别真核细胞)染色体DNA之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多数是一种共价闭合环状DNA,长度是1~300kb。)

名词解释题33.缺陷病毒答案:(指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也称为缺陷干扰颗粒。)

名词解释题34.慢性移行性红斑答案:(病人被携带莱姆病病原体的疫蜱叮咬后,在叮咬部位可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继而扩大为圆形皮损,直径5~50cm,边缘鲜红,中央呈退行性变,称为慢性移行性红斑(erythemachronicummigrans,ECM),多个ECM重叠在一起可形成枪靶形。)

名词解释题35.抗毒素答案:(将类毒素或外毒素给马进行多次免疫后,待马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分离血清,提取其免疫球蛋白即可精制成抗毒素制剂。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紧急预防。临床常用的有精制破伤风、白喉和肉毒抗毒素以及多价精制气性坏疽抗毒素等。)

名词解释题36.神奈川现象答案:(95%从腹泻病人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作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完全透亮的beta;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KP),KP+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名词解释题37.专性胞内菌答案:(不论在宿主体内或体外,都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细菌。)

名词解释题38.病毒体答案:(将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名词解释题39.水平传播答案:(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人-人和动物-人之间(包括通过媒介)的传播。病毒可经破损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泌尿生殖道等途径感染。)

名词解释题40.异染颗粒答案:(棒状杆菌属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时,菌体内出现节段浓染或深染的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主要成分为核糖核酸和多磷酸盐,嗜碱性强。异染颗粒是白喉棒状杆菌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名词解释题41.隐性感染答案:(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名词解释题42.Nagler反应答案:(在卵黄平板上,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alpha;毒素)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导致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该现象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所中和,称为Nagler反应。)

名词解释题43.Prpsc答案:(Prpsc即羊瘙痒病朊蛋白,由细胞朊蛋白(Prpc)变构而来,对蛋白酶K有抗性,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

名词解释题44.假膜答案:(呼吸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时,细菌和毒素使感染局部的黏膜上皮细胞产生渗出性炎症和坏死性炎症,血管扩张引起纤维蛋白原渗出。炎性细胞、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白喉棒状杆菌等积聚在一起,形成的灰白色点状或片状物称为假膜。)

名词解释题45.细胞朊蛋白答案:(为正常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存在的结构正常的朊蛋白,由PrP基因编码,对蛋白酶K敏感,不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

名词解释题46.消毒答案:(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名词解释题47.孢子丝菌病答案:(人类可通过有创伤的皮肤接触染有孢子丝菌的土壤、植物或污染物,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及相邻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

名词解释题48.侵袭力答案:(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名词解释题49.热原质答案:(指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多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名词解释题50.病毒(virus)答案:(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核酸类型单一(DNA或R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名词解释题51.钝化酶(modifiedenzyme)答案:(由细菌产生的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一类酶。通过水解或修饰,使药物在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

名词解释题52.gp120答案:(为HIV包膜表面刺突糖蛋白。当HIV感染CD4+T细胞时,gp120可与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与HIV的吸附易感宿主细胞有关,gp120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但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

名词解释题53.白喉毒素答案:(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由beta;-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毒性较强的外毒素。完整的白喉毒素是一条大量含精氨酸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分为A和B两个片段。B链与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上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易感细胞,使EF2失活,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合成蛋白质,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名词解释题54.幽门螺杆菌答案:(属于螺杆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弯曲成弧形、S形或海鸥状,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鞭毛,运动活泼,与人类慢性胃窦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关系密切。)

名词解释题55.猫抓病答案:(由汉塞巴通体感染引起的。患者大多有被猫或狗咬伤、抓伤或接触史,局部皮肤出现脓疱,淋巴结肿大,发热、厌食、肌痛和脾肿大等临床综合征。常合并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称为帕里诺(Parinaud)眼淋巴结综合征,为l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名词解释题56.波浪热答案:(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在病程中重复出现并可持续数月之久,多见于布氏杆菌病,称为波浪热。)

名词解释题57.BCG答案:(1908年Calmette和Guerin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传代,历时13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称为BCG(BacilleCalmette-Guerin),即卡介苗。)

名词解释题58.汉坦病毒基因组答案:(为单负链RNA基因组,分大(L)、中(M)和小(S)3个节段。)

名词解释题59.索状因子答案:(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脂质组分,即海藻糖6,6rsquo;-二分枝菌酸,因可导致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紧密黏成索状的物质,故也称为索状因子,是结核分枝杆菌重要的致病因子。)

名词解释题60.轮状病毒(rotavirus)答案:(归属于呼肠病毒科,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无包膜,其双层衣壳排列的形状极像车轮,故命名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名词解释题61.微生物超抗原答案:(许多细菌、某些病毒及支原体等微生物能产生不同于常规抗原的蛋白质,是一类高活性蛋白分子,能激发过量的以大量T细胞核细胞因子为特征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致病作用,这种毒素蛋白称为微生物超抗原。)

名词解释题62.痉挛毒素答案:(tetanospasmin,破伤风梭菌在细菌裂解时释放产生的外毒素,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该毒素入血经血液循环达到神经肌肉接点处而致病。破伤风痉挛毒素属神经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mu;g。因化学性质为蛋白质,不耐热,65℃30分钟即被破坏;亦可被肠道中存在的蛋白酶所破坏。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用于预防破伤风。)

名词解释题63.Rickettsia答案:(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传染病的革兰阴性小杆菌。)

名词解释题64.肠道病毒(enterovirus)答案:(是指经消化道感染和传播、能在肠道中复制、并引起人类相关疾病的胃肠道感染病毒,归类于小RNA病毒科。这类病毒虽然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和感染,但引起的主要疾病却在肠道外,如脊髓灰质炎、心肌炎、手足口病等。)

名词解释题65.深部感染真菌答案:(侵犯表皮及其附属器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原性真菌或机会致病性真菌。)

名词解释题66.缺陷病毒(defectivevirus)答案:(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名词解释题67.溶原性转换答案:(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称为溶原性转换。)

名词解释题68.白喉抗毒素答案:(是用白喉类毒素免疫动物得到的抗血清,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白喉。使用前需作皮肤试验,以避免超敏反应的发生。)

名词解释题69.毒血症答案:(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能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名词解释题70.CPE答案:(即细胞病变效应,指溶细胞性病毒在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胞出现细胞裂解/细胞融合/细胞增生/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等形态变化的现象。)

名词解释题71.TCID50答案:(即50%组织细胞感染量测定,将待测病毒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分别接种于单层细胞,经培养后观察CPE等病毒增殖指标,以感染50%细胞的最高病毒稀释度为判定终点,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出TCID50。此方法是以CPE作指标,判断病毒的感染性和毒力。)

名词解释题72.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答案:(是接触依赖性分泌,需较多的蛋白质参与,所分泌的效应蛋白不在胞周间停留,也不被切割,直接从胞质输送到细胞表面或将这些蛋白注入宿主细胞而发挥致病作用。)

名词解释题73.鼠毒素答案:(由质粒DNA编码的外毒素,为可溶性蛋白,当鼠疫耶尔森菌自溶裂解后释放出鼠毒素,剧毒。主要作用于心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引起毒血症和休克。)

名词解释题74.prion答案:(即朊粒,又称朊病毒。朊粒是一种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不含有核酸,引起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名词解释题75.衣原体答案:(是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细菌学范畴。)

名词解释题76.spore答案:(即芽胞,是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及核质集中并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遮光性很强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名词解释题77.微生物答案:(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名词解释题78.鹅口疮答案:(亦称口腔念珠菌病,是白念珠菌感染口腔齿龈、颊部、上腭等处黏膜,形成凝乳状白膜的一种念珠菌病。)

名词解释题79.带菌者答案:(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种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继续排菌。)

名词解释题80.人工免疫答案:(是指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射或服用某种病原微生物抗原或注射特异性抗体,从而达到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目的。人工免疫可分为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名词解释题81.补体答案:(是一种血清蛋白质,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不耐热,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微生物所激活,导致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可通过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被激活,即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名词解释题82.VZV答案:(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水痘-带状疱疹,儿童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成年后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

名词解释题83.血凝素答案:(成分是糖蛋白,易变异,和NA一起作为甲型流感病毒划分亚型的依据。主要功能有:①凝集红细胞,能使多种动物或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血凝现象可以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②吸附宿主细胞,使病毒进入机体细胞;③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名词解释题84.黑死病答案:(败血症鼠疫因循环衰竭严重,皮肤发绀及皮肤广泛发生瘀斑、坏死,使患者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名词解释题85.Koplik斑答案:(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在全身出疹前1~2天,患者口腔两侧颊黏膜可出现中心灰白、周围红晕的斑点,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名词解释题86.硫黄样颗粒(sulfurgranule)答案:(在放线菌感染的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黄样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硫黄样颗粒镜检,可见其呈菊花状,中心由菌丝交织组成,周围是棒状长丝放射状排列,是诊断放线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名词解释题87.葡萄球菌A蛋白(SPA)答案:(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上具有抗原性的一种表面蛋白,为单链多肽,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含此抗原。SPA可与人类IgG1、IgG2及IgCa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竞争性阻断IgG抗体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了抗体介导的细胞调理吞噬作用。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作用、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Fc段结合SPA的IgG抗体后,其Fab段依然可以和相应抗原结合。用含SPA葡萄球菌作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后与相应抗原产生协同凝集试验,广泛用于多种抗原检出。)

名词解释题88.灰指甲答案:(毛癣菌和表皮癣菌所引起的甲癣,俗称灰指甲,属于真菌浅部感染的一种。)

名词解释题89.白喉答案:(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该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可入血侵犯心肌细胞、外周神经末梢等敏感细胞,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和外周神经麻痹,严重的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名词解释题90.结核菌素试验答案:(指儿童受结核感染4~8周后,其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由于致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

名词解释题91.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答案:(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名词解释题92.细菌耐药性(bacterialantimicrobialagentresistance):答案:(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相对不敏感性和抵抗性。耐药性的程度通常用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表示。)

名词解释题93.抗原漂移答案:(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是极易发生变异,在亚型内部经常发生小变异(量变),称为抗原漂移。)

名词解释题94.表位答案:(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性结构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抗原通过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单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表位,其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每种表位只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名词解释题95.包涵体(inclusionbody)答案:(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

名词解释题96.巴氏消毒法答案:(即利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致病菌,却又能保持乳中营养成分和风味基本不变的消毒法。)

名词解释题97.无菌答案:(不含任何活菌的状态。)

名词解释题98.转化答案:(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名词解释题99.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答案:(简称抗O试验,是用已知的链球菌溶素O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O抗体的中和实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名词解释题100.AIDS相关综合征答案:(当HIV感染后,随着HIV的大量复制并造成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性损伤,出现各种症状如发热、盗汗、慢性腹泻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并呈进行性加重。)

名词解释题101.虫媒病毒答案:(是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节肢动物既是病毒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多数虫媒病毒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名词解释题102.反转录病毒答案:(是一组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嗜T细胞病毒。)

名词解释题103.足分枝菌病答案:(巴西诺卡菌可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感染好发于腿部和足,称足分枝菌病。)

名词解释题104.芽孢答案:(革兰阳性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即为芽孢。其抵抗力强,衡量灭菌效果时,常以杀死芽孢作为判断指标。芽孢的大小、形态、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助于细菌鉴别。)

名词解释题105.互补作用答案:(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如结构蛋白和代谢酶等)促使另一病毒增殖的现象。)

名词解释题106.医学微生物学答案:(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名词解释题107.着色真菌病答案:(着色真菌可由外伤侵入人体,引起颜面、下肢及臀部等暴露部位感染,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色或黑色区,故称着色真菌病。)

名词解释题108.防腐答案:(指抑制病原生物生长繁殖、防止物品腐败变质的方法。)

名词解释题109.迟发感染答案:(又称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最后以死亡而告终。如麻疹病毒感染后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名词解释题110.机会致病性微生物答案:(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名词解释题111.DPT混合疫苗答案:(即由百日咳死菌苗和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的l白百破三联疫苗,用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预防,效果较好。)

名词解释题112.HFRS答案:(即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由汉坦病毒科的多种病毒引起;主要的传染源为啮齿动物;动物源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HFRS在临床上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病后可获稳定而持久的免疫力。)

名词解释题113.汹涌发酵答案:(stormyfermentation,产气荚膜梭菌在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将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层上推、气势凶猛的现象。)

简答题114.简述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答案:(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系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传播,常见的为海蜇、蟹类、鱼、海虾及各种贝类。临床表现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有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粪便多为水样,少数为血水样,病程较短,恢复较快,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简答题115.简述脊髓灰质炎的特异预防措施。答案:(脊髓灰质炎的特异预防措施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有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二者都是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混合疫苗,免疫后可获得针对三个血清型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建议首先使用IPV免疫两次,再口服OPV进行全程免疫,可消除或降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简答题116.简述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和致病机制。答案:(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病毒经胃肠道侵入人体后,在小肠黏膜绒毛细胞内增殖并损伤其转运机制,造成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萎缩、脱落和细胞溶解死亡,使肠道吸收功能受损而致泻。致泻的另一原因是病毒的非结构P4蛋白(NSP4)有肠毒素样的作用,刺激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引发肠液过度分泌和重吸收减少,出现严重腹泻。)

简答题117.某位22岁农民,入院前4天在田间劳动时,突然头痛、发热、周身不适,小腿酸痛。入院前3天开始咳嗽、痰中带血,症状逐日加重。病前曾参加稻田抢收,同村有5人患同样症状疾病。查体:体温41℃,脉搏132次/分,呈急性重病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压痛阳性,右肺有少许湿啰音。X线胸片示两肺布满模糊的絮状斑影。《/br》请回答下列问题:《/br》1.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哪种疾病最为相关?《/br》2.试述引起该疾病的病原体、传染源及致病特点。答案:(1.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钩端螺旋体病最为相关。2.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传染源为黑线姬鼠、猪、牛等。致病特点如下:钩端螺旋体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在局部经7~10天潜伏期,然后进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早期钩体败血症。钩端螺旋体在血中存在1个月左右,随后侵入肝、脾、肾、肺、心、淋巴结与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晚期引起相关脏器与组织的损害及体征。由于钩端螺旋体的菌型、毒力、数量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病程发展与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肌肉疼痛、头痛、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晚期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根据患者受损的主要脏器不同,分为肺出血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低血压休克型、肾衰竭型等病型。晚期多数患者恢复,少数患者可出现眼血管膜炎、脑动脉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或后发症,其发病机制与超敏反应有关。)

简答题118.简述百日咳的主要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答案:(细菌经呼吸道进入机体。目前我国一直采用死菌苗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的l白百破三联疫苗(DPT)进行预防,效果较好。必要时可用高效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

简答题119.患者,男,35岁。2个月前外科手术时输血500ml,近日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血清学检测:anti-HAVIgM(-),HBsAg(-),HCVRNA(+),anti-HCVIgM(+),anti-HDV(-),anti-HEV(-)。《/br》请回答以下问题:《/br》1.该患者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br》2.感染途径有哪些?如何防止感染?答案:(1.该患者可能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2.感染途径:血液传播(输血、注射);母婴传播(垂直感染);接触传播(性接触等)。一般预防:严格消毒患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及分泌物;严格筛选献血员;控制医源性传播。)

简答题120.简述病毒体的结构。答案:((1)裸露病毒体的结构:①核心,含RNA或DNA,有些病毒还含有辅助酶;②衣壳,由多肽组成壳粒,壳粒按一定的对称方式排列组合成衣壳。核心和衣壳共同组成核衣壳。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2)包膜病毒体结构:①在核衣壳外还有类脂组成的包膜,包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②包膜表面常有不同类型的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

简答题121.试述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特点。答案:(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特点:①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为患者或带毒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部位或污染物品传播,生殖器感染主要由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②感染过程:病毒感染仅停留在局部皮肤和黏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③所致疾病:可引起皮肤和黏膜的各种乳头瘤(疣),临床上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等。HPV-6和HPV-11等常引起外生殖器部位尖锐湿疣,为性传播疾病之一。HPV-16、HPV-18、HPV-31和HPV-33等与宫颈癌、肛门癌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简答题122.试述白喉毒素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上的可能用途。答案:((1)白喉毒素为AB型毒素,其中B亚单位与易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易感细胞;A亚单位可灭活细胞内肽链延长因子2,抑制蛋白质的合成。(2)利用白喉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肿瘤单克隆抗体与相应的肿瘤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构建成免疫毒素(l生物导弹),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即将白喉毒素A亚单位与肿瘤单克隆抗体结合,借助抗体的特异性将毒素带至肿瘤细胞内杀死肿瘤细胞。)

简答题123.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答案:(①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包括两部分,即核心和衣壳。无胞膜的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体。病毒核心是病毒体的中心结构,其成分主要由一种类型核酸即DNA或RNA组成。功能:病毒复制;决定病毒的特性;具有感染性。病毒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面的一层蛋白质结构。功能: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②包膜:是包绕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及脂类,常以糖蛋白或脂蛋白形式存在。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具有病毒抗原的特异性。)

简答题124.简述HIV的形态结构特点。答案:(HIV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20nm。最外层有包膜,表面有糖蛋白刺突gp120和gp41。病毒基因组为正链ssRNA(二聚体)、核衣壳蛋白(p7)、衣壳蛋白(p24),内膜蛋白(p17),并携带有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RNA酶H。)

简答题125.简述人类主要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答案:(人类主要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新疆出血热病毒和汉坦病毒均属布尼亚病毒科,前者通过蜱传播,引起新疆出血热;后者通过啮齿动物传播,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由蚊传播,引起登革出血热;黄热病病毒属黄病毒科,由蚊传播,引起黄热病;埃波拉病毒属线状病毒科,传播媒介未明,引起埃波拉出血热。)

简答题126.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答案:(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如下:内源性感染,为其主要感染形式,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多呈慢性过程;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形成局部脓肿或组织坏死,也可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分泌物或脓液黏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简答题127.简述肽聚糖结构,以及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答案:(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通过beta;-1,4糖苷键连接;四肽侧链连接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此外,四肽侧链之间由五肽交联桥连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青霉素可专一性地抑制交联桥形成过程中的转肽酶活性,使肽聚糖合成中断。抑制交联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寡聚糖骨架中的beta;-1,4糖苷键,均能破坏肽聚糖骨架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简答题128.患者,男,50岁。因发热、头痛、乏力、厌食和全身瘙痒而就诊。10天前出现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伴恶心,3天前尿液加深如浓茶样。体格检查:精神萎靡,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心、肺(-),肝大、肝区叩痛(+),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ALT727U(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参考值为0~40U/L),STB47.7mu;mol/L(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为3.4~17.1mu;mol/L;34~170mu;mol/,L为轻度黄疸),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HBVDNA2.37times;105copies/ml。《/br》请回答以下问题:《/br》1.该患者感染HBV的可能途经是什么?《/br》2.HBV有哪些抗原抗体系统?请说明该病人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br》3.说明HBV感染肝细胞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免疫学机制。《/br》4.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何防止HBV的感染?答案:(1.HBV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感染人体:①血液和血制品途径:极少量污染血即可引起感染。②母婴垂直传播:可通过胎盘、分娩时的产道和哺乳等途径感染。③性接触及密切接触传播: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均有HBV,可通过性行为传播。2.HBV有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即HBsAg与抗HBs、HBcAg与抗HBc、HBeAg与抗HBe。该患者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为l大三阳,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传染性强。3.HBV感染肝细胞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免疫机制:①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损伤:HBV在肝细胞内增殖可使肝细胞表面表达HBsAg、HBeAg或HBcAg等抗原成分,病毒抗原致敏的CTL对带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起杀伤作用,CD4+Th1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细胞免疫在清除病毒的同进,也造成肝细胞损伤。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弱程度决定肝细胞的损伤程度。②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损伤: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肝脏,可致肝毛细血管栓塞,导致急性肝坏死。③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细胞表面肝特异性脂蛋白暴露,诱发自身抗体,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4.(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供血员的筛选,降低输血后乙肝的发生率。(2)切断传播途径:普及一次性注射器,对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用过的食具、药杯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3)保护易感人群:对新生儿、高危人群等进行预防接种,注射HBV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用含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可作紧急预防和阻断母婴传播。)

简答题129.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imgalt=""height="282"src="/upfile/upload/files/2019-05-24/imgd015c150ce384258be7adc368e1007ab.png"width="814"/》)

简答题130.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以及感染特点。答案:((1)生物学性状:该菌为直或微弯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和单端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可产生蓝绿色水溶性色素,氧化酶试验阳性。42℃可生长。(2)感染特点:①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机体各部位的感染,可以是内源性的也可以是外源性的。该菌通过接触传染,是医源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②具有多种毒素和酶,有较强的蛋白分解能力,可感染人体的任何部位和组织,引起化脓性感染,脓液稀薄带绿色,并常引起败血症。③抵抗力较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此治疗时应选用敏感抗生素。)

简答题131.钩端螺旋体病发病过程及疾病转归。答案:(钩端螺旋体病发病过程及疾病转归如下:钩端螺旋体能穿透完整的皮肤、黏膜或其破损处侵入人体,在局部迅速繁殖,并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循环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出现中毒性败血症症状,如高热、乏力、头痛、腓肠肌疼痛等,也可有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钩端螺旋体随血流播散至各个脏器,因不同脏器病变程度不一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毛细血管性出血、微循环障碍及黄疸是常见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分为肺出血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和脑膜脑炎型,多数为流感伤寒型,其病情较轻,但肺弥漫出血型病人病死率高达50%以上,黄疸出血型、肾型和脑膜脑炎型病人也常因肾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部分病人可出现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病程一般为一周至一个月。)

简答题132.简述人星状病毒致病性的主要特点。答案:(人星状病毒侵犯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造成细胞死亡裂解,将病毒颗粒释放到肠腔中。在感染的急性期,粪便中含大量病毒颗粒,是导致星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星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轮状病毒胃肠炎,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水样便为主;但症状较轻,病程1~4天。)

简答题133.简述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答案:(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1)形态:球形,有包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表面含有糖蛋白刺突。(2)基因组:线形双链DNA。(3)增殖:HSV、VZV、HCMV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4)感染类型:多样,包括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性感染。)

简答题134.试述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答案:(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主要是指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变异。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抗原漂移是指亚型内HA和(或)NA蛋白发生抗原变异。造成病毒抗原漂移的原因是由于其RNA多聚酶缺少DNA多聚酶所具有的纠错功能使得基因本身突变率高,以及人群自然选择压力导致HA和(或)NA基因快速变化,这种快速变化可影响抗原位点的结构或者造成抗原蛋白糖化位点的增减,从而改变病毒的抗原性,使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失效。发生抗原漂移的变异株出现后可先在局部地区引起小规模流感暴发流行,然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扩散。因此,抗原漂移往往是流感病毒流行的预兆。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抗原性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异,导致一种新HA和(或)NA亚型在人群中突然出现。这种抗原变异株常是由动物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杂交而产生的重组株,但也可能是非基因重配的动物流感病毒直接传播到人。由于人群对新亚型缺乏特异性免疫,因此容易造成新型流感大流行。)

简答题135.HBV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哪些?答案:(HBV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并不明显,其抗原成分诱发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导致了肝细胞的破坏。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肝细胞感染HBV后,膜上可出现HBV特异性抗原和暴露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诱导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和肝细胞上相应的抗原结合,继而可通过激活补体、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等诱发ADCC作用,破坏肝细胞。②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通过CTL的直接杀伤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肝细胞的破坏。③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在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可检出HBsAg抗-HBs复合物,此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等处,激活补体,诱发Ⅲ型变态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皮疹及血管炎等肝外组织器官的损害。此外,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可使肝内小血管栓塞,大量肝细胞坏死而致重症肝炎。)

简答题136.病毒检测和细菌检测的方法有何区别?答案:(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与细菌检测主要在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上有较大区别:(1)病毒的观察需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细胞在某些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包涵体;细菌则常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染色、形态和排列。(2)病毒的分离培养需用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组织细胞培养,而绝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3)培养物的鉴定:病毒多通过观察动物发病或细胞病变效应等方法;细菌则主要观察菌落特征、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

简答题137.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答案:(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如下:无芽胞厌氧菌是寄生于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腔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当其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和菌群失调等情况下,伴有局部厌氧微环境的形成,如因烧伤、放化疗、肿瘤压迫等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易引起内源性感染。)

简答题138.衣原体有哪些共同特征?答案:((1)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有独特发育周期,更接近于细菌的原核微生物。(2)有细胞壁,含有DNA和RNA,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3)具有一些酶类但不够完善,这些酶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要由宿主细胞提供,须严格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简答题139.请比较衣原体和病毒有何区别?答案:(①衣原体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非细胞型微生物;②衣原体有独特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以复制方式增殖,只有一种核酸类型;③衣原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病毒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

简答题140.试述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答案:(HBV的血清标志物检测,主要包括抗原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抗体检测主要是l两对半,即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以及抗-HBc。HBsAg是HBV感染的指标,是筛选献血员的必检指标;抗-HBs是HBV的特异性中和抗体,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HBeAg、抗-HBcIgM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强,抗-HBe阳性表示HBV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病毒核酸检测主要采用PCR或qPCR法检测HBVDNA,感染者血清HBVDNA出现早,在慢性感染者中HBVDNA可持续阳性,检出HBV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可靠的指标。)

简答题141.试述霍乱毒素的分子结构及致病机制。答案:(霍乱毒素是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热不稳定多聚体蛋白。B亚单位可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经蛋白酶作用裂解为A1和A2两条多肽。A1作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可使NAD(辅酶Ⅰ)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到G蛋白上,导致腺苷酸环化酶的持续活化,使细胞内ATP不断转化成为cAMP,细胞内cAMP水平的升高,刺激肠黏膜隐窝细胞主动分泌Cl-和HCO3-,抑制肠绒毛细胞对Na+的摄入,同时,水伴随离子大量丢失,导致病人出现严重腹泻与呕吐。)

简答题142.简述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答案:((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乙醇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磷脂、脂蛋白、脂多糖含量极高,乙醇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乙醇溶解而脱色。(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从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制是抑制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beta;-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3)与细胞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脂多糖(LPS),脂类A是其中主要毒性成分;G+菌的膜磷壁酸,具有黏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可用于分群、分型;G+菌的壁磷壁酸具有抗原性。)

简答题143.患者小云,女性,4岁,随母由农村迁来城区幼儿园(免疫接种史不详),近日突然发热,喉痛,体乏。体检:体温38.2℃,P100次/分钟,鼻咽部有灰白色膜状物,拭之不易除去。试述小云可能患了什么疾病?对小云及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答案:((1)小云可能得了白喉。(2)对小云的处理:隔离,尽早,足量抗毒素,抗生素,亦可加上白喉类毒素。(3)对其他小朋友的处理:如果已有基础免疫:注射类毒素;如果未有免疫:使用抗生素(抗毒素))

简答题144.可用于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点?答案:((1)灭活疫苗:通过理化方法将具有毒力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失去了感染性但仍保留原病毒的抗原性,在贮存和运输方面较减毒活疫苗更为方便。常用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2)减毒活疫苗:通过毒力变异或人工选择培养将毒株变为减毒株或无毒株,可在体内增殖诱生免疫应答,接种量及接种次数均比灭活疫苗少,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3)亚单位疫苗:是指用病毒保护性抗原如病毒包膜或衣壳的蛋白亚单位制成的不含有核酸、但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疫苗。如HBsAg及狂犬病病毒刺突糖蛋白等。(4)基因工程疫苗:采用DNA重组技术,提取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插入载体,并导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纯化后制成的疫苗。如目前广泛使用的重组乙肝疫苗。(5)重组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大多处于研制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应用。)

简答题145.试述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答案:(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如下:(1)生物拮抗作用,不利于致病菌在人体的生长繁殖;(2)营养作用,包括产生一些对机体有利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有利于机体健康;(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分化,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某些免疫物质,通过交叉反应,可对病原体发挥作用;(4)抗衰老作用,人体正常菌群,如乳酸菌、双歧杆菌,有利于机体健康,具有抗衰老作用;(5)抗肿瘤作用,通过激活吞噬细胞和免疫系统,可以调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简答题146.简述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答案:(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其生理作用有:①生物拮抗作用:能抵抗外来致病菌,使之不能定植或被杀死;②营养作用: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可供机体吸收利用;③免疫作用:能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一定保护作用;④抗衰老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

简答题147.患者,女,24岁。以外阴瘙痒,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分泌物多为主诉就诊。查体:阴道前庭及宫颈黏膜充血、水肿,宫颈口糜烂,阴道内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细胞内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宫颈分泌物PCR显示淋病奈瑟菌阳性。《/br》请回答下列问题:《/br》1.该患者应诊断为什么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br》2.该病应如何预防?答案:(1.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淋病。依据:阴道前庭及宫颈黏膜充血、水肿,宫颈口糜烂,阴道内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分泌物PCR显示淋病奈瑟菌阳性。2.预防: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教育;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供特异性预防。治疗: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对患者进行彻底治疗,性接触者也应治疗。对新生儿使用1%硝酸银滴眼。)

简答题148.试列表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答案:(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列表如下:《imgalt=""height="253"src="/upfile/upload/files/2019-09-11/img1a650200e0554360a1cb748666dd8f11.png"width="750"/》)

简答题149.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答案:(致病物质: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凝固酶。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皮肤、各种器官化脓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毒素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简答题150.试比较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答案:(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见下表:《tableborder="0"cellpadding="1"cellspacing="1"style="width:500px"》《tbody》《tr》《td》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td》《/tr》《tr》《td》《imgalt=""height="331"src="/upfile/upload/files/2019-09-11/img7118493da09a4c3eafc8c4d881f24235.png"width="754"/》《/td》《/tr》《/tbody》《/table》nbsp;)

简答题151.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答案:(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胞。(1)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者多肽。具有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2)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3)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蛋白丝状物。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黏附性有关;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4)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以是否消灭芽胞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可用于细菌的鉴别。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一个新菌体(繁殖体)。)

简答题152.试简述病毒是如何致病的?答案:(病毒的致病机制可包括两个方面: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但在宿主体内,这两个方面的机制很难绝然分开。病毒对组织细胞的直接作用,不同的病毒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损伤,某些病毒感染后引起细胞死亡,为杀细胞性感染,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例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这种感染情况也可在细胞膜上出现病毒抗原,引起免疫损伤。其他直接损伤的机制还有细胞凋亡、形成包涵体、基因整合引起的细胞转化等。不同的病毒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包括由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此外免疫病理机制还包括病毒感染后产生INF-gamma;、TNF-alpha;、IL-1等大量的致炎性细胞因子导致的病理作用以及病毒感染诱发的宿主免疫功能抑制等。)

简答题153.反转录病毒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答案:((1)有包膜,球形,直径80~120nm。(2)病毒核酸为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形成的二聚体。(3)病毒核心中含有反转录酶和整合酶。(4)具有gag、pol和env3个结构基因。(5)基因组复制有一个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基因组先反转录成双链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简答题154.当人被狂犬咬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狂犬病发生。答案:(①伤口处理(3%~5%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溶液及清水清洗伤口,再用75%乙醇或碘涂擦消毒)。②预防接种: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③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注射抗狂犬病马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简答题155.简述致病性诺卡菌属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答案:(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和鼻疽诺卡菌。诺卡菌属感染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由呼吸道或创口侵入机体,引起化脓性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如AIDS患者、肿瘤患者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巴西诺卡菌可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感染好发于腿部和足,称足分枝菌病。)

简答题156.简述布鲁菌的致病物质及对人和动物的致病特点。答案:(主要是内毒素。荚膜与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过氧化氢酶等)增强了该菌的侵袭力,使细菌能突破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进入宿主体内,并在机体脏器内大量繁殖和快速扩散入血流。布鲁菌感染家畜引起母畜流产,病畜还可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乳腺炎、子宫炎等,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黏膜、眼结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布鲁菌侵入机体后,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

简答题157.浅部真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答案:(浅部真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如下:(1)表皮癣菌属:可侵犯人表皮、甲板,但不侵犯毛发。(2)毛癣菌属:侵犯人皮肤、毛发和甲板。(3)小孢子菌属:侵犯毛发与皮肤,但不侵犯甲板。)

简答题158.百日咳的临床病程可分为几期?试述其各期的特点。答案:(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婴幼儿呼吸道。临床病程可分为三期:①卡他期,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低热、打喷嚏、轻度咳嗽,此期传染性强。②痉咳期,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常伴吸气吼声(如鸡鸣样吼声),同时常有呕吐、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③恢复期,阵咳逐渐减轻,完全恢复需要数周数月不等。)

简答题159.试述病毒的互补作用。答案:(互补作用是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如结构蛋白和代谢酶等)促使另一病毒增殖。这种现象可发生于感染性病毒与缺陷病毒或灭活病毒之间,甚至发生于两种缺陷病毒之间的基因产物互补,而产生两种感染性子代病毒。其原因并非是缺陷病毒之间的基因重组,而是两种病毒能相互提供另一缺陷病毒所需的基因产物,例如病毒的衣壳或代谢酶等。)

简答题160.癣病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检查?答案:(皮肤癣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是取患者皮屑、指(趾)甲屑或病发,经10%KOH溶液消化后镜检。皮屑、甲屑中见有菌丝,病发内或外见有菌丝和孢子,即可初步诊断有皮肤癣菌感染。再经沙保弱培养基或玻片培养后,可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的特点进一步鉴定。)

简答题161.试述麻风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答案:(麻风分为瘤型、结核样型,介于两型之间的患者有可以分为两类,即界限类和未定类,两类可以向两型转化。①瘤型麻风。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及各脏器,传染性强,为开放性麻风,形成结节性红斑或疣状结节,称为麻风结节,是麻风的典型病灶,常发生于面部或肢体,面部结节融合呈l狮面。②结核样型麻风。常为自限性疾病,极少演变为瘤型,也称良性麻风。病变主要侵犯皮肤真皮浅层,受累处皮肤丧失感觉,患者细胞内不易检出麻风杆菌,故传染性小,属闭锁性麻风。)

简答题162.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特征如何?答案:(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特征如下: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是重要的致病物质。该菌可侵犯人和动物引起隐球菌病。多数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内源性感染。该菌属于机会致病菌,由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感染,初始感染灶多为肺部。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但从肺部可以播散至全身其他部位。播散病灶可发生在各个脏器,皮肤、黏膜、淋巴结、骨、内脏等均可受累,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

简答题163.简述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答案:(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当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达到103.4kPa(1.05kg/cm2),温度为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的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简答题164.简述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意义。答案:(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四期:①迟缓期;②对数期:是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③稳定期: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大多在稳定期产生;④衰亡期:此期细菌难以辨认。)

简答题165.患者,女,46岁,慢性胃炎病史多年,近2个月加重,纤维胃镜检查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到革兰阴性S形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快速尿素酶分解实验阳性。《/br》请回答以下问题:《/br》1.该患者的慢性胃炎可能与何种细菌感染有关?《/br》2.该菌可导致哪些疾病?答案:(1.该患者的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2.幽门螺杆菌可引起人类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传染源主要是人,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

简答题166.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有哪些?答案:(①EB病毒:鼻咽癌、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淋巴瘤;②HHV-8:卡波西肉瘤。)

简答题167.简述溶菌酶的杀菌机制。答案:(溶菌酶可专一性地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间的beta;-1,4糖苷键,破坏肽聚糖骨架,导致菌体膨胀、崩解,达到杀菌作用。)

简答题168.试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答案:(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imgalt=""height="275"src="/upfile/upload/files/2019-05-24/img4b90456435f74cbc9b00a74d881b083c.png"width="816"/》)

简答题169.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答案:(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公认的有五种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从传播途径上可分为两大类,胃肠道传播和非胃肠道传播。前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包括HAV和HEV。后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输液、注射、手术、针刺、牙科、妇科、纤维内镜等操作及微小伤口感染)和母婴传播,包括HBV、HCV和HDV。)

简答题170.病毒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案:(①病毒无细胞结构;②病毒体积更小,可通过滤菌器,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③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⑤病毒的繁殖方式为复制;⑥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简答题171.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答案:(真菌的培养特性如下:(1)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弱培养基。(2)浅部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2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真菌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天即可长出菌落。(3)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湿度和氧。(4)真菌的菌落分为三类:酵母型菌落: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显微镜下可见有圆形或卵圆形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如新生隐球菌。类酵母型菌落: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外观形状似酵母型菌落,但有假菌丝生长,伸入培养基内,如白假丝酵母。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和孢子构成。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另一部分伸入培养基中,如烟曲霉。)

简答题172.简述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答案:(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是:①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②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故节肢动物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③多数虫媒病毒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④虫媒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简答题173.简述白喉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答案:((1)形态与染色: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呈V、L等文字形,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可见异染颗粒。(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吕氏血清斜面上生长迅速,且异染颗粒明显,在含亚碲酸钾的血平板上培养菌落呈黑色。(3)抵抗力:该菌对寒冷、干燥抵抗力强,对某些抗生素、热抵抗力弱。)

简答题174.简述乙脑病毒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与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答案:(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与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如下:①传染源:幼猪是乙脑病毒最重要的传染源,病人并不是主要的传染源。②传播媒介:蚊(库蚊)既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③预防措施:防蚊灭蚊;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和动物宿主的管理,在流行区给幼猪接种疫苗,控制乙型脑炎在猪群和人群中传播与流行。)

简答题175.简述链球菌的分类依据。答案:(链球菌的分类依据是:①根据溶血现象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最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丙型链球菌一般并不会致病。②根据抗原结构分为A-H及K-V等20个族。对人有致病作用的链球菌90%属于A群,A群链球菌常引起各种类型的化脓性感染,故又称为化脓性链球菌。③根据对氧的需要分为需氧性、兼性厌氧性和厌氧性链球菌三类。)

简答题176.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答案:(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其致病作用主要与细菌在机体内持续生存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肺部感染可分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存在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被清除,免疫力也随之消失。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抗结核杆菌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简答题177.简述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答案:(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经飞沫传播,流行期间人群鼻咽部带菌率可达20%~70%。密切接触对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尤以后者为主。我国目前主要应用A群纯化荚膜多糖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反应轻,保护率可达90%以上。流行期间短期应用磺胺药口服或滴鼻,也可预防流脑。)

简答题178.试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答案:(细菌在合成代谢过程中,除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外,还能合成一些其他代谢产物。(1)热原质:许多细菌能合成一种物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称为热原质。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气灭菌亦不被破坏,需在250℃高温下干烤才能被破坏。用吸附剂和特制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的大部分热原质。(2)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某些细菌还能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3)色素: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各种颜色的色素,不同细菌可有不同色素,在细菌鉴别上有一定意义。(4)抗生素:某些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